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努利方程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 伯努利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恒定流情况下,水流所具的位置势能、压强势能和动能,以及在各种边界条件下能量的守恒和转换规律,加深对能量方程物理意义的理解。
2.观察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沿程变化的规律,以及水头损失现象。
3.验证测速管(毕托管)原理。
二.实验装置
本实验装置流程如图3-2所示,主要由高位水箱、供水箱、水泵、有机玻璃实验管道、铁架等部件组成。
高位水箱内设有溢流装置,用以保持箱内水位恒定。
液体由高位水箱经进口调节阀流入实验管路,管路管径不同,且高低不一,共有十组测压点,进口调节阀供调节流量用。
每组测压点都设置有普通测压管及测速管。
测速管探头末端开有小孔,小孔位置与管道中心位置平齐。
并正对流动方向,测速管可测出此截面上的总压头。
普通测压管可测出此截面上的静压头与位压头之和。
出水管处可用秒表及量筒由体积时间法测量流量。
整个系统中水是循环使用的。
在管道下方装有一供水箱,出水口流出的水进入箱内再由泵抽取送至高位槽。
图3-2 伯努利实验装置流程
三.实验原理
1.在管内流动的流体均具有位能、静压能和动能,取1N 流体作为基准来进行能量衡算,并忽略流体在管内流动时的阻力损失,对不可压缩流体从1—1截面连续稳定地流至2
—2截面,其伯努利方程式为:g
u g ρP Z g u g ρP Z 222
2
222111++=++ (1)
式中: Z — 流体的位压头,m ;
g
P
ρ — 流体的静压头,m ; g
u 22
— 流体的动压头,m ; 下标1和2分别为系统的进口和出口两个截面。
同样,取1N 流体作为基准来进行能量衡算,而流体在管内流动时的阻力损失能量不可忽略时,对不可压缩流体从1—1截面连续稳定地流至2—2截面,其柏努利方程式为:
f h g
u g ρP Z g u g ρP Z +++=++222
2
222111
(2)
式中:f h —1N 流体从1—1截面流至2—2截面时损失的能量,称损失压头,m 。
2.在管内稳定连续流动的不可压缩流体,忽略流体流动的阻力损失能量时,在管路上
任意截面的总压头均相等。
=++g
u g P Z 22
ρ常数
(3)
=++动静位h h h 常数
(4)
但是,任何两截面上的位压头、静压头和动压头并不一定相等,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根据管路条件的改变(如位置的高低、管径的大小),它们会自动转换。
在管内稳定连续流动的不可压缩流体,流体流动的阻力损失能量不可忽略时,管路中任意两截面上的总压头仍然相等。
=+++=++f h g
u g ρP Z g u g ρP Z 222
2
222111常数
(5)
但是,其位压头、静压头、动压头之和并不相等,其差值即为阻力损失压头:
)2()2(2
2
222111g
u g ρP Z g u g ρP Z h f ++-++= m
(6)
阻力损失压头f h 是以热能的形式消失掉的,在管路中是不能再恢复的。
3.毕托管工作原理
测速管探头末端开孔处液体的位压头(h 位)由测速管探头末端的几何高度决定。
测压
管内液位高度为位压头和静压头之和,用符号H 1表示,即:
静位h h H +=1
(7)
当测压管小孔位置确定后,位h 就已知,此时即将静h 测量出来。
测速管内液位高度为位压头、静压头和动压头之和,用符号H 表示,即:
动静位h h h H ++=
(8)
在流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显然,此时测速管内液位高度H 比测压管液位高度H 1高,两者之差为小孔处的动压头(h 动),即:
动h H H =-1
(9) 令1H H H -=∆,则动h H =∆
(10)
由此,我们可以用这一原理来测量小孔处流体流动的点速度(u 点),在具体计算时,各物理量应注意统一单位。
H g
u h ∆==
22
点
动 cm
)(221H H g H g u -=∆=∴点 cm/s
(11)
将测压管中的水位连成一线,称为测压管水头线,反映势能沿程的变化;将测速管中的水位连成一线,称为总水头线,反映总能量沿程的变化。
两线的距离即为动压头。
本实验台在有机玻璃实验管道的关键部位处,设置测压管及测速管,适当的调节流量,就可把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绘制于测压板上。
四.实验操作步骤
1.熟悉实验设备,分清哪些测管是普通测压管,哪些是毕托管测速管,以及两者功能的区别。
记录各段管路的内直径及位置高度。
2.接通水泵电机电源,打开开关供水,使高位水箱充水,待高位水箱溢流,检查实验管路入口调节阀关闭后所有测压管水面是否齐平。
如不平则需查明故障原因(连通管受阻、漏气或夹气泡等)并加以排除。
如果连接橡皮管中有气泡,可不断用手挤握橡皮管,使气泡排出;如测速管测头上挂有杂物,可转动测头使水流将杂物冲掉。
3.高位水箱开始溢流后,调节实验管道阀门,使测压管、测速管中水面升至便于观测的高度,在测压板上用粉笔画出该流量时的水头线,对照水头线的变化规律观察思考:
1)断面1上测点(1)、(2)测管水头是否相同?为什么? 2)断面3和断面4的测点(5)、(7)测速管水头是否相同?为什么? 3)总结下不同管径动压头的变化规律; 4)当流量增加或减少时测管水头如何变化?
5)总水头线在不同管径段的下降坡度,即水力坡度的变化规律。
4.调节实验管路入口阀开度,改变流量,待流量稳定后,测记各测压管液面读数。
5.不改变阀门开度,利用秒表、盛水容器、量筒,测定一定时间内管口流出水量,并记录所用时间和出水量(体积)数据,以测记实验流量。
6.调节实验管路阀门开度,改变流量,使1号测管液面接近标尺最高点,重复上述测量。
实验过程中,注意高位水箱始终应保持微小溢流。
7.切断水泵电机电源,收拾实验台,整理数据。
五.实验记录与数据整理
均匀段(cm)D1= 1.4
扩管1段(cm)D2= 1.9
缩管段(cm)D3= 0.8
扩管2段(cm)D4= 2.6
上管道段(cm)D5= 1.4
上管道轴线高程(cm)▽z = 17
注:①每个断面上均有两个测点,标“*”者为毕托管测点;
②对应的断面内径见表1。
1.实验记录
表1 实验记录表(基准面选在标尺的零点上) 单位:cm
绘制上述成果中最大流量下的总水头线E-E 和测压管水头线P-P。
(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可以绘在图3-3或图3-4上)
提示:
①P-P 线及E-E 线依表1各断面毕托管及测压管测点数据绘制;
②在等直径管段E-E 与P-P 线平行。
2.实验数据整理
表2 动压头及流速
图3-3
图3-4
六.思考题
1.请总结流体流过不同管径流速压头的变化规律。
2.为什么总水头线H大于测压管水头线H1(对同一点而言)?为什么距离水槽越远,总水头线沿程下降,(H-H1)的差值也越大?这一差值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3.改变阀门开度,流量增加时,测压管水头线及测速管总水头线如何变化?
4.总结下总水头线在不同管径段的下降坡度,即水力坡度的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