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 第1课时
《沁园春长沙》第一课时
![《沁园春长沙》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49c44eb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62.png)
第 1 课时
主备人
上课人
上课时间 2023 年 9 月 日星期 第 节
总课时
总第 课时
“词”的相关知识,了解毛泽东的生平与写作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词,理清词的基本结构。 教学目标 3.赏析词的语言;品味词中意象、意境与情感的关系;学习词中寓情于景、情 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4.感受词人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豪情,树立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教学重点 掌握赏析诗歌语言的方法;理解意象与意境的关系并掌握赏析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豪情,树立远大理想与抱负。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一、导 二、思
cǎo
在甲骨文中,“青”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屮”,表示草
的形状,另一个是“丹”,指代青矿石,代表一种蓝色或深绿 色的颜色。具体分析来看,青字取草木生长于地的意思,类比 为矿物像草一般茂盛,且被采掘出来后有洁白、颜色鲜美等品 质。甲骨文的“春”字形是由三个“木”字和一个“日”字(日 字中夹有“屯”字)组成的。三个“木”字代表草木,而“日” 字代表太阳。组合在一起表示春天阳光照射下,万物苏醒、生 长茂盛的景象。同学们,你们眼中的青春是什么样的呢? 1.温故知新,知人论世:掌握词的相关基础知识,了解作者生 平及其写作背景。 2.观看视频并模仿朗读,概括词的上、下阙内容。 3.默读圈点:以诗人的活动为主体,找出表现全词线索的动词。
二次备课
三、议 四、展
4.讨论想象:这首词描绘了几幅画面? 5.阅读知识链接,讨论词选取了哪些意象?什么特点? 6. 各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学习任务单。
1.词又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根据字数可分为小令、中调 与长调。词牌决定词的字数、句数与平仄。 2.上阕写景色,描绘湘江深秋图;下阙忆往事抒豪情。 3.上阕:立、看、怅、问;下阙:忆、记。 4.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5篇
![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1ec544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89.png)
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5篇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解词的相关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3、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2、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1、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2、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
由《沁园春·雪》导入。
二、讲授新课。
1、简略讲介作者毛泽东。
2、由“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的比较,学习词牌和词标题的常识。
词牌:又称词调,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每个词牌都规定了这系列词的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等。
所以,人们写词又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内容填进去。
而词的标题即是与词的内容有关。
3、多形式诵读课文,掌握词的读音、节奏,初步感知内容。
4、简述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这首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协会,并创建了湖南省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把贫苦农民发动起来,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斗争。
而这引起了当时土豪恶霸的恐慌,湖南反动军阀赵恒锡通缉毛泽东。
毛泽东被迫离开家乡来到长沙,同年秋天去广州接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
在长沙时,他重游橘子洲,看到绚丽的秋色,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回忆起当年在此求学和革命斗争的生活,不禁心潮澎湃,豪情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5、赏析课文。
(1)上片1)分析品读第一句的“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语序及这一变序的作用。
参考答案:平常的语序应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这一变序凸现了诗人“独立”于天地间的形象。
沁园春长沙 修改版
![沁园春长沙 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d1b830e67c1cfad6195fa764.png)
橘子洲头 静 景 问 谁 主 沉 浮 ? 答 同 学 少 年 !
