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杀父娶母中的潜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杀父娶母中的潜意识
——观《俄狄浦斯王》有感在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其中之一的索福克洛斯笔下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在出生以前他的命运就被安排好了,他完全身不由己,并且他越是努力逃脱命运的安排越是深陷命运的罗网而不可自拔,越是真诚地消除灾难越是临近毁灭的深渊。
这个人就是俄狄浦斯王,而这个命运就是杀父娶母。
亚里士多德说过,“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
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个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在这句话中,怜悯与恐惧无疑是悲剧所必产生的结果。
俄狄浦斯王杀父娶母的故事必然是一个悲剧,在希腊,悲剧是人的理性觉醒的产物,人有了理性的觉醒才有可能产生悲剧意识。
与希腊悲剧紧密联系的“命运”,“命运”是上帝创造的无法改变的事实,人们不可违抗,即使违抗也无法改变。
由此得出,《俄狄浦斯王》中的俄狄浦斯王杀父娶母的故事是“命运”自身造成的。
那么俄狄浦斯王为什么有这样一个残酷的“命运”呢?根据希腊传说中的神谕,拉伊俄斯(俄狄浦斯王之父)过去抢走了波罗普斯的儿子,所以宙斯要让拉伊俄斯死在自己儿子手上并且妻子将被儿子占有,由此形成俄狄浦斯王杀父娶母的命运悲剧。
如此看来,俄狄浦斯王杀父娶母也是有因有果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神谕、命运。
那么,这样的理由是否使人们信服呢?
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层次分为三个层次:意识、潜意识、潜意识。
简单的说这三种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座冰上,浮在水面上的是意识,水中的是前意识,泥沙里的是潜意识。
前意识在意识与潜意识之间,形成一个必过的通道和检查口,前意识的作用便是压制潜意识,而当前意识没有压制住潜意识时潜意识便浮出水面,形成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精神层次的核心部分,潜意识从深处支配着人的思想与行为,成为人的一切动机的源泉。
由此,弗洛伊德认为俄狄浦斯王杀父娶母是由他心中的潜意识所决定、支配的,这种杀父娶母的潜意识是不被社会认可的,就像海中的泥沙不应该出现在海面上一样,潜意识是被压抑的。
然而潜意识又是一种最根本的、本能的欲望,前意识控制不住潜意识时,潜意识便会冲破前意识的束缚成为意识,从而在社会中呈现。
弗洛伊德把俄狄浦斯王的这种潜意识称为“俄狄浦斯情结”又叫“恋母情结”,这种情结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也有所体现。
弗洛伊德认为在人的潜意识里,人的性欲一直是处于压抑的状况,社会的道德法制等文明的规则使人的本能欲望时刻处于理性的控制之中,而“恋母情结”便是这种被压抑的本能欲望的体现。
由此看来,俄狄浦斯王之所以杀父娶母是由他自身存在的意识说决定,并且弗洛伊德认为这种意识是人在儿童时代就形成的潜意识,是与生俱来的、无法删除的。
当俄狄浦斯王的前意识无法控制潜意识时,潜意识便冲出社会道德法制的束缚而浮出水面,从而失去理性的束缚形成杀父娶母的悲剧。
一方面,弗洛伊德把人的所有行为归于人的性本能,因而在俄狄浦斯王杀父母亲这件事情上也认为这是由人的性本能决定的。
暂且不论弗洛伊德把所有的原因归结为性是否有点武断,我们可来累分析一下《俄狄浦斯王》的故事情节。
俄狄浦斯王是在看见母亲之前杀死自己父亲的,由此按照常规思维,他在杀父亲时不应该以一种情敌的敌对关系,而是为了尊严而产生的敌对关系。
然而弗洛伊
德把这一现象解释为潜意识与性本能,即俄狄浦斯王是在潜意识的驱动下把他父亲当做了情敌杀死,因为潜意识与性本能是与身俱来的、无法改变的,所以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俄狄浦斯王会杀死他父亲,从这一点来看,弗洛伊德的说法是有可取之处的。
另一方面,在《俄狄浦斯王》这部悲剧中并不是俄狄浦斯王一见到自己的父亲便立马杀死他父亲,而是他父亲骂他为乞丐才引起他的愤怒以至杀父,如果俄狄浦斯王知道那位老人便是自己的父亲还会杀死自己的父亲吗?在现实社会中即使一个孩子爱着自己的母亲并且想要占有自己的母亲,他也不会亲手杀死自己的父亲,正如《哈姆雷特》中的剧情一样,哈姆雷特虽然也爱着自己的母亲但他并没有亲手杀死自己的父亲,这就体现了理性的控制作用。
可是当时的俄狄浦斯王并不知道这位老人便是自己的父亲便杀死了这位老人,而他的不知道便是命运,命运促使他不知道,命运促使他杀父。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看法,弗洛伊德对于俄狄浦斯王杀父娶母这个悲剧归结为潜意识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是说这就是唯一的杀父娶母的答案。
就个人而言,本人认为弗洛伊德的分析存在三方面的漏洞。
首先,关于弗洛伊德关于悲剧《俄狄浦斯王》的解读,这只是他个人的看法,个人并不代表全部,其中有着比较牵强的部分有待商榷。
其次,值得一提的是,弗洛伊德研究的是精神病患者的精神心理,这本来就与正常人的心理是不一样的,拿精神病人的心理去分析正常人的心理,这本来就不合理。
最后《俄狄浦斯王》只是一个剧本,剧本中所不可避免的就是矛盾冲突,俄狄浦斯王杀父娶母的这个冲突是作者故意使用的,剧本既然是剧本,就应该是来源于生活但由于生活有着本质区别的供人消费娱乐的载体,不能等同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