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子宫出血诊断和治疗指南(详细参考)

异常子宫出血诊断和治疗指南(详细参考)
异常子宫出血诊断和治疗指南(详细参考)

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

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是妇科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作为总的术语,是指与正常月经的周期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任何1项不符的、源自子宫腔的异常出血。本指南所述AUB限定于育龄期非妊娠妇女,因此需排除妊娠和产褥期相关的出血,也不包含青春发育前和绝经后出血。世界各国描述AUB的医学术语和定义存在混淆,为此,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7年发表了关于“正常和异常子宫出血相关术语”的共识,2011年又发表了“育龄期非妊娠妇女AUB病因新分类PALM-COEIN系统”,统一用词,用以指导临床治疗及研究。我国妇科学界于此也存在一些混淆,如AUB、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月经过多这3个术语不加区别地混用。

为了与国际接轨,有必要制定育龄期非妊娠妇女AUB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本指南的重点为:

(1)引进FIGO“正常和异常子宫出血相关术语以及病因新分类系统”;(2)梳理AUB 病因诊断治疗流程。

一、FIGO正常和异常子宫出血相关术语、病因新分类系统

1. 正常子宫出血和推荐的AUB术语:正常子宫出血即月经,规范的月经指标至少包括周期的频率和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4个要素,我国暂定的术语标准见表1,其他还应有经期有无不适,如痛经、腰酸、下坠等。

表1 正常子宫出血(月经)与AUB术语范围

月经的临床评价指标术语范围

周期频率月经频发<21d

月经稀发>35d

周期规律性(近1年的周期之间的变化)规律月经<7d

不规律月经≥7d

闭经≥6个月无月经

经期长度经期延长>7d

经期过短<3d

经期出血量月经过多>80ml

月经过少<5ml

2. 废用和保留的术语:废用“功血”一词,原因是不同地区的定义和所用诊断检查的资源不同,因此内涵不一致。废用metrorrhagia(子宫出血)、

menorrhagia(月经过多)等具有希腊或拉丁字根的术语,理由是定义模糊且理解不同。

保留的术语:(1)经间期出血;(2)不规则子宫出血;(3)突破性出血:

出血较多者为出血,量少者为点滴出血。

3. 提出的新术语:(1)慢性AUB:指近6 个月内至少出现3 次AUB,医师认为不需要紧急临床处理、但需进行规范诊疗的AUB。

(2)急性AUB:指发生了严重的大出血,医师认为需要紧急处理以防进一步失血的AUB,可见于有或无慢性AUB病史的患者。

4. FIGO 的AUB 病因新分类系统—PALMCOEIN系统:既往我国将AUB 病因分为器质性疾病、功能失调和医源性病因3大类。FIGO将AUB病因分为两大类9 个类型,按英语首字母缩写为“PALM-COEIN”,“PALM”存在结构性改变、可采用影像学技术和(或)组织病理学方法明确诊断,而“COEIN”无子宫结构性改变。

5. PALM-COEIN系统与我国原AUB病因分类的比较:既往我国AUB病因分类中,器质性疾病即指PALM-COEIN 系统中的P、A、L、M、C 以及部分E、N;但PALM-COEIN系统未包括的器质性疾病还有生殖道创伤、异物、甲状腺功能低减、肝病、红斑狼疮、肾透析等。医源性病因相当于PALM-COEIN 系统中的AUB-I。功能失调强调的是排除器质性疾病,无排卵性功血即为AUB-O,有排卵功血则涉及AUB-O和AUB-E。

二、AUB病因诊断流程

1. 确定月经失调(AUB)的出血模式:流程见图1。

2.月经频发、月经过多、经期延长、不规律月经的诊断:流程见图2。

3. 月经过少:是AUB 的1 种出血模式,在临床上常见。其病因可由于卵巢雌激素分泌不足、无排卵或因手术创伤、炎症、粘连等因素导致子宫内膜对正常量

的激素不反应。诊治流程见图3。

4. 月经稀发:诊治流程见图4。

白塞病的诊断要点和诊断标准

白塞病的诊断要点和诊断标准 白塞病又称眼、口、生殖器综合征,是一种以细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多系统疾病,口腔、眼、生殖器及皮肤为本病的好发部位,也可出现多系统改变。 一、白塞病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病程中有医生观察和记录到的复发性口腔溃疡、眼炎、生殖器溃疡以及特征性皮肤损害,如结节性红斑、毛囊炎、痤疮样皮疹,另外出现大血管或神经系统损害高度提示白塞病的诊断。 2.实验室检查 本病无特异性实验室异常。活动期可有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部分患者冷球蛋白阳性,血小板凝集功能增强。HLA-B51为易感抗原,其在白塞病患者中阳性率57%~88%,与眼、消化道病变相关。 3.针刺反应试验(Pathergytest) 用20号无菌针头在前臂屈面中部斜行刺入约0.5cm沿纵向稍作捻转后退出,24~48小时后局部出现直径>2mm的毛囊炎样小红点或脓疱疹样改变为阳性。此试验特异性较高且与疾病活动性相关,阳性率约60%~78%。静脉穿刺或皮肤创伤后出现的类似皮损具有同等价值。 4.特殊检查 a.神经白塞病常有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数轻度升高。 b.脑CT及磁共振(MRI)检查对脑、脑干及脊髓病变有一定帮助。 c.急性期MRI的检查敏感性高达96.5%,可以发现在脑干、脑室旁白质和基底节处的增高信号。慢性期行MRI检查应注意与多发性硬化相鉴别。MRI可用于神经白塞病诊断及治疗效果随访观察。 d.胃肠钡剂造影及内窥镜检查、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有助诊断病变部位及范围。 e.肺X线片可表现为单或双侧大小不一的弥漫性渗出或圆形结节状阴影,肺梗塞时可表现为肺门周围的密度增高的模糊影。高分辨的CT或肺血管造影、同位素肺通气/灌注扫描等均有助于肺部病变诊断。 二、诊断标准

