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木兰从军》赏析

合集下载

二年级语文下册《木兰从军》知识点

二年级语文下册《木兰从军》知识点

二年级语文下册《木兰从军》知识点
《木兰从军》是二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木兰替父从军、打败敌人的
故事。

该课文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
1. 课文理解:理解并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包括木兰为了替父从军、男装打扮、训练
艰苦、战胜敌人等情节。

2. 词语解析:课文中会出现一些生字词、成语和词语的解释,如“草地”、“笳箫”、“前哨”等,学生需要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3. 阅读技巧: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使用一些阅读技巧,如根据语言表达的意思猜
测词义,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等。

4. 情感体验:通过阅读课文,体验木兰孝顺父亲、勇敢顽强的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5. 领悟课文寓意:从课文中领悟到一些深层次的道德、价值观念,如勇敢、孝顺、忠
诚等。

以上是《木兰从军》这篇课文的一些主要知识点。

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可以通过
课文的文本理解、词语解析和情感体验等方式,全面掌握课文的内容和意义。

木兰从军的分析

木兰从军的分析

木兰的形象首先是孝顺(替父从军、“木兰不做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勇敢(作为女性上战场)、心思缜密(“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不贪图富贵(“木兰不做尚书郎”)、爱国(即使家中没有代替父亲的男子,也不做逃兵,自己代父从军)、不卑不亢(敢拒绝皇帝“木兰不做尚书郎”)性格坚韧(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不半途而废(“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开头两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

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

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

木兰之所以“叹息”,不是因为儿女的心事,而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第三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

“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旦辞爷娘去……”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

这里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

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第四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刁斗的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

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第五段,写木兰还朝辞官。

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

小学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兰从军》这篇课⽂是根据北朝民歌改写⽽成的。

全⽂就像连环画⼀样,笔法简练,画⾯清晰。

在这个故事中,花⽊兰爱亲⼈、爱祖国、勇敢、刚毅、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语⽂《⽊兰从军》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兰从军》原⽂ 我国古代有⼀位⼥英雄,名叫花⽊兰。

那时候,北⽅经常发⽣战争。

⼀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书。

⽊兰见到上⾯有⽗亲的名字,焦急万分。

她想:⽗亲年⽼多病,难以出征;弟弟⼜⼩,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她说服了家⼈,⼥扮男装,替⽗从军。

⽊兰告别了亲⼈,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来到了前线。

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下了赫赫战功。

⽊兰胜利回乡后,脱下了战袍,换上了⼼爱的⼥装。

将⼠们前来探望她,这才惊讶地发现,昔⽇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静俊美的姑娘。

【篇⼆】⼩学⼆年级语⽂《⽊兰从军》教案 教学要求: 1、⽤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2、理解课⽂内容,体会⽊兰爱亲⼈、爱国家和勇敢、刚毅的优秀品质。

教学设计: ⼀、导⼊ 1、师:在课下⽼师了解到许多同学喜欢听故事,今天我就请⼀位同学把《⽊兰从军》的故事给⼤家讲⼀讲,好不好? 2、学⽣讲故事。

⼆、初读课⽂,整体感知。

1、学⽣⼤声读课⽂。

2、师:花⽊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学⽣思考发⾔。

三、再读课⽂,阅读理解,指导朗读。

1、师:你最喜欢哪⼀段,就读哪⼀段。

能说⼀说理由吗? 2、学⽣⾃读喜欢的段落。

3、师⽣交流,⽣⽣交流。

学⽣朗读,说理由。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出⽰课件并板书。

第⼆段联系《弟⼦规》中的“⾸孝悌”,注意体会⽊兰的“思想⽭盾,⼼情复杂”,读出⽊兰最初的⽭盾和做出决定后的坚定、果敢。

第四段联系唐诗《从军⾏》、《出塞》、《凉州词》引导学⽣构想⽊兰在战场上的英勇善战。

第五段中,教师点拨: 如果你是和⽊兰出⽣⼊死⼗⼆年的将⼠,看到⼀⾝⼥⼉装的花将军,你会是什么表情?为什么惊呆?后来⼜是什么⼼情?为什么佩服? 引导学⽣带着既惊讶⼜佩服的感情读。

