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污染过程分析

合集下载

致密砂岩储层黏土矿物特征及敏感性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吴起油田寨子河地区长6油层为例

致密砂岩储层黏土矿物特征及敏感性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吴起油田寨子河地区长6油层为例

致密砂岩储层黏土矿物特征及敏感性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吴起油田寨子河地区长6油层为例师俊峰;师永民;高超利;赵晔;王哲麟【摘要】致密砂岩储层孔喉结构复杂、比表面积大,岩石颗粒表面附着大量的黏土矿物,容易受到外来流体的影响,发生颗粒膨胀、迁移、离子沉淀等反应伤害储层,从而影响生产效率.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吴起油田寨子河地区延长组6段油层为例,通过岩石薄片观察、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X-RD)实验、压汞实验和储层敏感性实验等方法,对研究区储层物性、孔喉结构、黏土矿物特征和储层敏感性类型、伤害程度及敏感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岩心分析实验表明,储层黏土矿物由绿泥石、高岭石、伊利石和伊蒙混层4种矿物组成,影响储层渗透性的敏感性伤害强弱依次为酸敏、水敏、碱敏、盐敏和速敏.并结合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绿泥石富集区域尽量避免储层酸化等改造措施;对伊利石及伊蒙混层含量高、易水敏的地区,压裂改造过程需要提高压裂液砂比,减小压裂液量,从而降低储层损害.【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8(018)020【总页数】8页(P88-95)【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致密砂岩储层;黏土矿物;储层敏感性【作者】师俊峰;师永民;高超利;赵晔;王哲麟【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北京100871;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北京100871;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吴起采油厂,延安 717600;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北京100871;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北京1008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258油田开发实践表明,储层敏感性伤害是影响油田开发的重要因素。

国内外诸多学者针对储层敏感性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表明注入流体、黏土矿物种类和含量、储层物性等与储层敏感性程度有很大关系[1—5]。

其中,黏土矿物是引起油气层损害的最主要因素[6—8],黏土矿物的成分、含量和产状是决定储层敏感性的主要因素[9]。

洗井污染案例分析报告

洗井污染案例分析报告

洗井污染案例分析报告一、案例背景洗井是指在油气开发过程中,为了清除储层中的泥浆、碎屑等杂质,提高油气产能而进行的操作。

然而,错误的洗井操作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给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

本文将以某个实际案例为例,对洗井污染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案例分析某油田位于中国西南地区,一家油气开发公司进行了一次洗井作业。

在洗井过程中,因为操作人员的疏忽大意,导致洗井液泄漏到地表,并进一步渗透到地下水层。

这一问题立即引起了当地居民的关注,他们担心地下水受到污染,危及他们的饮用水安全。

公司随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了尽快堵塞泄漏口、中止洗井作业、展开应急处理等一系列措施。

同时,对受污染的地下水进行监测,以便及时评估污染程度和扩散范围。

经过几个月的监测和调查,专家团队发现地下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其中,部分受到严重污染的地下水与某个地方的河流相连,这增加了进一步污染的风险。

三、分析原因分析表明,此次洗井污染事件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操作人员疏忽大意。

洗井作业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操作人员的要求非常严格。

然而,在此次事件中,操作人员的疏忽大意导致了泄漏的发生。

2. 应急预案不完善。

尽管公司有相应的应急预案,但在此次事件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包括预案中规定的应急处理步骤不够详细、应急队伍配备不足等。

3. 对环境影响的评估不足。

在洗井作业前,公司未对环境影响进行充分评估,也没有采取一些必要的预防措施,如进行地质勘探、防护措施等。

四、对策建议为了防止类似的洗井污染事件再次发生,应采取以下对策: 1. 增强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确保他们能够正确进行洗井作业,并能够应对突发事件。

2. 完善应急预案。

公司应对应急预案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更新,确保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应急预案中应包含详细的应急处理步骤,明确责任分工,提前做好所需的应急人员和物资准备。

3. 加强环境影响评估。

加强质量控制提升钻井监督效果的措施分析

加强质量控制提升钻井监督效果的措施分析

180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繁荣,促使各行各业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进步。

而勘探与开发石油资源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行业,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必须高度重视石油钻井施工质量,才能将勘探与开发石油资源的效率显著提高,从而使得勘探与开发石油资源工程,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最终能够显著地提升我国的经济水平与发展速度。

1 我国钻井监督效果现状分析对于油田生产原油来说,一般都会受到新井开发效果的直接影响,而钻井工程的实际施工质量又会直接影响新钻井的使用寿命以及使用质量。

虽然,我国现阶段所开发出来的新钻井以及水平井的数量相对比较多,但是仍旧存在着钻井监督人员不足的问题。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使得钻井质量的监督工作量变得越来越大,并且其工作强度与难度也相对比较高。

所以,我们要想将钻井监督的力度以及效率显著提高,就必须有效地监管与控制钻井施工过程。

2 影响石油钻井施工质量的原因为了提高石油钻井工程的施工质量,要对导致钻井施工质量降低的原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影响钻井施工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提高钻井施工的质量,从而钻探出更多的优质井筒,从而提高油气田勘探开发的效率。

在油田钻井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钻井液又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钻井液浓度的控制不当,不仅会影响到钻进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会造成井喷和井喷的失控,从而极大地影响到钻探工作的质量,甚至会造成井筒的损坏,对石油钻探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

钻井液剪切力偏大或偏低均会引起都鲁,从而影响到钻进过程中的成井质量。

在钻井施工中,主要是靠着钻头将岩石击碎,钻出井口,并在井口中形成井道,通过下套管、固井施工等步骤,最终形成一个稳定的井筒,从而为进行科学的采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在钻探过程中,技术措施的选用直接关系到钻探的成败。

如果采用了欠平衡钻井的工艺技术措施,就可以保证井筒维持在欠平衡的状态,避免钻井液进入到储层,从而对储层造成污染,同时还可以提高机械钻速,从而获得更高的石油钻井施工的质量。

储层的敏感性特征及开发过程中的变化

储层的敏感性特征及开发过程中的变化

储层的敏感性特征及开发过程中的变化摘要:由于储层岩石和流体的性质,储层往往存在多种敏感性,即速敏、水敏、盐敏、酸敏、碱敏、应力敏感性和温度敏感性等七种敏感性。

不同的敏感性产生的条件和产生的影响都有各自的特点。

本文主要从三个部分研究分析了储层的敏感性特征。

即:粘土矿物的敏感性;储层敏感性特征;储层敏感性在开发过程中的变化。

通过这三个方面的研究,希望能给生产实际提供理论依据,进而指导合理的生产。

关键词:粘土矿物;储层;敏感性1.粘土矿物的敏感性特征随着对储层研究进一步加深,除了进行常规的空隙结构和空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的研究外,还必须对储层岩心进行敏感性分析,以确定储层与入井工作液接触时,可能产生的潜在危险和对储层可能造成伤害的程度。

