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灰熔融性

合集下载

煤灰熔融性(一)

煤灰熔融性(一)
煤灰熔融性(一)
定义
煤灰熔融性:煤中矿物质在高温下的熔融性能。 常用的测定方法是将煤灰与糊精混合,做成灰锥,
在高温炉弱还原气氛中加热,分别测定灰熔融性 变形温度、软化温度、半球温度和流动温度。一 般用软化温度作为煤灰熔融性的主要指标:小于 或等于1100℃为易熔灰分,大于1100~1250℃为 低熔灰分,大于1250~1500℃为高熔灰分,大于 1500℃为难熔灰分
煤灰是多种矿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并
没有一个固定的溶点,而仅有一个熔化温度的范 围。开始熔化的温度远比其中任一组分纯净矿物 质熔点为低。这些组分在一定温度下还会形成一 种共熔体,这种共熔体在熔化状态时,有熔解煤 灰中其他高熔点物质的性能,从而改变了熔体的 成及其熔化温度。煤灰的熔融性和煤灰的利用取 决于煤灰的组成。煤灰成分十分复杂,主要有: SiO2,A12O3,Fe2O3,CaO,MgO,SO3
获得方法:通气法及封碳法(炉内封入碳
物质)
氧化性气氛:炉内不放任何含碳物质,并
使空气自由流通
谢谢
基本概念
四个特征温度 变形温度 DT 灰锥尖端或棱开始变园或弯
曲时的温度 软化温度 ST 灰锥弯曲至锥尖触及托板或灰 锥变成球形时的温度 半球温度 HT 灰锥形变至似半球形,即高约 等于底长的一半时的温度 流动温度 FT 灰锥融化展开高度在1.5mm以 下的薄层时的温度
基本概念
检测仪器
பைடு நூலகம்
高温炉 能加热到1500℃以上 有足够的恒温带 能按规定的程序加热 炉内气氛可控制为弱还原性和氧化性 能在试验过程中观察试样形态变化
常用管式硅碳管高温炉
检测气氛
弱还原气氛定义:含有50±10%(体积比)的

煤灰熔融性气氛

煤灰熔融性气氛

煤灰熔融性气氛
煤灰熔融性气氛是指一种温度较高、压力较低的气氛,常用于熔炼金属和煤灰。

它可以促进有关物质的化学反应,以生成新的化合物。

此类气氛的条件受到钙、碳、氧等元素的比例调节,以及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氧分压、温度、盐度、PH值等。

煤灰熔融性气氛的主要成分是氧和二氧化碳,其中氧的浓度要比二氧化碳的浓度高几百倍。

气体熔炼或煤灰熔炼过程中,二氧化碳依次受到铁素体、氧化层、镁铁质和空气中的氧还原反应的熔化,从而使温度急剧升高,从而产生煤灰熔融性气氛。

煤灰熔融性气氛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煤灰熔融性气氛具有高温性,钙、碳、氧等元素的比例在这种气氛下会得到调节,对于需要温度比较高的反应条件,它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其次,它可以改变气氛中的氧分压,使熔炼反应更加顺畅,加快熔炼速度。

此外,煤灰熔炼反应可以促使碳、硅、氮等元素迅速熔融,从而获得高品质的金属和煤灰合金。

然而,虽然煤灰熔炼性气氛具有以上优点,如果气氛控制不到位,也可能导致煤灰中的杂质变化,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

因此,煤灰熔炼工序要正确控制气氛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煤灰熔融性是指煤中的无机部分在高温下熔化的能力。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在于评估煤灰在燃烧过程中的行为,对于炉内温度的控制、炉渣排除、锅炉耐久性以及减少环境污染等具有重要意义。

煤灰熔融性的测定还可以为选煤和燃烧工艺的优化提供依据。

煤灰熔融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煤的化学性质: 煤的灰分含量和组成直接影响煤灰的熔融性。

灰分含量高的煤通常熔融性较差,而硫、铝和铁等元素的含量增加也会降低煤灰的熔融温度。

2. 煤的物理性质: 煤的粒度和煤的结构对煤灰熔融性具有影响。

粒度较细的煤,其煤灰在燃烧时会更容易熔融。

煤炭的煤层结构对煤灰的熔融性也有一定影响。

3. 燃烧条件: 燃烧温度、燃烧速率和氧化剂的种类和供应方式等都会影响煤灰的熔融性。

温度较高和氧化剂充分的情况下,煤灰的熔融性会更强。

4. 煤灰成分和形态: 煤灰中不同物质的含量和形态会影响煤灰熔融性。

当灰分中含有高熔点物质(如SiO2)时,煤灰的熔融温度会升高;如果煤灰中的金属氧化物形成液体相,也会影响煤灰的熔融性。

GBT219-2008解读

GBT219-2008解读

GB/T219-2008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方法课程学习目录• • • • • • • • • • 1、煤灰熔融性概述 2、术语和定义 3、方法提要 4、试剂和材料 5、高温炉 6、试验气氛 7、灰锥制备 8、在弱还原性气氛中测定 9、在氧化性气氛中测定 10、煤灰熔融性测定的精密度1 煤灰熔融性概述1煤灰的熔点 煤灰中含有很多元素,它不是纯化合物, 因而它没有固定的熔点,而是在一定温度范围 内熔融。

其熔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煤灰的化 学组成及其结构,同时,还与测定时试样所处 的气氛条件有关。

煤灰在主要成分是:SiO2、AL2O3、Fe203、 CaO和MgO,这些主要成分在纯净的状态下,均 具有较高的熔点,在(1400-2800)℃之间,但 在混合状态下,其熔点较低一般在(1200-1400 )℃范围内,也有的高于1500℃的。

