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

合集下载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翻译及赏析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翻译及赏析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翻译及赏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

少府县尉的别称。

“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

城阙:指京城长安。

辅:护卫。

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史称三秦。

五津:四川岷江古有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五个著名渡口,合称五津。

此则泛指四川。

宦游:在外地作官。

海内:天下。

存:有。

天涯:天边。

比邻:近邻。

这两句说,只要是互相了解的好朋友,虽然彼此住处隔得很遥远,也和邻居一样。

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

”这里化用其意。

无为:不要。

歧路:岔路,指分别之处。

这两句说,我们在分手时不要象普通男女一样啼哭,让眼泪弄湿了佩巾。

[翻译]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赏析]别离之苦,文人墨客笔下的永恒主题。

诗人王勃却一反别离的愁怨,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抒写送好友上任的情怀。

王勃送他的一位姓杜的好友去上任蜀州的少府,不知不觉间已来到城外。

回望那长安城在三秦的护卫下显得如此无奈;遥望那蜀州的五大渡口,在风烟迷雾中竟是如此凄迷。

好友此去,何日才能相会?离别的伤感,袭上王勃的心头。

但想到为官的友人与自己,上任、调离,实在是平常之极的事,又何必徒伤别离。

悲伤的情绪也去了不少。

高兴地面对别离,只要我们彼此心中着对方,即使远隔千里,我们的心却紧帖在一起。

念及此时,所有的离愁别绪似乎都已荡然无存。

送君千里,终有别。

在即将分手的岔路口,好友的眼眶已然湿润。

“快别像女孩子一样,流泪送别。

看,只要我们彼此心里有着对方,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如同近在咫尺啊。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翻译和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翻译和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翻译和赏析
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抒情性质的诗歌,讲述了唐朝杜颖秀管理蜀州的故事。

诗歌中充满了热情而又满怀抚今回首,深深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眷恋和担忧。

诗歌开始以感叹句描述杜颖秀在蜀州的情况:“无作知己者,寂寞彷徨间。

”说明杜颖秀一个人在蜀州彷徨俊,很孤独无依。

下句也暗指了他独自担任公职的沉重:“劳绩拔英节,吞声蹈难关。


接下来诗歌讲述的是杜颖秀的节操:“千金尚书务,万余信犹难。

”其实作者想表达的是,杜颖秀在无偿地为百姓谋求便利,蒙其奉献他的一切,但尚书务中百般微薄却做不清,他望着自己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十分凄凉。

最后二句,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繁荣昌盛的愿望:“谁言可拯救,无非恩与义。

”明显表达出杜颖秀想通过仁慈和仁义将蜀州拯救出来,盼望能改变命运。

总体而言,该诗歌热情而动人,乐观而又忧虑,生动地描绘了杜颖秀的英勇气概,表达了对未来繁荣和希望的憧憬。

唐诗鉴赏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

唐诗鉴赏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

唐诗鉴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解析:此诗是一首送别诗。

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王通之孙子,少有“神童”之称,但不幸命短而早逝。

在短短的二十多年的生命中,曾任五种官职,写这首诗时,他正任职长安。

被送的人是诗人的好友杜少府,此人姓名不祥,“少府”是他的官职,是当时对县尉的通称。

杜少府外放到蜀州做县尉,在他赴任离开长安时,王勃写诗为他送别。

送别诗一般主要表现离情别绪要安慰对方,感情色彩一般是凄清悲凉的。

但是也有不尽然者初盛唐时期的送别诗的主调即是情绪开朗,精神振奋。

王勃的这首诗就开风气之先。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此联开篇便以辽阔的地域、远望的目光揭示出送别的主题前一句指送别地长安,后一句指目的地蜀州。

城阙,指长安的城廓宫阙。

阙是宫门前的望楼,概指宫殿。

辅,畿辅之辅,指京城所管辖的地区。

送别而从两地起始,中间用一“望”字联系起来,显得境界阔大,前路遥远,表现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不凡的抱负。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此联对得不工整,属于一种散对,点染惜别的情绪。

有送别友人的离情别绪,但此时此地诗人却没有类似悲秋的悲凉感受。

“离别意”不是因为“同是宦游人”而是包含惜别和祝贺两种情感。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对友人的劝慰,也是对友人的勉励。

诗人安慰说,只要天下有我这个知已活着,即使你走到天涯海角,也同比邻而居一样。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大丈夫志在四海,只要能为国家建功立业,就不能顾念朋友之间的长相聚首了。