常见风湿病的诊断与治疗继续教育答案

常见风湿病的诊断与治疗继续教育答案 《风湿病的症状》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风湿性疾病的专著,书中详细介绍了风湿病的症状丶诊断和治疗方法。风湿是指以肌肉丶关节疼痛为主的一类疾病,主要影响身体的结缔组织,为免疫系统疾病,病程长丶难根治。 风湿病包含:滑囊炎丶强直性脊柱炎丶粘附性肩囊炎丶骨性关节炎丶银屑病丶风湿热丶类风湿性关节炎/复发性风湿病丶红斑狼疮丶巨细胞性动脉炎丶多发性肌炎丶腱鞘炎丶纤维肌痛丶炎性肠病关节炎丶风湿性心脏病等,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在治疗方法上,该书囊括目前的中西医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例如在非甾体类消炎药物丶免疫抑制剂之外,亦介绍中医的辨证论治丶传统艾灸丶功能锻炼和康复,也教导病人如何调整日常的饮食起居。 (一)疼痛:疼痛的部位有助于判断疼痛是否来自关节病变。必须分清局部病变引起的疼痛与系统性病变引起的广泛性疼痛的区别。 (二)僵硬:晨僵这种情况主要表现为晨起或休息较长时间后,关节呈胶粘样僵硬感,活动后方能缓解或消失。晨僵在类风湿关节炎中最为突出,可以持续数小时,而其他关节炎则持续时间较短。 [1] (三)关节肿胀和压痛:往往出现在有疼痛的关节,是滑膜炎或周围软组织炎的体征,其程度因炎症轻重不同而异。可由关节腔

积液或滑膜肥厚所致。骨性增生性肥大则多见于骨性关节炎。 (四)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指关节丧失其正常的外形和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如膝不能完全伸直,手的掌指关节有尺侧偏斜,关节半脱位等。这些改变都与软骨和骨遭破坏有关。在类风湿关节炎常见。 (五)乏力:乏力指的是肌力下降或丧失。由于乏力常与其他症状一起出现,例如,疼痛、晨僵、疲劳等,因此患者有时会分辨不清什么是乏力。在患者无法完成行走、咀嚼、吞咽等动作时,患者才会发现自己出现了乏力的症状。乏力是否对称、是中轴性还是外周性分布,对疾病的鉴别诊断非常有用。 (六)疲劳:疲劳是风湿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在严重时甚至会使患者无法完成日常活动。疲劳在炎性及非炎性疾病都会出现,如RA及纤维肌痛综合征等。 风湿是由于人长期受风、寒、湿、邪的侵蚀,在关节里产生一种叫“神经毒素”的有害物质。

抗磷脂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

史堡丛遑遁生苤查垫!!生鱼旦筮!』鲞箜§塑£h纽I基h!H幽!吐』女盟垫!!,yQ!:!£盟Q:§ 抗磷脂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1概述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syndrome,APS)是一种非 炎症性自身免疫病,l临床上以动脉、静脉血栓形成,病态妊娠 (妊娠早期流产和中晚期死胎)和血小板减少等症状为表现, 血清中存在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antibody,aPL),上述 症状可以单独或多个共同存在。 APS可分为原发性APS和继发性APS,继发性APS多见 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或类风湿关节炎(RA)等自身免疫 病(悉尼标准建议不用原发性和继发性APS这一概念,但目 前的文献多仍沿用此分类)。此外,还有一种少见的恶性APS (catastrophicAPS),表现为短期内进行性广泛血栓形成,造成 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原发性APS的病因目前尚不明 确,可能与遗传、感染等因索有关。多见于年轻人。男女发病 比率为1:9,女性中位年龄为30岁。 2临床表现 2.1动、静脉血栓形成:APS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受 累血管的种类、部位和大小,可以表现为单一或多个血管累 及,见表1。APS的静脉血栓形成比动脉血栓形成多见。静脉 血栓以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常见,此外还可见于肾脏、肝脏和 视网膜。动脉血栓多见于脑部及上肢,还可累及肾脏、肠系膜 及冠状动脉等部位。肢体静脉血栓形成可致局部水肿,肢体 动脉血栓会弓l起缺血性坏疽,年轻人发生脑卒中或心肌梗死 应排除原发性APS可能。 2.2产科表现:胎盘血管的血栓导致胎盘功能不全,可引起 习惯性流产、胎儿宫内窘迫、宫内发育迟滞或死胎。典型的 APS流产常发生于妊娠lO周以后,但亦可发生得更早,这与 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ntibodv,aCL)的滴度无关。APS 孕妇可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早期可发生先兆子痫,亦可伴有 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即HELLP综合征。 2.3血小板减少:是APS的另一重要表现。 2.4APS相关的肾病:主要表现为肾动脉血栓/狭窄、肾脏缺 血坏死、肾性高血压、肾静脉的血栓、微血管的闭塞性肾病和 相关的终末期肾病统称为APS相关的肾病。 2.5其他:80%的患者有网状青斑,心脏瓣膜病变是晚期出 现的临床表现,严重者需要做瓣膜置换术。此外,APS相关的 神经精神症状包括偏头痛、舞蹈病、癫痫、吉兰一巴雷综合征、 一过性球麻痹等,缺血性骨坏死极少见。 3实验室检查 3.1aPL的血清学检查 DOI:10.37601cma.J.issn.1007-7480.2011.06.012 ?407? ?诊治指南?表1AlaS血栓的临床表现 3.1.1狼疮抗凝物(LA):LA是一种lgG/IgM型免疫球蛋白。作用于凝血酶原复合物(Xa、Va、Ca2+及磷脂)以及Tenase复合体(因子IXa、Via、Caz+及磷脂),在体外能延长磷脂依赖的凝血试验的时间。因此检测LA是一种功能试验,有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I')、白陶土凝集时间 (KCT)和蛇毒试验,其中以KCT和蛇毒试验较敏感。3.1.2acL:目前标准化的榆测方法是以心磷脂为抗原的间 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国际上对I如和I州型的aCL的检测结果的表述单位为GPL(1斗咖l纯化的IgG型aCL的结合抗原活性)和MPL(1¨加nl纯化的IgM型aCL的

