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洛伊木马屠城
特洛伊之战观后感
![特洛伊之战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5ff726a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33.png)
特洛伊之战观后感第一篇:特洛伊之战观后感《特洛伊之木马屠城》之我的战神——阿基里斯细数从古至今,多少战争,到底是为什么而战?也许是为了权力,也许是为了荣誉,也或许是为了爱情。
那么特洛伊之战也难逃宿命。
特洛伊之战是具有历史烙印的既雄伟而又不失华美的传奇神话,是值得后人讴歌和叹诵的杰作。
傲慢、清高、目中无人、自负、自大,几乎所有的贬义词用在他身上似乎都不为过。
但是他也有为了不惜牺牲自己生命而维护国家利益,他也有为了保护国民安全而奋不顾身的站出来独当一面,他也会为了名誉而战,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英雄。
他的影响气概足以掩盖他的种种缺陷,如此铮铮铁血男子汉也有柔情的一面,他也会为了给自己表弟报仇而找赫克托决一死战,他也会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而揭下伪装的面具,他也会为了一个真正的对手的失去而痛苦流涕。
在百万人对决的战役中,阿基里斯仅用一剑就致比自己高一倍的敌人死地,便扭转了整个战事局面,避免了一场血流成河的狂屠,挽救数百万人命于不幸。
之后他便隐居了,但是神又怎么会让如此英勇神威的英雄销声匿迹呢,又让他创造了只身带领队伍攻占特洛伊的传奇,终于让他成为雅典人民的依靠,尊奉他为战神,不死的神话。
也就在这场战争中阿基里斯俘获了自己心爱的女人—布里塞伊斯,他尊重自己所爱的人,不强迫她,不仅处处保护她的人身安全还保障她的人格尊严。
他会为了她与国王刀刃相见,他也会被自己爱的女人骂得垂头丧气,甚至放下比自己生命更重要的兵器。
他爱她的为了和平无所畏惧的精神,他爱她的为了尊严和自由不断抗拒的顽强的品质,他爱她的纯洁,他爱她的勇敢。
阿基里斯由于不甘心赫克托误杀自己表弟而愤怒不已,全然不顾任何的反对和奉劝,执意同赫克托决一死战。
只身一人在特洛伊城下歇斯底里的向赫克托宣战。
两个英雄的交锋,且不说在城楼上观看的赫克托的家人和和他的臣民是多么的撕心裂肺,连在战场之外,隔着几百年之后旁观的我都如此的心力焦悴。
最终略胜一筹的阿基里斯击败了干烈的赫克托,两个英雄用英雄的方式决断了一场战争。
影片赏析之特洛伊木马屠城
![影片赏析之特洛伊木马屠城](https://img.taocdn.com/s3/m/dc8a26feeefdc8d377ee327f.png)
影片赏析之特洛伊木马屠城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特洛伊木马屠城从古至今,人类发动战争的理由各式各样,有的为了权力,有的为了名利,有的为了荣誉,有的为了爱情. 在古希腊历史上最着名的一对爱人,特洛伊城的王子帕里斯,以及斯巴达的皇后海伦,两人的爱情引发了一场毁灭文明的战争.当帕里斯把海伦从斯巴达之王身边偷走后,对他造成了无法忍耐的羞辱。
他找到了自己的哥哥,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请求他的帮忙,阿伽门农正好也希望征服特洛伊,于是借此机会建立了一支希腊联军以讨伐特洛伊。
在这支联军中,第一勇士自然是阿基里斯,桀骜不逊的阿基里斯并不打算向任何人臣服,他向特洛伊进发,是在为自己的名誉而战,而在影片中,我们将会发现,最终决定了他的命运的,是爱。
这本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经典故事,也曾被写入《荷马史诗》中,现在被排成了电影,那么我们就先从电影本身来欣赏一下。
先谈一下画面效果吧,影片中古式战争的大场面拍的非常好,比武场面比较有吸引力。
其中,第一勇士阿基里斯的跳跃式打法,显然吸收了一些东方的功夫样式,但不会像其他一些大片里边,动作过于夸张,就想空中飞人一样,给人一种不真实感。
特洛伊王子赫克托屡次在乱军中勇战杀敌,真实感更强,有血有肉。
到了双雄决斗,便达到了整部影片的高潮。
希腊大军从海上登陆看上去更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诺曼底登陆的古装版,但效果却有待于提高。
真正精彩的是特洛伊大军夜袭希腊大军营地,火攻情景设计独特,气势也是非常的磅礴。
导演在整个影片中所有的设计都是以人类的自然力量出发,人力毕竟有限,尤其是人性中常有弄巧成拙的缺陷,所以影片中也存在很多令人扼腕的场景。
影视作品嘛,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
其实史诗中特洛伊战争长达数十年,并不像影片中那样,一夜变被成功屠城的。
本片大大浓缩,这个浓缩只是对时间上的浓缩,精华被没有被删除掉,这也是值得人们欣慰的一点。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奥德赛》教学设计之二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奥德赛》教学设计之二](https://img.taocdn.com/s3/m/ef9345fd195f312b3169a5be.png)
《奥德赛》(节选)教学设计224002 江苏省盐城市盐阜中学陈礼林一、教材解说《奥德赛》(节选)是接着《诗经·采薇》之后的一篇文章,单元讲解的主题是“月是故乡明”,裂变子题是“古典的乡愁”,学习方式是“文本研习”,因此在讲解中要努力使学生从内容上感知故园之思这一久远的主题,在形式上要着力于来自中西方诗歌源头的双峰对峙的诗歌的不同审美情趣的体悟。
二、教学准备1.课前看《木马屠城记》或《特洛伊》影片(此两片略有不同,但要提醒学生影片拍摄得神话色彩较淡,情节与《荷》诗原文略有冲突),让学生大致了解一下《荷马史诗》的内容。
不足处是此两片皆写到《伊利昂记》的结束,而《奥德赛》的内容没有涉及。
2.所以第二堂课可用课件(大学课件)全程讲解《荷马史诗》的内容,此时学生对《伊》较为了解,所以重点讲解一下《奥德赛》的相关内容。
课件相关:3.介绍一下《希腊神话》的一些对今天较有影响的典故,教案后有附录。
三、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我非常看重导入,因为这牵涉激趣,或营造问题情境,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课同样要“凤头、猪肚、豹尾”。
2.介绍一下课文背景和作者,这也是我最近较为关注的,我认为语文特别缺乏这些“知人论世”的东西。
3.当堂朗读,对这篇文章尤为重要。
就我的阅读经验来看,这首诗初读起来会感到极不适应,感觉不到什么美感,所以我要给学生一个要求:读,读,读,直到读出美来!——然后课堂交流!为此,要想方设法组织学生朗读,可以搞比赛,还可以录制下来播放.4.课堂交流:当堂交流读书体会,可以是疑问,可以是心得,可以是欣赏,总之是自己的体会。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意点拨、引导,重点是从单元主题、课后练习(含本段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等)两方面着手。