由于各种敏感性多来至于砂岩中粘土矿物,因此它们的矿物组成、含量、分布以及在空隙中的产出状态等将直接影响储层的各种敏感性。

1.1 粘土含量在粒度分析中粒径小于5um者皆称为粘土,其含量即为粘土总含量。

当粘土矿物含量在1%~5%时,则是较好的油气层,粘土矿物超过10%的一般为较差的油气层[1]。

1.2 粘土矿物类型粘土矿物的类型较多,常见的有蒙皂石、高岭石、绿泥石、伊利石以及它们的混层粘土[2]。

粘土矿物的类型和含量与物源、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阶段有关。

不同类型的粘土矿物对流体的敏感性不同,因此要分别测定不同储集层出现的粘土矿物类型,以及各类粘土矿物的相对含量。

目前多彩采用X射线衍射法分析粘土矿物。

常见粘土矿物及其敏感性如表1所示。

1.3 粘土矿物的产状粘土矿物的产状对储层内油气运动影响较大,其产状一般分为散状(充填式)、薄层状(衬底状)和搭桥状[1]。

在三种粘土矿物类型中,以分散式储渗条件最好;薄层式次之;搭桥式由于孔喉变窄变小,其储渗条件最差。

除此之外,还有高岭石叠片状,伊/蒙混层的絮凝状等,而且集中粘土矿物的产状类型也不是单一出现的,有时是以某种类型为主,与其它几种类型共存。

油田开发过程中储层伤害分析及解堵技术应用

油田开发过程中储层伤害分析及解堵技术应用

2019.05科学技术创新-55-油田开发过程中储层伤害分析及解堵技术应用曾金辉'马双政2赵新宇3(1、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湛江分公司,广东湛江5240002、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公司中海油实验中心(湛江),广东湛江5240003、内蒙古民族大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化工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00)摘要:油井在生产和作业过程中经常因有机或无机堵塞造成油层渗透率下降,导致油井产能降低,实施油井解堵是解除油气层污染的有效措施。

由于导致油井堵塞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各种各样的解堵技术也随之发展。

主要阐述了目前最新的各种物理、化学及物化复合解堵技术在海上油田群取得的应用效果。

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油井解堵优化决策系统,可以准确判断油井堵塞的主要因素,科学制定解堵对策,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关键词:油田开发;储层伤害;堵塞;解堵技术;优化决策中图分类号:TE2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390(2019)05-0055-02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经常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储层伤害,造成油气层有效渗透率的降低,严重影响油井正常生产,实施油井解堵是解除油气层污染的有效措施。

由于导致油井堵塞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各种各样的解堵技术也随之发展,包括各种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及物化复合方法。

油田作业者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油井解堵优化决策系统,该系统是认真分析各类油井产量下降原因和不同油藏的供液能力,对确实因油层堵塞而致使产量下降的油井,通过细致了解油井储层物性、流体性质和开发状况,分析堵塞原因,研究堵塞类型,科学制定解堵对策,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1储层伤害因素油气层污染是在外界条件影响下油气层内部性质变化造成的结果,油气层伤害的实质就是有效渗透率的下降,导致油井产能降低。

造成海上油田群储层伤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随着地层压力的下降,地层自身渗透率降低、连通性变差;b.外来流体与储层岩石矿物不配伍造成的“五敏”现象;c.外来流体与储层流体不酉己伍产生的无机垢和有机沉淀;d.在油水井生产、作业过程中,各种机械杂质、细菌等被带入地层造成的堵塞;e.润湿性改变、水锁及贾敏效应造成的伤害。

低渗储层注水堵塞原因及增注工艺措施

低渗储层注水堵塞原因及增注工艺措施

低渗储层注水堵塞原因及增注工艺措施发布时间:2023-07-05T07:14:41.721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3年14期作者:陈士壮[导读] 为了提高低渗油藏注水开发效果,本文分析了低渗储层的物性特征,并提到了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中的问题以及研究注水堵塞原因和增注工艺措施的重要性。

纯梁采油厂山东省滨州市 256600摘要:为了提高低渗油藏注水开发效果,本文分析了低渗储层的物性特征,并提到了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中的问题以及研究注水堵塞原因和增注工艺措施的重要性。

随后进行了注水堵塞的原因分析,包括岩石颗粒物理化学性质变化、沉积物颗粒形态演化、水化学效应、生物作用和流体流动特性。

然后对低渗透储层物性特征进行了分析,包括岩心薄片分析、压汞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

最后,论文提出了增注措施,包括低伤害完井液和压驱技术。

这些技术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低渗油藏注水开发的成功率和效率,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关键词:低渗储层;储层物性分析;油田注水;储层解堵;压驱一、引言低渗油田在我国分布广泛,储量巨大,其开发对提高我国石油产量及满足国内能源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大型体积压裂及注水开发已成为提高低渗油藏开发效果的重要手段,这在各大油田得到了广泛实施。

但是,在注水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注水困难、注水量不足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注水开发效果,加剧了油田注水堵塞现象的发生[1]。

因此,研究低渗储层注水堵塞原因及增注工艺措施,对于提高注水开发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低渗储层注水堵塞原因分析2.1注水堵塞的原因分析2.1.1岩石颗粒物理化学性质变化在注水过程中,注入的水会改变储层中的盐度、PH值、离子浓度等参数,导致岩石颗粒的表面电荷、亲水性等性质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岩石颗粒之间的吸附力增加,孔隙度减小,甚至形成孔隙度很小的粘结体,最终导致储层堵塞。

例如,水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会与储层中的硅酸盐矿物反应,形成新的沉淀物质,导致孔隙度减小,降低了储层的渗透性[3]。

低渗透油藏储层伤害机理分析及油层保护配套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藏储层伤害机理分析及油层保护配套技术研究

54一、低渗透油藏储层伤害分析1.固相颗粒堵塞原因。

(1)中低渗区块黏土含量普遍较高,油井在开采过程中,地层中的黏土颗粒及其他机械杂质会随着油气运移而移动,这样在油井的近井地带会发生固体颗粒的堆积使储层发生堵塞,阻碍流体的流动,降低储层渗透率,导致油井产量下降。