木兰从军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木兰从军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木兰从军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木兰从军》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流传广泛的传说故事,其中包含许多重要的文化元素。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木兰,在父亲年迈体弱、弟子夭折,且无兄弟嗣子的情况下,决定代替父亲从军征战边疆,最终成功完成任务,保家卫国。

下面就来一起看看这段经典文言文的翻译及注释吧。

木兰从军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翻译:唧唧复唧唧,木兰在家织布。

听不到织机的声音,只能听到女人的叹息声。

问女人心里想些什么?问女人在想些什么?女人也不知道她的想法,也不记得她的回忆。

昨晚接到徵兵的文书,可汗要大兴军队,一共十二卷的徵兵书,每卷都有显赫的名字。

我父亲没有大儿子,而我木兰也没有兄长。

我愿意换取市场上最好的马匹,替代父亲去征战使命。

在东边市场买了最好的骏马,在西边市场买了最好的马鞍和垫子,在南方的市场上买了最好的马缰,北方市场则买来最好的长鞭。

清早告别父母,晚上住在黄河岸边,没有听到爸妈呼唤我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黄河流水发出的哗哗声。

清早离开黄河,晚上到达黑山山头,没有听到爸妈呼唤我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燕山胡骑发出的呜啾声。

注释:1.唧唧复唧唧:形容女子织布时的声音,唧唧即织绒布时叮叮的声音。

2.机杼:织布工具之一,坐在双腿间由下而上拉动。

3.黄河:我国第二大河,流经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4.鞍马:古代兵马中,鞍和马都代表士兵和战马。

5.燕山:中国北部的一座山峰,自古以来就是北方战争的重要区域。

6.胡骑:蒙古族骑兵,是中国北方历史上的一支强大的军队。

在《木兰从军》这个古老的故事中,木兰的英勇与坚韧精神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木兰从军》赏析

《木兰从军》赏析

《木兰从军》赏析本文是一篇家喻户晓、传诵不衰的动人故事。

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触,描写了木兰从军的生动事迹,塑造了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使读者受到强烈感染,钦佩之情油然而生,禁不住心驰神往了。

那么,作者是怎样塑造木兰的英雄形象的呢?打开课文便可发现,作者落笔交代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这就为下面的具体描写定下基调,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感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的英雄形象: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塑造英雄形象我国古代的北方,烽火连天,战事不断,处身于如此年代的木兰,面临着尖锐的矛盾冲突一是朝廷紧急征兵与父老弟幼的矛盾。

战事发生,朝廷征兵,紧急二字表明了情势需要,刻不容缓。

然而父亲年老多病,惟以出征;弟弟年纪幼小,还不够当兵年龄。

这是一个尖锐矛盾,难怪木兰看到列有父亲名字的征兵文书,内心焦急万分了。

二是理应为国分忧和身为女子的矛盾。

应征入伍,当兵打仗,在当时是男儿的义务,女孩子家一般留守家园,不在征召之列。

但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女孩子在国家忧患之际,又岂能袖手旁观呢?这无疑是尖锐矛盾。

烈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作者在这些矛盾冲突中刻画木兰形象,突出了木兰挺身而出,代父从军,表现了她顾惜老父的孝心、体恤小弟的爱心、为国分忧的忠心,在读者面前树立了一个奇女子的动人形象了。

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塑造英雄形象木兰克服了种种矛盾,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了,她是怎样走向战场,挥戈上阵的呢?作者详写了她奔赴前线的过程。

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文书,表明了军情紧急,刻不容缓,木兰告别了亲人之后,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前线。