万山红遍 (群山)
层林尽染 (群山)
沁 园 春 长 沙
下 阕
湘江秋景图
近观 仰视 俯瞰
漫江碧透 (江中) 百舸争流 (江中) 鹰击长空 (天空) 鱼翔浅底 (水底)
景 中 寓 情 情 中 显 志
—— ——
动 景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战 峥嵘岁月图 (英姿勃勃 才华横溢) 斗 风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意气风发 斗志昂扬) 貌 英 中流击水(搏击风浪 急流勇进) 雄 中流击水图 气 浪遏飞舟(不怕艰险 坚持到底) 概
总结 2:描绘诗句画面时要注意: 1.要抓住主要意象;
2.要把握好画面特点及诗人情感;
3.语言要流畅,不应流于翻译。
面对秋色绚丽、生机勃勃的图景, 作者想到了什么?体现了他怎样的情感? 面对生机盎然、绚丽壮美的大自然 和广阔宇宙,作者很自然地想到祖国命 运和革命未来,进入理性的思考,提出 了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 问题。体现了诗人在对大自然中万类生 物关注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积极追求, 对家国命运的由衷关怀,展现了作者的 博大胸怀,凌云壮志。 景中寓情
•
实写回忆当年在此游泳的情景, 既是深情怀念,同时也是激励自己 和一切革命者应激流勇进,搏击风 浪,做革命的中流砥柱,显示了作 者的豪情壮志。
小结
•
下片
下片主要通过忆往事来抒情, 表现了同学少年的精神面貌, 抒发激流勇进,搏击风浪,做 革命的中流砥柱的革命豪情。
总结 1
上 阕
独立寒秋图
独立寒秋 远眺
研读词的上片•ຫໍສະໝຸດ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 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 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 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第1课《沁园春-长沙》课件
![第1课《沁园春-长沙》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dc50ced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8c.png)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
按段落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沁园春”属于 长调 ;
分上下片,为 双调 。
二、词牌
2
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
即一首词的词牌限制这首词的形式(句数、平仄、押韵等)。紧连着词牌
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理论家、书法家、诗人 作:《沁园春·雪》(初中九年级上册第一课)《卜算子·咏梅》、《七律 ∙
长征》,政论文《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
4
一、词
词是诗的别体,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又叫诗余、长短句、乐府、曲
子词等。词的特点是,词有定调,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词
课前两分钟
读《沁园春·长沙》及其课下注释 (括号内的内容不读)
1
情境导入 天下者我们的天下, 国家者我们的国家, 社会者我们的社会, 我们不说谁说? 我们不干谁干?
2
沁园春· 长沙
作者:毛泽东
3
作者简介
名: 毛泽东,字润之 ,笔名子任 。 时:1893年-1976年 地:湖南湘潭人。 评:中国人们的伟大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
情 感 基 调舟 侯 点 生 同 来 浮 由 击 江 万 立 泽 园
?。江 意 学 百 ?。长 碧 山 寒 东 春 雄伟壮阔 曾 山 气 少 侣 怅 空 透 红 秋
·
诵
昂扬炽烈 记 , , 年 曾 奋发前进 否 激 挥 , 游 慷慨激扬 , 扬 斥 风 , 有力量感 到 文 方 华 忆
中字 遒 正 往
30
总结
全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 “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 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 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课《沁园春长沙》课件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课《沁园春长沙》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80d91fd7cd184254a35350b.png)
诵读全文
(1)百舸(ɡě)争流:上百条船争着在水上疾驰。意指很多人 都在奋勇前进。 (2)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3)峥嵘(zhēnɡ rónɡ)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岁月。 (4)指点江山:评论国家大事。 (5)挥斥方遒(qiú):指的是青年人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任务一:阅读与鉴赏 (1)读诗歌完成任务 ①注意停顿和节奏 ②何谓领字?读准领字。
③请找出全词中最重要的两个领字,看看该如何诵读。
明确:“看”“恰”。 本词善用“领字”(指能领起一两句乃至三四句内容的字),上片中“看”领起后面七句,下片中“恰”领起 后面七句。
任务一:阅读与鉴赏 (2)抓词句,把握思路 本词以作者的活动为主体,请找出表现全词线索的动词。 明确:立、看、怅、问、忆。
任务一:阅读与鉴赏
(4)赏析意象和画面之美 在上片中,作者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 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 “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 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1.背诵并默写全诗。 2.搜集整理毛泽东诗词中的名句。
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
人,书法家。被视为现代世
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 独领一代风骚的伟大诗人——毛泽东
