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莱特》公开课课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下册《哈姆莱特》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材】 ⼈教版⾼中必修4第⼀单元第4课《哈姆莱特》 背景《普通⾼中语⽂课程标准》要求学⽣“根据⾃⼰的学习⽬标,选读经典名著”,“与⽂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的思想”,“养成独⽴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其中必修课程部分的“阅读与鉴赏”要求“发展独⽴阅读能⼒”,“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的⽣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为此,我们在指导阅读的时候应引导学⽣贴近⽂本,从⽂本出发去体会⼈物的内⼼,把握⼈物形象,理解作品的意义。
⽽现实是⽂学经典名著是历经时间的考验⽽流传⾄今的,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原因必然导致阅读的难度,我们的学⽣⾯对⽂学经典名著时难免有⼀种畏惧的⼼理,特别是其中的长篇⼤作,更让学⽣感觉到⽂本阅读费时费精⼒;同时⽂学经典名著在流传的过程中历经历代⼤家的解读,因此经典的背后是极其强势的解读⾔论,这些⾔论对学⽣有着很强的震慑⼒。
于是很多学⽣放弃了对⽂本的细致阅读,。
⽽选择了对强势的解读⾔论的认同,努⼒在⽂本与评论之间架起⼀座理解的桥梁。
这样的阅读既背离了⽂本,更远离的学⽣⾃⼰的⼼灵,与《普通⾼中语⽂课程标准》对学⽣个性化阅读能⼒发展的要求相违背。
问题的提出2007年5⽉9⽇上午,在⾼⼀(3)(4)班上《哈姆莱特》,这是必修(4)第⼀单元的第四篇课⽂。
这⼀单元学习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话剧的学习任务是把握剧中的主要⽭盾冲突,品味富于个性化的⼈物语⾔,初步了解⼈物形象的意义。
【教学设计】 如下: 〖教学⽬标〗 了解哈姆莱特的性格,初步了解⼈物形象的意义。
高中语文《哈姆雷特》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哈姆雷特》教案设计高二《哈姆莱特》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欧洲文艺复兴及莎士比亚的生平及创作情况。
2、了解整部剧的基本剧情,理清戏剧节选部分的情节发展。
3、分析哈姆莱特的艺术形象,学习人物品评方法。
4、吸收人文主义思想精华,领会剧作思想意义。
5、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内心冲突,探讨人物心理与行为如何推动戏剧情节发展。
教学难点体味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以学生活动为主,以问题引入法带动学生展开讨论,以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学生做总结,教师点拨。
以查找法搜索有效而经典的台词,用语言评析法深入分析人物语言,多角度、多层面分析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堂导入同学们,大家都知道“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这句话我们都非常熟悉,说的是经典的艺术形象在被人接受的过程中具有多义性,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艺术形象进行再塑造。
我们今天,就要学习莎士比亚笔下经典戏剧《哈姆莱特》的选段。
通过学习感悟,来看看哈姆莱特在大家眼中会是怎样的形象。
我们在学习文学作品时,经常会说到“知人论世”,就是说我们想理解一部文学作品,要先了解它的作者,对于外国戏剧也是一样的。
那么,我们就先了解一下莎士比亚。
二、作者简介威廉莎士比亚,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他一生创作了诸多经典的戏剧,我们比较熟悉他的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除此之外,他笔下的四大悲剧分别是《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和《哈姆莱特》,四大喜剧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终成眷属》,还有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理查二世》等。
本·琼生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和古希腊的埃斯库罗斯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三、时代背景莎士比亚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艺复兴唤起了人的觉醒,人们重视个性与思想解放,同时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私欲膨胀社会混乱的情况出现。
《哈姆莱特》语文教案
《哈姆莱特》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哈姆莱特》的基本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2.分析哈姆莱特悲剧命运的深层原因,探讨其人生哲学。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哈姆莱特》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哈姆莱特的悲剧命运及其原因。
3.《哈姆莱特》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哈姆莱特复杂性格的把握。
2.哈姆莱特悲剧命运的深层原因分析。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简介莎士比亚及其作品。
2.介绍《哈姆莱特》的背景及基本情节。
二、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哈姆莱特这个角色的初步印象。
2.分析哈姆莱特性格中的矛盾和冲突。
三、课堂讲解1.讲解哈姆莱特悲剧命运的深层原因。
2.分析哈姆莱特人生哲学的内涵。
第二课时一、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克劳狄斯的看法。
2.分析克劳狄斯在剧中的作用。
二、课堂讲解1.讲解《哈姆莱特》的艺术特色。
2.分析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魅力。
三、作业布置1.让学生阅读《哈姆莱特》全文。
2.写一篇关于哈姆莱特性格分析的短文。
第三课时一、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享阅读《哈姆莱特》的感悟。
2.分析哈姆莱特悲剧命运的启示。
二、课堂讲解1.讲解《哈姆莱特》中的人物关系。
2.分析哈姆莱特与奥菲莉亚的爱情悲剧。
三、课堂小结2.强调哈姆莱特悲剧命运的深层原因。
第四课时一、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哈姆莱特》艺术特色的认识。
2.分析莎士比亚戏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课堂讲解1.讲解《哈姆莱特》中的象征手法。
2.分析哈姆莱特悲剧命运的象征意义。
三、作业布置2.鼓励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哈姆莱特》主题讲座。
第五课时一、课堂讨论2.分析《哈姆莱特》在现实生活中的启示。
二、课堂讲解1.讲解《哈姆莱特》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2.分析莎士比亚戏剧在我国的研究现状。
三、课堂小结2.强调《哈姆莱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四、教学反思1.加强课堂互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讨论中来。