5.比较阅读:将此诗与《采薇》对比阅读。
注:4/5两部分,教师要精心准备,否则课堂引导会无所适从,也不能突出重点。
重点:内容方面,应该是乡愁,这种乡愁还跟战争、爱情以及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交织在一起;形式方面,它不像《采薇》那样工整,现实主义,含蓄,比较自由舒展,有一层浪漫色彩,更粗犷直白一些,但都一样地充满着深沉的苍凉。
木马屠城记
![木马屠城记](https://img.taocdn.com/s3/m/3f3428f804a1b0717fd5ddda.png)
木马屠城——特洛伊永恒的伤痛十万军队,两个国王,一个女人。
这是神话和历史上最着名的一场战争——特洛伊战争。
《木马屠城记》也许没有宏大的场面,但影片中帕里斯王子与海伦的爱情却是那样令人难以忘记。
从他们悲惨结局的背后,我看到了无奈而又不可避免的命运。
一场旷日持久了整整十个年头的特洛伊战争,一计木马,逢遭了希腊军队的屠杀,使特洛伊王国一夜之间告别了时代。
有人将一切罪责都归结到海伦身上。
是她,红颜祸水,引来了希腊军队疯狂地侵攻,凶残地杀戮。
海伦,一位美女,先前害得斯巴达国失去了继承人,更不可原谅的是,她使特洛伊与希腊同盟军陷入了混战。
她是朵带刺的玫瑰,虽然娇艳动人,却带有风险,伴随金苹果的故事,海伦命中注定成为啊佛罗狄忒、赫拉与雅典娜争美的筹码,也命中注定成为帕里斯王子的爱人。
海伦的美貌只是被神话了,夸大了。
究竟有多美若天仙,无从追究,但是据说海伦是众神之首宙斯的人间女儿,这是她与凡人女子最大的不同。
拥有她就是一种权力的象征。
这种魔力才是致命的,是众王公贵族争先恐后想方设法占有海伦的真正目的。
海伦不仅拥有的令人羡慕的美貌,而且更赋予了权力的象征。
我认为贯穿整部电影的两条主线:一是爱情,二是权力。
当帕里斯带回身为斯巴达皇后的海伦时,就应该知道斯巴达国王绝不会善罢甘休,但是他可能没有预想到卡珊德拉所说的预言正开始一步步灵验。
他带来的不仅仅是海伦,还有战争。
原因只在于他爱上了海伦。
梅尼勒斯请求哥哥阿伽门农协助他到特洛伊国追回海伦,其因有二:一是他爱海伦,二是他觉得他的妻子跟帕里斯王子私奔,作为男人,有损脸面,更有失他的权威。
只能说他在爱情和权力的天平上徘徊,孰轻孰重不得而知了。
然而,阿伽门农怎能轻易出兵帮助弟弟,他的目的是明确的,为了能顺利达到特洛伊国,宁愿狠心亲于杀死自己的女儿。
并在持续了十年战争之后,不愿轻易放弃侵略,借口竟是如此明目张胆地将自己犯下的罪状嫁祸给特洛伊,只怪是“权”从中作梗。
所谓冲冠一怒为红颜,或许真有其事,可是持续了十年之久的作战,除了实现野心,除了掠夺财富,除了扩张权力,没有更合理更有力的解释了。
杨子江词根课讲义-07-4 特洛伊战争之木马屠城
![杨子江词根课讲义-07-4 特洛伊战争之木马屠城](https://img.taocdn.com/s3/m/5fe216cfba0d4a7302763a40.png)
故事梗概特洛伊战争的前九年,攻城进度一直没有进展,直到第十年的时候,攻城一方的英雄奥德修斯献出木马计,这才使战争得以结束。
奥德修斯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木马,把攻城的士兵藏进木马的肚子里,撤走自己的军队,在木马外面只留下了几个被绑住的奴隶。
特洛伊的士兵看到希腊军队撤退后,派出几个士兵前去查看情况。
他们询问这些奴隶,得知希腊军内部不和就退去了,木马是希腊军队祭献给雅典娜女神的吉祥物,希望保佑自己国家安定,战争胜利。
特洛伊人听后,想把木马放在自己城中。
这时,特洛伊的祭祀拉奥孔说:“这一定是希腊军队的诡计,不要把它放入城中”。
拉奥孔拿起矛就刺向木马,木马发出空洞的声音,说明木马中是有很大空间的。
在拉奥孔刺木马的时候,不知何处钻出两条蛇,把拉奥孔的两个儿子给咬死了。
然后蛇钻进了雅典娜的神像下就不见了。
当时人们认为这是雅典娜在保护自己的吉祥物。
于是特洛伊人就把木马拖进了城中。
当天晚上,特洛伊人睡觉的时候,木马肚子里面的希腊士兵出来了,大肆烧杀抢掠特洛伊人民。
特洛伊人民往西北方向逃亡,住在海边,以拉丁人身份隐居,后来特洛伊人感觉不安全又逃到了罗马。
这就是希腊文化对罗马人有很大影响的原因。
词根1late = to bring带来,to bear 搬运translate [ ] vt.翻译, 解释, 转化, 转变为, 调动 vi.翻译, 能被译出translation [ ] n.翻译, 译文, 转化, 调任, 转换[物][数]平移translator [ ] n.翻译者delay [ ] v.耽搁, 延迟, 延期, 迟滞, 推迟, 延误 n.耽搁, 延迟, 迟滞delete [ ] vt.删除deleterious [ ] adj.有害的, 有毒的dilate [ ] vi.扩大, 详述, 膨胀 vt.使扩大, 使膨胀elation [ ] n.得意洋洋, 兴高采烈relate [ ] vt.叙述, 讲, 使联系, 发生关系related [ ] adj.叙述的, 讲述的, 有关系的relation [ ] n.关系, 联系, 叙述, 故事, 亲戚relationship [ ] n.关系, 关联relative [ ] n.亲戚, 关系词, 相关物, 亲缘植物 adj.有关系的, 相对的, 比较而言的relatively [ ] adv.相关地, 比较地relativity [ ] n.相对性, 相关性, [物]相对论correlate [ ] vt.使相互关联 vi.和...相关correlation [ ] n.相互关系, 相关(性)词根2labor = to work工作laboratory [ ] n.实验室lab [ ] n.实验室, 研究室labour [ ] n.劳动, 劳力, 劳工, 努力, 分娩, 工作 v.劳动, 苦干, 费力地前进, 分娩, 工作, 悉心完成laborious[ ] adj.(指工作)艰苦的, 费力的, (指人)勤劳的label [ ] n.标签, 签条, 商标, 标志 vt.贴标签于, 指...为, 分类, 标注 [计] 加上或修改磁盘的标签collaborate [ ] vi.合作, 通敌, 协作,协调elaborate [ ] adj.精心制作的, 详细阐述的, 精细, 复杂的 vt.精心制作, 详细阐述 v.详细描述syllable[ ] n.[语]音节 vt.分成音节polysyllabic [ ] adj.多音节的词根3loc = place 场所local [ ] adj.地方的, 当地的, 局部的, 乡土的 n.当地居民, 本地新闻, 慢车, 局部locally [ ] adv.在地方上, 在本地, 局部地, 本地性located [ ] vt.查找...的地点, 使...坐落于, 位于 v.定位, 位于locality [ ] n.位置, 地点,发生地locate [ ] vt.查找...的地点, 使...坐落于, 位于, 探明,找出,查出 v.定位, 位于dislocate[ ] vt.脱臼, 使...脱位, (使交通、机器、事务等)混乱location [ ] n.位置, 场所, 特定区域,<美>[电影]外景拍摄场地, 定位,测位, 测量allocation [ ] n.分配, 安置collocation [ ] n.排列, 配置, 词的搭配locomotive [ ] n.机车, 火车头 adj.运动的, 机动的locomotion [ ] n.运动, 移动, 运动力, 移动力lock [ ] n.锁 v.锁, 锁上, 锁住locker [ ] n.上锁的人, 有锁的橱柜, 锁扣装置, 有锁的存物柜lockout [ ]n.停工(业主为抵制工人的要求而停工) deadlock[ ] n.死锁, 僵局interlocking [ ] adj.联锁的lobby [ ] n.大厅, 休息室, <美>游说议员者 vi.游说议员, 经常出入休息室 vt.对(议员)进行疏通lodge [ ] n.门房, (猎人住的)山林小屋, (游览区的)旅馆, (地方社团的)集会处 vi.临时住宿, 寄宿(某人家) vt.容纳, 寄存, 把...射入, 存放, (向有关当局)提出(声明)lodging[ ] n.寄宿处, 寄宿, (通常用复数)出租的房间、住房dislodge[ ] v.驱逐allocate [ ] vt.分派, 分配allow [ ] vt.允许, 承认allowance [ ] n.津贴, 补助, 宽容, 允许 vt.定量供应。
