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8年专插本《西方经济学》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8年专插本《电工电子技术》考试大纲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8年专插本《电工电子技术》考试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与目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考试(以下简称“插班生考试”)《电工电子技术》科目的考试,是普通高等学校(含高职班和各类成人高校从普通高校招生的普通班)应届和往届专科毕业生,以及通过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等国民教育系列获得大专毕业证的人员,升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就读的全省统考科目。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考试的目的和要求是:考核学生对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电路和基本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水平,并能灵活运用,具有比较全面的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验技能,较强的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Ⅱ考试形式、试卷结构及参考书1、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2、《电工电子技术》科目考试内容包括电路、模拟和数字三部分,电路占20%,模拟占40%,数字占40%。

3、《电工电子技术》考试参考书为浙江大学电工电子基础教学中心电工学组编,叶挺秀主编《电工电子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Ⅲ试题命题的原则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插班生《电工电子技术》考试试题在设计上应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合理的难度。

1、命题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目标和考核内容,考试命题应具有一定的覆盖面且重点突出,侧重考核考生对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典型电路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试题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识记为10%,理解40%,应用50%。

3、合理安排试题难度结构。

试题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

试卷中四种难易度试卷的比例,易约占20%,较易约占30%,较难约占30%,难约占20%。

4、试题的题型有: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分析计算题等。

根据考核的要求,适当安排各种题型数量的比例,达到考核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和运用的水平和能力。

Ⅳ《电工电子技术》考核内容和要求《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考核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的内容:电路、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8年研究生招生专业课考试大纲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8年研究生招生专业课考试大纲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8年研究生招生专业课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F129 传感器技术
二、Ⅰ考查目标
本科目要求系统地掌握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传感器的构成法、传感器工作原理、传感器的作用、传感器及现代检测技术发展的趋势;传感器技术基础特性指标分析方法及传感器性能改善的技术途径;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变磁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及光纤传感器等的技术原理、结构、主要特性、误差分析和补偿方法。

要求能够依据传感器原理,进行传感器的选用、传感器测量线路的设计和实现。

Ⅱ试卷题型与分值结构
一、选择题(共20分)
二、填空题(共10分)
三、综合应用题(共70分)
Ⅲ考试内容
1、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传感器的构成法,传感器的分类、作用及地位,传感器发展的趋势。

2、传感器技术基础,传感器的一般数学模型,传感器的特性与指标;改善传感器性能指标的技术途径,传感器的标定与校准。

3、电阻应变计的基本原理与结构和主要特性;电阻应变计的应用及电阻应变计式传感器。

4、变磁式传感器原理、自感式传感器、互感式传感器、电涡流式传感器。

5、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特性与应用。

6、压电效应及材料、压电方程及压电常数;等效电路及测量电路;压电式传感器及其应用。

7、热电式传感器及热电偶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的应用。

8、光源及光电效应及器件;新型光电检测器、光电传感器。

9、光纤传感器基础。

西方经济学大纲word版

西方经济学大纲word版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考试大纲一、总体要求《西方经济学》是理论和应用经济学科各专业的基础课之一。

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既要熟悉和把握市场运行的基本特征,生产者和消费者均衡的基本原理,又要深入理解国民经济均衡的基本规则,以及政府运用财政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条件、方式和效果,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分析和解决现代经济问题奠定坚实的经济学基础。

本门课程的考试目的在于测试学生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工具和方法的掌握程度,了解其是否具有初步应用这些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去分析、解决市场经济中有关问题的能力。

为了测试学员掌握经济学基本知识并加以应用能力,考试可能涉及到课程所包含的任何一部分内容。

因此,我们希望全体学员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理解概念,把握体系。

西方经济学课程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共17章,内容丰富,涵盖面宽。

各章之间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

在学习或复习时,必须通读教材,以课程讲解为基础,在全面理解的前提下掌握该课程的结构体系和主要内容,并重点记忆重要概念,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第二,突出重点,兼顾全面。