2.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材施教。
《哈姆莱特》教案通用
《哈姆莱特》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莎士比亚的经典剧作《哈姆莱特》。
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教材的第十二章“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戏剧”中的第二节“莎士比亚与《哈姆莱特》”,详细内容包括剧作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戏剧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的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哈姆莱特》的主题思想,认识到其对人性的深刻剖析。
2. 分析哈姆莱特、奥菲莉亚等主要人物形象,了解其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3. 掌握《哈姆莱特》的戏剧结构,领会莎士比亚的戏剧艺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哈姆莱特》主题思想的理解,对戏剧结构的分析。
教学重点: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戏剧语言艺术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哈姆莱特》剧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哈姆莱特》的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哈姆莱特》的背景、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戏剧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扮演剧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剧作的魅力。
4. 例题讲解:分析哈姆莱特与奥菲莉亚的爱情线索,探讨其与主题思想的关系。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分析《哈姆莱特》的戏剧结构,并讨论其作用。
六、板书设计1. 《哈姆莱特》教案2. 内容:主题思想:人性、复仇、爱情人物形象:哈姆莱特、奥菲莉亚戏剧结构:三幕结构、戏中戏语言艺术:对白、独白、旁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分析《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与奥菲莉亚的爱情线索,结合剧作的主题思想,谈谈你的看法。
请从戏剧结构的角度,分析《哈姆莱特》的剧作特点。
2. 答案:哈姆莱特与奥菲莉亚的爱情线索体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是剧作主题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哈姆莱特》的戏剧结构具有三幕结构的特点,通过戏中戏的设置,展现了剧作丰富的层次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高二《哈姆莱特》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
高二《哈姆莱特》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六第四单元The British Museum,以哈姆莱特为主题,着重分析剧本《哈姆莱特》的第一幕第一场。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戏剧背景介绍、角色分析、情节梳理、语言特点解读等。
【教学目标】1. 了解《哈姆莱特》的背景知识,理解剧本的主题思想。
2. 掌握剧本第一幕第一场的主要情节,能流利地朗读并对角色进行合理分析。
3. 学会分析戏剧语言的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剧本主题思想和语言特点的理解与分析。
教学重点:剧本第一幕第一场的情节梳理和角色分析。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扩音设备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英国戏剧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戏剧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哈姆莱特》。
2. 背景知识介绍:简要介绍《哈姆莱特》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莎士比亚、剧本创作时期等。
3. 情节梳理:带领学生共同阅读第一幕第一场,梳理情节,并对主要角色进行分析。
4. 语言特点解读:分析剧本中的修辞手法和经典台词,引导学生体会戏剧语言的美感。
5.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亲身体验戏剧的魅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6. 例题讲解:针对剧本中的难点和重点,设计相关题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消化吸收。
7.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剧本内容的理解程度,并及时给予反馈。
【板书设计】1. 剧本名称:《哈姆莱特》2. 第一幕第一场情节概括3. 主要角色及其性格特点4. 剧本语言特点【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哈姆莱特》第一幕第一场中,哈姆莱特与霍拉旭的对话,探讨其心理变化。
2. 答案:哈姆莱特在与霍拉旭的对话中,表现出对父王死因的疑惑、对母亲再婚的不满以及对叔父即位的怀疑。
这反映了哈姆莱特内心的痛苦和矛盾。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高二《哈姆莱特》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8篇】
高二《哈姆莱特》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8篇】高二《哈姆莱特》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阅读整个剧本,在了解全剧内容基础上、品味本文诗化的语言、理解人物语言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二、揣摩人物语言个性化特征,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三、通过配音和排课本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艺术审美能力。
[教学设想]一、安排课前预习,阅读全剧剧本,以了解本课在全剧中的作用。
二、课前反复阅读,体会作品诗化的语言和人物内心情感,为课上配音和排课本剧做准备。
三、安排两课时(最好连堂课)。
[教学过程]一、导入。
人人都希望生活中处处是喜剧,但古往今来,悲剧的阴影又总是徘徊在人世间,文学史上更是留下许多让人扼腕长叹的悲剧故事。
谁来为大家举例?教师归纳:梁山伯与祝英台、刘兰英与焦仲卿、贾宝玉与林黛玉……同学多举的是爱情悲剧,除此以外还有哪些?大家可知道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是哪四部?教师归纳:《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
其中又以《哈姆莱特》最为著名。
这是一部五幕剧,请同学简要了解剧情。
二、明确:第一幕:老王鬼魂显现,告知哈姆莱特自己是被克罗迪斯害死的,这是复仇的缘起。
第二幕,国王克罗迪斯心怀鬼胎,派原为哈姆莱特之友的罗森格兰兹等人对他展开试探。
第三幕:克罗迪斯进一步利用哈姆莱特的恋人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试探的同时,哈姆莱特佯装疯癫,通过俳优所演的戏证实了克罗迪斯的恶行,并为复仇误杀了正在偷听的弄臣波格涅斯。