正因为有这样的豪情壮志,我们不能象那些儿女情肠的小男女一样,在分手之际痛哭流涕,把巾袖都沾湿了。

诗人唱出了卓厉奋发的时代之音,表现了处在社会上升时期的青年人的精神风貌。

初唐文坛,未能尽扫六朝馀习,王勃也不能完全脱俗,但是像“'送送多穷路’,'城阙辅三秦’等作,终篇不著景物,而兴象宛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四)。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翻译及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翻译及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翻译及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翻译及赏析导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有代表意义的送别诗,清新高远,音调爽朗。

以下是由网小编为您整理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翻译及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注解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2、辅:护卫。

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

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译文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赏析此诗是送别的名作。

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

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

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作者介绍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

汉族,字子安。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人,唐代诗人。

出身于豪门望族,祖父王通是隋末大儒,号文中子;叔祖王绩是著名诗人;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

王勃从祖王绩,王绩的诗风直接影响了王勃的诗作。

而王勃兄弟六人,都以诗文为人称道。

王勃曾有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感叹。

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称为“王杨卢骆”,世称“初唐四杰”。

他们四人反对六朝以来颓废绮丽的风气,“思革其弊,用光志业”,致力于改革六朝文风,提出一些革新意见,开始把诗文从宫廷引向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边塞,题材扩大了,风格也较清新刚健,对于革除齐梁余风、开创唐诗新气象,起了重要的作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及译文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及译文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及译文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

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及译文赏析,欢迎阅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1.少府:官名,即县尉,掌管一县的治安和*事。

之:去,往。

之任:去就任。

蜀川:泛指蜀地。

2.阙:古代宫门两旁的望楼。

城阙:这里指长安。

辅三秦:以三秦为辅,即在三秦的拱卫下。

三秦:指古代秦国的地域,在今陕西一带。

秦朝灭亡后,项羽将秦故地分为雍、塞、翟三国,后世遂称这一带为三秦。

3.五津:蜀中的长*自湔堰至健为一段有五个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首津、涉头津、*南津,合称为五津。

4.宦游:为了做官而远游四方。

5.比:古代五家相连为比。

比邻:近邻。

这两句化用了曹植《赠白马王彪》中“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

”6.无为:不要,不用。

歧路:岔路,指分手的地方。

译文一: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滚滚,望不到蜀州岷*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译文二: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迷茫。

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赏析一: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赏析二:别离之苦,文人墨客笔下的永恒主题。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作者简介】王勃(650—676,或谓649生,或谓675卒),字子安,郡望太原祁县(今属山西),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隋末著名学者王通之孙。

早慧好学,被誉为“神童”。

荐之于朝,对策高第,授朝散郎,征为沛王府侍读,因事被逐出府。

高宗总章二年(669)夏,南游巴蜀。

后补虢州参军,因匿杀官奴,死罪当诛,遇赦除名。

其父王福畤亦坐贬交趾(今越南河内西北)令。

上元二年(675)秋,王勃随父赴任,路经洪州(今江西南昌),作有著名的《滕王阁序》。

三年八月,不幸溺海死,年仅二十七岁。

据传遇难处在今越南中部蓝江入海口附近,今越南宜静省宜禄县宜海乡发现有王勃祠遗址。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同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

唐初文风沿袭齐、梁,而从文学自身发展的角度自觉地反对齐、梁绮靡文风,负起唐诗开创的时代使命的,正是“四杰”,王勃被推为“四杰”之首。

陆时雍曰:“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

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

”(《诗镜总论》)胡应麟谓其五言律“兴象婉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唐)中(唐)妙境。

五言绝亦舒写悲凉,洗削流调。

究其才力,自是唐人开山祖”(《诗薮•内编》卷四)。

闻一多称“五律到王、杨的时代,是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四杰》),扩大了诗的题材范围。

现存诗百首左右,有《王子安集》。

【原文】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1] ,风烟望五津 [2]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3] 。

海内存知己 [4] ,天涯若比邻[5]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 。

【注释】[1]城阙:指长安。

辅:护卫。

三秦:指陕西关中一带。

关中古为秦国,项羽破秦入关,三分关中之地,以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合称“三秦”。