本课程考试着重考察考生对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经济学知识理解程度,以及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基本能力。

因此,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考生应在了解一般内容的同时,尽量突出重点,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把握重点章节,掌握重点内容。

第三,加强练习,重视课件。

围绕课程大纲的要求,本课程的相应课件设计了各种形式的练习题,以便学员复习时使用。

因此,完成课件所要求的综合练习、课程作业、例题分析、样卷等栏目是必需的。

这些栏目中所涉及到的练习题都是围绕课程内容中一些重要问题来设计的,力求覆盖课程中考生应该掌握和理解的内容。

第四,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

因此,在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以各国市场经济的实践为背景,充分理解经济理论所涉及到的有关经济现象,并尝试利用课程中的基本方法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西方经济学》考试大纲 .doc

《西方经济学》考试大纲 .doc

《西方经济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制定原则本大纲按照“考查基础,注重应用,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来制定。

二、内容及目标说明西方经济学课程由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组成。

考试内容覆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理论的主要部分。

考试目的在于测试申请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的本科生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是否具备应用基本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各种经济现象、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是否具备进一步深造的知识储备和潜质。

考试要求达到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好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科研潜质。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第一章绪论主要内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理论主要内容:需求理论,供给理论,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供给变动与供给量变动;均衡价格理论,政府对均衡价格干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计算。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主要内容:基于边际效用分析法的基数效用论,消费者剩余;基于无差异曲线分析法的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四章厂商行为理论主要内容:生产函数;一种可变要素投入的生产函数;两种可变要素投入的生产函数及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

成本的基本概念;短期成本函数;长期成本函数;规模经济、适度规模;收益函数、利润函数与厂商利润最大化。

第五章市场与厂商均衡主要内容:完全竞争市场厂商均衡条件及计算;完全垄断市场厂商均衡条件及计算;垄断竞争市场厂商均衡条件及计算;古诺、斯威齐、卡特尔等几种典型的寡头市场模型;不同类型市场效率比较分析。

第六章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主要内容: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帕累托最优的有关概念和标准;效率与公平。

第七章市场失灵与政府微观经济政策主要内容:市场失灵的几种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市场失灵造成的经济损失及政府所运用的微观经济政策。

第八章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循环主要内容:国民经济流转与循环;国民收入的核算;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考试大纲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考试大纲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考试大纲一、考试方式考试方式:闭卷试卷分数: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二、试卷结构与题型三、考核重点本大纲针对每个模块的目的与要求及考核内容分别进行了说明。

考生可根据不同内容对应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地进行学习和复习,进而全面系统地掌握各模块的内容。

具体内容如下:导论【目的与要求】1.掌握稀缺性、选择性、机会成本、资源配置以及经济学等概念;掌握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2.理解两个基本的经济模型和资源配置与利用中的基本问题及解决方式。

3.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经济学研究的两个层面——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知道学习经济学对个人、企业及政府的意义,会用机会成本概念解释经济现象。

【考核内容】1.经济学的产生与历史2.经济学的定义3.两个经济模型4. 价格机制与资源配置5. 经济学十大原理6.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基本内容、基本方法、基本工具模块一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目的与要求】1.掌握供求相互作用怎样决定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以及竞争在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形成中的作用。

熟练掌握需求或供给变动的几何表示,知道供求分析的实际运用和供求分析的三个基本步骤。

2.理解需求或供给受不同因素影响的变化程度(弹性理论)。

3.了解需求或供给及影响需求或供给的不同因素,并严格区分需求量或供给量变动和需求或供给变动。

4.掌握衡量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方法以及收入调节的政策。

掌握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的区别与联系。

5.理解西方经济学对利润、利息、地租的定义。

理解生产要素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考核内容】1.需求理论2.供给理论3. 均衡理论及其运用4. 均衡理论及收入的决定模块二消费者行为分析【目的与要求】1.掌握消费者剩余的概念。

2.理解消费者均衡原则;理解序数效用论主要以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和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上的均衡来解释消费者行为和需求曲线。

