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与螨

合集下载

4蜱螨概述-蜱-恙螨-疥螨-蠕形螨总结

4蜱螨概述-蜱-恙螨-疥螨-蠕形螨总结
的部位。 ❖ 5.季节消长 ❖ 在暖和地区多数蜱种在春、夏、秋季活动;
软蜱因多在宿主洞巢内,故终年都可活动。 ❖ 6.越冬 ❖ 蜱多数在栖息场所越冬。
三、与疾病的关系
❖ 〔一〕直接危害 ❖ 1.吸血、局部损伤及炎症 ❖ 2.毒性作用,造成蜱瘫痪 ❖ 有些硬蜱分泌的神经毒素可在叮刺吸血时注
入宿主体内,引起上行性肌肉麻痹现象,称 为蜱瘫痪。 ❖ 重者可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多见于儿童, 如能准时觉察,将蜱除去,病症即可消退。
一种纤恙螨
二、生活史与生态
❖ 1.生活史过程 ❖ 分为卵、前幼虫、幼虫、
假设蛹、假设虫、成蛹、 虫七个阶段。
❖ 2.幼虫宿主和食性 ❖ 幼虫的主要哺乳动物宿主为鼠类,也可侵袭
人体。 ❖ 恙螨幼虫寄生在宿主体表,多在皮薄而温湿
处,如人的腰、腋窝、腹股沟等,以宿主分 解的组织液和淋巴液为食。
❖ 3.孳生地与活动 ❖ 恙螨生活史非寄生阶段都在地面浅表层生
过共用毛巾、脸盆等间接接触而感染。
六、防治
❖ 1.留意个人卫生 ❖ 不使用他人尤其是患者、带螨者的毛巾、衣
物等,避开和带螨者、患者直接接触。 ❖ 2.治疗患者 ❖ 口服甲硝唑、伊维菌素等,兼外用甲硝唑霜
等。
革螨
❖ 有重要医学意义者系寄生性革螨,多数寄生于宿主的体表, 以刺吸宿主的血液和组织液为食;宿主广泛,包括鼠类(柏氏 禽刺螨、格氏血厉螨)、家禽(鸡皮刺螨)等,也可侵袭人。
尘螨
❖ 尘螨大多营自生生活,普遍存在于人类居住场所的尘埃中, 是人类过敏性哮喘的重要过敏原。
❖ 成虫体长椭圆形,大小约(0.2~0.5)mm×(0.1~0.4)mm。
尘 螨
尘螨与疾病的关系
❖ 尘螨性过敏属于外源性变态反响,病人往往有家 族过敏史或个人过敏史。

蜱螨研究现状分析报告

蜱螨研究现状分析报告

蜱螨研究现状分析报告
蜱螨是一类寄生于动物体表的微小节肢动物,属于螨纲蜱螨目。

它们广泛分布于地球上的各个地区,包括陆地、淡水和海洋等环境。

蜱螨对宿主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可以传播各种疾病,因此对蜱螨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当前,蜱螨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蜱螨分类学研究。

蜱螨属于节肢动物门,有着复杂的分类体系。

随着现代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研究者们通过对蜱螨形态、遗传、生态等方面的研究,不断修订和完善蜱螨的分类系统,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次,蜱螨生态学研究。

蜱螨广泛存在于不同的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类的蜱螨对于宿主选择、寿命、繁殖等方面都有所差异。

研究者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室研究,揭示了蜱螨在不同环境中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策略,对防治蜱螨传播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蜱螨生物学研究。

蜱螨是复杂的寄生虫,从幼虫到成虫的发育过程中,需要在宿主体内进行多次脱皮。

研究者通过研究蜱螨的生命周期、生长发育过程以及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交互关系,揭示了蜱螨寄生机制和适应性进化等方面的问题。

最后,蜱螨疾病传播研究。

蜱螨是各种重要疾病的传播媒介,包括布鲁氏菌病、脑炎、莱姆病等。

研究者通过对蜱螨与病原体的相互作用机制、传播途径等方面的研究,为疾病的预防、防治提供了依据。

综上所述,蜱螨的研究从分类学、生态学、生物学和医学等多个层面展开。

通过对蜱螨种类和形态的系统描述、蜱螨在不同生境中的种群分布和功能特点的研究、蜱螨与宿主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传播机制的研究,可以加深对蜱螨的认识,为预防和控制蜱传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蜱类详细介绍

