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5节
审计程序
㈠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㈡初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 一、审计的准备阶段 ㈢分析审计风险 ㈣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㈤编制审计计划
第 5节
审计程序
㈠进驻被审计单位 ㈡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
过对样本的审核,以证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是否有效地执行,并 与以前比较,核实内部控制系统是正在改善还是恶化。
第 3节
抽样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
㈠确定预计差错发生率 ㈡确定精确度 ㈢确定可靠程度
属性抽样的步骤
㈣确定样本数量 ㈤选择随机抽样方法 ㈥评价抽样结果,推断总体特征
第 3节
抽样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
二、审计的其他分类
除审计的基本分类外,还可 以对审计进行其他分类。
一、审计的基本分类
⒈政府审计 ㈠按审计主体的分类 ⒉民间审计 ⒊内部审计
⒈财政财务审计 ㈡按审计的内容和目的分类
⒉财经法纪审计
⒊经济效益审计 ⒋经济责任审计
二、审计的其他分类
⒈全部审计 ㈠按审计范围分类
⒉局部审计 ⒊专项审计 ⒈事前审计 ⒉事中审计
⑴完整性; ⑵准确性;
⑶经过授权;
⑷访问限制。
第 4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四、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和电子表格的运用
⒈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是指用计算机和相关软件,使审计测试工作实现 自动化的技术。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审阅大量交易的效率,而且计算机不 会受到过度工作的影响。 最广泛地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领域是实质性测试,特别是在与分
⒈评估业务流程的复杂程度(比如销售流程、薪酬流程、采购流程等);
⒉评估信息系统的复杂程度; ⒊信息技术环境的规模和复杂程度。
第 4节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三、信息技术对内部控制审计的影响
被审计单位采用信息系统处理业务,并不意味着手工控制被完全取代, 信息系统对控制的影响,取决于被审计单位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手工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并不会发生实质性的改 变,审计人员仍需要按照标准执行相关的审计程序,而对于自动控制,应从 信息技术一般性控制与信息技术应用控制两方面考虑对内部控制审计的影响。 ⒈信息技术一般性控制对内部控制审计的影响
项目。
审计的技术方法是指为了证实被审计单位的实有资产负债和所有者 权益,核实会计记录和财务报表等的公允性和合法性的方法。
第 2节
审计的方法
一、审计方法的选用
审计方法的选用,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⒈审计方法的选用要适应审计的目的。 ⒉审计方法的选用要适合审计方式。 ⒊审计方法的选用要联系被审计单位的实际。 科学、合理地选用审计方法,对做好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第 3节
抽样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
⒈确定审计的总体范围 ⒉拟定所需精确度和可靠程度 ⒊确定总体标准差
㈡差异估计
⒋计算所需样本容量 ⒌审查样本项目 ⒍根据样本审查结果推断总体
第 4节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
⒈对审计线索的影响;
⒉对审计技术手段的影响; ⒊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⒋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第 3节
抽样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
一、审计抽样的意义
抽样是指先对特定对象总体抽取部分样本进行审查,然后以其审查结 果来推断该总体的数量的一种方法。 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 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在审计历史上,先后出 现过: ⒈任意抽样 ⒉判断抽样 ⒊统计抽样
第 3节
抽样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
⑵审计人员在进行实质性测试时,应关注以下抽样风险:
①误受风险。误受风险也称“β风险”,是指抽样结果表明账户余额 不存在重大错报而实际上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②误拒风险。误拒风险也称“α风险”。与误受风险相反,误拒风险 是指抽样结果表明账户余额存在重大错报而实际上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信赖过度风险和误受风险对审计人员来说,是最危险的风险,而信赖 不足风险和误拒风险则属于保守型风险。