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课前背景
长沙,是毛泽东人生中 非常重要的驿站。从1911年 到1923年,他在此度过了长 达13年之久的青春岁月。他 先后在此读书、任教,创办 新民学并收获了美好 的爱情。1923年4月,他离 开长沙,赴上海、广州等地 从事革命工作。1925年春, 他回到老家韶山指导农民运 动。同年秋,他自韶山赴广 州,途经长沙,游橘子洲、 岳麓山,追怀当年的“峥嵘岁 月”,因有此作。
1《 沁园春 长沙》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 沁园春 长沙》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6d9e3852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2f.png)
毛泽东
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 名子任,湖南湘潭人,我国伟大的无产 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 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 书法家。
助学链接
沁园春:词牌名,又名“洞庭春色”“东 仙”“念离群”“寿明星”。相传为东汉明帝女 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 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长沙,是词的题目, 显示了词的内容。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词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 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 该字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 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运用 何种手法;(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 情,或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万山红遍:“万”字摹写出了群山叠嶂之态, “遍”字绘出了红色的彻底;层林尽染:“层”字 表现出树林的重重叠叠,“染”字活画出枫林仿佛 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漫江碧透:“漫”字写 出了江水满溢之状,“透”字表现出江水碧绿清澈; 百舸争流:“百”字写舸之多,“争”字活现出千 帆竞发的热闹场面;鹰击长空:“击”准确地表现 了雄鹰矫健翱翔的姿态;鱼翔浅底:“翔”精当地 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情态。
人文精神
《沁园春 长沙》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 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 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精神 实质上就是一种信仰,一种期望,人活着贵在有 昂扬的精神。无精打采、毫无生气的人,永远无 法理解饱满精神带给人们的是何等的愉快和幸福。 精神有形,它能让人从某些人的行为中看到和体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情因景生, 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从而达到融合无 间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情景交融”。一般情况 下,诗歌中运用的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 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1《沁园春长沙》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1《沁园春长沙》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https://img.taocdn.com/s3/m/ed799d22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9b.png)
, 到 达 长 沙 , 并 独 自 去
护 下 , 毛 泽 东 同 志 秘 密
捕 毛 泽 东 同 志 。 在 韶 山
从 事 革 命 活 动 。 军 阀 赵
2
月 , 毛 泽 东 同 志 从 上
1925
·
长 沙 》 创 作 于 年
作者其人
• 毛泽东(1893.12.26.-1976.9.9),字润之。 • 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 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 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 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上阕:
眼
前看
景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竟自由。
心 中抒 情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小结-1
色 彩 图绚 丽 画的 秋 景
胸
壮
怀 博
大
志的 凌
云
2、下阕:
峥 嵘 岁忆 月
豪 迈
气记
概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书法家。 •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时代》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题目解说
沁园春,词牌名。相传东汉窦宪仗势夺取沁水 公主园林后人作词以咏其事此调因此得名。词 牌名还有“念奴娇”、“菩萨蛮”等。 长沙,是这首词的题目,说明地点和写作内容 。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6022f976eeaeaad1f330cd.png)
沁园春·长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毛泽东,字润之。
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而且是杰出的文学家。
其诗词气势磅礴,雄浑瑰丽,富有极高的思想价值、艺术品位和审美魅力。
