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中国音乐史复习提纲

中国音乐史复习提纲

中国音乐史复习提纲中国古代音乐史原始社会、夏、商时期的音乐1、我国音乐历史的开始从何时算起,依据是什么?1986-87年间,考古界先后在河南舞阳县贾湖发现七音孔与八音孔骨笛计18支,根据碳14测定,被测的骨笛年代距今有7920年。

这样我们可以有科学根据的说,我国音乐文化可考历史为8000年。

2、原始社会音乐的主要形式是什么?远古、夏、商都出现了哪些古歌与古乐舞?主要音乐形式是歌舞和乐舞古歌有:黄帝时作的《弹歌》,反映狩猎生活;《葛天氏之乐》反映农牧生活;《蚱(蚱)祭》古乐舞有:黄帝《云门》;尧《咸池》;舜《韶》;夏《大夏》;商《大濩》3、远古,夏商的乐器都有哪些类型?请列举出八种乐器的名称?这一时期主要以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为主;鼓,磬,钟,铃,骨笛,骨哨,埙,缶,4、我国音阶可以肯定在多少年前已经形成,有何依据?据目前发现的史料,在河南舞阳骨笛之后近5000年的晚商时期,才有可以肯定存在五声,六声音阶,以至半音关系的实证。

依据是:在河南辉县琉璃阁150好殷墓出土的五音孔陶埙。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周代1、简述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音乐发展的特点。

这时期音乐文化有哪些成就?1)西周时期形成了我国古代的专业音乐文化,有许多受到严格训练的乐师进行传授,表演等音乐活动。

2)歌唱在社会各阶层广泛流行。

3)器乐在这一时期得到较大发展4)这一时期已经形成调,转调,固定音高,节奏,速度等古代乐理观念5)西周末期形成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6)春秋至战国时期,音乐哲学,音乐美学相当发展,有很高理论水平。

2、我国有明确的音乐教育制度始于何时?周王朝为了实施礼乐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音乐机构——大司乐,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记载的有明确体系的音乐教育结构。

3、周代有哪几种主要的乐舞?什么是六舞?1)六代乐舞——简称六舞。

大多是现代流传下载的古乐舞,包括黄帝时代的《云门大卷》,尧时代的《咸池》,舜时代的《大韶》,夏时代的《大夏》,商时代的《大濩》,周时代的《大武》。

中国音乐史重点整理(打印版)复习资料重点

中国音乐史重点整理(打印版)复习资料重点

中古音乐史要点整理一、中国古代乐律学1.三分损益法在周代正式确立的我国古代生律的方法,按其振动体长度来进行音阶或十二律吕的相生,史称“三分损益法”,最早记述这一理论的是《管子》一书。

其求五音之法为:先求得一个标准音“黄钟”,把它作为宫音。

然后就宫音的弦长增加三分之一(三分益一),即得低四度的徵音;再就徵音的弦长减去三分之一(三分损一),即得高五音的商音;把商音的弦长增加三分之一,得低四度的羽音;就羽音弦长减去三分之一,可得角音。

2.周代“十二律吕”十二律吕是周代律学的名称。

它是用三分损益法求得的,即: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其中单数各律为“律”,双数各律为“吕”。

3.京房六十律京房(前77〜前37)西汉律学家,本姓李,字君明。

他因为三分损益法所生十二律中仲吕不能回到黄钟律,因而继续推算下去,成为“六十律”。

京房同时觉察到律管的管口校正问题,提出“竹声不可度调”的认识,并制作了十三弦的“准”。

4.荀勖笛律西晋律学家荀勖(?~289)在乐律上的成就在于他发现了笛律中的“管口校正数”,荀勖运用“管口校正”制作出较精确的十二笛。

每笛适吹一律。

荀勖的“管口校正”之方法为:他作的笛有六个按孔,前五后一。

后面一个按孔离吹口最近,作为商音。

前面五孔依次由吹孔向下排列为宫、变宫、羽、徵、变徵;六孔全按为角音。

5.何承天的“新律”何承天,南朝宋时郑(今山东郊城县)人,武帝时(420~422)曾为尚书祠部郎,文帝时做过御史中丞:后因故免官,死于家中。

他在乐律学史上,第一次别开生面地提出了“十二等差律"(即隋书称之“新律”)的理论。

其方法是:先以黄钟本律之数(9寸)减去由仲吕所生黄钟2之数(8. 8788寸),得差数为0. 1212,再将此差数平分为十二等份。

即0. 1212÷12=0.0101,然后将此数依次递加在林钟以下各律上,即得“新律”各音之数。

中国音乐史知识点总汇大一

中国音乐史知识点总汇大一

中国音乐史知识点总汇大一中国音乐历史,作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千百年来的民俗习惯、哲学思想以及故土情怀。

本文将为大一学生总结中国音乐史的关键知识点,以便于大家了解和欣赏我国独特的音乐文化。

一、古代音乐的起源和发展中国音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开始用骨、石等材料制作乐器。

《太平乐府》中收录的古代音乐记载了多种乐器的演奏方式和曲调,而《风水谱》也是目前为止最早的音乐乐谱记载。

古代音乐的发展受到礼乐观念的影响,并逐渐形成雅乐和俗乐两大类别。

雅乐是宫廷音乐,常见的乐器包括筑、钟、磬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礼记·乐记》中记录的九乐,这是中国古代音乐体系的基础。

与雅乐相对应的是俗乐,它是民间音乐和乡村音乐的代表。

民间音乐以山歌、民谣等为主,乐器种类繁多,如二胡、笛子、琵琶等。

二、舞蹈与音乐的结合中国古代舞蹈与音乐的结合源远流长,舞蹈是通过身体语言表达情感和意义的艺术形式。

早在商朝时期,武宫舞就已经开始流行,而周朝的饰舞更是起到了娱乐和助兴的作用。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舞蹈逐渐分为宫廷舞蹈和民间舞蹈。

宫廷舞蹈以端庄、优雅为主,常见的代表有《杨贵妃》、《十面埋伏》等。

而民间舞蹈则更加欢快活泼,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葫芦娃》等。

三、中国古代音乐的特点古代中国音乐具有独特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是“五音”和“十二律”。