第四幕:克罗迪斯为除后患,迫哈姆莱特去英国,欲借英王之手将他杀死,反被哈姆莱特抓住机会,假英王之手杀死了派去监视他的朝臣,返回丹麦。
第五幕:奥菲利娅忧伤而死,其兄雷欧提斯与哈姆莱特比剑。
哈姆莱特在王后误服毒酒而死、雷欧提斯当众揭露国王害人阴谋后,将国王杀死,自己也中剑而亡。
三、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且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剧中人物台词来体现和推动情节发展,而情节又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是由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而产生的人物的行动和事件。
2024年高二下册语文《哈姆莱特》优秀教案
2024年高二下册语文《哈姆莱特》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哈姆莱特》章节,内容包括《哈姆莱特》第一幕、第二幕,详细内容为:哈姆莱特的疑惑、鬼魂的出现、王宫宴会上的戏中戏、哈姆莱特与罗森克兰茨的对话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哈姆莱特》的故事情节,感受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魅力。
2. 分析哈姆莱特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掌握戏剧文学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哈姆莱特的心理变化及人物性格分析。
重点:戏剧故事情节的理解,戏剧冲突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哈姆莱特》的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第一幕、第二幕,了解故事情节,感受戏剧冲突。
3. 例题讲解:分析哈姆莱特与罗森克兰茨的对话,探讨哈姆莱特的心理变化。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析哈姆莱特的人物形象。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哈姆莱特》中的戏剧冲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哈姆莱特》2. 主要人物:哈姆莱特、鬼魂、罗森克兰茨等。
3. 戏剧冲突:疑惑、复仇、亲情、友情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哈姆莱特》中的戏剧冲突,结合人物形象进行阐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是否掌握了戏剧文学的基本知识,对哈姆莱特的人物形象分析是否到位。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莎士比亚的其他作品,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等,进一步了解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风格。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哈姆莱特的心理变化及人物形象分析。
2. 戏剧冲突的分析。
3.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题目。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哈姆莱特的心理变化及人物形象分析1. 哈姆莱特的疑惑:鬼魂的出现使哈姆莱特对父亲之死产生了怀疑,从而引发了他的心理变化。
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哈姆莱特在疑惑中的心理状态,如痛苦、愤怒、无助等。
哈姆莱特教案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哈姆莱特教案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一.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能力:1. 理解并分析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哈姆莱特》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 掌握剧作中重要角色的性格特点及其变化。
3. 学会运用戏剧表演和文学批评方法,评析并解读戏剧作品。
4. 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对《哈姆莱特》的基本情节和主题的理解。
2. 学生对重要角色的性格特点及其变化的掌握。
难点:1. 学生运用戏剧表演和文学批评方法,评析并解读戏剧作品的能力。
2. 学生口语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哈姆莱特》戏剧文本及相关解读资料。
(2)教案、教具、PPT等。
2. 学生准备:(1)课本、笔记本等学习工具。
(2)参阅《哈姆莱特》文本并做笔记。
四. 教学过程本课程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阶段一:导入(1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引用名言,激发学生对《哈姆莱特》的兴趣。
2. 导入课题,引出本课程的目标和重点。
阶段二:理解主要情节(20分钟)1. 导读《哈姆莱特》的主要情节,让学生了解故事的背景和人物关系。
2.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分析和理解剧作的基本情节。
阶段三:分析角色性格(25分钟)1. 根据剧作中的角色列表,介绍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角色性格的变化原因及对剧情的影响。
阶段四:戏剧表演(25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选择一个场景进行戏剧表演。
2. 学生进行角色分配和排练,帮助他们理解并体验剧作中的情感和冲突。
阶段五:文学批评与解读(30分钟)1. 教师讲解《哈姆莱特》的文学批评方法,如戏剧历史批评、心理学批评等。
2. 学生小组讨论,选择一种批评方法对剧作进行解读和评析。
阶段六:总结与反思(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
2. 学生就本课的收获和困惑进行反思和提问。
五. 思考题1. 你认为哈姆莱特为什么要装疯?2. 你认为剧中哪个角色的性格发生了最大的变化?3. 你对哈姆莱特剧作中的主题有什么理解?学生可在课后自行准备并进行讨论。
2024年高二下册语文《哈姆莱特》优秀教案
2024年高二下册语文《哈姆莱特》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材,具体章节为《哈姆莱特》。
详细内容包括:剧本的背景介绍、主要角色分析、剧情梳理、主题思想探讨以及莎士比亚戏剧的特色。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哈姆莱特》的背景,掌握剧本的基本情节和主要角色。
2. 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复仇行为背后的动机和矛盾心理。
3. 掌握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特色,提高对戏剧文本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哈姆莱特性格特点的分析,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特色的理解。
教学重点:剧本情节的梳理,主要角色的分析,主题思想的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与《哈姆莱特》相关的图片和名言,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哈姆莱特》的背景,包括作者莎士比亚、剧本的创作时期等。
4. 角色分析:详细分析哈姆莱特、奥菲莉亚、克劳狄斯等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探讨其行为动机。