英语八上《Unit 6 Ancient stories Reading“The Trojan horse“》_1
![英语八上《Unit 6 Ancient stories Reading“The Trojan horse“》_1](https://img.taocdn.com/s3/m/7f86189a172ded630b1cb6b6.png)
二、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什么教学理念?阅读是学好任何一门外语的必经之路,阅读课的教学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对阅读材料感兴趣,有信心理解阅读内容,我首先让学生浏览和略读故事大意,并配上图片简概文章大意,为找读和细读打下铺垫,体现了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
(2)你在实施本教学设计时效果如何?本节课因为学生根据预习要求预习了单词的拼读和课文大意,利用小组讨论学习的形式,学生对古代故事(草船借箭)也比较感兴趣,对古希腊的特洛伊战争也从电影上初有了解,在课堂讨论很激烈,学习气氛较浓烈。
我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微技能,比如根据学过的构词法和上下文意思去猜测个别单词的意思;使学生较快理解文章大意,达到预期的教学结果。
(3)你在实施本教学设计时遇到了什么困难?本节课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了故事后要根据情节表演出来才达到输入和输出的基本语言要求,但是学生对语言表达能力还欠缺,在Post reading 的环节做得不够好,拖延了时间,我只能把故事表演延续到下一节课。
(4)请结合本人在实施本教学设计时情况,向同行提出几点在平常的教学设计中应注意问题。
1、课堂教学侧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情感。
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这五点,我觉得自己最突出的是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可以说亲和力很强,举手、投足都很自然,能够使学生目不转睛。
其次做到了教学情感的最优控制,采取“赏识教育”,形成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依照教材以及学与教要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形成有效学习的方法。
如:创设情景与激励情意相结合;我利用学生喜爱的故事图片,让学生观看等手段,从一开始就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进而又把话题转到这节课的重点,使学生感到亲近和实际,更加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使整个课堂进入了高潮。
真正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好教学内容,设法将教材内容转换成生动活泼的语言交际情景,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语言实践。
这就是我觉得这一课最大的成功之处。
观《特洛伊·木马
![观《特洛伊·木马](https://img.taocdn.com/s3/m/78e4286d25c52cc58bd6be9b.png)
• 除了帕里斯,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两位英雄般的活在我
的心中的人了,一个是阿喀琉斯,另一个就是赫克托尔了, 他们两个人都是令人敬畏的英雄,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真正 的战神! 认真地把电影里的很多情节再回想一遍,再重 复一下初次看这部电影时候的感受,很细心的将这两位战 神做比希曳⑾肿约和蠖嗍艘谎不逗湛送卸 神做比希曳⑾肿约和蠖嗍艘谎不逗湛送卸 K淙缓湛送卸钪毡话⒖α鹚拐剿溃故怯昧烁 K淙缓湛送卸钪毡话⒖α鹚拐剿溃故怯昧烁 嗳说南舶且桓鐾昝赖哪腥耍凶乓豢懦渎广阔无私 嗳说南舶且桓鐾昝赖哪腥耍凶乓豢懦渎广阔无私 的爱心,他爱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爱特洛伊的每一寸土地 和草木,他爱自己的父亲和兄弟,爱自己的妻子和儿子, 他愿意为这些他所爱的任何人和事物而奉献自己的生命。
• 通过观赏这样一部历史题材的影片,真是
使人受益匪浅。还有一点小小的感触,一 句红颜祸水,佳人倾国足以表达我此时内 心的激荡。
• 故而在这部片子里, 赫克托尔是我最崇拜
的英雄,他不是最• 阿喀琉斯是一个勇士,有着一个强壮诱人
的体魄和英俊迷人的外表,更有着特殊的 战技和超人的智谋,不拘泥于任何礼教, 不得不承认他是许多女人心目中的情人。 但是,阿喀琉斯是一个战争狂,他只为自 己的荣誉而战,并取笑说太阳神阿波罗害 怕他,他是一个狂妄自大的人,甚至有点 冷血。
• 赫克托尔尊重了阿喀琉斯,并在两个人开始战斗之前说无
论结果谁输谁赢,活着的人都要给死去的人以充分的尊重, 给对方一个体面而尊贵的葬礼。可是,傲慢、桀骜不驯的 阿喀琉斯啊,他却拒绝了赫克托尔。他还在杀了赫克托尔 之后,用绳子绑住赫克托尔的尸体,再用战车把赫克托尔 拖卣接钦庋腥痰囟源乓桓鲎鹬刈约旱恼嬲耐 拖卣接钦庋腥痰囟源乓桓鲎鹬刈约旱恼嬲耐 踝樱男为不仅卑劣,简直叫人不耻。两相比较,赫克 踝樱男为不仅卑劣,简直叫人不耻。两相比较,赫克 托尔的英雄形象更伟岸一些。故而在这部片子里, 赫克 托尔是我最崇拜的英雄,他不是最帅的,也不是最勇猛的, 但是他是最迷人的,他的爱使他最受众人所敬重。
希腊罗马神话第24课
![希腊罗马神话第24课](https://img.taocdn.com/s3/m/73ec84e89b89680203d82580.png)
