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原理教案第4章
北交大激光原理第4章谐振腔部分
10.共焦腔是不是稳定腔?为什么?
11.什么样的光学谐振腔腔内存在焦点?
12.试分析ABCD定律在光学谐振腔分析中的作用。
13.一般稳定球面镜谐振腔与其等价共焦谐振腔,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14.非稳腔的优点是什么?
15.几何损耗存在于哪一类型的谐振腔中?
16.光学谐振腔的衍射损耗与其什么参数相关?
方形镜共焦腔和圆形镜共焦腔的基模光束的振幅分布、基模光斑尺寸、等相位面的曲率半径及光束发散角都完全相同。
基模场振幅分布
基模光斑尺寸
镜面上基模的光斑半径, 高斯光束的基模的腰斑半径,坐标原点选在腔的中心。
腰斑尺寸:
镜面上光斑尺寸:
共焦腔基模体积:
高阶模体积: (模阶次愈高模体积愈大)
等相位面(共焦场的等相位面近似为球面)的曲率半径:
解得:
几何放大率
镜 的单程放大率
镜 的单程放大率
非稳腔对几何自再现波型在腔内往返一周的放大率
对望远镜非稳定腔(实共焦腔和虚共焦腔)
平均单程能量损耗
往返能量损耗
四、思考题
1.光学谐振腔的作用是什么?
2.光学谐振腔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各自有哪些作用?
3.光学谐振腔有哪些常用研究方法?
4.什么是光学谐振腔的模式?对纵、横模的要求各是什么?其中含有什么物理思想?
43.试求出方形镜共焦腔面上 模的节线位置,这些节线是等距分布的吗?
44.求圆形镜共焦腔 和 模在镜面上光斑的节线位置。
45.腔长L=0.8m的球面腔,腔镜曲率半径分别为R1=1.5m和R2=1m。试证明该腔为稳定腔;求出它的等价共焦腔的参数;在图上画出等价共焦腔的具体位置。
46.某二氧化碳激光器采用平、凹腔,L=50cm,R=2m,2a=1cm, 。试计算 、 、 、 、 、 各为多少。
激光原理与应用教案
激光原理与应⽤教案激光原理与应⽤教案⼀. 绪论本节课教学⽬标:让学⽣了解激光的历史,激光形成及发展、理论体系的形成。
让学⽣了解激光科学的分⽀及激光在军事、信息技术、医疗等⽅⾯的应⽤;本节课教学内容:1.激光的概念:激光——利⽤受激辐射的光放⼤。
LASER——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2.激光的发现:最早在1917年——Einstein⾸次预⾔受激辐射激光,历史上⾸先在微波波段实现量⼦放⼤(1953),1954年——C. H. Townes, I. P. Gorden, H. J. Zeiger 使⽤NH3分⼦射束实现Maser向更短波长进发——ammonia beam maser,1958年——A. L. Schawlow, C. H. Townes, A. M. PoxopoB提出将Maser原理推⼴到光波段——laser,1960年——T. H. Maiman of Bell Lab 红宝⽯⾸次实现laser l=6943? 红光(早期的名称:莱塞、光量⼦振荡器、光激射器受激光,“激光”——钱学森在1963年提出。
61年中国(亚洲)第⼀台激光器诞⽣在长春(长春光机所和光机学院),由王之江院⼠发明。
激光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学科——光谱学,物理光学,固体物理,物质结构,⽆线电电⼦学。
推动⼒——⼴阔的应⽤领域:核聚变,加⼯,热处理,通讯,测距,计量,医疗可调谐性和超短脉冲——⾼时间、空间分辨、能量分辨。
3.激光与普通光源的区别?(1)良好的单⾊性。
单⾊性指光源发射的光波长范围很⼩,测距。
(2)良好的⽅向性。
激光的光束⼏乎只沿着⼀个⽅向传输。
测距,通信。
(3)⾼亮度。
激光功率集中在极⼩的空间范围内。
切割,⼿术,军事。
(4)极好的相⼲性。
各列波在很长的时间内存在恒定的相位差。
精确测距。
4.激光的应⽤。
(1)信息科学领域。
激光原理教案第四章
激光原理与技术
若粒子数密度为n的红宝石被一矩形脉冲激励光照射。
W13 dn3 W13 ,由于S32 W13 , 使n3 0, 0 dt 0
n2 S32
1
n1W13 (t )
1 S32 /(S32 A31 )
激光原理与技术
2.空间烧孔引起多横振荡
由以上分析可知,均匀加宽稳态激光器应为单纵模 输出。但实际上,当激发较强时,往往出现多纵模 振荡。激发越强,振荡模式越多。
当频率为vq的纵模形成稳定振荡时,腔内形成一 个驻波场,波腹处光强最大,波节处光强最小。因 此实际上轴向各点的反转集居数密度和增益系数是 不相同的,波腹处增益系数(反转集居效密度)最小, 波节处增益系数(反转集居数密度)最大。这一现象 称作增益的空间烧孔效应。
激光原理与技术
第四章 激光器的工作特性
在速率方程及据此导出的激光工作物质增益饱和的 基础上讨论激光器的振荡条件、激光形成过程、模竞 争效应、激光输出功率或能量、弛豫振荡效应等基本 特性。激光线宽及频率牵引也是激光器的重要特性, 对它们的严格理论分析必须运用量子理论及半经典理 论。本章仅作简单介绍,而不涉及严格的理论分析。
激光原理与技术
PPt
hvP ntV
F s
F 21 s l
hvP V
2.三能级激光器
n2t
n nt 2
在典型三能级系统红宝石中
17 3
n 1.9 10 cm
19
3
n nt 8.7 10 cm , nt n, n2t 2
激光原理与技术
P Pt
g(vq1, Ivq1 , Ivq ) gt , g(vq1, Ivq1 , Ivq ) gt , g(vq , Ivq ) gt