这里,精心提炼了一系列动词,披跨渡过,揭示了木兰奔赴前线的全过程,表现了木兰随同大军跋山涉水,行动迅捷,虽然历经千辛万苦,但是毫不逊色于男儿,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木兰身披战袍,横跨战马,置身于浩浩军列中的英雄形象不是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了吗?作者略写了作战情况,只以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一句轻轻一点,但内涵十分丰富,启迪读者的联想多年征战,时间长,战况烈,对于一个女孩子又谈何容易!但是木兰不仅没有半途被拖垮,也没有丧于敌手,而且立下赫赫战功,可见她多么坚强不屈,英勇善战,为国二字揭示了她的爱国热忱,字里行间不是映现了她驰骋疆场、跃马杀敌的飒爽英姿了吗?[在平静的和平生活中塑造英雄形象战争结束了,立下赫赫战功的木兰又会怎样呢?据古代诗文记载,朝廷要给她尚书郎的高官,要给她百千强的赏赐,但是木兰一一辞谢,回到故乡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木兰从军》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木兰从军》

焦急万分:非常着急。 英勇:勇敢出众。 赫赫战功:形容在战场上有显 著盛大的功劳。
将士 将军
将士 将领 将帅

燕山
燕子
著名 征兵 士兵 父亲 生病 名字 出征 出兵 祖父 多病 姓名 长征 征兵 父母 病痛
弟弟 男装 胜利 专利 兄弟 男子 好胜 便利 姐弟 男性 决胜 利息
《木兰从军》共有 4 自然段, 第一段写了: 花木兰是古代的一位女英雄。 第二段写了: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 第三段写了: 花木兰告别亲人,女扮男装踏 上征程,奋勇杀敌,战功赫赫。 第四段写了: 花木兰胜利还乡,恢复女儿装, 将士们惊叹不已。
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 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思考: 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家人又怎么会同意呢? 演一演: 木兰如何说服父亲、弟弟、 母亲?
父亲说:“你是女孩子怎能出征打 仗呢,还是我去好。”木兰拉着父亲的 手说:“ 。” 弟弟说:“姐姐,我是男子汉,应 该我去!”木兰摸着弟弟的头说: “ 。” 母亲说:“孩子,你不能去,打仗 多危险。”木兰说: “ 。”
第一段,你读懂了什么?
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
花木兰是 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
我国有
一名叫花木兰的女英雄。
爱家,爱国 孝敬父母
自读第二自然段,思 考花木兰为
什么要去从军?边读边用 横线画出
有关句子。
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 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 书。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 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 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 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 忧。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 替父从军。
拓展:
将士们知道了会怎么想? 怎么说?

二下教案:分析木兰从军的情感表达

二下教案:分析木兰从军的情感表达

二下教案:分析木兰从军的情感表达。

一、剖析文本情感表达1.1 木兰的决心和坚毅“翻身向天仰,不堪再恸哭”这句话表达了木兰舍弃家庭、投身军旅的决心,以及她在决心之后展现出来的坚毅。

在她决定代替父亲从军之后,没有迟疑,没有踌躇,而是毫不犹豫地前往战场。

即便身为女子,她依然在严苛的训练之中坚持不懈,不断克服自己的身体上的难关,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战士。

她披红戴绿,凭借自己的决心和坚持,克服了诸多困难,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1.2 木兰的爱国情怀“不闻父母唤女名,但闻行人说阵前”这句话表达了木兰的爱国情怀。

她在代替父亲从军之后,没有更多的时间去顾及家人,没有更多的余裕去陷入自我情绪之中。

她的心只为国家而打动,关切的也只是国家的未来和安危。

她渴望为祖国建立功勋,对自己的爱国之情,毫无保留地展示在了世人面前。

1.3 木兰的忧虑和心理挣扎“明月别枝强于折,行人弓箭各在腰”这句话则表现了木兰的忧虑和心理挣扎。

尽管她为国出征,心中却也有一份对未来的不安。

她意识到接下来面对的将是血雨腥风,生命惨烈的战争。

她不止一次地试图控制自己的感情,强迫自己不让情绪鲜明地流露出来。

但在最终送别家人的时候,泪水还是止不住地滑落下来。

二、对读者情感的影响通过对木兰从军的情感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通过深入刻画人物的内心,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真实感人的形象。