3.了解边际效用论(基数效用论)的总效用、边际效用的概念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曲线。

《西方经济学》专升本考试大纲

《西方经济学》专升本考试大纲

《西方经济学》专升本考试大纲《西方经济学》专升本考试大纲I、考试的目的与要求《西方经济学》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基础专业课程。

该课程在整个经济类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的地位,该课程的学习和掌握既与经管类各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密切相关,又为他们提供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工具。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了解现代经济学发展的最新动态,能够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当前国际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继续学习其他经济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将来从事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或经济管理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和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能够运用经济学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更加深刻地理解国家关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自学应考者应全面系统掌握经济学的总体内容,主要结论和应用条件,能够正确领会和理解经济运行的逻辑关系和基本规律,能够对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进行简单分析,具备初步分析能力。

试题可能涉及课程中任何有关章节的内容。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和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

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

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和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是低层次的要求。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事实、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方法分析和解释有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n、考试内容第一章需求、供给、均衡价格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需求理论和供给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作出需求和供给曲线并能分析其移动的原因及结果;能计算均衡价格和产量;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理解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对于厂商、消费者的决策影响;能根据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作出合理的价格决策。

广东专插本经济学考试科目

广东专插本经济学考试科目

广东专插本经济学考试科目摘要:一、广东专插本经济学考试科目概述1.考试科目简介2.考试大纲内容二、考试范围与内容1.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2.消费者选择3.企业的生产和成本4.市场结构5.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6.宏观经济指标及其衡量7.国民收人的决定8.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9.经济增长10.宏观经济政策三、参考书目和备考建议1.参考书目2.备考建议正文:广东专插本经济学考试科目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上、下册),以及梁小民编著:《西方经济学导论》(第四版)。

考试大纲内容涵盖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政策。

在考试范围内,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是基本的市场经济概念,需要掌握其内涵、影响因素和应用。

消费者选择理论则涉及效用、预算约束和消费者均衡等概念,需要理解并运用相关公式。

企业的生产和成本部分,要了解生产要素、成本核算和利润最大化等知识点。

市场结构部分,要掌握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和竞争性垄断等市场结构的特点和均衡分析。

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部分,要了解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供求关系和分配原则。

在宏观经济指标及其衡量部分,要熟悉国内生产总值、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宏观经济指标的计算和意义。

国民收人的决定部分,要了解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因素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需要掌握这些经济现象的产生原因、影响和政策应对。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要了解经济增长的基本原理、因素和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部分,要掌握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工具、目标和实施手段。

参考书目方面,除了上述提到的教材,还可以参考其他经济学经典著作和学术论文,以加深对经济学理论和政策的研究。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8年专插本《西方经济学》考试大纲(合集5篇)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8年专插本《西方经济学》考试大纲(合集5篇)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8年专插本《西方经济学》考试大纲(合集5篇)第一篇: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8年专插本《西方经济学》考试大纲2018年金融学的专插本《西方经济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性质和试题命题原则西方经济学主要由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构成,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之一。

这门课程的考试目的在于测试学生对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了解考生是否具备初步应用这些基本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现象、解决市场经济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试题命题原则包括:1.以考核基本概念和原理为主的原则;2.试题覆盖面涉及整个知识体系的原则;3.理论实践相结合原则,运用简单的原理分析经济现象。

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答题时间: 120分钟(三)各部分内容的考试比例微观经济学 60% 宏观经济学 40% (四)题型比例选择题约30% 判断题约15% 计算题约10% 简答题约20% 论述题约15% 案例分析题约10% 其他题型三、考试要求和内容(一)考试要求1.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理论。

2.熟悉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工具。

3.熟练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解决一些实际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

4.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一般原理和规范行为等方面的内容有详尽的了解。

5.了解和掌握现代经济的一般规律和规范, 能运用一些基本的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对有关理论和模型进行一些实证性的描述和分析。

6.能够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进行简单案例分析和讨论。

(二)考试内容第二章需求与供给 1.需求的基本理论需求,需求函数,需求定律,需求曲线,影响需求的因素,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曲线的变动。