五音是指古代中国乐器发出的五个音域,即宫、商、角、徵、羽。

而十二律则是指在五音基础上的变化组合。

此外,中国古代音乐还重视模仿自然声音,如鸟鸣、风声等。

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化,音乐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曲调和音色。

此外,古代音乐注重和谐与和声,通过多声部的运用来表达音乐的层次感。

四、古代音乐的影响与传承中国古代音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著名的唐代音乐家月伶就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

他以“乐府”形式来创作音乐,使音乐与诗歌融为一体。

这种方式成为后世各代乐曲的代表。

与此同时,中国古代音乐的传承也依靠于民间,从大江南北的民间艺人中可以找到丰富多样的音乐曲调和表演方式。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一·礼乐制度的规定1.祭祀:祭天为“郊”,祭地为“杜”,春天祭宗庙为“谛”,秋天祭祀宗庙为“尝”2.大飨礼:天子宴飨诸侯,或诸侯互飨。

3.燕礼:君臣宴饮之礼。

4.大射礼;天子或诸侯祭祀前,举行射箭比赛,以观其得。

5.养老之礼:天子视学后,对有学问的来人行养老之礼。

6.乡饮酒礼;乡大夫与处士贤者,举行的饮酒礼。

7.乡射礼:乡大夫与贤能者举行的射礼。

二·元杂剧的特点1.音乐结构为每折一宫,全句共四个套曲。

2.音乐风格豪放、节奏活泼、音域宽广、音程跳动大。

3.一般由一个主角演唱到底的演唱形式。

4.由“曲、宾白、科”三部分组成。

三·聂耳的电影歌曲《义勇军进行曲》、《铁蹄下的歌女》、《前进歌》、《自卫歌》、《码头工人歌》四·刘天华在二胡方面的贡献及十首二胡曲1.十首二胡曲广泛吸收其他乐器的演奏方法2.教学方面,第一次建立了二胡教材体系,首创高校器乐课程。

3.演奏技巧方面,创造了一整套二胡弓法指法符号。

《病中吟》、《月夜》、《空山鸟语》、《闲居吟》、《光明行》《良宵》、《烛影摇红》、《苦闷之讴》、《悲歌》、《独弦操》五·京剧是怎样形成的P92答: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先后进京,带去二黄腔;汉调艺人于年间进京,又带去西皮腔,徽调与汉调艺人常同台演出,并吸收了昆腔,梆子腔及当地民间曲调,又吸收其他剧种剧目,大约在19世纪50---60年代形成了京剧。

六·吕文成擅长演奏二胡和扬琴,从事广东音乐创作,作品改编的有《梅花三弄》、《下三虎》、,创作的有《步步高》、《平湖秋月》等。

七·什么是参军戏参军戏是一种讽刺、滑稽性的歌舞表演,它继承了汉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歌舞戏发展而来。

八·唐代大曲与法曲的区别1.大区比法曲在结构上更为庞大2.无论是舞蹈还是音乐上,大曲都更为热情奔放,而法曲显得清雅。

九·二胡曲《良宵》《良宵》是刘天华作于1927年的二胡曲,原名《除夜小唱》。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乐府:乐府本是秦汉时掌管音乐的机关,因配有乐队,故名。

汉武帝时扩充其功能,它除了将文人诗辞和民间歌谣配乐演唱外,还承担采集民歌的任务。

魏晋以后乐府日渐衰落。

南北朝时乐府演变成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乐府最明显、最优秀的产物是《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

2、相和歌:相和歌是汉代北方民间歌曲的总称,是两汉乐府在“街陌谣讴”基础上吸收了“楚声”和“新声”而形成的一种有丝竹、歌唱及舞蹈之艺术表演形式。

主要流传于河南、山东等地。

其曲式结构短小精悍,音调流畅优美,且舞曲居多,是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歌舞形式。

3、八音:周代按制造材料的性质将乐器分为八类: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4、律:律是指特定乐音的高低标准,它规定了乐音的绝对高度。

律是由原始的自然法则产生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律学的基本任务是建立标准音,以利于乐器的制造和使用。

5、十二律:古代律制,用三分损益法生成十二律。

自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6、四声:传统音韵学关于声调的分类法。

即把汉字声调分为平(包括阴平和阳平)、上(降调)、去(升调)入(包括全入和半入)四类。

7、谱:乐谱是记录音乐的方法。

中国传统记谱法主要有工尺谱、减字谱和声诗谱三种。

8、琴曲:琴曲是指用琴来演奏的曲子,亦称“琴曲”。

琴曲的范围很广,有独奏曲,也有合奏曲;有文人创作的琴曲,也有整理和加工民间音乐的琴曲。

9、词牌: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

词的调子叫曲牌,如“浪淘沙”、“水调歌头”等。

每个曲牌都有一定的句数、字数、句式、平仄及用韵等规定。

10、曲牌:曲牌是元曲中一首诗(或一韵)小令所用的腔调(或说曲牌名称)。

同一曲牌的曲子可以由不同人演唱,但同一曲牌的平仄格律是固定的。

11、唱赚:唱赚是宋代民间流行的歌唱体裁,也称“鼓板赚”、“鼓段”、“赚”。

由同一词牌的歌曲连缀而成,属于套曲体裁。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相和歌汉代汉族各种民歌的总称。

它最初的表演形式是演唱的“徒歌”,后发展为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最终形成了以乐器与歌唱相和的形式。

《晋书·乐志》载:“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即是指在弹弦乐器和吹管乐器的伴奏下击节而歌,可见此时的相和歌已经发展成唱奏并重的形式。

事实上,这几种歌曲形式并无绝对的界限,只是艺术加工的程度不同而已。

相和歌常用的乐器有节、笙、笛、琴、瑟、琵琶、筝等,主要的三种调式为清、平、瑟三调。

相和歌大部分来自民间,是乐府歌曲中的精华部分。

乐府我国古代音乐机构。

据《汉书·礼乐志》载,乐府创立在元鼎五年(公元112年),但从出土文物看,乐府于秦朝始建,汉武帝时进行了扩建或改建。

汉代乐府是主管俗乐的机构,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歌谣,加工配乐,创作并填写歌词、创作和改编曲调,研究音乐理论,进行演唱和演奏。