详见《史记•项羽本纪》。

[2]五津:指岷江自灌县(今都江堰市)至彭山间的五大渡口:白华津、皂(多误作“万”)里津、江首津、沙(多误作“涉”或“步”)头津、江南津,详见刘琳《华阳国志校注》卷三《蜀志》。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译文及赏析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译文及赏析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译文及赏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译文及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送别的名作。

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以下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注解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2、辅:护卫。

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

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译文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唐诗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唐诗的良好发展与诗文的良好改革不无关系,而王勃就是提倡诗风改革的重要人物之一,所以在研究唐诗之际我们要对王勃的诗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明白王勃诗文的独创性。

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诗文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诗中的送别诗的经典之一,通过全面地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能够全面地了解王勃诗文的独创性,明白王勃诗文在唐诗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对唐诗的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一、送别诗在诗歌中的重要意义在中国的诗文中送别诗占有重大的比例。

从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到李白的《赠汪伦》,从“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送别诗贯穿于诗歌发展的整个过程,送别诗在中国诗歌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是诗人情感表达最为真切的几种诗歌之一。

送别诗在古体诗歌中的意义在于表现了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对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友情进行全面的阐述。

当读到一首送别诗的时候就会被诗人与朋友、与家人之间的深厚感情所感动,同时在送别诗里也往往隐藏着诗人的远大抱负和人生理想,通过离愁别苦来表现诗人的壮志未酬,前途渺茫等等,所以送别诗是诗人的情感载体,是诗人将自己内心真实情感进行良好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意境宽广,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注解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2、辅:护卫。

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

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译文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我们先看题目。

少府,是唐朝的一个官职的称呼。

按照唐朝的习惯,一县的最高长官――县令,其尊称是明府,而对县尉则称为少府。

蜀州,有的版本是蜀川,但无论哪一个,都说的是四川地方。

在这里,作者是在首都长安送别一个将要到四川去做县尉的友人,这个人姓杜,但究竟是谁,已经不可考了。

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一下这首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城阙”指的是城楼,城楼通常有两层,其下“阙然为道”,它的下面有一个缺口,是一条通道,这两个字交代了送行的地点。

那么什么又是“三秦”呢?大家知道,长安在陕西省,陕西在那个时候被称为关中之地,即函谷关以西的地区,这里是旧日的秦地。

秦朝末年,各路诸侯纷纷起兵,其中,项羽的势力最大,成为诸侯的盟主。

项羽灭秦后,就将天下分封给当时起兵的十八个诸侯,而且把旧日的秦地分为雍、塞、翟三国,分给了三个秦国的降将,故称“三秦”之地。

“三秦”是何等的地势?人常说“关中八百里平原”。

我在大陆旅行的时候,曾经坐飞机经过西安附近,那时正值夏天,只见一望无际的平原上生长着大片大片碧绿的庄稼。

“辅”,本来指车辅,有辅佐之意,这里有环绕的意思。

作者说,今天我送你远行。

我们登上长安城城楼向下一望,但见四面环绕着的,是三秦广袤的土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译文及鉴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译文及鉴赏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前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

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此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注释】⑴少府:官名。

之:到、往。

蜀州:今四川崇州。

⑵城阙(què)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

辅,护卫。

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

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

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里泛指蜀川。

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⑶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

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⑷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⑸同:一作“俱”。

宦(huàn)游:出外做官。

⑹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⑺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并邻,近邻。

⑻无为:无须、不必。

歧(qí)路:岔路。

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⑼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

意思是挥泪告别。

【翻译】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

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翻译赏析

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翻译赏析

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翻译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勃。

其全文古诗如下: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前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

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此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注释】⑴少府:官名。

之:到、往。

蜀州:今四川崇州。

⑵城阙(què)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

辅,护卫。

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

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

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里泛指蜀川。

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⑶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

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⑷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⑸同:一作“俱”。

宦(huàn)游:出外做官。

⑹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⑺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并邻,近邻。

⑻无为:无须、不必。

歧(qí)路:岔路。

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⑼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

意思是挥泪告别。

【翻译】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收录于《全唐诗》中。

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此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⑴城阙辅三秦⑵,风烟望五津⑶。

与君离别意⑷,同是宦游人⑸。

海内存知己⑹,天涯若比邻⑺。

无为在歧路⑻,儿女共沾巾⑼。

词句注释⑴少府:官名。

之:到、往。

蜀州:今四川崇州。

⑵城阙(què)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

辅,护卫。

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

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

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⑶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