2019-2020年高中物理5.4激光教案教科版选修3-4(2021年整理)
2019-2020年高中物理5.4激光教案教科版选修3-4(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2020年高中物理5.4激光教案教科版选修3-4(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2020年高中物理5.4激光教案教科版选修3-4(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9-2020年高中物理 5。
4 激光教案教科版选修3—4学习目标: 1、了解激光的特点及其应用,知道激光和自然光的区别2、知道全息照相的原理,理解相位差是形成立体图像的根本原因3、体验现代科技的神奇,发现的科学的美妙重点难点:本节的重点:了解激光的特点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简单了解学习过程:【导读】仔细阅读教材,完成学习目标【拓展】1、(1)激光激光是原子受激辐射产生的光.发光的方向、频率、偏振方向均相同,两列相同激光相遇可以发生干涉。
激光是相干光,激光是人工产生的光。
(2)激光的产生在现代科技中用激光器产生激光.激光一种特殊的光,自然界中的发光体不能发出激光.1958年,激光问世。
1、激光具有的特点(1)相干性好所谓相干性好是指容易产生干涉现象.普通光源发出的光(即使是所谓的单色光)频率是不一样的,而激光器发出的激光的频率几乎是单一的,并且满足其他的相干条件,所以,现在我们做双缝干涉实验时,无需在双缝前放一个单缝,而是用激光直接照射双缝,就能得到既明亮又清晰的干涉条纹。
(2)平行度非常好与普通光相比,传播相同距离的激光束的扩散程度小,光线仍能保持很大的强度,保持它的高能量,利用这一点可以精确测距。
激光原理课程设计
激光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激光的基本原理,掌握激光产生的物理机制;2. 掌握激光的特性和应用领域,了解激光在科学技术中的重要性;3. 掌握激光器的分类和基本构成,了解不同类型激光器的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激光原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2.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熟练使用激光实验设备进行基本实验操作;3.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与激光相关的课题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激光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在学术讨论中尊重他人观点的良好品质;3.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激光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的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物理学科选修课程,以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中年级,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和实验操作能力,对激光技术感兴趣,但可能对激光原理的理解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激光原理,加强实验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使学生在掌握激光知识的同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领域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激光基本原理:激光的产生、放大和发射过程,涉及受激辐射、能级跃迁等物理概念。
- 教材章节:第二章“激光的基本原理”2. 激光特性与应用:激光的相干性、平行性、单色性等特点及其在工业、医疗、通信等领域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三章“激光的特性与应用”3. 激光器类型与工作原理:气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等常见激光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 教材章节:第四章“激光器的类型与工作原理”4. 激光实验操作: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包括激光器的使用、光路调整、激光测量等。
- 教材章节:第五章“激光实验技术”5. 激光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介绍激光技术在环境监测、治理等方面的应用案例。
激光热加工原理 激光原理及应用 [电子教案]电子
