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课本读轻声词的规律_轻声规律(一·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轻声的几条规律
1、助词轻读.如:结构助词“的、地、得”,时态助词“着、了、过”都要轻读。
2、方位词轻读。
如:“地上、灯下、屋里”中的方位词。
3、趋向动词轻读。
如:“走过来、下去”等。
4、语气词轻读。
如“呢、吗、啊、吧”等。
5、双音单纯词。
如:葡萄、萝卜、石榴。
词中的后一个字轻读。
6、重叠词。
如:看看、试试、哥哥。
词中的后一个字轻读。
7、词缀。
如:带“子、儿、头、们、么”等的词中,词缀轻读。
8、区别词性。
如:“大意”本是名词,如果“意”轻读了,就成了动词。
“报告”本是名词,“告”轻读了,词就成了动词。
9、区别词义。
如:“老子”是古代的一人名。
“老子”中“子”轻读,就成了“父亲”了。
还有一些其他例外情况,如“豆腐”“太阳”等词的后一字在北京方言中也都轻读,普通话也都吸收了。
一、什么是轻声?
轻声是四声之外的一种特别声调。
在词语或句子里,有的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又轻又短的调子,这种又轻又短的调子就是轻声。
轻声作为一种变调的语音现象,一定体现在词语和句子中,因此,轻声音节的读音一般不独立存在。
也就是说,读轻声要有具体的语言环境。
如“头”“方”“服”单独读时都有自己原来的声调,读“tóu fāng fú”,而在词语“木头”“地方“衣服”时都变成了轻声,读成“mù tou dì fang yī fu”注音时就要去掉声调,变成轻声。
二、读轻声有规律
1、课本中大量的轻声字,出现频率最多的是“的、地、得、着、了、吧、吗、呢、啊、啦、”这样的助词,他们本身起辅助的作用。
这些只要读出适当的语气就可以了,刚开始如果读错,注意纠正比较即可,不用刻意去记。
比较爱读错的就是“地”了。
单独时读“dì”与此相关的词有“土地”“地里”“地点”等,而在动词的前面读成“de”,如“轻轻地走”“顽皮地说”。
2、轻声字出现较多的还有这样的重叠词。
一种是人物称呼,另一种是事物名称如:爸爸、妈妈、爷爷、哥哥、弟弟、平平、星星等,这些重叠词的后一个叠音要读轻声,这些孩子们已基本掌握了。
3、像“子、头、巴”这些常用的名词后缀等,一般读轻声;如:“影子,房子,茄子、木头、尾巴、嘴巴、”等。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子”字它单独读音是“zǐ”相关的词有“子女”“瓜子”。
同样表示人,“儿子、孙子”和“子女、子孙”里的“子”读音就是不同。
“儿子、孙子”的“子”是名词后缀没具体的意义读轻声zi,而“子女、子孙”里的子是一个词素,有特指的含义所以要读三声“zǐ”。
4、代词或名词后表复数的“们”和后缀“么”读轻声;这样的轻声词有:“我们、他们、你们、什么、怎么、这么、那么”。
5、还有一些常用名词后面的语素也读轻声。
我们课本的出现的这样的词有“衣裳、地方、衣服、”,这些词较少,也是孩子们容易忽视出错的,只有通过让孩子们多读多练,强化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