异常子宫出血预防及处理指南 Microsoft Word

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 作者:单位:来源:《中华妇产科杂志》 javascript:void(0)2014-12-30 阅读 2004 当前评论:1条我要评论收藏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是妇科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作为总的术语,是指与正常月经的周期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任何1项不符的、源自子宫腔的异常出血。本指南所述AUB 限定于育龄期非妊娠妇女,因此需排除妊娠和产褥期相关的出血,也不包含青春发育前和绝经后出血。 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是妇科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作为总的术语,是指与正常月经的周期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任何1项不符的、源自子宫腔的异常出血。本指南所述AUB限定于育龄期非妊娠妇女,因此需排除妊娠和产褥期相关的出血,也不包含青春发育前和绝经后出血。世界各国描述AUB的医学术语和定义存在混淆,为此,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7年发表了关于“正常和异常子宫出血相关术语”的共识,2011年又发表了“育龄期非妊娠妇女AUB病因新分类PALM-COEIN系统”,统一用词,用以指导临床治疗及研究。我国妇科学界于此也存在一些混淆,如AUB、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月经过多这3个术语不加区别地混用。 为了与国际接轨,有必要制定育龄期非妊娠妇女AUB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本指南的重点为:(1)引进FIGO“正常和异常子宫出血相关术语以及病因新分类系统”;(2)梳理AUB 病因诊断治疗流程。 一、FIGO正常和异常子宫出血相关术语、病因新分类系统 1. 正常子宫出血和推荐的AUB术语:正常子宫出血即月经,规范的月经指标至少包括周期的频率和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4个要素,我国暂定的术语标准见表1,其他还应有经期有无不适,如痛经、腰酸、下坠等。

白塞病的基本概念

白塞病的基本概念 管剑龙 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华东医院免疫风湿科 白塞病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全身性疾病。1937年土耳其Beh?et医师描述了一组以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和眼色素膜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本病世界各地均有报道。主要集中在东亚、中东、地中海各国,与古丝绸之路地域巧合,故有学者称之为丝绸之路病。据资料报道其发病率:土耳其为420/10万,日本为13.6/10万,美国为6.6/10万,我国黑龙江为0.11%,宁夏回族自治区为0.12%,但国内尚无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在中国,白塞病是全葡萄球膜炎的首要病因,失明致残率较高;另一些患者消化道溃疡发生率较高,不及时治疗会出现肠瘘、穿孔、消化道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威胁生命。患者多数起病缓慢,主要以口腔溃疡为首发症状,除生殖器溃疡和眼色素膜炎外,还可累及皮肤、关节、消化道、心血管、神经系统。各系统症状出现先后不一,出现首发症状至符合诊断标准,往往延迟6~7年。无疑对白塞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造成困难。 白塞病缺乏特异性实验室化验和检查,诊断依靠临床症状。分类标准繁多,患者和医师困惑。目前广泛采用1990年国际分类标准和1987年日本修订分类标准。 1990年国际分类标准,包括:(1)反复口腔溃疡;(2)外生殖器溃疡;(3)眼部病变;(4)皮肤损害;(5)皮肤针刺反应阳性。具有反复口腔溃疡外加4项中2项及可诊断。 国际无统一治疗指南,部分药物应用缺乏循征依据。治疗总原则:1.仅有皮肤黏膜受累,可局部用药;2.眼部病变尤其是后(全)葡萄球膜炎,视网膜炎、黄斑变性需球旁注射激素和(或)全身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3.难治性皮肤黏膜损害、重要器官受累需应用全身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可联合生物制剂。出现严重并发症时手术治疗。 皮肤黏膜病变

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治疗指南

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治疗指南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特征为心室壁呈不对称性肥厚,常侵及室间隔,心室内腔变小,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左心室舒张期顺应性下降。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分为梗阻性及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可能与遗传等有关。肥厚型心肌病有猝死风险,是运动性猝死的原因之一。 病因 肥厚型心肌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60%~70%为家族性,30%~40%为散发性,家族性病例和散发病例、儿童病例和成年病例具有同样的致病基因突变。目前已证实,至少14个基因突变与肥厚型心肌病的发病有关,其中有10种是编码肌小节结构蛋白的基因,绝大部分突变位于这些基因。 临床表现 1.以青壮年多见、常有家族史。

2.可以无症状,也可以有心悸、劳力性呼吸困难、心前区闷痛、易疲劳、晕厥甚至猝死,晚期出现左心衰的表现。 3.梗阻性肥厚型心肌患者胸骨左缘可出现粗糙的收缩中晚期喷射性杂音,可伴震颤,应用洋地黄制剂、硝酸甘油、静点异丙肾上腺素及Valsalva动作后杂音增强,反之应用β受体阻滞剂、去甲肾上腺素、下蹲时杂音减弱。有些病人闻及S3及S4心音及心尖区相对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收缩期杂音。 检查 1.超声心动图 对HCM诊断有重要意义:①室间隔肥厚与左室游离壁厚度之比>1.5cm;②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向前移动及主动脉收缩中期关闭现象;③心室腔小;④左室流出道狭窄<2.0cm;⑤左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加快;⑥休息时收缩期左室心尖部心腔与流出道压力阶差>30mmHg,则认为存在左室流出道梗阻。对称性左室肥厚时室间隔与左室游离壁一致。 2.心电图

