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同步练习1
高中语文必修下-161-《阿房宫赋》(同步习题)(原卷版)
![高中语文必修下-161-《阿房宫赋》(同步习题)(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7319af7f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da.png)
《阿房宫赋》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钩心斗角”一词出自《阿房宫赋》,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与中心区相连;斗角,指屋角相对。
B.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
同时赐以字,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
C.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千乘之国”意思是指拥有许多兵马的国家,出自《论语·先进篇》。
D.《左传》和《史记》都有高超的叙事艺术。
《左传》叙事详备,写人生动,细节传神;《史记》长于记述辞令,叙事简洁。
2.选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A.《阿房宫赋》的作者是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杜牧,号樊川,为有别于杜甫,人称“小杜”,他与同时代另一大诗人李贺并称“小李杜”。
B.《阿房宫赋》借写阿房宫的兴亡,揭露了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以此讽谏当时统治者戒奢侈行仁政,与西汉贾谊的《过秦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C.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源于《诗经》和《楚辞》,在表达方式上一般总是先极力铺陈描写,最后在篇末画龙点睛,揭示主旨。
D.词采华丽、节奏鲜明、气势酣畅是“赋”共同的特点,赋多用排比、对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式多为骈散相间,整散结合,长短不拘,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在这一点上,《阿房宫赋》堪称典范之作。
3.下列加点词语,从词类活用角度划分正确的一项是()①辞楼下殿,辇.来于秦②李牧连却.之③鼎铛.玉石.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⑤燕赵之收.藏.⑥日.削月.割⑦族.秦者秦也⑧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⑨盖失强援,不能独完.,⑩惜其用武而不终.也A.①④/②⑤/③⑧⑨/⑥⑦⑩B.①⑤/②⑥⑦/③⑧/④⑨⑩C.①⑥⑦/②⑤⑧/③⑨/④⑩D.①⑥/②/③⑧/④⑦/⑤/⑨⑩二、文言文阅读(一)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阿房宫赋杜牧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16.1《阿房宫赋》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6.1《阿房宫赋》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29649a20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1f.png)
16.1《阿房宫赋》同步练习(含答案)一、文言文阅读A.本文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以后的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时济俗的情怀。
B.第一段运用比喻、夸张、衬托的手法和虚实结合的写法,通过写阿房宫耗材之多、占地之广、规模之大,突出了阿房宫的恢宏气势。
C.第二段从两个方面进行铺陈:一是由人的被践踏写到物品的被践踏,一是写尽豪华奢侈和荒淫骄横。
这些描写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充分体现了“赋”的特点。
D.第三段写秦的横征暴敛导致了农民起义,推翻其统治;第四段意在总结秦亡的历史教训,指出“后人”如不知借鉴,必将重蹈覆辙,这两段议论由古及今,卒章显志。
7.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题目。
①六国论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太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秦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含答案)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21ed54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24.png)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叙事性作品中的情节发展,往往是与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相依相伴的,有时还要借助细节描写,若是胡编乱造,多数读者会不堪卒读。
②唐敬宗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吐蕃、南诏等纷纷进犯,民不聊生。
杜牧居安思危,写下了千古名篇《阿房宫赋》。
③搜查要细致严谨,找到有用的线索,需要我们调查人员在搜查过程中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和科学方法,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④去年以来,广州市循规蹈矩,推动林长制工作从去年的“全面建立”向今年的“全面见效”迈进,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
⑤纸质图书阅读历史悠久,数字化阅读方兴未艾。
目前,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倾向进一步增强,手机移动阅读成为主要形式。
⑥日前,“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活动、“爱国卫生月”便民服务活动、“公益电影进小区”等多姿多彩的活动,在城区街道粉墨登场。
A.①④⑥ B.①③⑤C.②④⑤ D.②③⑥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A.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B.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C.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D.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3.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A.六王毕,四海一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C.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D.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二、情景默写4.按要求填空。
(1)《阿房宫赋》一文,既注重铺叙,浓墨重彩,又力求笔法简练有力。
如“ ,,,”只用十二个字就勾勒出了秦灭六国和建造阿房宫的过程。
(2)《阿房宫赋》描写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的语句是“ ,”。