(2)由于开发过程中时常采取维护性作业及进攻性措施,不可避免地带入了能污染储层的固体颗粒及机械杂质,这些物质沉积在射孔炮眼周围或随滤液进入储层,在孔喉半径较小的地方沉积引起堵塞,造成地层的有效渗透率下降。

中低渗油藏由于地层孔道相对较小,固相颗粒容易在地层小孔喉处发生堵塞,且一旦发生固相颗粒的堵塞,就会导致固相颗粒越聚越多,将地层孔道堵死,造成地层渗透率急剧下降。

2.有机物沉淀堵塞。

中低渗区块注水系统很不完善,地层能量损失无法得到有效弥补,主要依靠天然能量开采,这样在开采过程中,地层压力就呈现逐渐下降的状态,当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原油发生脱气,原来的流体平衡被破坏,原油中的蜡和胶质、沥青质在近井地带析出,并沉积下来,形成有机物沉积堵塞,降低地层的渗透率。

由于部分中低渗区块黏土含量都比较高,有机物堵塞多伴随黏土堵塞发生,黏土的存在会加剧流体平衡的破坏,导致有机物析出沉淀加剧,同时有机物会吸附在黏土表面,将黏土颗粒间的缝隙完全堵死,两者结合会导致堵塞加剧,最终地层堵塞率在80%以上。

3.水敏。

中低渗区块岩性成分复杂,储层胶结物主要为泥质和钙质,钙泥质含量较高。

储层黏土矿物组合多为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伊/蒙混层。

通过对岩心取样分析,主要中低渗区块为中水敏。

地层中的黏土矿物由微小的片状或棒状硅铝酸盐矿物组成,主要结构是硅一氧四面体和八面体,结合方式与数量比例不同,使黏土矿物具有不同的水敏特性。

水敏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蒙脱石>伊/蒙混层>伊利石>高岭石。

强水敏矿物中的硅、铝常被其他阳离子所取代,造成正电荷不足,负电荷过剩,因而产生了带负电荷的表面,能吸引流体中的极性水分子,矿物的表面水化能撑开晶层,导致黏土矿物的体积膨胀。

对低渗气藏主要损害因素的解析

对低渗气藏主要损害因素的解析

对低渗气藏主要损害因素的解析摘要:与油藏相比,天然气藏的储层物理特性更为复杂,气体有不同于液体的特殊的可压缩性。

在我国,大多数气藏属于低渗气藏。

低渗气藏普遍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气、水及少量的油赖以流动的通道很窄,渗流阻力很大,液、固界面及液、气界面的相互作用力很大,使水锁效应和应力敏感性明显增强,并导致油、气、水渗流规律发生变化,使得低渗气藏损害具有不同于油藏的特殊性。

关键词:低渗气藏水锁一、我国低渗气藏概况我国天然气资源总储量中约有近40%低渗天然气资源。

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鄂尔多斯、松辽、塔里木、准葛尔和柴达木盆地。

其中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的天然气储层大都以低渗透为背景,低渗储量所占比例较大。

目前低渗透气藏尚未象低渗透油藏那样有一个较为公认的划分界限。

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PERI)给出了一个界限,它认为产气层段平均渗透率小于0.1×10-3μm2,都视为低渗透储层;在我国目前尚没有针对气藏的公认的划分界限。

低渗储层以微孔道为主,渗透率极低,岩石比表面大,从而会对气体的流动产生影响,使气体渗流具有不同于常规气体渗流的特殊规律。

气体在低渗孔隙介质中低速渗流时,主要物理特征是气体渗流具有“滑脱效应”。

气体滑脱流动的本质是由于气体分子与介质孔道固壁的碰撞作用使得气体在孔道固壁附近的各个气体分子都处于运动状态,且贡献一个附加通量,在宏观上表现为气体在孔道固壁面上具有非零速度,产生滑脱流量。

1875年Kundt和warburg第一次发现气体流动存在滑脱现象。

1941年Klinkenberg利用warbur的滑脱理论解释了在相同的压力条件下气测渗透率大于液测渗透率的原因,并且用克氏系数b描述气体渗流滑脱效应强弱的程度。

1946年Muska将气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动的理论首次运用到了石油天然气开发领域。

随后,很多学者对气体的滑脱效应机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目前,对低渗透气藏的开发设计仍沿用常规气藏模型。

3种压裂液性能评价及其储层损害原因分析

3种压裂液性能评价及其储层损害原因分析

1 残 渣质 量 浓度
压裂 液残 渣是 指压 裂液 破胶水 化液 中残 存 的水不溶 物 , 其主 要来源 是稠 化剂及 压 裂液未 破胶 物质 、 防 滤 失剂 、 黏土 防膨 剂等 添加剂 中的水不 溶物 .压 裂液 残渣会 堵 塞岩石孑 隙和裂缝 , L 降低填 砂 裂缝 支撑 带 的 导 流能力 和 油气层 的渗 透率 , 因而必须 对压 裂液 的残渣 成分 及含 量进行 实验 测定 . 1 1 测 定步 骤 . () 1 量取 配制好 的压裂液 2 0mL, 0 装入 2 0mL的具塞磨 口锥形瓶 中 , 紧瓶塞 , 置 于 4 0 塞 并 5℃恒 温 水 浴 中破胶 3 ; 2 将 破胶 后 的压裂液 全部 装入 已恒 重 的离心管 中, 6h ( ) 放人 离心 机 内 , 30 0rmi 以 0 / n的转 速 转动, 使样 品离心分 离 3 n 倒 出上层 清液 ;3 将 离 心后 的离心 管放 人 1 5 1℃ 的电热 恒 温干燥 箱 内 0mi , () 0± 烘 干 , 干后 移至 干燥 器 中 , 烘 冷却 至室 温 , 其质 量. 称 1 2 计 算公 式 . 压 裂液 残渣 质量 浓度 即残渣 的质 量 M 与测定 残渣所 用 压裂液 体积 的 比值.压裂液 残渣 质量 浓度
1 3 0 ) 6 0 0