1 煤灰熔融性概述2煤灰熔融性测定的意义 (1)可提供锅炉设计选择炉膛出口烟温和锅 炉安全运行依据。

(2)为不同锅炉燃烧方式选择燃煤(一般都 以软化温度来选择合适的燃烧或气化设备,或 根据燃烧和气化设备类型来选择具有合适软化 温度的原料)。

课程学习目录• • • • • • • • • • 1、煤灰熔融性概述 2、术语和定义 3、方法提要 4、试剂和材料 5、高温炉 6、试验气氛 7、灰锥制备 8、在弱还原性气氛中测定 9、在氧化性气氛中测定 10、煤灰熔融性测定的精密度2 术语和定义煤灰熔融性:是指煤灰在高温下达到熔融状 态的温度范围,通常用变形温度DT、软化 温度ST、半球温度HT和流动温度FT表征。

2 术语和定义1.变形温度:指的是灰锥尖端开始变圆或弯曲时的温度, 值得注意的是灰锥尖保持原形的灰锥收缩和倾斜不能算变 形温度。

2.软化温度:指灰锥弯曲至锥尖触及托板或灰锥变成球形 或灰锥高等于底宽时的温度。

3.半球温度:指灰锥变形至近似半球形,即高约等于底长 的一半时的温度。

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方法

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方法

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方法
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方法通常使用热试样法或显微镜观察法。

1. 热试样法:
a. 准备煤灰试样:将煤灰样品研磨成细粉,通常使用100-200目的筛网筛选样品。

b. 预热热试样仪器:根据仪器的操作说明将其预热至设定温度。

c. 放置试样:将煤灰样品均匀地放置在热试样仪器中,并记录试样的质量。

d. 测定熔融性:根据热试样仪器的操作说明,将温度逐渐升高,观察煤灰试样的熔融情况。

熔融开始和结束的温度可以记录下来。

2. 显微镜观察法:
a. 准备煤灰试样:将煤灰样品研磨成细粉,通常使用100-200目的筛网筛选样品。

b. 制备样品:将煤灰试样与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形成煤灰胶体。

然后将煤灰胶体加入显微镜玻璃片上制成薄片。

c. 显微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煤灰薄片的熔融现象,包括颜色、结晶结构和熔融程度等。

d. 记录观察结果:根据观察结果记录煤灰薄片的熔融温度和熔融程度。

以上两种方法都能够较为准确地测定煤灰的熔融性,具体选择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和设备的可用性来决定。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及影响因素煤灰是燃烧煤炭时产生的固体残渣,其性质对环境和燃烧设备的运行都有重要影响。

煤灰的熔融性是研究煤灰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不仅与环境污染、燃烧设备腐蚀等有关,还对燃煤产生的渣化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和影响因素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煤灰熔融性的意义1. 影响环境污染煤灰中的熔融性物质在锅炉内被释放到烟道中,一旦达到一定温度,就会形成烟道渣,这些高温下形成的渣化物质被称为高渣,其熔融温度较低,具有粘结性,易引起渣铁、输灰管、电除灰设备的堵塞,造成设备损坏,甚至爆管、泄露等严重事故。

在低温下煤灰中的硫元素也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渣化硫酸盐,容易造成喷灰器、叉车等燃烧设备的严重腐蚀,影响燃烧设备的正常运行。

2. 影响燃煤环保处理燃煤排放是导致大气和水质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我国煤炭消耗量较大,煤灰的排放量也是非常可观的。

如果煤灰熔融性较大,煤灰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的气体中的细颗粒物、重金属、二噁英等有毒有害物质也会增加,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危害,而对煤灰进行环保处理也将大大增加处理成本。

3. 影响渣化特性燃烧产生的煤灰通过渣化处理,可以生产多种建筑材料和水泥等混凝土原料。

煤灰的熔融性直接影响其渣化特性,渣化特性好的煤灰更易于利用,可以减少矿产资源的开采,同时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煤灰熔融性对环境污染、渣化处理及燃煤设备的安全运行都具有重要意义。

1. 煤质影响煤炭中的灰分成分、数量对煤灰熔融性有很大影响。

灰分中的SiO2、Fe2O3、Al2O3等含量高,可以提高煤灰的熔融温度,而且灰分的特性也有影响。

2. 煤炭燃烧条件燃烧条件对煤灰的熔融性也有重要影响。

煤炭燃烧的温度、压力、氧气流速以及氧气浓度都会对熔融性产生影响。

3. 煤粉粒度煤粉的细度对熔融性有重要影响。

煤粉越细,其比表面积越大,燃烧速度越快,而且能更好地与氧气接触,煤灰的熔融性也随之增加。

通过了解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和影响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煤灰的形成和燃烧过程,保护环境、减少设备损耗,提高渣化利用率。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及影响因素测定煤灰熔融性是指通过实验方法来确定煤灰在高温下的熔化性能。

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在于评估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灰渣的熔化特性,从而影响炉内温度控制、灰渣排放和炉膛结渣情况。

测定煤灰的熔融性可以评估煤燃烧过程中的灰渣排放情况。

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灰渣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和微小颗粒。

灰渣的熔化特性将直接影响到其排放情况。

如果煤灰的熔点较高且熔化较完全,可以减少灰渣中的颗粒物质的排放,降低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当灰渣的熔点较低时,熔渣的流动性会增加,灰渣会更容易粘附在锅炉管道上,导致管道堵塞,并且常常会产生比较有害的气态物质的排放。

测定煤灰的熔融性可以评估炉膛结渣情况。

煤燃烧过程中,煤灰的熔点会直接决定炉膛内的结渣情况。

如果煤灰的熔点较高且熔化完全,可以减少炉膛内的结渣情况,降低对锅炉的损坏和维护成本。

当煤灰的熔点较低时,熔渣容易粘附在炉膛内壁和燃烧器中,形成结渣并降低热交换效率,增加燃料消耗。

煤灰熔融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煤的种类、矿物组成、挥发分含量、灰分含量以及燃烧条件等。