木兰的坚韧和决心、爱国情怀以及心理挣扎都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情感冲击。

不仅让读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同时也让人产生对她的敬佩和尊重。

此外,这篇文章还对读者的情感产生了启示作用。

它提醒了人们,当兵虽然是为国家服务,但更应该以守护和平、维护民族团结为己任。

同时也告诉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需要自信和勇气才能克服,而这正是木兰从军成功的原因所在。

木兰从军作为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为后世读者提供了形象丰富、情感深邃的故事。

在旨在启迪读者情感、激励人们勇往直前的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木兰从军》

《木兰从军》

对战争的反思
对战争的痛斥
木兰的故事表达了对战争的痛斥。战争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牺牲,给人们带来了 深重的灾难。
和平与统一的愿望
木兰的故事传达了和平与统一的愿望。只有国家和平统一,人民才能过上幸福安 康的生活。
06
总结评价
文学价值
叙事结构
该作品采用传统叙事手法,情节紧凑且跌宕起伏,使得整个故事 极具吸引力。
《木兰从军》
2023-11-04
目 录
• 背景介绍 • 故事情节 • 人物分析 • 艺术特色 • 文化内涵 • 总结评价
01
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公元四世纪的中国 ,处于北魏时期, 战争频繁,民不聊 生。
南北朝时期,战争 规模和频率都较为 频繁,为木兰从军 埋下了伏笔。
北魏朝廷腐败,导 致民间税收繁重, 百姓生活困苦。
木兰的性格特点
1 2 3
勇敢坚定
木兰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始终保持勇敢和坚 定的态度,不屈不挠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独立自主
木兰不愿意被传统束缚,而是追求自由和独立 ,她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 想。
机智敏锐
木兰在处理问题时非常机智敏锐,她能够迅速 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使自己在困境中脱 颖而出。
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对于战争、和平、孝道等问题的思考与追求。
02
故事情节
征兵令下
01
02
03
征兵令颁布
国家面临战争威胁,政府 发布征兵令,要求每家每 户抽男丁参军。
家庭困境
木兰家中只有年迈的父亲 和年幼的弟弟,而她的姐 姐和哥哥都已经成家,无 法参军。
木兰的抉择
为了保护家人和家乡,木 兰决定代替父亲从军。

木兰从军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木兰从军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木兰从军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木兰诗原文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少习骑,长而益精。

值可汗点兵,因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木兰诗译文木兰是古时候的一名民间女子。

从小练习骑马,随着年龄的增长技术不断精深,正碰到皇帝招兵,她的父亲的名字也在名册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在此次出征中。

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木兰便女扮男装,买了骏马和马鞍,替父亲出征。

逆黄河而上,翻越黑山,骑马转战共十余年,多次建立功勋,屡建奇功。

哈!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不可以做,我看到木兰从军的事情后就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

木兰诗背景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数年,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

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木兰诗的主旨思想和主旨句木兰从军主旨句: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木兰诗》全文的主旨: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

中心思想: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这首诗描绘了木兰代父从军和辞官还乡的不寻常经历,歌颂了她深明大义、勇敢坚强、不贪图功名利禄、热爱田园生活的优秀品质。

