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金融专硕两次考研的心得及其比对
复旦大学金融专硕考研经验分享
![复旦大学金融专硕考研经验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950dd147f01dc281e53af0ee.png)
复旦大学金融专硕考研经验分享为什么要来发帖呢,因为我在这里收获很多,所以昨天连夜打的日志,打算奉献一点自己的经验吧。
个人觉得方法要适合自己的好,很多东西都考自己揣摩研究出自己的路,我的经验纯属借鉴,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吧。
说经验前我有两点想说一下,觉得很重要。
第一,决心的程度和成功率是同向比例关系的。
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差不多是我决心考研的时候吧。
我本是一个坚定的工作至上主义者,但是后来阴错阳差坚定的选择了考研,这本身就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
怎么说呢,说到底,考研就是为了一个更好的平台,加上一点点对工作的恐惧。
因为怕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不满意了,因为想要去梦寐以求的上海,为了尝试自己深藏心底的不自量力,总之我决定考研了。
我才觉得自己是一个如此单纯而执着的人,其实有些决定不用想太多,既然决定了,就不顾一切去维护最初的想法,不要去想别的,反正觉得它是对的就好了。
成不成功都是后话,唯一值得后悔的就是没有去付出和努力。
就像有个很好的朋友,决定考本校,后来发现考上了也没意义。
后来连考得动力都没有了,我很庆幸自己的选择没有选错。
说回来,我觉得考研最重要的一点,是决心,只有你自己决定要去考了,义无反顾,你才有机会。
所以,决心的程度和成功率是同向比例关系的。
最怕的是动摇,因为也有同学拿到offer,考研的热情瞬间减去大半,如果觉得工作也不错的,那考研的意义又在哪里呢?第二,要找个有正面影响的自习团或者说组织。
总之,氛围很重要。
如果你决心考研了,你一定还要找一个好的团队,可以一起奋斗,一起分享的一个组织。
这很重要,因为你需要一个寄托,也需要一个正向的影响,互相影响。
下面我来说说金融专硕经验吧,数学:数学放到最前面讲,是出于自己对于数学的尊敬以及执着吧。
怎么说呢。
数学考的是数三,140+的分数马马虎虎。
但是我一直觉得数学是很关键的。
因为一不小心你被拉分了,那其他三门很难拉回来。
错个大题就十来分,三门课要拉十多分真的还是不容易的。
复旦金融硕士考研经验
![复旦金融硕士考研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12508c0f0b4e767f5acfce32.png)
复旦金融硕士考研经验分享金融考研越来越热!想考金融硕士的你是不是很焦灼呢?凯程静静老师给大家整理了复旦大学高分学长的金融考研经验,希望在你备考的过程中可以带来帮助。
在7月到8月中旬这段时间内,除了专业课我就只看了数学。
去年我裸考英语一,72分。
所以我不担心英语,政治不需要准备的太早,都是背的东西,开始的太早反而会忘。
数学只看了数学全书,没有看任何教材,数学基础不是差得离谱看全书就足够。
9月中旬开始准备英语。
关于英语,主要说一说单词、语法、侧重备考项目。
我不喜欢背单词,9月开始我强迫自己背了一个月的单词,效果非常差,遂放弃。
最后单词也确实没有卡住我,关于单词量的结论是,只要有基本的六级词汇量就足够了,不需要去强记那5500个大纲单词。
关于语法,我觉得对于英语整体应试能力的提高还是很显著的。
我看了一本新东方的语法书,大约200多页,一个礼拜就看完了,不是很费时间,但是看完之后对阅读理解的提高很大,这一个礼拜值得花。
备考英语的侧重项目是阅读理解。
英语的备考中,阅读理解的练习占用了大约60%的比重,我的理由如下:1、阅读理解的分量最大2、阅读理解的单项分值高3、阅读理解的提高有利于整体水平的提高。
第一点决定了阅读理解必然是重点,第二点决定了阅读理解必须要保证尽量全对,阅读理解错一题等于选择填空4题,错不起,第三点决定了阅读理解的性价比很高,阅读理解提高的同时扩大了词汇量、深化了对上下文逻辑联系的把握(针对选词填空),提高了遣词造句的能力(针对作文)。
但是,不能一味的只练习阅读理解,选词填空也是需要练习的,毕竟是不同的题型,不同的考法。
从8月开始,建议专业基础不好的同学上辅导课程,花钱买老师的时间,把自己有限的时间价值最大化。
此外,这个时候应该专业课的书起码过了一遍,对基本的概念都要了解,上课勤记笔记,问问题。
上完课之后,要立即整理上课的内容。
宏观的知识要形成一个初步的框架,微观的知识要基本都熟悉。
9月中旬开始准备政治,比大多数人开始都早。
复旦大学金融硕士考研经验及复习顺序
![复旦大学金融硕士考研经验及复习顺序](https://img.taocdn.com/s3/m/29809a96bceb19e8b8f6ba62.png)
复旦大学金融硕士考研经验及复习顺序回首考研这两年,酸甜苦辣,五味俱全。
下面,分享一下我自己和我所听到看到的考研经验与心得,供大家参考。
一、首先是自己的一些心得与经验(一)、以200%的努力去拼100%的目标在考研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无论是复习还是考试当天,不确定因素都很多。
想稳操胜券,只有付出双倍的努力,把目标定的高一点,给自己留下余地。
若是报名专硕,就以学硕的强度复习。
(二)、想清楚动机才有动力考试的路很长,需要相当的坚持,先把动机和动力想清楚,才能应对一路上的彷徨、悲观、懒惰、恐惧。
(三)、作长期计划,但要有意识的反思和调整复习是动态的过程,新问题不断出现,要及时的调整复习内容和方法。
首先有几个月的粗略计划,然后每周回顾,总结经验,调整计划。
要不断的有意识的做测试和反思。
(四)、边际效益递减,不要偏科高分的同学,一定每门都是高分,但不一定数学都是满分。
数学从145提高到150的努力,放在政治、英语和专业课上,很可能可以提高10分。
正常情况,大家都喜欢学自己擅长的那一科,但是千万不要偏科,按照自己的基础,平均用力。
(五)、关于信息获取如前所述,信息的获取非常关键。
辅导班信息量最大,这也是辅导班最大的意义所在;学长和老师的信息最准确;相关的论坛上信息时效性较强。