要 : 过 室 内实 验 , 定 了大 庆 油 田 3种 压裂 液 的残 渣 质 量 浓 度 , 价 了 压 裂 液 与葡 萄 花 油 田地 层 水 的 相 容性 . 通 测 评
根 据 模 拟 压 裂过 程 中压 裂液 与 地 层 的 作 用 机 理 , 定 了压 裂 液反 排 率 及 对 岩 样 渗 透 率 的 影 响 程 度 , 出 了 压 裂 液 对 油 层 测 找 污 染 的 原 因 , 为改 善 压 裂 液 的性 能 提 供 重 要 依 据.实 验 结 果 表 明 : 菁 胶 、 豆胶 和瓜 胶 3种 压 裂 液 残 渣 质量 浓 度 均 较 可 田 香 大 , 造 成 压 裂 低效 的 主要 原 因 ; 裂 液 与 地 层 水 相 容性 差 , 生 C C 3等 沉 淀物 质 , 塞 地 层 孔 隙 和 裂 缝 , 油 层 渗 透 是 压 产 aO 堵 使

煤层气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以山西晋城为例

煤层气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以山西晋城为例

煤层气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以山西晋城为例刘爱萍【摘要】煤层气作为一种新兴能源产业,在带动晋城地区经济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晋城地区煤层气资源丰富,集中在沁水县潘庄、樊庄、郑庄、柿庄一带,具有资源埋藏浅、可采性好、甲烷纯度高等特点,开采价值极高.然而煤层气的开采存在着很多与区域社会不和谐的因素,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方面尤为突出.通过对晋城地区煤层气分布特点,煤层气赋存、产出机理以及煤层气开发工程研究,结合当地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对水环境可能或已经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措施.【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3(000)001【总页数】4页(P31-34)【关键词】煤层气;地下水;影响;防治措施;晋城【作者】刘爱萍【作者单位】山西省晋城市水利局,048000,晋城【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1;P641.8一、研究区地质构造、含煤地层及水文地质条件1.构造特征山西省晋城地区煤层气开采区位于沁水盆地南部,盆地周缘地壳抬升,煤层出露,构造明显比盆地内复杂,其主体构造为一轴向NNE的沁水复式向斜,南北翘起端呈箕状斜坡,东西两翼基本对称。

研究区地处沁水复式向斜的翘起端,东部和西部边缘构造复杂,晋获断裂等边界断裂规模较大,对沁水盆地的演化具有控制作用(见图1)。

其地层总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地层倾角一般在10°以内,局部地区受构造影响可达到20°以上。

2.含煤地层及煤层晋城地区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共含煤21层,厚度6.75~16.50 m,平均12.21 m,含煤系数9.53%。

其中,3号和15号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也是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煤层。

(1)太原组太原组厚度64~133 m,平均厚度在90 m左右。

由深灰色-灰色灰岩、泥岩、粉砂岩、砂岩和煤层组成,以K2、K3、K5及K6四层灰岩较稳定。

含煤7~16层,含煤系数7.52%,其中15号煤层为全区可采煤层,9号煤层为大部可采煤层。

(1 原因 机理 解除)低渗气藏水锁伤害机理与防治措施分析

(1 原因 机理 解除)低渗气藏水锁伤害机理与防治措施分析

低渗气藏水锁伤害机理与防治措施分析赵春鹏1 李文华2 张 益1 韩锋刚2(1.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2.长庆油田分公司生产运行处) 摘 要 低渗气藏普遍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气、水及少量的油赖以流动的通道很窄,渗1 水锁效应定义及产生原因钻井液、完井液、增产液液体进入地层后,地层的含水饱和度上升,气相流动阻力增大,导致气相渗透率下降,这种现象称为“水锁效应”。

低渗、特低渗砂岩气层在各种作业过程中产生水锁伤害是第一位与最基本的损害因素。

Ξ 气层中水锁效应产生的原因[1]如图1所示。

图中用气、水相渗透率与岩样的气测渗透率比值作为相对渗透率。

AB ′为气体的相对渗透率曲线;BA ′为水的相对渗透率曲线。

气驱水时,当岩石中含水饱和度降至A ′点时,水相失去连续性,便不再减少,此时,A ′点对应的含水饱和度S wirr 被称为不可降低水饱和度或束缚水饱和度,亦称临界水饱和度。

水驱气时,当岩石中含气饱和度降至B ′点时,气相失去连续性,也不再减少,B ′点对应的含气饱和度被称为残余气饱和度S gr 。

图1 用相渗透率曲线说明水锁机理 早期研究认为开发前的地层中储层流体驱替已达到平衡,原生水处于束缚状态。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地层的原生水饱和度与束缚水饱和度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

它们的形成机理不尽一致。

如果原生水饱和度低于束缚水饱和度,则油、气驱替外来水时最多只能将含水饱和度降至束缚水饱和度,必然出现水锁效应。

设原生水饱和度为S wi (如图1中C 所示),束缚水饱和度为S wirr (如图中A ′所示),它们分别对应的气体相对渗透率为K rg (wi )和K rg (wirr ),其水锁损害率DR 为DR =(K rg (wi )-K rg (wirr ))/K rg (wi )(1)造成水锁效应的另一原因是对外来水返排缓慢,在有限时间内含水饱和度降不到束缚水饱和度的数值.由图中水相渗透率曲线BA ′可以看出,气体排驱水时,水相渗透率随着含水饱和度而接近于零,含水饱和度却在有限时间内达不到束缚水饱和度,设此时含水饱和度为S w ′(如图中D 所示),对应的气体相对渗透率为K rg (w ′),则水锁损害率DR 为DR =(K rg (wi )-K rg(w ′))/K rg (wi )(2)原生水饱和度低于束缚水饱和度造成的水锁54Ξ收稿日期 2004-02-02 第一作者简介 赵春鹏,1979年生,硕士,现从事油气储层保护研究工作,地址(710065):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石油大学254信箱,电话:(029)88299800。

老油田控制自然递减率的方法分析

老油田控制自然递减率的方法分析

老油田控制自然递减率的方法分析刘汉成【摘要】提供了一种以获得稳定的单井井口产油量为目标来有效控制自然递减率的途径和实现方法。

以流体的连续流动过程为主线,提出三区两类六因素集分析方法。

初步分析了每个流动区域的目标参数及其影响因素的构成。

并推荐用灰度关联理论来分析各流动区域中的影响因素与区域目标的关联度。

可以根据该关联度排序来选择治理与调整措施的优先顺序。

%In order to gain stable single well production rate, this paper provides a method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natural decline rate and proposes the way to realize it. Taking continuous flow process of fluid as main line, three zones, two types and six factors ana-lyzing methods were mentioned in detail. Preliminary analyses were made to the target parameters of each flow zone and the component part of each factor affecting the target. It is suggested that gray correlation theory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degree between the influence factors in every flow zone and zone target. Priorities of control and adjustment measures could be chose according to the sequence of correlation degree for influence factors.【期刊名称】《石油钻采工艺》【年(卷),期】2013(000)001【总页数】4页(P72-74,78)【关键词】自然递减率;影响因素;分析;控制;推荐方法【作者】刘汉成【作者单位】华北油田公司采油工程研究院,河北任丘 0625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27老油田的自然递减率是衡量油田开发水平的重要综合性指标之一。