木兰人物分析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

中木兰是一个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的女子。

《木兰从军》解析

《木兰从军》解析

• 当别的女子在家里织布绣花,涂脂 抹粉梳妆打扮的时候,
木兰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黄河汹涌澎湃,浊浪排空。
木兰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
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
木兰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
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 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 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 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 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她说 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 军。
国忧指的是?家忧指的是?
古时的女子足不出户,只是在家里织布绣花, 涂脂抹粉梳妆打扮。怎么能去当兵打仗?
女扮男装万一露了马脚,那可是欺君 之罪!
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 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 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
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
巾帼不让须眉 巾帼英雄
立:①站②直立的③使竖立;竖起来 ④建树;设立⑤制定;订立⑥生存;存在 ⑦即刻;马上
赫赫(hè hè):显著盛大的样子。
•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给木兰记最大的功勋, 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
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 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 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 为国立下了赫想想说说:
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默读第3节 边读边画下表示动作的词。
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
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 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 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 木兰脱下了心爱的女装,穿上沉甸 甸的铠甲,披战袍,跨骏马,
渡黄河,过燕山
12 木 兰 从 军
cháo
朝廷
征兵
jiàng
骏马 将士
yān jiāng
燕山 将军

【教育资料】二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木兰从军_苏教版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二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木兰从军_苏教版学习专用

很喜欢《木兰诗》这首北朝乐府民歌。

如今自己要教学根据《木兰诗》改写成的故事《木兰从军》,我将带给孩子们怎样课堂呢?仔细看了参考,知道这是一篇民间传说故事。

是“传说故事”,那就不一定是真实的。

“木兰”也只是传说中的古代女英雄。

然而,真实的,不真实的,又有什么关系呢?从古至今,木兰早已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是人们心目中一位了不起的女英雄。

课文是如何塑造这位女英雄的呢?作者开门见山,第一句话就交代了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为下面的具体描写奠定了基础。

教学时,可抓住“女英雄”一词,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把花木兰称为女英雄?然后联系“治水英雄”大禹,让学生联想到木兰必定是创造了非凡的业绩,她的名字才会“代代相传”。

这里通过把木兰和大禹作简要比较(仅仅是性别上的比较),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木兰作为一名女子的过人之处。

教学第二自然段,从战况的紧急入手,引导学生体会木兰的心理活动。

木兰为何而“忧”?北方发生战争,朝廷紧急征兵,这是国忧;征兵的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可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不够当兵的年龄,这是家忧。

应征入伍,出入战场,这应是男子的事情。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木兰能勇于承担起责任,为国为家分忧,着实令人钦佩。

这里又一次让我们体会到木兰是不同寻常的女子。

可是,木兰虽然毅然决定替父从军,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我想她一定会经历不少的曲折。

正如书上所说:她首先要“说服家人”。

木兰是怎样一一说服家人的呢?这里可结合书后习题五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拓展木兰与家人的对话。

而“女扮男装”恐怕是在当时的情景下木兰能从军的唯一办法了。

从这里我们也能感受到木兰的英勇果敢。

第三自然段是最能凸显木兰“女英雄”风采的段落。

这里的教学,可抓住“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这个排比句式,指导学生图文结合,在感情朗读中体会木兰勇往直前,跃马横枪、英勇善战的威武形象。

“谁说女子不如儿男”,在这一自然段中,木兰的表现把这句话诠释得淋漓尽致。

苏教版二下《木兰从军》

苏教版二下《木兰从军》
在军队中,木兰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如艰苦的训练、严格的纪律、与男性士兵 的竞争等。
思考题答案解析及总结
• 木兰凭借自己的毅力、智慧和勇气,逐渐克服了这 些困难和挑战,赢得了战友们的尊重和信任。
思考题答案解析及总结
总结
《木兰从军》的故事传达了忠孝、担当、勇敢、智慧等价值观和精神。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汲取到积极向上的力量和启示,如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 难、善于用智慧解决问题等。同时,这个故事也鼓励我们追求自我实现和价值体现,不拘泥 于传统的性别角色和社会期望。
01
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上述问题,并选代表在班级分享小组讨论 成果。
02
角色扮演
学生可自愿选择角色,如木兰、木兰家人、军队战友等 ,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木兰从军的过程。
03
分享感受
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木兰从军故事的理解和感受,以及从 中汲取的力量和启示。
思考题答案解析及总结
问题解析
木兰替父从军是因为她爱家人、有担当,不愿让年迈的父亲去战场受苦。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德育渗
06