24.The Trojan War•厄里斯[1](希腊文:Ἔρις;英文:Eris,意为“不和”)是希腊神话中专司不和的女•帕里斯(paris)是普里阿摩斯(Priams),特洛亚战争时期的特洛伊国王和赫卡柏(Hecuba)的儿子•阿喀琉斯(Achilles子,他是所有英雄之中最耀眼的一位,也是战无不胜的。
•阿伽门农(希腊文:Ἀγαμέμνων;拉丁字母转写:Agamemnon,意为“坚定不移”),希腊迈锡尼国王,希腊诸王之王,阿特柔斯(Atreus)之子•奥德修斯(Odysseus)•阿佛洛狄忒•梅内莱厄斯之夫。
•狄俄墨得斯(Diomedes):特洛亚战争中,希腊方面著名的大英雄,是阿尔戈斯的国王。
•伊菲革涅亚(Iphigeneia•涅俄普托勒摩斯(Neoptolemus)是阿喀琉斯(Achilles)与得达墨娅(Deidameia)的儿子•布里塞伊丝(Briseis):特洛伊著名美女,为阿喀琉斯(ACHILLES)所俘虏,由于她的美貌引起了希腊将帅不和。
•金苹果的故事(Thetis’s Wedding and the apple of Discord)金苹果最重要的一次出现,是在人类英雄帕琉斯和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婚礼上。
众神均受邀参加婚礼,唯有不和女神厄里斯没有受到邀请。
厄里斯怀恨在心,在婚礼上将一个金苹果扔在宴席中说是要送给最美丽的女神。
当时的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爱神阿佛洛狄忒都想得到这个“绝色美神”的物证,争执不下。
•帕里斯的判定(Judgment of Paris)宙斯就把裁决权交给了特洛伊王子帕里斯。
为了让帕里斯把金苹果判给自己,三位女神都答应给他最大的好处。
赫拉许他成为最伟大的国王,雅典娜许他成为最勇敢的战士,阿佛洛狄忒许他娶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子为妻。
“不爱江山爱美人”帕里斯经过反复考虑,最后把金苹果给了阿佛洛狄忒。
这项判决惹怒了天后赫拉和智慧女神雅典娜,她们发誓要对特洛伊人进行残酷的报复。
特洛伊之战木马屠城记
![特洛伊之战木马屠城记](https://img.taocdn.com/s3/m/89a2d55de45c3b3567ec8be1.png)
特洛伊之战木马屠城记------《观后感》数媒三班穆江魁12157246318这是一场因爱而引发的战争。
我想如果爱值得人们为之战争,那么历史上就没有哪一场战争比这更伟大。
剧情介绍:故事发生在约3000年前的古希腊,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爱上了斯巴达国王的妻子海伦,并把她带回了特洛伊。
斯巴达王又是嫉妒又是愤怒,他找到了自己的哥哥,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请求他的帮忙,阿伽门农正好也希望征服特洛伊,于是借此机会建立了一支希腊联军以讨伐特洛伊。
在这支联军中,第一勇士自然是阿喀琉斯。
阿喀琉斯并不打算向任何人臣服,他向特洛伊进发,是在为自己的名誉而战,而在影片中,我们将会发现,最终决定了他的命运的,是爱。
一、阿喀琉斯影片中的主角阿喀琉斯以一个勇士形象出现的,他身体强壮,骁勇善战,狂骜不逊,他为自己的荣誉而战,不象任何人臣服。
即使是这样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影片中最终决定他命运的仍是爱。
说他骁勇善战主要体现在联军向特洛伊海岸进发时,他独自带领一支队伍冲锋在前,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了特骆伊海岸,在他的带领下,特骆伊人民的防守显得不堪一击。
说他狂骜不逊一点也不过分,在两军正面交锋打得难舍难分时,他却在一旁当看客,他要阿伽门农去求他。
在旁人看来,他是一个无情的冷血杀手。
改变他的想法的是片中的女主角海伦,可是就在他准备放弃杀人回希腊去时,命运之神与他开了个玩笑,他的表弟被赫克托耳王子杀害,手足之情的仇怎能不报。
他一个人驾着战车去去特洛伊城下挑战赫克托耳,并带回了他的尸体。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结束,在他们用木马计攻城时他心里却早已惦念着另一个女人——海伦。
这是决定他悲剧人生的主要元素。
以至于最后被帕里斯活活用箭射死。
一个绝世英雄仍难逃爱情的羁绊。
影片片中一个近乎完美的英雄形象落得了如此悲剧人生,对于观众而言无疑是出乎意料的、也是痛心的。
二、赫克托耳影片中的另一个主角则是特洛伊大王子赫克托耳,他在影片中的地位仅次于阿喀琉斯。
他在片中扮演着另一个完美形象。
电影悲剧性探析——以《特洛伊:木马屠城》为例
![电影悲剧性探析——以《特洛伊:木马屠城》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6b84dba0312b3169a551a457.png)
50外国电影评论Forein Films Review电影悲剧性探析——以《特洛伊:木马屠城》为例 席 威悲剧作为一种戏剧种类,来源于古希腊的酒神颂。
在美的表现形式中,悲剧属于崇高美。
而电影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通过悲剧的表现手法,往往能够体现出更加动人心魄的艺术力量。
《特洛伊:木马屠城》以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为蓝本进行改编,基本还原了那段城邦岁月中英雄为爱情献身、为荣誉而战、为国家而死的澎湃激情。
特洛伊小王子帕里斯(Paris)与斯巴达国王的妻子、古希腊第一美人海伦(Helen)热烈地相爱了,为了爱情,帕里斯将海伦带回了特洛伊,想要终生相守。
斯巴达国王为了尊严进攻特洛伊,他的哥哥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Agamemnon)嗜战,积极地参与了战争。
在这场旷世之战中,古希腊第一勇士阿基里斯(Achilles) ①为了勇士的荣誉而战,特洛伊大王子赫克托尔(Hector)②为了领土的完整而战。
勇士的命运、城邦的兴亡、乱世中的爱情牵扯在一起,具有极其浓厚的悲剧性色彩。
一、 题材选择:战争与爱情的悲剧色彩特洛伊之战是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幕,许多史诗英雄或在这里诞生,或在这里消亡。
战争是悲剧永恒的题材,影片在这种题材下奠定了深厚的悲剧性基调。
在战争的阴影笼罩下,表达了欲望、权力、斗争、人性、爱情以及死亡等错综复杂的关系。
为什么要战争?在影片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理由。
帕里斯为爱情而战,他深爱着海伦,想要与之共度一生,为此不惜将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子民带入战火纷飞中,也要成全爱情的伟大。
在特洛伊战争中,海伦和帕里斯最终活了下来,他们的爱情在现实中延续,而别人的爱情呢?赫克托尔与妻子的爱情,阿基里斯与女祭司的爱情,在战火中消散,在历史上永存;赫克托尔为国家而战,作为特洛伊的大王子、未来的接班人,他热爱着【作者简介】席 威,男,河南洛阳人,洛阳师范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影视多媒体研究。
