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及答案

《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光线通过凹透镜一定不会相交B. 光线通过凸透镜一定能会聚于一点C. 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D. 一个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2. 下列四种光学器件成像情况正确的是()A.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B. 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实像C.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 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3. 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实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B. 看到实像时有光进入人眼,看到虚像时没有光进入人眼C. 实像是缩小或放大的,虚像都是放大的D. 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4. 小丽同学拍了一张1寸登记相后,又想拍一张2寸的登记相,摄影师应该采取的办法是()A. 靠近小丽,同时镜头往前伸B. 靠近小丽,同时镜头往后缩C. 远离小丽,同时镜头往前伸D. 远离小丽,同时镜头往后缩5. 小阳同学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观察到在距凸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呈现一个放大的像。

则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 5cmB. 10cmC. 15cmD. 25cm6. 在凸透镜成像中,若得到一个与物体在镜同侧的像,则这个像一定是()A. 缩小、正立的虚像B. 放大、正立的虚像C. 缩小、倒立的实像D. 放大、倒立的实像7. 如图所示,小刚同学手握放大镜,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则看到的()A. 只能是正立放大的像B. 只能是倒立缩小的像C. 只能是倒立放大的像D. 这三种像都可以看到8. 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右侧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以判断左侧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u所在的范围是()A. u<fB. f<u<2fC. u=2fD. u>2f9. 小明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真题训练(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真题训练(解析版)含答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真题训练(解析版)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1秋•伍家岗区期末)如图四种玻璃透镜中( )A.只有a是凸透镜B.只有b是凸透镜C.只有a和b是凹透镜D.只有d是凹透镜【答案】D。

【解答】解:由图可知,a、b、c都是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d是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故D正确。

故选:D。

2.(2021秋•江津区期末)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C.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答案】C。

【解答】解: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B、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C、幻灯片是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D、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C。

3.(2021秋•兴山县期末)以下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原理示意图,下面是关于它们的二次成像的说法:①显微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②显微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③望远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④望远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答案】B。

【解答】解:(1)显微镜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把标本放在物镜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这样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那么这个放大的实像正好成在目镜焦点以内,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①正确,②错误;(2)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时,物体通过物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像通过靠近眼睛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③错误,④正确。

故选:B。

4.(2021秋•西峰区期末)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远视眼镜的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B.望远镜的物镜将远处的物体成缩小的像,其口径越大越好C.用照相机照相时,物距应小于两倍焦距D.用放大镜看地图时,不可能看到缩小的像【答案】B。

初二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试题答案及解析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距透镜20cm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是 cm.增大蜡烛与透镜的距离,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的方向移动。

【答案】10;靠近【解析】凸透镜成等大实像的条件是,所以该透镜的焦距;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所以此时应把光屏靠近透镜。

【考点】凸透镜成像2.(7分)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实验时凸透镜与光屏的高度已调好,但烛焰在光屏上像的位置偏高,如下图所示,要想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蜡烛使烛焰向______(填“上”或“下”)移动。

(2)如下图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点中的____点,此成像规律应用在_______上(填一种器材名称)。

(3)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小莉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①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小莉应将光屏向_____(左/右)移动或将蜡烛向_____(左/右)移动②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2分)A.乙甲B.丙甲C.乙丁D.丙丁【答案】(1)下;(2)c;投影仪;(3)①左;右;②B【解析】(1)凸透镜成的实像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图中像太靠上,说明蜡烛太靠下,应上移;(2)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的条件是,所以烛焰应在c点,这是投影仪的原理;(3)①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取下眼镜后,相当于透镜的折光能力增强,像的位置离透镜更近了,所以应向左移动光屏,才能再次看到清晰的像;若不移动光屏,可以向右移动蜡烛,使物距减小,则像距增大,像可重新成在光屏上;②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丙图是近视眼的成因,近视眼要佩戴凹透镜矫正。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四幅图中,属于凹透镜的是()A.B.C.D.2.小明家安装了新的家用监控摄像头,小明对监控摄像头的镜片产生好奇,于是拆下旧监控摄像头的镜片进行观察。