至汉衰落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撤销乐府,汉代乐府共存在了105年的时间。

汉代乐府重视民间音乐的态度,不仅促进了汉代民间音乐高度繁荣,而且对其后中国音乐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此后几朝的乐府在此方面大为逊色,晋代有太乐乐府,《隋书》中太乐和乐府不分,至唐代大乐署之外无乐府,此后也不再有乐府机构。

《光明行》二胡独奏曲。

刘天华作于1931年,1932年发表于《音乐杂志》第一卷第十期。

全曲由四个主体段落加引子、尾声组成。

在创作中吸收了欧洲音乐大三和弦的琶音进行和转调等手法。

演奏技巧上采用顿弓和大段的颤弓技法,取得较好的效果并具有首创意义。

乐曲音乐风格清新明朗,乐观向上,表达旧社会知识分子追求进步和光明的心情。

郑卫之音原指郑、卫等地区的民间歌舞音乐。

郑、卫两国乃商遗民聚居地,因而郑卫之音实际上是一种保留了浓郁商族音乐风格的民间音乐。

后世儒者扩大了郑卫之音的内涵,用以泛指与雅乐不同的、源自于民间音乐的俗乐,又名“新乐”以区别于代表古乐的雅乐。

春秋以来,这种音乐影响日益扩大,逐渐有取代雅乐的趋势。

(完整版)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完整版)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古代部分 : 一,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 :中国音乐的起源 : 模拟说、感情说、劳动说乐舞:初期的音乐常常和舞蹈结合在一起,故名之“乐舞”。

黄帝时代的《云门》,又称《云门大卷》,相传黄帝部落以云为图腾,因此这是一部歌颂氏族图腾的乐舞。

《咸池》又名《大咸》,相传咸池为东方日浴地,故这是一部崇拜日浴的乐舞。

《箫韶》又名《大韶》,简称从《韶》。

最初是咸黑所作的声歌,原名《九招》,虞舜时代的质又校正过,故后辈又称此乐为《韶虞》。

《箫韶》之名,是由于此乐舞以排箫为主要伴奏乐器的缘故。

夏代开始进入奴隶制社会,乐舞内容从氏族社会中关于图腾或大自然的歌颂转向对奴隶主统治者的歌颂。

《夏籥》又名《大夏》,是一部歌颂夏禹治水有功的乐舞。

此乐舞在周代演出时舞者共六十四人,分为八行八列。

主要伴奏乐器为籥,籥为管乐器,是排箫的原始形制。

《大濩》又称《濩》,是一部歌颂成汤灭夏建立商代伟绩的乐舞。

“巫乐”,又称“巫音”,即巫术活动中所用的乐舞。

在原始氏族社会里,由于人们对各种自然现象不能够赐予科学的讲解,因此就造成了这种观念的表现。

在无力抗争或抗争失败的情况下,就寄希望于借助某种超自然的法术来推翻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或能预知他们命运的吉凶。

瞽宗:一个起源于商代的音乐教育场所。

商代的音乐教育不但教本国的贵族子弟,而且还有别国的学生。

天然资料制成的乐器:骨哨、骨笛;龟甲摇响器;鼍鼓;磬(现存故宫博物馆的三音编磬为“永启”“永余”“夭余”);陶制乐器:摇响器、陶铃、陶角、陶鼓、陶镛、陶埙;铜制乐器:铜铃、铜鼓、钟、铙、镛、鑮;远古夏商时期的乐律:1 ,既有旋律性的乐器(骨哨、骨笛、陶埙等),又有节奏性的乐器(摇响器、铃、鼓),说明旋律和节奏是最早的音乐中的两大概素; 2 ,商代出土的编铙、编磬,诚然大小周边,但可以用不相同的厚度调出不相同的音高,说明商代人已经掌握了运用不相同规格的钟体和磬体产生不相同音高的技术;3 ,夏商时期已经开始出现五声音阶的歌曲和乐曲。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期末复习资料整理第一部分:填空(20分)历代音乐机构汉乐府隋太乐、清商(后罢)、鼓吹、教坊唐大乐署、鼓吹署、太常寺、梨园宋大晟府教坊历代音乐家周屈原荀况春秋战国王豹绵驹韩娥先秦师旷师文伯牙秦青汉李延年司马相如蔡邕蔡琰嵇康魏晋阮籍南朝丘明隋唐万宝常郑译李隆基念奴永新李龟年贺怀智段善本宋姜夔元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普明汤显祖程长庚乐律学家:朱载堉(新法密律)朱权(神奇秘谱)第二部分:连线题(40分)1 将音乐作品与作者联系起来阮籍——《酒狂》、《广陵散》屈原——《九歌》、《离骚》、《天问》、《招魂》李隆基——《霓裳羽衣曲》、《龙池乐》、《凌波仙》荀况——《战相篇》伯牙——《高山》、《流水》丘明——《碣石调·幽兰》李龟年——《渭洲曲》嵇康——《琴赋》姜夔——《白石道人歌曲》、《扬州慢》、《杏花天影》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梧桐雨》王实普——《西厢记》郭沔——《潇湘水云》汤显祖——《牡丹亭》2 音乐典故与主人公或曲名联系起来※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司马相如※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

征其夜合之资,以佐军国——管仲※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荆轲※於是项王乃悲歌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项羽※“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秦青※“余响绕梁,三日不绝”——韩娥※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伯牙、钟子期※聂政苦学10年用弹琴的机会刺杀韩王——《聂政刺韩王曲》3 观点和作者※“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孔子※“大音希声”——老子※“非乐”——墨子※《声无哀乐论》:音乐史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是人们的精神被触动后产生的感情,两者并无因果关系(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情感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人情不同,各施所解,则发其所怀”——嵇康※“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发乎情,止乎礼”、“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中国音乐史大一知识点

中国音乐史大一知识点

中国音乐史大一知识点中国音乐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音乐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下面将介绍中国音乐史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古代中国音乐古代中国音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根据出土的乐器和文献记载,我们了解到古代中国音乐的发展。

中国古代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五声,这被称为“五声音律”。

古代音乐常用的乐器包括筝、琵琶、笛子、鼓等。

在古代社会,音乐起着丰富民生、祭祀神明以及激励军队等多种作用。

二、古代音乐理论在中国音乐史上,古代音乐理论的发展至关重要。

最重要的音乐理论家是冯梦龙和元代音乐家明代音乐家明代音乐家冯梦龙制定的音乐理论系统为后世奠定了基础。

古代音乐理论注重乐律的平衡和调和,追求与自然的和谐。

三、古代宫廷音乐宫廷音乐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自秦汉时期起,宫廷音乐逐渐成为帝王和皇后娱乐活动的一部分。