储层保护 第二章 岩心分析技术

储层保护 第二章 岩心分析技术

绿蒙混层
自生石英
泥质胶结
泥质胶结
泥浆污染
3、Slice Technique of Rock 薄片技术
将岩心按需要方向切磨成厚度为0.03mm,能让可视光通 过薄片,进行岩石学分析的技术
主要用途--形态观测
骨架颗粒特征:颗粒大小、粒度分布、颗粒接触关 系、粒间胶结物类型与结构(估计岩石强度…防砂);
1、岩心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油气层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
矿物性质:敏感性矿物的类型、产状和含量; 孔隙介质的特性:孔隙度、渗透率、裂隙发育程度、
孔隙及孔喉大小、形状、分布和连通性 ; 岩石表面性质:比表面、润湿性; 孔隙流体性质:油气水组成,高压物性,析蜡点,
凝固点,原油酸值; 岩石所处环境:岩石所出的内外环境; 岩石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矿物、孔隙特性、孔隙
观测岩心的主要性能…形态观测
孔喉
孔面颗粒
观测岩石骨架特征 矿物颗粒的大 小、产状和分布;
观测孔隙和喉道表面特征 表面松散颗 粒的大小和分布、光滑性;
骨架颗粒 孔隙
孔喉
充填物
骨架颗粒
孔隙
观测孔喉结构特征 孔隙几何形态、孔隙类型(粒间 孔隙、微孔隙) 喉道类型(缩径喉道、点状喉道、 片状喉道)、孔喉直径;
强度因子。
局限性:
不易鉴定微量组分矿物; 不能给出矿物的产状和分布; 不能给出孔隙和孔喉的结构和分布。
实例
QHD32-6 油田粘土矿物 XRD 分析结果(与 SZ36-1 对比)

油田

QHD32-6
Nm
QHD32-6
井段 m
1050-1172
1281-1306

沁水盆地储层特征及潜在损害因素分析

沁水盆地储层特征及潜在损害因素分析

沁水盆地储层特征及潜在损害因素分析姜天阳;王广达【摘要】针对页岩气开发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储层损害问题,笔者从构造特征、孔渗结构、温度压力、地层水组分、层系特征等方面详细描述了沁水盆地页岩气储层特征.通过对岩样进行的TOC测试、Ro测试、扫描电镜分析、薄片鉴定、全岩分析及含气量分析,得到了储层存在潜在的水敏、速敏和酸敏损害,考虑到页岩储层渗透率低、层理和微裂缝发育丰富等特点,储层也会存在一定的固相损害和应力敏感特性,钻井过程中应注意预防这些伤害.%In view of the reservoir damag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of shale gas,the authors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ale gas reservoirs in Qinshui basin from aspects of structural features,pore structure,temperature and pressure,formation layer water composition,,the TOC,Ro,SEM,slice identification,whole rock analysis and gas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rock samples,the potential water sensitivity,speed sensitivity and acid sensitivity of the reservoir are obtained.Considering the shale reservoir permeability is low,and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fractures is rich,the reservoirs will also have certain solid damage and stress sensitivity characteristics.During drilling and completion,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prevent these damages.【期刊名称】《矿冶》【年(卷),期】2017(026)005【总页数】5页(P90-94)【关键词】沁水盆地;储层特征;页岩气;水敏【作者】姜天阳;王广达【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100;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Abstract : In view of the reservoir damag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of shale gas, the authors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ale gas reservoirs in Qinshui basin from aspects of structural features, pore structure,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formation layer water composition, , the TOC, Ro, SEM, slice identification, whole rock analysis and gas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rock samples, the potential water sensitivity, speed sensitivity and acid sensitivity of the reservoir are obtained. Considering the shale reservoir permeability is low,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fractures is rich, the reservoirs will also have certain solid damage and stress sensitivity characteristics. During drilling and completion,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prevent these damages.KEY WORDS: Qinshui basin;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shale gas; water sensitivity页岩气不同于常规砂岩储层,页岩孔隙度和渗透率很低,而且黏土矿物含量高,开发生产主要以裂缝为主要流动通道,这三大特征带来了诸多问题〔1-7〕:1)页岩基岩孔隙度和渗透率很低,气体和液相在孔隙通道中的流动不遵循达西定律,因此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测定难度很大,常规渗透率测定装置和驱替试验装置不适用于页岩基岩的评价;2)黏土矿物含量高,更容易造成井壁失稳和储层伤害问题;3)而以裂缝为主要流动通道的生产开发方式,决定了常规以孔隙通道为评价对象的研究方式不再适用于这一类型的相关储层保护研究。

酸化过程中的储层伤害与储层保护

酸化过程中的储层伤害与储层保护
酸化过程 中的储层伤害与储层保护
周生武整理
2019.12
目录
一、概述 二、储层的潜在伤害因素 三、酸化作业中油层伤害因素分析 四、酸化作业中油层保护措施
一、概述
油气层伤害是指在钻井、完井、生产、增产及提高 采收率过程中任一作业环节造成的油气流体通道堵塞致使 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保护油气层技术是建立在对油气层伤害机理进行深 刻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筛选施工作业方式和参数,优 化筛选入井液体系,避免或者减轻对油气层的伤害。
4、酸敏指酸液进入地层与地层中的酸敏性矿物 成分发生反应,产生沉淀或者释放颗粒而导致渗 透率下降的现象。不同的酸液类型和配方,不同 的反应条件,产生酸敏的程度也层中的碱 敏性矿物成分或者地层流体发生反应生成不 溶性沉淀而造成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6、敏感性矿物就是指容易在外来因素影响下 导致地层发生敏感性伤害的矿物成分。根据 引发敏感性类型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流速敏 感性矿物、水敏矿物、盐敏矿物、酸敏矿物 及碱敏矿物等。粘土矿物是主要的敏感性矿 物。
2、酸液与油层流体不配伍产生酸渣 当酸液与油层流体接触时,主要存在两种伤害机理,
即微乳液的形成以及沥青烯淤泥的沉积。根据原油重质组 分的特性,可将其划分为石蜡质原油或沥青质原油。沥青 质原油中存在大量沥青烯,它们以胶态分散体系的形式存 在,属非晶体。沥青烯胶束以胶溶的高分子量的聚芳烃分 子为核心,并被分子量较低的中性树脂和芳香烃类化合物 所环绕,每个胶束均由多个环圈层组成,5个圈层堆积起来 就形成沥青烯颗粒。人们称酸处理作业中由原油与酸接触 而产生的沥青烯淤泥为酸渣,这种酸渣与自然生成的沥青 烯沉积不同,它是一种胶状的不溶性产物。酸渣一旦产生, 会对油层带来永久性伤害,一般很难加以消除。酸渣的形 成主要原因是使用高浓度酸液、油层中有三价铁离子存在 等。当油层水中含有K+,Na+,Ca2+和Mg2+等离子时,酸液特 别是含氢氟酸的土酸将与这些离子作用产生氟硅酸盐有害 沉淀。