2.供给的基本理论供给,供给曲线,影响供给的因素,供给函数、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曲线的变动。

3.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均衡价格,均衡价格的变动及计算,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及政府对价格的干预。

西方经济学考试大纲

西方经济学考试大纲

西方经济学》考试大纲I ■考试性质为挑选专科生中优秀的学生进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学生,特举行此考试。

该考试所包含的内容将大致稳定,试题形式多种,具有对学生把握本课程程度的较强识别、区分能力。

n.考试内容一、考试基本要求要求考生理解并能准确解释经济学基本概念,能够准确表述经济学原理并阐释其含义。

有能力运用经济学原理去分析现实中的事物以及人的行为。

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理解” 、“阐释”、“应用”三个层次。

理解:对于经济学概念的不同表达可以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不准确乃至错误。

阐释:可以准确无误地表达经济学原理,包含其假设条件。

应用:对于现实世界中的事物,人的行为可以运用经济学方法分析。

第一部分预备知识一、考试核知识点(一)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1. 经济学定义。

2. 经济学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 经济学的分类。

(二)经济学的基本问题1. 经济资源与稀缺。

2. “有效率”的含义。

3. 生产可能性曲线。

4. 机会成本与边际机会成本。

1. 经济类型的划分标准。

2. 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点。

3. 混合型经济的结构。

(四)需求与供给1. 需求量、需求曲线与影响需求的因素。

2. 供给量、供给曲线与影响供给的因素。

3. 供求均衡。

4. 最高限价与最低限价。

二、考核要求(一)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1. 理解。

(1)经济学的概念。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3)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2. 阐释。

(1)稀缺。

(2)合成逻辑错误。

(3)相关关系。

(4)因果关系。

3. 应用。

(1)人的行为与自我利益追求之间的关系。

(2)经济学研究中易犯的错误。

(二)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1. 理解。

(1)无限的物质欲望。

(2)有限的资源。

(3)经济资源及其报酬。

2. 阐释。

(1)有效率的含义。

(2)生产可能性曲线形态的含义。

(3)机会成本与边际机会成本。

3. 应用。

(1)如何理解“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2)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位置移动与经济增长。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8年-研究生招生专业课考试大纲--803经济学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8年-研究生招生专业课考试大纲--803经济学
48、经济增长因素来自析49、关于经济增长的争论
50、经济周期理论回顾及乘数-加速数模型
十二、国际经济学
51、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52、汇率与对外贸易
53、国际收支平衡
参考书目(须与专业目录一致)(包括作者、书目、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
1、《西方经济学》(微观、宏观)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5、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
五、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16、一般均衡
17、经济效率
18、帕累托最优条件和完全竞争
19、社会福利函数
20、外部性和公共物品
21、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
六、国民收入收入与决定
22、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他总量
23、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
24、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25、均衡产出
26、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Ⅱ试卷题型与分值结构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四、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Ⅲ考试内容
一、均衡价格理论
1、需求理论
2、供给理论
3、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4、弹性理论
5、供求曲线的运用
二、效用论
6、基数效用论
7、序数效用论
27、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28、其他关于消费函数的理论
29、乘数论
七、国民收入收入与决定
30、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他总量
31、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
32、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33、均衡产出
34、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35、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八、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36、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试大纲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试大纲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试大纲《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与试题命题的原则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考试(以下简称“插班生考试”)《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科目的考试,是普通高等学校(含离职班和各类成人高校从普通高考招生的普通班)应届和往届专科毕业生,以及通过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等国民教育系列获得大专毕业证书的人员,升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就读的全省统考科目。

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插班生《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试试题在设计上应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合理的难度。

1.命题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目标和考核内容,考试命题应具有一定的覆盖面且重点突出,侧重考核考生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试题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识记为10%,理解35%,应用55%。

