《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7课《再见了亲人》。
本文是一篇描写志愿军战士与朝鲜阿妈及其小孙女依依不舍的告别场景的课文。
主要内容为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争胜利后,与照顾他们生活和战斗的朝鲜阿妈及其小孙女告别的情景。
通过志愿军战士与朝鲜阿妈、小孙女的对话,表现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深情厚谊,以及志愿军战士崇高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词,能正确读写“战役、再见、依依不舍”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背诵。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课件、黑板、粉笔、战士和朝鲜人民的小卡片。
2. 学具:课本、铅笔、橡皮、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浓厚的情感氛围,引出本课课题。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并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究(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讲解解析(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的感情。
5. 课堂练习(5分钟)1. 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2. 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有什么深厚的感情?3. 你从课文中感受到了什么?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再见了亲人志愿军战士朝鲜阿妈、小孙女深情厚谊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续写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告别后的情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抗美援朝主题的班会,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抗美援朝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再见了亲人》说课稿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再见了亲人》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4组第14课《再见了,亲人》二教材分析:《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课文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追述了许多难忘的往事,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比山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从内容上看,课文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前三个自然段)各段结构基本相同:开头讲述送别的情景,而后回忆几个人或几件事,最后抒发感情,用反问作结。
这部分是教学重点。
每个自然段分别具体介绍了一位人物的感人事迹。
这三个自然段用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的感人事件,充分说明了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在送别时与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眷恋之情。
;第二部分(后三个自然段)描写了列车开动时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告别的动人场面,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依依不舍的深情。
课文在表达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借助典型事例来体现两国人民的真挚深厚的情意;二是采用多种句式将这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课文的语言感情真挚强烈,抒情性强,通俗易懂。
本课编写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受到中朝人民伟大友谊的熏陶感染;二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
同时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学生情况分析:学生进入五年级以后,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
首先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能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以上这些能力的具备,为学习本课打好了基础。
但是,本课所描写的内容是发生在半个多世纪之前的特殊环境下的事件,由于学生对历史知识了解上的局限,对于体会文中所表达的中朝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会有一定的困难。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5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本页是小编帮大家整编的5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的相关范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揭题引入,激发探究兴趣篇一1、谈话导入英雄邱少云在夺取391高地时为了不暴露目标,任凭烈火烧身仍纹丝不动,而英勇牺牲;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毛主席在听闻爱子牺牲时挥笔在电报上提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名句。
这些感人的事迹都发生在什么时期?对,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打击美帝国侵略者,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这是为了对方共同的敌人,为了实现共同的心愿和平,这就是爱国精神。
中国人民志愿军用鲜血凝成了深厚的友谊,当志愿军回国时,朝鲜人民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情景令人感动。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
(板书课题)2、揭题,解题课文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什么样的人称之为亲人?课文目中的亲人指的是谁?课文中为什么把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之称之为亲人?(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再见了,亲人》一教时教学设计篇二教材简析:本篇课文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较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
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构思精巧别致。
作者是以志愿军对前来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前3个自然段的写法大体相同。
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饱含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密不可分的亲情。
同时,这3个自然段还以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3个自然段中间叙述的内容又主要是由送别时的情景和追忆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所组成,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一、引言大家好,我是XX学校的XX老师。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为大家分享我的一堂课——《再见了亲人》的说课稿。
这是一堂以家庭为主题的语文课,通过阅读一篇感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思量亲情的重要性。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在情感的启迪下,更好地理解文本,感受亲情的温暖。
二、教材分析本课所使用的教材为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再见了亲人》。