不同种类的煤矿中,煤灰的熔化性能会有很大的差异。

煤矿中含有的不同矿物质对煤灰的熔化特性有直接影响,高硅酸盐矿物和铝酸盐矿物会提高煤灰的熔化温度,而铁酸盐矿物和碱金属盐矿物会降低煤灰的熔化温度。

煤中的挥发分含量和灰分含量也会影响煤灰的熔点。

燃烧条件也会对煤灰的熔点产生影响,例如炉温、燃烧速率和氧化剂的氧化能力等都会影响煤灰的熔化性能。

测定煤灰的熔融性对于合理控制煤燃烧系统的温度、减少灰渣排放和结渣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合理选择煤种、调整煤质和优化燃烧条件等措施也可以有效降低煤灰的熔化温度,减少对环境和设备的危害。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煤灰熔融性是指煤在高温下产生的物质流动和化学反应,导致煤灰在一定温度下开始
熔化并流动。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在于了解煤的燃烧特性和烟气的排放情况。

具体而言,煤灰熔融性的测定可以影响以下方面:
1. 燃烧效率和效果:煤灰是煤燃烧后剩余物质,其能够流动并聚集成块,堵塞烟道,导致热效率降低。

因此,对于煤的燃烧效率和效果的评估,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是必要的。

2. 烟气排放:煤的燃烧不仅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等普通物质,还会产生氮氧化物、
二氧化硫等污染物。

煤灰熔融性的测定可以预测出烟气中的污染物浓度,从而制定有效的
控制方案。

3. 热电工业:煤灰熔融性对热电工业的影响也很显著。

煤灰熔融性高的煤,其灰渣
流动性好,易于清除,减少电站的停机时间和维护成本。

除了以上三点,煤灰熔融性还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 煤的成分:煤的成分是确定其灰渣熔融性的关键因素,碳含量升高,冷渣的熔融
性也会增强。

2. 温度:温度对煤灰熔融性有着巨大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灰渣的熔融性也会
升高。

3. 矿物组成:煤中含有的矿物可能会影响灰渣的熔融性,其中高含量的镁铁质矿物(如辉石)会提高灰渣的熔点。

4. 物理形态:不同的形态(颗粒、粉末、块状等)的煤灰熔融性可能会不同。

常规
测试使用的灰粉末形态,对于评估煤的熔融性影响相对较小。

总之,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检测工作,可以为煤的燃烧和烟气排放控
制提供依据,也有利于煤电行业的发展和维护。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及影响因素煤灰熔融性是指煤灰在高温条件下熔化的倾向和温度范围。

测定煤灰熔融性对煤燃烧技术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煤灰熔融性的意义以及影响因素进行详细阐述。

一、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1. 了解煤灰在高温条件下的熔化温度和倾向,对煤燃烧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燃料的燃烧过程中,煤灰在锅炉内会产生熔融现象,形成渣滓。

如果煤灰的熔融温度过高,会导致炉渣粘结在炉膛壁面,影响燃烧设备的正常运行。

煤灰的熔融温度与炉膛内温度直接相关,了解煤灰的熔融性能,有助于合理控制炉膛内温度,减少炉渣对设备的侵蚀。

2. 通过测定煤灰熔融性能,可以评估煤的燃烧特性。

不同煤种的煤灰熔融性能存在差异,通过研究不同煤种的煤灰熔融性能,可以为选择燃烧设备和优化燃烧工艺提供参考依据。

对于高熔点的煤灰,可以采用降低燃烧温度、增加炉膛出口气体的过冷度等措施来减少炉渣的产生。

3. 煤灰的成分和熔融性能与环境污染有关。

煤灰中的一些有害元素如砷、镉等在高温条件下易与熔融渣结合形成气、溶体及固相矿物,进而影响煤灰的处理方式和对环境的影响。

了解煤灰的熔融性能,可以为煤灰的资源化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影响煤灰熔融性的因素1. 煤种的性质。

不同种类的煤灰熔融性能存在差异,比如褐煤的熔融性能一般较差,石煤的熔融性能较好。

主要是由于不同的煤种在形成过程中受到地质条件、压力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煤灰成分和物相的差异。

2. 煤中矿物组分的含量。

矿物组分是直接影响煤灰熔融性的因素之一。

硅酸盐矿物在煤灰中的含量越高,煤灰的熔融性能越好;反之,铁铝矿物的含量越高,煤灰的熔融性能越差。

3. 煤的燃烧温度和氧化条件。

煤的燃烧温度对煤灰的熔融性能有明显影响,一般情况下,煤的燃烧温度越高,煤灰的熔融温度越高,熔融性能越差。

氧化条件也会影响煤灰的熔融性能,充足的氧化条件有助于降低煤灰的熔融性能。

4. 煤灰中的碱性成分含量。

煤灰熔融性

煤灰熔融性

1.煤灰熔融性(煤的灰熔点)--煤灰的熔融性是指煤灰受热时由固态向液态逐渐转化的特性,煤的灰熔融性是动力用煤高温特性的重要测定项目之一。

由于煤灰不是一个纯净物,它没有严格意义的熔点,衡量其熔融过程的温度变化,通常用三个特征温度:即变形温度(DT,软化温度(ST、流动温度(FT)。

这三个温度代表了煤灰在熔融过程中固相减少,液相渐多的三点,在工业上多用软化温度作为熔融性指标,称为灰熔点。

因此煤灰熔融性和煤灰粘度是动力用煤的重重要指标,煤灰熔融性习惯上称作煤灰熔点,但严格来讲,这是不确切的。

因为煤灰是多种矿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溶点,而仅有一个熔化温度的范围。

开始熔化的温度远比其中任一组分纯净矿物质熔点为低。

这些组分在一定温度下还会形成一种共熔体,这种共熔体在熔化状态时,有熔解煤灰中其他高熔点物质的性能,从而改变了熔体的成及其熔化温度。

煤灰的熔融性和煤灰的利用取决于煤灰的组成。

煤灰成分十分复杂,主要有:JSiO2,A12O3,Fe2,CaO,MgO,SO等,如下表所示:我国煤灰成分的分析灰分成分含量(%)SiO2 15-60A12O3 15-40Fe2O3 1-35CaO 1-20MgO 1-5K20+Na20 1-5煤灰成分及其含量与层聚积环境有关。