左心室或双室肥厚及ST-T改变,深而倒置的T波、有时有异常Q波。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还可以发现其他心律失常如房颤、早博等。 3.X线检查 X线检查没有明显的特点,可能见到左房、左心室增大,也可能在正常范围。晚期可见右室增大和肺淤血表现。 4.心脏磁共振(MRI) 其敏感性高于超声心动图,但费用较高,对于诊断特殊部位的肥厚和不典型的肥厚最为灵敏。还可以发现心肌纤维化组织。 5.心内膜下心肌活检 免疫性荧光可发现肥厚心肌内儿茶酚胺含量增高,组织学可见心肌排列紊乱和肥大的心肌细胞。 诊断 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壁或(和)室间隔厚度≥15mm,排除了其他引起心肌肥厚的原因如高血压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及代谢性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心衰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发病率高,是当今最重要的心血管病之一。 据我国部分地区42家医院,对10 714例心衰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发现,其病因以冠心病居首,其次为高血压,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比例则下降;各年龄段心衰病死率均高于同期其他心血管病,其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左心功能衰竭(59%)、心律失常(13%)和猝死(13%)。 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心衰可分为LVEF降低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fraction,HF-REF)和LVEF保留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preserv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HF-PEF)。一般来说,HF-REF指传统概念上的收缩性心衰,而HF-PEF指舒张性心衰。LVEF保留或正常的情况下收缩功能仍可能足异常的,部分心衰患者收缩功能异常和舒张功能异常可以共存。LVEF是心衰患者分类的重要指标,也与预后及治疗反应相关。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速度、严重程度可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在原有慢性心脏疾病基础上逐渐出现心衰症状、体征的为慢性心衰。慢性心衰症状、体征稳定1个月以上称为稳定性心衰。慢性稳定性心衰恶化称为失代偿性心衰,如失代偿突然发生则称为急性心衰。急性心衰的另一种形式为心脏急性病变导致的新发心衰。 心衰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为心肌病理性重构,导致心衰进展的两个关键过程,一是心肌死亡(坏死、凋亡、白噬等)的发生,如急性心肌梗死( AMI)、重症心肌炎等,二是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所致的系统反应,其中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 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起着主要作用。切断这两个关键过程是心衰有效预防和治疗的基础。 根据心衰发生发展的过程,从心衰的危险因素进展成结构性心脏病,出现心衰症状,直至难治性终末期心衰,可分成前心衰(A)、前临床心衰(B)、临床心衰(C)和难治性终末期心衰(D)4个阶段(表1)。这4个阶段不同于纽约心脏协会( NYHA)的心功能分级。心衰是一种慢性、自发进展牲疾病,很难根治,但可预防。心衰的阶段划分正是体现了重在预防的概念,其中预防患者从阶段A进展至阶段B,即防止发生结构性心脏病,以及预防从阶段B进展至阶段C,即防止出现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尤为重要。 表1心衰发生发展的各阶段 阶段定义患病人群 A(前心衰阶段)患者为心衰的高发危险人群,尚无心脏结构或功能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肥胖、代谢综合征患者;有常,也无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应用心脏毒性药物史、酗酒史、风湿热史,或心肌病家 族史者等 B(前临床心袁阶段)患者从无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但已发展成结构性心左心室肥厚、无症状性心脏瓣膜病、以往有心肌梗死史脏病的患者等 C(临床心衰阶段)患者已有基础的结构性心脏病,以往或目前有心衰的症有结构性心脏病伴气短、乏力、运动耐量下降者等 状和(或)体征 D(难治性终末期心患者有进行性结构性心脏病,虽经积极的内科治疗,休因心衰需反复住院,且不能安全汁j院者;需长期静脉用衰阶段)息时仍有症状,且需特殊干预药者;等待心脏移植者;应用心脏机械辅助装置者 慢性心衰的治疗白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有重大的转变:从旨在改善短期血液动力学状态转变为长期的修复性策略,以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从采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转变为神经内分泌抑制剂,并积极应用非药物的器械治疗。心衰的治疗目标不仅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针对心肌重构的机制,防止和延缓心肌重构的发展,从而降低心衰的病死率和住院率。 本指南包括成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的诊断和治疗,涵盖心衰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 本指南在2007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和2010年“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阳1的基础上,参考近年来发布的新药物和新技术应用的临床证据,进行了内容更新,为心衰的诊治提供依

张辉中国扩张型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指南365医学网

张辉中国扩张型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指南·365医学网 ??2018年4月21日,我国首部《中国扩张型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指南》在第九届国际心血管病靶向治疗论坛暨第八届中部心脏病学会议上正式发布。协作组在2007年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基础上,引用国内外临床研究资料,借鉴国外指南和科学声明的优点,进行指南制定。 ??廖玉华教授在大会中指出,近年来,社会公众对于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病的防治工作已开始重视,但对于心肌病及其可造成的健康危害却知之甚少,我们应该像重视高血压一样重视扩心病防治。 中国扩张型心肌病诊疗指南的总体原则 ??·协作组在2007年《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中DCM部分的基础上,引用国内外临床研究资料,借鉴国外指南和科学声明的优点进行本指南的制定。 ??·指南提出的推荐意见是在系统评估基础上由协作组专家讨论形成,当意见出现分歧时,在充分考虑不同意见的基础上接受多数专家的共识。 ??本指南的推荐类别和级别定义借鉴欧美心衰指南 下面我们将指南从以下几点具体展开: ??一、扩张型心肌病的定义与病因分类 ??二、扩张型心肌病的生物标记物

??三、扩张型心肌病的影像学检查 ??四、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标准 ??五、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原则 ??六、扩张型心肌病的药物与非药物治疗 ??七、扩张型心肌病特殊类型的诊治要点 ??八、扩张型心肌病的心脏康复治疗 一、扩张型心肌病的定义和病因分类 ?? 1.定义:DCM是一种异质性心肌病,以心室扩大和心肌收缩功能降低为特征,发病时除外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或缺血性心脏病等。 流行病学: ??发病率:年5-8/10万 ??好发人群:黑人和男子多发,是白人和女子的3倍以上??发病年龄:20-60岁 临床表现: ??症状:左心功能不全表现 ??呼吸困难 ??咳嗽,咳痰,咯血 ??乏力,疲劳,头昏,心慌 ??少尿和肾功不全表现 ??右心功能不全表现

反应性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反应性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1 概述 反应性关节炎(reactive arthritis, ReA)是一种发生于某些特定部位(如肠道和泌尿生殖道)感染之后而出现的关节炎. ReA的发病与感染、遗传标记(HLA-B27)和免疫失调有关。本病多见于青年男性。 2 临床表现 2.1 全身症状:全身症状以急性关节炎多见,一般在感染后2周出现发热、体质量下降、严重的倦怠无力和大汗。热型为中至高热,多不受退热药物的影响,通常持续10~40d, 自行缓解。 2.2 关节炎:首发症状以急性关节炎多见,典型的关节炎出现在尿道或肠道感染后1~6周。初次发病症状通常在3~4个月内消退,并可恢复正常,但有复发倾向。 2.3 泌尿生殖道炎症:典型患者是在性接触或痢疾后7~14d发生无菌性尿道炎。 2.4 皮肤黏膜表现:超过50%的患者可出现皮肤黏膜症状。 2.5 眼部症状:1/3的ReA患者可出现结膜炎。 2.6 心脏表现:心脏表现可以包括主动脉病变和传导异常。 2.7 其他:蛋白尿、镜下血尿或无菌性脓尿可见于大约50%的性传播型ReA,并且常常是无症状的。 3 实验室检查 3.1 病原体培养:有尿道或肠道炎症时可作微生物培养 3.2 炎症指标:急性期可有白细胞增高,红细胞沉降率(FSR)增快,C反应蛋白(CRP)升高。 3.3 HL A-B27监测:对本病的诊断有辅助价值 4 放射学检查虽然放射学检查并非诊断的必要条件,但是对于患者的评价仍非常重要。 5 诊断要点 目前多沿用1996年kingsley与Sieper提出的ReA的分类标准:⑴外周关节炎(下肢为主的非对称性寡关节炎);⑵前驱感染的证据:①如果4周前有临床典型的腹泻或尿道炎,则实验室证据可有可无;②如果缺乏感染的临床证据,必须有感染的实验室证据。⑶排除引起单或寡关节炎的其他原因;⑷HLA-B27阳性,ReA的关节外表现,或典型脊柱关节病的临 1