该教材以小说形式讲述了一个关于亲情的故事。
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家庭的重要性以及亲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2)掌握故事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3)能够读懂故事并正确表达自己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通过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珍视和关爱;(2)引导学生感受亲情的温暖和重要性;(3)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珍惜身边的亲人。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要人物;(2)掌握故事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3)能够读懂故事并正确表达自己的理解。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思量亲情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家庭合影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庭成员,激发学生对亲情的思量和感受。
2.预习导入(10分钟)让学生快速浏览教材中的标题和插图,引导学生猜测故事的大致内容,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阅读故事(25分钟)学生独立阅读故事《再见了亲人》,并在阅读过程中标记重要词汇和句型。
教师在一旁进行辅助指导,匡助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4.合作探索(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就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讨论和分享。
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和感受。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一、说课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再见的用法,能够用简单的句子表达与亲人的告别,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再见的用法;2. 学会用简单的句子表达与亲人的告别。
三、教学难点学会用简单的句子表达与亲人的告别。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教学课件;3. 学生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回忆与亲人告别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2. 新课讲解(15分钟)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再见的用法,引导学生理解再见的意义和用法,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再见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师通过示范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与亲人告别的常用句式和表达方式。
3. 练习与巩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情景对话练习。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情景,如离开家去学校、离开学校回家等,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组织对话,模拟与亲人告别的情景。
教师可以适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
4. 拓展延伸(10分钟)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与亲人告别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5.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再见的用法和表达方式。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六、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与亲人告别的情景,使用本节课所学的句式和表达方式。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设备和情景对话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再见的用法和表达方式。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参与,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但在课堂时间安排上,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进行练习和巩固,以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
《再见了,亲人》的一等奖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的一等奖说课稿《《再见了,亲人》的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再见了,亲人》的一等奖说课稿一、教学理念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本节课我以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
教学中理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确保教师的首席地位。
二、说教材处理(一)教学内容讲读课文《再见了亲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内容,记叙了1958 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二)教材简析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分为两个部分,全文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情景,通篇都是志愿军说的话,透出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之情,表达了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厚情谊。
话别总是双方交谈的,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是怎样想的,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课文中没有直接写,但是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些。
在志愿军向朝鲜人民追述种种往事时,朝鲜人民一定也回忆起志愿军的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讲述着志愿军对朝鲜人民那比山还高比还深的情谊,课文中没有作具体叙述。
(三)教学目的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通过朗读,讨论,理解课内容,体会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 、能抓住重点句子进行有感情朗读课文。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3 、深刻领会并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4 、结合句子理解唯一、雪中送炭的含义,能用雪中送炭造句。
(四)教学难重点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课件(分别场面图)、磁带(二胡曲《还乡行》)、火车汽笛声录音。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一、说课目标本次说课的目标是通过再见了亲人这个话题,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表达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感情和告别的话语。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增强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表达对亲人的感情和告别的常用词汇和句型;(2)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情感词汇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2)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使其能够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1)PPT课件;(2)黑板、粉笔。