我国很多煤层的矿物质以粘土为主,煤灰成分则为SiO2,AI2O3为主,两者总和一般可达50—80%。

在滨海沼泽中形成的煤层,如华北晚石纪煤层黄铁矿含量高,煤灰中Fe2O3及SO3含量亦较高;在内陆湖盆地中形成的某些第三纪褐煤的煤灰中CaO含量较高。

大量试验资料表明,SiO2含量在45—60%时,煤质灰熔点随SiO2含量增加而降低;SiO2在其含量〈45%或〉60%时,与灰熔点的关系不够明显。

Al2O3在煤灰中始终起增高灰熔点的作用。

煤灰中Al2O3的含量超过期30%时,灰熔点1500灰成分中Fe2O3,CaO,Ma均为较易熔组分,这些组分含量越高,煤炭灰熔点就越低。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及影响因素煤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能源资源之一,其燃烧产生的灰烬是不可避免的。

煤灰中的矿物质成分和熔融性对环境和燃料的利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煤灰的熔融性进行测定,可以有效地评估煤炭的燃烧特性,预测灰渣对环境和设备的影响,为煤炭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本文将从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1. 评估煤炭的燃烧特性测定煤灰的熔融性可以反映出燃煤过程中煤灰的熔化特性和行为,这对于评估煤炭的燃烧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煤灰在燃烧时会发生部分熔化,形成熔渣,如果煤灰的熔融性较好,熔渣生成时容易排出炉膛,有利于保护炉膛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相反,如果煤灰的熔融性较差,熔渣生成时容易粘在炉膛内壁上,影响炉内的流动,增加了设备的维护成本。

测定煤灰的熔融性可以为燃煤工业提供有益的指导和依据。

2. 预测灰渣对环境的影响燃煤过程中产生的灰渣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粉尘排放、土壤污染等。

通过测定煤灰的熔融性,可以了解灰渣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预测其对环境的影响。

一般来说,煤灰的熔融性越高,生成的灰渣颗粒越大,密度越大,粘附力越强,对于环境的污染程度也越大。

测定煤灰熔融性对于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3. 为煤炭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测定煤灰的熔融性可以为煤炭的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通过研究煤灰的熔融性,可以为煤灰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如制备水泥、填料等材料,为煤炭的燃烧工艺提供技术指导,提高燃煤发电的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等。

二、影响煤灰熔融性的因素1. 煤质煤质是影响煤灰熔融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种类、不同地区的煤炭其煤灰的熔融性也会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焦化煤的灰渣熔融性较好,烟煤的灰渣熔融性较差。

煤炭中的灰分含量、灰渣中的硅酸盐的含量等也会影响煤灰的熔融性。

2. 燃烧工艺燃烧工艺是影响煤灰熔融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的燃烧温度、气氛、时间等都会对煤灰的熔融性产生影响。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及影响因素1. 引言1.1 煤灰熔融性的定义煤灰熔融性是指煤灰在高温下熔化的性质。

煤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煤灰,而煤灰的熔融性则决定了煤灰在燃烧过程中的行为。

煤灰的熔融性可以通过测定煤灰的软化温度来反映,即在一定条件下,煤灰开始软化并熔化的温度。

煤灰熔融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煤电厂的烟气净化装置的运行效果,同时也会对锅炉和除渣器等设备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

煤灰熔融性的差异会导致燃烧系统渣堆的形成,影响燃烧效率,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煤灰熔融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煤电厂提供科学依据,优化燃烧过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通过深入研究煤灰熔融性,可以为煤电厂的节能减排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1.2 煤灰熔融性的重要性煤灰熔融性是指煤灰在高温条件下熔化的特性,是煤燃烧过程中重要的燃烧特性之一。

煤灰熔融性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影响燃烧效率:煤灰在燃烧过程中的熔融特性直接影响燃烧过程中的煤灰融合温度和煤灰在锅炉内的分布情况。

煤灰熔融性好的煤可以有效降低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和烟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含量,提高燃烧效率。

2. 影响烟气处理:煤灰熔融性对烟气处理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和除尘效率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煤灰熔融性可以减少烟气中的气溶胶含量,降低烟气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延长烟气处理设备的使用寿命。

3. 影响环境污染:燃煤烟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物质主要来自煤灰。

煤灰熔融性差会导致煤灰在燃烧过程中难以固化,易溢出炉外,造成大气污染,影响环境质量。

煤灰熔融性的研究和分析对指导煤燃烧过程、优化燃烧工艺、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了解煤灰熔融性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优化煤灰熔融性,对于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和环保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影响煤灰熔融性的因素1. 煤的成分:煤的不同成分会对煤灰熔融性产生影响,特别是灰分和挥发分的含量。

灰分的增加会使煤灰的熔点降低,而挥发分的增加会促使煤灰更快地熔化。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及影响因素一、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1. 评价煤灰融化特性煤灰熔融性是指煤灰在一定条件下融化的性能。

通过测定煤灰的熔融性,可以了解煤灰在燃烧过程中的融化特性,包括煤灰的软化温度、熔化温度、流动温度等参数,这些参数反映了煤灰的熔融特性和融化行为。

了解煤灰的熔融特性,有助于评价煤炭的燃烧特性和燃烧设备的性能。

2. 指导燃烧工艺优化煤灰在燃烧过程中的熔融行为会影响燃烧设备的稳定运行。

对于煤灰熔融性的深入了解,可以指导燃烧工艺的优化设计,减少煤灰在燃烧过程中对于燃烧设备以及环境的不利影响。

3. 促进煤灰综合利用煤灰作为煤炭的副产品,煤灰中含有大量的无机物质,具有一定的资源价值。

通过研究煤灰的熔融性,可以了解煤灰在高温下的行为,促进煤灰的综合利用,包括水泥生产、建筑材料、陶瓷制品、道路铺设等领域。

二、影响煤灰熔融性的因素煤质的不同对煤灰的熔融性有很大影响。

煤质的氧、硫、灰、水分等含量不同,导致煤灰中的无机物质组成和结构不同,进而影响煤灰的熔融性。

一般来说,高灰分、高硫分的煤炭燃烧后生成的煤灰熔融性较差。

2. 燃烧条件燃烧温度、燃烧速率等燃烧条件对煤灰的熔融性有很大影响。

燃烧温度的升高会促进煤灰的熔融,燃烧速率的提高也会使煤灰的熔融性发生变化。

煤炭的燃烧方式(如固定床燃烧、流化床燃烧、煤粉燃烧等)对煤灰的熔融性也有一定影响。

3. 燃料混燃在现实工业生产中,多种燃料的混燃现象普遍存在。

燃料混燃会改变燃烧过程中的条件,进而影响煤灰的生成和熔融性。

在煤炭与生物质混燃的情况下,燃烧生成的煤灰中富含碱金属,其熔融性会发生明显变化。

4. 燃烧设备不同的燃烧设备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炉温和燃烧条件,这些因素对煤灰熔融性也会有较大影响。