宫廷音乐以雅乐为主,雅乐中的乐舞和歌唱也培养了专业的音乐家。

唐代的乐府诗歌是宫廷音乐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民间音乐中国民间音乐多样而丰富,不同地区和族群都有各自的音乐传统。

民间音乐以曲艺、民歌、戏剧音乐等形式存在。

中国民歌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情感内涵,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劳动和情感。

五、现代音乐20世纪以来,中国音乐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中国音乐逐渐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融合了现代音乐元素,创作出了各种风格独特的音乐作品。

中国现代音乐家也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赢得了全球的赞誉。

六、中国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中国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一直是音乐界关注的焦点。

为了保护和弘扬中国传统音乐,许多机构和学者致力于音乐教育和研究。

中国音乐学院等高等音乐院校培养了大量的音乐人才,他们在传统和现代音乐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结:中国音乐作为世界上最古老和最独特的音乐形式之一,在音乐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古代中国音乐、音乐理论、宫廷音乐、民间音乐、现代音乐以及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都是中国音乐史的重要知识点。

深入了解中国音乐史,有助于我们欣赏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中国音乐历史复习资料中国音乐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音乐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特色。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复习中国音乐史。

一、古代音乐古代中国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

最早的音乐形式是由人们模仿自然界的声音而产生的,如鸟鸣、风声等。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音乐逐渐成为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古代音乐主要分为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两个方面。

宗教音乐在古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代人们通过音乐来祭祀神灵,表达对神灵的崇敬和敬畏之情。

宗教音乐的形式多样,包括咏史、祭文、祷歌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雅乐》,它是古代宗教仪式中最重要的音乐形式之一。

宫廷音乐是古代中国皇室和贵族阶层的专属音乐。

宫廷音乐主要分为雅乐和俗乐两个部分。

雅乐是宫廷音乐的正统,它以《雅乐大全》为代表,包括乐曲、舞蹈和歌曲等形式。

俗乐则是宫廷音乐的衍生,它吸收了民间音乐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二、民间音乐民间音乐是中国音乐史上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和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

民间音乐的形式多样,包括民歌、山歌、曲艺等。

民歌是中国民间音乐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形式。

它是人们在生活中创作的歌曲,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民歌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歌颂自然的,也有歌颂爱情的。

民歌的旋律简单易懂,深受人们的喜爱。

山歌是中国农村地区特有的一种音乐形式。

它是农民在田间劳作中创作的歌曲,表达了对劳动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期盼。

山歌的曲调优美动听,歌词真实质朴,是中国音乐文化中的瑰宝。

曲艺是中国民间音乐和戏剧的结合形式。

它包括评书、相声、快板等多种形式,既有音乐的表演,又有戏剧的表演。

曲艺以其幽默风趣的表演方式,深受人们的喜爱。

三、现代音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中国音乐也经历了现代化的转型。

现代音乐主要分为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两个方面。

古典音乐是中国现代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复旦大学中国音乐史提纲

复旦大学中国音乐史提纲

10*2 填空5*4 名词解释5*4 简答题20*2 论述题(自己的观点)复旦大学《中国音乐史》讲义《云门大卷》《大咸》《韶》《大夏》《大濩》《武》一、远古夏商起源:1、劳动说2、感情说3、模仿说乐器和材质分类:第一类是用天然材料制成的乐器;第二类是陶制乐器;第三类是铜制乐器。

音乐文化及交流:自从夏代进入奴隶社会之后,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随着音乐的发展和奴隶主贵族对于利用音乐的更高要求,宫廷里就出现了专职的乐奴和从事音乐教育的乐师。

二、周秦时期礼乐制度:礼乐的“礼”就是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相互结合的礼仪,“乐”就是音乐,包括乐队、乐舞的编制,乐曲、乐舞的使用等等六部乐舞:六代乐舞、小舞、颂乐、雅乐、房中乐、四夷之乐等。

郑卫之音:自春秋起,周代的礼乐逐步走向没落,新兴地主阶级的欣赏趣味转向以“郑卫之音”为代表的民间俗乐。

诗经和楚辞:“采风制度”《诗经》是孔子在公元前484年所编。

包含305首歌辞的精选歌辞集。

风雅颂南方民歌《楚辞》:是继《诗经》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屈原的作品构成了它的主体。

《楚辞》中共收录了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等七首作品。

其中《九歌》得到了系统的集中和整理。

“乱”是先秦时期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法周秦时期的乐器分类:“八音分类法”:即依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把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等八类。

诸类乐器以打击乐器居多。

周秦时期的音乐美学:儒家孔子:1确立了音乐审美标准是“尽善尽美”;又提出“思无邪”“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的评价标准是善与美的统一,而且善要重于美,他认为音乐不但要做到善与美,音乐表达的内容还要纯正无邪。

2崇雅贬郑;孔子偏于相信和爱好古代的,3重视内容与形式。

4 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

孟子:1.音乐的本质是用来表现人的喜乐之情的;2.无论圣人还是凡人,对音乐都有共同的美感;3.认为乐的内容应是“仁、义”之德,因而闻乐可以知德、知政。

大二中国音乐史知识点

大二中国音乐史知识点

大二中国音乐史知识点中国音乐史是研究中国音乐发展历程和演变的学科,它探究了从古代到现代的音乐风格、音乐创作技巧、音乐理论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介绍一些大二学生在学习中国音乐史时需要了解的知识点。

一、古代音乐在大二中国音乐史中,古代音乐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古代音乐主要包括古代器乐、宫廷音乐以及民间音乐等。

在古代器乐方面,学生需要了解古代乐器的种类、演奏技巧以及乐谱记谱法等相关知识。

在宫廷音乐方面,了解古代宫廷音乐的起源、在宫廷中的地位以及传承等内容是必要的。

此外,了解一些古代民间音乐的流派、特点和影响也是非常有益的。

二、音乐理论在学习中国音乐史时,音乐理论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学生需要了解古代音乐理论的发展,并能够理解和应用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例如,了解五音、六律、宫商角羽的含义和作用,了解古代音乐调式的特点和分类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中的节拍、各种表情符号以及音乐形式等方面的知识。