2. 教学素材:(1)与亲人告别的场景图片;(2)与亲人告别的情感表达句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与亲人告别的影片,引发学生对亲人告别的思考和情感表达的需求。
2. 新课呈现(10分钟)(1)展示与亲人告别的场景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并引导他们想象自己与亲人告别的情景。
(2)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告别词汇和句型,例如:“再见”、“祝你一路顺风”、“保重身体”等,并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3. 情感表达训练(20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亲人告别的情景,编排一段简短的对话或短剧表演。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排练,确保表演内容真实、自然,并尽量运用课堂上学习的告别词汇和句型。
(3)每个小组轮流表演,其他小组进行观摩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4. 句型操练(1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与亲人告别相关的句子,让学生进行朗读和模仿。
(2)通过口语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表达方式。
5. 情感分享(10分钟)(1)教师提出一些与亲人告别相关的问题,例如:“你最难忘的一次与亲人告别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你最想对亲人说的一句话是什么?”等。
(2)学生逐个回答问题,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6.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写一篇关于与亲人告别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思念和祝福,并使用课堂上学习的词汇和句型。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小学语文《再见了,亲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2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再见了,亲人》,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时间控制3分钟)《再见了,亲人》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一篇课文,本单元一感动的故事为主题展开。
《再见了亲人》是一篇叙事抒情散文,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官兵离开朝鲜时在车站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本文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话别的口吻写的,语言丰富生动,情节十分感人。
根据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能够认读战役、封锁等12个生字词。
2、能够正确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耐克的重难点为重点: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解析,有了对文本的理解还需要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
下面我说说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时间控制1分钟)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竞赛激励法,其中朗读法其中朗读法可以采用开火车读、男女生分读等方法。
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愿意学。
那么在学法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三、说教学过程(时间控制5分钟)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以五个环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赞科夫说过:“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用语言导入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民军并肩作战,朝夕相处了8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再见了,亲人》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再见了,亲人》,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本篇课文为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 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本文是一篇浸透了中朝两国人民深厚感情的抒情文章,以情为线索贯穿全文。
本文的编写意图:一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二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 认识8 个生字,会写12 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能够正确读写“战役、封锁”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4) 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词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之一为“要入情入境,抓住那些让我们感动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所以我把“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定为本课重点,“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定为本课的难点。
我计划用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下面我重点说一下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首先,要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从本学期开始,我校语文组一直在进行着找“课眼”的研究,即每篇课文都要抓住主线,以期达到“提领一顿,百毛皆顺”的目的。
而这节课的“课眼”很明显,就是“亲人”。
所以上课伊始,我就紧紧抓住“亲人”这一话题,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亲人之间相互付出的无私,从而唤醒学生在脑海深处对亲人模糊的认识,使其清晰明朗起来,对亲人有了更深的感知。
这也是对“亲人”理解的第一个层次。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14、《再见了,亲人》说课稿一、说教材课文《再见了,亲人》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中的精读课文。
本组课文的编排的主题是“他们令我们感动”。
《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以情为线索贯穿全文。
本文的编写意图:一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二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
二、说学情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在了解写作背景后,学生可大体读懂文章内容,了解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对人物形象有初步感知。
本文情感浓烈,对于学生来说,中朝两国人民那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以及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由于课文的时代背景距今较远,学生不容易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实际,我从三个方面确定了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读1、2、3自然段。
2、知道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3、感受朝鲜人民对中国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对内容中体会思想才初步接触,所以选用“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为本文重点。