体会木兰忠孝两全、勇敢担当精神品质
忠孝两全
木兰在得知父亲被征召上战场时,毅然决定 代父从军,展现了她的忠孝精神。这种精神 品质既体现了对家庭的责任感,也体现了对 国家的忠诚。
勇敢担当
在战场上,木兰英勇善战,不畏艰险,最终 成功凯旋。她的勇敢和担当精神不仅赢得了 战友的尊敬,也为国家带来了荣誉。
通过比较阅读培养批判性思维
比较阅读
在教学中,可以引入与《木兰从军》相似的文本进行比较阅读。通过比较不同文本中的 情节、人物塑造和主题思想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
培养批判性思维

英雄形象 光彩照人——《木兰从军》赏析优秀3篇

英雄形象 光彩照人——《木兰从军》赏析优秀3篇

英雄形象光彩照人——《木兰从军》赏析优秀3篇英雄形象光彩照人——《木兰从军》赏析篇一《木兰从军》教案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这节课继续学习第12课木兰从军(教师板课题)二,复习巩固:1.选出正确的读音:将士(jiāng jiàng) 燕山(yān yàn)将军(jiāng jiàng) 燕子(yān yàn)华山(huà huá) 中华(huà huá)朝阳(zhāo cháo)东升朝廷(zhāo cháo)2.认读词语:将士英雄朝廷紧急征兵出征胜利惊讶焦急万分年老多病替父从军三,解析课题:1.给出"从"字三个义项,让学生选择。

从:①跟随②顺从,听从③从事,参加2.解释课题(木兰参加军队)四,精讲课文:1.默读课文,思考:花木兰是一位( )的女英雄。

2,汇报交流。

学习第二自然段:一位(热爱祖国)的女英雄,你从哪一句知道的分析: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你来读一下。

"理应"是什么意思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危急关头,花木兰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多爱国呀!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她。

(齐读).从大家的声音中,老师只能感受到她一点点的爱国,再读一遍。

还觉得花木兰是一位(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女英雄,你是怎样知道的呢出示: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

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指导读(带着担忧焦急的语气。

)a, 自由读。

b,指名读。

师:是啊!朝廷下达了紧急文书,父亲年纪大了,又有病,不能打仗;弟弟年幼,还不够当兵的年龄,真是火烧眉毛,着急万分,于是,木兰依然决定替父从军。

其中又经过不少的曲折,她是怎样一一说服家人呢请大家展开想象,说一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替父从军的 (老师扮演木兰的家人,学生扮演木兰来说)学习第三自然段;花木兰是一位(英勇,了不起,勇敢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随机出示: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片段及赏析12木兰从军_苏教版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片段及赏析12木兰从军_苏教版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片段及赏析-12木兰从军苏教版设计理念:1、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

花木兰就是忠孝的完美结合,课文虽然写的是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全过程,但把叙述的重点放在了集中体现木兰“孝”的情节上。

所以本课教学设计在整体把握文本神韵的基础上重点抓住人物的核心价值(花木兰爱亲人胜过自己),紧扣语言文字,以读为本,展开全文的学习,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真正做到立足工具,弘扬人文,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2、本课的设计,着意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挖掘文本内涵,通过相关资料的拓展,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旨在让学生通过与文本进行更深层次的对话,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也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片断一]复习旧知,感悟形象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说说看你了解到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呢?生1:她是一个女英雄。

生2:我知道她是一个文静俊美的姑娘。

生3:朝廷召见她,要封她做大官,花木兰却拒绝了。

她是一个淡泊名利的女英雄。

生4:她是一个孝顺父母的人。

生5:她还是一个爱国爱家的人。

生6:她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在征战中她像男儿一样英勇,立下了赫赫战功。

师:的确,木兰是个爱国爱家、英勇善战、淡泊名利的女英雄。

我国历史上曾经涌现了无数的英雄,他们驰骋疆场、精忠报国。

在众多的英雄中,花木兰这位女英雄的形象一直夺目耀眼。

与其他英雄相比,她孝字当头,爱亲人胜过了爱自己。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木兰从军》的故事,去走近这位爱亲人胜过爱自己的巾帼英雄。

