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生命远离犯罪主题班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班会汇报

远离犯罪,珍爱生命

一、青少年犯罪离我们有多远

从世界范围来讲,近几年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世界各国均形成了犯罪低龄化的趋势。25岁以下的青少年是犯罪大军的主体。多数国家大都面临关青少年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80%,特别是未成年人的犯罪人数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十五六岁

现象”

(1)、介绍世界三大公害(环境污染、吸毒贩毒、青少年犯罪)(2)、介绍青少年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80%

二、什么是青少年犯罪

(1)、青少年和未成年的定义:

青少年——

犯罪学中的青少年是指已满14周岁而不满25周岁的人。

未成年人——

犯罪学中的未成年人是指已满14周岁而不满18周岁的

人。

(2)、我国刑法的规定:

什么是犯罪: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

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犯罪的年龄起点: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

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3)、青少年犯罪集中的罪名:主要包括盗窃、抢劫、故意伤害

三、青少年怎么犯罪

(1)、突发性和随意性

一般地说,较少有预谋,没有经过事前的周密考虑和精心策划,常常是受到某种因素诱发和刺激,或一时的感情冲动而突然犯罪。这种突发性行为反映了未成年人情感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2)、疯狂性

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由于某些青少年

在社会化进程中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往往容易走上歧途,并且由于年青人逞强好胜,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过程中,常常带有很大程度的疯狂性。

(3)、犯罪团伙居多

青少年犯罪是三五成群、七八成伙地共同作案。一方面是因为,对青少年而言,由于缺乏足够的体力、智力、胆量和经验,单独作案往往难以成功,结成团伙可以互相壮胆,互相挑动,互相依

存,减少作案阻力,使犯罪易于得逞;另一方面是因为,青少年渴望被同龄人关注的心理。在独生子女的家庭里,在学习压力巨大的学校里都无法得以完全的满足,于是他们转向社会,和一些社会闲散人员交往,结成小团体。这种小团体化的不良现象往往就是团体化犯罪的前身,如果加上某种人为化的组织,最后演变

为青少年犯罪黑帮。

(4)、犯罪动机的单一性和犯罪目的的荒诞性

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往往是出于好胜猎奇,对照模仿;其目的往往是好奇好玩或争强好胜。他们有的是简单地模仿电影电视中的某个

镜头和情节,有的是模仿小说或现实社会新近发生的一些作案的

犯罪伎俩,有的是同学或朋友间所谓的争强好胜,显示自我的天不怕地不怕而犯罪。

(5)、犯罪心理的报复性和犯罪心态的逆反

青少年虽年幼无知,但同样渴望人格上的独立和自立,能够获得

平等的权力和尊重,不愿受管束,这种心理随年龄的增长有时会越来越强烈,特别是当他们具有一些不良行为而被管教时,他们

轻则反感对抗,重则予以报复。

(6)、连续性

对某些具有偷窃、抢劫等犯罪行为的青少年,一般在初次作案得

手之后,侥幸心理便得到强化,从而对物质享受产生了贪得无厌的欲求。产生连续性犯罪。

(7)、向成人化、智能化、暴力化和低龄化发展

在犯罪手段上,青少年犯罪越来越趋向成人化、智能化、暴力化,犯罪手段残忍,情节较为严重,而且不计后果。在很大程度上,这是青少年模仿的结果,也是社会不良文化影响的结果。

(8)、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由于青少年的阅厉浅,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型,接受模仿能力强,缺乏明辨事非的能力和必要的法律意识、法制

观念和生活条件尚不稳定,社会地位不确定,很容易走向犯罪的

道路。

四、青少年犯罪害了谁

(1)、对自己及家人的危害

青少年犯罪对于自身发展构成严重障碍,犯罪必然要付出惨重的

代价。青少年要接受铁窗的生活,失去自由;要承受失学、失业之痛苦;要忍受众人的指责和漠视……他们给自己的家庭也蒙上

阴影,家人承受着亲人分离的痛苦、承受着犯罪赔偿的经济负担、承受着众人的指指点点,家庭幸福无从谈起。

(2)、对国家、社会的危害

青少年的犯罪对于社会良性运行造成严重危害。青少年的犯罪对

社会的危害也是极其巨大的,虽是隐形的,非物质的,但对公众

安全心理的伤害,对社会稳定和工作、学习、生活等正常秩序的

破坏都是无法计算的。

五、怎样远离青少年犯罪

(1)、青少年的自我保护

1、义正辞严,当场制止。

2、处于险境,紧急求援。

3、虚张声势,巧妙周旋。

4、主动避开,脱离危险。

5、诉诸法律,报告公安。

6、心明眼亮,记牢特点。

7、堂堂正正,不贪不占。

8、遵纪守法,消除隐患。

目的:我国的法制教育应当借鉴国外成功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经验,应当着眼于中小学生的未来,逐步培养其法律意识,确定以培育学生权利、义务观为核心,以促进其法律意识、公民意识的养成为教育目标。为了防止我们青少年犯罪,让他们懂得什么是犯罪,犯罪会害谁,严格要求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