蜱类详细介绍

蜱类与其他昆虫和螨类的区别 一、是体背腹扁平,呈囊形,表皮革质, 无头、胸、腹之分,通常分为假头和躯 体2部分。吸血后,体形增大,外观呈蚕 豆或蓖麻籽状。 二、是幼虫足3对,若蜱和成蜱足4对, 气门位于末对足基节前外侧或后外侧, 跗节1亚端背面有哈氏器。 三、是口下板位于假头正 中前方螯肢的腹方,有若 干行倒生的逆刺。
在躯体前部腹面,从背面 不能见 无孔区 较长,各节运动很灵活 无盾板。体表有许多小疣, 或具皱纹、盘状凹陷 发达。足基节Ⅰ、Ⅱ之间, 通常有1对基节腺开口 雄性生殖孔为一横缝,雌 性生殖孔为月牙形
软蜱与硬蜱的形态
雌雄蜱区别

雄蜱:体小盾板大,遮盖整个虫体背面 雌蜱:体大盾板小,仅遮盖背部前面
栖居类型可分为四个类型: 牧场-窥视型(Pasture watching type):分布于森 林地带,栖息于枯草落叶层和土壤表层,在草丛或 灌木丛中搜寻宿主。如全沟硬蜱。 牧场-洞穴型(Pasture burrow type):分布于草 原牧场,幼、若蜱以洞穴型哺乳动物为宿主,成虫 则以大型家畜和野生动物为宿主,包括三宿主型和 二宿主型。如亚东璃眼蜱等。 窝巢-洞穴型(Nest burrow type):分布较广,各 种自然地带均有,全部生活史在洞穴和窝巢中进行, 包括三宿主形和多宿主型,如草原革蜱。 厩舍-牧场型(Indoor pasture type):分布于农耕 区,各虫期均在牲畜棚圈、厩舍中进行,少数在牧 场中寻找宿主。此型包括单、二和三宿主型蜱类如 微小牛蜱、拉合尔钝缘蜱O. lahorensis等
肠囊,直肠囊上着生马氏管一对,为半 透明或乳白色,特别细长。同时涎腺在 消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共分为2叶,呈 长串状排列由许多微涎管汇聚成总涎管 分别通过咽峡背张肌开口于口前腔的贮 涎窦。涎腺由四种分泌囊胞组成,饥饿 时囊胞细胞发育尚不完善,吸血开始才 促其分化,迅速成长。腺细胞囊胞才开 始分泌涎腺,涎腺含有抗凝血、溶组织 和麻醉成分,主要提高宿主血管的通透 性,扩张毛细血管。

蜱类详细介绍

蜱类详细介绍

硬蜱和软蜱科主要区别
1.颚体
2.颚基背 面 3.须肢
4.躯体背 面 5.基节腺
6.雌雄蜱 区别
硬蜱
软蜱
在躯体前端,从背面能见 有1对孔区
在躯体前部腹面,从背面 不能见
无孔区
较短,第4节嵌在第3节上,各 节运动不灵活
较长,各节运动很灵活
有盾板,雄者大,雌者小
无盾板。体表有许多小疣, 或具皱纹、盘状凹陷
退化或不发达
发达。足基节Ⅰ、Ⅱ之间, 通常有1对基节腺开口
雄蜱体小,盾板大,遮盖整个 雄性生殖孔为一横缝,雌 虫体背面;雌蜱体大,盾板小, 性生殖孔为月牙形 仅遮盖背部前面
软蜱与硬蜱的形态
雌雄蜱区别
雄蜱:体小盾板大,遮盖整个虫体背面 雌蜱:体大盾板小,仅遮盖背部前面
若虫与雌成虫
软蜱科锐缘蜱属与钝缘蜱属区别:
蜱类与其他昆虫和螨类的区别
一、是体背腹扁平,呈囊形,表皮革质, 无头、胸、腹之分,通常分为假头和躯 体2部分。吸血后,体形增大,外观呈蚕 豆或蓖麻籽状。
二、是幼虫足3对,若蜱和成蜱足4对, 气门位于末对足基节前外侧或后外侧, 跗节1亚端背面有哈氏器。 三、是口下板பைடு நூலகம்于假头正 中前方螯肢的腹方,有若 干行倒生的逆刺。
肛前沟,盾板无花斑 ,无眼,无缘垛。气门 板呈圆或卵圆形。须肢 和假头基的形状不一。 雄蜱腹面有生殖前板1 ,中央板1,肛板1,侧 板2 ,肛侧板2。通常为 三宿主蜱。
2.血蜱属识别要点
肛后沟,盾板无花斑, 无眼,有缘垛。须肢短 ,第二节外展,超出假 头基之外。假头基呈矩 形。第1转节背面有刺。 气门板在雄蜱呈圆形或 豆点形,雌性圆或卵圆 形。雄蜱腹面无几丁质 板。属于三寄主蜱。
第一步:肛沟