5.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从剧本中挖掘复仇、人性、道德等主题思想,进行讨论。
6. 莎士比亚戏剧特色:分析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结构、角色等方面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7.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戏剧表演的魅力,加深对剧本的理解。
8.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哈姆莱特》的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
9.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哈姆莱特》背景介绍2. 主要角色分析哈姆莱特奥菲莉亚克劳狄斯3. 剧情梳理4. 主题思想探讨5. 莎士比亚戏剧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析《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与奥菲莉亚的爱情线索。
2. 答案要求:不少于5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语言流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找出不足之处,为下次教学提供借鉴。
《哈姆莱特》语文教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哈姆莱特》语文教案教案题目:《哈姆莱特》语文教案教案主要内容:一、教材分析:《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的经典作品之一,拥有丰富的戏剧情节、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
通过学习本剧,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哈姆莱特》的基本情节,掌握关键人物的性格特点。
2. 学会运用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描述角色间的关系与感情。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与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1. 掌握《哈姆莱特》的基本情节,理解角色的行为动机。
2. 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表达角色间的情感关系。
3.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语言表达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介绍《哈姆莱特》的背景和作者莎士比亚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该剧作的兴趣。
2. 学习文本:逐幕学习文本,让学生了解并记忆剧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
3. 角色分析:让学生选取一个角色,通过阅读剧本和观看演出,分析该角色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 情感表达:让学生讨论角色之间的感情关系,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个人或小组表演。
5. 作品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方面,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欣赏。
6. 总结回顾:概括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哈姆莱特》的背景和作者莎士比亚的重要性。
2. 听说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表演,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归纳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观看剧中情节,归纳人物性格和行为动机。
4. 体验法:利用文学作品演出、朗读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兴趣。
六、教学评价:1. 分组讨论和表演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
2. 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与欣赏的能力。
3. 学生对剧中情节和人物的理解是否准确。
《哈姆莱特》公开课教案
第三课哈姆莱特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识记莎士比亚及其剧作知识。
2 通过多种形式(表演,配音,分角色朗读)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思想及性格。
3 正确认识哈姆莱特复仇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1比剑中主要人物间复杂关系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
2通过人物言行分析人物性格,正确认识认识哈姆莱特复仇的意义。
难点:哈姆莱特复杂的人物性格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出示PPT关汉卿,这是中国的元朝的戏剧家关汉卿,他著名悲剧《窦娥冤》,在英国也有这样一位著名的悲剧作家——莎士比亚,今天我们来学习欣赏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莱特》。
二作者介绍(视频)莎士比亚,欧洲复兴时期英国诗人和戏剧家,被马克思誉为“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他出生于1564年四月23日,卒于1616年4月23日,于是英国人便把每年4月23日定位莎士比亚戏剧节。
他早期创作对于生活充满乐观情绪,这时期所写的历史剧和戏剧都表现出明朗乐观的情绪,就连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也同样具有不少明朗乐观的因素。
中期作品风格从明朗乐观变为阴郁悲愤,重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种种罪恶肯黑暗。
《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都在这个时期创作。
晚期退居故乡,绡浪漫主义传奇剧,风格表现为浪漫空幻。
三整体感知1 由学生介绍课文节选前的故事情节,理清人物关系2 中国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语言大师莎士比亚是如何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呢?课文情节是怎样的呢?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这篇课文实际上讲了:哈姆莱特和霍拉旭的故事,哈姆莱特识破诡计逃回丹麦哈姆莱特和奥斯里克的故事,哈姆莱特对奥斯里克奚落嘲讽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的故事,哈姆来特与雷欧提斯比剑决斗,中了克劳狄斯的圈套,同归于尽的故事。
四自主欣赏,探究交流1自由朗读霍拉旭上——————奥斯里克上,这些语言可以看出哈姆莱特怎样的性格?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可见哈姆莱特的敏感机智,善于应变,敢于斗争,机警识破诡计,巧妙修改国书,发誓铲除蟊贼。
2024年《哈姆雷特》优秀教案通用
2024年《哈姆雷特》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哈姆雷特》教材,涉及第三章“冲突与复仇”、第四章节“疯狂与理智”的详细内容。