但体会作者在课文中是选取哪些材料,是怎样来表达中心思想的,学生是陌生和困难的,因此,“体会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则被定为本课的难点。
五、说教法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
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应以读为本。
以读为本是语文学习的自身规律。
在精读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和情景,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因此本课主要采用问导法、暗示法、创设情景法,引导学生领会文章内涵。
六、说学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再见了,亲人》教案(精选15篇)
《再见了,亲人》教案(精选15篇)《再见了,亲人》教案篇1一、课题直接引入1、课前激qing:今日来听课的老师多吗?紧急吗?紧急是没自信的表现。
不用紧急,你只要静下心来读书仔细思索大声朗读英勇发言就能让听课的老师对你刮目相看,有自信吗?2、板书课题:今日我们来学习《再见了,亲人》我们一起把课题读一下,我听听你们感情怎么样?以后再也见不到了,要有这种情感,再读现在亲人就在眼前,你一边跟他握手,一边说:“再见了,亲人!”(语速要快点)现在亲人已经上车了,站在车窗里面往外看,朝鲜人民站在站台上望着车上的战士,怎么说?(比前面激扬)列车已经走远,朝鲜人民望着远去的列车,最终一次深情地召唤:(读声较高,声音悠长)3、小结:同样一句话,不怜悯况下读法就不同。
二、初读后谈体会,整体感知1、读前提要求,让同学明确读时需要做什么课前读了吗?再读读好吗?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读完要说点什么,这是阅读的一个力量,也是一个习惯。
或者是对课文的内容,或者是对课文的结构,课文的情感,要试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来。
不能读完一句话没有。
读完可以先说有关对课文整体方面的感受。
2、同学读书老师巡察3、沟通体会感受老师引导。
4、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记住了等听完后看能不能解决掉啊5、师问:我问一个,你们想想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分别的时候,他们的主要情感是什么?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恋恋不舍)为什么恋恋不舍?由于他们是亲人呀6、由“亲人”引起辩论有道理也好像没道理,什么样的人是你的亲人?有血缘关系的,是亲属,是一个家族的。
那么志愿军是中国人跟朝鲜人民是亲属吗?有血缘关系吗?那他们是亲人吗?不是亲人。
那怎么说再见了亲人呢?想跟我辩论吗?三、深化理解体会表情达意(主要学习第一部分)1、提出要求建议,引导有目标的读我盼望你们做其次轮阅读,这回的要求多了,认真听好。
一边读一边抓什么来读呢?第一抓住事实,看看课文都写了哪些事实,有的刚才已经提到,再认真看看这些事实蕴含什么道理,或者说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你得理解它,理解了以后,用自己的话讲给我听,说服我。
《再见了,亲人》教案(精选5篇)
《再见了,亲人》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的5篇《再见了,亲人》教案是由作者精心整理的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再见了,亲人》一课时教学设计篇一【说教材】《再见了,亲人》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1958年较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这篇课文感情真挚,语言凝炼,句式参差多样,篇幅较长,是一篇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好文章,也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教材。
根据这些特点,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学习目标〗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并有感情地朗读一自然段。
2、重点学习一段,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情感。
3、在反复中感受中朝人民的深情厚意。
〖教学重点〗体会中朝人民之间有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内容所蕴含的思想。
【说教法】如何根据教材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质出发,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呢?我的做法是:1、这篇文章虽然语言凝炼,感情真挚,可由于课文所写故事离生活较远,给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增加了难度,所以我在上课开始,先结合几组图片简单地向学生介绍了课文的写作背景,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然后我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这样不仅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一开始就让学生走进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境之中,初步感受到中朝人民深厚的友谊。
2、注重朗读训练,读中悟情: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可见读的重要性,本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各种形式的读,有自由读,有个别读,有齐读,让学生从读中体会中朝军民的深厚情谊,进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注重培养学生想象力:该文语言凝炼,为培养学生的语感,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启发他们展开想象,丰富课文内涵,拓宽思想,强化积累。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一、引言再见了亲人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深情。
本次说课将以这首歌曲为素材,通过音乐欣赏、歌词分析、情感表达等环节,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歌曲《再见了亲人》的背景和创作意图;(2)学习歌曲的歌词,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3)掌握歌曲的基本音乐知识,如节奏、音调等。
2.能力目标(1)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表达能力;(2)通过歌词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思量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珍贵;(3)通过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珍惜和感恩之情;(2)引导学生关注亲情,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3)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歌曲的音乐欣赏和歌词分析;(2)情感表达的引导和培养。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歌词中的情感和思想;(2)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播放歌曲《再见了亲人》,让学生充分欣赏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激发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思量。
2.音乐欣赏(1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歌曲《再见了亲人》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子细聆听,并让学生感受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3)与学生共同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音调等音乐要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3.歌词分析(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读歌词,重点理解歌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享歌词中触动自己的部份,并解释自己的理解。