蜱螨

蜱螨

返回
病原诊断:
刮压法:检出率高,约80%左右。 常用甘油作为透明剂。
透明胶纸法:检出率稍低,但无痛
主菜单 简述 形态 生活史及生态 致病 诊断 防治
蛛形纲
A. B. C. D. E. 蜱 恙螨 疥螨 革螨 蠕形螨
蜱(Tick)
形态: 一、硬蜱(显喙):
蜱包括硬蜱、软蜱两大类。
椭圆形,体长2~10mm,吸血后可达30mm,表皮革质, 背面或具壳质化盾板,颚体位于前端,雄虫背面盾板
大,几乎占满虫体整个背面,雌虫盾板小,只遮盖虫
体背面前部,气门一对,位于第4足基节后外侧。足4 对,分6节,足跗节有哈氏器。腹面有生殖孔、肛门等。
主菜单
简述
形态
生活史 致病 诊断 流行与防治
人疥螨


返回
雌疥螨
返回
皮下隧道
返回
疥疮
返回
病原诊断:
1、消毒针挑破隧道尽端,取出疥螨 2、用消毒的矿物油涂于患部,用刀 片刮取皮垢,镜检 3、解剖镜直接检查皮损部位,寻找
隧道,找出疥螨
主菜单 简述 形态 生活史 致病 诊断 流行与防治
革螨
成虫黄色或褐色,具有骨化的 骨板,分颚体和躯体。背板上有刚 毛,其数目和排序因种而异。气门 1对,位于3、4对足基节间外侧。 足4对,第一对足跗节背面亚末段 有跗感器。
蠕形螨吞食毛囊上皮细胞,引起毛囊扩张肿胀 (毛囊肿大,皮肤粗糙)
可引起皮肤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真皮层毛细 血管扩张(痤疮,酒糟鼻) 可引起皮脂腺分泌障碍或分泌旺盛(脂溢性皮 炎) 虫体携带病原体而继发感染(毛囊炎)
主菜单 简述 形态 生活史及生态 致病 诊断 防治
1、毛囊 2、汗腺
肿大的毛囊

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

成虫躯体多呈葫芦形,体被密毛,状似红绒球 有足4对。

第一对足特别长,具触角功能。

幼恙螨特征(只有幼恙螨才吸血)☆颜色:红、橙、淡黄、乳白 ☆外形:椭圆形 ☆大小:0.1-0.2mm ☆结构:颚体、躯体 ☆躯体背面的前端有盾板 ☆多数在盾板的左右两侧有眼1-2对恙螨(我国主要传病媒介为地里纤恙螨、小盾纤恙螨 )虫名硬蜱形态学特点蜱虫与螨虫区别:☉ 蜱大,肉眼可见;螨小,肉眼不易见 ☉ 蜱类躯体无毛或短毛;螨类多有长毛 ☉齿,或无口下板。

螨以吸食组织液,淋巴液为主,蜱吸血虫体椭圆,腹扁平,背面稍隆起,体长2-10毫米;饱血后胀大可长达30毫米。

表皮革质,背面具壳质化盾板。

虫体分颚体和躯体两部分。

雄蜱盾板覆盖整个背面;雌蜱仅占体背前部的一部分,有口下须,螯肢,须肢,颚基,孔区.足基节上通常有距 跗节末端有爪1对及垫状爪间突1个 第Ⅰ对足跗节-背缘-近端部具哈氏器(Haller’s organ),有嗅觉功能。