试井分析

试井分析

试井分析[填空题]1产能试井参考答案:是改变若干次油井、气井或水井的工作制度,测量在各个不同工作制度下的稳定产量及与之相对应的井底压力,从而确定测试井的产能方程和无阻流量、井底流动曲线。

[填空题]2稳定试井参考答案:产量基本上不随时间变化的试井称为稳定试井。

[填空题]3不稳定试井参考答案:产量或压力随时间变化的试井称不稳定试井。

[填空题]4井筒储存效应参考答案:在测试过程中,由于井筒中的流体的可压缩性,关井后地层流体继续向井内聚集,开井后地层流体不能立刻流入井筒的现象。

[填空题]5质量守恒定律参考答案:单位时间内通过控制面净流入的流体质量等于单位时间控制体内流体质量的增量。

[填空题]6表皮系数参考答案:[填空题]7表皮效应参考答案:钻井、完井、储层强化过程中,泥浆渗入、泥饼及水泥、储层自身细粒物质在井筒附近积聚,以及地层部分打开、射孔不足或井眼堵塞等,导致储层被污染→渗透率降低→污染带内产生附加压降△ps,产生表皮效应。

[填空题]8折算半径参考答案:其含义就是将表皮效应用等效的井筒半径来代替,计算公式为:[填空题]9导压系数参考答案:单位时间内压力波波及的面积,公式为:[填空题]10续流参考答案:当地面井口关闭后,地层流体继续流入井筒的现象。

[填空题]11达西定律参考答案:是指流体在多孔介质中遵循渗透速度与水力梯度呈线性关系的运动规律,即渗流量与圆筒断面积及水头损失成正比,与断面间距成反比。

[填空题]12等温压缩系数参考答案:等温条件下,单位体积的气体随压力变化的体积变化率。

[填空题]13地层压力系数参考答案:储层流体压力与该处静水柱压力的比值。

[填空题]14淌度参考答案:单位电场强度下,带电粒子的移动速率。

在油气藏中,该值的引入反映流体在储层中的流动能力。

[填空题]15变产量压降试井参考答案:测试过程中改变若干次产量的压降试井。

[填空题]16两产量试井参考答案:在均质无限大地层中,以恒定产量q1生产了t1时间后,减小产量为q2,并开始测试,由于产量下降,压力将上升,但若持续下去,压力又将下降。

钻井过程中储层伤害分析

钻井过程中储层伤害分析

钻井过程中储层伤害分析作者:朱常春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13期[摘要]本文对史3-6-斜13井区开采现状和潜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史深100沙三段内在伤害因素,针对史深100沙三油藏钻井保护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措施,采用区块油层保护技术,形成油气层保护的典范。

[关键词]钻井;内外因素;储层保护中图分类号:P6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3-0051-02一、井区开采现状及潜力分析1、史3-6-斜13井区开采现状史100东区(方案区)目前油井总井11口,开井7口,区块日液55.8t/d,日油41t/d,综合含水26.5%,平均单井日油5.9t/d,平均动液面1568m,累计采油34.38×104t,采油速度0.6%,采出程度为13.2%,水井总井8口,开井5口,日注水平74m3/d,月注采比为1.15,累积注水47.99×104m3,累积注采比0.95。

地层压力22.8MPa,地层总压降为22.9MPa。

2、潜力分析史3-6-斜13井位于2011年井网加密开发调整方案区的东北部,目前该井区注采井网基本瘫痪,油井(史8-斜44、史8-斜24、史3-4-13)全部停产、报废,水井开井1口(史3-5-斜14),日注1m3/d,老水井(史8-28)工程报废待更新,由于水井工程报废、局部井区无井控制导致该井区注采井网不完善,井区核心部位无井控制,含油面积为0.25Km2,主力层位为沙三中21上、沙三中21下、沙三中22,油层叠加厚度20.0m,失控储量为33.0×104t。

针对该井区情况与2011年方案部署结合,下步可通过钻新井来完善注采井网,提高储量的控制与动用程度,本次部署新油井1口井(史3-6-斜13),注采完善后该井区排距200米,油井间井距200-250米,井网完善后预计可恢复控制储量8.4×104t,恢复可采储量2.1×104t。

分析注水过程中油层伤害因素及堵塞机理,

分析注水过程中油层伤害因素及堵塞机理,

分析注水过程中油层伤害因素及堵塞机理一.储层岩石特征288断块砾岩油藏含油层系为三叠系克拉玛依上组, 油层中部深度为1 481.0 m, 油层温度为46.4 摄氏度。

岩性主要为灰色、灰绿色含砾细中粒砂岩和砂质细砾岩。

岩石分选差, 磨圆度呈次棱角次圆状, 成分成熟度低, 颗粒粒径相差悬殊( 0.01~ 50mm )。

全岩X 衍射矿物分析表明, 石英含量为27% , 长石含量为61%, 方解石含量为3% , 黏土矿物为9% 。

填充物主要以粒间充填的黏土矿物、水化云母和泥质胶结为主, 其含量一般为20% ~ 30%, 其中泥质胶结为主, 泥质含量平均为13% , 颗粒胶结疏松, 容易发生脱落。