三、曲艺和戏曲音乐曲艺和戏曲音乐是中国音乐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了解京剧、豫剧、评剧等主要戏曲剧种的特点、音乐形式以及表演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了解曲艺形式如评书、相声等的音乐背景和技巧也是必要的。

四、现代音乐近代以来的中国音乐发展经历了很多变化,学生需要了解这一时期的音乐特点和发展脉络。

了解中国近代音乐家的代表作品和他们对音乐创作的贡献,了解不同流派的兴起和发展,对于理解现代中国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的关系在学习中国音乐史时,了解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的关系也是重要的。

学生需要了解中国音乐对世界音乐的影响以及从世界音乐中汲取的养分。

此外,了解一些融合了中西方音乐元素的作品,对于加深对中国音乐历史和世界音乐的了解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综上所述,大二中国音乐史的学习需要了解古代音乐、音乐理论、曲艺和戏曲音乐、现代音乐以及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的关系等多个知识点。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音乐的魅力,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源远流长,自远古时期起便有了音乐的雏形。随着时代的演进,中国音乐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和风格。本资料按照历史时期划分,详细梳理了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远古时期,音乐与舞蹈、祭祀紧密相连,乐器多以打击乐为主。进入夏商周时期,音乐开始有了更为复杂的旋律和节奏,编钟等青铜乐器的出现标志着音乐艺术的进步。秦汉时期,音乐形式更加多样,乐府机构的设立推动了音乐创作与传承。隋唐时期,音乐文化繁荣昌盛,宫廷音乐与民间音乐相互交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景象。宋元明清时期,戏曲音乐的兴起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篇章,同时民间音乐也得到了广泛传播与发展。近现代以来,中国音乐在传承传统还介绍了中国音乐史上的著名音乐家及其作品,以及音乐理论的发展概况,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份全面而简明的中国音乐史复习指南。

中国音乐史总复习材料精讲

中国音乐史总复习材料精讲

中国音乐史总复习材料精讲古代史(远古夏商)1、中国音乐的起源仿照说感情说劳动说信号说摹仿自然说异性求爱说语言扬抑说巫术起源说2、1986年至1987年,河南舞阳县贾湖村先后出土25支骨笛,由鹤骨制成,距今约8600年至9000年、七孔笛(周秦时期)3、佾(yi)指古代乐舞的行列。

关于乐队的使用:周时盛行“金石之声”,编钟等悬挂乐器是身份与权力的象征!《周礼·春官宗伯》:“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县,士特县,辩其声”县通悬,悬挂之意!王享用的乐器是四周悬挂,然后依等级顺次为三面、两面、一面。

4、周代得宫廷乐舞包括六代乐舞、小舞、颂乐、雅乐、房中乐、四夷之乐等六代乐舞简称六乐,从黄帝时期沿袭下来带有史诗性的乐舞:(1)黄帝时的《云门大卷》,简称《云门》云是黄帝时的图腾;(2)唐尧时的《咸池》,天上的星宿名;(3)虞舜时的《韶》,又名《箫韶》;(4)夏禹时的《大夏》又称《夏籥yue》(5)商汤时的《大濩huo》(6)周朝当代的《大武》。

这些乐舞主要用于祭奠天地、山川、祖宗。

5、《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6、八音分类法:依乐器制作材料不同把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

(1)金类乐器:钟、铜铃、铜鼓、镈钟、甬钟、钮钟(2)石类乐器:磬、排箫(3)土类乐器:陶铃、陶鼓、陶响、陶角、陶镛yong、陶埙(4)木类乐器:柷zhu、敔yu、木鼓(5)丝类乐器:有柱:瑟、筝、筑无柱:琴(6)革类乐器:贲鼓、应、县鼓、鼍tuo鼓、鼗tao鼓、鞉tao (7)匏类乐器:“匏”即“瓠hu”,主要构成材料,一种葫芦。

笙、竽、巢(8)竹类乐器:箫、篴即笛、篪chi、籥yue、管7、曾侯乙墓乐器1978年出土,符合“诸侯轩县”的周代等级制度规定。

编钟共65件分三层、八组悬于钟架上。

意义: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反映了我国先秦音乐文化的高度进展,其卓绝的铸造工艺、良好的声学性能,显示出先秦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这些乐器的出土,为我们讨论先秦的乐器、乐队编制、乐律、音乐审美提供了宝贵实物。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史(一)一.远古时期:.音乐形式:歌、舞、乐合而为一(基本因素是节奏),与生产力发展密切相关(古歌、古乐舞)。