关于监控摄像头的镜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B.中间薄、边缘厚的不透明镜片C.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D.中间厚、边缘薄的不透明镜片3.下列各图是小明所画的光经过透镜(图中未画出)后的折射光路,其中是凸透镜的是()A.B.C.D.4.关于透镜的焦点和焦距的说法,正确的是()A.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没有焦点B.凸透镜有两个虚焦点C.凸透镜的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焦距D.透镜的光心位于它的主光轴上5.外出旅游,照相机是我们常用的工具,它能记录我们沿途所见的美丽风光,它相当于一个()A.反光镜B.凹面镜C.平面镜D.凸透镜6.如图所示将一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是凸透镜,若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L B.一定是凸透镜,若透镜靠近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L一定大于透镜的焦距C.由于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所以可能是凹透镜D.一定是凸透镜,若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透镜的焦距也随之变大7.关于透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束光射向凸透镜,通过凸透镜后一定经过焦点B.从焦点处射向凸透镜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一定平行主光轴C.经过光心的光传播方向不变D.凸透镜的焦距越小,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8.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A.B.C.D.9.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①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一定会聚于焦点①凸透镜的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焦距①经过凹透镜的光线有可能比原来更会聚了一些A.只有①正确B.只有①①正确C.只有①①正确D.只有①正确二、填空题10.如图所示,两条光线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b点,在虚线框内放入甲透镜后,光线将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在虚线框内放入乙透镜后,光线将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a点,则甲是透镜,乙是透镜。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的透镜中,凹透镜是()A.B.C.D.2.关于凸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的作用B.凸透镜只有一个焦点C.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缩小的D.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正立的3.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此时在光屏上能看到一个清晰的像。

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A.照相机B.投影仪C.放大镜D.潜望镜4.如图所示,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透镜。

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脸经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像B.电影影片经投影仪成正立等大的像C.通过照相机看远处的树是倒立放大的像D.透过鱼缸看见的鱼是正立缩小的像5.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屏上成的是放大的实像B.该透镜的焦距是30.0cmC.若蜡烛、光屏不动,将透镜向左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可以再一次成像D.若透镜不动,将蜡烛移到5.0cm刻度处,光屏需要适当左移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6.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照了一张照片,如图是市民用手机扫描物品上的二维码,查看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摄像头是一个凹透镜B.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C.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D.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物品不动,把手机靠近物品7.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预防近视从我做起。

如图是眼睛视物成像光路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图为近视眼,应用凸透镜矫正B.甲图为近视眼,应用凹透镜矫正C.乙图为近视眼,应用凸透镜矫正D.乙图为远视眼,应用凹透镜矫正8.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显微镜上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B.图乙中,望远镜上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凹透镜C.图甲中,通过显微镜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D.图乙中,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二、多选题9.小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8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4cm 处的光屏上得到的像,则()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18cm<f<34cmD.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9cm<f<17cm10.如图所示是“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操作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图甲中可知该透镜的焦距为10.0cmB.如图乙所示,向左适当移动光屏可以得到放大的实像C.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30cm处,光屏上可得到等大的实像D.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45cm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放大的实像三、填空题11.富川县很多学校都安装了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像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比对。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要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经某透镜后变成平行光,应把小灯泡放在()A.凸透镜前任意位置 B.凹透镜前任意位置C.凹透镜的焦点上D.凸透镜的焦点上2、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线一定有会聚作用B.凹透镜对光线不一定有发散作用C.经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是发散光线D.经过凹透镜的光线有可能比原来更会聚了一些3、下列光学作图中,错误的是()A.凹透镜聚光B.平面镜成像C.光从空气射入水中D.光的色散4、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不可能与物体等大B.实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C.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射入人眼D.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5、在八年级物理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的像;④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成的像。

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④B.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像是①③C.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像是①②D.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像是③④6、以下有关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望远镜的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要使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更大一些,应让投影片离镜头更近一些C.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D.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不能成缩小的像7、芯片(如图甲所示)是电子设备的心脏和大脑,光刻机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装备。

某种光刻机的原理如图乙所示,先在硅片表面涂一层光刻胶,再用紫外线光束透过事先设计好集成电路图的镂空掩模,经过凸透镜去照射下面的硅片,被光线照射到的光刻胶会发生反应,硅片上就会出现缩小的电路图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掩膜在硅片上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掩膜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C.要想硅片上的像变小,需将掩膜和硅片向上移动D.将掩膜和硅片向下移动相同距离,硅片上还能成清晰的像8、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