主要涵盖剧情分析、人物性格探讨、主题思想提炼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哈姆雷特》的剧情,掌握重要情节及人物关系。
2. 分析哈姆雷特、克劳狄斯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探讨其心理变化。
3. 体会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特色,领悟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及人文主义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哈姆雷特的心理变化、克劳狄斯的阴谋手段、剧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剧情分析、人物性格探讨、主题思想提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哈姆雷特》剧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哈姆雷特》电影片段,引导学生进入戏剧的世界。
2. 新课内容展示:详细讲解第三章和第四章节的内容,穿插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1)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剧中人物,如何应对剧中的冲突和阴谋。
(2)例题讲解:分析哈姆雷特在剧中的心理变化,以“疯狂与理智”为例,讲解其性格特点。
(3)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克劳狄斯的阴谋手段,并分析其性格特点。
六、板书设计1. 剧情梗概2. 人物关系图3. 哈姆雷特心理变化曲线4. 重要台词及象征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哈姆雷特与奥菲莉亚的爱情悲剧,谈谈你的看法。
(2)以克劳狄斯为例,分析其性格特点及其在剧中的作用。
2. 答案:(1)哈姆雷特与奥菲莉亚的爱情悲剧源于社会现实与个人理想的冲突,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2)克劳狄斯阴险狡诈、心狠手辣,是剧中的大反派,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莎士比亚的其他作品,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等,进一步了解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特色。
哈姆莱特优秀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哈姆莱特》优秀教案一、教学背景与目标:《哈姆莱特》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之一,也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之一。
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哈姆莱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和分析《哈姆莱特》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2. 掌握关键词汇和表达;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了解莎士比亚和《哈姆莱特》的背景知识;教师介绍莎士比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背景,以及《哈姆莱特》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2. 分析戏剧结构和人物形象;教师分析《哈姆莱特》的戏剧结构,引导学生了解故事主线以及各个人物形象的特点和重要性。
3. 阅读理解和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关键情节和人物关系,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
4. 语言运用和表达;教师教授《哈姆莱特》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引导学生运用词汇和表达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景导入法:通过课前预习和导入的方式,让学生对《哈姆莱特》产生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问题引导法:通过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哈姆莱特》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4. 归纳总结法:通过课后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五、教学评估:1. 参与度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评估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
2. 作业评估:布置针对性的课后作业,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 《哈姆莱特》原文书籍或电子版;2. 与《哈姆莱特》相关的图书、影片或其他资料;3. 课堂展示和讨论所需的教学素材。
2024年《哈姆雷特》优秀教案通用
2024年《哈姆雷特》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哈姆雷特》教材,主要涉及第一章“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悲剧”及第二章“人性的挣扎与选择”。
详细内容包括:剧情梗概、主要角色分析、主题思想探讨、悲剧性质解读、戏剧冲突分析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哈姆雷特》的剧情,掌握主要角色及其关系,了解莎士比亚戏剧的基本特点。
2. 掌握《哈姆雷特》的主题思想,探讨人性的挣扎与选择,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
3. 分析《哈姆雷特》的悲剧性质,解读戏剧冲突,提高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哈姆雷特》的主题思想,分析戏剧冲突。
重点:掌握剧情,了解主要角色,探讨悲剧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哈姆雷特》剧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哈姆雷特》的经典独白,引起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教材章节内容,分析剧情、角色、主题思想等。
3. 例题讲解:选取经典戏剧冲突片段,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理解戏剧冲突与悲剧性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其他戏剧冲突片段,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哈姆雷特》中的人性挣扎与选择,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剧情梗概2. 主要角色及其关系3. 主题思想探讨4. 悲剧性质解读5. 戏剧冲突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与奥菲莉亚的爱情悲剧,探讨其成因。