至于具体的经验,我着重讲一下专业课方面,公共课大家可以参考考研论坛上学长学姐的帖子。
二、专业课复习规划总体来说,复习路径应当是先宏观金融,再微观金融。
(一)宏观金融(货银&国金):我认为比较科学的复习顺序应该是: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
尽管431不考宏微观,但是货银和国金是以宏观经济学为基础的。
在复习这两门课之前,如果没有一个宏观经济的理解框架,对于宏观金融就会感到非常吃力。
货银是最简单的一门课,也是占考试权重最低的。
分章节来看,这本书的第三章金融市场可以留在微观金融之后复习;利率与利息、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理论是重点,金融抑制(利率市场化)、通货膨胀是热点。
复旦431金融专硕考研各科经验分享贴
![复旦431金融专硕考研各科经验分享贴](https://img.taocdn.com/s3/m/c99ec3f4b8f67c1cfad6b897.png)
复旦431金融专硕考研各科经验分享贴今年二战复旦431成功,现拟录取。
先说说自身情况,本科上海对外经贸大学,16届国贸毕业。
一战总分345,政治59,英语82,数学101,专业课103。
二战总分434,政治69,英语84,数学144,专业课137,初试第四,高院线31分。
虽然很多学弟喊大神,但其实我并不是,我也考了第二年了,也被现实的成绩狠狠地压制过,我也跟你们一样在仰望今年第一名446的真大神。
写这篇经验贴的初衷,首先是因为在准备过程中,自己很多时候也迷茫过,不知所措过,面对着许许多多需要看的书却不知从何着手(相信现在也有跟我当时情况一样的人),看过很多历届大神的帖子,不管是知乎,考研论坛等等,有了他们的经验和帮助,才有了今天,所以之前看帖时有一天就希望自己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写一些帖子帮助学弟学妹们。
所以本帖主要是以感恩为本,其次我觉得能帮助很多人少走弯路,或者提供下自己的学习方法,而成本只是我花少玩几把DOTA的时间,实在不能更值了(最后前前后后写了一个多星期,真的蛮认真的再写,但迫于离初试太久,很多东西肯定不能想的全面,所以有什么问题尽管在帖子下面说,看到尽量回)。
最后也希望借这个机会记录下自己两年的考研时光。
因为考研成功也只是一个新的开始,希望自己能在未来不骄傲,更努力,不枉所有人对我的帮助,在未来能在其他方面写出更多有用的经验贴来帮助更多的人。
下面说说本文的结构,因为每个人需求不一样,大家可以各取所需,节省时间,当然如果时间充裕可以全都看看,一些个人经历可能也会对你们有些帮助。
由于文章尽可能写的相信,所以看上去内容较多,大家对于自己想要的可以ctrl+f然后搜索下面标题就可以直接定位,这个方法在各类文档和网页都能使用(没全部展开则可能无法定位成功)。
本文总共分为六个部分:1. 经历篇主要写下两年考研的经历,可以看出一些失误和改进2. 工具篇介绍了一些实用的工具,可以帮助寻找考研文档和视频,以及一些复习用到的工具3. 四门课程复习经验篇为本文主要干货,具体每门课程复习的技巧,由于写本文离初试结束许久,所以很多东西有所忘记,所以具体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评论,我会整理到最后的小问题篇更新4. 431复试篇针对431复试的准备经验和流程介绍5. 感恩篇一直觉得人要常怀感恩之心前进6. 小问题篇各种补充问题的回答第一部分:经历篇先总的说说两年考验经历,一战真是血淋淋的教训,说出来也可以让大家引以为戒哈。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专硕考研复习经验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专硕考研复习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c3773ac328ea81c759f5780c.png)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专硕考研复习经验很高兴能和大家分享自己在考研路上的一些经验,算是尽我一些绵薄之力吧。
先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本科专业是会计,大二大三期间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完成了金融的跨校辅修。
今年报考的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金融专硕。
准备考研的时间大约为半年,初试分数为395分。
目标篇:我于去年五月中旬决定要报考复旦的金融专硕。
我自己总结了两条考研的理由:第一,对复旦大学一贯的向往;第二,大三下在复旦辅修时学的金融工程,彻底激发了我对金融的兴趣。
由于当时距离考研也就半年多一点了,在同学的推荐下,金融专硕就成为了我要奋斗的目标。
我的建议是,大家选择走上考研之路前,必须要想清楚“我为什么要考研”这个根本问题,这个问题将在整个考研道路上陪伴你,它会作为一个信念支撑你前进。
复习之数学篇:(134分)我从七月份假期里开始慢慢把数学捡起来,个人觉得我数学基础不算差但也谈不上好。
我买了《复习全书》(橙色的二李版)、同济大学出版社的《高等数学》。
概率论和线性代数就用了自己本校的教材。
由于放假在家,没有全力投入,再加上还要准备其他的资格考试,大概到九月底才把全书和教材过了一遍。
进入十月份,把全书又过了一遍,这一遍把全书后的习题也认真做了一遍。
十一月份买了《历年试题解析》(也是橙色的二李版)和李永乐的660题,每个单数日早上花三小时做一套历年卷,双数日则做《660题》的40题。
这样一个月下来,几乎做完了所有的历年卷,但是《660题》却没有按预期完成,也为后来考试中填空选择埋下不少隐患。
进入十二月的冲刺阶段,也许是由于做模拟卷做的信心满满,在数学上花的心思没以前多了,偶尔抽空背背公式或是从网上下一套模拟考卷做一下。
今年的数三总体的难度也不算高,但是由于最后冲刺阶段练习的不够,看到考题还是有些生疏感,有几道填空选择题卡壳了。
幸好我在考场中保持冷静,先把大题全答好了,保住了130的底线,几道没有思路的填空选择就瞎猜了。
复旦大学金融专硕考研的经验谈.