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

或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⑷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⑸同:一作“俱”。

宦(huàn)游:出外做官。

⑹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⑺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并邻,近邻。

⑻无为:无须、不必。

歧(qí)路:岔路。

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⑼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

意思是挥泪告别。

白话译文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

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

四、赏析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 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 别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在歧路”, 点出题面上的那个“送”字。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 大路分岔处分手,所以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 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 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三、词句注释
8.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9.同:一作“俱”。 10.宦(huàn)游:出外做官。 11.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 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12.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13.比邻:并邻,近邻。 14.无为:无须、不必。 15.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16.沾巾:泪沾手巾,形容落泪之多。
五、赏析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 悲哀。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 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 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 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 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此诗开 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 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 今广泛流传。
四、赏析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属“工对”中的“地名对”, 极壮阔,极精整。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 地所“辅”(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第二句 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 头津、江南津,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而 “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 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 下文“离别”、“天涯”之魂。

【古诗三百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翻译及赏析

【古诗三百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翻译及赏析

【古诗三百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翻译及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年代:初唐作者:王勃原文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赏析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

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

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阙”,是皇宫前面的望楼。

“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

“三秦”,指长安附近关中一带地方。

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之地。

“辅”,辅佐,可以理解为护卫。

“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

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

“风烟望五津”。

“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

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无际。

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

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

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

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

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无法看到。

超越常人的视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河源直看到东海。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三峡直看到长安。

该诗运用夸张手法,开头就展开壮阔的境界,一般送别诗只着眼于燕羽、杨枝,泪痕,酒盏不相同。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作品赏析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作品赏析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作品赏析本文是关于王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分类标签:送别诗友情诗哲理诗唐诗三百首初中作品赏析【注解】: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2、辅:护卫。

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

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韵译】: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评析】:此诗是送别的名作。

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

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

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

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在这些送别或留别的诗里,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

江淹《别赋》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在古代确乎是这样的。

但也不可一概而论,古人写的别诗,也有明朗乐观之作。

初唐诗人王勃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

14岁时应举及第,当了一名朝散郎,沛王召为修撰,但不久就被唐高宗贬黜了。

于是王勃便漫游蜀中,一度任虢州参军,又犯了死罪,幸而遇赦,但官职还是丢掉了。

他的父亲受他牵累,贬为交趾令。

他渡海省亲,不幸溺水而死。

年仅25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词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词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词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朝代:唐代作者: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一: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岔路上,伤心地痛哭;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译文二: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

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

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

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喻了惜别的情意。

“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

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颔(hàn)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

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

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

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

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及赏析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及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分类: 送别诗友情诗哲理诗唐诗三百首初中作品赏析【注解】: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2、辅:护卫。

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

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韵译】: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评析】:此诗是送别的名作。

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

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

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

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在这些送别或留别的诗里,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

江淹《别赋》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在古代确乎是这样的。

但也不可一概而论,古人写的别诗,也有明朗乐观之作。

初唐诗人王勃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

14岁时应举及第,当了一名朝散郎,沛王召为修撰,但不久就被唐高宗贬黜了。

于是王勃便漫游蜀中,一度任虢州参军,又犯了死罪,幸而遇赦,但官职还是丢掉了。

他的父亲受他牵累,贬为交趾令。

他渡海省亲,不幸溺水而死。

年仅25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

“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

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给他这首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诗翻译 注释 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诗翻译 注释 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诗翻译 注释 赏析 《送杜少府 之任蜀州》 是一首优秀的诗作, 全诗仅仅四十个字, 却纵横捭阖, 变化无穷, 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 包容着无数的丘壑, 有看不尽的风光, 至今广泛流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翻译 三秦之地拱卫着都城长安,弥漫的雾中怎么也望不到想象中的五津 。

我与你都充满着离别愁意,(因为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外出做官的人 。

只要四海之中有了解自己的人,天涯海角也好似亲密近邻。

(我们)不要在分手的路口,像青年男女那样(让泪水)沾湿佩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注释 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2、辅:护卫。

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

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5、辅:以……为辅,这里是拱卫的意思。

6、三秦:这里泛指秦岭以北、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地区。

本指长安周围的关 中地区。

秦亡后,项羽三分秦故地关中为雍,塞,翟三国,以封秦朝三个降将, 因此关中又称“三秦”。

7、 风烟望五津: “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 表示行为的处所, 译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