初二物理《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及答案

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一、选择题: 将正确的答案填在各小题题号的前面1.一凸透镜的焦点为F, 一凹透镜的焦点为F’, 让这两个透镜的一侧都正对着阳光, 则在两透镜另一侧的焦点上, F和 F’的温度相比()A. F点的温度较高B. F’点的温度较高C. 两点的温度一样高D. 无法判断2. 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 正确的是()A. 虚像是人的幻觉, 实像有实际光进入人眼B. 虚像就是影子, 实像是由实际光形成的光斑C. 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 虚像则不能D. 光经过折射后总成实像, 经过平面镜反射后总成虚像3.烛焰通过凸透镜后恰好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像,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 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 则()A. 光屏上仍能一个倒立放大的像B. 光屏上仍能一个倒立缩小的像C. 透过透镜可以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D.光屏上没有像, 需调节光屏的位置才能成像4.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C. 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D. 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5.物体距凸透镜30cm时, 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距透镜20cm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则该像是()A. 放大的B. 缩小的C. 等大的D. 无法判断6.电影放映机也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的机器, 若放映的电影胶片距镜头28厘米时, 银幕上可以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 则镜头的焦距大约是()A. 10 厘米B. 20厘米C. 30厘米D. 56厘米7.将物体放在焦距为f的凸透镜主轴上, 分别离凸透镜20厘米、14厘米、6厘米时, 各能得到缩小的实象、放大的实象和放大的虚象, 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为()A. 10cm>f>6cmB. 10cm>f>7cmC. 14cm>f>10cmD. 20cm>f>14cm8.如图是眼睛的成像光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是近视眼, 应戴凸透镜眼镜;乙是远视眼, 应戴凹透镜眼镜B. 甲是远视眼, 应戴凸透镜眼镜;乙是近视眼, 应戴凹透镜眼镜C. 甲是远视眼, 应戴凹透镜眼镜;乙是近视眼, 应戴凸透镜眼镜D. 甲是近视眼, 应戴凹透镜眼镜;乙是远视眼, 应戴凸透镜眼镜9.如图容器水中有一个空气泡, 则其对水平射入其中的光线有何作用()A. 会聚作用B. 发散作用C. 既不会聚也不发散D. 无法判断10. 关于望远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远处的物体透过物镜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B. 远处的物体透过物镜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C. 目镜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D. 通过望远镜看远处物体视角变大二、填空1. 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 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凸面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 凹面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基础训练)(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基础训练)(解析版)含答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期末复习基础训练一、单选题1.关于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通过凸透镜的光线,折射后一定与主光轴相交B. 经过凸透镜会聚的光线一定经过焦点C. 凸透镜只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生会聚作用D. 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答案】D【解析】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将靠近主光轴偏折,但不一定与主光轴相交,故A错误;B.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交于凸透镜的焦点,所以经过凸透镜会聚的光线不一定经过焦点,故B错误;C.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不是仅仅指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故C错误;D.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一定不改变传播的方向,故D正确。

2.如图所示,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设备,下面关于投影仪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B. 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漫反射C. 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虚像D. 若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使凸透镜靠近投影片【答案】C【解析】A.投影仪中平面镜的作用就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像成在屏幕上,故选项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漫反射,从而使各个方向的人都能看到屏幕上的像,故选项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投影仪应用的是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规律,故选项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凸透镜成实像时,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变化规律可知,要使像变大,像距要变大,物距要变小,所以应使凸透镜靠近投影片,故选项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很多车主都在车上安装了行车记录仪,便于及时用摄像头将行车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在夜间可以利用摄像头周边的多点红外线补光,拍出依旧清楚的画面。

关于行车记录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两倍焦距外B. 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凹透镜C. 人肉眼是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D. 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一倍焦距内【答案】A【解析】解:AD、摄像机的镜头与照相机的镜头类似,应用的凸透镜成实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D错误;B、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凸透镜,故B错误;C、红外线属于不可见光,人肉眼是不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故C错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错误的是()A.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B.凹透镜可以将平行光发散C.凸透镜可以将平行光会聚于一点D.凸透镜摔成两半,其中任何一块都会失去会聚作用2.“爱护眼睛,你我同行”。

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其成像原理与凸透镜类似,要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可位于图中的()A.A点B.B点C.C点D.D点3.生活中我们常通过眼睛直接判断物体的大小、长短,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图中的中心圆面积更大B.仅凭感觉去判断,不一定正确,更谈不上准确C.人们可以用仪器和工具帮助自己进行准确测量D.测量实际上是一个比较过程,就是将一个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进行比较4.如图所示,OO'为凸透镜的主光轴,将点光源放在A点时,像在B点;将点光源放在B点时,像在C点。

当将点光源放在C点时,则()A.一定在B点成一个实像B.一定在A点的左侧成一个虚像C.可能在B、C之间成一个实像D.可能在C点的右侧成一个虚像5.当物体距凸透镜16厘米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缩小的像。