软蜱颚体位于躯体腹面,背面不可见,颚基背面无孔区 。

躯体背面无盾板。

背部不见假头 跗节有爪,无爪垫。

雌、雄蜱差别不大。

蚊种卵幼虫蛹成虫特别长,具触角功能。

幼恙螨特征(只有幼恙螨才吸血)☆颜色:红、橙、淡黄、乳白 ☆外形:椭圆形 ☆大小:0.1-0.2mm ☆结构:颚体、躯体 ☆躯体背面的前端有盾板 ☆多数在盾板的左右两侧有眼1-2对媒介为地里纤恙螨、小盾纤恙螨 )疥螨(俗称疥虫,为永久性寄生螨—疥疮,寄生于人体仅有一种,为人疥螨。

)☉体小0.2-0.5mm, ☉卵圆形,乳白色或淡黄色 ☉颚体短小,螯肢呈钳形 ☉躯体足粗短蝇卵:椭圆形或香蕉状,长约1mm,乳白色。

常数十至数百粒堆积成块。

在夏季,卵产出后一天即可孵化幼虫:俗称蛆。

圆柱形,前尖后钝,无足无眼。

乳白色。

幼虫分3龄。

幼虫腹部第8节后侧有后气门1对,由气门环、气门裂和钮孔组成,是主要的呼吸孔道。

后气门形状是幼虫分类的重要依据 蛹:其体外被有成熟幼虫表皮硬化而成的蛹壳。

蜱螨学

蜱螨学

第六章蜱螨学蜱(Ticks)和螨(Mites)是蛛形纲(Arachnida)中能够致病并传播疾病的一类节肢动物。

分类上属蛛形纲(Archnida),蜱螨目(Acarian),是一群体形微小的节肢动物。

躯体呈椭圆形或圆形,分头胸和腹两部,或者头、胸、腹融合;假头突出在躯体前或位于躯体前端腹面;以气门或书肺呼吸。

蜱螨类的生活史为不完全变态,可分为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时期。

兽医蜱螨研究的内容是寄生在动物体表或表皮内的蜱类或螨类所引起疾病,同时也研究作为疾病传播者的蜱螨与它们所传播的虫媒疾病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一般形态结构一、硬蜱硬蜱俗称壁虱、扁虱、草爬子、狗豆子等。

雌、雄蜱均能吸血,大多数寄生于哺乳动物体表,少数寄生于鸟类和爬虫类,个别寄生于两栖类。

(一)外部形态硬蜱呈红褐色,背腹扁平,躯体呈卵圆形,背面有几丁质的盾板,眼一对或缺。

气门板一对,发达,位于足基节Ⅳ后外侧,性的二态性明显。

虫体芝麻至米粒大,雌虫吸饱血后可膨胀达蓖麻籽大。

硬蜱头、胸、腹融合在一起,不可分辨,仅按其外部器官的功能与位置区分为假头(capitulum)与躯体(idiosoma)两部分。

假头位于躯体前端,由1个假头基(basis capituli),和口器(mouthpart)组成,口器由1对须肢(palp),1对螯肢(chelicera)和1个口下板(hypostome)组成。

假头基呈矩形、六角形、三角形或梯形。

雌蜱假头基背面有一对孔区,有感觉及分泌体液帮助产卵的功能。

假头基背面外缘和后缘的交接处可因蜱种不同而有发达程度不同的基突,假头基腹面前部侧缘有1对耳状突。

须肢位于假头基前方两侧,左右成对,长短与形状因属或种的不同而异,分4节,第1节较短小,第2、3节较长,外侧缘直或凸出,第4节短小,嵌在第3节腹面的前端,其端部具感毛称须肢器(palpal organ)。