二、简介回顾词的有关知识:词的基本知识⑴名称: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最初叫“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过“乐府”(如《东坡乐府》),也有叫“诗余”、“琴趣”的,一般叫“长短句”。
⑵词牌:原是词的音乐曲调的名称,因它是可合乐演唱的诗体,故需标明曲调。
如“沁园春”、“水调歌头”等。
⑶词题:即词的标题名称。
如“长沙”、“游泳”等。
(4)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最长不过240字。
⑺填词:词有严格的规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写词之人,须按词牌规定的格式,韵律填写,称为填词。
三、为何以“长沙”为题?(引入时代背影简介):长沙是毛泽东青年时期学习生活、革命活动的中心,他在此先后长达十三年之久。
这首词写于1925年。
这一年的2月,毛泽东在韶山领导农民运动,几个月内就组织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军阀赵恒惕要逮捕他,于是他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游橘子洲,岳麓山,追怀求学、革命斗争生活,因有此作。
四、展示词的放大挂图,检查预习:沁.园春(qìn)百侣.(lǚ)遒.劲(jìng)百舸.(gě)峥.嵘(zhēng)惆怅.(chàng)漫.山遍野(màn)寥.廓(liáo)挥斥方遒.(qiú)浪遏.飞舟(è)五、播放朗读录音,帮助学生初步领会词的内容和意境。
六、教读词的上阙:a) 指点词的章法结构;导入对词上阙的分析:这首词和我们初中学过的<<沁园春.•雪>>一样,同属“双调”。
上阙开头三句为“起句”,中间七句叫“铺叙”,最后三句叫“煞尾”或“小结”;下阙开头两句称“过变”或“换头”,下七句是“铺叙”,最后三句是“煞尾”。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a1dcf5cc1755270622084b.png)
第01课时《沁园春·长沙》【学习目标】1.经过剖析和鉴赏,理解诗词中景中寓情、情中言志的表现方法。
2.感悟词中阔大的境界,感觉诗人的广博情怀和革命壮志。
【学习重难点】学习目标中的1、2【学习方法】朗诵、自主、合作、研究【知识链接】(一)文体知识“词”这类文学式样流行于五代,成形于唐,流行于宋;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每首词依据一种格式,叫词牌,这首词的“沁园春”就是词牌名;由于句子长短不齐,又称长短句;按其篇幅的长短,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按其风格的不同,可分为婉约派和豪迈派两种。
(二)走近作者毛泽东不单是一位伟大人政治家、革命家,并且仍是一位优秀的圣人、诗人,他在生活的各个期间都有诗作,或抒怀或怀古或咏物,显现那汹涌澎拜、瞬间万变的世界。
有名诗人克家曾说过:"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三)背景资料片段一:毛泽东(1893-1976)政治家、革命家、诗人。
1910年毛泽东走开韶山投考湘乡县东山小学。
在回答《言志》作文题时,他写下了《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张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充足表达了17岁的少年的弘大志向。
片段二:这首诗写于1925年,当时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
当年10月毛泽东走开韶山前去广州,门路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烂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想往昔的战斗光阴,不由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壮河山的词.。
【预习检查】1.给以下加点字词注音百舸()怅寥廓()峥嵘()()....挥斥()方遒()浪遏飞舟()...解说以下加点的词语。
漫江:舸:寥廓:沉浮:峥嵘:挥斥:第1页共5页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击水:遏:【品读文本】(一)品读上阙,研究以下问题。
本词上阙写景,你能说出词的上阙抓住了哪些典型光景(意象)来写的吗?意象:依据什么次序来描述的?5.试归纳上阙描述的光景的特色:、本阙开头三句,语序同一般词序不同样,你能调整好并谈谈它的粗心吗?(二)品读下阙,研究以下问题。
高一语文必修一人教版第1课沁园春长沙课件
![高一语文必修一人教版第1课沁园春长沙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0b7f067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90.png)
全词主旨
《沁园春 长沙》一词,通过 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 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了革命青 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 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 的壮志豪情。
——杜甫 《登高》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曹雪芹 《红楼梦》
秋天里的悲喜
➢ 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晓来谁秋 林醉?总是离人泪。 ——《西厢记》
➢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又谁堪摘? ——李清照《声声慢》
➢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刘禹锡《秋词》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
衰。
——《楚辞》
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沁 qìn 园春 长沙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jú子洲头。 ❖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 gĕ 争流。 ❖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 怅寥 liáo 廓kuò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qiú 。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 è飞舟?