①阿基里斯(Achilles):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参加特洛伊战争的一个半神英雄,希腊联军第一勇士。
特洛伊木马屠城观后感
![特洛伊木马屠城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70988e2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fb.png)
特洛伊木马屠城观后感《特洛伊木马屠城》是我最近看过的一部电影,该电影改编自古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战争故事,讲述了特洛伊人利用木马战术侵入敌方城市并最终征服的故事。
观看完毕后,我深受触动,不禁对人类的“智慧”和“诡计”进行了一番思考。
整部电影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特洛伊人所使用的木马战术。
木马作为一个看似无害的巨大礼物,实际上却隐藏着对方无法想象的危险。
特洛伊人将自己的军队藏在木马内,诱使敌人放下戒备,并最终利用这个机会摧毁了敌方城墙,取得了胜利。
这种诡计令我不禁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阴谋诡计,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总是能够制造出令人难以预料的事情。
回想历史,类似的木马战术在现实中也屡见不鲜。
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军方利用电报监听局间谍网欺骗纳粹德国,让他们相信英军将会在希腊登陆,最终转而选择了北非登陆。
这样的诡计使得德军错失了战场上的良机。
而在现代社会,网络安全领域也经常出现各种木马病毒的攻击事件。
这些攻击者利用木马病毒隐藏在合法的软件或文件中,通过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密码等来实施犯罪活动。
可以说,类似的木马战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以各种方式存在,人类的智慧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演进。
观看《特洛伊木马屠城》让我不禁思考木马战术所带来的意义。
这种诡计本身体现了人类对于智慧和新思维的追求。
通过隐藏和伪装,攻击者得以取得对抗方的信任和接近的机会。
正是这种狡猾和精巧的思维,使得诡计得以得逞。
然而,诡计背后也体现出了它的一定危险性。
当人们过于相信自己的智慧时,往往忽视了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和后果。
木马战术在电影中被成功运用,但对于特洛伊人而言,战争所带来的伤亡、破坏和痛苦是无法忽视的。
这让我不禁思考人类应如何使用和约束自身的智慧和创造力。
正如电影所揭示的那样,诡计虽然能够带来胜利,但也可能导致无法逆转的后果。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在利用智慧和创造力时保持公正和正义。
不能为了实现短期的胜利而忽视长远利益和正当性。
同时,我们也需要时刻警惕身边的木马,不让它们悄然穿越我们的城池,损害我们的安全与利益。
为了荣誉而战----《特洛伊·木马屠城》
![为了荣誉而战----《特洛伊·木马屠城》](https://img.taocdn.com/s3/m/223dbaef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4b.png)
为了荣誉⽽战----《特洛伊·⽊马屠城》这部⽚⼦改编⾃荷马史诗中著名的《伊利昂纪》,以浩⼤的战争场景再现了公元前12世纪那场前⽆古⼈后⽆来者的世纪之战,直⾯鲜⾎的杀戮和残酷的对决,战争永远都是⼈民⼼⼝中的痛。
史书记载,公元前12年世纪末,居住在⼩亚细亚北部的特洛伊⼈与希腊半岛南部的阿凯亚⼈(希腊⼈),进⾏了⼀场神与⼈共同参加的规模宏⼤的传奇式战争,史称特洛伊战争。
战争历时10年,众神各助⼀⽅,胜负⼀直未决,最后奥德修斯设下⽊马计才攻克特洛伊城,希腊⼈洗劫了这座富有的城堡。
战争结束后⼩亚细亚和希腊半岛⼀带的宫廷、军营和民间流传着许多歌颂战争中英雄事迹的传说和短诗,公元前8世纪的古希腊职业乐师荷马改编、整理了这些传说和短诗,创作了《伊利昂纪》,⽽公元21世纪,好莱坞的导演们⼜改编著名了《伊利昂纪》,投巨资⽽成这部《特洛伊》。
⽚中的⼤部分⼈物关系和事件都经过天才编剧们的重新加⼯,以适应好莱坞商业⼤⽚的运作⽅式和观众的⼝味,于是让阿喀琉斯与阿伽门农为了抢夺⽽发⽣争吵的⼥奴变成了特洛伊的⼥祭司,赫克托尔的堂妹,⼀个准备终⽣侍奉天神的纯洁的⼥⼦——布⾥斯亚⾥斯;⽽被赫克托尔杀死的阿喀琉斯的好友帕特洛克罗斯则变⾝为阿喀琉斯的表弟;在原书中被拐⾛的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的妻⼦海伦,却变成了与特洛伊王⼦帕⾥斯⼀见钟情的私奔爱侣。
影⽚的线索就是围绕着爱情与冲突展开的,帕⾥斯和海伦的私奔引起了墨涅俄斯的愤怒,⽽墨涅俄斯的死⼜给了野⼼的阿伽门农以开启战争的借⼝,于是⼀场关乎荣誉之战开始了。
原书塑造了40多个英雄形象,⽽阿喀琉斯和赫克托尔是其中最具⽒族贵族英雄性格品质⼜具有鲜明个性的形象。
阿喀琉斯是神与⼈之⼦,为了部落集体利益,他作战勇猛过⼈,他把⼈个荣誉和尊严看作⽐⽣命还重要和宝贵的东西;⽽赫克托尔是特洛伊主将,国王普⾥阿摩斯之⼦,他作战勇猛,指挥英明,视保家卫国为⼰任,但由于他的盲⽬和⾃负,葬送了⾃⼰的⽣命和整个部落的命运。
特洛伊木马屠城观后感
![特洛伊木马屠城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bd0dd6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f6.png)
特洛伊木马屠城观后感引言《特洛伊木马屠城》是一部古希腊神话的改编电影,讲述了特洛伊战争的故事。
本文将以观后感的方式,总结和探讨这部电影所呈现的精彩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影片的深层含义。
故事情节电影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主要讲述了特洛伊王子帕里斯与斯巴达女王海伦的禁忌之恋,导致特洛伊帝国与斯巴达王国之间的战争。
特洛伊城以其坚固的城墙和强大的守军闻名于世,斯巴达为了征服特洛伊而派遣希腊联军围攻。
然而,在战争的进程中,希腊联军逐渐发现特洛伊的城墙坚不可摧,无法攻破,于是他们设法引诱特洛伊提供给他们一个包含希腊人精英战士的木马作为礼物。
特洛伊人见到这个礼物后,出于好奇和善意,将木马带入城中,不料木马内部藏有希腊士兵,他们趁夜间发动了袭击,最终摧毁了特洛伊城。
人物形象在电影中,主要塑造了以下几个突出的人物形象:1.帕里斯:帕里斯是特洛伊王子,他被神祇选择为审判者,并在审判中选择了最美的女人海伦。
帕里斯为了坚守自己的爱情,奋不顾身地为特洛伊帝国而战,并最终牺牲了自己。