2. 答案要求:结合教材内容,从人性挣扎与选择的角度进行分析,不少于5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莎士比亚戏剧作品,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等,深入了解莎士比亚戏剧艺术。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戏剧冲突分析2. 教学目标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3. 教学难点的人性挣扎与选择理解4.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与小组讨论5. 作业设计中的爱情悲剧成因分析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戏剧冲突分析1. 哈姆雷特与克劳狄斯的冲突:这是整个剧情的核心冲突,体现了正义与邪恶、复仇与背叛的对立。
《哈姆莱特》教案
《哈姆莱特》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哈姆莱特》的背景知识;(2)分析并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3)掌握剧本的基本结构,了解戏剧语言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剧本主题;(2)运用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解读人物性格和戏剧情节;(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悲剧情节所展现的人性冲突,提升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2)欣赏莎士比亚优美的语言,提升文学素养;(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善恶、忠诚与背叛等道德观念。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幕:(1)介绍剧作家莎士比亚及《哈姆莱特》的背景知识;(2)分析人物形象,如哈姆莱特、霍拉旭、克劳狄斯等;(3)理解剧情发展,把握主要矛盾。
2. 第二幕:(1)深入分析人物性格,如哈姆莱特的犹豫、矛盾,奥菲莉亚的纯真、脆弱等;(2)探讨人物之间的关系,如父与子、母与女、情人之间的关系;(3)欣赏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如独白、对白等。
3. 第三幕:(1)剖析剧情中的冲突,如哈姆莱特与克劳狄斯的权力斗争;(2)理解人物内心的挣扎,如哈姆莱特对复仇的痛苦抉择;(3)关注女性角色的命运,如奥菲莉亚的悲剧。
4. 第四幕:(1)通过人物命运的转折,深入剖析剧本主题;(2)分析人物性格的典型特征,如哈姆莱特的勇敢、智慧,克劳狄斯的狡诈等;(3)引导学生思考悲剧背后的社会原因。
5. 第五幕:(1)总结全剧主题,强调悲剧所反映的人性冲突;(2)对比分析人物命运,认识善恶、忠诚与背叛的道德观念;(3)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训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2)戏剧语言的特点及欣赏;(3)剧本主题的探讨。
2. 教学难点:(1)哈姆莱特犹豫、矛盾性格的深入剖析;(2)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解读;(3)悲剧背后的社会原因分析。
哈姆雷特教案(优秀11篇)
哈姆雷特教案(优秀11篇)《哈姆雷特》节选1《哈姆雷特》(节选)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2.掌握品读人物的方法;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品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品读人物的方法;2.启发诱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归纳品读人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1.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课前指导学生阅读作品并写出短评,课堂上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通过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最后归结品读人物的方法。
2.让学生通过表演深入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
教学资源《哈姆雷特》剧本、计算机网络、《哈姆雷特》课件、贝多芬《献给爱丽丝》教学程序一、课前展示课题(幻灯片1),同时播放贝多芬《献给爱丽丝》。
导语:文学是人类文化宝库中重要的一部分,许多优秀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千百年来一直感染着读者。
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前段时间我们阅读了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且写出了短评,今天这堂课,让我们来谈谈阅读《哈姆雷特》的体会。
对一部戏剧,我们可以从语言、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进行品评。
今天我们着重谈谈《哈姆雷特》中的人物形象,找出品评人物的一般规律。
二、展示教学目标:通过讨论掌握品评人物的方法。
(幻灯片2)三、引导学生讨论:由于知识水平、生活阅历、思想观念、阅读心理的差异,不同的人对同一部作品的评价往往是不相同的。
展示恩格斯名言: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幻灯片3)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你眼中的哈姆雷特是一个怎样的人?展示《王子复仇记》剧照:哈姆雷特特写镜头。
(幻灯片4)三、学生畅所欲言。
从开头和结尾可见,哈姆雷特是冷静而理智的。
哈姆雷特具有坚定的信念,富有责任心。
从哈姆雷特的语言可见,他的善良,叔父的奸诈。
从情节分析,哈姆雷特是一个有思想的人。
从语言上看,哈姆雷特复仇为的是尊严的重建,复仇是他生存的目的。
从全篇情节看,哈是一个悲惨的英雄,是一个罪人。
哈姆雷特是一个敢爱敢恨有勇有谋的热血青年。
《哈姆雷特》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
《哈姆雷特》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篇一:高二《哈姆莱特》教案篇一【教材分析】1、单元分析:本剧居于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教材中将其定为自读课,应当是在学生学习了中国戏剧的前提下,了解一下西方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名篇,以开阔眼界,亲近经典,故本剧的学习应主要立足在了解之上而非深入研讨。
2、教材分析:课文节选的是《哈》剧的第五幕第二场,是全局的高潮部分。
鉴于《哈》剧较复杂的剧情和人物关系,须在进入文本学习前先向学生简介剧情,此其一;又因节选部分不能很好的表现哈姆莱特的主要性格,所以学生要想真正走进这一人物的内心尚有困难,无法自主研讨课后的思考题,故教师须向学生课前下发资料(或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但即便如此,本节课的定位应仍是了解名著而非欣赏名著,教师的作用更多的是介绍或讲解而非只是引导。
3、教法分析:有两种课型可供选择:一是在程度较好的班级下发一定量的资料,让学生自主了解剧情和探讨人物性格,课上重点研讨人物和提出质疑,教师主要答疑。
但在程度较弱的班级想要学有所得,教师仍要起主导作用,组织有效的教学环节和活动。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下发歌德对哈姆莱特性格的细致分析的评价文章。
【教学过程】注:第二种教法。
1、由学生简介莎士比亚导入2、教师(学生)简介前四幕剧情3、了解本场情节的发展及戏剧冲突师生共同画出冲突示意图,明确本场情节是如何走向高潮的,主要的矛盾冲突是什么?4、体会人物的性格和命运:问:哈姆莱特最终没有摆脱死亡,你认为这样的结局符合人物性格吗?(引导学生再读剧本,分析本场中哈姆莱特的性格)本场中的哈姆莱特:虽然机智,但为人坦荡,具有英国绅士的风度,更主要的是他悲观,相信宿命,缺少行动的主动性。
他的对手国王:奸诈阴险,善用诡计,制定了周密的计划。
结论:以君子来对小人,君子总是要失败的。