(3)《阿房宫赋》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 ,”。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 ,”。
三、填空题5.填空。
杜牧(803-852),字,后人称之为“ ”。
部编语文必修下同步练习:第16课(1)阿房宫赋
![部编语文必修下同步练习:第16课(1)阿房宫赋](https://img.taocdn.com/s3/m/7be4a23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10.png)
第16课(1)阿房宫赋一、课内基础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可惜)B.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比喻用尽心机,互相排挤)C.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遮蔽)D.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天气冷暖)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盘盘焉,囷囷焉且焉置土石)B.骊山北构而西折不敢言而敢怒)C.夫战,勇气也予观夫巴陵胜状)D.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辍耕之陇上)3.下列句子中,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明星荧荧,开妆镜也A.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B.戍卒叫,函谷举C.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D.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②而气候不齐③直走咸阳④日益骄固⑤用之如泥沙⑥可怜焦土⑦多于市人之言语A.③⑤⑦B.①②④C.④⑤⑦D.②③⑥5.下列对课文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阿房宫赋》的作者是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杜牧,号樊川,为有别于杜甫,人称“小杜”,他与同时代另一大诗人李贺并称“小李杜”。
B.“南亩”指农田。
因为南坡向阳,利于农作物生长,古人的田土多向南开辟,故称。
C.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源于《诗经》和《楚辞》,在表达方式上一般总是先极力铺陈描写,最后在篇末画龙点睛,揭示主旨。
D.辞藻华丽、节奏鲜明、气势酣畅是“赋”的共同特点,“赋”多用排比、对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式多为骈散相间,整散结合,长短不拘,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在这一点上,《阿房宫赋》堪称典范之作。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含答案)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386da9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2e.png)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御史梁晳次先生传【清】王士禛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晳次其别号也。
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
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
”长老惊异。
十三岁补诸生第一,文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
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
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
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
暇即与其友汪琬、刘体仁、董文骥、王士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
诸子酒酣耳热,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
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
先生固耽内典①,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
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论数卷而已。
先生尝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
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
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
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蠹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
吾惧夫三蠹之为子孙忧也,故不取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予辈皆为赋诗。
未几,谢病归。
淄川高侍郎念东赠诗云:“燕台襆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
”盖纪实云。
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
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
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帖,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
闻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
”其雅操如此。
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先生生明天启壬戌,卒康熙壬申,年七十一。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有删节)【注】①内典:佛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坐终日晏:平静。
B.子孙不肖而居厚实居:积储。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可打印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可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33e89648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1d.png)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可打印《阿房宫赋》阅读练习题一、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今义:各用心机,互相排挤古义:______________2. 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今义: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古义:______________3. 