中国扩张型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指南要点

中国扩张型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指南要点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类异质性心肌病,是心力衰竭和猝死的常见疾病之一。以往对DCM局限于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治疗,2018年发表的中国扩张型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指南(简称指南)提出病因诊断及其检测方法,针对免疫学病因早期治疗,将基础研究转化到临床研究,对DCM诊断与治疗展现出新的理念与方法。 1.扩张型心肌病病因诊断的创新与临床实践 指南将扩张型心肌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类,原发性DCM包括家族性DCM、获得性DCM和特发性DCM。家族性DCM推荐临床开展基因检测,明确病因诊断。在获得性DCM类型中提出免疫性DCM,以抗心肌抗体(anti-heart antibodies,AHA)作为免疫学标记物。1985年Schultheiss等发现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抗心肌线粒体腺嘌呤核苷异位酶(ANT)自身抗体干扰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导致心肌病,2011年笔者发现DCM患者抗L型钙通道抗体(抗L-CaC抗体)可以引起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并阐明其作用机制,并且建立抗心肌抗体的检测方法。 2014年浦介麟等临床研究证实DCM组(?? = 732)和对照组(?? = 834)随访52个月,DCM患者抗L-CaC抗体阳性组总死亡、全因死亡和

猝死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062例慢性心力衰竭(CHF)与824例对照组人群随访36个月,在CHF患者379例死亡中,猝死率DCM组40.37%和ICM组39.07%,DCM和ICM组抗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R)抗体阳性患者的猝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中国多项临床观察性研究证实抗L-CaC 抗体和抗β1AR抗体阳性具有CHF死亡和DCM猝死的独立预测价值。然而,国内外资料显示AHA在41%~85%的特发性DCM、60%的FDCM 和46-60%的PPCM患者中被检出阳性,该指南推荐对于心脏扩大非缺血性心衰患者,常规检测抗心肌抗体,提供DCM免疫诊断、指导选择针对性治疗和预测DCM猝死和死亡风险。 2. 扩张型心肌病的早期病因治疗:免疫学治疗 2014年中国报道767例DCM随访52个月死亡率为42.24%。为了降低DCM死亡率,需要针对DCM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在DCM早期阶段,该指南积极推荐针对DCM病因治疗包括免疫学治疗和尽早应用神经激素拮抗剂治疗,可减少心肌损伤和延缓病变发展。该指南创新性提出扩张型心肌病免疫学治疗的方法。 2.1阻止抗体致病作用的治疗:指南推荐了针对抗β1AR抗体和抗 L-CaC抗体阳性的DCM早期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和地尔硫卓治疗。国内外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J-CHF、MDC、DiDi、ISDDC试验)证实β受

EULAR 关于白塞病的指南

欧洲抗风湿联盟关于白塞病治疗的建议 1.有眼后极受累的炎性眼病的白塞病患者应使用包括硫唑嘌呤和全身激素在内 的治疗方案。 2.如果白塞病患者有严重眼部疾病(定义是:在10/10尺度下视力降低2行或/和视网膜病变包括视网膜血管炎或黄斑受累),建议使用环孢素A或类克联合硫唑嘌呤和激素,也可使用α-干扰素联合或不联合激素治疗。 3. 尚无肯定证据来指导白塞病大血管受累的治疗。对于有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白塞病患者,推荐使用免疫抑制剂如激素、硫唑嘌呤、环磷酰胺或环孢素A。 有肺动脉或外周动脉瘤的白塞病,推荐使用环磷酰胺和激素。 4.相类似的是,尚无对照资料或非对照资料提示,使用抗凝疗法、抗血小板或抗纤溶药治疗白塞病深静脉血栓形成或动脉损害后作为抗凝治疗会带来好处。 5.无循证医学证据提示白塞病胃肠道受累有有效治疗方法。在进行手术前(除 急诊外),应尝试使用药物如柳氮磺吡啶、激素、硫唑嘌呤、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及反应停。 6. 在多数白塞病患者,关节炎能使用秋水仙碱治疗。 7. 无对照资料指导白塞病中枢神经受累治疗。对于脑实质受累,应尝试的药物包括激素、α-干扰素、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和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对于脑硬膜窦血栓形成,推荐使用激素。 8.环孢素A不用于合并中枢神经受累的白塞病患者,除非有眼内炎症。 9.白塞病皮肤和粘膜受累的治疗方法取决于医生和患者所认为的严重程度。粘膜皮肤受累的治疗应根据同时存在的其他损害情况。仅有口腔和外生殖溃疡的一线治疗是局部措施(如局部激素)。痤疮样损害常仅因影响美容受到关注,因此,对于寻常型痤疮用局部措施即可。当出现明显的结节红斑损害时,应使用秋水仙碱。白塞病的小腿溃疡可能有多种原因,治疗应该有计划性,对于耐受患者,可使用硫唑嘌呤、α-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 附原文: 1.Any patient with BD and inflammatory eye disease affecting the posterior segment should be on a treatment regime that includes azathioprine and systemic corticosteroids. 2. If the patient has severe eye disease defined as > 2 lines of drop in visual acuity on