须肢在吸血时起固定和支撑蜱体作用。

螯肢位于须肢之间,可从背面看到,螯肢分为螯杆和螯趾,螯杆包在螯鞘内,螯趾分为内侧的动趾和外侧的定趾,为切割宿主皮肤之用。

蜱螨-健康与环境生态研究所

蜱螨-健康与环境生态研究所
蜱 Nhomakorabea螨
软蜱科
蜱目
硬蜱科
纳蜱科 蜱螨亚纲 疥螨
蛛形纲
真螨目
恙螨
尘螨
1 蜱
蜱属于蜱目、蜱总科。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 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
为软蜱,属软蜱科。
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余种,计硬蜱科约700多种, 软蜱科约150种,纳蜱科1种。我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 100种,软蜱科10种。 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 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
4.季节消长和越冬
气温、湿度、土壤、光周期、植被、宿主等都 可影响蜱类的季节消长及活动。在温暖地区多数种类的蜱在春、夏、秋季活 动, 蜱多数在栖息场所越冬,硬蜱可在动物的洞穴、土块、枯枝落叶层中或 宿主体上越冬。软蜱主要在宿主住处附近越冬。
与疾病的关系
1.直接危害 蜱在叮刺吸血时多无痛感,但由于螯肢、口下板同时刺入宿主皮肤,可造
1.产卵和孳生地
2.吸血习性与宿主关系
3.分布与活动
硬蜱多分布在开阔的自然界,如森林、灌木丛、草原、 半荒漠地带。而不同蜱种的分布又与气候、土壤、植被和宿主有关,如全沟 蜱多见于高纬度针阔混交林带,而草原革蜱则生活在半荒漠草原则多见于林 区的草甸。软蜱栖息隐蔽的场所,包括兽穴、鸟巢及人畜住处的缝隙里。
发热为其主要临床特征。我国新疆有该病流行。动物传染源主要是鼠类,病人也可作为本病
的传染源。
⑷莱姆病:我国于1985年夏在黑龙江海林县林区首次发现。本病分
布广泛,在五大洲20多个国家都有病例报告。我国已证实有20省、市、
自治区有本病流行。 ⑸Q热:病原体为贝氏立克次体(Coxiella burneti)。本病临床特
的分泌,有调节水分和电解质及血淋巴成分的作用。在吸血时,病原体也随基节

蜱螨形态比较、疥螨痒螨比较

蜱螨形态比较、疥螨痒螨比较

口下板 吸血时间
产卵 体壁
软蜱
背面无盾板 无几丁质
隐于虫体前端腹面,背面 不能见到,假头小,近方 形
不发达 ,齿小 时间短,夜间吸血 多次 软
硬蜱
背面有盾板 大多有腹板
假头凸出于虫体前端,背 面可见,假头大,多形态
发达 吸血时间长,白天吸血 以生产一次卵 硬
疥螨 痒螨
疥螨和痒螨鉴别要点
项目
寄生部位 采食方式
形态
寄生时间 发育时间 诊断部位
疥螨
表皮隧道 咀嚼式
口器短, 基部背面有2 个刺或刚毛;肢短圆锥 形, 后两对肢全部或 几乎全部被遮于腹面 下, 无肛吸盘和尾突。
终身寄生
8~22天 病、健皮肤的交界处
痒螨
皮肤表面 刺吸式
体长圆形, 口器长, 基部背 面无刺或刚毛;肢长圆锥形, 前两对肢粗大, 后两对细长 突出体缘;体后缘有肛吸盘 (生殖吸盘) 和尾突各一对; 痒螨一般较 大, 肉眼可见。
终身寄生
10~12天 毛密处
蜱螨的形态比较
项目
形态
体壁
口下板 须肢 螯肢 气孔

大、肉眼可见 皮革状,体上有短毛或无 毛 明显,有齿 明显,分节 高度角质化,末端有齿 在第三、第四对腿附近

小、肉眼不易见
膜状,体表有长毛
隐入 ,无齿或无口下板 有许多螨须肢不明显
发育不充分,成液状或杆状 有些螨气门在头胸部或无气门
硬蜱与软蜱形态比较

蜱螨实验报告原理(3篇)

蜱螨实验报告原理(3篇)

第1篇一、引言蜱螨是一类寄生性节肢动物,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与人类、动物及植物的健康密切相关。

蜱螨病是一种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疾病,对养殖业、公共卫生及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深入研究蜱螨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及防治策略,蜱螨实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简要介绍蜱螨实验报告的原理,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与分析等方面。

二、实验目的1. 探究蜱螨的生物学特性,如形态结构、生活史、繁殖方式等。

2. 研究蜱螨的致病机制,了解其与宿主的关系。

3. 评估不同防治方法的实际效果,为蜱螨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方法1. 样品采集与处理(1)野外采集:根据蜱螨的生态习性,选择合适的生境进行野外采集,如草原、森林、农田等。

(2)室内培养:将采集到的蜱螨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室内培养,以观察其生活史、繁殖方式等生物学特性。

2. 形态学观察(1)制片:将蜱螨样品制成切片或涂片,以便于显微镜观察。

(2)显微镜观察:使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对蜱螨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记录其形态特征。

3. 生物学特性研究(1)生活史研究:观察蜱螨从卵到成虫的发育过程,记录其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