三、品味意象、创设意境:
意象: “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 “象”就是物象、形象。 “意象”就是渗透着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 “意”和“象”的统一 。 欣赏一首诗,外行人眼中只是词语与词语的组合连 接,内行眼中却是意象与意象的组合,这些组合担 负着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任务。
危姣林 《沁园春·长沙》教案第一课时
![危姣林 《沁园春·长沙》教案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c4ce40d1767f5acfa0c7cd7d.png)
模块单元必修一第 1 单元课题《沁园春·长沙》主备人危姣林学习课时 2 时间执教人学习目标1.准确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分析词中意象,把握意象特点。
3.说出词人表达的情感或志向。
学习重点分析词中意象,把握意象特点。
学习难点说出词人表达的情感或志向。
学习方法诵读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集体备课个人备课第一学时一、课题导入——图片导入这个暑期同学们有出去旅游吗?有没有同学去过这儿呢?这是湖南长沙的橘子洲,橘子洲是长沙一个非常著名的旅游景点,为什么有名呢?毛泽东的一首《沁园春•长沙》是橘子洲名声大噪的主要原因。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这首名篇。
二、目标引领1.准确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分析词中意象,把握意象特点。
3.说出词人表达的情感或志向。
三、独立自学1.自由大声朗读全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概括全词,展开想象,看看这首词描述了几幅图画?分别运用了哪些意象?四幅图画: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四、引导探究(一)独立寒秋图交代了什么内容?明确:时间——寒秋。
地点——橘子洲头环境——湘江北去游者——独立(二)湘江秋景图1.描绘了哪些意象?群山中重重叠叠的树林遍染红色,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的船只争相行驶,雄鹰在天空展翅高飞,鱼儿在江水中欢快地畅游。
2.一怅一问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诗人联想到天地万物究竟应该由谁来主宰。
这一怅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三)峥嵘岁月图1.“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这两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2.下阕给我们塑造了一群怎样的革命青年形象?年青、有朝气、有才华;有抱负、有热情、有力量;关心评论国家大事,写激浊扬清的文章;视军阀如粪士,蔑视反动统治者3.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刻画这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年龄气质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精神状态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战斗行动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突出了包括诗人在内的年轻革命者奋发向上、敢作敢为的精神,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气勃勃的“少年学子图”,间接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沁园春长沙教案1-3课时【可编辑】
![沁园春长沙教案1-3课时【可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5a00102f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b5.png)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教学目的: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2.背诵全词。
教学重点与难点:诗词欣赏与评价。
教学时间:3课时。
学法指导: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教具准备:1.投影片2.录音带:范读带、配乐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初步感知诗歌,诵读鉴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
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
他生前同意并公开发表的诗词有39首,其中,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91字以上)只有两首。
初中我们学习了《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长沙》。
(板书课题)2.简介词的知识:词,又称长短句。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有词牌,又称词调。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
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二、诵读鉴赏1.整体感知,熟悉内容①播放范读录音磁带,听范读正音:舸、寥廓、峥嵘、稠、遒、遏②生齐读,熟悉内容2.感受形象,理清思路《长沙》是一首记游之作,它的突出特点是塑造了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
读这首词就要从整体感受抒情形象入手,理清思路。
①默读圈点,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词。
明确:立、看、怅、问、携、忆、记②理清思路:(见预习提示)明确:上阕写眼前景物和心中所思;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精神和理想,暗答了上阕的提问。
第1单元第1课《沁园春长沙》PPT课件人教版
![第1单元第1课《沁园春长沙》PPT课件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e4a208a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3f.png)
宋代。词牌是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与内容无多大联系。标
本 课
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根据字数
栏 目 开
多少,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58 字以内为小令,59~ 90 字为中调,91 字以上为长调。中、长调按照音节分为上
关
阕、下阕。阕是音乐中止的意思,分成上、下阕表示奏乐时
在中间要停一下,文字上则用空一格或隔行表示。
课
栏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
目 开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词中有“一字拍”之说。有
关
一个字可以领起下面好几句,这个字叫“领字”,如上
阕中的“看”、下阕中的“忆”,它们在朗读停顿上应
予以特别关注。要单独成一拍,即在该字后有个停顿。
导读·边学边思
第1课
2.读准韵脚。画出“秋、头、透、流、由、游、稠、遒、
射出昂扬斗志、意气风发的革命情怀是毛泽东诗词的特点。
导读·边学边思
第1课
2.背景介绍
这首词写于 1925 年。当时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
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 20 多个农民协会,
本 课
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湖南军阀赵恒惕
栏
通缉毛泽东,当年 10 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
②尽尽尽..管情
jǐn jìn
④度度揣.过度.