2011风湿热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1风湿热诊断和治疗指南

风湿热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1 概述 风湿热(rheumatic fever,RF)是一种由咽喉部感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后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的全身结缔组织炎症,主要累及关节、心脏、皮肤和皮下组织,偶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浆膜及肺、肾等内脏。临床表现以关节炎和心脏炎为主,可伴有发热、皮疹、皮下结节、舞蹈病等。本病发作呈自限性,急性发作时通常以关节炎较为明显,急性发作后常遗留轻重不等的心脏损害,尤其以瓣膜病变最为显著,形成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或风湿性瓣膜病。 本病多发于冬春阴雨季节,寒冷和潮湿是重要的诱因。发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最常见为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3岁以内的婴幼儿极为少见。男女患病概率大致相等。流行病学研究显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与风湿热密切相关,并且感染途径也至关重要,链球菌咽部感染是本病发病的必要条件。发病率的高低往往与生活水平有关,居室过于拥挤、营养低下和医药缺乏有利于链球菌繁殖和传播,多构成本病的流行。20世纪中期世界各国风湿热发病率明显下降。尤其是发达国家,但近20年风湿热发病率开始回升,且城市中产阶级、比较富裕家庭的儿童发病率高,说明急性风湿热的流行病学规律在发生改变。而且随着流行病学的变化,风湿热的临床表现也发生变异,暴发型少,隐匿型发病较多,轻度或不典型病例增多。

2 临床表现 2.1 症状与体征 2.1.1 前驱症状 在典型症状出现前1~6周,常有咽喉炎或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表现,如发热、咽痛、颌下淋巴结肿大、咳嗽等症状。50%~70%的患者有不规则发热,轻、中度发热较常见,亦可有高热。脉率加快,大量出汗,往往与体温不成比例。但发热无诊断特异性,并且临床上超过半数患者因前驱症状轻微或短暂而未能主诉此现病史。2.1.2 典型表现 风湿热有5个主要表现: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心脏炎、皮下结节、环形红斑、舞蹈病,这些表现可以单独出现或合并出现,并可产生许多临床亚型。皮肤和皮下组织的表现不常见,通常只发生在已有关节炎、舞蹈病或心脏炎的患者中。 2.1.2.1 关节炎: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呈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以膝、踝、肘、腕、肩等大关节受累为主,局部可有红、肿、灼热、疼痛和压痛,有时有渗出,但无化脓。关节疼痛很少持续1个月以上,通常在2周内消退。关节炎发作之后无变形遗留,但常反复发作,可继气候变冷或阴雨而出现或加重,水杨酸制剂对缓解关节症状疗效颇佳。轻症及不典型病例可呈单关节或寡关节、少关节受累,或累及一些不常见的关节如髋关节、指关节、下颌关节、胸锁关节、胸肋间关节,后者常被误认为心脏炎症状。 2.1.2.2 心脏炎:患者常有运动后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主诉。二

王文春老中医治疗白塞病经验介绍

王文春老中医治疗白塞病经验介绍 发表时间:2013-04-28T11:09:39.9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8期供稿作者:金刚王思农张博[导读] 白塞病又称为白塞综合征、贝赫切特综合征,是一种全身性、慢性、血管炎性疾病。 金刚王思农(通讯作者) 张博(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白塞病是一种临床难治疾病,由于病程缠绵,易于反复,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痛苦,王文春老中医在临床诊疗中认为白塞病的病机主要是由于素体肝郁、脾虚、肺肾阴亏,复遇风温、湿热邪气外侵,阻于黏膜、肌肤、关节,熏蒸气血,以致经络阻隔,气血凝滞所致[1]。治疗方面当以滋阴降火,调和阴阳为主,自拟方药治疗,临床疗效满意。【关键词】白塞病滋阴降火调和阴阳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8-0317-02 白塞病又称为白塞综合征、贝赫切特综合征,是一种全身性、慢性、血管炎性疾病,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口、眼、生殖器和皮肤损害为特征的细小血管炎症改变,病变严重时可累及大、中血管,出现多系统、多脏器损害。[2]相当于中医“狐惑病”、“湿蠹病”范畴。由于本病病情呈反复发作和缓解的交替过程,且病因病机尚未完全阐明,因此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难点问题。 王文春老中医一生热衷中医事业,从事医疗、教学、科研五十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于运用中医理论指导外科杂病的辨证论治,无论是在临床实践,还是教学科研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独到的一套学术思想和学术经验,在白塞病治疗方面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现将王老治疗白塞病的成功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1.白塞病之病因病机 关于白塞病发病的病因病机,早在《诸病源候论.湿蠹候》中就有论述:“湿蠹病,出脾胃虚弱,为水湿所乘… …多因下利不止,或时病后,客热结腹内所为。其状不能饮食,忽忽喜睡,绵绵微热,骨节沉重。齿无色,齿上尽白,细疮如粟。若上唇生疮,是虫食五脏,则心烦懊;若下唇生疮,是虫食下部,则肛门烂开。甚者脏腑皆被食,齿上下悉生疮,齿色紫黑… …皆由水气也。”[1] 《千金方》记载“狐惑由湿毒气所为也”。《医宗金鉴》中说:“因伤寒病后,余毒与湿虫之为害也”。《医贯》云:“湿热久停,蒸腐气血而成瘀虫,于是风化所腐而成”。关于其发病机理,王老认为本病多由于长期忧思郁怒,过度劳累,睡眠不足等导致肝郁、脾虚、肺肾阴亏,复因正气虚弱,风温、湿热邪气外侵,阻于黏膜、肌肤、关节,熏蒸气血,以致经络阻隔,气血凝滞所致。 2.白塞病之治法用药 对于白塞病的治疗,王老坚持以滋阴降火,调和阴阳立法,自拟方药治疗,效果甚好。基本处方为: 鸡血藤15g首乌藤15g钩藤15g沙参30g 石斛20g菟丝子12g车前子12g。方中重用补阴药物如沙参、石斛等以滋肺肾之阴,兼以清热。《本经》记载沙参具有“除寒热,补中,益肺气”的功效。据《本草备至》记载,石斛具有“驱解虚热,益精强阴“的功效。根据“善补阴者,必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理论,在滋阴的同时配伍以少量补阳药物如菟丝子以滋补肾阳,以达阳中求阴的目的;再佐以钩藤、鸡血藤以散肝郁,清肝热,舒经络,止痹痛;配伍首乌藤养心安神;另予车前子、苡米等健脾除湿,通经络。除上述基本药物外,若早期热盛,加银花、连翘;若有眼部损害者加密蒙花、青葙子、木贼草;若骨节酸痛者,加羌活、独活、威灵仙、虎杖;若皮肤结节红斑者,加泽兰、桃仁、川牛膝;若夜寐不安者,加五味子、酸枣仁、夜交藤等。 3.病案举例 李兰丽,女,40岁。2001.8.23初诊。主诉:口腔反复溃疡7年。 初诊:患者自诉七年来口腔反复溃疡,曾在当地医院及兰医附属医院就诊,诊断为“白塞氏综合症”,用强以松,每日50mg,并配合中药治疗,症状时轻时重,一直未稳定。体查及问诊:查手足部发凉,腿痛,有时头晕头疼,口腔连续、不断发生溃疡,彼此起伏,同时经常伴有腹泻,便溏,腰酸腰痛,舌质淡红,舌苔白,脉寸关弦,尺沉细。诊断:白塞氏综合症。治则:滋阴降火,调和阴阳。 方药:红藤15g,鸡血藤15g,首乌藤15g,钩藤15g, 沙参30g, 石斛15g, 菟丝子12g, 女贞子15g, 枸杞子10g, 车前子15g, 金银花20g, 5付,水煎服,日一剂。强以松,每日50mg顿服。 二诊:2001年8月28 患者自诉服药后,症状有所减轻,体温恢复正常,视力较前好转。舌质淡,苔薄白,脉弱。治则:滋阴降火,调和阴阳。方药: 鸡血藤15g,首乌藤15g,天仙藤15g,钩藤15g,土获苓15g,苡米15g,丹参15g,沙参15g,赤芍10g,菟丝子10g,石斛10g,车前子15g。36付,水煎服,日一剂。 三诊:2001.10.2经服中药治疗后,症状减退,逐渐减少激素,治疗两个月后口腔溃疡痊愈,左眼视力恢复了0.6,强的松,减至每日10mg,,继续治疗。 治则:滋阴降火,调和阴阳。方药:鸡血藤15g,首乌藤15g,天仙藤15g,钩藤15g,土获苓15g,苡米15g,丹参15g,沙参15g,赤芍10g,菟丝子10g,石斛10g,车前子15g,女贞子15g,麦冬10g,灵仙15g。共进30付,水煎服,日一剂,前述诸症均消,疾病临床治愈。 4.体会 白塞病作为一种临床难治性疾病,发病多以青壮年为主,在我国以女性多见,而伴有内脏器官及眼受累者,则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关于本病,祖国医学早有记载,如《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曰:“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寐,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皆黑。” 王文春老中医从事临床工作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白塞病治疗方面形成了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五脏六腑、气血阴阳的变化,均可以反映到外表上来,而人体外表的变化亦反映脏腑气血阴阳的变化,白塞病的发生实为脏腑阴阳失调,加之风温、湿热邪气外侵,阻于黏膜、肌肤、关节,熏蒸气血,以致经络阻隔,气血凝滞而成。因此,本病临证多从肺、肾、肝、脾论治,强调要以滋阴降火,调整阴阳为主,王老自拟方药治疗多例患者,每获良效,值得学习、借鉴。参考文献 [1] 陆德铭,陆金根.《实用中医外科学》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53-555