3.合理安排试题难度结构。

试题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

试卷中四种难易度试题的分数比例,易约占20%,较易约占30%,较难约占30%,难约占20%。

Ⅱ.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2.试卷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计算题、分析题等(各种题型的具体样式可参见题型示例)。

根据考核的要求,适当安排各种题型数量的比例,达到考核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和运用的水平和能力。

Ⅲ.《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的考核内容和要求《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的考核内容为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使学生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一般原理和规范行为等方面的内容有详尽的了解,并能运用一些基本的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对有关理论和模型进行一些实证性的描述和分析,并最终明确西方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社会资源如何得以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这一问题。

第一章引论一、考核目的本章考核西方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西方经济学专升本考试大纲提交版

西方经济学专升本考试大纲提交版

西方经济学专升本考试大纲提交版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西方经济学考试大纲一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均衡价格理论;需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收入分配理论;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货币市场均衡理论;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理论(IS-LM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宏观经济政策;AD-AS模型;经济增长理论。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均衡价格的形成,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弹性的计算、需求价格弹性与企业总收益之间的关系;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无差异曲线与消费者均衡;合理投入区域的形成、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规模报酬;四条短期单位成本之间的关系,长期平均成本;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完全垄断的形成,完全竞争与垄断竞争长期均衡的比较;工资的决定,市场失灵的原因;国民收入的含义及理解;AE-Y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分析、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二知识考核点引言一、西方经济学的涵义掌握:西方经济学研究涉及到的范围。

二、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1、掌握: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现代主流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经济学家。

2、领会:西方经济学演变的主要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三、为什么要学习西方经济学领会: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用途。

第一章绪论一、稀缺性与选择1、掌握:稀缺性;生产资源;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生产可能性曲线;机会成本;2、领会: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问题之间的关系;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关系;选择与机会成本之间的联系。

3、应用:理解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机会成本之间的关系。

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掌握: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资源使用效率的含义。

2、领会:经济社会的三个基本问题;利用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资源使用的效率和资源总量的变动。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8年-研究生招生专业课考试大纲--教育硕士J234教育科研方法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8年-研究生招生专业课考试大纲--教育硕士J234教育科研方法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8年研究生招生专业课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J234教育研究方法
Ⅰ考查目标
一、了解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理解教育研究方法的重要术语、基本概念,掌握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及主要研究方法。

二、具有进行教育研究选题及研究方案设计、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等的初步能力。

三、能够运用教育研究原理分析和评论教育研究设计、成果及典型案例。

Ⅱ试卷题型与分值结构
名词解释题(20分);简答题(40分);论述题(40分)
Ⅲ考试内容
第一章教育研究概述。

810《西方经济学》考试大纲

810《西方经济学》考试大纲

810《西方经济学》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学科的核心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之一。

本科目考试着重考察考生对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应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1、导言1.1从经济学的产生理解经济学的概念及其内涵;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内容体系;1.2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假设、特点和理论体系框架;1.3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假设、特点和理论体系框架;2、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2.1需求理论:需求曲线、需求函数及影响需求的因素;需求的变化和需求量的变化。

2.2供给理论:供给曲线、供给函数及影响供给的因素;供给的变化和供给量的变化。

2.3均衡价格形成及其变动、均衡价格理论的运用;2.4供求弹性理论:基本概念、计算方法等;2.5蛛网模型3、效用论3.1效用的概念,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法及消费者均衡;3.2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及消费者均衡、消费者需求曲线的推导。

3.3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正常物品、低档物品和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3.4不确定性和选择4、生产论4.1企业的本质、厂商的组织形式和目标;4.2生产函数及其性质,几种常见的形式;4.3短期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及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4.4规模报酬理论5、成本理论5.1成本和利润的概念,常见的几个成本概念,经济利润和正常利润。

5.2短期成本及其决定因素、短期成本曲线中几个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5.3长期成本及其决定因素、长期成本曲线中几个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短期平均成本与长期平均成本之间的关系;6、完全竞争市场6.1厂商和市场的类型。