可怜焦土今义:怜悯古义:______________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一六王毕,四海一(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黄鹤一去不复返(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2. 爱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晋陶渊明独爱菊(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六王毕,四海一( )2. 骊山北构而西折( )3.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4.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5. 辇来于秦( )6. 朝歌夜弦( )7.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8.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9.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10. 廊腰缦回( )四、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 )2.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 )3.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 )4. 函谷举。
( )5. 秦人不暇自哀。
( )6.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 )《阿房宫赋》阅读练习题参考答案一、1. 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2. 天气(雨雪阴晴)的意思;3. 可惜。
二、1. 统一/数词/一旦/全,都/专一/一体;2. 喜爱/爱护/吝惜/喜欢。
三、1. 一,数词用作动词,统一;2. 北、西,名词做状语,向北、向西;3. 龙,名词用作动词,出现了龙;4. 虹,名词用作动词,出现了彩虹;5. 辇,名词用作动词,乘辇车;6. 歌、弦,名词用作动词,吟唱、弹奏;7. 收藏,动词用作名词,指金玉珠宝等物;8. 鼎、玉、金、珠,名词做状语,把宝鼎当作……,把美玉当作……,把黄金当作……,把珍珠当作……;9. 鉴,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鉴;10. 腰,名词做状语,像人的腰部一样。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含答案)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769783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13.png)
16.1阿房宫赋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节选自杜牧《阿房宫赋》)[乙]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丙]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秦之事迹,亦断可见矣:有理人之制,而不委郡邑,是矣。
有理人之臣,而不使守宰,是矣。
郡邑不得正其制,守宰不得行其理。
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
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
夫天下之道,理安斯得人者也。
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
今夫封建①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②之理乱未可知也。
将欲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视听,则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以尽其封略,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
第16课《阿房宫赋》同步练习
![第16课《阿房宫赋》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2d245bb9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bd.png)
16.1《阿房宫赋》同步练习(含答案)一、文言文阅读故以此观之,则政不可不慎也。
(节选自《管子·五辅》)1.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上下和A同B而有礼义C故D处安而动威E战胜而守固F是以G一战H而正诸侯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指被攻占,《六国论》“洎牧以谗诛”的“诛”指被杀害,两者用法相同。
B.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后语义引申成为王室、国家的代称。
C.治,与下文“乱”相对,文中指治理得好,君主向往的“治世”指太平盛世。
D.疾,指憎恨,成语“疾恶如仇”“疾言厉色”等中的“疾”还保留了该义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指出当时百姓上不足以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丰年生活困苦,荒年免不了饿死,这是由君王“制民之产”不当造成的。
B.材料二指斥秦统治者只图个人享乐不顾百姓,横征暴敛,挥霍无度,从对比中体现人心事理,揭示出秦王朝无道而咎由自取的历史结局。
C.材料三认为从历史经验看,能建功立业、声誉昌隆、名播天下、流芳后世的君主,都是因得到了民心;而国破家亡的,无不是因失去了民心。
D.材料一与材料三都认识到道德教化的作用,不同在于,前者肯定道德教化在治国中的首要地位,而后者认为须兼重“德治”与“法治”。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是以小者兵挫而地削,大者身死而国亡,故以此观之,则政不可不慎也。
5.三则材料都强调执政为民,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含答案)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4e65fc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2c.png)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川溶溶溶溶:缓缓流动的样子B.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落:座或所C.此言得之得:得到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治理2.下列加点的词语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组是()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②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④思厥先祖父⑤至于颠覆⑥智力孤危A.①②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⑥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骊山北构而西折②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③缦立远视,而望幸焉④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⑤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⑥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③不同,④和⑤相同C.②和⑤相同,③和⑥不同D.②和④相同,③和⑥不同4.下列有关句式的分类,恰当的一组是()①朝歌夜弦,为秦宫人②明星荧荧,开妆镜也③函谷举④秦人不暇自哀⑤赵尝五战于秦⑥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⑦苟以天下之大⑧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A.①②⑧/③⑥/④/⑤/⑦ B.①③④/②⑧/⑤⑥/⑦C.①⑤/②⑧/③⑥/④/⑦ D.①②⑦/③⑤/④⑧/⑥5.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②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③师不必贤于弟子④可谓智力孤危⑤思厥先祖父⑥胜负之数,存亡之理A.③④ B.①③ C.②⑤ D.①⑥6.下列语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加以分析说明,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一句运用了排比、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既极其简练地交代了阿房宫建造的背景,又写出了阿房宫惊人的耗费量,为下文的展开做铺垫。