固定物体和光屏的位置不动,若将凸透镜向远离光屏方向移动4厘米,则在光屏上又成一个清晰的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是()A.6厘米<f<12厘米B.8厘米<f<10厘米C.6厘米<f<8厘米D.12厘米<f<20厘米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红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教学中使用的投影仪就是利用了图中的成像规律B.换上焦距小一些的凸透镜,只将蜡烛向右适当移动就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C.如果使蜡烛向左移动,光屏需要向右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D.如果把蜡烛与光屏对调,光屏上将不会出现清晰的像7.如图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

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A.近视眼凸透镜B.近视眼凹透镜C.远视眼凸透镜D.远视眼凹透镜8.观察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显微镜是常用的科学观察工具。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

1、图中所示的光路中正确的是()A.B.C.D.2、如图所示是小华用相机拍摄的桂林市杉湖上的双塔相片。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双塔在湖中的倒影是实像B. 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向塔靠近些C. 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远些D. 要使塔的像更小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近些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2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此时的物距大于20cmC.当物距是30cm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D.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光屏上不能呈现完整的像4、如图是小明戴上眼镜前和戴上眼镜后观察到的远处帆船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出小明视力存在的问题以及所戴眼镜的镜片类型是( )A.远视镜凸透镜B.近视镜凹透镜C.远视镜凹透镜D.近视镜凸透镜5、如图所示,物体对眼睛所成的视角决定了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视角越大,所成的像越大,眼睛看物体就越清楚。

视角大小不仅和物体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下面四种情况中,眼睛感到最长的物体是()A. 站在远的高的人B. 远的一棵高的小树C. 远的高的栏杆D. 远的高的竹竿6、一束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B.C.D.7、用照相机拍照时,胶片上所成的像是()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正立缩小的实像C. 倒立缩小的虚像D. 倒立缩小的实像8、迈进乌镇景区,检票口用的是人脸识别系统,信息处理仅需0.6秒,高效便捷。

人们在距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0.5﹣1.2m处时,系统就可以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

由此判断,摄像机的镜头()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大于0.5mB.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小于1.2mC.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1m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6m9、如图所示,甲是小艳利用某透镜观察到小明眼睛的像;乙是小亮利用某透镜观察到的课本上“物理”字的像.关于上述两种情况中所观察到的像或用到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艳的眼睛和透镜之间B.甲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明的眼睛和透镜之间C.乙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该眼镜是近视镜D.乙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该眼镜是老花镜10、用显微镜和开普勒望远望观察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物镜作用相同,都能得到物体倒立、放大的实像B.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作用相同,都能将物镜成的像放大C. 用显微镜和望远镜所观察的像与物体比较都是放大的D. 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为得到正立的像’都应先将物体倒放11、光线经过甲乙两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则关于两透镜的类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凸透镜,乙是凹透镜B.甲是凹透镜,乙是凸透镜C.甲、乙都是凸透镜D.甲、乙都是凹透镜12、有关生活中的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老花镜是凹透镜B. 近视眼镜是凸透镜C. 放大镜是凹透镜D. 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二、填空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共18道总分36分)1、就人们在电影院内看到的银幕上的画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对人眼与放映机来说,画面都是像;B.对人眼而言它是物而不是像,只对放映机的镜头而言才是像;C.对人眼与放映机而言,整个画面是放大的实像;D.对人眼与放映机而言都是物。

2、关于常见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焦距越小的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明显B.校园内安装的监控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C.为矫正近视眼,要用适当的凸透镜片做成眼镜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凹透镜后一定经过焦点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6中的()4、如右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图中S是点燃的蜡烛,L是凸透镜,P是光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把S与L固定,移动P,在P上一定会出现一个清晰的像。

B、把S与L固定,移动P,在P上可能不会出现一个清晰的像C、把L与P固定,移动S,在P上一定会出现一个清晰的像D、把L与P固定,移动S,在P上可能会出现一个清晰的像。

5、"五·四"青年节那天,学校请来摄影师给学生拍毕业照,列好队后,摄影师发现有几位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他重新调整照相机的正确方法是()A、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前伸B、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后缩C、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前伸D、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后缩6、荣成烟墩角天鹅湖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上万只天鹅每年冬季成群结队悄然降临,栖息越冬,这期间有大批的摄影爱好者云集于此,如图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所拍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鹅在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B.天鹅在水中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C.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远离天鹅并将镜头后缩D.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靠近天鹅并将镜头前伸7、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再将这五块玻璃a、b、c、d、e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108、某同学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6),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相当于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练习(含答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练习(含答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下列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是()A.B.C.D.2.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凹透镜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焦距B.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C.两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一定会聚于焦点D.通过凹透镜的两束光一定不能相交于一点3.如图所示是小孟同学正在用无人机航拍家乡的美景,关于无人机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无人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无人机的镜头相当于凹透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要拍地面全景,控制无人机上升,所成的像变小D.要拍某区域近景,控制无人机上升,所成的像变大4.如图所示表示的是来自远处的光经小丽的眼睛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丽的眼睛是近视眼,应利用凹透镜矫正B.小丽的眼睛是近视眼,应利用凸透镜矫正C.小丽的眼睛是远视眼,应利用凹透镜矫正D.小丽的眼睛是远视眼,应利用凸透镜矫正5.如图是小明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的简易投影仪,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色墙上。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B.如果想使墙上的画面再大一些,则需要让手机适当远离透镜C.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色墙上的画面仍然完整D.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地看到白色墙上的像,是因为光在墙面上发生了漫反射6.某同学用放大镜观察如图所示的物理书封面。