炉膛温度和氧气浓度的变化会影响煤灰的熔融特性。

5. 煤灰中无机物组成煤灰中的无机物质组成对煤灰的熔融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煤灰中富含硅酸盐、氧化铝等物质会提高煤灰的软化温度和熔化温度,而富含碱金属的煤灰则会降低煤灰的软化温度和熔化温度。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及影响因素煤灰熔融性指的是煤在燃烧过程中灰分的熔化特性,是评价煤的燃烧性能和使用价值的重要参数之一。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在于可以了解和评估煤的燃烧特性,为合理选择燃煤设备、优化燃烧工艺、改善环境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测定煤灰熔融性主要通过进行煤灰熔融分析实验来得出结果。

通常情况下,首先将煤样进行燃烧或烧失处理,然后将燃后残渣的样品加热至一定温度,观察灰渣的流动性和形态变化,从而确定煤灰的熔融性质。

煤灰熔融性的测定结果对于合理选择燃煤设备有重要意义。

不同的燃煤设备对煤灰熔融性有不同的要求,因为煤的熔融性与燃烧时的工作温度密切相关。

对于煤灰熔点较低、熔融特性较差的煤,可以选择高温炉膛、较长的燃烧时间和高温保持,以确保煤灰在炉膛内完全燃烧。

而对于煤灰熔点较高、熔融特性较好的煤,可以选择低温炉膛、较短的燃烧时间和低温保持,以提高燃烧效率。

煤灰熔融性的测定结果还可以为燃烧工艺的优化提供参考。

当煤灰熔点较高、熔融特性较好时,可以在燃烧过程中加入适量的矿渣等物质,以降低煤灰的熔点,减少煤灰的熔融特性,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和环境效益。

煤灰熔融性的测定结果还可以评估煤的使用价值。

在某些特殊的工业领域,煤灰熔融性对燃料煤的选择和使用有一定的限制。

在水泥、建材、冶金等行业,煤灰的熔融性对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当煤灰熔点较低、熔融特性较差时,会导致产品的渗透性和强度下降,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影响煤灰熔融性的因素主要包括煤的矿物组成、煤的碳氧化学特征和煤的热解反应。

煤的矿物组成是决定煤灰熔融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煤中的矿物质主要包括石英、长石、石灰石、黏土矿物等,不同的矿物质对煤灰的熔融特性有不同的影响。

一般来说,石质矿物质和铝质矿物质有降低煤灰熔点的作用,而镁质矿物质和其他硫化物对煤灰的熔融特性有提高作用。

煤的碳氧化学特征也对煤灰熔融性有影响。

煤的氧含量和煤中的活性氧含量越高,煤灰熔融性越好;相反,煤的含硫量和煤中的还原性气体含量越高,煤灰熔融性越差。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及影响因素测定煤灰的熔融性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煤灰中的无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熔化行为和熔化特性。

测定煤灰的熔融性对煤的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用于判断煤的高温燃烧特性、脱硫效果、对锅炉设备的侵蚀性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测定煤灰的熔融性可以帮助评估煤的高温燃烧特性。

煤的燃点一般在600-900摄氏度之间,高温燃烧时垂直燃烧和放射燃烧是两种主要的燃烧方式。

在煤燃烧过程中,煤中的无机物质是燃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熔融行为将影响燃烧的效果。

煤灰的熔融性越大,说明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熔滴和熔渣越多,容易污染锅炉设备,影响锅炉的正常运行。

测定煤灰的熔融性可以评估脱硫效果。

煤灰中的无机物质中富含硫元素,煤燃烧时会形成高温区域,使熔融的煤灰与SO2等硫化物发生反应,形成低熔点的硫酸盐。

煤灰中的硫酸盐熔融点较低,容易形成液态或半液态的熔块,堵塞烟道和沉积在锅炉表面,降低脱硫效果。

通过测定煤灰的熔融性,可以评估脱硫工艺的有效性和改进方向,提高煤燃烧的环保性。

测定煤灰的熔融性还可以评估其对锅炉设备的侵蚀性。

煤灰中的无机物质在高温下熔融成液态或半液态,随着煤燃烧废气的排放,煤灰会通过烟道和烟气净化设备进入锅炉。

熔融的煤灰具有较高的黏度和腐蚀性,容易对锅炉的烟道和炉膛内表面进行侵蚀,降低锅炉设备的使用寿命。

测定煤灰的熔融性可以帮助评估锅炉设备的抗侵蚀能力,指导锅炉运行和维护。

测定煤灰的熔融性可以评估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煤灰中的无机物质在高温下熔融成液态或半液态,这些熔融的煤灰颗粒会随烟气排放进入大气中。

煤灰颗粒的大小、形状和化学成分将影响它们在大气中的行为和沉降速度,进而影响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测定煤灰的熔融性可以帮助评估煤灰颗粒的物理属性和化学活性,为煤电厂的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影响煤灰熔融性的因素很多,包括煤的类型、灰分含量、燃烧温度和煤灰中无机物质的化学组成等。

不同型号的煤燃烧时生成的煤灰熔点和熔化行为差异较大,硬煤的煤灰熔融性较低,易于形成熔渣,而褐煤的煤灰熔融性较高。

10_______GBT219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方法

10_______GBT219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方法

10_______GBT219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方法GBT219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方法是通过实验分析来确定煤灰在高温下的熔融性能。

这些测定方法旨在评估燃烧过程中煤的燃烧特性,并提供有关煤灰处理和利用的重要参数。

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方法有多种,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中的两种方法。