B.“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既遥承上文“六王毕”,又启下文写宫女之多。
说明宫女的来源和六国灭亡的可悲。
C.“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既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写宫女之多,又暗写阿房宫楼阁高耸入云和下临渭水的地理形势。
高二语文《阿房宫赋》同步练习及答案
![高二语文《阿房宫赋》同步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24aac3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dc.png)
高二语文《阿房宫赋》同步练习及答案高中课文尤其是文言文都需要及时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二语文《阿房宫赋》同步练习及答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二语文《阿房宫赋》同步练习(一)基础练习(12分,每题3分)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蜀山兀,阿房出出:建成B.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走:趋向C.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朝:朝廷D.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妍:美丽2.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戍卒叫,函谷举A.灭六国者,六国也B.缦立远视,而望幸焉C.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D.楚人一炬,可怜焦土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辞楼下殿,辇来于秦A.六王毕,四海一B.骊山北构而西折C.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4.填空:(1)《阿房宫赋》选自______,作者____,字牧之,__(朝代)著名诗人,文学家。
人们将他与_____并称为“小李杜”。
(2)长桥卧波,_____?_____,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二)课内精读(13分,每题3分)阅读《阿房宫赋》中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念:顾念B.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负:承担C.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爱:吝惜D.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递:传递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B.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C.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D.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7.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A.①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②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B.①独夫之心,日益骄固②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C.①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②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D.①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②辞楼下殿,辇来于秦8.对文中划线句子中的四个“后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两个“后人”都指代秦以后的统治者。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含答案)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0d19da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62.png)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阿房宫赋》,完成下面小题。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下列对课文中有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赋”是一种文体,特点是“铺采摛文”,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
B.“四海”与六合、九州一样,都是对一片广大区域的泛指。
C.“妃嫔媵嫱”,各有等级,这里指秦国王侯的宫妃。
D.“族”是古代的一种严酷刑法,是指一人犯死罪而牵连其父母妻子等整个家族被杀。
高中语文必修下 8161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原卷版)
![高中语文必修下 8161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cc6d6b30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63.png)
8.16.1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突兀.(wù) 水涡.(wō)不霁.何虹(jì) 妃嫔媵.嫱(yìng)B.矗.立(zhù) 辇.车(niǎn)雷霆乍.惊(zhà) 鼎铛.玉石(dāng)C.逦迤.(yǐ) 锱.铢(zī)架梁之椽.(chuán) 直栏横槛.(kǎn)D.参.差(cēn) 仓庾.(yǔ)金块珠砾.(lì) 盘盘囷.囷(jūn)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贿赂复压骊山妍媸毕露B.骠掠檐牙油腻廊腰缦回C.呕哑管弦渭水架梁之椽D.椒兰不遐杳然烟斜雾横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A.族.秦者秦也蜂房..水涡B.朝.歌夜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燕赵之收藏..可怜焦土..D.辇.来于秦骊山北构而西.折4.下列各句句式与“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不相同的一项是( )A.烟斜雾横,焚椒兰也B.戍卒叫,函谷举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5.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房宫赋》的作者是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杜牧,号樊川,为有别于杜甫,人称“小杜”,他与同时代另一大诗人李贺并称“小李杜”。