![复旦大学金融专硕考研的经验谈.](https://img.taocdn.com/s3/m/e83c17f481c758f5f71f6702.png)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第1页共1页复旦大学金融专硕考研的经验谈首先自我介绍下,本人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财经类院校二流,综合就全国三流院校。
今年年初参加了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成绩390+,考复旦金融落败,幸好有管理学院两个项目可以调剂,经过漫长的一个月的调剂复试最终被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财务管理(金融与投资方向录取,该专业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管理学院合作办学,毕业时颁发复旦大学学位、毕业证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学习证明书,类似于交换生证明。
下面进入正文。
复旦大学的经管类专业分布在经济学院与管理学院,这两个学院也是复旦三大院之二,还有一个是新闻学院。
经济学院最著名的专业当然是金融学了,不过这个金融学分两块,一块是公费金融,就是09年以前联考的金融,每年保送一大半,对外招生20个左右,今年12人,复试线402分;另一块就是基金管理方向,也是联考专业课,去年招生50,今年60+,据说一志愿复试线352分,二志愿380+,这个专业与公费金融不同的是自费,三年十万,4+4+2,而且还是双导师,一个复旦经院老师一个上海基金公司高层。
当然,这个专业学的东西和公费金融大部分是差不多的,就业未知,因为尚未有毕业生。
经院其次就是世界经济是最有名的,这个专业实力非常强大,大家可以去复旦经院网站上查查相关老师。
然后就是劳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欧盟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
总得来说,就业当然是公费金融最厉害,每年美资投资有几个,咨询公司几个,一大批国内有名的券商,一大批国内商业银行及人民银行总行,一小批国家级公务员。
基金管理专业尚不知怎么样,不过该专业研三可以由复旦出面联系陆家嘴基金公司实习,住在陆家嘴并带补助实习,估计找工作是不愁,就是应届毕业生去基金公司比较难,现在基金公司招人都注重实践经验的。
经院除了这两个专业其它就业差别不大,往往国内外名企网申的时候院校下拉菜单里往往只有院校名称,不会具体到什么专业。
复旦金融硕士考研经历的一切
![复旦金融硕士考研经历的一切](https://img.taocdn.com/s3/m/19cca7cf551810a6f52486ed.png)
复旦金融硕士考研经历的一切很多人对复旦金融不太了解,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复旦考研经验,希望对2020同学有所帮助。
1、读复旦意味着什么其实这个问题很复杂,对于不同人来说,复旦在心中的地位是不一样。
可以说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对于我来说,之所以来复旦有两个原因。
其一我从高中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复旦,随着后来在本科,在专业性比较强的财经学校。
我就越发的渴望读这样的一流的综合学校。
其二,以前我在高中的时候,有一个超级厉害的同学,后来我就一直以为他作为我的榜样,他本科就来到了复旦。
(当然最后我发现,当我来的时候,他已经出国留学)。
所以我觉得复旦对于我个人来说就意味着,我想读综合院校,想了解综合学校的一种诉求。
同时也是满足高中的一个愿望。
当然从复旦的历史看来,复旦的地位在很多人心中是非常高的,这个原因就是因为无数优秀的复旦学长学姐,他们已经走过一条非常艰辛的路,用他们自己的行为来证明复旦的学生非常优秀。
另外我觉得,读复旦从客观的角度来讲,就意味着你可以接触一群非常优秀的人,获得很多的任何资源(包括课外的实务界人士,包括很多数据库,包括校内的其他专业的老师);你可以被别人当成一群非常优秀的人之一,当然这也有前提,自己就必须需要非常的优秀。
2 、我在复旦的读研时光(学生非常想知道,很向往)专硕从时间上来两年真的非常的短,学硕有一年时间可以出国交流。
但是我们只有一年时间在复旦学习,然后另外一年基本上就要面临找工作了。
读研的时光主要分为两部分把:一部分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学习的。
学习方面,从课程知识上来说,以经院来说,授课其实是比较传统的。
课程设计从宏观的金融理论、国际金融、高级宏观,到微观的投资学、公司金融。
还有一些其他可供大家选择的课,比如兼并与收购、固定收益等。
虽然课程明天起来好像比较传统,但是老师上课的方式基本上都不按照课本讲,而是把自己很多年来的知识整合起来。
课本是死的,但是经过老师讲之后就会发现很多点非常精彩的。
复旦大学金融硕士考研经验——人如果没有梦想,那就和咸鱼没有区别
![复旦大学金融硕士考研经验——人如果没有梦想,那就和咸鱼没有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802877f5da38376baf1fae87.png)
复旦大学金融硕士考研经验——人如果没有梦想,那就和咸鱼没有区别一、自我介绍2017年跨专业报考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金融专硕,暑假开始备考,总分390+。
基本素质:在具体说备考信息之前,先说一下其他我认为需要了解的东西。
第一个是如何查信息。
考研的时候会加一些群,然后群里经常会有一些不明来源又说的好像确有其事的消息,比如经常会遇到有人说,啊,去年有3000多人报名,按以前的上升趋势来看,今年会有多少多少人,说的你各种慌;然后你考完了,加了个分数统计群,因为复旦没有出排名,又会有人在成绩统计群里说,400分一下的都不用指望了,赶紧该干嘛干嘛去。
都说整个考研的过程是一项大工程,你一直只努力学习是不行的,信息获取同样的重要,但是我觉得需要强调的是获取一手信息的搜索能力和理性思考的原则。
考研帮以及一些论坛上面会有别人整理过的信息,但是我还是觉得官方信息最可靠。
各种考研的信息都可以在复旦大学研究生招生网(/)上面查到,比如复旦今年某个专业总共招多少人,保研了多少人,还有多少名额给考研的人,成绩出来之后就可以根据经院的留给考研的名额乘以1.2大概地推算出今年的分数线是多少,还有去年的各种信息,比如每个院分数线是多少,校线是多少,哪些院接受校内调剂,还有往年的各种信息等,更加具体的信息一般在每个院的官方网站上都可以找到,等你把这些信息都查明白之后,你就会对群里的某些小道消息呵呵哒。
得到信息之后就是理性解读信息的能力了,比如报考人数每年都在创新高,那又怎样呢,真正和你在同一战线算得上对手的人数才重要,而且很多时候其实自己去努力了,尽全力了就不会后悔了,管它多少人报了这个专业呢。
所以总体上来说就是不要慌,根据官方的准确消息去理性地思考和勇敢地付出努力,心态要好。
第二,时间安排。
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习惯和风格,照搬别人的时间安排和计划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有些人复习半年,有些人复习一年,还有二战三战,每个人的基础也都不一样,所以我觉得没有太大必要去做这种对比。