激光热加工原理激光原理及应用第一章:激光概述1.1 激光的概念激光的定义激光的特点1.2 激光的产生原理激光的工作原理激光的产生过程1.3 激光的性质激光的单色性激光的方向性激光的相干性第二章:激光热加工原理2.1 激光加热原理激光加热的过程激光加热的机制2.2 激光热加工的特点高能量密度局部加热快速加工2.3 激光热加工的应用范围材料加工生物医学能源领域第三章:激光切割与焊接3.1 激光切割原理及设备激光切割的原理激光切割设备的组成3.2 激光切割的应用金属材料切割非金属材料切割3.3 激光焊接原理及设备激光焊接的原理激光焊接设备的组成3.4 激光焊接的应用金属材料焊接微电子器件焊接第四章:激光表面处理4.1 激光熔覆原理及工艺激光熔覆的原理激光熔覆的工艺参数4.2 激光熔覆的应用改善材料性能修复磨损零件4.3 激光打标原理及工艺激光打标的原理激光打标的工艺参数4.4 激光打标的应用产品标识防伪技术第五章:激光加工技术的未来发展5.1 激光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激光器技术的进步激光加工技术的创新应用5.2 激光加工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自动化生产智能制造5.3 激光加工技术在科研领域的应用生物医学研究新材料研究第六章:激光热加工技术在材料加工领域的应用6.1 金属材料加工激光切割、焊接、打标、雕刻在金属加工中的应用激光熔覆技术在改善金属表面性能中的应用6.2 非金属材料加工激光切割、打标在塑料、玻璃、陶瓷等非金属材料中的应用激光雕刻在木材、皮革等材料加工中的应用6.3 复合材料加工激光加工技术在复合材料切割、焊接、打标等中的应用激光加工技术在复合材料结构件制造中的应用第七章:激光热加工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7.1 激光切割、焊接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激光加工技术在生物医学器械制造中的应用激光加工技术在组织切割、焊接中的应用7.2 激光打标、雕刻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激光打标技术在生物医学器械标识中的应用激光雕刻技术在生物医学模型制造中的应用7.3 激光热加工技术在生物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激光熔覆技术在生物支架制造中的应用激光加工技术在生物医用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第八章:激光热加工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8.1 激光切割、焊接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激光加工技术在太阳能电池板制造中的应用激光加工技术在燃料电池制造中的应用8.2 激光打标、雕刻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激光打标技术在能源设备标识中的应用激光雕刻技术在能源器件制造中的应用8.3 激光热加工技术在新型能源材料加工中的应用激光熔覆技术在制备新型能源材料中的应用激光加工技术在能源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第九章:激光热加工技术的环境保护与安全9.1 激光加工技术对环境的影响激光加工技术的环境友好性激光加工技术的环保措施9.2 激光加工技术的安全问题激光加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激光加工设备的安全操作9.3 激光加工技术的环保与安全监管激光加工技术的环保法规与标准激光加工技术的安全管理制度第十章:激光热加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趋势10.1 激光加工技术的创新新型激光器的研究与应用激光加工技术的集成与自动化10.2 激光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激光加工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激光加工技术与其他制造技术的融合发展10.3 激光加工技术的产业化与商业化激光加工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激光加工技术的商业化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激光的产生原理及过程激光的产生原理涉及到光学、物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对于理解激光热加工原理至关重要。
《激光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激光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任务、性质和作用本课程是应用物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理论课,主要讲授激光器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分析方法,本课程着重阐述基础理论。