黏土矿物中以高岭石为主, 次之为伊/蒙间层、伊利石和绿泥石。

储层孔隙度平均为16%, 渗透率平均为12.6 x 10-3 um2, 为低孔低渗油藏。

储层非均质性强, 渗透率为( 0.04 ~135) x10- 3 um2, 相差数千倍, 在低孔低渗的背景上也存在高孔高渗层段。

储集空间主要以粒间孔为主, 同时长石粒内溶孔发育, 还可见到砾缘缝。

孔喉配位数少, 连通性差; 孔喉细小, 最大喉道径为2.5 um, 平均喉道半径为1.0 um; 喉道类型主要是片状和弯片状喉道, 孔喉极容易堵塞。

岩石学特征表明储层存在潜在速敏性、水敏性、酸敏性以及应力敏感性损害.二.储层敏感性研究( 1) 储层速敏性研究。

速敏是指流体在储层中流动时, 引起储层中微粒运移, 堵塞喉道, 造成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速敏性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储层中流体流动速度与储层渗透率的变化关系, 有速敏产生时确定其产生的临界流速, 为确定合理的注采速度提供科学依据。

段六拨油田水井采用合注, 即注入流量大于1.0mL /m in时, 储层会发生速敏, 油层渗透率将开始下降。

由实验得到临界注入流量, 计算得到临界渗流速度为0.003 397cm / s。

实际注水中应根入量, 在油井试采、增产措施及转注水初期流体流量都不应超过临界注入量, 否则会引起储层速敏, 造成损害而降低储层渗透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储层污染过程分析摘要:储层的污染包括油气层储渗空间、油气层敏感性矿物、岩石的润湿性、油气层流体性质、油气藏环境等内部因素和外界流体进入油气层引起的损害和工程因素如钻井、射孔、压裂等外部因素造成的损害。

油气层潜在损害因素,在没有外因作用来诱发它们时,其自身是不可能造成油气损害的。

因此储层污染的关键是研究外因如何诱发内因引起油气层损害。

在各个生产开发作业过程中,由外因诱发造成的油气层损害机理是各种各样的,需要具体分析油气层损害原因、损害类型和存在现象,从而为储层保护和解除污染提供一定依据。

关键词:储层污染;原因; 钻井液;注水;表现引言:为了揭示储层污染机理,不仅要研究油气层固有的工程地质特征和油气藏环境,还应更加注重这些内因在各种作业下产生损害的具体过程和表象,特别是钻井液侵入、射孔和注水开发作业对储层的污染。

1内因作用下引起的油气层损害机理1.1油气层储渗空间1.1.1油气层的孔喉类型。

不同的颗粒接触类型和胶结类型决定着孔喉类型,一般将油气层孔喉类型分为五种(a)缩颈喉道、(b)点状喉道、(c)片状喉道、(d)弯片状喉道、(e)管束状喉道。

1.1.2油气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参数。

一般来说,它们与油气层损害的关系为:(1)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孔喉越大,不匹配的固相颗粒侵入的深度就越深,造成的固相损害程度可能就越大,但滤液造成的水锁、贾敏等损害的可能性较小;(2)孔喉弯曲程度越大,外来固相颗粒侵入越困难,侵入度小;而地层微粒易在喉道中阻卡,微粒分散或运移的损害潜力增加,喉道越易受到损害;(3)孔隙连通性越差,油气层越易受到损害。

1.2油气层的敏感性矿物敏感性矿物的类型决定着其引起油气层损害的类型。

根据不同矿物与不同性质的流体发生反应造成的油气层损害,可以将敏感性矿物分为四类,即水敏和盐敏矿物、碱敏矿物、酸敏矿物、速敏矿物。

一般说,敏感性矿物含量越高,由它造成的油气层损害程度越大;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油气层渗透率越低,敏感性矿物对油气层造成损害的可能性和损害程度就越大。

1.3油气层岩石的润湿性油气层岩石的润湿性有以下作用:控制孔隙中油气水分布、决定着岩石孔道中毛管力的大小和方向,毛管力的方向总是指向非润湿相一方、影响着油气层微粒的运移。

油气层岩石的润湿性的前两个作用,可造成有效渗透率下降和采收率降低两方面的损害,而后一作用对微粒运移有较大影响。

1.4油气层流体性质1.4.1地层水性质。

地层水性质主要指矿化度、离子类型和含量、pH值和水型等。

对油气层损害的影响有:①当油气层压力和温度降低或入侵流体与地层水不配伍时,会生成CaCO3、 CaSO4和Ca(OH)2等无机沉淀;②高矿化度盐水可引起进入油气层的高分子处理剂发生盐析。

1.4.2原油性质。

主要包括粘度、含蜡量、胶质、沥青、析蜡点和凝固点。

原油性质对油气层损害的影响有:①石蜡、胶质和沥青可能形成有机沉淀,堵塞孔喉;②原油与入井流体不配伍形成高粘乳状液,胶质、沥青质与酸液作用形成酸渣;③注水和压裂中的冷却效应可以导致石蜡、沥青在地层中沉积,堵塞孔喉。

1.4.3天然气性质。

与油气层损害有关的天然气性质主要是H2S和CO2腐蚀气体的含量和相态特征。

腐蚀气体的作用是腐蚀设备造成微粒堵塞, H2S在腐蚀过程中形成FeS沉淀,造成井下和井口管线的堵塞。

2 外因诱发造成的油气层损害2.1泥浆侵入对储层的污染为了防止井喷,通常配制的钻井液密度使井眼跟钻井液液柱的重力稍大于地层流体压力,因此,钻井液会渗入多孔的渗透性地层(这往往是油层),渗入地层的钻井液就会置换地层中原有的流体,形成侵入带和冲洗带,如果配制的泥浆密度太大,还会往油层深处侵入,甚至使本来能产油的油层不能出油。

钻井时泥浆的侵入引起的储层污染通常是两反面作用的结果:①液体和固体微粒在储层孔道及裂缝中的运移和堵塞;②液——固及液——液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和热动力作用。

具体表现形式有以下几方面:(1)固相微粒(外来和内部的)运移引起储层孔隙或裂隙堵塞造成储层损害,这种现象在中高渗储层中比较常见;(2)钻井液中的液体在一定压差下进入储层,造成储层孔道直径减少,研究表明,这是中低渗储层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被称为水锁效应;(3)外来流体与储层岩石、储层流体不配伍造成的损害,如水敏性损害、碱敏性损害和无机垢、有机垢堵塞等,这在各种储层中均会发生。

(4)地层湿度、压力变化引起的储层损害;(5)微生物对储层的污染,这种污染是由于泥浆携带的微生物进入储层孔隙中的死亡体堆积或者繁殖而堵塞孔隙,造成储层渗透率的急剧降低。