[赏析]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花木兰曾经被封为“孝烈大将军”,她可以说是忠孝的完美结合,我国历史上曾经涌现了无数的英雄,在众多的英雄中,花木兰这位女英雄的形象却熠熠生辉。

千百年来,她的故事广为流传,这都是因为她孝顺父母,爱亲人胜过了自己。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当今时代老百姓更看重于“孝”,社会也需要更多像花木兰一样关心、孝顺父母的人。

二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木兰从军

二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木兰从军

二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木兰从军课文是怎样塑造这位女英雄的呢?作者开门见山,第一句话就交代了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为下面的具体描写奠定了基础。

传授时,可抓住“女英雄”一词,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把花木兰称为女英雄?然后关联“治水英雄”大禹,让学生遐想到木兰必定是创造了出众的业绩,她的名字才会“代代相传”。

这里议决把木兰和大禹作扼要比较(只是是性别上的比较),让学生初步领会到木兰作为一名女子的过人之处。

传授第二自然段,从战况的告急入手,引导学生领会木兰的心理活动。

木兰为何而“忧”?北方产生战争,朝廷告急征兵,这是国忧;征兵的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可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不敷当兵的年龄,这是家忧。

应征入伍,出入战场,这应是男子的事情。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木兰能勇于承担起责任,为国为家分忧,着实令人佩服。

这里又一次让我们领会到木兰是不同寻常的女子。

可是,木兰虽然毅然决定替父从军,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我想她一定会履历不少的曲折。

正如书上所说:她首先要“说服家人”。

木兰是怎样一一说服家人的呢?这里可连合书后习题五引导学生举行想象,拓展木兰与家人的对话。

而“女扮男装”恐怕是在当时的情形下木兰能从军的唯一办法了。

从这里我们也能感受到木兰的英勇大胆。

第三自然段是最能凸显木兰“女英雄”风采的段落。

这里的传授,可抓住“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这个排比句式,指导学生图文连合,在感情朗读中领会木兰勇往直前,跃马横枪、英勇善战的威武形象。

“谁说女子不如儿男”,在这一自然段中,木兰的表现把这句话评释得淋漓尽致。

因此,我们把木兰称为“女英雄”是理所固然的。

最后一个自然段写木兰胜利回乡,恢复女装。

战争完成了,“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里。

”但“女英雄”没有居功自傲,而是恬然返乡,愿和自己的家人过安定的生活。

这是木兰令我们敬佩的又一闪光点。

我想,正是这带有传奇色彩的末尾,为木兰从军的故事锦上再添了花。

《木兰从军》课件分析

《木兰从军》课件分析
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 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 忧。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3.朝廷对老百姓发的公文或通告叫做文书。这一天, 朝廷下达的一份文书张贴了出来,这是份一般的文书吗?
紧急征兵文书 4.木兰看到这文书后,有什么感受? 焦急万分 5.可以不去呀,或者等过几年弟弟长大了再去呀,这 体现了木兰怎样的精神? 体现爱国精神。
jiàng jìng jùn
将 竟俊
将军 竟然 英俊
你能读好它吗?
名字 征兵 父亲 战袍 焦急万分 女扮男装 英勇善战
朝廷 年龄 将士 燕山 胜利 弟弟 年老多病 赫赫战功 文静俊美
我会写
巾达征兵应功利将
征、功、利、将都是左右结构,书写 时要注意左小右大。
zhēng
征兵
长征
征求
征收
bīng 士兵 当兵 兵马 兵器

1、涉及的问题一般都是现实政治的反 映。一 个王朝 成功的 经验和 失败的 教训往 往成为 后来的 政治家 和思想 家的素 材。他 们思考 和论证 往事的 得失, 以史为 鉴,为 当朝和 后代的 统治者 提供新 的治国 方针。