第 3节
抽样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
一、审计抽样的意义
⒉非抽样风险。非抽样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因采用不恰当的审计程序或方 法,或因误解审计证据等而未能发现重大误差的可能性。产生这种风险的原 因主要有: ⑴人为错误,如未能找出样本文件中的错误等。
⑵运用了不切合审计目标的程序。
⑶错误解释样本结果。 非抽样风险无法量化,但审计人员应当通过对审计工作适当的计划、指
审计人员在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时,需要谨慎地考虑电子表格中的控制, 以及电子表格控制设计与执行的有效性,从而确保这些内嵌控制持续的完整
性。
第 5节
审计程序
审计程序包括总体审计程序和具体审计程序。总体审计程序是审计人
员对审计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系统性工作步骤。具体 审计程序是指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程序和实质性测试程序。
⒌对审计人员的影响。
第 4节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二、信息技术对确定审计范围的影响
审计人员在确定审计范围时,需要结合被审计单位业务流程复杂度、信 息系统复杂度、系统生成的交易数量、信息和复杂计算的数量、信息技术环 境规模和复杂度等方面,对信息技术审计范围进行重点考虑。信息技术审计 范围的确定,与被审计单位在业务流程及信息系统相关方面的复杂度成正比。 在具体评估复杂度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考虑:
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时,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审计程序,选用一定的
审计方法来获取审计证据,以支持其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发表审计意见和作出审计结论。 不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还是民间审计,也不论是财政财务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还是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程序一般包括准备、实施和完成 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包括若干具体的工作内容。
抽样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
⒈确定审计的总体范围
⒉拟定所需精确度和可靠程度
⒊估计总体标准离差 ⒋根据可靠程度确定标准正态离差系数 ㈠平均值估计 ⒌计算所需样本容量 ⒍选取样本
⒎审查样本项目,审定样本的实际平均数
⒏对总体的总金额进行区间估计 ⒐得出审计结论
第 3节
抽样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
【例】甲材料40,000件,其账面价值总额为2,950,800元。审计人员决
第 3节
抽样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
三、变量抽样
审计人员用来估计总体金额的统计抽样称为变量抽样,它适用于对企业 存货、应收账款等的估计。 变量抽样是用于实质性测试方面的统计抽样方法,它通过检查财务报表 各项目数据的真实性和正确性,来取得作出审计结论所需的直接证据。
变量抽样有平均值估计和差异估计等形式。
第 3节
第 3节
抽样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
一、审计抽样的意义
⒈抽样风险。抽样风险是审计人员依据抽样结果得出的结论与审计对 象总体特征不相符合的可能性。抽样风险与样本量成反比,样本量越大,
抽样风险越小。
⑴审计人员在进行控制测试时,应关注以下抽样风险: ①信赖不足风险。这是指抽样结果使审计人员没有充分信赖实际上应 予信赖的内部控制的可能性。 ②信赖过度风险。这是指抽样结果使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信赖超过 了其实际上可予信赖程度的可能性。
第二章
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
本 章 内 容
第1节
审计的种类
第2节 第3节
审计的方法 抽样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
第4节
审计程序
第1 节
审计的种类
审计分类的标准
一、审计的基本分类
审 计 有 许 多 不 同 的 种 类
参照国际审计分类的惯例,结
合我国经济类型和审计监督的特点。
审计按其主体分类和按其内容、 目的分类,属于基本分类。
【例】确定的可靠程度为95%,审计人员在审查了被审计单位
300张现金支出凭证后,发现有6张现金支出凭证有差错。则从表 2—6的样本规模300那一行往右查到6个差错所在的栏次,该栏4% 就是总体差错率的精确度上限。 因此,审计人员可以作出如下审计结论:以 95%的把握,确信
全部现金支出凭证的差错率不超过4%。
导和监督,以坚持质量控制标准,力争有效地降低非抽样风险。
