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个案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的色彩观有如下特征:
• 中国的色彩观与中国的儒道释的哲学有直接的联系,所以色彩的内涵 比较丰富,具有极强的象征性和伦理特征。 • 中国的色彩是抽象的总结,不是对客观现实的描摹,因此色彩的选用 并不是模仿自然,而是一种意蕴的表现。尤其是水墨画中的黑与白的 使用更是如此。 • 中国传统色彩更多注重抽象的含义,色彩往往带有象征含义,所以不 能以是否符合客观对象作为评价色彩的标准。
• 道家的这种“有无相生”、“黑白相生”的观念对文人绘画产 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4、佛教的“色”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是依因缘存在而无实体性的,所 以说,色尘事物,一切皆空,色即是空,这里的空与道教的无的意 思有相似之处,这可以看出中国的“色”的哲学特征。 佛教传入我国的同时也带来了佛教色彩观,与中国 “五色”体 系交流融合,创造了中国古代壁画的辉煌。从克弥尔千佛洞到敦煌 莫高窟,无处不感受到中西绘画的色彩观的交织融合的精神内涵。
在经历了欧洲人称为“黑色时期” 的中世纪后,西方人的色彩感觉又进 入了一个更明显的自觉程度。 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初,西方 色彩画家以色彩明暗对比为主,在充 分表现物象的色彩稳定性同时,精化 了他们内在色彩感觉机能,从而使西 方人对色彩认识又向前迈进一步。
1666年,英国科学家 牛顿把太阳光经过三棱 镜折射,然后投射到白 色屏幕上,显出一条象 彩虹一样美丽的色光带 谱,分别是赤、橙、黄、 绿、青、蓝、紫七色, 这就是著名的牛顿色相 环。 牛顿色相环奠定了西 方色彩理论基础,并在 此基础上又发展成10色 相环、12色相环、24色 相环、100色相等。
设计美学个案分析
6.4.1 中国人对色彩的认识
太极图俗称阴阳鱼。从视觉上,太极图形展现了一种互相转化,相对统一 的形式美。 后世的许多中国民族图案也采用这种一正一反组合方式。 单从色彩上来进行分析,发现中国人在色彩上对黑白两色的钟爱。
1. “五色”与“五行” “五色”一词最早在战国时 期被提出。 《周礼·考工记》中有这 样一段文字,说明五色的内 容:“画缋之事:杂五色。 东方谓之青,西方谓之白, 南方谓之赤,北方谓之黑, 天谓之玄,地谓之黄”。 这一配色理念和审美观念体 现了中国传统色彩理论特定 的象征意义,并且每个色相 各对应了天地东西南北。
6.4.2西方的色彩观
• 构架在基督教精神色彩象征意义之上的色彩观 • 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色彩观
伴随着基督教产生,西方人 开始全面复苏色彩感觉的丰富表 现性。象征基督教精神的色彩成 为古代西方各民族运用色彩的主 要精神内容和依据。他们把天国 描绘成闪耀着各种宝石般光彩的 理想世界。 除了运用白、黑、黄、蓝、 绿、紫色之外,在绘画中大量地 使用金色,象征天国的光明,上 帝的智慧。
牛顿的《光学七色体系》、歌德的《色彩论》等这些色彩的科学理论 认识帮助西方人打开了一个过去色彩感觉未知的新领域。20世纪中叶,瑞 士色彩学大师约翰内斯·伊顿继承了德国诗人歌德、画家龙格、美术史家 贝措尔德、法国化学家谢弗勒尔等人的色彩思想,将其发展成为系统的色 彩美学体系。 不论西方色彩理论如何发展,其色彩观与中国的色彩观不同有着根本 的不同。由此可以看出,西方的色彩是把色彩拆分、重组,并利用视觉错 觉创造视觉形象,制造真实的假象,在二维空间中表现色彩的空间。
儒家赋予色彩以美学 思想。儒家认为色彩之美 在于其装饰暗示了人的美 德,这种类比思维方式对 中国色彩观念的影响非常 大。 如我国戏剧脸谱中的 色彩,不同色彩寓意不同 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品德。 红色表示忠勇,黄色表示 刚猛,黑色表示刚直不阿, 白色表示奸诈阴险。这种 把色彩与人的道德伦理联 系起来的色彩观是中国独 有的现象。
“色”上升到了哲学层面,赋予“五色”以“五行”之宇宙起源论与道 德论的涵义。中国建筑中的门和柱子,通常使用红和黑两种颜色。从五色 审美的角度推断,柱子和门窗是由木材所制,与之相生的是火与水,而与 之相对应的色彩是红黑两色。
2、儒家的色彩观
儒家色彩美学思想把色彩美与 “仁”、“德”、“善”等道德规 范联系起来。 从“礼”的规范出发,最终实 现“仁”的目的,极力维护周时建 立的色彩典章制度。
6.4.3 中国绘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
1.中国绘画色彩 • 由于受到道教,儒家,佛教的影响,中国传统绘画色彩观有着独特的 审美表现,崇尚“内静”、“中庸”、“感悟”的精神内含。因而中 国古代画家对色彩的使用带有理想主义成分。
• 中国绘画还经历了由重“五色”发展到重“水墨”的过程。有墨分五 色之说,即焦、浓、重、淡、轻,利用加入水分的多少控制墨色的浓 淡变化,用以表现画面的不同层次。看似无色胜似有色,这应合了中 国传统绘画“意足不求颜色似”的绘画精神。
游春图 隋 展子虔
余绍宋 山水
• 西方十九世纪末的印象派之前,绘画中的色彩观的主流是关注视觉色 彩感觉的真实性。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绘画色彩注重对现实色彩的 摹仿。画家们对色彩进行了深入科学的研究,使得西方绘画得到了长 足的发展。色彩成为他们表现自然和人物的重要手段。所以当时写实 之风盛行。
2.西方绘画色彩
色立体是借助于三维空间来表示色相、纯度、明度的概念。美国的色彩 学家孟塞尔, 1915年就出版过《孟塞尔颜色图谱》,1929年和1943年又分 别经美国国家标准局和美国光学会修订出版《孟塞尔颜色图册》。 1921年,德国化学家奥斯特华德出版了一本《奥斯特华德色彩图示》, 后被称为奥氏色立体。这些研究及建立在严格的科学依据上,直至今天,色 环仍作为调色的依据广泛使用。
3、道家的“色”
• 道家主张淡泊无为的思想,在色彩上追求自然的平淡的朴素之 美。
• 道家认为五色生于无色,五色与白(无色)相生、相和。所以阴 阳高于万物,黑白高于五色。 • 道家选择黑色和白色为道的象征色彩,认为黑白是高居于其他 一切色之上的色,有无相生。
• 道家对黑白来自百度文库彩的使用集中的体现了中国的人文思想,奠定了 黑白在中国绘画用色中的重要地位。
绘画中的色彩观的主流 是关注视觉色彩感觉的 真实性。 所以从古希腊到文艺复 兴,写实之风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