(2)繁殖方式研究:观察蜱螨的繁殖方式,如卵生、卵胎生等。

4. 致病机制研究(1)实验感染:将蜱螨感染到宿主体内,观察宿主的表现,如症状、死亡率等。

(2)组织病理学观察:对感染蜱螨的宿主组织进行切片,观察病理变化。

5. 防治方法评估(1)药物防治:选用不同的杀虫剂对蜱螨进行实验,观察其杀虫效果。

(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或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因素对蜱螨进行实验,观察其控制效果。

四、结果与分析1. 形态学观察结果通过显微镜观察,记录蜱螨的形态特征,如身体长度、宽度、体节结构、口器等。

2. 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根据观察结果,分析蜱螨的生活史、繁殖方式等生物学特性。

3. 致病机制研究结果通过实验感染和病理学观察,了解蜱螨的致病机制。

4. 防治方法评估结果根据实验结果,评估不同防治方法的实际效果,为蜱螨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蜱螨的防制

蜱螨的防制
3 9 3 4t 99 8 ~ 9 1 4
3 D n a ,C m n R ,Oj n GJ t1 Asi m n ifr u c n AJ  ̄r a J s .E a e . s n e t p i me g [o
cm b o o h a k f l s Rr a sq e c nay i( ) I tJ o n , n te b s ̄o g n e u n e a ss J L n S s cei1 9 3,4 ( : 1 ~ 31 y tBa tr .1 9 o 3 3) 3 4 8
用 外 引物 扩增 出 6 5 p的条 带 ,在 实验 动物 常见 菌 2b ( 太肠杆 菌 , 血性链 球菌 ,嗜肺 巴 氏杆 菌 , 门氏 溶 沙 菌 ,支 原 体 等 ) ,大 肠 杆 菌 和 Tyzrs菌 均 有 此 中 ze’ 条 带 。用 内 引 物 扩 增 出 的 1 6 p条 带 , 只 有 9b
【 f l L a h t is ma n a n d mo s Df d c i n c c n 瞳t 0n n a r .- l t i e e ue o u t ol o  ̄y La o a o y Ani ]S  ̄n e' o 7 No c m b r1 8 b rt r ma ce e 7 l 6 De e e 9 7,7 6 78 3 8~ 8
T z rs 有 。在 泰 泽 菌 感 染 的 早 期 ,抗体 还 未 vz ’才 e
产 生 .血 清 学 诊 断 多 为 阴 性 结 果 ,易 造 成 漏 检 。
应用 P R 法可 用于检 测 早期 感染 的动 物 。 C 总之 .人 工培 养 的 MT 3 细 胞 ,目前 我 们 实 一 T3 验 室 已经应 用 于分 子 生物 学和 分子 病理学 的研 究 。

螨的古藉释义

螨的古藉释义

螨的古藉释义螨是一类微小的节肢动物,属于蜱螨纲。

一般情况下,螨体长约0.1-0.6毫米,呈椭圆形或圆形,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个部分。

螨的古藉释义可以通过文献、研究论文和专业书籍等多方面进行参考。

首先,可以参考一些早期的古文献。

例如《尔雅》是一部古代汉语词典,其中对一些昆虫和节肢动物进行了记录和解释。

《尔雅》记载了一些与螨相类似的动物,如“螨蛛”、“螨虫”等词语。

这些古文献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对螨类动物的观察和认识。

其次,可以参考一些现代的研究论文和专业著作。

例如,《动物学教程》(作者:赵淑华,2008年出版)这本书中专门有关于“蜱螨纲”的章节。

该章节对蜱螨纲的分类、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另外,《昆虫志》(主编:王延斌,2006年出版)也可以提供关于螨的相关信息,其中有一整章专门介绍了这一类微小节肢动物的分类、解剖学特征、生活史和生态学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一些学术期刊和杂志也可以为螨的古藉释义提供参考内容。

例如,《动物分类学报》、《动物学杂志》等期刊经常刊登有关于蜱螨纲及其下属分类群的研究文章。

这些研究文章通常会对螨的类群学、形态学和生态学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探讨。

另外,一些专门从事螨类研究的机构和学术团体也可以提供有关螨的古藉释义的参考内容。

例如,国际蜱螨学会(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Acarology)和中国昆虫学会蜱螨学分会等组织经常会举办学术研讨会、研讨班和学术交流活动,这些活动通常会汇聚来自世界各地的螨类研究专家学者,他们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可以提供宝贵的参考内容。