复旦大学金融硕士考研经验——专心备考,放平心态
![复旦大学金融硕士考研经验——专心备考,放平心态](https://img.taocdn.com/s3/m/63480cfa0c22590102029d87.png)
复旦大学金融硕士考研经验——专心备考,放平心态一、个人介绍虽然成绩不是特别靠前,但是觉得自己还是有一些关于复习好的观点及做法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的。
首先介绍一下我的情况。
,一战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专业硕士,初试成绩405+(政治60+、英语85+、数学125+、专业课130+),复试专业课成绩较高提升了最后的排名。
二、时间安排我是从2017年2月中旬开始正式准备的,在这之前也是看了很多经验帖,搜集了很多信息。
从2月中旬开始到考研一共十个多月的时间,中间基本没有休息过一个整天,但是每周日的下午会雷打不动地睡一下午再吃顿好的。
每天的复习时间是:前期(2月-9月)早上6:00起床,7:00开始背单词或专业课8:00到11:30学习数学11:30到13:30吃午饭、午休13:30到17:00学习英语18:00到22:00学习专业课后期(10月到考试)早上7:00起床(实在起不了那么早了,晨读也取消了)8:00到11:30学习数学11:30到13:30吃午饭、午休13:30到15:00学习英语15:00到17:00学习专业课18:00到20:00学习专业课20:00到22:00学习政治所以,平均下来前期的日有效学习时间在11小时左右(其中数学3.5h、英语3.5h、专业课4h);后期的日有效学习时间在10h左右(其中数学3.5h、英语1.5h、专业课4h、政治2h)。
对于各科的时间安排,我觉得数学和专业课是要从头到尾保证够时间的,在前期英语要适当多花些时间,到了后期单词熟练了,做题有了感觉后,每天只要花些时间做做题保持感觉就行,把一部分时间匀给政治。
政治大概在八九月份开始就可以。
三、初试经验(一)政治政治64分算低的了,我就不多说了,同学们可以找别的高分经验帖好好看看。
我是从8月份看凯程政治课程开始复习的,刚开始每天分给政治的时间很短,慢慢地把时间加上去,全程使用的X老师的书,到考前又做了做凯程的预测卷的选择题。
复旦大学金融学硕801考研经验分享
![复旦大学金融学硕801考研经验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39a8120614791711cc7917cf.png)
复旦大学金融学硕801考研经验分享现在回过头来看考研,给影响考研结果的因素排个序,我觉得第一位当属心态,而后是方法,接着是努力,还有其他一些因素,诸如有时候也要靠一点点运气。
心态篇我认为心态是影响考研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
要摆好心态,首先得知道为什么要考复旦金融,或致力于学术研究,或希望能借此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或者单纯是实现一个复旦金融的梦。
什么原因并不重要,关键是你要坚定,能够支持你一往无前地走下去。
说到这里,最近也看到一些没考上复旦金融,然后就说复旦金融不好啊什么的人,就简单发表一下个人的看法吧:我觉得这个更多的还是一个失败者为自己找寻解脱的借口而已,大家不必太在意。
假如是抱着找更好工作的心态考复旦,事实上,研究生的竞争力总体而言必然比本科生要强,这个毋庸置疑,但是总归有个例的,即使是复旦金融相信也有混的不好的人,即使很有些小学文凭的,也有风生水起的,个例就没有什么可比性了,我们只能去概率上把握。
所以说,能考得上研尤其是复旦的研,你得到的是一个相对较大的成功的机会,当然最后能不能成功,能有多大的成功,那最终还要取决于个人了,复旦能提供的那是一个宝贵的很好的平台。
然后对自己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要面对现实,摆好自己的位置。
要多少考虑自己的基础,基础差一点也没关系,这个不重要,因为只要多花点时间还是可以补回来的,但是你心态必须得端正,得认识到这点,要敢于承受住最初的打击,敢于正视自己基础薄弱,然后找寻正确的方法去弥补。
不要因为最初做了几份卷子分数很低,然后自暴自弃,感觉自己不行啊什么的,这个就乱了。
坦白地说,一开始让我做真题,估计50分都不一定拿得到,无论哪科。
分数是慢慢积累出来的。
我觉得考复旦金融,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大概六个月时间还是要保证的,每天10小时左右的工作量。
基础比较薄弱的,或者凯程的同学,我觉得9个月时间应该至少要的。
考研是一个持久的事情,好的心态要求要能耐得住寂寞,能够贵在坚持。
复旦金融专硕考研经验分享
![复旦金融专硕考研经验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ce2b9a31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f5.png)
复旦金融专硕考研经验分享凯程金融专硕保录班,清华北大人大中财贸大复旦上交上财的黄埔军校这篇文章算是自己一点心得吧。
这篇文章算是自己一点心得吧。
如果能帮到一点点之后考五道口的同道中人,如果能帮到一点点之后考五道口的同道中人,我就会很开心。
在开头,在开头,我想声明一下,我想声明一下,我是跨专业考,我是跨专业考,原来是工科生(原来是工科生(但数学只大一时学过高数),但数学只大一时学过高数),所以我的复习方法,所以我的复习方法,包括看书的遍数,包括看书的遍数,做题的遍数都是根据我自己的情况来进行的,做题的遍数都是根据我自己的情况来进行的,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酌情参考。
根据自己的情况酌情参考。
在这里,在这里,我想首先感谢凯程考研辅导班的老师,我想首先感谢凯程考研辅导班的老师,凯程考研在五道口金融这一块名气挺大,道口金融这一块名气挺大,我也是通过一位师兄介绍,我也是通过一位师兄介绍,报了凯程考研的辅导班,报了凯程考研的辅导班,结果让我很满意。
很满意。
虽是五道口,虽是五道口,但我更想表达一些共通的东西。
但我更想表达一些共通的东西。
方法虽然很重要,方法虽然很重要,但我觉得不论哪种方法但我觉得不论哪种方法,最重要的还是两个字:最重要的还是两个字:践行。
践行。
学习的过程也是不断找到适合自己节奏和习惯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也是不断找到适合自己节奏和习惯的过程,别人的意见只是参考或者指明大致方向,的意见只是参考或者指明大致方向,细节的工作还是要自己做。
细节的工作还是要自己做。
在这篇帖子最前面,在这篇帖子最前面,我想分享三句话:分享三句话:.当你幻想你想要的未来时,先问问自己现在的努力是否配得上你幻想的未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下面进入正题。
凯程金融专硕保录班,清华北大人大中财贸大复旦上交上财的黄埔军校对于没学过这门课的同学,跨专业的,我认为应该至少看三遍,课后题至少自己亲自动手做两遍。