哈的悲剧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注:教师一定要在以上分析中及时补充出哈姆莱特忧郁、延宕的性格内核,帮助学生明白其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哈姆莱特》教案7篇
《哈姆莱特》教案《哈姆莱特》教案7篇《哈姆莱特》教案1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读懂课文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体会课文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故事情节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2.用心品味课文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艺术语言。
3.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
【学习重难点】1.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2.通过诵读品味人物诗化的语言3.认识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4.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学法点睛】诵读、探究。
【知识积累】一、莎士比亚(1564-1616):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
在52年的生涯中,他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一卷14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
马克思称他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作品: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无事生非》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理查二世》《理查三世》《约翰王》传奇剧:《冬天的故事》《暴风雨》《辛白林》二、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
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实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崇尚理性,反对蒙昧。
三、关于《哈姆莱特》:1.《哈姆莱特》又名《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且被人引用最多的一部剧本。
2.剧情简介: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求学。
他是个乐观、充满理想的青年。
但是,父王老哈姆莱特突然身亡、叔父克劳狄斯登上王位、母亲改嫁新王等一连串不幸的消息,沉重地打击了他。
他对这个世界感到厌倦,更使他烦恼的是,他不清楚父亲的死因。
哈姆莱特回国奔丧,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自己是被弟弟克劳狄斯害死的。
克劳狄斯趁国王午睡时,用毒草汁滴入他的耳朵里,毒死国王。
《哈姆莱特》教学设计3篇
《哈姆莱特》教学设计1【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
2.理解本剧的主题。
3.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4.通过诵读品味人物诗化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仔细揣摩,理清哈姆莱特心情变化的过程,从而把握人物的思想与性格,品味人物诗化的语言。
2.通过讨论、探究、交流,教师点拨,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了解悲剧发生的过程,进一步分析悲剧产生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本剧充溢的人文主义理想及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难点是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理解本剧充溢的人文主义理想及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人人都希望生活中处处是喜剧,但古往今来,悲剧的阴影又总是徘徊在人世间,文学史上更是留下了许多让人扼腕长叹的悲剧:成双翩飞的蝴蝶,寄托着梁山伯与祝英台生死相依的恋情;相向哀鸣的鸳鸯,传递着刘兰芝与焦仲卿双双殉情的悲音;酷暑六月的飞雪,昭示着窦娥那感天动地的冤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莎士比亚创作的震撼世界数百年的经典悲剧——《哈姆莱特》二、作家作品马克思称他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本琼斯称他是“时代的灵魂”。
莎翁对自己作品的评价:“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他出生了,默默无闻。
他去世了,举世闻名。
在整整52年的生涯中,他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一卷14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
1564年4月26日,莎士比亚出生于英国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的一位富裕的市民家庭。
他少年时代曾在当地的一所主要教授拉丁文的“文学学校”学习,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较丰富的知识,但因他的父亲破产,未能毕业就走上独自谋生之路。
他当过肉店学徒,也曾在乡村学校教过书,还干过其他各种职业,这使他增长了许多社会阅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姆莱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剧作的有关知识。
2、明确课文通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尖锐的戏剧冲突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3、正确认识哈姆莱特复仇的意义,吸收人文主义思想中的精华。
教学重点:体味“比剑”中主要人物间的复杂关系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主题。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文学评论界有一句名言:“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是英国著名诗人、剧作家莎士比亚著名悲剧《哈姆莱特》中的主要人物。
二、作者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莎士比亚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人到中年的莎士比亚,已不像早期那样沉湎于人文主义的理想给人带来的乐观与浪漫,而表现出对理想与进步背后的隐患的深入思考,社会过渡时期的问题十分突出。
《哈姆莱特》正是他对充满隐患和混乱社会的一种审美观照。
三、莎翁悲剧的特点:①必须以英雄人物的死亡而结束。
主人公虽然死了,令人心痛,但他为之奋斗的理想却胜利了,使人感到前途光明。
悲剧主人公之死给人以悲壮感,而不是单纯的悲哀、悲观。
②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贵族。
③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的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由自己负责(《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个例外)。
四、复述基本剧情明确:《哈姆雷特》描述丹麦王驾崩,守夜卫兵看见老王幽魂出现,告知哈姆雷特王子。