综上所述,螨的古藉释义可以通过早期的古文献、现代的研究论文和专业著作、学术期刊和杂志以及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提供的内容进行参考。

这些参考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螨类动物的分类、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学等方面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带:春夏秋,如全沟硬蜱,4-8月
季节消长
☆热带:秋冬春 ☆软蜱:多在动物巢穴内,终年可活动。
☆越冬:成虫、幼虫或若虫越冬。
蜱&传病蜱种(我国)
全沟硬蜱:东北、华北、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
森林脑炎/莱姆病的主要媒介
草原革蜱:东北、华北、西北、西藏
北亚蜱传立克次氏体病的主要媒介
亚东璃眼蜱:吉林、内蒙古、西北 传播新疆出血热 乳突钝假头 )
口下板
螯肢
须肢
孔区 背面 腹面
颚基
硬蜱----缘垛(festoon)
蜱&概述
软蜱

颚体位于躯体腹面,背面不可见,颚基背面无孔区 躯体背面无盾板。
跗节有爪,无爪垫。
雄、蜱差别不大。
背面
腹面
蜱&硬蜱与软蜱的形态区别
硬蜱 假头 虫体背面可见 软蜱 虫体背面不可见
盾板
☉幼虫有3对足,若虫与成虫有4对足。
疥 螨
蜱螨&主要区别
☉ 蜱大,肉眼可见;螨小,肉眼不易见
☉ 蜱类躯体无毛或短毛;螨类多有长毛
☉ 蜱类口下板显露、有齿;
螨类口下板隐入、无齿,或无口下板。
蜱&概述
大可长达30mm。
硬蜱
虫体椭圆,腹扁平,背面稍隆起,体长2-10mm;饱血后胀
表皮革质,背面具壳质化盾板。 虫体分颚体和躯体两部分。 雄蜱盾板覆盖整个背面;雌蜱仅占体背前部的一部分,
蜱媒回归热:(新疆)
o o o o
病原体:螺旋体 传染源:鼠类,病人 传播媒介:软蜱 特点:病原体可经卵传给下一代
蜱&防治原则
1.环境防制 草原地带采用牧场轮换和牧场隔离办 法灭蜱。结合垦荒,清除灌木杂草,清理禽畜圈舍,
堵洞嵌缝以防蜱类孳生;捕杀啮齿动物。
2.化学防制 蜱类栖息及越冬场所可喷洒敌敌畏、
蜱&传病致病
1、直接危害: 2、间接危害: ☆ 硬蜱:主要传播“一炎三热”
森林脑炎
莱姆病
Q 热(Q fever)

蜱媒斑疹热
Q热
热立克次氏体 )
病原体:伯纳特立克次体 (Q
新疆出血热
传染源:家畜(牛\绵羊) 传播媒介:多种硬蜱和软蜱 特点:自然疫源性疾病
蜱&传病致病
1、直接危害: 2、间接危害: ☆ 硬蜱:主要传播“一炎三热”
森林脑炎
莱姆病
蜱媒斑疹热
Q热
新疆出血热
新疆出血热(Xinjiang haemorrhagic fever) 病原体:新疆出血热病毒 传染源:绵羊和塔里木兔 传播媒介:亚东璃眼蜱 特点:病原体可经卵传递
蜱&传病致病
1、直接危害: 2、间接危害: ☆ 硬蜱:主要传播“一炎四热”
☆ 软蜱:
物理防治,无色无味,对人体无毒、
无害、无污染。
蜱&防治原则
5.个人防护 进入有蜱地区要穿五紧服,长袜长靴,戴防护帽。 外露部位要涂布驱避剂,离开时应相互检查,勿将蜱带出疫区。 如果发现蜱虫附着在身体上,不能立即用镊子等工具将其除 去,因为蜱虫体上可能含有传染性病原体,在受到刺激后,蜱虫 会越发往体内钻,并加大剂量地释放蜱虫唾液,所以直接用工具
马拉硫磷、杀螟硫磷等。林区用六六六烟雾剂收效
良好,牲畜可定期药浴杀蜱。 (六六六粉是禁止 使用的农药。) 3.药物预防 皮肤涂抹或居室喷洒罗浮山百草油, 能有效预防蜱虫叮咬。
蜱&防治原则
4.生物防治 由于蜱虫主要栖息在草地、
树林中,用生物农药狂扫喷洒主要发
生蜱虫的地面,持效期特长,对人畜
无害;
5 .也可用藻盖杀(0.12%藻酸丙二醇酯)
孳生习性 活 动
☆幼虫、若虫、成虫均吸血 ☆宿主广泛
☆吸血时间:硬蜱—白天,吸血时间长,
几天~十几天. 软蜱—晚上,吸血时间短, 常为几分钟
吸血习性 季节消长
☆吸血部位: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
侧、阴部、腹股沟等处
☆吸血量大 ☆耐饥:软蜱>>硬蜱,可达数月、数年
蜱&生态习性
孳生习性 活 动
吸血习性
蜱螨的防治
蛛形纲&特征
☉虫体分为头胸部、腹部或头胸腹愈合成一体。 ☉无触角、无翅、成虫有足四对,幼虫有足三对。
蝎亚纲(Scorpiones) 蜘蛛亚纲(Araneae)
(蜱)螨亚纲(Acari)
蜱螨&共同特征
☉头胸腹愈合成一袋状躯体
☉口器向前方伸出或位于腹面前端-颚体或“假头”
☉蜱螨类生活史可分为卵、幼虫、若虫和成虫等期
有,♂覆盖背面全部 ♀覆盖前面一部分
具刺/距,有爪垫 明显