dù duó
第1课
导记·晨读晨练
2.辨析字形
沁 沁人心脾 (1)泌 分泌
本 课 栏
侯 万户侯 (3)候 候车室
目 开 关
酋 酋长 (5)遒 遒劲
苍 苍茫 (7)沧 沧桑
第1课
教案分享:《沁园春长沙》第一课时教案
![教案分享:《沁园春长沙》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c42e59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c0.png)
精品教案分享:《沁园春长沙》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沁园春·长沙》的背景和历史意义;2.了解毛泽东的革命思想,明确其对革命事业的贡献;3.了解毛泽东的诗歌创作,领略其试图艺术与现实相融合的探索;4.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5.培养学生爱国、革命的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沁园春·长沙》的意义和历史背景,领会“旧雨新知”和“革命”的意义;2.分析《沁园春·长沙》的诗歌结构,领悟现实题材的艺术表现;3.认真品读诗歌,透彻解毛泽东的革命思想,感受诗歌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设计一、导入引入课题,播放《沁园春·长沙》的现代演绎版视频。
并简要介绍《沁园春·长沙》的背景和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二、核心教学1.了解《沁园春·长沙》的意义和历史背景(1)背景介绍介绍《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说明其在革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诗歌结构分析分析《沁园春·长沙》的诗歌结构,重点阐述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相融合的艺术表现。
(3)意义阐释从“旧雨新知”、“革命”的角度出发,用生动的语言解读诗歌的主题和思想内涵,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
2.分析毛泽东的革命思想(1)诗歌情感分析分析《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探究毛泽东的思想情感和革命精神。
(2)诗歌艺术表现通过对《沁园春·长沙》的艺术分析,探讨毛泽东在诗歌创作中的艺术追求和创新。
3.品读诗歌(1)诗歌朗诵学生朗诵一遍,老师点评朗诵的情感和语调。
(2)诗歌分析结合上述所学知识,学生自行思考分析诗歌。
四、课堂小结回顾和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并布置相关练习作业。
五、课外拓展推荐学生阅读相关文献、诗歌,深入学习相关知识。
四、课后作业仿写《沁园春·长沙》诗歌。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艺术审美能力。
《沁园春长沙》第一课时教案_说课稿
![《沁园春长沙》第一课时教案_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41edc147375a417866f8f67.png)
《沁园春长沙》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的一般应包括知识方面、智能方面、思想教育方面。
下面是由橙子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沁园春长沙》第一课时教案,希望能够帮到您!《沁园春长沙》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①品味关键词语,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②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
重点及难点:①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境界。
②从词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抒情性。
授课方法:语言品读法,点拨法,比较法。
一、导入古代有才学之士、有抱负之士,一旦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必定生出很多感慨。
曹操登上碣石山,大发诗兴,写下《观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几句表现出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怀。
陈子昂在幽州台上吟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感叹宇宙之寥廓,人生之苦短,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愁苦之情。
那么,毛泽东重游橘子洲时又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
(板书:题目、作者)1 / 8二、写作背景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杰出的文学家。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
三、关于词的知识。
1、定义:词,又称长短句,产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
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又称为“诗余”。
2、特点: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
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在“沁园春.长沙”里面,“沁园春”就是词牌。
为什么会起这么个名字呢?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名沁水公主,她的园林名沁园。
第1课《沁园春长沙》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第1课《沁园春长沙》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3a4f313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a3.png)
做几个比较鉴赏练习吧?