看书时第一遍那些必考的章节章每一页都认认真真看一遍,看完一章做一章课后题,做完后参照一下答案,不懂的就自己看书思考,再不懂可以请教别人;第二遍有重点的看(主要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和考点,以及第一遍做题时发现的知识漏洞),不是特别重要的略看,课后题再做一遍(注意第一次做的时候的错误要避免),同时把一些可能考的章节,比如、章过一遍,课后题可以看一看,有挑选的做;第三遍看之前回忆本书的内容,检验自己达到的程度,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哪些细看,哪些略看,课后题就可以不全部做,但过一遍是有利于巩固的,然后把错的再写一遍。
2020年复旦大学金融专硕二战经验分享
![2020年复旦大学金融专硕二战经验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9b81714c1eb91a37f1115ce6.png)
/?fromcode=9822 2020年复旦大学金融专硕二战经验分享经历过一战失败,二战还是非常成功的,一战本校金专,总分376,没进复试;二战复旦金专,总分420,复试通过。
各位考研的同学们可以了解下学习经验,如何才能拿到420的高分。
►一战篇就说下存在的问题吧1.复习太晚 9月才正式复习,而且态度不端正,边考研,边找工作。
2.每天复习时间太短各科分配时间过于平均,数学,专业课都是每天两小时,政治有时候三小时。
复习时间应该根据每个人自己特点和科目分值难度制定,不用跟风,比如英语好就可以看不到一小时英语就行,或者说数学性价比高比专业课容易得高分,就应该多分配时间给数学。
3.本科基础差没认真学,相当于数学专业课零基础跨考生。
虽然是金融本,但是翘课次数太多,所以基础很差。
4.三心两意总觉得自己实力可以考更好学校,不够坚定。
5.没有请教学长学姐经验复习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各种参考书都是看到书店有就顺手买了,然后去看到考研教室某个同学用某本参考书就会忍不住也买一本,其实选一两本最适合的就可以了,也不懂得收集往年报考数据和当年招生计划的信息,导致报了扎堆的本校,忽略了第一年招生的南开金院,线342和第一年扩招的厦大金专,线325。
►二战篇二战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在户口所在地考试,所以备考地点成了问题。
本科学校熟悉,但是11月考场确认和12月考试,得来回奔波,综合考虑二战选择了在四线小城的大学备考。
毕业之后,就正式开始二战之旅。
♦前期备考是7月到10月由于一战参考书完全不同,所以二战的时候每本书也相当于从头开始,一般下午看某一本,晚上看另外一本,顺序大致是货银国金一起投资公金一起。
大致一个月四本书过完一遍,看的比较草率。
然后第二遍结合计算题和四本书配套习题看,大致也是一个月。
第三遍,做专业课笔记,列出每本书的大框架和小框架,以及相应题型可能考点。
之间穿插着做真题,真题的选择计算难度不大,重点还是论述。
♦后期10月到12月底继续按部就班看几本专业课,并结合研途宝《复旦大学金融学综合考研冲刺宝典》背知识点,另外建议关注一些公众号看下时政热点。
复旦大学金融专硕考研经验谈
![复旦大学金融专硕考研经验谈](https://img.taocdn.com/s3/m/21858c0bc281e53a5802ffee.png)
复旦大学金融专硕考研经验谈和女友一道考了两年的研,其中经院管院数院都有接触到,最后都录取在数院,对复旦经管数院都有一些了解。
对想考复旦金融的各位,一定有对你重要的信息。
两年下来,关于考研有很多感触。
关于如何复习,如何规划,论坛上有不少好帖子,除了复习,我想更多聊聊考研其他的事儿。
为什么考研?我选择复旦时,一是想在上海工作,二是想换到金融专业。
很多人都是为了考研而考研,都觉得本科不好找工作啊,甚至想逃避社会多读两年书的,于是考研。
若只想到这一层,你考上研究生很可能还得为工作犯愁,因为读研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读凯程都是提供一个平台,若想找一份好工作,更需要你的专业素养,个人品性,还是工作经验。
与一些学长聊天,听到往往你的实习好与否,就决定你毕业后工作好与否。
关于职业规划,推荐一本书《发掘你的竞争力》。
选择适合你的专业、学校第一年我报考的管院,女友是经院,悲催的是都因为一门课给卡了。
俺英语没过线啊,女友专业课没过线(复旦专业课自主命题第一年,很多信息都不清楚,没多少人过线)。
到了今年,管院报录上涨到比近40:1,缩招一半;经院学硕、专硕今年分倒是降了点。
我从管院调剂到了数院,女友第一志愿是数院。
每年报考信息都有变化,你很难预测,你能做的就是多做点准备工作,多认识些本专业的人,万一没考上又该怎么办,调剂?工作?继续考?插一句,一个好的本科背景往往能为你的调剂助力不少。
数院当时接收调剂生,基本都是985及本校生。
像是考经院学硕,分数差一些,也能调剂到经院专硕。
考研不单是好好学,其他这些准备往往能救你的命。
还有,金融啊,计算机啊,医学啊,这些年年都是热门中的热门,你要再选一个热门的学校,竞争可想而知。
我是一个支持寻找自己喜欢工作的人,与其读一个不喜欢的专业,拼死拼活的竞争,为何不考虑读自己喜欢点的,冷门点的专业?热门专业有更多就业岗位,冷门专业竞争更少,大多也能获得不错甚至高昂的收入。
越来越多的好学校喜欢保送的学生,对那些高分被刷背景又好的学生,有的专业会将其与一志愿的学生一视同仁的复试(我还看到福建某学校一专业故意压分,一志愿过线人数不到录取人数一半,大量招收调剂的例子)抱怨这些事儿没一点意思,换位思考,学校当然想要更好的学生。
复旦金融专硕状元经验分享
![复旦金融专硕状元经验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99601be8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b6.png)
复旦金融专硕状元经验分享
我是一名复旦金融专硕状元,今天来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首先,复旦金融专硕是一个非常重视数学和经济学基础的专业,所以在准备考试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些基础掌握好。
我在备考期间主要是通过做题加强自己的基础能力,不断地练习才让我在考试中表现得更加出色。
其次,考试中的时间管理很重要。
考试时间很紧,所以在考试前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时间规划,将时间合理地分配到每一个题目中,不要浪费时间在一些不必要的地方。
我在考试中也是按照时间规划来做的,这样才能保证每一题都有足够的时间来仔细思考和解答。
最后,个人认为在备考过程中心态很重要。
要保持一个积极、自信的心态,不要被困难吓倒,要在接受挑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我在备考期间也曾遇到一些困难,但是通过调整心态和持续努力,最终成功地成为了复旦金融专硕状元。
总之,准备复旦金融专硕考试需要有坚实的数学和经济学基础,合理的时间规划和积极的心态,相信只要你付出足够的努力和时间,就能在考试中获得好的成绩。
- 1 -。
复旦金融专硕两次考研的心得及其比对
![复旦金融专硕两次考研的心得及其比对](https://img.taocdn.com/s3/m/1e10d89ad4d8d15abe234e29.png)
复旦金融专硕两次考研的心得及其比对我于2013、2014参加两次考研,考的都是复旦431金融专硕。
第一年报的是经院金专,从12年二三月就开始准备,可是到了后来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渐渐内心放弃了希望,也就不好好复习,最后考了356(政治59英语二73数学三128专业课96),当时校线都要380,算是无缘了。
