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经济地理第八章 区域经济发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资源禀赋
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条件与潜力
劳动力资源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关键因素
资金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重要因素
技术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生产效率
社会环境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制度文化基础
(二) 资源配置能力
受以下因素影响: 经济体制 政府经济管理能力 企业组织水平 区域经济结构 讨论:上述影响因素的作用与关系
(三Baidu Nhomakorabea 区域的区位条件
区域也可以看作一个经济活动单位。 区域的区位条件对其经济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区位条件决定了一个区域与其它区域的空间关系。 区位条件大体上决定了一个区域所处的大的自然环
境。 区位条件也左右着一个区域在全国经济发展大格局
中所处的位置。 区位条件不是一成不变的。
(四) 外部环境
社会经济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不守 衡或者趋于均衡,是以循环的方式在运动, 而且不是简单的循环,这种循环具有积累的 效果。
即: 这些因素中的某一个发生了变化, 就会引起另一个相关因素也发生变化, 后者的变化反过来又推动最初的那个因 素继续变化。
从而使社会经济沿着最初的那个变化所 确定的轨迹的方向发展。
这些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常常聚集于经济空间的 某些点上,于是就形成了增长极。
经济的增长率先发生在增长极上,然后通过各 种方式向外扩散,对整个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2、布德维尔对增长极概念的转化
1966年,布德维尔提出: 增长极是指在城市区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 综合体,并在其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 的进一步发展。 增长极有了确定的地理含义:
第八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第二节 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 第三节 经济区与区域管制 第四节 经济地域综合体
区域经济发展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 长和结构的演进。
本章第一节讨论的重点是区域经济增 长的有关理论。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引言:定义与指标 一、区域经济增长因素 二、区域经济增长机制 三、区域经济增长阶段
三、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一) 胡佛-费希尔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二)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三) 我国学者提出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一) 胡佛-费希尔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胡佛—费希尔指出任何区域的经济增长都存 在“标准阶段次序”,经历大体相同的过程。
1.自给自足阶段 2.乡村工业崛起阶段 3.农业生产结构转换阶段 4.工业化阶段 5.服务业输出阶段
马库森(Markusen,1996)在《光滑空 间中的黏着点:产业区的分类》一文,依 据公司的构造、对外和对内的关系将产业 区分为:
马歇尔式、轮轴式、卫星平台式、国家力 量依赖型产业群。
前三种依据的是区域内企业间的联系特征 区分的。
王缉慈则认为我国存在:
外向型出口加工基地
智力密集地区聚集
乡镇企业自然发展起来的集群
三、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演化机制 1、集聚经济原理的解释 2、交易费用理论的解释 3、创新理论的解释 4、产业组织理论的解释
四、产业集群对区域空间结构变迁的影响
克鲁格曼: 产业集群形成的偶然性与必 然性、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依赖”效 应和“锁定”效应
推论:集聚与极化空间分布格局形成—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化、城市 产业空间的中心转换。
全国经济发展格局 周边区域经济发展态势 国际经济背景
二、区域经济增长机制的理论
(一) 区域增长极理论 (二) 循环积累因果原理 (三) 乘数-加速原理
(一) 区域增长极理论
1、佩鲁的增长极定义: 所谓增长极就是具有推动性的经济单位, 或是具有空间聚集特点的推动性单位的集 合体。
佩鲁认为:
经济增长首先出现和集中在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 而不是同时出现在所有的部门。
1936年,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 币通论》中将乘数概念用于表示投资的 增加对收入增加的扩大作用:
增加投资→生产资料生产扩大→就业 和社会收入增加→消费增加→消费生产 扩大→就业和收入增加。
2.加速原理 投资是产量或收入变动率的函数;产量或收 入变动率增长,投资将加速增长,反之投资将 加速减少。 即加速具有双重作用,且投资变动率大于产量 或收入变动率。 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可用来解释经济增长的周 期性变动。
波特(美,1990,2000):那些在特定领 域内既竞争又合作的互相关联的公司、专业化 供应商和服务商、相关产业的企业和有联系的 机构(如大学、标准代理机构和贸易协会等) 的地理集中。
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的获得,关键在于产业 的竞争,而产业的发展往往是在国内几个区域 内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其他类似词汇:企业群、企业集群、产业区、 新产业区、区域集群等。
条件比较优越的开发区吸引了部分跨国 公司形成的集群
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核心组成的企业网 络等五种集群现象
朴杉沃分类:
马歇尔式产业区;(1) 中心和辐射型产业区;(2,3) 卫星型产业区;(4) 高级中心和辐射型产业区;(5,6) 高级卫星型产业区;(7,8) 探索型高技术产业区。(9)
产 业 集 群 类 型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 本形成总额+净出口(出口-进口)
区域经济增长是区域经济学、发展经 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课 题,已有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问 题:
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
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
区域经济增长的历史过程与一般规律
一、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经济学视角:资本、劳动力、资源、制度、政 策、行为因素等 经济地理学视角:自然条件、技术条件、 社会因素、经济基础、地理位置等 本教材的分析框架:资源禀赋、资源配置、区位 条件、外部环境
在空间上,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空间 联系而成为支配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组合的 重心。
在物质形态上,增长极就是区域中的中心 城市。而且,由于区域的大小不一样,相应 地,增长极也有规模等级之分。
4、增长极在区域经济发展的组织作用
(1)作用途径: 支配效应 乘数效应 极化效应、扩散效应 极化与扩散的综合影响又称溢出效应,有正负之分。 即对周围有利或对增长极有利。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核算方法,即生产法、收 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 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