(3)学生展示自己的解读,教师适时引导,匡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歌词。
4.情感表达(25分钟)(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量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珍贵。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情感交流,分享自己对家庭的感受和对亲情的思量。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一、引言大家好,我是XX学校的XX老师。
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是一堂关于再见亲人的课程——再见了亲人。
这是一堂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告别亲人的能力为目标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并运用恰当的告别方式,增强情感表达能力,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接下来,我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评价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本节课的设计。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场合下的告别方式,包括面对亲人的告别、朋友的告别、老师的告别等。
学生能够掌握恰当的告别礼仪,如握手、拥抱、道别等。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如道别时说出自己的感谢、祝福等。
学生能够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情感,如在亲人离开时赋予安慰和支持。
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培养正确的告别观念,明白再见只是暂时的离别,不是永远的别离。
学生能够增强自信心,积极面对离别的挑战,学会坦然面对变化。
三、教学内容1. 课文学习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课文,学生了解不同场合下的告别方式,如亲人离开时的告别语、朋友离别时的道别礼仪等。
2. 语言表达学生通过摹拟情境,学习如何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感谢、祝福、道别等。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摹拟不同情境下的告别场景,锻炼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4. 情感教育通过情感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再见的含义,培养积极面对离别的态度,增强情感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景导入通过展示一段亲人离别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量,激发学习兴趣。
2.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合作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互动和思维碰撞。
3. 案例分析分析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思量不同告别方式的影响和意义,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4. 游戏教学创设游戏环节,通过游戏形式加深学生对告别礼仪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展示一段亲人离别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量。
2. 课文学习分析相关课文,让学生了解不同场合下的告别方式。
《再见了,亲人》说课材料
《再见了,亲人》说课材料第一篇:《再见了,亲人》说课材料《再见了,亲人》教学说明一、说教材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本文是一篇浸透了中朝两国人民深厚感情的抒情文章,以情为线索贯穿全文。
作者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描写出了一个依依惜别的感人场面。
课文分别选取了送别路上在火车站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告别的场面。
在送别路上,记叙的是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大娘、小金花、大嫂,引入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的回忆,把现实的告别场面与往事结合起来,可以说是人物典型、场面典型。
因而文章很有感染力。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学生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思想教育。
1.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2)运用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读书方法,练习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体会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了解同一内容说法的句子表达效果的不同。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才初步接触,所以选用“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为本文重难点。
二、说教法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大纲》指出: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
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应以读为本。
以读为本是语文学习的自身规律。
在精读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和情景,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具体教法是:(1)以读代讲法:这篇课文感情真挚强烈,中朝人民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不是用一两句话就能够说明的,要让学生反复朗读。
通过多读课文,加深理解,受到感染和教育。
这也是适应大纲中讲的: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科教学最重要的一种训练。
(2)创设情景法:再现当时的场面、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印象。
三、说学法为了扭转“讲”和“问”的状况,在本节课中则采用“读”和“思”的方法,把读的训练落实到实处。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一、引言亲人是我们生活中最亲近的人,他们的离去常常给我们带来巨大的伤痛和思考。
本次说课稿的主题是《再见了亲人》,通过此课我们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亲人的离去,培养他们正确的面对和处理亲人离世的情感和心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亲人离世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b. 掌握表达对亲人离世的感受的词汇和句型;c. 学会通过写作和绘画等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2. 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正确面对和处理亲人离世的情感和心理能力;b.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c.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b. 培养学生对亲人的感恩之情;c. 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爱他人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a. 学习和掌握表达对亲人离世的感受的词汇和句型;b. 培养学生正确面对和处理亲人离世的情感和心理能力。
2. 教学难点:a. 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爱他人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a. PPT课件;b. 学生练习册;c. 班级黑板。