B.《阿房宫赋》借写阿房宫的兴亡,揭露了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以此讽谏当时统治者戒奢侈行仁政,与西汉贾谊的《过秦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C.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源于《诗经》和《楚辞》,在表达方式上一般总是先极力铺陈描写,最后在篇末画龙点睛,揭示主旨。
D.词采华丽、节奏鲜明、气势酣畅是“赋”共同的特点,赋多用排比、对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式多为骈散相间,整散结合,长短不拘,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在这一点上,《阿房宫赋》堪称典范之作。
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9题。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阿房宫赋》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阿房宫赋》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5a5941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37.png)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答题时间:30分钟)一、基础知识运用1.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落:座B. 尽态极妍妍:美丽C. 而望幸焉幸:封建帝王到某处D. 廊腰缦回缦:到处2. 下列句中的“也”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B.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C. 烟斜雾横,焚椒兰也D.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3. 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加以解释。
(1)骊山北构而西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辞楼下殿,辇来于秦_____________________(3)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___________________(4)燕赵之收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能力提升4.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①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②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③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④秦人不暇自哀,而a后人哀之;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c后人而复哀d后人也。
(1)下列两句中的加粗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A. 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 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 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 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5d764eaa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c5.png)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16课阿房宫赋同步练习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缦:萦绕B.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杳:昏暗C.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妍:美丽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以……为借鉴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盘盘焉.,囷囷焉缦立远视,而望幸焉.B.辇来于.秦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C.杳不知其所之.也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3.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B. ①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②多于市人之言语..C. ①独夫..之心,日益骄固②用之如泥沙..D. ①歌台暖响,春光..融融②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4.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①辇.来于秦②鼎.铛玉.石,金.块珠.砾③楚人一炬.,可怜焦土④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⑤朝歌.夜弦⑥廊腰.缦回A.①②⑥B.②④⑤C.①③⑤D.③④⑥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不相同的一项是A.烟斜雾横,焚椒兰也B.戍卒叫,函谷举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6.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妃”;古代皇帝或太子、王侯的正妻。
B.“嫔(pín)”“嫱qiáng”:都是古代宫廷中一种女官,实即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低。
C.“媵(yìng)”: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
D.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锚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杜牧《阿房宫赋》开篇,气势不凡,达到了先声夺人的目的,其中精要地概括出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2)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了阿房宫依山势而修建,突出了它利用自然、巧夺天工的句子是“,”。
沪教高中语文第五册阿房宫赋同步练习(1)
![沪教高中语文第五册阿房宫赋同步练习(1)](https://img.taocdn.com/s3/m/0c5eac37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d0.png)