本教材分为五部分:(1)概述激光器基本原理(2)讲授开放式光谐振腔理论(3)讲授激光振荡和放大理论,重点放在阐明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物理过程和主要理论分析方法方面(4)介绍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学完本课程,使学生能较全面地掌握激光器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学会基本激光技术,打下一个从事激光工作的较宽广扎实的基础。
一.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1.理论讲授2.实验3.教学环节的安排及学时分配4.教材(参考书)(1)周炳琨等,激光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1995。
(2)邹英华等,激光物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3)伍长征等,激光物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
(4)A. yariv,Quantum Electronic,1975纽约版。
(5)A. yariv,Introduction to Optical Electronics(secondedition ) 1976年版。
(6) O.svelto,priciple of Laser,Italy。
(7)[美]W.E.兰姆,激光物理学,科学出版社(中文版),1982。
(8)沈柯,激光原理教程,北京工业学院出版社。
(9)朱为曾,激光物理,国防工业出版社。
(10)激光物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三.大纲说明1.本课程各章的重点、难点第一章的重点是光的受激辐射基本概念,对激光的特性应有明确的认识。
第二章的重点是开腔模式的物理概念和衍射理论分析方法,一般稳定球面腔的模式特征,高斯光束的基本性质及特征参数。
第三章的重点是激光器速率方程,这是必须深刻理解、一定掌握的部分。
第四章的重点是激光器的振荡阀值和振荡模式。
第五章的几节都要求掌握。
第六章的重点是半经典理论。
第七章的重点是几种激光器。
第八章的重点是半导体二极管激光器,要了解它的原理、结构和性能。
《激光原理》课件
《激光原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材《物理》的第四章第三节,主要涉及激光的产生原理、激光的特性及其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激光的产生原理,激光的特性(单色性、相干性、方向性),激光在通信、医疗、科研等领域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激光的产生原理,理解激光的特性及其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激光的产生原理,激光的特性及其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难点:激光的产生原理,激光的相干性及其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激光笔、实验器材。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激光表演,让学生感受激光的神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激光的产生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激光的特性(单色性、相干性、方向性)。
3. 实验演示:进行激光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激光的特性。
4. 应用拓展:讲解激光在通信、医疗、科研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激光的实际意义。
5. 课堂互动:设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激光原理:1. 产生原理2. 特性:单色性、相干性、方向性3. 应用:通信、医疗、科研等领域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激光的产生原理。
2. 请列举三个激光的应用实例,并说明其原理。
3.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激光应用的认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激光技术在不断发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激光技术的最新动态,了解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前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激光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材《物理》的第四章第三节,主要涉及激光的产生原理、激光的特性及其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激光的产生原理,激光的特性(单色性、相干性、方向性),激光在通信、医疗、科研等领域的应用。