他将放大镜从靠近书本的位置到逐渐远离,则他所看到的像的先后顺序应该是()A.甲乙丙丁B.乙甲丁丙C.甲丙丁D.甲丁丙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画出),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光屏上成放大的像B.将蜡烛远离透镜,并向左适当移动光屏,光屏上的像变小C.由于燃烧蜡烛越来越短时,光屏上的像越来越低D.将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对调,不可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8.如右图所示为实验室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关于图中两种仪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天文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凸透镜,物镜相当于凹透镜D.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二、填空题9.如图是用手机自拍杆进行自拍的情景。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训练(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训练(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训练单选题1、如图所示,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远处物体的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

当我们从看远处物体改为看近处物体时(一般不小于10cm),为了使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晶状体凸度和焦距的变化情况分别是()A.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短B.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长C.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短D.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长答案:A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远处物体的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当我们从看远处物体改为看近处物体时,物距减小,若晶状体的凸度和焦距不变,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像距会变大,则成像在视网膜之后。

为了使近处物体所成的像前移到视网膜上,应将通过晶状体的光线更加会聚,所以晶状体的凸度要变大,使焦距变短。

故选A。

2、已知在某物体透过凸透镜在距离透镜25厘米的光屏上成放大的像,若将物体移动到距离凸透镜30厘米处,则此时成()A.放大的虚像B.正立的虚像C.放大的实像D.缩小的实像答案:D在距离透镜25厘米的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即25cm>2f可得f<12.5cm将物体移动到距离凸透镜30厘米处,此时物距30cm,则u=30cm>2f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D。

3、在办公桌的玻璃板上滴一滴水,通过这滴水可以看到玻璃板下压着的字变大了,这是由于水滴相当于()A.凸透镜B.凹面镜C.凸面镜D.凹透镜答案:A透明的玻璃板上的水滴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课本上的字在一倍焦距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4、加强青少年近视防控,促进视力健康是社会关注的“光明工程”。

关于近视眼成像及其矫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使用凸透镜矫正B.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使用凸透镜矫正C.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使用凹透镜矫正D.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使用凹透镜矫正答案:D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聚光能力太强,使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而形成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单元5透镜及其应用过关测试(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单元5透镜及其应用过关测试(解析版)

单元05 透镜及其应用过关测试(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如图所示,关于远视眼的形成和矫正方法,正确的是()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D【分析】(1)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

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2)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导致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形成远视眼。

远视眼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图①中光线在视网膜前汇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表示的是近视眼;图②中光线在视网膜后方汇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后方,因此表示的是远视眼;图③中凸透镜表示远视眼的矫正;图④凹透镜表示近视眼的矫正。

因此,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的分别是①④;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的分别是②③。

故选:D。

【知识点】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2.在光具座上放置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蜡烛和透镜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图乙是蜡烛点燃后的火焰。

调整光屏,可以得到的清晰的像是()A.B.C.D.【答案】C【分析】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由图可知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为27.0cm,大于20cm,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所以可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图正确。

故选: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3.如图中成实像的是()a用放大镜观察邮票 b用照相机拍摄景物c用投影仪在荧幕上投影 d用平面镜矫正姿势A.ab B.bc C.ac D.cd【答案】B【分析】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其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训练题(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训练题(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训练题单选题1、如图所示,光线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甲透镜后,光线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在虚线区域内换放乙透镜后,光线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a点,则()A.甲是凸透镜,乙是凹透镜B.甲、乙均是凸透镜C.甲是凹透镜,乙是凸透镜D.甲、乙均是凹透镜答案:C由图知,光会聚于b点,光经过甲透镜后会聚在右侧的c点,折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相比,更远离主光轴,说明甲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经过乙透镜后会聚在左侧的a点,折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相比,更靠近主光轴,说明乙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在探究凸诱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2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蜡烛清晰的像,该像为()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D由题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2cm处时,此时物距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D。