2. 材料准备:a. 亲人离世的相关图片和文章;b. 学生练习册的相关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利用图片或文章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或身边人亲人离世的情况;b.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亲人离世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
2. 新课讲解(15分钟)a. 通过PPT展示亲人离世的相关图片和文章,引导学生了解亲人离世的常见情况和表达方式;b. 教授亲人离世的常用词汇和句型,如"再见了"、"永远怀念"等;c.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面对和处理亲人离世的情感和心理。
3. 情感教育(15分钟)a.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或身边人亲人离世的情况,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b.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鼓励他们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人;c.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关爱他人的行动计划,并向全班汇报。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_教案教学设计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教材分析】《再见了,亲人》是著名作家魏巍写的一篇叙事散文,全文以离情别意为主,表达了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是亲人的情谊。
课文前3个自然段结构相似,由“劝慰—回忆—抒情”三部分组成,每个自然段各记叙一个代表人物,整篇课文从课题开始字里行间就体现了两国人民的情谊。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上下文重点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噩耗”“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在课文中的作用,联系概括中心思想。
2、技能目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综合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之间这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感,感受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关于本课的重难点我是这样理解和确定的:本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是“写文章要有中心”注意在前一组课文教学的基础上,继续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怎样做到写出的文章是有中心的,这是本课的重点。
理解体会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展开教学。
由于课文1~3段的写法大致相同,都是用请求的话做开头,用问话做结尾,所叙述的内容又都是由告别的情景追溯到令人难忘的往事。
因此,我采用由“扶”到“放”的方式进行教学。
首先创设教学情境,播放《志愿军进行曲》,请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使学生受到感染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接着,在了解作者选取了那些人与志愿军话别的问题后,重点讲好志愿军与“大娘”话别的那段,不但让学生深刻领会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且要掌握学习方法,然后由“扶”到“放”,四人小组讨论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最后老师用“情感引读”的方法依次引读课文4、5、6自然段。
在整个教学中,贯彻启发式、讨论式。
教学时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小主人。
【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首先播放《志愿军进行曲》让学生在“雄赳赳,气昂昂”的乐曲中感受志愿军战士的豪迈之气,并请学生介绍课前通过查阅书籍、网上下载收集的本课资料,营造良好的乐学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果比小学:杨雷
一、说教材
《再见了,亲人》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九册第三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以“情”字贯穿始终,通过叙述1958年,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
中朝两国军民依依惜别的动人场面,赞颂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起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因此,我决定老课新上,挖掘教材的内在含义,因为课文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
所以以前讲课都是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单方面的话别。
我对教材进行创新处理:把它设定为朝鲜人民与志愿军战士互相话别。
根据以上设计理念,我把本课的教学安排为两课时,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要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达到沟通和交流,并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为此,我制订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二、说教学过程
(一)、抓住课题,质疑激趣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抓住题目就是抓住了整篇之路,所以我从课题入手,质疑激趣。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再见了,亲人》这里的亲人指的是谁?(板书:朝鲜人民、志愿军战士)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生在不同的国家,又没有血缘关系,怎么能互称为亲人呢?(板书:?)
(二)、自主阅读,讲亲人
我让学生打开课本,选择最令自己感动的人物故事读一读,并把读到的故事讲给同桌听,讲给大家听(点击课件:讲亲人)。
读是为了说,为了悟。
在阅读教学中应给学生说的机会,我让学生自主选择读和说的人物故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分别找到“小金花”、“大娘”、“大嫂”的故事读起来。
在这部分教学中,我用以下几种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了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战士所做的种种牺牲,明白了为什么志愿军战士把朝鲜人民称为亲人。
1、抓重点词句感悟真情
“雪中送炭”。
我问:大娘是在什么情况下为志愿战士送打糕的?学生联系上下文很快就
能说出“雪中送炭”的意思。
“唯一”我让学生用联系实际的方法说:你是家中唯一的小孙孙吗?爷爷奶奶爱你吗?大娘却为志愿军失去了唯一的亲人,你们说大娘对志愿军有着怎样的深情厚谊?
2、用对比的方法感悟真情:为什么小金花在她妈妈牺牲时都没哭而在志愿军战士要离开时,却哭了?
3、用提问法感悟真情:为什么大娘只能架着双拐去送志愿军?
此时,学生通过读与讲已理解了大娘、小金花、大嫂为了志愿军战士做出的牺牲,我适时点击课件出示:
为了志愿军,大娘
为了志愿军,小金花
为了志愿军,大嫂
这样设计,体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的整合,既检验了刚才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课文的效果,又训练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紧接着课件再出示,为了志愿军,朝鲜人民。
这一句话其实就是课文前三段的小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填空,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付出是相互的,为了朝鲜人民、志愿军战士又做了些什么?(点击课件)放映影片:志愿军战士为了朝鲜人民在浴血奋战的场面,有感情朗读字幕:在朝鲜战争中,中国总共出兵130余万人,14万志愿军战士的遗体永远的埋在了朝鲜的土地上……
请你把这句话填完:为了朝鲜人民,志愿军战士。
这一部分是我钻研教材之后精心设计的,因为抗美援朝的故事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了,课文中有些生动的事例让学生领会到志愿军把朝鲜人民当作了亲人,可朝鲜人民为什么把志愿军当做亲人学生还不能明白,通过欣赏电影片断,生动的画面,感人的情节,让学生产生感情的共鸣,心灵的震撼,很容易就明白了朝鲜人民与志愿军战士那唇齿相依的深情,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板书:擦去?)