全句是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8、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里泛指蜀川1/79、君:对人的尊称,这里指“你” 10、宦(huàn)游:出外做官。

11、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古人认为陆地的四周都为大海所包围, 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12、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13、比邻:并邻,近邻。

14、无为:不要效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原文翻译及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

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伤。

此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期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翻译三秦之地拱卫着都城长安,充满的雾中怎么也望不到想象中的五津。

我与你都充满着离别愁意,(由于我们)都是阔别故乡,外出做官的人。

只要四海当中有了解自己的人,天际海角也好似密切近邻。

(我们)不要在分手的路口,像青年男女那样(让泪水)沾湿佩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注释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2、辅:护卫。

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

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5、辅:以为辅,这里是拱卫的意思。

6、三秦:这里泛指秦岭以北、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地区。

本指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

秦亡后,项羽三分秦故地关中为雍,塞,翟三国,以封秦朝三个降将,因此关中又称三秦。

7、风烟望五津: 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动的地方,译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

全句是在风烟迷茫当中,眺望蜀州。

8、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里泛指蜀川9、君:对人的尊称,这里指你10、宦(huagrave;n)游:出外做官。

11、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古人认为陆地的四周都为大海所包围,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12、天际: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13、比邻:并邻,近邻。

14、无为:不要效仿。

15、歧路:岔路。

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辞别。

16、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

意思是挥泪辞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这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京城长安送别一位姓杜的朋友到蜀地任县令时所作的抒情诗。

朋友行将上任,诗人安慰他不要为远别而悲伤:虽然远隔天际,但友谊不会由于距离的遥远而淡薄,他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
【原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作者】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jiὰng)州龙门人。

年十四举幽素科,授朝散郎,时诸王好斗鸡,他为沛王写了向英王鸡挑战的檄(xí)文,触怒唐高宗。

后任虢(guó)州参军,犯死罪,遇赦革职。

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年仅27岁。

有《王子安集》二十卷。

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亦有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

除本文外,《滕王阁序》亦脍炙人口。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一起倡导文学革新,其中王勃成就最大。

【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乾封元年至总章元年(666-668),此时作者正在京城长安沛王府任修撰之职,豪气满怀、积极向上、努力求仕是王勃此时的思想核心。

杜少府是王勃的好友,姓名不详。

少府,是当时对县尉的通称。

此时,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蜀州去上任,王勃设宴为他送行,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蜀州,在现今四川省,州府在崇庆县。

两人一起走出了长安城,来到分手的地点,心中有话,但却相对无言,只好观看四周的景致,以克制自己的离情别绪。

【主题思想】
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表达了作者对朋友远行的留恋之情,同时也勉励朋友乐观进取、勇往直前,去迎接新的生活,体现了作者宽阔的胸怀
和远大的抱负。

【赏析】
这首诗是王勃供职于长安时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时所作的一首著名的赠别诗。

首联:“城阙辅三秦,烽烟望五津。

”以写景起兴,对仗相当工整。

“城阙辅三秦”是一个倒装的句式,其实是“三秦辅城阙”,指长安的城垣宫阙都被三秦之地护卫着。

这一句一扫以往送别诗常有的萧索黯淡之象,起笔雄伟。

下句“风烟望五津”。

五津指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泛指蜀川。

这里诗人用一个“望”字跨越时空,将相隔千里的两地连在一起。

“风烟”在此起了渲染离别气氛的作用,从而引出下句。

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这是诗人在直抒胸臆。

诗人并没有接着叙写离情别绪,而是笔锋一转,转而说你我都是远离故土的宦游之人呀,彼此间应该都能体会这种心情的吧。

也许是思绪太多,也许是无从说起,诗人在此有意略去了对众多思绪的叙写,而留下一片空白让读者去填补,增加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离别总是伤感的,但诗人并未停留于伤感之中,颈联笔锋一荡,意境又开阔了起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句似受曹植“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的启发,但曹植句强调志在四海,而王勃句强调友人间重在知心,天涯相隔也会是像相邻一样。

这句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早已成为千古名句。

尾联紧跟前三联,以劝慰杜少府作结。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别常常在分岔路口分手,“歧路”又一次照应送别之意。

这句是诗人在即将分手之时劝慰杜少府之语,不要在分手之时抹眼泪了,像小儿女一般,只要心心相印,远在天涯,不也如近在咫尺一般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