3、对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B.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C.丙图: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都成实像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答案:DAB.甲图是近视眼的成因,晶状体太厚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前,用发散透镜即凹透镜矫正。

乙图是远视眼的形成原因,晶状体对光的会聚能力过弱,成像在视网膜后,用会聚透镜即凸透镜矫正,故AB错误;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D.天文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物体距离物镜,远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故D正确。

故选D。

4、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

《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及答案

《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3X 3分共39分)1.如图所示,下列透镜中哪些是凸透镜8. 如图所示的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

刻度线处,则A. 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B. 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C. 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D. 不论如何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9. 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3.36525>3>AHVD. 2、4、6 1 2 3 4 5小芳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

她想到, 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

下的主要原因是6如果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可能引起火灾( )A.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B.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C.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D.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下列表示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图中,正确的是C D在距凸透镜20cm的纸上承接到一个很小、4. 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体放在距这个凸透镜50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A.放大、正立的实像 B.C.放大、倒立的实像D.5. 如图所示,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设备。

下面关于投影仪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B. 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漫反射C. 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实像很亮的光斑。

(当把一个物缩小、正立的实像缩小、倒立的实像■头H片D. 若使屏幕上清晰的像变大,只需使镜头靠近投影片6.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 的虚像的情况是图中的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 ) 厂:A谆°A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的像,则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把凸透镜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大把凸透镜向右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大I I C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A.B.C.D.2F2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光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30cm【0 20 30 40 50 60 70 80( cm)至怖小的像。

初二物理《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及答案1.在两侧都正对着阳光的情况下,一凸透镜的焦点为F,一凹透镜的焦点为F',则在两透镜另一侧的焦点上,F和F'的温度是相同的。

答案选C。

2.实像是由实际光形成的光斑,虚像是人的幻觉。

答案选B。

3.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透过透镜可以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答案选C。

4.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选C。

5.根据凸透镜成像公式1/f=1/v+1/u,可得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u=20cm,焦距f=15cm,根据公式可得像距v=60cm,所以该像是放大的。

答案选A。

6.根据凸透镜成像公式1/f=1/v+1/u,可得物距u=28cm,像距v=∞,所以焦距f=28cm。

答案选C。

7.根据凸透镜成像公式1/f=1/v+1/u,可得焦距f=10cm。

答案选A。

8.甲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乙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

答案选D。

9.空气泡对水平射入其中的光线会发生发散作用。

答案选B。

10.暂无明显错误的选项。

A。

远处的物体通过望远镜可以形成倒立的放大实像。

这是因为物体先通过物镜成为倒立的缩小实像,然后再通过目镜进行进一步放大。

B。

远处的物体通过透镜可以形成倒立的实像。

如果是凸透镜,实像会放大,如果是凹透镜,实像会缩小。

C。

目镜可以起到放大镜的作用,进一步放大通过物镜成像的物体。

D。

通过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可以使视角变大,从而更清晰地观察物体。

二、填空1.凸透镜对光线有聚焦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线有聚焦作用。

2.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是:⑴实像是光线会聚成的,而虚像不是会聚而是发散的;⑵实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⑶实像是倒立的,而虚像是正立的。

3.像的性质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应用举例倒或正 u>2f 实象放大或缩小显微镜倒。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达标测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以下镜片属于凹透镜的是()A. B. C. D.2.如图所示是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所用透镜是凸透镜的是()A. B.C. D.3.以下关于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 比平面镜大的物体不能在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B. 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没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成实像时,才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C. 物体离平面镜距离变化时,所成像的大小不变;物体离凸透镜越近,所成的像一定越大D. 用相机拍集体照时发现两侧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摄影师应向后退并将照相机镜头往回缩4.如图所示,通过画光路图可确定蜡烛所成的像。

下列器材的成像原理与这个光路图相当的是()A. 放大镜B. 电影放映机C. 照相机D. 投影仪5.把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物距=15 cm,通过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像,图中哪一幅图可能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该透镜的光路图()A.B.C.D.6.疫情防控期间,学校配备了新型全自动摄像测温报警系统。

如图,晨晨同学正在通过学校的测温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6题图A. 镜头离晨晨同学的距离在一倍焦距以内B. 镜头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C. 测温系统是利用紫外线工作的D. 当晨晨远离镜头时,屏幕上像的大小不变7.如图所示为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第7题图A. 凸透镜成的像是正立的B. 凸透镜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C. 增大凸透镜到投影片的距离ℎ,屏幕上的像能变大D. 挡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屏幕上的像会缺失一部分8.如图所示,显微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如()第8题图A. 照相机的镜头B. 投影仪的镜头C. 放大镜D. 平面镜9.如图,移动支付迅猛发展的时代,扫码支付逐渐普及。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

