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和知觉的规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大纲]:

1.认知发展与教育

(1)感知觉及其规律的应用、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2)记忆及其品质、记忆过程及其规律、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3)想象及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4)思维及其品质、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5)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6)注意及其功能、注意的基本特征(品质)、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7)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一、感觉和知觉的规律

(一)感受性及其变化规律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也可以说是感觉的敏锐程度。

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是衡量感觉的一个尺度。

感受性有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分别用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来衡量。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感觉是由刺激物引起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刺激物都能引起人的感觉,除刺激物性质要适宜外,刺激还必须达到适当的限度。如:手表、尘埃对人的刺激。那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就叫绝对感觉阈限,而对这种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就叫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之间成反比关系。即感觉阈限的值越小,说明感觉性就越高。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在刺激物引起感觉之后,尽管刺激强度又发生了变化,但并不是所有的刺激强度变化都能被我们觉察出来。如:在原有100克重量中再加上1克,人们感觉不出它的变化,一定要加上3克或更多一些,人们才能觉察出前后的两种重量的差异。

这种刚刚能引起差异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变化量叫差别感觉阈限,而这种对同类刺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也成反比关系。

早在十九世纪前半叶,德国心理学家韦伯在研究感觉的差别阈限时发现,如

果以I表示原初刺激的强度, I表示刺激强度的增加量,那么,在一定的范围内,则有如下关系式:

I

I

这就是韦伯定律。K是个常数,当I的大小不同时, I 的大小也会不同。

作用:感觉性和感觉阈限的研究,对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如能了解、掌握学生感受性水平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对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因材施教和就业指导都具有积极作用。

2、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感受性的变化:

人的各种分析器的感受性会随条件和机体状态不同而发生变化。

(1)感觉的适应

适应:指刺激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适应可以使感受生提高,也可以使感受性降低。例:视觉适应:“明适应”与“暗适应”;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触觉适应:戴眼镜,戴手表等;味觉适应:厨师做菜,若做多了就会越做越咸。听觉一般较难适应。痛觉则根本不能适应或很难适应,这具有自我保护作用。

作用:适应能力是有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它对人们感觉外界事物、调节自己的行为具有积极的意义。

(2)感觉的对比

感觉对比:是指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时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有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

同时对比:是指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如:(同时对比图)。

继时对比:是指几个刺激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如:吃糖之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酸,吃苹果之后再吃糖会觉得糖更甜。

作用:研究对比现象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工业产品、艺术品、生活用品等等各种设计都要考虑到感觉的对比现象。大型的人物雕塑,如果就按人体的比例直接放大就不好看。教学中的直观教具的制作,也要考虑人的感觉的对比现象。

(3)感觉的相互作用

感觉的相互作用:是指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因其他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感觉都强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如:泡沫的摩擦声,让人产生冷、起鸡皮疙瘩;微弱的声音提高人的视觉感受性;拔牙不用麻药的实验等。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的现象相当普遍,其一般规律是:微弱的刺激能提高其他感觉的感受性,而强烈的刺激则会降低其他感觉的感受性。

联觉(这种现象不属于感受性的变化规律)

联觉:是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最常见的是色觉所引起的温度感觉。如:红橙黄-----暖色(给人温暖的感觉);-----进色(给人接近感)蓝青紫-----冷色(给人寒冷的感觉);-----退色(给人深远感)色调的浓淡不同,引起人的轻重感不同----两个同样大小同样质地的球,黑色给人重的感觉,白色给人轻的感觉。

不同色调会引起不同的心理效应-----红色使人兴奋;蓝色使人镇静,黑色使人感到凝重等。

作用:联觉在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感受性的发展:

人的感受性,无论是绝对感受性,还是差别感受性,都具有巨大发展的可能性。人的感受性的发展依赖于以下条件:

(1)社会生活条件和实践活动是感受性发展的基本条件。

(2)有计划的练习可以提高感受性。

(3)感官的机能补偿作用。

(二)知觉的特性

人对客观事物的知觉,受主客观条件折影响,有其特殊的活动规律。知觉过程的心理规律可以归纳为知觉的四个基本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作用于人的客观事物是十分份繁多样的,在一定时间内,人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把它们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对它们作出清晰的反映。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选择性。

凡是在某一时间内被清晰地知觉到的事物,我们称之为知觉的对象。与此同时,只被比较模糊地感知到的事物,就成为衬托这种对象的背景。(儿子看卡通片,别人叫他,没听见;上课注意听讲,其他声音就模糊了。)

知觉的对象和背景的关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某些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例:P.48双关图;听课与开小差的互换。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

(1)觉对象的强度:有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的影响。

强度大的对象容易被我们选择为知觉的对象。

(2)对象与背景的差异:对象与背景差异越大,越容易从背景中选出知觉的对象。例:白纸黑字,如果是黑纸黑字将会怎么样呢?

鹤立鸡群

万绿丛中一点红

雪地里的白羊(黑羊)

(3)对象的活动性(运动变化):在相对静止的背景上,运动的刺激物容易被选为知觉的对象。

例:小孩玩虫子

闪烁的霓虹灯广告

声音的起伏变化(和尚念经、不规则的打鼾声)

(4)对象的特征:特征明显,容易选有明显特征的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

例:公鸡母鸡----易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