生产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 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 务价值,得到增加价值的一种方法。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 产 法增加值
=总产出一中间投入
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形成 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 果进行核算。
一个区域的相对效率工资越低,其产出增长率越高。 发达地区,在集聚经济或规模经济效益作用下,导致产 出增长率和生产力增长率上升,进而使相对效率工资下降, 相对效率工资的下降又促使区域经济增长率上升。 循环积累的结果是发达地区会获得更快的经济增长速 度。
(三) 乘数-加速原理
1.乘数原理 经济增长中投资对于收入有扩大作用, 总投资量的增加可以带来若干倍于投资增 量的总收入的增加。
(2)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增长极的形成、发展、衰落和消失,都 将引起区域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发生相 应的变化,从而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重大 的影响。
首先,区域中的各种产业将以增长极为 核心建立区域产业结构。
其次,增长极的形成,使区域空间出现 不平衡。
第三,增长极的成长将进一步加剧区 域的空间不平衡,导致区域内地区间的经 济发展差异。
GDP是按国土原则核算的生产经营的最终 成果。比如,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创造的增 加值就应该计算在GDP中。
GNP与GDP的关系是:GNP等于GDP加上 本国投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的收入再减去外国 投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的收入。
以2001年为例,当年我国GDP为95933亿 元,GNP为94346亿元,两者差额为1587亿 元,也就是说2001年,外商来华投资和来华 打工新增加的价值之和比中国人在国外投资和 劳务输出新增的价值之和多1587亿元。
(二)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罗斯托根据对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一些国家的经济增 长过程所做的研究结果,归纳出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经济 增长有六个阶段:
1.传统社会阶段 2.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 3.起飞阶段 4.成熟阶段 5.高额消费阶段 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图8.3 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模型
(资料来源: Williams T R. Economic Geography. London: Longman Group
第三节 经济区与区域管制
一、经济区 二、区域管制
一、经济区
(一) 经济区的概念 (二) 经济区的基本特征 (三) 经济区的类型
(一) 经济区的概念
经济区是客观存在的经济活动区域。 1.经济区的代表性定义 苏联学者的观点——经济区是在劳动地域 分工中形成的地域生产综合体。
Ltd.,1984.227)
(三) 我国学者提出的区域经济 增长阶段理论
1.待开发(不发育)阶段 2.成长阶段 3.成熟(发达)阶段 4.衰退阶段
第二节 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
一、产业集群的定义 二、产业集群的类型 三、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演化机制 四、产业集群对区域空间结构变迁的影响
一、产业集群的定义
第四,新的增长极的形成则会改变区域 原来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使之更为复 杂。
第五,不同规模等级的增长极相互连 接,就共同构成了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 体系和空间结构的主体框架。
(二) 循环积累因果原理
1.冈纳·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理论 2.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 3.卡尔多的循环累积观点
1.冈纳·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理论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 产折旧+营业盈余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之 和等于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支出法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从最终使用的 角度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 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最终 使用包括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净 出口三部分。
引言:定义与指标 定义: 区域经济增长表现为区域生产的商品和提 供的劳务总量的不断增加。即区域经济总量 规模的扩张 。 经济总量的衡量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或 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增加值) 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例如:
贫困人口收入增加→营养改善→劳动生产率 提高→贫困人口收入进一步提高。
或贫困人口收入下降→(恶性循环)…
2.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中有源于供给与需求的两个 循环过程。
供给方面的循环是:低收入—低储蓄能力—资本 形成不足—低生产率—低收入······
需求方面的循环是:低收入 — 低购买力—投资引 诱小—资本缺乏—低生产率—低收入······
GNP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只要是本国(或 地区)居民,无论是否在本国境内(或地区内) 居住,其生产和经营活动新创造的增加值都应 该计算在内。
比如,我国的居民通过劳务输出在境外所获 得的收入就应该计算在GNP中。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 GDP ) : 是 指 一 个 国 家 (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 经营活动的全部最终成果(增加值)。
一是作为经济空间上的某种推动型工业; 二是作为地理空间上产生集聚的城镇。
3、本书关于增长极的定义 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是指具有推动性的 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 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
增长极的特点
在产业发展方面,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 区的经济技术联系而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组 织核心。
产业集群的产业部门构成: 生产销售部门、相关产业部门、支持机构
产业集群的特征: 中小企业、专业化、植根性、柔性生产系 统 ……
无论是高科技产业,还是传统产业的集 群化发展都在世界各地取得了巨大成功:
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格纳 德国巴登—符腾堡 美国的硅谷 台湾的新竹 印度的班加罗尔
二、产业集群的类型
低 生 产 率
资 本 缺 乏
投 资 引
需求
诱
小 低
低
低
购
生
收
买
产
入
力
率
投资
成资
低
不本
储
足形
蓄
两个循环都是从低收入又回到低收入, 不断地恶化。并且,它们在“低收入”处 相连接,相互影响、强化,使区域经济增 长滞缓,长期陷入贫困状态。
3.卡尔多的循环累积观点
卡尔多使用了相对效率工资(货币工资与生产力增长率 之比)概念分析区域产出率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