2.海伦:海伦是斯巴达女王,被帕里斯带回特洛伊成为其妻子。
她的美丽成为了特洛伊帝国的毁灭之源,然而她也是一个痛苦而无辜的受害者。
3.阿基里斯:阿基里斯是希腊联军的英雄战士,他的力量、勇气和智慧赢得了许多战斗的胜利。
然而,他的傲慢和自负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和死亡。
影片的深层含义《特洛伊木马屠城》不仅仅是一部讲述古希腊神话的电影,它更多地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命运的无可奈何。
以下是我对影片深层含义的一些思考:1.爱情与牺牲:电影通过帕里斯和海伦的禁忌之恋,展示了爱情的力量和人们为了爱情所做出的牺牲。
无论是帕里斯选择为爱而战的决心,还是海伦为了保护特洛伊而愿意成为敌人的俘虏,都彰显了爱情的伟大和可贵之处。
2.弱肉强食的世界观:在电影中,特洛伊城被希腊联军攻陷并摧毁,这无疑是弱肉强食的残酷现实的一种体现。
在这个世界观中,强者拥有统治权力,而弱者只能被摧毁和征服。
特洛伊木马屠城观后感
![特洛伊木马屠城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223c0d3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27.png)
特洛伊木马屠城观后感特洛伊木马屠城一《特洛伊木马屠城》是一部关于古希腊与特洛伊王国之间的战争,它发生在3200年前的地中海。
这场史无前例的战争,惊心动魄、场面宏大、制作精良,给我强烈的震撼。
故事的情节是希腊王妃与特洛伊二王子私奔,给希腊人找到战争的借口。
希腊国王调集5万大军,千艘大船横渡地中海侵略特洛伊。
古希腊有一位英雄,叫阿喀留斯,他不想过平庸的生活,为了名垂千古也去参加了这场战争。
他在出发前征求母亲的意见。
母亲说如果你留在家里,你能找到一个漂亮的老婆,生儿育女,平平安安地过日子,但只有你的后代能记住你。
但如果你参加这场伟大的战争,你将名垂青史,人们将永远地记住你,但我将永远地失去你。
果真不出他母亲所料,这位希腊英雄最后被特洛伊二王子六箭射死在战场上。
我从这一部电影中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只有尽力展现自己,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辞,才不被世人所忘记,名字流传千古。
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简单,但是内涵丰富、深刻,深受我的喜爱。
特洛伊木马屠城观后感二昨天晚上偶然间看到电视里播放电影《特洛伊--木马屠城》,并被这部影片中反映的人类原始的崇尚真善美的情感所感染。
也不由得由衷感叹,此片不愧为好莱乌巨资打造的史诗大片。
连我自己也记不清,几年前为什么会错过这部大片的放映,以至于昨天晚上是我第一次完整的看完这部影片,心中不免有一种“观看恨晚”的遗憾。
尽管特洛伊以再现当年希腊与特洛伊进行的旷世战争为背景,但此片导演却很巧妙的将这部影片区别于以往的战争片,因为在这部影片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血淋淋的战争场面,更有感人至深的爱国情、充满温暖的亲情和至死不渝的,还有勇士间惺惺相惜的英雄气慨。
让人不仅为宏大的战争场面所震撼,更为战争中人们在危难时刻表达的真挚情感所感动。
其实史书中记载的特洛伊战争是因众神间的争斗引进的,导火索是特洛伊小王子岶里斯拐走斯巴达王妃海伦,最初误以为影片会以这两个人物为核心展开。
但出乎意料的是,影片抛开这些人们熟悉的情节,而从两个真正的勇士入手。
《特洛伊——木马屠城》观后感
![《特洛伊——木马屠城》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bac783a55270722192ef7d2.png)
《特洛伊——木马屠城》《特洛伊——木马屠城》这部影片源自古希腊特洛伊战争,主要讲述了以特洛伊小王子帕里斯与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的王后海伦暗生情愫,私奔回到特洛伊这一事件为导火索,从而引发特洛伊战争的故事。
特洛伊小王子帕里斯与哥哥赫克托尔一起参加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举办的宴会,宴会上邂逅了美丽的王后海伦,并不顾哥哥的劝阻和两国可能由此引发的争端执意将海伦带回了特洛伊做王妃。
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得知王后跟着特洛伊小王子跑了爆发雷霆之怒,觉得自己的尊严遭到了挑衅,于是去找哥哥阿伽门农讨伐特洛伊,抓回王后雪耻。
野心勃勃的阿伽门农觉得这是统一希腊的好机会,于是爽快地答应了弟弟的要求。
只是由于特洛伊城易守难攻,于是派人请了奥德修斯王助战,意在通过奥德修斯王请到自己厌恶的希腊第一勇士阿基琉斯参与战斗。
为了响应母神忒提斯的要求去战场上征求荣誉,阿基琉斯带着自己的伙伴儿们加入了攻打特洛伊的战争。
由于阿基琉斯是神的子嗣,战无不胜,所向披靡,很快就带领斯巴达军队攻破了特洛伊的海岸防线,并且将特洛伊女祭司布里赛伊斯俘为女奴。
但是色欲与野心交织,且对阿基琉斯深感嫉妒、不满与厌恶的阿伽门农王抢走了布里赛伊斯激怒了阿基琉斯,阿伽门农一次次昏庸无礼的行为是阿基琉斯不想继续战斗,他吩咐自己的人离开特洛伊。
可是没有了阿基琉斯的斯巴达军队无法战胜特洛伊,阿基琉斯的表弟帕特洛克罗斯认为斯巴达不能输,于是在一次战斗中偷拿了阿基琉斯的铠甲扮成阿基琉斯,带领斯巴达军队冲锋杀敌,不幸被特洛伊王子赫克托尔斩杀剑下。
阿基琉斯得知了表弟的死讯悲伤和愤怒占据了整个胸膛,穿上战甲孤身一人前往特洛伊城斩杀了赫克托尔,将尸体钉在战车上拖走了。
特洛伊老王普里阿摩斯在城墙上亲眼目睹了儿子战死的全过程,悲痛欲绝,不禁泫然泣下,半夜三更潜入阿基琉斯的营帐中苦苦哀求阿基琉斯归还儿子的尸体,让他以王子的光荣下葬。
阿基琉斯被老国王的勇气和对儿子真挚的爱所感动,让国王和女祭司回到了特洛伊。
古希腊神话伦理故事选讲
![古希腊神话伦理故事选讲](https://img.taocdn.com/s3/m/e21e73d776eeaeaad1f330e2.png)
3、俄狄浦斯的悲剧结局 俄狄浦斯的悲剧结局——自我放逐 自我放逐
以美貌著称的伽倪墨得斯
宙斯变身成一只鹰掳走伽倪墨得斯
伽倪墨得斯从此成为宙斯的倒酒僮
伽倪墨得斯被赫拉变为水瓶座
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
阿迦门侬将女儿献祭
十年之后,木马屠城, 十年之后,木马屠城,阿迦门侬凯旋而归
厄勒克特拉联合弟弟杀死母亲
宙斯与赫拉的故事
姐弟恋——宙斯与赫拉的故事 姐弟恋——宙斯与赫拉的故事 ——
赫拉是宙斯第七位(最后) 赫拉是宙斯第七位(最后)妻子也是被 誉为天后的唯一的妻子。 誉为天后的唯一的妻子。 宙斯长大后,取代其父为众神之王。 宙斯长大后,取代其父为众神之王。他 虽多次与众女神及神女幽会, 虽多次与众女神及神女幽会,却只属意 于赫拉。 于赫拉。
父亲) 拉伊奥斯 (父亲) 母亲) 依娥卡斯特 (母亲) 泊罗普斯(克律西波斯之父) 泊罗普斯(克律西波斯之父) 波吕波斯 (科林斯国王 ) 莫洛珀(科林斯王后) 莫洛珀(科林斯王后)