激光原理与应用讲第四章优秀课件
5.其他方法还包括:
凹凸透镜选模、腔内加临界角反射器选模、利用调Q选模等。
小结:
Ø 激光单纵模选取的基本方法 —— 短腔法。 Ø 激光单横模选取的基本方法 —— 光阑法。
基本概念
稳定度是指激光器在一次连续工作时间内的频率漂移与振荡频率之比 S ν ν
复现性是激光器在不同地点、时间、环境下使用时频率的相对变化量 R ν ν
基本做法是在谐振腔内插入一个适当大小的小孔光阑。
4.聚焦光阑法和腔内望远镜法选横模
(1)聚焦光阑法:如图4-6所示,在腔内插入一组透镜组,使光束在腔内传播时 尽量经历较大的空间,以提高输出功率。
图4-6 聚焦光阑法
(2)腔内加望远镜系统的选横模方法,其结构如图4-7所示。
图4-6 聚焦光阑法
图4-7 腔内望远镜法
(1) 当强度很大的光通过均匀增益型介质时粒子数反转分布值下降,增益系数 相应下降,但光谱的线型并不改变。
(2) 多纵模的情况下,如图4-1所示, 设有q-1,q,q+1三个纵模满足振荡条 件。随着腔内光强逐步增强,q-1和 q+1模都被抑制掉,只有q 模的光强继 续增长, 最后变为曲线3的情形。
图4-1 均匀增宽型谱线纵模竞争
从波动光学的角度讲,薄透镜的作用是改变光波波阵面的曲率半径。
4.3.1 高斯光束通过薄透镜时的变换
3. 将透镜的变换应用到高斯光束上。如图4-16所示,有以下关系:
111111 R R f R R f
实际问题中,通常 0 和 s 是已知的,此 时 z0 s ,则入射光束在镜面处的波阵面
半径和有效截面半径分别为:
'a I()2d 2 I01 2exp 2 a 1 2 2 ()
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光原理技术及应用》讲义(第4 章高斯光束)王菲长春理工大学2007 年 4 月第四章 高 斯 光 束(4 学时)§1.高斯光束的基本性质、波动方程的基模解在标量近似下稳态传播的电磁场满足赫姆霍茨方程轴的距离 r x 2 y 2呈高斯变化,在近轴处是球面。
4-1-4 )4-1-5)4-1-7a)=>4-1-6) ( 4-1-7a)4-1-7b)( 4-1-8 )Z 0为输入与输出面间距离。
( 4-1-8 )4-1-5)=>其中标量 u 0 表示相干光的场分量。
缓变振幅近似下的特是Z 的缓变函数。
将( 4-1-3)代入( 4-1-1)得设解参数 P (z )是与光束传播有关的复相移, q (z )是复曲率半径, (4-1-1)( 4-1-2 ) ( 4-1-3 )(4-1-4)( 4-1-5 )表示光束强度随4-1-9)振幅 r 下降到中心值的 1/e 时,光斑尺寸 r 2z 0 = 0,即(4-1-10)k( 4-1-11) 4-1-12)4-1-21)是波动方程( 4-1-1 )的一特解,称基模高斯光束。
基模高斯光束的性质由三参数决定。
4-1-22)、高斯光束的基本性质4-1-12) ( 4-1-5) =>4-1-14)(4-1-10)=> 4-1-13)=>4-1-13 ) 由( 4-1-7b ) 4-1-8) => => 4-1-11)4-1-17)=>4-1-14)4-1-15) (4-1-16) (4-1-17) 4-1-18)4-1-19)=>4-1-20)综上知4-1-21)1.高斯光束在 z =常数的平面内,场振幅以高斯函数 exp ( r 2(2z ))的形式从中心 (即传播轴线 )向外平滑地减小。
当振幅减小到中心值的 l/e 处的 r 值定义为光班半径。
光斑半径随坐标 z 按双曲线规律向外扩展。
2.高斯光束的等相面等相面是指相位相同点的轨迹,一般为空间曲面。
令相位为常数,则波高斯光束的等相面曲率中心随着光束的传播而移动。
3. 高斯光束的相移描述高斯光束在点 ( r,z )处相对于原点的相位差。
为在空间传输距离 z 相对于几何相移产生的附加相移。
4-1-22)k(r 2/2R(z) z)const (其中 arctg ( z / 02) )4-1-23) 近轴下, r 2/ 2R( z) z const 4-1-24) 即高斯光束等相面为球面4-1-25)kz 为几何相移,(4-1-26)4.瑞利长度(共焦参数)即光斑从最小半径0 增大到2 0,从最小光斑处算起的这个长度即瑞利长度。
5.远场发散角时,高斯光束振幅减小到中心最大值1/e 处与 z 轴的交角。
即4-1-27)即远场发散角包含在传播距离 z 处光束的几何张角和衍射效应二部分的贡献。
理论上为双曲线的渐近线与光轴的夹角。
三、高阶高斯光束波动方程的存在很多解,其各种组合也是波动方程的解,是一种实际存在的激光束,称多模。
1.直角坐标系下高阶高斯光束场的形式4-1-28)高阶高斯光束在垂直于光轴的横截面上场振幅或光强的分布由厄米多项式与高斯函数的乘积决定。
,即厄米 -高斯分布。
通常把由整数和 n 所表征的横向分布称为高阶横模。
高阶模的总相移4-1-29)2.在圆柱坐标系,其解拉盖尔多项式与高斯函数乘积决定。
拉盖尔 -高斯光束的横向分布由振幅决定,振幅4-1-30)4-1-31)4-1-32)四、高斯光束的孔径4-1-33) 高斯光束通过孔阑 a 后的功率透过率拉盖尔高斯光束场结构4-2-3 )§2.高斯光束的传输定律、球面波的传输4-2-2 )规定:沿光传输方向的发散球面波的曲率半径为正,会聚球面波的曲率半径为负。