一、煤灰球炉法该方法是通过在高温下将煤灰样品与添加剂混合,并将混合物加热到一定温度,以观察和记录煤灰的熔融特性。

以下是该方法的详细步骤:1.准备煤灰样品和添加剂。

煤灰样品通常是通过煤的燃烧或热解过程中形成的灰渣,添加剂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旨在改变煤灰的熔融性能。

2.将煤灰样品和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

3.将混合物装入球炉中,并设置一定的温度和持续时间。

4.观察混合物在球炉中的熔融特性,包括熔化点、熔融度和形成的熔渣。

5.记录温度和时间,以便后续分析和比较。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能够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煤灰熔融性能。

然而,由于实验条件与实际燃烧过程存在一定差异,测定结果只能作为评估煤灰熔融性的指标之一二、X射线衍射法该方法是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来分析煤灰样品的矿物组分和结晶结构,以得出煤灰熔融性的信息。

以下是该方法的详细步骤:1.准备煤灰样品,并将其制成适合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的片状样品。

2.在X射线衍射仪上安装煤灰样品,并设置一定的扫描范围和参数。

3.进行X射线衍射扫描,得到煤灰样品的衍射图谱。

4.根据衍射图谱进行数据分析,包括矿物相的鉴定、定量分析和结晶结构的分析。

5.根据分析结果评估煤灰的熔融性能,如矿物相的熔融温度、熔融度和结晶结构的稳定性。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提供更详细和准确的煤灰熔融性信息,并且可以通过衍射图谱对煤灰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然而,该方法需要特殊的仪器和分析技术,成本较高且操作较为复杂。

总结起来,GBT219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煤灰球炉法和X 射线衍射法。

煤灰球炉法适用于实验室条件下的煤灰熔融性评估,而X射线衍射法则适用于更为详细和准确的煤灰熔融性分析。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及影响因素煤灰熔融性是指煤中的无机成分在高温下的熔化和凝固性能。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及影响因素对于煤燃烧工程以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在于确定煤的燃烧特性。

煤灰熔融性直接影响煤的燃烧过程和效率。

高熔融性的煤灰会在燃烧过程中形成熔渣,附着在炉壁和热交换器上,阻碍热传导和热交换,导致能量损失和炉内温度升高。

相反,低熔融性的煤灰不易形成熔渣,有利于燃烧过程的进行和热能利用。

测定煤灰熔融性可以为煤燃烧工程提供指导,选择燃烧炉型和煤种的时候,需要考虑煤灰的熔融性,以避免煤灰引发的燃烧问题和能量损失。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在于评估煤的环境影响。

煤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存在大量的煤灰颗粒,其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元素和有机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煤灰的熔融性直接影响烟气中粒子的形态和分布。

高熔融性的煤灰会在燃烧过程中形成颗粒物和烟气中的溶解态重金属离子,易于形成细颗粒物和重金属的富集。

这些细颗粒物和重金属离子可以通过大气传输,对空气质量和生态系统造成污染。

而低熔融性的煤灰则不易形成细颗粒物和重金属离子,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较小。

测定煤灰熔融性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参考,选择低熔融性的煤种和采用合适的燃烧技术,以减少煤燃烧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提高空气质量。

影响煤灰熔融性的因素有多个。

首先是煤的组成和矿物组成。

煤是一个复杂的混合物,不同煤的燃烧特性和熔融性不同。

在煤中,硫、氧、氢、氮等元素的含量和比例对煤的燃烧特性和熔融性有影响。

煤中矿物的种类和含量也会影响煤的熔融性。

含有高熔融温度的矿物会增加煤的熔化温度和熔化量。

其次是煤的灰熔融温度。

煤的灰熔融温度取决于煤中无机成分的含量和类型。

煤中的灰分含量越高,灰熔融温度越低。

灰熔融温度高的煤灰在燃烧过程中容易形成熔渣,对燃烧设备造成不利影响。

不同煤种的灰熔融温度也不同,如炼焦煤和褐煤的灰熔融温度相对较低。

最后是煤的燃烧条件。

煤的燃烧条件直接影响煤灰熔融性。

课件(煤灰熔融性的测定)

课件(煤灰熔融性的测定)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煤灰熔融性的定义 煤灰熔融性就是在规定条件下得到的随加热温度而
变 的煤灰 (试样) 变形、软化、半球和流动特征物理状态。
煤灰熔融性取决于煤灰的化学组成。 二、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
煤灰熔融性是动力用煤和气化用煤的一个重要的质 量 指标。煤灰的熔融温度可反映煤中矿物质在锅炉中的动 态,根据它可以预计锅炉中的结渣和沾污作用。因此煤灰 熔融性是指导锅炉设计和运行的一个重要参数。
900℃, (51)℃/min 4.观察锥形,记录特征温度 5.至所有样品达到流动温度,或达到1500℃时,停 止试验。
第二部分 实验 四、气氛及其控制方法 1.气氛的分类 弱还原性气氛 实验气氛 氧化性气氛
通气法 封碳法
(50±10)% H2 (50±1)% CO2 (60±5)% CO (40±5)% CO2
2.氧化镁:工业品,研细至粒度小于0.1mm。 3.碳物质:灰分低于15﹪,粒度小于1mm的无烟煤、石墨或
其他碳物质。 4.煤灰熔融性标准物质:可用来检查试验气氛性质的煤灰熔融
性标准物质。 5.气体:二氧化碳、氢气或一氧化碳。 6.刚玉舟:耐温1500℃以上,能盛足够量的碳物质。 7.灰锥托板:在1500℃下不变形,不与灰锥发生反应,不吸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三、测定方法 将煤灰制成一定尺寸的三角锥,在一定的气体介质
(弱还原性或氧化性)中,以一定的升温速度加热,观 察灰锥在受热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记录其四个特征熔融 温度——变形温度DT、软化温度ST、半球温度HT和流 动温度FT。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1、特征熔融温度的判别
变形温度(DT)——灰锥尖端或棱开始变圆或弯 曲
1
低软化温度灰 LS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煤灰熔融性(煤的灰熔点)-- 煤灰的熔融性是指煤灰受热时由固态向液态逐渐转化的特性,煤的灰熔融性是动力用煤高温特性的重要测定项目之一。