2.赵括初学兵法之时,便认为自己非 常聪慧 ,性格 自大狂 妄,认 为天下 没有敌 手,兵 家之事 是需要 慎重考 虑而代 价惨重 的,但 赵括并 不在意 ,随口 就谈兵 。
木兰从军
课文导入 自读要求 自读检测 初读感知 品词析句 拓展延伸
课文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花木兰 》的故事吗? 今天我们就 一起走进花木兰, 感受木兰的精神。
自读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
1 助拼音多读几遍。
2
同桌互读课文,纠正生字字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语文下《木兰从军》赏析
那么,作者是怎样塑造木兰的英雄形象的呢?打开课文便可发现,作者落笔交代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这就为下面的具体描写定下基调,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感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的英雄形象:
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塑造英雄形象
我国古代的北方,烽火连天,战事不断,处身于如此年代的木兰,面临着尖锐的矛盾冲突
一是朝廷紧急征兵与父老弟幼的矛盾。

战事发生,朝廷征兵,紧急二字表明了情势需要,刻不容缓。

然而父亲年老多病,惟以出征;弟弟年纪幼小,还不够当兵年龄。

这是一个尖锐矛盾,难怪木兰看到列有父亲名字的征兵文书,内心焦急万分了。

二是理应为国分忧和身为女子的矛盾。

应征入伍,当兵打仗,在当时是男儿的义务,女孩子家一般留守家园,不在征召之列。

但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女孩子在国家忧患之际,又岂能袖手旁观呢?这无疑是尖锐矛盾。

烈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作者在这些矛盾冲突中刻画木兰形象,突出了木兰挺身而出,代父从军,表现了她顾惜老父的孝心、体恤小弟的爱心、为国分忧的忠心,在读者面前树立了一个奇女子的动人形象了。

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塑造英雄形象
木兰克服了种种矛盾,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了,她是怎样走向战场,挥戈上阵的呢?
作者详写了她奔赴前线的过程。

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文书,表明了军情紧急,刻不容缓,木兰告别了亲人之后,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前线。

这里,精心提炼了一系列动词,披跨渡过,揭示了木兰奔赴前线的全过程,表现了木兰随同大军跋山涉水,行动迅捷,虽然历经千辛万苦,但是毫不逊色于男儿,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木兰身披战袍,横跨战马,置身于浩浩军列中的英雄形象不是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了吗?
作者略写了作战情况,只以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一句轻轻一点,但内涵十分丰富,启迪读者的联想多年征战,时间长,战况烈,对于一个女孩子又谈何容易!但是木兰不仅没有半途被拖垮,也没有丧于敌手,而且立下赫赫战功,可见她多么坚强不屈,英勇善战,为国二字揭示了她的爱国热忱,字里行间不是映现了她驰骋疆场、跃马杀敌的飒爽英姿了吗?[
在平静的和平生活中塑造英雄形象
战争结束了,立下赫赫战功的木兰又会怎样呢?据古代诗文记载,朝廷要给她尚书郎的高官,要给她百千强的赏赐,但是木兰一一辞谢,回到故乡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是这样描写的:
先写木兰胜利回乡后,脱下战袍,穿上心爱的女装。

木兰在父老弟幼、国难当头的情势下才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她所渴求的还是恢复女装,过上和平生活,与家人聚首一堂,享受天伦之乐。

次写将士探望,终于发现了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是一位文静俊美的姑娘。

这固然表现了将士们的惊讶之情,更重要的是隐现了木兰女扮男装,不让须眉,尽管多年征战,并肩作战,可是谁也没有发觉她是姑娘家,木兰的勇敢、机智,岂非不言而喻了吗?
战事发生了,木兰披挂上阵,为国分忧;战事结束了,木兰并不居功自傲,回到家乡恢复女装,过上宁静生活这才是英雄本色!有了这结尾的描写,实际上是为木兰挥戈上阵、克敌制胜的英雄形象添彩增色,给读者以更加完美的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