我用态势语和引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朗读过渡:
师:难怪他们分手时说生:再见了亲人。
师:就要上火车了他们还说生:再见了亲人。
师:已经上了火车他们仍然说生:再见了亲人。
这是在学生理解了亲人的含义后,我第一次引导学生与亲人告别,把学生由中朝军民互为亲人牺牲的感人事例带入依依不舍的离情当中,引出第三部分的教学。
(三)、感情真情,诵亲人
列车就要走了,让我们把心中的千言万语化为我们真诚的诵别吧!你想和谁诵别就和谁诵别,自己试着说一说。
我再次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不但能感于内,而且能发于外,让学生练习说一段完整、通顺的话,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符合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的要求。
(点击课件)这儿,我又让学生欣赏大娘与战士相拥而泣,不舍得离别的场面。
因为电影课具有形、声、光、色为一体的教育特点,通过那感伤的哭声与动作,体会中朝军民的依依不舍。
在学生感悟真情后,我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与大娘告别。
第一种语气,让我们来和大娘诵别吧!
第二种语气,虽然你们的诵别饱含深情,可大娘就是不走哇!于是,我们只好恳求她!
第三种语气,情谊更深了,大娘还是不愿走哇!万般无奈,我们只好苦苦哀求她!
第四种语气,我们的苦苦哀求也不能让大娘回去,我们只好命令她。
俗话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的重要性。
通过引导学生用请求、恳求、哀求、命令的语气的阅读课文,把学生带到了课文的境界中,自然而然就感悟到了中朝军民那血浓于水的情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板书:比山高,比海深)
我再次引导学生朗读过渡
师:他们紧紧握着亲人的手说生:再见了亲人。
师:就要上火车了他们还说生:再见了亲人。
师:已经上了火车他们仍然大声喊生:再见了——亲人——
这时,学生已体会到了中朝军民的深情厚谊,与文中的人物产生了共鸣。
所以虽然是三句同样的“再见了,亲人”,却一遍比一遍读得感人,达到了逐层递进,深化情感的效果。
(四)、依依不舍,别亲人
(点击课件)出示中朝军民分别的情景
请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告别吧!学生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那朝鲜人民会对志愿军战士说些什么呢?现在你们又是朝鲜人民,我们和志愿军战士告别吧!
这儿让学生对最后三个自然段里的一些词语进行修改就变成了朝鲜人民和志愿军战士的告别词了,
这部分设计既训练了学生对人称代词的运用能力,又是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最后,分组朗读,互相告别
左手: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右手: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左手:列车啊,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
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右手:列车啊,请慢一点儿开,让你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
让你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合: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同学们的感情在这儿已达到了高潮,那种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溢于言表,同时也体现了多媒体课件在调动学生情感上的优势,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产生,课件中朝鲜人民与志愿军战士那一次次紧紧地握手,一次次亲密地拥抱,一声声真情地呼喊给了学生非常直观的感受,使学生有了切身的体会。
在送别声中,学生已完全融入课文,融入角色,融入情境(点击课件),当汽笛声响起,火车徐徐开走,分别的时刻已来临,我与学生一起饱含深情地呼喊:再见了,亲人!第三次与亲人告别后,使学生的感情在此得到了升华。
最后,我用一句简短的结束语“再见了,同学们!”结束全文,让沉浸在离情中的学生意犹未尽,不舍离去,再一次体会依依惜别之情。
三、说作业设计
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的作业设计,因为学生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因此我让学生围绕本课内容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四、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比较简洁,抓住主要人物,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而成,有利于学生概括能力和布局谋篇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