14年管院金专首次由考860改为考431,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于是报了管院金专(财管方向)。
从13年七月我毕业以后开始准备,最终分数是390(政治74英语二81数学三138专业课97),初试成绩并列第四。
今年金专校线360,管院金专复试线也是360,于是顺利进入复试,后来又顺利通过了复试。
顺带说一下,14年管院金专两个方向总共本来应该是要招30人左右,但最后只有17人达到了360的校线。
尽管如此,复试之后管院还是刷人了。
金工方向刷人比较厉害,10进6还是5我不太清楚,财管方向进复试7个人,目前还没听说有谁被刷。
但13年则是金工9进7,财管12进4,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考研的时候我看过不少经验贴,帮助不是一点半点,如今为了给后来的考研人铺个路,也算为我两年考研的岁月作个交代,还是在被大牛们环绕的情况下,斗胆写了这篇东西。
因为我向来比较啰嗦,想要写的东西太多,难免东一榔头西一棒,就凑合看看吧。
先说一下我的起点:我本科就读于全国排名30多的理工科学校,专业是工商管理,成绩中等,从没拿过奖学金。
数学从高中开始就比较烂,大学里从高数到概率论考试平均水平70来分。
作为一个高中的理科生和非D 员,没什么political 觉悟,背书的能力也特差。
虽然本科好歹算读的商科,学过一点经济学,但是我学得不认真,在考研之前金融基础几乎是没有。
只有英语好一些,本科修了英语第二专业,六级630+,专八也过了,但其实这些在考研英语面前真的不算什么大的优势,在后面我会说到。
所以我的起点不管是从学校背景的硬件上,还是从我学习能力的软件上来看,都绝对不算好。
复旦大学金融专硕考研经验分享
![复旦大学金融专硕考研经验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e5e3359fcc22bcd126ff0c1c.png)
复旦大学金融专硕考研经验分享我专业前两遍主要是主要看课本,进度非常慢,主要就是理解+记忆+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做了大量的笔记和注释,一开始大约需要一个半月才能把这四本书看一遍。
所以进度慢的同学不用太慌张,前期看的慢是个必须的过程。
在暑假这个黄金复习阶段中,我针对自己不太擅长的微观金融部分搭配看了罗斯的《公司理财》还有厦大张亦春教授的《金融市场学》,并将相关的配套练习搭配使用,张的书感觉写的很好,对于投资学这一科目的主干知识都有涉及而且讲得很透,非常值得一看。
罗斯的书就更不用说了,非常经典,课后题目也非常有针对性,值得一做。
到了九月份就可以开始针对专业课进行强化记忆,我每天大概会花一个下午来背诵专业课,背诵的部分主要是国金还有货银,一开始非常头疼,尤其是货币银行学,因为知识点太碎太细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进行联系记忆。
这是一个非常折磨人的过程。
但是你必须坚持下去。
到了晚上,我也会抽出两个小时时间来看投资学或者公司金融。
除了看书之外,还需要针对大块的知识点进行集中的理解,最好搭配着以前做的习题,针对相关知识点进行二次复习。
就这样大约进行了有三轮吧。
就到了十二月,到了这个阶段真的是听天命尽人事了,专业课我已经不会再花大量的时间去背诵了,主要针对不太熟悉的章节翻看课本,还有就是针对相关的金融热点进行总结,并将其与课本相联系,寻找理论依据进行解释。
以上就是我大致的专业课复习历程,也许写的较为简略,但是每一行字背后,我都付出了很多。
想想从九月份开始每到下午,我都会到一个无人的角落,翻开自己总结的知识点进行背诵,真的是感觉到有付出才有收获。
关于专业课,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节点,那就是找一个或者几个考入复旦的学长或者学姐对你进行指导,我去年有位直系学长,在考入复旦后将其复习的笔记以及相关的资料留给了我,当时我并不知道这些资料的宝贵,直到自己遇到了专业的复习瓶颈,才发现学长留下来的资料就像是敲门砖一样帮助了我。
最终也很有幸能跟那位学长考了一样的专业课分数--121。
复旦金融学考研心得
![复旦金融学考研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e09e3f78964bcf84b8d57b31.png)
复旦金融学考研心得对于考研的考生来说,任何一点信息都可能导致最后结果的差异,未雨绸缪,是每一个考生应该做到的,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考研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考研心得体会1一、学校的选择上建议大家选本专业排名靠前的学校,毕竟是读研究生的,如果有实力的话,最好报考名校的强专业,不过在参考历年的分数线的时候,给大家个忠告,既要看分数也不要只看分数,为什么看呢,毕竟是个很重要的参考,不要看是为什么呢,一方面是各个省市之间的分数的含金量是不同的,今年从网上反映看北京浙江判卷子超级严的,所以大家不要小看北大浙江大学的分数线,那和陕西的同样分数是完全不一样的希望大家理性看待分数线。
二、数学的建议本人考数学三,今年121分。
大概复习顺序是这样的,大三下学期开始复习,把同济大学的高等数学,浙江大学的概率三版,同济大学的线形代数看了一遍,把课后题目也做了,个人感觉拾回来不少东西,大家做文登的话会发现高数部分不少是课本上的,当然了,其他版本的教材也可以的,后来我的概率书丢了,我就看我们学校的课本,感觉编的也不错,呵呵,其他复习参考用书如下,文登大书,永乐真题,永乐线形代数,永乐400题。
我暑假才开始做的文登,到结束的时候做完了第一遍了,当然这遍好多题目不会,都剩下了,线形代数听师兄的建议,用的永乐的辅导讲义,没看文登的书,我开始报了个文登班,听师兄门说不做完一遍文登进去了就是记笔记所以就退了,感觉这是我考研做的最英明的决定之一了,呵呵。
上辅导班20天够做一遍文登了,呵呵。
大四开学后又做了第二遍,这时候把答案下了下来,和我们班考外校的同学一起讨论不会的,感觉做完第二遍后全书不会的题目不超过20个,当然了,代价也是挺大的,第二遍看了快40天了,然后我赶紧转入真题了,由于急于检验自己的复习成果,并没有按章节来做,第一遍就直接做的套题,我都是抽每天的三个小时模拟来做的,开始做的还不错,只扣十分左右,到02年还是哪年来着,现在记不清楚了,反正就是数学暴难的一年,错了特别多,直接影响了我的考的信心,差点去找工作,亏了坚持了下来,在此奉劝大家一定要坚持。
复旦大学金融学专业考研心得
![复旦大学金融学专业考研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d2ce3497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ed.png)
XX年复旦大学金融学专业考研心得首先说说考复旦经济的理由吧。
在复旦的内部其实流传着一句话,就是:一流的本科生,二流的研究生!但是在这个二流中,惟有经济和新闻例外(其他专业的别打我哟)。
为什么呢?因为复旦毕竟是文科起家的学校,经济和新闻在全国数一数二,自然牛一些。
再者现在国家已经正式宣布上海成为我国的经济中心,那么上海就成了很多年轻人跃跃欲试之地,复旦对于一个学经济的学生而言自然是不二之选。
然后说说我准备初试前的生活吧。
对于经济专业来说,初试是至关重要的,而初试四科中最重要的又是数学和专业课,也就是经济学综合根底。
那首先我说说政治和英语吧。