第 3节
抽样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
二、属性抽样
属性抽样是指在精确度界限和可靠程度一定的条件下,为了测定总体 特征的发生频率而采用的方法。 属性抽样是用于控制测试方面的统计抽样法。 在控制测试中,审计人员只要求作出某种属性的总体发生率是多少的
结论,而不必作出总体错误数额大小的估计。因此,采取属性抽样,要通
定对甲材料进行抽查,并以95%的可靠程度来估计总体的价值,所设定的精确 度为±50,000元。
审查前,选取30件甲材料作为估计总体标准离差的初始样本,假设初始
样本的标准离差为8,则样本量可计算如下:n≈157(件) 随机抽取157件甲材料进行详细审查,假定审定价值为23,550元,则审定 样本的平均值为150元。根据每单位平均值估计抽样的特点,可推断总体平均 值的估计值为150±⒈25元,则40,000件甲材料的估计金额为6,000,000元 ±50,000元。 审计人员可以作出这样的结论:有95%的把握保证40,000件甲材料的真实 金额在5,950,000元~6,050,000元之间。
析程序相关的方面。
第 4节
⒉电子表格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所谓电子表格是指利用计算机作为表格处理工具,以实现制表工具、计 算工具以及表格结果保存的综合电子化的软件。目前普遍使用的电子表格通 常包括Excel等软件,通过电子表格可以进行数据记录、计算与分析,并能
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各种复杂统计运算后显示为可视性极佳的表格。
具有重要意义。
第 2节
审计的方法
二、审计的技术方法
㈠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
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是审计最基本的方法,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广泛地采用这类方法。 这类方法审查的对象主要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因此
也叫查账法。
㈠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
⑴审阅法 ⑵核对法 ⒈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技术分类 ⑶查询法 ⑷比较法 ⑸分析法
㈠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
⑴顺查法 ⒉按审查书面资料的顺序分类 ⑵逆查法
⑴详查法 ⒊按审查书面资料所涉及的数量分类 ⑵抽查法
㈡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⒈盘点法 ⒉调节法 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⒊观察法
⒋鉴定法
㈡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调节法是指在审查某个项目时,通过调整有关数据,从而求得需要证
实的数据的方法。 结存日(书面资料日期)数量=盘点日盘点数量+结存日至盘点日发 出数量-结存日至盘点日收入数量 【例】某企业2010年12月31日账面结存A材料2,000公斤,通过审阅和 核对并无错弊。2011年1月1日至15日期间收入35,000公斤,发出34 500公 斤。1月1日期初余额及收发数额均经核对、审阅和复算无误。2011年1月15 日下班后监督盘点实存量为2,800公斤。调节计算如下: 结存日数量=2,800+34,500-35,000=2,300(公斤) 经过上述调节计算,2010年12月31日的实存数为2,300公斤,与账面记 录的A材料2,000公斤不一致。
㈡按审计实施时间分类
⒊事后审计
⒈报送审计 ⒉实地审计
㈢按审计执行地点分类
二、审计的其他分类
⒈强制审计
㈣按审计动机分类 ⒉任意审计 ⒈预告审计 ㈤按审计是否通知被审计单位分类 ⒉突击审计 ⒈账表导向审计 ㈥按审计使用的技术和方法分类
⒉系统导向审计
⒊风险导向审计
第 2节
审计的方法
一、审计方法的选用
审计方法是指审计人员检查和分析审计对象,收集审计证据,并对 照审计依据,形成审计结论和意见的各种专门手段的总称。 审计的基本方法是指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作为指 导的工作方法,以及审计计划管理、档案管理的方法,适用于各种审计
信息技术一般控制包括程序开发、程序变更、程序和数据访问以及计算
机运行四个方面,审计人员应对这四个方面的内部控制进行审计。
第 4节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⒉信息技术应用控制对内部控制审计的影响 信息技术应用控制一般要经过输入、处理及输出等环节,和手工控制一
样,自动系统应用控制同样关注信息处理目标的四个要素:
第 3节
抽样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
一、审计抽样的意义
统计抽样的意义在于: ⑴统计抽样能够科学地确定抽样规模; ⑵统计抽样中总体各项目被抽中的机会是均等的,可以防止主观判断; ⑶统计抽样能计算抽样误差在预先给定的范围内其概率有多大,并根
据抽样推断的要求,把这种误差控制在预先给定的范围之内;
⑷统计抽样便于实行审计工作规范化。 统计抽样法的产生并不意味着判断抽样法的消亡。 抽样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具体运用,主要有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