①《弹歌》——狩猎。

②《八阙》——农牧。

③ 《蜡辞》——祭歌。

④ 《云门》——黄帝拜神乐舞(图腾)。

⑤ 《咸池》——尧崇天乐舞(星座)。

⑥《萧韶》——舜时期宗教性乐舞。

.乐器:①骨笛——河南舞阳县贾湖骨笛,最古老的乐器,是我国音乐文化年可考的依据。

支,距今年。

音孔不一,五、六、七、八。

七音笛居多,保存完整。

②骨哨,陶埙(浙江余姚河姆渡,一孔)、籥。

③鼓——山西陶寺鼍鼓,永登土鼓,商代双鸟饕餮纹铜鼓。

二.夏商时期。

.音乐发展:与远古乐舞性质不同,有阶级烙印。

①《大夏》:歌颂夏禹治水。

②《大濩》:歌颂商汤伐桀。

③巫乐:求雨,驱鬼逐疫,出征。

.乐器:磬——石制。

虎纹大石磬。

山西陶寺夏磬。

编磬——故宫商代编磬,三枚一组。

“永启”、“夭余”、“永余”。

埙——商代,五孔。

钟——陶钟。

商代青铜钟。

编钟——河南安阳商代编钟,三个一组。

编铙——殷墟,五件一组。

三.西周。

(奴隶制社会达到鼎盛).周代礼乐制度实质——等级制度。

(可作填空或者名词解释,如:判县。

).体现在舞队、乐队规模与罗列的严格规定。

① 乐队——天子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

(周代礼乐制度体现在舞队、乐队规模与罗列的严格规定。

天子的乐队为四面罗列,称宫县。

)②舞队——天子八佾;诸侯六佾;挨次递减。

.典礼仪式,祭祀,宴飨的步骤。

.乐舞:①六代乐舞: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宴享,儒家雅乐最高典范。

黄帝——云门大卷;尧——大咸;舜——箫韶 ( 九韶 );孔子“尽美以,尽善也”。

尽善尽美的由来。

夏——大夏;商——大濩;西周——大武。

②小舞:彩绸舞、羽毛舞、牛尾舞、长袖舞。

(娱乐性强,道具与舞的关系)③散乐:民间音乐。

④四夷之乐:周边部落音乐、歌曲。

⑤宗教性乐舞:攤舞。

.八音分类法:我国周代按照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乐器分类的方法。

西周有多达多种乐器。

中国音乐史复习提纲

中国音乐史复习提纲

中国音乐史复习提纲一、中国古代音乐的起源和演变1.约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原始音乐a.原始乐器和音乐形式b.原始乐曲的表现形式和功能2.先秦时期的古代音乐a.古代音乐理论的形成与发展b.乐律体系的确立与规范c.宫商律味的制定与运用3.隋唐时期的古代音乐a.隋唐乐府的成立和发展b.乐府文化与古代音乐的关系c.唐代乐舞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二、中国古代音乐的经典与流派1.《乐府诗集》与古代音乐的经典a.《长歌行》和《孔雀东南飞》的创作与演唱b.《离骚》和《文翁赋》的音乐表现形式c.《木兰辞》和《卜算子》的音乐鉴赏与评价2.古代音乐的流派与风格b.北方音乐与南方音乐的特点和风格c.《琵琶行》、《虞美人》等代表性曲目的音乐表现三、中国古代音乐与宗教文化1.佛教音乐的起源与发展a.佛教音乐的宗教功能与表达方式b.佛教音乐在传统音乐中的影响与融合2.道教音乐的形成与特点a.古代道教音乐的起源与发展b.道教音乐的音律和曲调特点c.道教音乐在文化艺术中的传承与创新四、中国古代音乐与社会风貌1.宫廷音乐与贵族社会a.宫廷音乐乐曲的形成与发展b.宫廷音乐家的地位与作用c.宫廷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影响2.农村音乐与民间文化a.农村音乐的种类和特点b.农民音乐家的生活与创作环境c.农村音乐在民族文化中的传承与创新五、中国古代音乐的遗产与传承1.中国古代音乐的遗产a.古代音乐的乐谱和乐器遗存b.古代音乐的记录与文化遗产保护2.中国古代音乐的传承a.古代音乐的现代演绎和创新b.古代音乐的国内外传播与交流c.中国古代音乐的现代价值和意义六、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与变革1.新文化运动与现代音乐的兴起a.新文化运动对音乐思潮的影响b.现代音乐诞生的背景与脉络c.《黄河大合唱》和《茉莉花》的创作与影响2.中国现代音乐的流派和风格a.中国古典音乐与西方音乐的交流与融合b.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碰撞与创新c.当代作曲家的音乐表现方式和风格七、中国音乐的未来与前景展望1.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a.传统音乐的传承方式和机制b.传统音乐的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与创新2.中国音乐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角色a.中国音乐在国际大赛和音乐节中的表现b.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的融合与影响3.中国音乐教育的挑战与机遇a.音乐教育的现状与问题b.音乐教育的创新与方向以上提纲仅为参考,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扩展,以确保对中国音乐史的复习全面且系统。

中国音乐史大复习

中国音乐史大复习

第一节音乐的起源一、音乐的起源1、劳动的进行,语言的出现和人类大脑的发达,奠定了音乐产生的基础条件,同时也赋予了音乐的表现内容。

2、劳动中有节奏的呼声,这是原始音乐端的最初萌芽。

3、音乐与舞蹈还可以说是人类语言的一种延伸。

4、某些劳动工具的发现和部分生活用具对音乐的出现也给我们的祖先又以某些启发,甚至可以说某些劳动工具本身就是乐器的前身。

5、原始艺术的特点(亦即形式特点):音乐舞蹈诗歌三者交织在一起,密不可分,中国古代文献称之为“乐舞”。

二、音乐起源的几种说法1、劳动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站在这种观点基础上的学者则认为,“音乐起源于劳动”。

2、语言扬抑说,法国思想家卢梭,英哲学家斯宾塞认为人在兴奋激动时所产生的抑扬语调即为歌曲。

3、模仿自然说: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英国教育家克维斯特认为,人类从自然的音响中得到了灵感,继而模仿这些音响创作了音乐。

4、异性求爱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是这种观点的代表。

在观察鸟类时他看见雄性向雌性求爱时往往发出悦耳的声音,由此联想到人类音乐的起源,即认为其起源为男性向女性求爱时表达的美妙歌声。

5、巫术起源说:法国音乐家孔百流,我国学者王国维起源于巫术。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巫,祝也。

女能事无形,也舞降神。

”三、音乐起源的时间音乐起源何时,众家不一。

1、李纯一在《山东地区音乐考古研究课题》一文中认为,音乐应该发生在旧石器时代。

2、冯文慈在《漫谈音乐的起源》一文中说,到了新石器时代,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歌舞艺术才有可能从无到有。

3、舞阳贾湖古笛1987考古工作者河南舞阳贾湖斐李岗文化遗址中,发掘出土一批骨笛。

据炭同位素14测定,其有8000年左右的历史,此笛能吹奏七声音阶的歌曲,据此说明中国的音乐历史相当久远。

第二节原始乐舞的内容从史料记载与出土文物上看,原始乐舞的内容大多与先民的狩猎、农牧业、宗教、婚姻爱情、战争等生活有关。

一、猎之乐赵晔《吴越春秋》记: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中国音乐历史悠久而丰富多样,从古代的宫廷音乐到现代的流行音乐,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影响。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中国音乐史的复习资料,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中国音乐的发展和演变。

古代音乐中国古代音乐起源于约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最早的音乐形式是原始的咏唱和舞蹈。