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未画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则该像是倒立、等大的实像B .若在图乙中将凸透镜移到 55cm 刻度线处,则将光屏移动到 85cm 刻度线处,可以再次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C .若在图乙中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蜡烛向左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D .若在图乙中用塑料吸管对准A 点沿垂直于纸面的方向持续用力吹气,发现光屏上“烛焰尖部”变模糊,则将光屏向右移动,“烛焰尖部”又会变清晰2 .以下是小雅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A .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B .平面镜和凸透镜所成虚像的大小都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关C .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D .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3 .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 ,当物体由距凸透镜 25cm 处沿主光轴移到 13cm 的过程中,它所成的像的大小将A .逐渐变小B .逐渐变大C .先变大后变小D .先变小后变大4 .如图在一块玻璃砖内,一束平行光线恰好正对着玻璃内铁饼形状的空气泡射去,则光束通过空气泡( )A .仍为平行光束B .变为发散光束C .变为会聚光束D .无法确定5 .使用显微镜时,被观察的物体离物镜的距离( )A .大于焦距B .小于焦距C .小于 2 倍焦距,大于 1 倍焦距D .大于 2 倍焦距6 .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B .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实像C .望远镜的物镜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D .显微镜的目镜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7 .小明同学在第二届农博会上用数码相机拍摄下了同一个新品种彩色花菜的两张照片。

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B .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C .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照相机的镜头需要伸出来一些D .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照相机的镜头需要缩进去一些8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烛焰随燃烧降低时,向上移动凸透镜仍可接收到烛焰的像B .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中成像特点相同C .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些,将光屏适当向右移动一些仍可得到烛焰清晰的像D .若凸透镜不动,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可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9 .如图所示,是一种称之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斟上酒,杯底立即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图.下列对仙女图形成原因的探讨中,正确的是A .可能是酒具有化学显影作用B .可能是酒的液面反射,在酒中出现放大的像C .可能是图片在杯底凸透镜焦点处成放大的像D .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大,使图片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虚像10 .下列四种目镜和物镜组合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A .目镜5×;物镜10×B .目镜10×;物镜l0×C .目镜5×;物镜40×D .目镜 l0×;物镜40×11 .小明是近视眼,自习课上他戴上眼镜看书.如果摘下眼镜,要想还能够看清书上的字迹,关于他的做法以及书上的字在视网膜上成像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将书靠近眼睛,像是倒立的 B .将书靠近眼睛,像是正立的C .将书远离眼睛,像是倒立的D .将书远离眼睛,像是正立的12 .使用投影仪的时候,屏幕上的像太大,想让屏幕上的像变得小些,可以采用的办法是A .将投影仪移近屏幕,同时使胶片远离镜头B .将投影仪移近屏幕,同时使胶片靠近镜头C .将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胶片靠近镜头D .将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胶片远离镜头13 .将一发光体分别放在甲、乙凸透镜前不同距离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1 2 3 5 4
A B C
D 八年级物理上《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3×3分共39分)
1. 如图所示,下列透镜中哪些是凸透镜 ( ) A. 1、2、3 B. 4、5、6 C. 1、3、5 D. 2、4、6
2. 小芳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

她想到,如果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

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可能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 ) A.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 B.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 C.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 D.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
3. 下列表示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图中,正确的是 ( )
4. 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20cm 的纸上承接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

当把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凸透镜50cm 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 ( ) A. 放大、正立的实像 B. 缩小、正立的实像 C. 放大、倒立的实像 D. 缩小、倒立的实像
5. 如图所示,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设备。

下面关于投影仪的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 ) A. 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B. 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漫反射 C. 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实像
D. 若使屏幕上清晰的像变大,只需使镜头靠近投影片
6.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的情况是图中的 ( )
7.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 ( ) A. 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 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把凸透镜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大
D. 把凸透镜向右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大
8. 如图所示的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光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

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30cm 刻度线处,则 ( ) A. 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 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 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 不论如何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9. 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