沪教高中语文第五册阿房宫赋同步练习(1)沪教高中语文第五册阿房宫赋同步练习(1)沪教高中语文第五册阿房宫赋同步练习(1)一、选择题:1。
下列加粗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蜀山兀(wu)辘辘(lulu)远听鼎铛(dang)玉石B.囷囷(qunqun)焉尽态极妍(yan)架梁之椽(yuan)C.阿(e)房宫剽(piao)掠其人金块珠砾(li)D.尽锱铢(zhizhu)妃嫔媵嫱(yingqiang)逦迤(liyi)2.下列加粗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六王毕,四海一B.人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C.奈何取之尽锱、铢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3.下列加粗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盘盘焉,囷囷焉B.骊山北构而西折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谁得而族灭也B.独夫之心日益骄固D.多于九土之城郭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4.下列加粗词语含义与现在相同的一组是: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⑥用之如泥沙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⑧多于市人之言语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③⑤⑥⑧D.②③⑥⑦二、填空题:5.杜牧,字_______,号_______,晚唐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________合称为“小李杜〞,有文集《_________________》。
6.用课文原文回答下列问题:阿房宫的来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宫人的生活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秦爱纷奢〞的具体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亡的教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
《阿房宫赋》同步训练(含答案)
![《阿房宫赋》同步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4c08c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ca.png)
《阿房宫赋》同步训练一、文言文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题目。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遍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文中加点的词语理解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②南亩:泛指农田。
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④呕哑:难听的音乐。
⑤独夫:孤单的人。
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⑦楚人:指刘邦。
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①④⑤⑦ B.②③⑥⑧ C.①③⑤⑧ D.②④⑥⑦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盘盘焉,囷囷焉而望幸焉B.千万人之心也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多于周身之帛缕其势弱于秦D.六王毕,四海一楚人一炬,可怜焦土3.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选文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选文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D.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阿房宫赋》练习题
![《阿房宫赋》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e03543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d2.png)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矗.立(chù)发酵.(jiào)滞.纳金(zhì)妃嫔.媵嫱(bīn)B. 剽.掠(piāo)角.逐(jiào)捅娄.子(lóu)锱.铢必较(zī)C. 脖颈.儿(gěng)逦迤.(yǐ)钻.牛角(zuān)鼎铛.玉石(chēng)D. 车辇.(niǎn)缦.立(màn)阿.房宫(ē)直栏横槛.( kǎn)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妍:美丽 B.剽掠其人,倚叠如山剽:掠夺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固:坚固 D.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复道行空,不霁何虹A.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B.长桥卧波,未云何龙C.骊山北构而西折 D.燕赵之收藏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古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可惜) B.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C.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覆盖)D.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文中是指宫内的天气状况)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明星荧荧,开妆镜也A.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B.戍卒叫,函谷举C.秦人不暇自哀 D.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6、下列四组实词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 六王毕,四海一.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B.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C. 奈何取.之尽锱铢南取汉中,西举巴蜀D.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山东豪骏遂并起而亡秦族.矣7、选出加横线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A. 盘盘焉,囷囷焉缦立远视,而望幸焉B. 多于九土之城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 独夫之心日益娇固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D.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8、下列加点词语含义与现在意义相同的一组是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不齐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⑦楚人一炬,可怜..