2、俄狄浦斯的出走与诅咒的应验——弑父 、俄狄浦斯的出走与诅咒的应验 弑父 娶母 皮提亚(阿波罗的女祭司) 皮提亚(阿波罗的女祭司) 克瑞翁(叔叔) 克瑞翁(叔叔)
宙斯
赫拉
宙斯与赫拉
宙斯与伽倪墨得斯的故事
同性恋——宙斯与伽倪墨得斯的故事 同 Nhomakorabea恋——宙斯与伽倪墨得斯的故事 ——
传说说伽倪墨得斯是特洛伊的王子, 传说说伽倪墨得斯是特洛伊的王子,有一 他替父亲看羊时,宙斯在天空经过, 天,他替父亲看羊时,宙斯在天空经过, 一见伽倪墨得斯即对他迷恋。 一见伽倪墨得斯即对他迷恋。
木马屠城记
![木马屠城记](https://img.taocdn.com/s3/m/e5828321eff9aef8941e06d9.png)
木馬屠城記特洛伊的由來很久很久以前,天神宙斯與海洋女神普勒阿得斯所生的兒子~伊阿西翁和達爾達諾斯統治愛琴海的撒摩特刺島。
伊阿西翁自以為是神衹的兒子,以狂熱的感情追逐女神得墨特爾。
為懲罰他的膽大妄為,宙斯用雷電把他擊死。
達爾達諾斯對兄弟的死十分悲傷,因此離開了家鄉,前往亞細亞大陸,來到密西埃海灣—西莫伊斯河和斯康曼特爾河入海的匯合處。
此處的國王透克洛斯熱情地接待了他,賞賜給他一塊土地,並把女兒許配給他。
這塊地方以他的名字而得名,稱為達爾達尼亞。
達爾達諾斯死後,他的兒子厄里克托尼俄斯繼承了王位,後來特洛斯又繼承厄里克托尼俄斯的王位。
從此以後,特洛斯統治的地區則稱為特羅阿斯,特羅阿斯的都城則稱為特洛伊。
關於特洛伊戰爭特洛伊國王的次子帕里斯將“送給最美的人“的金蘋果獻給了許諾讓他得到天下最美的女人的愛神阿芙洛黛特;遭到天后赫拉和智慧女神的憎恨——從而埋下了禍根。
西元前1193年,帕里斯率隊來到希臘斯巴達,碰巧國王梅納雷阿斯不在王宮,帕里斯初見王后海倫驚為天人!於是帶領士兵衝進王宮,把希臘國王的財富擄掠一空,拐走了梅納雷阿斯美貌的妻子海倫。
視為奇恥大辱的希臘人組成盟軍在梅納雷阿斯的哥哥阿伽門農的統帥下,由天下第一英雄—阿爾戈英雄伯琉斯和海洋女神特提斯的兒子—阿奇里斯為先鋒,遠征特洛伊。
長達十年的特洛伊戰爭開始了……特洛伊戰爭 (公元前1194–1184年)「木馬屠城記」應該是不少人小時候很喜歡看的希臘神話故事其中一部特洛伊戰爭事件,有人說它的起因,或許是一個傳說,但希臘詩人荷馬曾於特洛伊戰爭發生後五百年寫了兩首有關這個戰爭的詩篇,這兩首詩分別是“伊里亞德” 和“奧德賽”,都是描述戰爭爆發的起因和經過,因為有了偉大荷馬的史詩,特洛伊戰爭是不是傳說,1871年德國著名考古學家H.溥裏曼在現今的土耳其境內發現特洛伊古城,遺址證明荷馬史詩《伊里亞德》所記載的西元前13-前12世紀希臘人用木馬計攻陷特洛伊城是歷史事實。
伊利亚特教案
![伊利亚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997675f46527d3240ce073.png)
特洛伊:请暂时忘记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千禧百合的后花园 Mon, 21 Apr 2008 12:15:41 +0800 搜狗博客阅读(44)中文名: 特洛伊[Troy,木马屠城]编剧: David Benioff / Homer导演: 沃尔夫冈彼得森 (Wolfgang Petersen)主演: 布拉德-皮特艾瑞克-巴纳奥兰多-布鲁姆黛安-克鲁格罗斯-拜恩上映年度: 2004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废话:说来也挺奇怪,凡是大片,我好像都是过了几年才看到的,于是也就出来了怪现象,那些当初被恶评的影片,我倒不觉得有多恶,《无极》如是,《特洛伊》也如是。
手头有一本《希腊神话》,差不多是一年前在当当上买的,但由于诸神繁琐难记的名字,一直没有看完,而看完的部分也都忘得七七八八,可喜的是看完《特洛伊》再看《希腊神话》,我终于记得了一些人、一些神,看电影的另一收获。
恶评《特洛伊》的无外乎是嫌不尊重原著,不尊重史实,那些操纵众生的神被抹去之后,特洛伊又何可看?老实说,我很喜欢改编过的《特洛伊》,史上战争怎么可能有神的参与,还不是人与人之间的战争。
《荷马史诗》也好,《伊利亚特》也罢,不也是人编出来的?《特洛伊》从始至终都迷漫着反战情结,还有对神的蔑视,很符合现代人的价值标准,不是吗?海伦不丑,但并不足以让人为之征战十载,那只不过是战争的借口而已,就像小布什口中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阿伽门农觊觎的是特洛伊的土地,美国人觊觎的是石油。
奥兰多-布鲁姆似乎只在魔戒中帅过那么一次,此后无论在《加勒比海盗》中还是《特洛伊》中,他都是花瓶而已。
书上说特洛伊小王子勾引走了斯巴达的王后海伦,可电影中怎么看着都像是海伦王后勾引了小王子,黛安-克格鲁没有不食人间烟火的气质,倒多了几分风尘气。
看到有的评论说英雄们都死了,但这两个贱人却活着,真是让人恨得牙根痒痒,呵呵,片中不是说了吗“年轻人流血,老年人谈话”,让英雄不朽,让懦夫饱食终日而亡又何不可呢?如果那个时候就有了简-奥斯汀的《理智与情感》,不知道帕里斯和海伦又会做何选择?《特洛伊》中塑造了两个大英雄:赫克托尔和阿喀硫斯,大王子赫克托尔“敬畏神明,热爱妻子,忠于祖国”,他的肩上载着特洛伊的存亡与尊严,太沉重太沉重。
木马战略-木马屠城读书笔记
![木马战略-木马屠城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f55265b8c77da26925c5b099.png)
《木马战略》读书笔记文/陈绍明先从一个故事开始,它叫《木马屠城记》,来自古希腊神话。
传说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访问希腊,诱走了王后海伦,希腊人因此远征特洛伊。
围攻了9年,攻城不下,到第10年,希腊将领奥德修斯献上一计,就是把一批勇士埋伏在一匹巨大的木马腹内,放在城门外,然后佯作退兵。
特洛伊人以为敌兵已退,就把木马作为战利品搬入城中。
到了夜间,埋伏在木马中的勇士跳出来,打开城门,希腊将士一拥而入攻下了城池,特洛伊由此大败。
这便是“特洛伊木马”典故的由来,后人用它常常比喻在敌方营垒里埋下伏兵里应外合的活动。
但是,在伯恩德·H·施米特的解读下,他看到了“木马”背后鲜为人知、富有创见的寓意。
他说,特洛伊木马的启示对企业来说是非常清楚的,企业领导者在制定战略计划的时候,必须摆脱因循守旧的思维,采取真正创新的方法来制定和执行战略。
这不难理解。
假设希腊是一家公司,特洛伊则是竞争对手。
对手诱走王后海伦相当于抢占了希腊的市场份额,两家公司狭路相逢勇者胜。
当然,这个“勇”是有勇有谋的勇,没有一个好的战略、战术、战机,结果只能是“态勇无胜”,就像攻城9年而不得一样。
幸好有足智多谋、创意十足(按照现在的说法是“创新力”)的奥德修斯,他的不按常理出牌恰恰为希腊获得竞争优势、夺回市场份额奠定了基础。
如果希腊在与特洛伊战斗的过程中,希腊方面还是走传统套路,例如城外安营扎寨、重重包围、不时偷袭,攻下特洛伊可能还远不止10年。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大思维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总裁、部门主管和创业者都一致认为:他们需要大胆创新的竞争战略。