2.2射孔工艺对储层的污染众所周知, 如钻井或射孔时井筒内液柱压力超过地层压力, 则泥浆或压井液中的固相物质会对油气层造成侵入损害。

射孔产生的高能射流对地层的冲击粉碎和挤压使岩石原始渗透率和骨架受到严重破坏, 同时, 射孔产生的岩屑和射孔弹碎片不仅影响了射孔效果, 也对油气层造成了侵入损害。

尽管人们试图采用新的射孔工艺, 如过油管射孔、油管传输等负压射孔来提高射孔质量和减少对油气层的损害, 但这些新方法仅对地层压力系数较高、具有自喷能力的高产油气层有效, 而对原始地层压力较低、不具备自喷能力的中低产油气层却难见到明显的增产效果。

常规电缆射孔时油气田采用射孔完井以来最早采用的一种射孔方式。

它是在套管内用电缆把射孔枪输送到目的层进行定位射孔。

这类射孔的优点是施工简单、速度快、周期短;定位方便、准确;施工中能及时检查射孔弹发射情况。

但其缺点将会对油气田的生产有巨大的影响,正压射孔对目的层造成射孔伤害,其射孔后残留在孔道中的金属碎屑、水泥碎屑等颗粒不能被清除出孔道,加之泥浆柱压力高于地层压力,使泥浆进入孔道中,形成二次侵入带。

油管输送射孔在电缆射孔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能按目的层的压力和岩性特点设计合理的负压,实现对射孔孔眼的回流冲洗,从而提高产能,特别适用于高压油气井。

其它的射孔特色技术大多数都采用负压射孔,即在泥浆柱压力低于地层压力的情况下进行射孔,降低了“二次污染”,能够或多或少地提高油气田产能。

2.3注水开发对储层的污染目前,我国东部油田大多数采用注水开发,且已进人中高含水期开发阶段。

为了保证稳产,各油田都在积极地采取各种措施。

开发注水是一种储层改造技术,油田开发过程中,由于储层孔喉小,经常堵塞,导致注水压力高,甚至注不进水,无法完成配注任务。

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如果忽略了注人水的质量,忽略了地层对水质的敏感性,那么必然会导致堵塞孔道,渗透率下降,吸水指数下降,造成对油气层的损害。

注水水质若符合油田规定的基本指标,一般不会造成对油气层的损害,但在实际的注人作业中,水质一般都达不到要求,而注水水质的好坏又直接影响造成油层损害的程度。

注水开发对油气层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使油层中的粘土成分膨胀或者使胶体颗粒分散堵塞孔隙;研究表明,油砂颗粒周围一般都包有极薄的粘土膜,砂层之间的徽孔道非常多,油层内部还有许多很薄的粘土夹层。

而由这些粘土夹层所分隔开的各小层渗透率的差别也相当大。

在泥浆自由水侵入的作用下,砂粒周围的粘土质成分将发生体积膨胀,溶液中的胶体颗粒也会发生分散,堵塞油层孔隙。

如Fe 3+ 很不稳定,易生成氢氧化铁[Fe(OH)3]絮状沉淀,该沉淀物颗粒很不规则,在水流冲击下能破碎成小颗粒,堵塞油层孔隙,从而使油流通道缩小,而降低出油能力。

(2)破坏孔隙内油流的连续性;油层含油饱和度较高时,油流在孔隙内部成连续状态,这时少量的共生水在孔隙外围,并把极微小的松散微粒固定下来,在相当大的油流速度下也不会被冲走。

当泥浆滤液侵入较多时,会破坏油流的连续性,使之成为大小不等的油滴,从而将原油的单相流动变为油水两相流动,增加了油流阻力。

另外当水成为流动的连续相时,流动的剪切面为砂粒表面,只要流速稍大,就会把原来稳定在颗粒表面的松散微粒冲走,并在适当部位发生堆积、堵塞流动孔隙,而严重降低渗透率。

(3)产生水锁效应、增加油流阻力;水锁效应会产生水锁伤害,也就是指油井作业过程中水浸入油层造成的伤害。

水浸入后会引起近井地带含水饱和度增加,岩石孔隙中油水界面的毛管阻力增加,以及贾敏效应,使原油在地层中比正常生产状态下产生一个附加的流动阻力,宏观上表现为油井原油产量的下降。

(4)油污对储层的的损害;注入水中油污对油层的损害与悬浮固体的损害不完全相同。

油污在地层中形成很大的乳状油块,降低水相渗透率。

当水进入到含油饱和度为零的水层时,水中的油滴会聚集在井尾周围地层中,形成不可动油。

油污又是FeS 等固体物的良好粘合剂,从而增大了这些物质堵塞注水层的可能性,对油层造成损害。

(5)泥浆内固相颗粒直接侵入生产层(泥浆);①侵入的粘土颗粒或固相质点堵塞地层孔隙,阻止或妨碍油、气流出;②减少地层孔隙的有效直径(与粘土膨胀相似),从而降低油、气的有效渗透率。

3 储层污染的主要特点油气田勘探开发生产过程中的储层损害具有如下特点:(1) 损害周期长。

几乎贯穿于油气田勘探开发生产的整个生命期,损害具有累积效应;(2)损害涉及到储层的深部而不仅仅局限于近井地带,即由井口到整个储层;(3)具有复杂性。

井的寿命不等,先期损害程度各异,经历了各种作业,损害类型和程度更为复杂,地面设备多、流程长,工艺措施种类多而复杂,极易造成二次损害;(4)具有叠加性。

每一个作业环节都是在前面一系列作业的基础上叠加进行的,加之作业频率比钻井、完井次数高,因此,损害的叠加性更为突出。

4.结论综上所述,在油田勘探到开发投产直至报废的整个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钻井液的质量,用适当的钻井和射孔器械,在注水开发时,大力加强注液处理工艺、设备、流程等改进工作,加大对储层岩石和流体的机理研究,减小注人水对储层岩石和流体的敏感性损害。

参考文献[1] 刘红岐,范翔宇等. 现场测井与工程应用基础.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3.4.[2] 雍世和,张超谟.测井数据处理与综合解释.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7年.[3] 刘尊年,孙建孟,迟秀荣,吴淑琴,李俊国等.泥浆侵入研究现状分析[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2年06期.[4] 颜卫军,孙新波.国内外射孔技术发展概述[J].测井与射孔;2000年04期.[5] 董凤娟.注水开发阶段的储层评价与油水分布规律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6] 武群虎.注水开发油藏测井地质评价[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