由于煤灰不是一个纯净物,它没有严格意义的熔点,衡量其熔融过程的温度变化,通常用三个特征温度:即变形温度(DT),软化温度(ST)、流动温度(FT)。

这三个温度代表了煤灰在熔融过程中固相减少,液相渐多的三点,在工业上多用软化温度作为熔融性指标,称为灰熔点。

因此煤灰熔融性和煤灰粘度是动力用煤的重重要指标,煤灰熔融性习惯上称作煤灰熔点,但严格来讲,这是不确切的。

因为煤灰是多种矿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溶点,而仅有一个熔化温度的范围。

开始熔化的温度远比其中任一组分纯净矿物质熔点为低。

这些组分在一定温度下还会形成一种共熔体,这种共熔体在熔化状态时,有熔解煤灰中其他高熔点物质的性能,从而改变了熔体的成及其熔化温度。

煤灰的熔融性和煤灰的利用取决于煤灰的组成。

煤灰成分十分复杂,主要有:SiO2,A12O3,Fe2,CaO,MgO,SO3等,如下表所示:我国煤灰成分的分析灰分成分含量(%)SiO2 15-60Al2O3 15-40Fe2O3 1-35CaO 1-20MgO 1-5K20+Na20 1-5煤灰成分及其含量与层聚积环境有关。

我国很多煤层的矿物质以粘土为主,煤灰成分则为SiO2,Al2O3为主,两者总和一般可达50─80%。

在滨海沼泽中形成的煤层,如华北晚石纪煤层黄铁矿含量高,煤灰中Fe2O3及SO3含量亦较高;在内陆湖盆地中形成的某些第三纪褐煤的煤灰中CaO含量较高。

大量试验资料表明,SiO2含量在45─60%时,煤质灰熔点随SiO2含量增加而降低;SiO2在其含量〈45%或〉60%时,与灰熔点的关系不够明显。

Al2O3在煤灰中始终起增高灰熔点的作用。

煤灰中Al2O3的含量超过期30%时,灰熔点1500灰成分中Fe2O3,CaO,MaO均为较易熔组分,这些组分含量越高,煤炭灰熔点就越低。

灰熔点也可根据其组成用经验公式进行计算。

也可用我公司生产的灰熔点测定仪来测定。

2、煤灰的熔融性对于煤粉固态排渣炉的炉膛结渣有密切关系:如灰熔融性温度低,在炉膛高温下熔融粘在炉膛受热面上,冷却后形成结渣。

根据运行经验,煤灰软化温度小于1350℃就有可能造成炉膛结渣。

故煤粉固态排渣炉要求灰熔融性温度高。

煤灰熔融过程中DT-ST之间的温度为软化区间温度,根据其范围把灰分为长渣和短渣,一般认为软化区温度大于200℃为长渣,小于100℃为短渣。

通常短渣的煤易于结焦,燃用长渣的煤较为安全。

3.、影响煤灰熔融性的因素:影响煤灰熔融性的因素主要是煤灰的化学组成和煤灰受热时所处的环境介质的性质:A、煤灰的化学组成比较复杂,通常以各种氧化物的百分含量来表示。

其组成百分含量可按下列顺序排列:SiO2,Al2O3,(Fe2O3+FeO),CaO,MgO,(Na2O+K2O)。

这些氧化物在纯净状态时熔点大都较高(Na2O和K2O除外)。

在高温下,由于各种氧化物相互作用,生成了有较低熔点的共熔体。

熔化的共熔体还有溶解灰中其他高熔点矿物质的性能,从而改变共熔体的成分,使其熔化温度更低。

上列氧化物分为三类,此三类氧化物对煤灰的熔融性的影响如下:Al2O3 能提高灰熔点,煤灰中三氧化二铝含量自15%开始,煤灰熔融性温度随其含量增加而有规律的增加,煤灰中Al2O3含量大于40%时,ST一般都超过1500℃;大于30%时,ST也多在1300℃以上。

当三氧化二铝含量高于25%时,DT 与ST 的温差,随其含量增加而变小。

SiO2 对灰熔点的影响较复杂,主要看它是否与Al2O3结合成2SiO2.Al2O3,如煤灰中SiO2和Al2O3的含量比为1.18(即2SiO2.Al2O3)时,灰熔点一般较高。

随着该比值增加,灰熔点逐渐降低,这是由于灰中存在游离氧化硅。

游离氧化硅在高温下可能与碱性氧化物结合成低熔点的共晶体,因而使灰熔点下降。

游离氧化硅过剩较多时,却可以使灰熔点升高。

由于大多数煤灰的SiO2和Al2O3的含量比值在1 4之间,所以煤灰中碱性氧化物的存在会降低灰熔点。

碱性氧化物(Fe2O3+CaO+MgO+KNaO)一般此类氧化物能降低灰熔点。

其中Fe2O3的影响较复杂,灰渣所处的介质性质不同而有不同影响,但总的趋势是降低灰熔融性温度。

CaO和MgO有减低灰熔点的助熔作用,且有利于形成短渣,但其含量超过一定值时(大约25% 30%),却可以提高灰熔点。

K2O和Na2O能促进熔点很低的共熔体的形成,因而使DT减低。

B、在锅炉炉膛中介质的性质可分为两种:弱还原性介质和氧化性介质。

介质性质不同时,灰渣中的铁具有不同的价态。

在弱还原气体介质中,铁呈氧化亚铁(熔点1420℃);在氧化性介质中呈氧化铁(熔点1565℃)。

氧化亚铁最容易与灰渣中的氧化硅形成低熔点的共熔体(FeSiO4),所以在弱还原性介质中,灰熔点最低,在氧化性介质中,灰熔点要高一些。

综上所述,对于大多数煤灰SiO2含量较高,多呈酸性。

在酸性灰渣中,碱性氧化物的存在起了降低灰熔融温度的作用。

煤的工艺性(一)煤的粘结性和煤的燃点及煤灰熔点[煤的工艺性质]煤的工艺性质包括:(1)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指数;(2)煤的发热量和煤的燃点;(3)煤的反应活性;(4)煤灰熔融性(煤的灰熔点)和结渣性等1、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是两个有联系、有区别,又难以严格区别开来的概念。