而叔父克劳迪服丧未满,即娶其兄嫂继承王位。
王子与幽魂对话,获知叔父谋害父王之真相,王子装疯卖傻为证实真相,导演一出老王被毒杀短剧,请新王与新后观赏,叔父当场色变,母后以为王子疯了。
王子在质问母亲的时候误杀了大臣,也是自己恋人的父亲波洛涅斯。
奥菲莉亚遭情人失踪及丧父之痛投河自杀,引起兄长雷奥提斯心头之恨,与克劳迪王共谋比剑时涂剧毒于剑锋,酒内下毒,加害王子,不料被皇后误饮,雷奥提斯自己亦为毒剑所伤,临死告知王子真相,王子报了父仇,自己亦壮烈牺牲。
五、浏览,理清人物关系,了解矛盾冲突1、剧中人物哈姆莱特王子克劳狄斯王子的叔父,弑君篡位者乔特鲁德王后波洛涅斯大臣雷欧提斯波洛涅斯之子奥菲莉娅波洛涅斯之女霍拉旭王子挚友奥斯里克大臣罗森格兰兹王子同学,背叛王子吉尔登斯吞王子同学,背叛王子2、讨论人物关系王子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是叔侄又是仇人;哈姆莱特与王后乔特鲁德:是母子,又有着母嫁仇敌的隔阂;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是恋人,又有因误杀奥菲利娅的父亲所产生的不可化解的矛盾;国王克劳狄斯与王后乔特鲁德:原为叔嫂后结为夫妻,但克劳狄斯有着毒杀乔鲁特亲夫和企图谋害其子的矛盾;御前大臣波洛涅斯:既是国王克劳狄斯的帮凶,又是奥菲利娅的父亲。
奥菲利娅:既深爱着哈姆莱特,又与其有着杀父之仇,与波洛涅斯有着骨肉亲情。
雷欧提斯:既是哈姆莱特的好友,后又因与其有杀父害妹之仇而反目成仇。
3、结论:哈姆莱特的复仇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矛盾环境,他既担负着复仇的使命,又承受着亲情、爱情、友情等复杂感情的折磨。
六、跳读,把握跌宕起伏的情节,尖锐的矛盾冲突,赏析精彩片段。
1、概括主要内容。
填空:这篇文章讲了“和的故事”?明确:哈姆莱特和霍拉旭的故事,回忆哈姆莱特逃回丹麦的经过。
哈姆莱特和奥斯里克的故事,哈姆莱特对奥斯里克的奚落,嘲讽。
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的故事,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决斗,中了克劳狄斯的圈套。
2、戏剧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的,“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说说“比剑决斗”这个情节中有哪些矛盾冲突?明确:哈姆莱特——克劳狄斯(杀父霸母之仇)哈姆莱特——雷欧提斯(杀父“害”妹之仇)实现复仇——实行毒计两重矛盾冲突产生强烈的碰撞,并紧紧围绕“比剑”(明)和“毒计”(暗)展开,悲剧由此产生!3、“比剑”这一关键情节中包含着哪些悬念?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明确:“比剑”这一关键情节包含有若干悬念:①哈姆莱特是否会答应与雷欧提斯比剑?②哈姆莱特能否察觉到雷欧提斯使用的剑有诈?③雷欧提斯会不会按照和克劳狄斯事先设计的计划行事?好处:每一个悬念围绕着和克劳狄斯的毒计是否能得逞和哈姆雷特能否避免厄运来展开,这样处理能紧紧扣住读者(观众)的心,使读者(观众)的心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
4、在“比剑”这一关键情节中,在场的几个人物是:哈姆莱特、国王克劳狄斯、王后乔特鲁德、雷欧提斯。
这几个主要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明确:其中克劳狄斯和哈姆莱特是不共戴天的对手,乔特鲁德和雷欧提斯则是会对局面产生影响的两个变数。
乔特鲁德夹在克劳狄斯和哈姆莱特之间,左右为难,关键时候爱子心切;雷欧提斯被克劳狄斯利用,不过由于他不习惯使用阴谋手段,加之哈姆莱特事先向他做了诚恳的表白,因此他既仇恨哈姆莱特,又对他怀有不忍之心。
乔特鲁德、雷欧提斯的态度和言行直接影响了事件的进展。
比剑中,第一、二回合,雷欧提斯由于一时不能下决心杀死哈姆莱特,因此出手比较犹豫,被哈姆莱特占了上风。
克劳狄斯迫不及待要置哈姆莱特于死地,在第一回合哈姆莱特取胜后,他就用一杯毒酒为哈姆莱特祝贺,哈姆莱特谢绝了他这种伪装的善意,而王后乔特鲁德或者是想缓和克缓和克劳狄斯和哈姆莱特的关系,也可能是潜意识里觉得这杯酒有问题,因此她不听劝阻地替哈姆莱特喝下了这杯酒。
在克劳狄斯的压力下,雷欧提斯终于向哈姆莱特全力发起攻击,以剑尖上染有剧毒的利剑刺中了哈姆莱特,而哈姆莱特夺过他的剑也刺中了他。
临死前,雷欧提斯后悔自己不该参与克劳狄斯的诡计,向众人揭穿了克劳狄斯的阴谋。
哈姆莱特得以抓住最后机会杀死克劳狄斯,为父亲复仇。
七、(一、)哈姆莱特最终与对手同归于尽,对于这样的结局,你认为他能否避免?明确:哈姆莱特的对手克劳狄斯高居王位,老奸巨猾,善于耍阴谋诡计,跟他相比,哈姆莱特势单力孤,鲁莽草率,不善于制定周密计划主动进攻敌人。
他答应“比剑”,就意味着克劳狄斯的阴谋已成功了一大半,只是在比剑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变数”,如王后喝下毒酒,雷欧提斯也被哈姆莱特用毒剑刺中等,才使他有机会在临死之际用毒剑向克劳狄斯发出致命一击。
所以说,哈姆莱特是很难避免这种厄运的。
(二、)哈姆莱特为什么要相信天命?明确:对于国王,他没有信心让他受到应有的惩罚而不殃及无辜,此前他误杀波洛涅斯并间接导致奥菲利娅之死。
他在除恶的同时也在作恶,这使他良心不安,于是便把一切归于不愿意。
接连遭遇巨大灾祸的打击:父王被杀,母亲改嫁,误杀波洛涅斯,情人投水而死。
他不明白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也只能听天由命。
相信天命也与哈姆莱特的个性有一定的关系。
(三、)哈姆莱特的人性为什么这么复杂?明确:因为他身遭变故,理想破灭,他奉命复仇,然而任务是如此艰巨,对手是如此强大,他主观上反对暴力却又脱离群众,造成他在积极行动之中常常产生力不从心和难免失败的感觉,因而他的内心充满矛盾。
通过这段独白,我们看到了他对人生的思索,他的烦恼和失望、苦闷和彷徨以及他对周围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
在这里,哈姆莱特不是一个理想的说教者,不是一个时代精神的传声筒,他是反映时代共性的典型的“这一个”,他有着丰富复杂、矛盾统一的性格内涵。
八、精读,欣赏视频,注意品味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要求:从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师解说:这一段视频由五段视频合并而成,分别是①哈姆莱特丧父之后,克劳狄斯假惺惺地劝哈姆莱特不要悲伤。
②新国王克劳狄斯和雷欧提斯密谋③奥斯里克跟哈姆莱特说比剑的事④哈姆莱特向雷欧提斯道歉⑤比剑前国王克劳狄斯再一次表现他对哈姆莱特的关爱1、提问:人物语言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明确:克劳狄斯:是个惯于耍阴谋诡计的人,他包藏着可怕的祸心,却在哈姆莱特面前装出亲热和善的样子,都是言不由衷、笑里藏刀的话。
举例分析……哈姆莱特:语言直率,不加掩饰;喜欢用比喻,喜欢嘲弄人,坦诚。
奥斯里克:善于逢迎,说话文绉绉的宫廷大臣,其实奥斯里克来哈姆莱特这里的任务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他自以为文雅知礼实实则拘谨呆笨的表现,哈姆莱特狠狠地捉弄他一番。
2、在课文节选部分,哈姆莱特表现出怎样的个性?明确:课文主要内容是哈姆莱特和霍拉旭讲述他破坏掉克劳狄斯借刀杀人的阴谋,以及哈姆莱特掉入克劳狄斯设计的比剑圈套,最后敌对双方同归于尽。
前一件事情表现了哈姆莱特的敏感、机智,后一件事情则表现了他草率、冒失。
但总的来看,哈姆莱特做事情没有计划性,总是被事件推动着走,不能事先做周密的安排和准备。
九、全文总结为什么复仇在哈姆莱特眼里会变得那么复杂?他犹豫什么?他顾忌什么?明确:哈姆莱特的犹豫不只是因为找不到复仇的方法,而是因为他所进行的关于人类生命本体的哲学探讨,涉及到了人的生存、死亡与灵魂等形而上的问题。
他的复仇对象制约了他的行动,他的思想制约了他的行动,她对母亲的爱制约了他的行动。
十、作业“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点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意思。
每一个读者的人生经历、价值取向不同,对文学人物形像的理解自然不尽相同。
这句话是文学品评的方法。
作业:哈姆莱特在世界戏剧人物画廊中有“忧郁王子”之称,一般人认为,忧郁、延宕是他性格的两大特点,请课外阅读《哈姆莱特》全文,说说你心中的哈姆莱特是怎样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