他们都想突破常规、解放思想、制定跳跃式的发展战略,并采取极具胆识的行动来落实战略,从而改变市场。
而《木马战略》这本书就是从大思维出发,对企业如何实践做出突破性的思考,下面我选取其中的一章节来写写自己的感想。
所以,领导者都需要大思维。
然而,在实践中又为什么常常做不到呢?这是因为其组织陷入小思维的条条框框中,从而在一开始就扼杀了创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ikewise Hera offered him, besides wealth, the dominion over Asia and Europe. But Aphrodite offered him the hand of Helen, whose beauty was famous worldwide, and this bribe won the Apple.
Helping herself through that device, she succeeded in starting a dispute between Hera, Athena, and Aphrodite. So Zeus, who knew the otherwise anonymous shepherd Paris, appointed Hermes to lead the three goddesses to Mount Ida in order to be judged by the same shepherd, and in that way put an end to the quarrel.
The reason of the war
The process of the war
The result of the war
At this time the gods attended the wedding party of Peleus(珀琉斯) and Thetis(西蒂斯), to which Eris(厄里斯,不和女神) was not invited. And being in pain because of anger and jealousy, this persistent goddess decided to spoil the feast, and though unwelcome, she appeared and threw among the guests one of the Apples of the Hesperides, in which the inscription "for the fairest" could be to Mount Ida with the three goddesses, he called Paris and said to him:"Come here and decide which is the more excellent beauty of face, and to the fairer give this apple's lovely fruit." While Paris reflected, the goddesses, who for the occasion had bathed their immortal bodies, offered him bribes in order to win Eris' award of beauty: Athena offered him the command of Phrygia and the destruction of Hellas, or as some say, that he would be bravest of mortals and skilled in every craft.
Troy fiasco
A "Trojan Horse" has come to mean any trick that causes a target to invite a foe into a securely protected bastion or place, now often associated with "malware" computer programs presented as useful or harmless in order to induce the user to install and run them.
The priest Laocoön guessed the plot and warned the Trojans, in Virgil's famous line "Timeo Danaos et dona ferentes" (I fear Greeks even those bearing gifts)[1], but the god Poseidon sent two sea serpents to strangle him, and his sons Antiphantes and Thymbraeus, before he could be believed. King Priam's daughter Cassandra, the soothsayer of Troy, insisted that the horse would be the downfall of the city and its royal family but she too was ignored, hence their doom and loss of the war.
The Trojan Horse was a tale from the Trojan War, as told in Virgil's Latin epic poem The Aeneid. The events in this story from the Bronze Age took place after Homer's Iliad, and before Homer's Odyssey. It was the stratagem that allowed the Greeks finally to enter the city of Troy and end the conflict. In the best-known version, after a fruitless 10-year siege of Troy the Greeks built a huge figure of a horse inside which a select force of men hid. The Greeks pretended to sail away, and the Trojans pulled the Horse into their city as a victory trophy. That night the Greek force crept out of the Horse and opened the gates for the rest of the Greek army, which had sailed back under cover of night. The Greek army entered and destroyed the city of Troy, decisively ending the 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