随着社会的发展,周朝建立后,宫廷音乐开始兴起,成为社会上层阶级的特权。

在西汉时期,音乐被纳入六艺之一,并发展出了“渔阳三奏”等宫廷音乐剧种。

唐宋时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音乐的鼎盛时期。

在唐朝,音乐发展呈现出繁荣的态势,出现了许多重要的音乐家,如韩愈、白居易等。

唐代音乐以艺术歌曲和器乐曲为主,形成了传世名曲如《月夜听箜篌》和《渔舟唱晚》。

到了宋代,音乐发展进一步,出现了许多新的音乐剧种如南曲、北曲和说唱文艺等。

宋代音乐以曲艺、戏曲和雅乐为主要形式。

近代音乐中国近代音乐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开始呈现出新的面貌。

19世纪末,西方音乐开始传入中国,给中国音乐带来了新的元素和思想。

李叔同和谭嗣同等音乐家开始倡导西方音乐的学习和推广。

到20世纪初,一批新生代音乐家如聂耳、冼星海等开始尝试创作新的音乐作品,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国现代音乐逐渐崭露头角。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音乐经历了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

在这期间,政府强调了音乐的社会责任和集体主义精神,许多音乐作品都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和价值观。

著名的音乐家如冼星海、聂耳、董抒华等为这个时期的音乐繁荣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音乐开始接触到更多的国际音乐风格和流派。

流行音乐开始兴起,许多新的音乐人和音乐团体涌现出来,如邓丽君、周杰伦和五月天等。

同时,中国传统音乐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保护,传统音乐演奏家如吕继宏、刘源等成为了国内外的知名艺术家。

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音乐的起源是是由于宇宙中一种超人的力量——“太一”。

《吕氏春秋仲夏纪》:“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生于度量,本于太一。

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

……先王定乐,由此而生。

”有人将音乐的起源完全归之于某些个人的创作,特别是阶级统治中的个人创作。

《乐记》:“王者功成作乐。

”有人认为音乐是起源于古代的巫术。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歌舞之兴,其起于古之巫术乎?”劳动的进行、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发达,为音乐艺术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吕氏春秋》:“今举大木者,前呼舆謣,后亦应之。

此其于举大木者善矣。

”《淮南子》:“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

此举重动力之歌也。

”《吕氏春秋》:“帝尧立,乃命质为乐。

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乃以麋鞈置缶而鼓之。

《礼记乐记》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

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2.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年),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名况,赵国人。

他曾根据民间歌曲创作了《成相》篇。

“相”又名舂牍,最初是一二尺至六七尺长的粗竹筒或木杵,用于夯土或舂米的工具,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节奏乐器。

《成相篇》属最早的说唱音乐。

内容是揭露统治者的愚蠢,要求他们改变作风,进行开明的政治;性质上,它不是讲故事,而是讲道理;形式上,是用一种叫“相”的击乐器打着节奏而同时歌唱的一种诗篇,类似《快板》和《莲花落》等说唱音乐3.《广陵散》是我国古代十大经典名曲之一,出现于汉代。

古代的君主对《广陵散》取贬抑的态度。

由于《广陵散》赞扬劳动人民对封建君主残酷统治的斗争,因此统治阶级中许多文人对《广陵散》有贬抑的态度。

例如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说:“其曲最为不平和,有臣欺君之意”。

唐代的孙希裕认为《广陵散》的存在“有伤国体”,并将手中的曲谱烧掉了。

明朝宋濂认为《广陵散》的声音躁而急,不可为训。

此外,中国古曲采用宫商角徵羽五音阶,宫代表君王,商代表臣子,《广陵散》演奏中运用慢商调式,即降低古琴第二弦商音,使第一弦宫音与第二弦音高相同,并同时弹奏二弦,从而奏出双音的效果,强调主音加强乐曲的紧张情绪,因此历代统治者认为《广陵散》具有“臣凌君”的意思4.古琴独奏艺术发展迅速,突出一例即目前仅见的一首以文字记谱的琴曲——《碣石调•幽兰》。

《碣石调•幽兰》的琴谱为唐人手抄本,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据谱前小序说:“丘明,会稽人也,梁末隐于九嶷山。

妙绝楚调,于《幽兰》一曲尤特精绝。

”可见此曲为南朝梁丘明所传。

《古琴曲集》中存有管平湖据《古逸丛书谱》的译谱(乐4-1)。

此曲采用了纯律定弦法,以“正调”定弦,七条弦散音完全合乎纯律五声音阶,泛音、徽位按音以及用长度和徽名间记录的徽间音都合乎纯律。

全曲共分四段,节奏变化较多,十三弦上的泛音都已用到,还保留了一些古老的演奏指法。

从《碣石调•幽兰》的琴谱可以看出,当时的古琴不仅已具备了七弦十三徽的形制,且记谱法也已是相当精细,这说明我国古琴艺术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5.学堂乐歌内容1,宣扬“富国强兵”抵御外强欺凌的爱国精神。

这在当时是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主流。

代表性作品有夏颂莱作词的《何日醒》、沈心工作曲的《黄河》、《体操——兵操》、王引才作词的《扬子江》、李叔同作词的《哀祖国》等等。

2,歌颂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新政的胜利。

代表作品有沈心工作词的《革命军》、华航琛作词的《光复纪念》、沈心工作词与朱云望作曲的《美哉中华》等等。

这类的歌曲大多是产生在辛亥革命取得成功之后。

3,配合中小学生进行所谓“军国民教育”的各种各样的所谓“军歌”,例如《出军》、《出征》、《从军歌》、《妇人从军歌》、《海战》、《陆战》、《炮兵歌》、《行军》、《学生军》等等。

这些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受了日本学校音乐教育的影响,也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切望迅速实现“富国强兵”理想的迫切心情有关。

4,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

代表作品有秋瑾作词的《勉女权》、沈心工作词的《女子体操》和《缠足苦》等等。

在当时这些歌曲中都没有非常鲜明地提出“男女平等”的口号,也没有更深地触及这个问题,主要只是号召妇女要自强、自立、争取自己应得的地位和应该发挥的作用。

在李叔同编写的歌曲《婚姻祝词》的歌词中,则提出了要改变“男尊女卑”、要实现“权力平分”的思想。

尽管当时这类题材的歌曲的数量还比较少,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人能大胆提出这个问题,其意义就不可低估。

5,鼓吹学习新文化、倡导除去旧习俗、树立新风气。

比如《格致》、《地球》、《电报》、《运动会》、《跳舞》、《博览会》、《英文》等等。

在这些作品中,有的还反映了作者的爱国思想。

6,向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和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教育。