6.2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及短期供给曲线、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6.3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7、不完全竞争市场7.1垄断市场的条件及自然垄断、形成垄断的原因。

7.2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价格歧视、自然垄断与政府管制。

秋西方经济学(本)复习大纲整理内容

秋西方经济学(本)复习大纲整理内容

2018秋西方经济学(本)复习大纲一、考试卷型、分数比例1、单项选择题(15题,15分)2、多项选择题(5题,15分)3、判断题(10题,10分)4、名词配伍题(5题,10分)5、简答题(2题,20分)6、计算题(2题,15分)7、论述题(1题,15分)二、复习方法1、第1、7、9、11、17章不作为考试重点2、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三种题型重点复习导学上相应的题型(浙江电大在线学习平台“期末复习栏”上面有导学各章答案);3、计算题范围:宏观、微观各1道,重点掌握:计算:均衡价格和弹性,消费者均衡、利润最大化,生产要素,国民收入与乘数(整理了相关计算题范围的PPT: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六章、第十章、第十四章)4、简答题、论述题重点掌握以下内容,其中论述题为:微观第五章、宏观第十章、第十三章、十四章、第十五章5.名词配伍题按照考核说明(复习蓝本)上的重点名词组织复习。

第二章供求理论重点掌握1.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异同。

在经济分析中,需求量是指在某一特定价格水平时,家庭计划购买的数量;在现实生活中,影响需求的由各种因素如收入、消费者偏好等也影响需求量。

但需求量主要是由价格决定的。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的区别在于:第一,影响两者变动的因素不同。

影响需求量变动的因素是商品本身的价格;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是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其它因素。

第二,在曲线上的变动不同。

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移动;需求变动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

2.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计算公式、图形及影响因素。

类型:(1)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快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强烈,称为富有弹性。

这类商品西方称之为奢侈品,一般指高档消费品。

(2)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和价格以相同幅度变动,称为单一弹性,这是一种特例,即属特殊情况。

(3)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变化对价格变化反应缓和,称为缺乏弹性。

专升本《西方经济学》考试大纲

专升本《西方经济学》考试大纲

专升本《西方经济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和要求《西方经济学》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中被教育部批准为经济类和工商管理类必修课程,同时《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类各专业和工商管理类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作为专转本入学考试课程,其评价标准是各专科院校优秀专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水平以上,以保证被录取者有较扎实的西方经济学基础,有利于学生在本科段学习其他经济类相关课程。

西方经济学课程的考试目的在于测试学生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工具和方法的掌握程度,了解其是否具有初步应用这些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有关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涉及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各个方面。

本考试注重测试考生对西方经济学基本概念的认识,并要求能熟悉经济理论及其运用,部分考题须进行运算工作。

二、考试方式、考试时间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三、题型大致比例1、单项选择题(20%)2、判断正误(12%)3、名词解释(18%)4、问答题(32%)5 论述题(或计算题)(18%)四、参考教材梁小民编著,西方经济学教程(修订版),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五、考试内容:导言1、重点掌握:(1)经济学的定义,稀缺性、选择的含义,以及这两个概念与经济学的关系。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3)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

2、一般了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一般工具。

微观经济学部分一、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理论本章是全书的重点章之一,介绍价格的形成极其对经济的调节。

1、重点包括:(1)需求、需求表、需求曲线的含义与需求定理。

(2)需求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

(3)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4)供给、供给表、供给曲线的含义与供给定理。

(5)供给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

(6)影响供给变动的因素。

(7)均衡价格的含义。

(8)供求定理。

2、一般了解:(1)需求曲线的特殊形状。

(2)供给曲线的特殊形状。

(3)需求和供给变化对均衡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金融学的专插本《西方经济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性质和试题命题原则
西方经济学主要由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构成,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之一。

这门课程的考试目的在于测试学生对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了解考生是否具备初步应用这些基本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现象、解决市场经济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试题命题原则包括:1.以考核基本概念和原理为主的原则;2.试题覆盖面涉及整个知识体系的原则;3.理论实践相结合原则,运用简单的原理分析经济现象。