政治是我从11月开始看的,说实话,那些大段大段的简答和论述条款我真的很难背下来,怎么办呢?只有多看,一遍遍的看,看多了总会有些印象。
很多人都误以为简答和论述是政治的重头戏,其实不然,高分的真正保证是选择题,尤其是多项选择。
这也是我在考完政治后最深切的感受。
选择题的准备方法其实不难。
首先要仔仔细细的将那本小的红宝书看一遍,特别是一些细小的地方,然后找一本选择比拟多的习题集练一下。
当然第一次看完书后做题总是错的比拟多,于是再看几遍那本小书再去做,效果就好多了。
到了后期,因为没时间再去做其他的书了,就把以前做过的两本习题集蒙住答案重做,并且更加密集的多看小红宝书,这样你的政治也就比拟有保障了。
至于英语,我觉得阅读是重点,其实整张试卷几乎就是阅读和,除开作文那30分,阅读整整占了70分,说不重要都不行。
怎么办呢?我的方法就是在9月10月大量的做阅读理解,完型填空和补全文章,我当时就把市面上能够买到的书都做了一遍,不知不觉中就积累了一定的根底。
到了11月就要开始做真题的,特别是近几年的真题,需要做很多遍,直到你认为你能揣摩出出题者的意图。
最后就是压轴大戏专业课——经济学综合根底了。
我想说专业课的分考得高不仅有利于提高初试成绩,对复试时老师对你的评价也大有影响。
这里我就简单说说我复习专业课的经过吧。
复旦金融学硕考研:目的、心得及感悟
![复旦金融学硕考研:目的、心得及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00aad221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52.png)
复旦金融学硕考研:目的、心得及感悟第一篇:复旦金融学硕考研:目的、心得及感悟复旦金融学硕考研:目的、心得及感悟内容来源:凯程考研集训营一、为什么考复旦金融学硕?在奋斗之前,各位必须知道是为了什么在奋斗。
有人为了梦想,有人为了喜好,有人为了挣钱,有人为了装。
我可以向大家说说我的想法。
我比较上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过上好生活。
阴差阳错来了上海读金融,了解到金融在整个经济体系中润滑剂+发动机般的作用,尤其是感到信用这么个虚无缥缈的东西竟能作为现代金融的基础,觉得很神奇。
我喜欢金融学,也喜欢复旦(虽然说不上为什么,从小就对这学校有好感),但这不全是我考复旦的原因,具体来说,原因如下:1.感觉本科学的金融知识太皮毛了,不足一斑,希望通过读研了解更多金融知识。
2.复旦金融有实力,名声响,让我觉得自己在其中能学到东西。
原因不复杂,但也没字面那么简单。
接下来谈谈为何学硕而非专硕:希望毕业后从高处开始职业生涯,因此基础很重要,选学硕可以让我在金融方面的研究能力相对更强。
二、自身情况要先分析出自己有几分水平。
四川人,本科上海211,金融专业,GPA 3.58/4。
英语基础较好,四六级6+。
数学底子不差,但很不稳定,主要是粗心。
本科高数上92,高数下71,线代94,概率76还是75忘了。
专业课,本科专业必修课绩点3.85。
政治木基础。
考前我就觉得自己是有实力的,尽管数学成绩波动很大。
三、动力来源不少学弟学妹问我学习动力来自哪里,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重要。
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也要弄清楚自己能使多大力。
之前谈过选复旦金融的原因,最重要的动力来源就来自内心,兴趣加上进。
最重要的是内因,但外因也很有用,尤其是在有时内因不起作用的时候,要主动用外因刺激自己。
四、小结思考了许多,了解了自己的水平以及想法,分析出自身缺陷与优势。
尽管知道对手很强大,但我从大三下学期一开学就迅速进入状态了。
我给自己订了个目标,说出来不怕贻笑大方:英语和政治75,数学150,专业课120,总分4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旦金融专硕两次考研的心得及其比对我于2013、2014参加两次考研,考的都是复旦431金融专硕。
第一年报的是经院金专,从12年二三月就开始准备,可是到了后来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渐渐内心放弃了希望,也就不好好复习,最后考了356(政治59英语二73数学三128专业课96),当时校线都要380,算是无缘了。
14年管院金专首次由考860改为考431,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于是报了管院金专(财管方向)。
从13年七月我毕业以后开始准备,最终分数是390(政治74英语二81数学三138专业课97),初试成绩并列第四。
今年金专校线360,管院金专复试线也是360,于是顺利进入复试,后来又顺利通过了复试。
顺带说一下,14年管院金专两个方向总共本来应该是要招30人左右,但最后只有17人达到了360的校线。
尽管如此,复试之后管院还是刷人了。
金工方向刷人比较厉害,10进6还是5我不太清楚,财管方向进复试7个人,目前还没听说有谁被刷。
但13年则是金工9进7,财管12进4,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考研的时候我看过不少经验贴,帮助不是一点半点,如今为了给后来的考研人铺个路,也算为我两年考研的岁月作个交代,还是在被大牛们环绕的情况下,斗胆写了这篇东西。
因为我向来比较啰嗦,想要写的东西太多,难免东一榔头西一棒,就凑合看看吧。
先说一下我的起点:我本科就读于全国排名30多的理工科学校,专业是工商管理,成绩中等,从没拿过奖学金。
数学从高中开始就比较烂,大学里从高数到概率论考试平均水平70来分。
作为一个高中的理科生和非D 员,没什么political 觉悟,背书的能力也特差。
虽然本科好歹算读的商科,学过一点经济学,但是我学得不认真,在考研之前金融基础几乎是没有。
只有英语好一些,本科修了英语第二专业,六级630+,专八也过了,但其实这些在考研英语面前真的不算什么大的优势,在后面我会说到。
所以我的起点不管是从学校背景的硬件上,还是从我学习能力的软件上来看,都绝对不算好。
那些觉得自己基础不好,因而日夜纠结于自己到底能不能考上的同学们,心放回肚里子吧,多花些心思踏踏实实看书才是王道。
复旦431的参考书目网上能找到,不过最好上经院官网看最新的,因为可能每年书的版次不同,新的版本有时候还是会有内容上的增删的。
要不要报辅导班,看什么参考书,用什么资料……这种问题网上能查到,经验贴回答的也很多,要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需要做选择,每个人适合的东西都可能不一样。
完全依赖问别人、自己连搜集这点信息都懒得或者没有意识的伸手党,恕我直言,最后能考上的概率不大。
当然也不要把太多时间精力都放在所谓搜集信息上,毕竟谁都不能代替你学习,用在学习之外的时间太多,肯定会影响复习。
所以凡事都把握好度吧!备战考研之前,先列一个每科大致的阶段进度表和每天的时间安排,以此可以确定每天所要完成的任务量。
当然,之后在复习过程中,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下面就初试分科说一下:一、政治:第一年只在八月看了一遍肖爷爷的精讲精练,没背,没怎么做题,59分,没啥好说的(这样的也敢上考场!)。
第二年,从大纲解析到手以后(2013.9.17)开始准备,大纲解析总共看了4遍。
第一遍边看边对照13年fzjc划重点(红笔、黑笔),第二遍对照历年真题划重点(绿笔),这时候书已经重点突出了。
当然也配合着做题,《1000题》做了一遍。