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⑥用之如泥沙焦土⑧多于市人..之言语A. ①③⑤⑦B. ②④⑥⑧C. ③⑤⑥⑧D. ②③⑥⑦9、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A. 六王毕,四海一B.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C.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D.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川溶溶溶溶:缓缓流动的样子 B.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落:座或所C.宫中尚促织之戏尚:崇尚、喜好 D.顾念蓄劣物顾:看1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骊山北构而西折②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③缦立远视,而望幸焉④其下圣人也远矣,而耻学于师⑤登高而招⑥非能水也,而绝江河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③不同,④和⑤相同C.②和⑤相同,③和⑥不同D.②和④相同,③和⑥不同12.下列有关句式的分类,恰当的一组是()①朝歌夜弦,为秦宫人②明星荧荧,开妆镜也③函谷举④秦人不暇自哀⑤赵尝五战于秦⑥不拘于时⑦有不见者三十六年⑧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A.①②⑧/③⑥/④/⑤/⑦B.①③④/②⑧/⑤⑥/⑦C.①⑤/②⑧/③⑥/④/⑦ D.①②⑦/③⑤/④⑧/⑥13.“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宫中尚促织之戏②杳不知其所之③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④取之尽锱铢⑤架梁之椽⑥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⑦独夫之心⑧后人哀之⑨欲人之无惑也难矣A.①③⑤⑦╱②╱④⑧╱⑥⑨B.①③⑤╱②⑨╱④⑥⑦⑧C.①⑤⑦╱②③④╱⑥⑧⑨D.①③⑦╱②⑤⑧╱④⑥⑨14.各句中“焉”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盘盘焉,囷囷焉②或师焉,或不焉③犹且从师而问焉④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⑤且焉置土石⑥心不在焉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⑧焉用亡郑以陪邻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⑩惴惴焉摩玩之不已A.①②╱③⑤╱④⑥╱⑦⑧⑨╱⑩B.①╱②④╱③⑩╱⑤⑧╱⑥⑦⑨C.①⑩╱②④╱③╱⑤⑧⑨╱⑥⑦D.①③④╱②⑥⑦╱⑤⑨╱⑧⑥15、下列分析鉴赏,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本文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以后的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时济俗的情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房宫赋●作业导航1.“赋”体的源流和特点。
2.炼字的精当,详略的适应。
3.“族”“而”“夫”等七个词的意义。
一、基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默写3分,共21分)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囷囷焉(qūn)妃嫔(bīnɡ)霁(jì)颜辇(niǎn)车B.横槛(jiàn)大笔如椽(yuán)鼎铛(chēnɡ)矗(chù)立C.媵嫱(qiánɡ)珠砾(lì)锱铢必较(zhī)粟(sù)米D.不辨妍媸(yán)逦迤(lǐyǐ)呕哑(ōu yǎ)缦(màn)立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阿房宫赋》选自《樊川文集》,作者杜牧,晚唐著名诗人,诗歌清丽自然,有“小杜”之称,与同时代的李贺齐名,他们又有“小李杜”之称。
B.赋,文体名,是兼具诗歌与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C.赋用作文体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D.我国古代留下了许多赋体佳作,如枚乘的《七发》。
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
3.对下列加粗的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4.下列句中的“之”表义相同的两项是()A.杳不知其所之也B.齐楚之精英C.秦人视之,亦不甚惜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5.“互文”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前后的词可以互相注释,也叫互训。
下面各句与“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不属同一类的项是()A.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庚之粟粒。
B.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D.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6.下面句中有四个“后人”,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秦人不假自哀而后人B.哀之,后人C.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D.而复哀后人也7.下列句中加粗词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项为()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C.……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D.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8.与“族秦者秦也”中“族”含义相同的一项为()A.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B.以古非今者族C.云气不待族而雨D.万物百族9.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为()例:戍卒叫,函谷举,举人一炬可怜焦土。
A.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B.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C.虽董之以严刑D.不拘于时,学于余10.默写。
(3分)(1)歌台暖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凄凄。
(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金块珠砾。
二、阅读部分(30分)(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7题。
(每小题3分,共21分)范冉,字史云,陈留外黄人也。
少为县少吏,年十八,奉檄迎督邮,冉耻之,乃遁去。
南阳受业于樊英。
又游三辅,就马融通经,历年乃还。
冉好违时绝俗,为激诡之行。
常嘉梁伯鸾、闵仲叔之为人。
与汉中李固、河内王奂亲善,而鄙贾伟节、郭林宗焉。
奂后为考城令,境接外黄,屡遣书请冉,冉不至。
及奂迁汉阳太守,将行,冉与弟协步赍酒,于道侧设坛以待之。
冉见奂车徒骆驿,遂不自闻,惟与弟共辩论于路。