足 两性差异
基节不具刺/距,无 爪垫 不明显
蜱&生活史
蜱&生活史

土壤、 草垛等 阴暗潮 湿处
在宿主上吸血交配、
雌蜱落地产卵
成虫
吸 血
幼虫
吸血
若虫
硬蜱完成一代生活史需2月-3年,软蜱6月-2年; 硬蜱寿命几月—1年,软蜱5-6年甚至20年或更长。
蜱&生态习性
孳生习性
活 动
☆硬蜱:荒郊野外、深山老林等人烟 稀少处.
☆软蜱:动物宿主巢穴或其附近.
吸血习性
季节消长
蜱&生态习性
孳生习性
活 动
☆硬蜱:“伏击战”,白天,尤 其 清晨及黄昏 ☆软蜱:“夜战”,昼伏夜出。
吸血习性
☆宿主的活动,尤其是候鸟的季 节迁移对蜱类散布有重 要作用。
季节消长
蜱&生态习性
Q热
病原体:森林脑炎病毒 传染源:原始森林中的啮齿类、鸟类 传播媒介:全沟硬蜱 特点:病原体可经卵传递
多发于黑龙江、吉林两省的林区伐木工人
新疆出血热
蜱&传病致病
1、直接危害: 2、间接危害: ☆ 硬蜱:主要传播“一炎三热”
森林脑炎
莱姆病
莱姆病(Lyme disease)
o o o o
蜱媒斑疹热
Q热
新疆出血热
病原体:伯氏疏螺旋体 传染源:鼠类、鸟类 传播媒介:全沟硬蜱 特点:自然疫源性疾病
蜱&传病致病
1、直接危害: 2、间接危害: ☆ 硬蜱:主要传播“一炎三热”
森林脑炎
莱姆病
蜱媒斑疹热
Q热
新疆出血热
西伯利亚蜱媒斑疹伤寒 (Siberian tick born typhus) 病原体:西伯利亚立克次氏体 传染源:鼠类 传播媒介:较多,如草原革蜱 特点:自然疫源性疾病
蜱&传病致病
1、直接危害:
1)叮刺吸血—皮疹(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等) 2)唾液-神经毒素-运动性纤维传导障碍-上行性
肌肉麻痹—“蜱麻痹”(tick paralysis),多
见于儿童。
蜱&传病致病
1、直接危害: 2、间接危害: ☆ 硬蜱:主要传播“一炎三热”
森林脑炎
莱姆病
o
o
o o
蜱媒斑疹热
蜱&生活史
• • •
类型
单宿主蜱:发育各期都在一个宿主体上,雌 二宿主蜱:幼虫与若虫同一宿主,而成虫寄生 三宿主蜱:幼虫、若虫、成虫分别在3个宿主体
虫饱血后落地产卵,如微小牛蜱 另一宿主。如残缘璃眼蜱 上寄生如全沟硬蜱

多宿主蜱:幼虫、各龄若虫和成虫以及雌蜱每
次产卵前都需寻找宿主寄生吸血,每次饱血后离去如 软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