煤的粘结性是煤粒(d<0.2mm)在隔绝空气受热后能否粘结其本身或惰性物质(即无粘结力的物质)成焦块的性质;煤的结焦性是煤粒隔绝空气受热后能否生成优质焦炭的性质。

两者都是炼焦煤的重要特性之一。

煤在干馏结焦过程中,一般要经过软化、熔合、膨胀、固化和收缩几个阶段,最后生成品质不同的焦炭。

当温度等于或高于煤的软化点(一般为315~350c)时,煤都软化成胶质体。

当温度等于或高于煤的固化点(一般为420c~450c)时,煤都结成半焦。

从软化到固化的时间愈长,煤就熔化得愈好,焦炭结构愈均匀。

为了了解煤的结焦性,人们设计了许多实验室方法,直接测试模拟工业焦化条件下所得焦炭品质(2200Kg小焦炉试验);或测试上述胶质体的某一性质也有的直接观察实验室所得焦块的性质,表征煤的结焦性。

本节只阐述与我国煤的现行分类有关的几个测试指标。

(1)煤的胶质层指数煤的胶质层指数,又称煤的胶质层最大厚度,或Y值。

它是原苏联、波兰等国家煤的分类指标之一,也是我国煤的现行分类中区分强粘结性的肥煤、气肥煤的一个分类指标。

煤的胶质层指数,是原苏联列.姆.萨保什尼可夫和列.帕.巴齐列维奇提出的。

它的测试要点是根据不同结焦性的煤在干馏过程中胶质层的厚度、收缩情况和膨胀曲线的不同,测试胶质层的最大厚度(Y值)、最终收缩度(X值)和体积曲线,来表征煤的结焦性。

其中,Y值应用的最广。

Y值是通过测试胶质层的上部层面高度和下部层面高度得出的(一般出现在520~630C之间),X值是曲线终点与零点线间的距离。

Y值、X值和体积曲线都是通过胶质层指数测试仪上的记录转筒和记录笔记记录下来的。

胶质层指数测试曲线如图30-11所示。

胶质层曲线类型如图30-12所示。

250 280 310 340 370 400 430 460 490 520 550 580 610 640 670 700 73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图30-11 胶质层指数测试曲线1 23 4胶质层指数测试的允许误差。

同一煤样平行测试结果的允许误差为:Y值≤20mm 误差1mm;Y值〉20mm 误差2mm;X值误差3mm。

胶质层指数报出结果。

应选取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的各结果的平均值。

胶质层指数表征煤的结焦性的最大优点是Y值有可加性。

这种可加性可以从单煤Y值计算到配煤Y值,可以估算配煤炼焦Y值的较佳方案。

在地质勘探中可以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出几个煤层的综合Y值。

它的缺点一是规范性强,煤样粒度、升温速度、压力、煤杯材料、炉转耐火材料等都能影响测试结果。

所以必须使仪器、制样和操作等都符合严格规定;二是用样量大,一次平行测试需要煤样200克,在地质勘探中常常由于煤芯煤样数量不足而无法测试;三是胶质层指数能反映胶质层的最大厚度,但不能反映出胶质层的质量。

(2)煤的罗加指数罗加指数(R.1),是波兰煤化学家罗加教授1949年提出的测试烟煤粘结力的指标。

现已为国际硬煤分类方案所采用。

我国1985年颁发了烟煤罗加指数测试的国家标准(GB5549-85),但在我国现行煤的分类中,罗加指数不作为分类指标。

罗加指数的测试要点:将1克煤样和5克标准无烟煤样(宁夏汝箕沟矿专用无烟煤标样,下同)混合均匀,在规定的条件下焦化,然后把所得焦渣在特定的转鼓中转磨3次,测试焦块的耐磨强度,规定为罗加指数。

其计算公式如下:R.1=[(a+d)/2+b+c]/3Q×100式中:a——焦渣过筛,其中大于1mm焦渣的重量,g;b——第一次转鼓试验后过筛,其中大于1mm焦渣的重量,g;c——第二次转鼓试验后过筛,其中大于1mm焦渣的重量,g;d——第三次转鼓试验后过筛,其中大于1mm焦渣的重量,g;Q——焦化后焦渣总量,g;罗加指数是测试的允许误差:每一测试煤样要分别进行二次重复测试。

同一化验室平行测试误差不得超过3,不同化验室测试误差不得超过5。

取平行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取整数)报出。

罗加指数表征煤的粘结力的优点是煤样量少,方法简便易行。

它的缺点是,规范性也很强,对标准无烟煤的要求很严。

罗加指数区分强粘煤灵敏度不够。

(3)煤的粘结指数煤的粘结指数(G.R.I或G),是我国现行煤的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中代表烟煤粘结力的主要分类指标之一。

其方法测试要点是:将1克煤样与5克标准无烟煤混合均匀,在规定条件下焦化,然后把所得焦渣在特定的转鼓中转磨两次,测试焦渣的耐磨强度,规定为煤的粘结指数,其计算公式如下:G=10+(30m1+70m2)/m式中:m1——第一次转鼓试验后过筛,其中大于10mm的焦渣重量,g;m2——第二次转鼓试验后过筛,其中大于10mm的焦渣重量,g ;m——焦化后焦渣总重量,g。

当测得的G<18时,需要重新测试,此时煤样和标准无烟煤样的比例为3:3,即3克煤样和3克无烟煤,其余与上同,计算公式如下:G=(30m1+70m2)/5m煤的粘结指数测试的允许误差:每一测试煤样应分别进行二次重复测试,G ≥18时,同一化验室两次平行测试值之差不得超过3;不同化验室间报告值之差不得超过4。

G<18时,同一化验室两次平行测试值之差不得超过1;不同化验室间报告值之差不得超过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