代表作品有吴怀疚作词的〈勉学〉,沈心工作词的〈祝幼稚生〉,曾志忞编的〈蚂蚁〉,李叔同作词作曲的〈春游〉、作词的〈送别〉、〈忆儿时〉、〈西湖〉等。

这类歌曲在当时的学堂乐歌中数量不算多,但其中相当一部分深受当时广大青少年所喜爱,因而流传面也比较广。

7,鼓吹忠君、尊孔等封建传统伦理道德的题材,如陈颂平作词的〈尊孔〉、康有为作词的〈演孔歌〉、沈心工作词的〈孔圣人〉等。

这些歌曲不仅出自洋务派文人之手,包括一些维新派的文人也认为忠君和尊孔是天经地义的传统道德。

但这种题材内容已经不再那么吸引人,这些歌曲实际上也很少得到广泛的流传。

6.沈心工一生共编写制作了180余首学堂乐歌,自1904年起先后编刊《学校唱歌集》三集(1904~1907)、《重编学校唱歌集》六集(1911)和《民国唱歌集》(1912);1937年选辑其乐歌代表作和加入20多首后期作品辑成《心工唱歌集》。

他的绝大多数乐歌,是以向小学生进行爱国、民主、文明、进步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儿童歌曲;在民国成立后他所编写的乐歌中,更直接地向小学生传输了民主共和的革命思想。

他的歌词常选材于学生儿童日常生活,描摹孩子们眼中看到的世界,而又以童稚能解又引发兴味的语言,作形象化的表达。

1,《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中国第一首学堂乐歌2,《黄河》3,《春游》4,《竹马》5,《一泓泉水》《黄河》,是沈心工自创曲中最突出的一首,杨度作词。

歌曲体现了宏大的气魄和强烈的激情。

黄自曾说:“我最爱《黄河》一首。

这个调子非常的雄沉慷慨,恰切歌词的精神。

国人自制学校唱歌有此气魄,实不多觏。

”沈心工的创作歌曲还有《革命必先革人心》、《军人的枪弹》、《采莲曲》等。

7.李叔同一生迄今留存的乐歌作品70余首,较早注意将民族传统文化遗产作为学堂乐歌的题材。

他于1905年编印出版的供学校教学用的《国学唱歌集》,即从《诗经》、《楚辞》和古诗词中选出13篇,配以西洋和日本曲调,连同两首昆曲的译谱合集而成的。

其中的《祖国歌》,还是当时为数较少、以中国民间曲调来填词的一首学堂乐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不久他东渡日本,学习西方音乐、美术、戏剧理论,主攻钢琴。

曾创办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竭力提倡音乐“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社会教育功能。

同时发表了《我的国》、《隋堤柳》等怀国忧民的乐歌。

《送别》这首曲调原是美国作曲家约翰•P•奥特威(1824-1880)创作的通俗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日本音乐家犬童球溪(1884-1905)在此曲基础上删除了所有的切分倚音,填写了《旅愁》一曲。

李叔同将脱胎于唐代词调“喜迁莺”的《送别》歌词与其结合,歌词具有古诗风味,音节流畅,感情真挚,意境隽永,词曲结合紧密,突出了中国语言音韵美感的特点,达到了“情趣意境出于天然”而“不见斧凿痕迹”的高度,是学堂乐歌中的一首经典之作。

8.曾志忞的音乐理论著述先后编写了《乐理大意》、《唱歌及教授法》(1903);《教授音乐初步》、《乐典教科书》(1904);袖珍《音乐全书》(包括《乐典大意》、《唱歌教授法》和《风琴练习法》《和声略意》(1905)。

1904年发表《音乐教育论》,全面阐述了为提高学校音乐教育所需要的各种音乐知识,及他对普及音乐教育的基本主张。

1903年在《江苏》杂志上发表六首歌曲,以五线谱和简谱对照刊印,《练兵》《游春》等是目前最早发表的学堂乐歌。

1904年出版《教育唱歌集》,共26首歌曲。

2014-2015第二学期《中国音乐史》课程主要考点:一、远古时期1.乐器及其材质(天然、铜制、陶制)列举3种每类2.中国音乐起源(劳动、感情、模仿)论述题3.乐舞=音乐+舞蹈4.北京故宫博物馆中藏河南安阳殷墟永启磬永余磬夭余磬二、周秦时期1.周代乐官职能:行政、教学、演奏(唱)2.诗歌总集:南《楚辞》屈原北《诗经》孔子3.周秦音乐家:伯牙&钟子期、秦青、韩娥4.六代乐舞5.《成相篇》荀子成相及其含义6.八音分类法: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每类各举一例7.周秦时期的音乐美学:倡乐派非乐派论述题8.三分损益律的内容9.颂乐《诗经》三颂内容和概念三、两汉三国1.鼓吹乐的分类:横吹鼓吹2.打击乐的分类3.器乐音乐代表作品琴曲《广陵散》正声乱声共六部四十五段4.嵇康阮籍的音乐美学专著5.相和引五音引+箜篌引四、两晋南北朝1.南朝独立器乐演奏曲但曲2.清商乐的内容民间音乐吴声西曲3.碣石调幽兰唯一的文字记谱曲技法、段落现存最早的琴谱4.相和大曲曲式结构艳曲和解趋或乱5.北歌别名真人代歌五、隋唐1.唐朝大曲有影响力的作品多段大型歌舞散序中序破序霓裳羽衣曲2.唐朝说唱音乐的别名变文3.玄宗李隆基时期音乐的表演方式分为坐部伎和立部伎按照表演场合和乐工人数4.唐朝著名歌唱家张红红许合子念奴柳青娘5.乐律学书籍武则天元万顷《乐书要录》6.专门写鼓的著作《羯鼓录》7.出现最早的拉弦乐器奚琴轧筝六、宋元1.江夔最著名的代表作《白石道人歌曲》2.艺术歌曲中的唱赚两种曲式结构名称缠令缠达3.元散曲的曲题形式叶儿(小令)带过曲散套4.元代的弹拨乐器火不思三弦5.元杂剧的剧作家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七、明清及近现代1.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2.《弦索十三套》(《弦索备考》)清代蒙古族人编3.蒲松龄俚曲民间小曲根据《聊斋志异》说唱形式山东淄川4.学堂乐歌及其代表人物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5.《牧童短笛》贺绿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