奂识其声,即下车与相揖对,奂曰:“行路仓卒,非陈阔之所,可共前亭宿息,以叙分隔”。
冉对曰:“子前在考城,思欲从,以贱质自绝豪友耳。
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故轻行相候,以展诀别。
如其相追,将有慕贵之饥矣。
”便起告违,拂衣而去。
奂瞻望弗及,长逝不已。
桓帝时,以冉为莱芜长,遭母忧,不到官。
后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从俗,常佩韦于朝,议者欲以为侍御史,因遁身逃命于梁沛之间,徒行敝服,卖卜于市。
后遭党人禁锢,遂推鹿车载妻子,捃拾自资。
或寓息客庐,或倚宿树阴。
如此十余年,乃结草室而居焉。
所止单陋,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
及党禁解,为三府所辟,乃应司空命。
1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B.而鄙贾伟节、郭林宗焉C.如此十余年,乃结草室而居焉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12.下列句子加粗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与汉中李固、河内王奂亲善B.行路仓卒,非陈阔之所C.后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从俗D.后遭党人禁锢,遂推鹿车载妻子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奉檄迎督邮,冉耻之②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不足与议也B.①常嘉梁伯鸾、闵仲叔之为人②余嘉其能行古道C.①屡遣书请冉,冉不至②臣请完璧归赵D.①及党禁解,为三府所辟②连辟公府不就14.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冉)又游三辅,就马融通经B.子前在考城,思欲从(奂)C.即下车与(冉)相揖对D.议者欲以(帝)为侍御史15.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非陈阔之所——这里不是叙说近年来变得阔气的经过的地方B.以贱质自绝豪友耳——因觉得出身卑贱而自觉与出身豪门的朋友断绝了关系C.将有慕贵之饥矣——将士们就有羡慕富贵的讥议啊D.遭母忧,不到官——因为怕母亲为自己的事情担忧而没有到官府赴任16.以下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范冉洁身自好的一组是()①就马融能通经,历年乃还②冉见奂车徒骆驿,遂不自闻,惟与弟共辩论于路③子前在考城,思欲从④后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从俗⑤奂瞻望弗及,长逝不已⑥穷居自若,言貌无改A.②④⑥B.①③⑥C.②③⑤D.①④⑤1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范冉年轻时有骨气,他觉得奉檄迎督邮是羞耻的事,于是离开了县少吏之职。
B.范冉年轻时非常好学,曾经到南阳、三辅等地游历,拜樊英、马融等人为师。
C.范冉洁身自好,鄙视豪族,好友王奂迁汉城太守,他就“轻行相候,以展诀别”。
D.范冉遁身逃命于梁沛之间,是因为他“常佩韦于朝,议者欲以为侍御史”。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8~20题。
(每小题2分,共6分)颜回攫甑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
颜回索米,得而爨之。
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
……,食熟,谒孔子而进食。
孔子佯为不见之。
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
”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饮之。
”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
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18.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穷乎陈蔡之间穷:____________________(2)几熟几:____________________(3)食洁而后馈馈:____________________(4)向者煤炱入甑中向:____________________19.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0.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3题。
(3分)山中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21.这首诗的题目为“山中留客”,就全诗的内容看,“留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2.这首诗,作者正面描写山景只用了一句“山光物态弄春晖”。
正因为只有一句,所以诗人着力表现山的_________________,从万象更新的气氛中,渲染出________________的意境。
23.这首诗,诗人所写之事虽寻常,诗亦虽小,却写得有景、有情、有理,而且三者水乳交融,____________________,所采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使得全诗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三、语言运用(9分)2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使之符合逻辑顺序,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
(字数不得增减)(3分)①南北文化、中外文化、国内各民族文化的②推陈出新,相互融合,交流汇聚,使得唐代文化呈现出一种③生机勃勃的景象,以及面貌的新奇多变。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仿照下面这段话的形式和修辞方法,以“鲜花和微笑”为话引,另写一段文字。
(6分)在敌视和猜忌的笼罩下,人们用畏缩和谨慎的“茧皮”把自己包裹起来,用冷漠和疏远的甲胄把自己武装起来,用戒备和敌意的城郭把自己围困起来。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1.解析:A.嫔pín;B.椽chuán;C.锱zī。
答案:D2.解析:“小李杜”中“小李”指晚唐诗人李商隐。
答案:A3.解析:①为“专一”;②为“统一”;③为“承担”;④为“背东西”。
答案:C4.解析:都作动词,译为“往,到”。
B.的,助词;C.它,代土地。
答案:AD5.A6.解析:C.指唐以后的人;A、B、D均指秦至唐朝的人,主要指唐人。
答案:C7.解析:A.钩心斗角,古义:宫室建筑精巧,今义:指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B.古义:金玉珠宝等物,今义:“收藏”是“搜集保存”的意思,“经营”是“筹划、计划或组织”的意思;“精英”是“指出类拔萃的人”。
D.气候,古义:天气,今义: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答案:C8.解析:与题干均为“消灭,灭族”之意。
A.类;C.聚结;D.类。
答案:B9.解析:与例句均为被动句,A、B、C均为状语后置。
答案:D10.(1)春光融融舞殿冷袖(2)复道行空不霁何虹(3)鼎铛玉石二、(一)11.解析:语气助词,无义。
A、C、D,均用在动词后,相当于“于之”。
答案:B12.解析:此指妻子儿女。
答案:D13.解析:A.以……为耻;B.赞赏;C.①邀请,②请允许我;D.征召。
答案:C14.解析:省“之”代范冉。
答案:D15.解析:A.这里不是叙说阔别之情的地方;C.将要引起羡慕富贵的讥议啊;D.因为母亲病故,而没有去赴任。
答案:B16.A17.解析:“鄙视”不当。
答案:C(二)18.(1)困窘,这里指包围(2)差不多(3)向尊长进食(4)刚才19.孔子叹了一口气,说道:“所信任的是眼睛呀,可是眼睛还不能完全相信;所依靠的是心呀,可是心还不足以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