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及治疗指南

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及治疗指南 一、肥厚型心肌病的定义和流行病学 1958年Teare首先对“肥厚型心肌病”进行了详细描述,随后概念不断演变发展,该病基本特征是心肌肥厚及猝死发生率高。目前认为,HCM是一种以心肌肥厚为特征的心肌疾病,主要表现为左心室壁增厚,通常指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室间隔或左心室壁厚度≥15mm,或者有明确家族史者厚度≥13mm,通常不伴有左心室腔的扩大,需排除负荷增加如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和先天性主动脉瓣下隔膜等引起的左心室壁增厚。 一些来源于特定人群的患病率调查发现HCM并不少见。中国HCM患病率为80/10万,粗略估算中国成人HCM患者超过100万。HCM是青少年和运动员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脏性猝死(SCD)常见于10~35岁的年轻患者,心衰死亡多发生于中年患者,HCM相关的心房颤动(房颤)导致的卒中则以老年患者多见。在三级医疗中心就诊的HCM患者年死亡率为2%~4%,SCD是最常见的死因之一。 二、肥厚型心肌病的分型 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时测定的左心室流出道与主动脉峰值压力阶差(LVOTG),可将HCM患者分为梗阻性、非梗阻性及隐匿梗阻性3种类型。安静时LVOTG≥30mmHg为梗阻性;安静时LVOTG正常,负荷运动时LVOTG≥30mmHg为隐匿梗阻性;安静或负荷时LVOTG 均<30mmHg为非梗阻性。 另外,约3%的患者表现为左心室中部梗阻性HCM,可能无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也无收缩期二尖瓣前向运动(SAM)征象。有研究认为这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与梗阻性HCM 相同,甚至更差。 梗阻性、隐匿梗阻性和非梗阻性HCM患者比例约各占1/3。这种分型有利于指导治疗方案选择,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分型方法。 此外根据肥厚部位,也可分为心尖肥厚、右心室肥厚和孤立性乳头肌肥厚的HCM。2013年世界心脏基金会对心肌病采用了新的综合分型系统,称为MOGE(S)分型。该分型保留了对心脏形态功能的识别,同时强调了疾病的遗传基础,但应用尚不成熟,仅供参考。 三、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 1.症状 HCM临床症状变异性大,有些患者可长期无症状,而有些患者首发症状就是猝死。儿童或青年时期确诊的HCM患者症状更多、预后更差。症状与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心功能受损、快速或缓慢型心律失常等有关,主要症状如下。

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诊治指南(完整版)