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 120分钟
(三)各部分内容的考试比例
微观经济学 60%
宏观经济学 40%
(四)题型比例
选择题约30%
判断题约15%
计算题约10%
简答题约20%
论述题约15%
案例分析题约10%
其他题型
三、考试要求和内容
(一)考试要求
1. 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理论。

2. 熟悉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工具。

3. 熟练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解决一些实际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

4. 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一般原理和规范行为等方面的内容有详尽的了解。

5. 了解和掌握现代经济的一般规律和规范, 能运用一些基本的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对有关理论和模型进行一些实证性的描述和分析。

6. 能够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进行简单案例分析和讨论。

(二)考试内容
第二章需求与供给
1.需求的基本理论
需求,需求函数,需求定律,需求曲线,影响需求的因素,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曲线的变动。

2.供给的基本理论
供给,供给曲线,影响供给的因素,供给函数、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曲线的变动。

3.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均衡价格,均衡价格的变动及计算,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及政府对价格的干预。

4.弹性理论
需求价格弹性,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需求价格弹性与销售收益。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
1.边际效用分析
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及其计算,消费者剩余。

2.无差异曲线分析
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3.预算线及其变动,消费者的均衡。

第四章生产者行为
1.生产函数
2.一种投入时的生产函数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及其变动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3.多种投入时的生产函数
等产量曲线及其特征,边际技术替代率,等成本线及其变动,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及其计算。

4.总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

5.长期成本
长期总成本曲线,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短期成本曲线和长期成本曲线的综合关系。

第五章完全竞争市场企业的产量决策
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厂商的需求曲线,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

第六章垄断
垄断市场的条件,价格歧视,自然垄断与政府管制。

第八章市场失灵和政府行为
1.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的几种情况: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

2.微观经济政策
反托拉斯法,对垄断的公共管制,有关外部影响的政策。

第九章衡量宏观经济的主要指标
1.国内生产总值
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概念的优缺点。

2.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支出法、收入法。

3.与GDP相关的其他总量
4.国民收入均衡条件
两部门经济均衡:C+I=Y=C+S→I=S
三部门经济均衡:C+I+G=Y=C+S+T→I+G=S+T,或I-S=T-G
第十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模型
1.均衡产出
简单经济的假设,均衡产出,投资等于储蓄。

2.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消费函数及其图形,储蓄函数及其图形,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第十一章 IS-LM模型
1.投资的决定
投资函数,实际利率与投资。

2.IS曲线
IS曲线及其推导,IS曲线的斜率,IS曲线的移动。

3.利率的决定
货币需求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投机动机),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的决定。

4.LM曲线
LM曲线及其推导,LM曲线的斜率,LM曲线的移动。

5.IS-LM模型
IS-LM模型的内容及其政策含义。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IS-LM模型的运用
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货币政策及其效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

2.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政策工具及其运用,自动稳定器,积极(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积极的货币政策。

第十三章 AD—AS模型
1.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AD),总需求函数,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2.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AS),长期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古典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3.总需求—总供给(AD-AS)模型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及其政策含义,供给冲击,滞胀。

第十四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1.失业
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自然失业率,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奥肯定律。

2.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分类,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及其后果。

四、参考书目
张亚丽主编:《经济学:基本原理与应用》,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年。

四、题型示例
1.选择题
需求缺乏弹性是指():
A.Ed > 1
B.Ed = 1
C.Ed < 1
D.Ed →∞
2.判断题
根据凯恩斯的AD-Y模型,国民收入的多少取决于总需求的大小。

()
3.计算题
假设鸡蛋的价格和数量变化如下:
P
1=2元 P
2
=4元
Q
1=3斤 Q
2
=2斤
用中点弹性公式计算鸡蛋的需求弹性。

4.简单题
简述GDP作为统计指标的缺陷。

5.论述题
画图说明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及条件。

6.案例分析题
试用需求弹性与收益关系原理分析“薄利多销”的经济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