然后看第三遍,《1000题》做第二遍,把第二遍还做错的题标到大纲解析上(黄笔),第四遍是考前几天终极一翻。
我是肖爷爷的铁杆粉丝,第二年备考除了精讲精练,他的系列其他书我好像都买了。
第二年没买fzjc,取而代之的是看了一两遍肖爷爷《知识点提要》(因为它比fzjc便宜!),不过到手后发现里面的附图非常不错,后期看很省事效果也好。
《考点预测》我也比较喜欢,11月中旬到手开始背了两遍。
真题和时政我也是看的做的他的书。
至于《8套卷》《4套卷》,虽然根真题尚有差距,但是质量在同类书当中很高,这个大家都知道。
到了12月,越来越紧张了,政治上花的时间精力越来越多。
除了做各种所能买到的模拟题外,还有很多方便背诵的书出来。
《20tian20ti》很有名,我也买了,每天睡前背一点,吃饭的时候看一点,大概背了有两遍。
12月下旬,TWB的《考前预测》终于也到手了,个人觉得真心是考前神器,迅速看了考前预测两遍,知识点和时政都有所囊括,很多以前没注意到的知识点都有所覆盖,基本考前两天就都看它了。
14年的政治分析题比较容易,几个有名的老师都押到了,我跟着肖爷爷和TWB复习大题,基本也都准备到了,真心不用死记硬背,看了那么多遍,到最后哪哪都熟了。
所谓考研名师么,把自己吹得自己越神乎其神的反而越不靠谱,这个自己要有判断力。
从九月中旬起,每天吃过晚饭我都在自习教室的座位上站!着!看!政治到七点钟才坐下,雷打不动,坐下后再看政治到八点至八点半。
这样利用了饭后效率不高的时间看记忆性的政治,而且站着看书也不会打瞌睡。
至于我准备了那么多为啥还只考了74,我也不知道。
二、英语:首先我想说,四六级的成绩高低,真的不太能决定你考研英语成绩的高低。
考过的人都明白,哪怕文章你其实看不懂,只要用心钻研过真题并且充分练习,深谙考研英语出题的规律和答题技巧,完全可以做对题。
中国的英语考试考的都不是英语的真实水平,而是跟智力游戏一样,拼悟性拼技巧而已。
我第一年自认为英语还可以,真题不好好钻研,结果只考了73。
对于13年的英语二来说,真的是太平常的成绩了。
第二年,英语二真题来来回回做了研究了三四遍,英语一的阅读部分也做了看了一遍。
14年英语二阅读难度明显有所提高,向英语一风格靠拢了,以后还可能会持续这种趋势,所以做做英语一的阅读真的有必要。
从十一月中旬开始准备作文,一天大作文一天小作文。
准备的方式是先看范文,然后动笔写,再自己修改,打造自己的模板。
好在我语法什么的基础比较扎实,所以这些东西上手很快,写的还算有模有样的。
至于用的书,单词我用的是XDF绿皮,只背过两遍,12年五月背的,之后一年半都没碰过。
但是这样懒是不对的,这也许就是我考不到85+的原因。
建议基础不太好的同学还是老老实实多背几遍单词,一直背到考试之前一个月。
辅导书我用过机械工业出版社的《阅读100篇》,13年七八月做的(高兴起来了就做一两篇,所以做了那么久,后期无题可做时又做了一遍),然后就是老蒋的真题、作文书和考前四套预测题,质量很高。
他的精读80篇应该也不错,不过我当时没时间看,没买了。
我每天花在英语上的时间不长,下午午睡后起来先把上午数学没完成的东西收个尾,然后再看一个半小时英语。
那个时段,脑子运转速度不很高,不适合看数学和专业课,弄弄英语正好。
但是看的时候我是非常非常用心的,几个月下来阅读技巧和写作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不然以14年英语二的难度和我原来的水平,可能还是只考70出头。
三、数学:数学一直是我的弱项,高中数学就从来都是120几,本科数学更糟糕,没想到14年能考138。
考得不算很高,但是我基础不好,卷子难度也大了些,所以我自己对这个分数还是比较满意的。
12年备考的时候,我就花了很多时间看全书,虽然只看了高数两遍,线代和概率论一遍,但是看得比较细致,每题都自己动手认真做了,为我二战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如果是一战,建议早点开始,每一遍全书大概两个月,到九月底至少已经看两遍为宜。
13年备考14年考研的时候,我每天一整上午从八点到十一点一刻,都是做数学。
从七月初到9月20号左右,把数学课本和全书又过了一遍(线代部分用的永乐大帝的线代讲义和网上下的他的线代视频),搭配着做了一遍660题。
我看书比较细,也比较拖沓,所以进度挺慢的。
然后就开始做一遍真题,一套一套做的,做到十月上旬,不会做的和做错的标记出来。
然后开始做400题,做了两遍,400题很难,但是做了两遍觉得收获真的很大,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计算准确度有了质的飞跃。
第一遍基本都是110左右,第二遍一般都是130甚至140以上了。
做过的题做第二遍绝对不是浪费时间,试试就知道好处。
再然后做第二遍真题,这次是按章节分类做。
太容易的题我认为没必要总浪费时间在上面,但我对每次都做错的题则非常较真,因为它反映了自己数学思维上顽固的误区,必须矫正。
那些题有段时间我是每天做一遍,再找相似的题做,直到全部做对为止。
再再然后还做过合工大的五套题,做了两遍。
也挺难的,不过题目很新,可以拓展技能,值得一做。
同济和浙大版的课本要看,但也不用一直死磕,原理明白了、理解透了就可以。
我第一年看了一遍,第二年看了一遍,考前又简单翻了一遍,觉得足够了,书后的习题我是从没做过的。
用的书当中,李永乐的系列书就很好,跟着他就行。
数学全书我也是基本每年看一遍(必须动手做,看一遍就要有一遍的质量),其实到后来有些东西看着看着又忘了,搞得自己挺心虚的。
所以有时间的话,当然还是多看一遍全书比较好,也不用全看,拣上次看不太熟悉的、做错的地方再巩固一下就行。
我一直觉得,看书不需要一遍一遍不分重点地碾压过去,听起来好像看了多少遍就有多牛的样子。
其实找到自己的薄弱点重点突破,会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效果也好。
四、431专业课:第一年没啥好说的,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看啥,上了goldenfuture的辅导班,当时觉得很有效果。
第二年自己书看得比较深入了,才觉得之所以当年觉得神,只是因为以前书一点都没看懂,于是第二年果断不报班,以免浪费后期宝贵复习时间。
虽然第二年我各科都下了很大功夫,每天下午和晚上的后半段时间,大概有四五个小时全都贡献给了专业课。
但是专业课还是考得很烂,一年的时间,只有专业课涨幅极小(96到97,1分!)。
这其实不能怪我,因为14年的复旦431题实在比较BT,拿到试卷的时候我就疯了,太出乎意料,谁也想不到会那样出题。
怎么个BT法,可以自行百度一下真题,感受一下,你就明白。
不过,考得高的大神也是存在的,可惜我智商和学习能力有限,达不到那种水平。
第二年备考,我从七月开始看专业课四本教材到八月下旬第一遍,顺带做了近100页A4纸的活页笔记。
然后第二遍(货银除外,货银较简单,看的遍数少),看到十月初,顺带用笔记本做了第二遍笔记。
说着挺轻巧的,其实每看一页书,每做一页笔记,都要死很多脑细胞。
我金融学底子比较薄弱,很多东西理解起来比较慢,但好歹算是攻克下来了。
笔记很有必要做,因为到了后期,看课本是完全来不及的。
当然,学神例外。
十月份就是看笔记为主,看课本上的细节为辅,这样比看书快太多了。
再做goldenfuture的题和公金、投资学的书后题,很多不会做,也不记得是怎么一遍又一遍做了错、错了做的了。
到了十一月,我开始搜集金融的文献、去网上看文章,了解金融热点、拓展知识面,也同样做了很多笔记,也根据各个热点整理出专题的笔记。
再后来就是每天翻来覆去地复习笔记,拿A4纸每天自己给自己出题,限时练习简答论述,然后对照笔记和课本找出自己答案的欠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