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诊治指南(完整版) 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是妇科临床常见的症状,指不符合正常月经周期“四要素”(即月经的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和出血量)的正常参数范围、并源自子宫腔的出血[1-3]。本指南参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和国内的指南[2],将AUB限定于生育期非妊娠妇女,因此排除了妊娠和产褥相关的出血,也不包含青春期前和绝经后出血。FIGO建议弃用术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推荐使用“急性AUB”替代“大出血”的概念,并将AUB的常见病因分为两大类9个亚型,为方便记忆,按英语首字母缩写为“PALM-COEIN”,即:P 表示子宫内膜息肉(polyp)所致AUB、A表示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所致AUB、L 表示子宫肌瘤(leiomyoma)所致AUB、M 表示子宫内膜恶变和不典型增生(malignancy and hyperplasia)所致AUB、C 表示全身凝血相关疾病(coagulopathy)所致AUB(简称:AUB-C)、O 表示排卵障碍性(ovulatory dysfunction)AUB(简称:AUB-O)、E 表示子宫内膜局部异常(endometrial)所致AUB(简称:AUB-E)、I表示医源性(iatrogenic)AUB(简称:AUB-I)、N表示未分类(not yet classified)的AUB(简称:AUB-N)。其中AUB-O最为常见,约占AUB的50%[4]。 排卵障碍包括无排卵、稀发排卵和黄体功能不足[3]。无排卵主要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轴)功能异常引起,常见于青春期、绝经过渡期,生育期也可因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肥胖、高催乳素血症、甲状腺

2021年白塞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之令狐采学创编

白塞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欧阳光明(2021.03.07)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1 概述 白塞病(BD)又称贝赫切特病、口眼生殖器三联征等。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也可累及血管、神经系统、消化道、关节、肺、肾、附睾等器官,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眼、中枢神经系统及大血管受累者预后不佳。 本病在中亚、中东和地中海地区发病率较高,又被称为丝绸之路病。好发年龄维16—40岁。男性患者血管、神经系统及眼受累较女性多且病情重。 2 临床表现 本病全身各系统均可受累。有时患者需经历数年甚至更长时间才相继出现多种临床症状和体征。 2.1 口腔溃疡:几乎100%患者均有复发性、痛性口腔溃疡(Aphthous ulceration,阿弗他溃疡),多数患者为首发症状。溃疡可以发生在口腔的任何部位,可为单发,也可成批出现,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深浅不一,底部有黄色覆盖物,周围为一边缘清晰的红云,大约12周后自行消退而不留瘢痕。复发性口腔溃疡是诊断本病最基本的必备症状。 2.2 生殖器溃疡:约75%的患者出现生殖器溃疡,病变和口腔溃疡

基本相似,但出现次数少。溃疡深大,疼痛剧烈,愈合慢。受累部位为外阴、阴道、肛周、宫颈、阴囊和阴茎等处。有患者可因溃疡深而致大出血。 2.3 眼炎:约50%的患者有眼炎,双眼各组织均可累及。表现为视物模糊、视力减退、眼球充血、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头痛等,致盲率可达25%,是本病致残的主要原因。最常见的眼部病变为色素膜炎,可伴有或不伴有前房积脓,后葡萄膜炎和视网膜炎,可影响视力。 2.4 皮肤病变:皮损发生率高,可达8098%,表现多种多样,有结节性红斑、脓疱疹、丘疹、痤疮样皮疹等。同一患者可有一种以上的皮损。特别有诊断价值的皮肤特征是结节性红斑和对微小创伤(针刺)后的炎性反应。 2.5 神经系统损害:又称神经白塞病,可有多部位受累,发病率为5—50%,少数(5%)可为首发症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较多见,可伴有头痛、Homer综合征、假性球麻痹、癫痫、无菌性脑膜炎、视乳头水肿、偏瘫、失语、截瘫、感觉障碍、精神异常等。周围神经受累较少,表现为四肢麻木无力、周围型感觉障碍等。神经系统损害患者多数预后不佳,脑干和脊髓病损是病变致残及死亡的主要要原因之一。 2.6消化道损害:又称肠白塞病,发病率为1050%。从口腔到肛门的全消化道均可受累,溃疡可为单发或多发。严重者可有溃疡穿孔,甚至可因大出血等并发症而死亡。 2.7 血管损害:本病的基本损害为血管炎,全身大小血管均可受

2014年 ESC 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4年ESC 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指南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指并非完全因心脏负荷异常引起的左心室室壁增厚。虽然HCM 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但却几乎没有相应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所以,本次指南中的大部分推荐都基于观察性队列研究和专家的统一意见,为医生提供所有年龄段患者临床诊断和治疗概览,此外,由于大部分患者都有遗传病因参与,本次指南同时还纳入了对家庭成员进行诊断的内容,并对生殖和避孕做出了特别建议。 该定义对儿童与成人均可适用,并不需要对病因或心肌病理进行先验推测。虽然这个定义会扩大指南的范围,并使一些推荐复杂化,但与每日临床实践紧密相关,能更好地改善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 一、病因 高达60% 的青少年与成人HCM 患者的病因是心脏肌球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5-10% 的成人患者病因为其他遗传疾病,包括代谢和神经肌肉的遗传病、染色体异常和遗传综合征。还有一些患者的病因是类似遗传疾病的非遗传疾病,如老年淀粉样变性。 二、诊断标准 1. 成人 成人中HCM 定义为:任意成像手段(超声心动图、心脏核磁共振成像或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测显示,并非完全因心脏负荷异常引起的左室心肌某节段或多个节段室壁厚度≥15 mm。 遗传或非遗传疾病可能表现出来的室壁增厚程度稍弱(13-14 mm),对于这部分患者,需要评估其他特征以诊断是否为HCM,评估内容包括家族病史、非心脏性症状和迹象、心电图异常、实验室检查和多模式心脏成像。 2. 儿童 与成人中一样,诊断HCM 需要保证LV 室壁厚度≥ 预测平均值+ 2 SD(即Z 值>2,Z 值定义为所测数值偏离平均值的SD 数量)。 3. 亲属 对于HCM 患者的一级亲属,若心脏成像(超声心动图、心脏核磁共振或CT)检测发现无其他已知原因的LV 室壁某节段或多个节段厚度≥13 mm,即可确诊HCM。 在遗传性HCM 家族中,未出现形态学异常的突变携带者可能会出现心电图异常,这种异常的特异性较差,但在有遗传性HCM 的家族成员身上,可视为HCM 疾病的早期或温和表现,其他多种症状也可以提高对这部分人群诊断的准确性。 总而言之,对于遗传性HCM 的家族成员,任何异常(如心肌多普勒成像和应变成像异常、不完全二尖瓣收缩期前移或延长和乳头肌异常)尤其是心电图异常都会大大增加该成员诊断出HCM 的可能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