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能够呈现()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正立、放大的虚像
C. 倒立、缩小的实像
D. 倒立、等大的实像
10. 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针对如图所示的成像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属于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
B. 属于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
C. 属于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
D. 属于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
11. 使用显微镜时,被观察物体离物镜的距离()
A. 小于焦距
B. 等于2倍焦距
C. 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
D. 大于2倍焦距
12. 如图所示的是课本上所画的天文爱好者所用望远镜的原理,从图中的光路可知()
A. 目镜的焦距比较长,物镜的焦距比较短
B. 目镜的焦距比较短,物镜的焦距比较长
C. 目镜和物镜的焦距一样长
D. 对目镜和物镜焦距的长度没有明确的要求
13. 我们有这样的体验: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人逐渐靠近镜面时,会感觉自己的像在“变大”,这是因为()A. 像真的变大了 B. 像相对于人眼的视角变小了
C. 像实际变小了
D. 像相对于人眼的视角变大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14. 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填“会聚”或“发散”)
15. 舞台上用的一种追光灯,是由凸透镜和点光源组成的。

如果要产生平行的绿光,光源
应放在凸透镜的处,凸透镜上应贴有色的滤光片。

16. 小阳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

(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填“上”或“下”)调整;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
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
凸透镜的焦距是cm;
(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填“左”或“右”)移到某一位置,才能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的实像。

17. 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缩小的像。

当烛焰向凸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若要观察到烛焰放大的虚像,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它的焦距。

18.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当中,凸透镜、烛焰和光屏放在如图所示的A、B、C三个位置时,光屏上呈现一个缩小的像,则在
A点位置放的是,在B点位置放的
是,在C点位置放的是。

19. 眼睛是一个“变焦距”的凸透镜,它是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的。

当睫状体时,晶状体变,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看见远
F
F F
F
F
处物体;当睫状体 时,晶状体变 ,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眼睛看见近处物体。

20. 如图所示,在鉴定文物时,考古学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 这时他看到的是 、 的虚像。

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 纹,其夹角是5º。

要想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稍微 些。

若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则他看到的角度是 度。

三、作图题(共14分)
21.(6分)画出图中透镜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方向。

22.(4分)完成下列透镜的光路。

23.(4分)在图中,完成入射光线从左边射向凹透镜折射,再由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

四、探究与创新题(共24分)
24.(4分)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 ,如图所示,光屏上正好能得到一个清晰的烛
焰的像,
该像应该是 、 的 像。

若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蜡烛由标尺的15 cm 处向 30 cm 处移动的过程中,为了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 的像,光屏应该 (选填“向左移动”、 “向右移动”或“位置不变”)。

25.(4分)小刚有一架“傻瓜”相机,拍摄时不需要根据景物的远近调节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即不需要“调焦”)。

相机的说明书上注明“拍摄时,景物要在3m 以外”。

相机拍摄时 底片上成的是 、 的 像。

下表是这架相机像距和物距的变化情况(f =35mm )。

根据表中数据,解释为什么拍摄时不需要调焦? 。

26.(6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F
分析以上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请写出两条。

(2)根据你探究出的凸透镜成像情况,你认为上述表格中还可增加描述像的特征的两项内容,如像的和像的,便能更全面地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7.(4分)如图所示,把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

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取下”近视眼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沿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光屏上能重新呈现清晰的像。

实验结果表明:
(1)近视眼镜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填“前”
或“后”)移,从而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2)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的镜片是透镜。

(3)近视眼镜的作用是将光线(填“会聚”
或“发散”)。

(4)请举出一项保护视力的具体做法:。

28.(6分)小强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能成放大虚像,他突然想到平面镜成的也是虚像。

你能帮他比较一下,这两种虚像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吗?
相同之处:①;②;
③。

不同之处:①;②;
③。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二、填空题
14.会聚,发散。

15.焦点,绿。

16.下;15;左,缩小,倒立。

17.远离,小于。

18.光屏,凸透镜,烛焰。

19.形状;放松,薄;收缩,厚。

20.放大,正立;远;5。

三、作图题
21.略。

22.提示:凸透镜折射后会聚焦点;凹透镜折射后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23.提示:凹透镜折射后水平射出,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四、探究与创新题
24.缩小,倒立,实;向右移动。

25.缩小,倒立,实。

u>3m时,像距变化不大(很小)。

26.(1)①焦距一定且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则像距越小。

②物距一定且成实像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大。

(2)大小,虚实。

27.(1)后。

(2)凹。

(3)发散。

(4)坚持做眼保健操等。

28.(1)①虚像都是正立的。

②虚像都不能用光屏承接到。

③虚像都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

(2)①凸透镜成的虚像是放大的、平面镜成的虚像是等大的。

②凸透镜成虚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平面镜成虚像是由于光的反射。

③凸透镜成的虚像与物在镜的同侧,平面镜成的虚像与物在镜的两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