球面波在自由空间的传输规律:4-2-1 )波面通过薄透镜变换=>反映了近轴球面波曲率半径的传输和变换与光学矩阵元之间的关系。
4-2-3 )、高斯光束的复参数 q 及其传输高斯光束可由波前曲率半径 R (z ) 、光斑半径 z 和位置 z 中任意两个量来描述。
即高斯光束的复数曲率半径与普通球面波的曲率半径遵循相同的传输规律。
、高斯光束的 ABCD 定律引入复参数 q :4-1-21 )=>4-2-4 ) 4-2-5 )4-2-6 )4-2-4 )高斯光束传输变化规律4-2-7 )4-1-15 )(4-1-16 )即当光束从束腰向外传输时,波面的曲率半径从无穷大迅速变小,通过一个极小值2zz 0 /z 1时,高斯光束波面的曲率半径变化当作球面波处理。
( 4-1-15 )(4-1-16 ) =>4-2-8 )已知 R (z ) 和该位置光斑4-1-15)( 4-1-16)=> 4-2-9 )(z )由( 4-2-8 )(4-2-9 )式可确定束腰位置和大小。
4-2-4) 4-2-10 )4-2-11 )=> 传输规复参数 q 通过传输矩阵 M的光学系统变换遵守 ABCD定律:q1 、q2分别入射平面和出射平面的复光束参数。
§ 3 高斯光束通过光学系统的变换4-2-12 )4-3-1 )4-3-2 )4-3-3 )( 4-3-4 )4-3-1 )(4-3-2 )(4-3-3 )( 4-3-4 ) =>=>空气中 1 2 1,束腰成像公式(4-3-10 )4-3-5 )即高斯光束通过复杂光学系统的变换公式。
即研究入射和出射高斯光束束腰间变换时, 4-3-5 )变为4-3-6 )当 c 0 时,则束腰成像公式4-3-7 )、高斯光束通过薄透镜的变换( 4-3-8 )i 1s 2 f [(1 s 1 f )2(z 0 f )2]物距 / 像距物像比例与物距间<一>f 一定,i 随s0变化情况(4-3-10 )对s0 求偏微分4-3-11 )1. s0<f4-3-即当s0<f 时,i < 0, 不论 f 何正数,总有聚焦作用,且像距总小于 f 2. s0 >f(理想)实际中,,其中,即此时3. s0 =fi 达最大,综上仅当f< s0 时,透镜才有聚焦作用。
<二> s0一定,i 随 f 变化情况( 4-3-10 )对 f 求偏微分(4-3-13)=>4-3-16)1. 时,分别为高斯光束入射在透镜处等相面的曲率半径和光斑半径。
2. ,3. , 单透镜除了用于高斯光束的聚焦之外,还常用于高斯光束的准直。
当s 0=f 时 0i 最大, 即高斯光束的束腰在透镜的前焦面时输出光斑达到最大,准直效果,且 f 越大,(注:受限于通光孔径, f 不可能无限大)准直效果越好,对基三、高斯光束通过望远系统的变换代入( 4-3-7)式模高斯光束,根据拉赫不变量 01 010i 0i =>0i ,min01 f,0i,maxf /014-3-14)1. 调焦望远系统( 调焦望远系统光线变换矩阵:f 2 f14-3-15)0)1l , M TM T4-3-20 )=> 4-3-19 )=>=>1 )倒置望远系统,即 M T1,扩束 M T倍,准直范围增大 M T2;2)像方发散角压缩 M T 倍, ;3 ) , ; 4),扩束比(准直率) 。
最大扩束比 =>离焦望远系统 2. 离焦望远系统( 0 )实际中两透镜焦距一定, 即在( 4-3-17 )式的约束下求( 4-3-18 )的条件极值。
4-3-17 )4-3-18)代入( 4-3-7 )式4-3-24 ) 其中注:通常用于高功率密度激光束变换的望远系统采用伽利略望远系统。
四、高斯光束的匹配谐振腔产生的单模入射到一光学系统(如干涉仪、多程反射室等) 都有自己的本征模式,若二者不匹配, I 腔发出的单模将激发起系统的多模 , 因交叉 激发作用而使损耗增加。
在模式匹配时,入射的单模仅激发系统一个相对应的单模。
如图在 I 腔产生的基模腰斑 0 , II 腔产生的基模腰斑 i 。
如在其间适 当位置插入一个适当薄透镜 f ,使由 I 腔与 II 腔发出的光束互为物像共轭, 则该透镜称为二腔的模匹配透镜。
4-3-21 )将( 4-3-21 )式中前两式代入第三式 4-3-22 )4-3-23 )4-3-23 ) ( 4-3-22 ),分离实部、虚部=>高斯光束的模匹配公式:,因光学系统=>复参数:讨论:任意 f 值,可求出 s 0、s i,但仅当 f f 0 ,有实数解。
( 4-3-25 )联立( 4-3-24 )(4-3-25 )可求出 s 0、 s i 和 f 。
§4.激光光学系统设计参见:萧泽新《工程光学设计》 2003.6§5.光束质量评价方法与测量、光束参数乘积 BPPBPP=束腰半径 远场发散角 = i i ( mm*mrad )、光束极限倍率衍射因子 M 2M 2 因子反映了激光束的质量,是表征激光高亮度、高空间相干性和方向性的本 质参数。
基模 M 2=1,=>实际光束的束腰半径与远场发散角的乘积 理想高斯光束的束腰半径与远场发散角的乘积ii 001.厄米 -高斯光束=> ,2.拉盖尔 - 高斯光束=>、多点法测量光束质量1.激光传输方程:,确定束腰位置 z0,测得束腰直径 d0和 z处束宽d(z) => M2测量精度 : 至少测十个位置束宽,且至少5 个在一倍瑞利距离内。
2.激光传输方程根据 d(z)和 z,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求系数A、B、C。
光束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