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谋求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谋求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日期:2005-05-27来源:农村经济

“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一个大产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审时度势的重大决策,为畜牧业发展迎来崭新的机遇,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那我国畜牧业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具有哪些比较优势以及不足之处,本文通过对此问题分析并提出发展畜牧业的战略思考。

一、我国畜牧业的比较优势

1.劳动力优势。根据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劳动力成本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绝对优势,发达国家农民的收入和工人一样高,以高工资发展的畜产品和中国低工资的畜产品竞争是很值得商榷的。为把畜牧业发展成大产业,政府可以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畜牧业生产,并利用各种相关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指导。

2.价格优势。目前,我国市场猪肉、牛肉、羊肉价格分别为国际市场价格的57%、84%和54%,禽肉价格我国没有明显优势,但作为分割产品鸡胸脯,由于需要大量劳动力参与而使其价格相对欧洲、美国呈现比较优势。总的来说,我国畜产品价格在全球市场上有竞争力。

3.市场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饮食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对肉、奶、蛋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对畜产品需求的潜力很大,在国际上具有相对市场优势。当然,经济的全球化使国内市场国际化,有更多的外国产品、跨国公司进入我国抢占国内市场。这就给我们的政府、企业、畜牧业提出一个挑战,即如何抓住自己市场并适当开拓国际市场的问题。

二、我国畜牧业的现状及弱势

1.科技投入不足。我国畜牧业科研投入增长缓慢,产学研结合不够好。拿农业来说,科技投入只占农业总收入的0.5%,与发达国家相差10倍以上。从事农业科研的人数少,每万名农业人口仅有6名科技人员,且由于科研经费不足和体制不合理等因素.还有相当比例的农业科技人员闲置或流失,而发达国家每万名农业人口中就有40名农业科技人员。农业投入具体分配到畜牧业,那就更少了。

2.加工企业满足不了市场优质化要求。加工企业数量少质量低,使进入市场的畜产品大多是初级产品,而国外85%以上是深加工产品。我国畜产品品种单一,品种、安全性、优质化等与市场需求存在差距,畜牧业生产满足不了市场优质化要求,无公害畜产品产量偏少,大多数畜产品达不到要求标准而无法打人国际市场。

3.中介合作组织发育不充分,一体化与组织化程度低。我国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存在矛盾。目前龙头企业对畜牧生产缺少牵引力和带动辐射作用.公司加农户模式发展不快,畜产品无法加工增值,牧民增产不增收。而且,畜牧业产、加、销分离,企业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运作难,缺乏相关组织服务。如果有良好中介组织的发展,可以促进对此问题的解决。国外畜牧业多实行种养加、产加销一体化运作方式,农产通过协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组成联合体,协调生产经营活动,统一面对市场,以便确保生产者基本利益。龙头企业可与农户间以合同契约、生产资料供应、技术与资金支持以及股份制经营形式相联系,实现畜牧业一体化经营,以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畜牧业的大发展。

4.制度需求得不到满足。我国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土地承包到户,对于耕地承包.种植业的对象不能移动.农民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经营,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而畜牧业的生产对象是可以移动的,牧区的草原使用权承包到户,其使用权在实施中得不到保护,因为大多草原不围栏,这就导致有针对草原使用管理的制度需

求。

此外,存在畜牧业结构布局、政府技术信息服务等也不到位的问题。

三、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谋求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具体思路

1.创新组织领导体制,转变领导思维观念。改变过去机械式的多部门分割的使产加销脱节、管理成本高、效率低的组织领导体制,发展跨行业、跨部门的有机式组织结构,实施生产、加工、流通一条龙管理与服务,消除各环节间的利益分离,形成合力叠加效应。实践证明,欧美等国家建设畜牧业的一个成功经验,就是对产加销实行一体化或垂直管理。组织领导体制的创新与相应开放的领导思维相结合才能有很好的效果。近几年,我国一些企业引进先进的管理软件并进行组织结构的重组,但仍然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根本原因在于管理者思维观念的固化,不能根据组织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要把畜牧业发展成大产业需要有组织领导体制的创新与良好的领导思维相结合。

2.发展咨询业务,服务畜牧业。畜牧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使生产者处于劣势地位,导致其缺乏高质量、及时甚至是基本的信息资源。要使我国畜牧业做大做强,作为我们的生产者首先要具有基本的WTO规则等政策常识,注意环境机遇和灵活的市场信息,如信息不对称,使生产者盲目生产,其后果非常困难。政府服务功能目前很有限,因此,国家应支持畜牧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同时鼓励畜牧咨询服务业的发展,为生产者或企业提供必要信息,预测未来需求、展望市场发展,必要时提供具体的生产管理等指导意见,促进畜牧业的大发展。

3.抓产业化经营,提高畜产品生产组织化水平。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抓产业化经营中的龙头企业、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以及流通服务网络建设等关键性工作。通过采取“公司+饲养户”、“中介组织+饲养户”、“合作社+饲养户”、“定单畜牧业”等多种方式,与饲养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带动千家万户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化、集约化饲养,避免分散饲养户的盲目性、鹅同性,引导畜牧业产业链向产前、产后延伸,促进“贸、工、牧”的有机结合,促进畜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4.提供优质产品,适应国际标准。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来组织生产.尽快改变品种单一、品质不佳、包装粗糙、营养性与安全性不高的低层次状态.尽快把品种和品质结构调优,以适应营养、健康的消费时尚。我国部分地方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不合格导致产品质量问题,加上我国检验技术落后,技术标准还没完全确立,不少国家由原来的设置高额关税限制畜产品进口转而提高品质、卫生、安全等技术要求,即通过设置技术壁垒阻止从我国进口畜产品。所以,要在全球化的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必须按照国际惯例,按照国际通行标准进行管理,制定符合WTO的《实施动植物卫生措施协议》规定,同时利用国内外已研制出的一系列环保型饲料替代品,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认真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等。

5.组织行业协会,发挥整体优势。按照国际惯例,行业协会由自下而上产生,是社会公益性质的、自律型的社团,确保其民间性、普惠性,以实行其协调服务功能。它是联系政府、企业、用户的桥梁.是联系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纽带。因此,整合成立反应敏捷、上下连接、运作与国际接轨的行业协会,以协会的整体优势切实为行业在开拓市场、建立品牌、组织协调、促进联合、防范风险等方面发挥服务职能。由成千上万小农户、小企业搞行业组织、搞协会、搞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也是发达国家畜牧业走过的路子。行业协会有自己的行业法规、行业准则,以便督促农户和企业给消费者提供高质量产品。同时,行业协会可以影响政府产业政策的制定,以促进畜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6.发展跨国公司,实施名牌战略。加入WTO,跨国公司将直接进入中国市场,我们目前只有分散的农户和小企业,因此,我们的企业只能从小长大,由大变强,变成跨国公司,实施名牌战略。名牌是畜产品打人国际市场的敲门砖,因为名牌代表的是好信誉、高质量并大大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消费者对同一种产品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品牌在其心目中的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