1、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毛泽东笔下的 “湘江秋景”。(秋色)
2.毛泽东“独立寒秋” 柳宗元“独钓寒江”
3.读下面两组描写秋景的诗句,试着 说说毛泽东笔下的秋景和中国传统 诗词中的秋景在感情色彩上有什么 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 而变衰。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 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一个“忆”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 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势。大意是: 那时候,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才华横 溢,激情奔放,敢说敢做,革命精神十分旺盛。面 对祖国大好河山,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 讨恶扬善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得如 粪土一般。
遏:
) )遒
稠: 粪土:
这首词写于1925年。1925年,是北 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农民运动蓬勃开 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运,建 立了农民协会,创建了党支部,1925年 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 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 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 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意象”简释
意
创作者的思想
感情象
作品中的客观 物象
诗人的思 想感情与 客观物象 融会形成 意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 象的创造和组合 所构成的一种充 满诗意的艺术境 域
《沁园春 长沙》的意象
一、意象美来自景物的选取
从空间:
山上的“层林”,
江中的“百舸”,
空中的雄鹰,
水底的游鱼 从状态:
或广博,或 宏伟,或雄 峻
上片描画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 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 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问题
1《沁园春长沙》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
![1《沁园春长沙》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https://img.taocdn.com/s3/m/1f6d39e9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23.png)
作业:
1.背诵本词。 2.写一篇关于毛泽东的人物短评。 3.预习下一课。
天 地 始 肃 秋 者 , 阴 之 始 ,故 曰 天 地 始 肃
学习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 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学习诗词鉴赏的方法技巧。 3.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4.背诵课文。
沁园春:
词牌名。词,又称为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 等,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 唐之际,大盛于宋, 它原本是配合燕余曲调的歌辞, 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 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 定的词体格式的标 自。
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
影响100人之 一 。 代表作:《七律 · 长征》《沁园春 · 雪》等
1.1911年,18岁的毛泽东同志来到湖南省会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 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2.自1913年至1918年,他在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 3.1918年4月,与何叔衡等同志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 4 . “五四”时期,他组织领导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 论》,发表了 一 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随后,又领导 了驱逐湖南督军兼省长、皖系军阀张敬尧的斗争。
类 霜
看
天
仰视——天空——高景
音
自
动景
俯瞰——水底——低景
由
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美丽壮阔的秋景,生发出什么感慨?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诗人见山川的壮阔美丽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命运和革命未 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提出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 革命领导权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题解
沁园春: 词牌名,定曲词格律。 词名,反应作品内容。 长 沙:
沁园春.长沙
二、时代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正值国内第一次 大革命爆发的前夜,全国各地工农运动风起云 涌,如火如荼。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 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民协会,创建 了湖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 1925年10月,他奉命前往广州创建农民运 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 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战斗的岁 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动 人的诗篇。
• • • • • 百舸争流 怅寥廓 峥嵘岁月 挥斥方遒 浪遏飞舟 • • • • gě 大船,泛指船只 liá kuò o 指宇宙的广阔 zhēng róng 不平凡,不寻常 qiú强劲有力
• è 阻止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 击 长 空
鱼翔浅底
思 考
• 上阕(què )内容是什么? • 下阕内容又是什么?
作 业
• 背诵默写《沁园春.长沙》
怅 寥 廓 , 问 苍 茫 大 地 , 谁 主 沉 浮 ?
由 。 鹰 击 长 空 , 鱼 翔 浅 底 , 万 类 霜 天 竞 自
百 舸 争看 流万 。山 红 遍 , 层 林 尽 染 ; 漫 江 碧 透 ,
独 立 寒 秋 , 湘 江 北 去 , 橘 子 洲 头 。
沁 园 春 长 沙
·
自由朗读,初步感受
由 。 鹰 击 长 空 , 鱼 翔 浅 底 , 万 类 霜 天 竞 自
百 舸 争看 流万 。山 红 遍 , 层 林 尽 染 ; 漫 江 碧 透 ,
独 立 寒 秋 , 湘 江 北 去 , 橘 子 洲 头 。
沁 园 春 长 沙
·
朗 读 提 示
• 上片“看”和下片“恰”都为领字,两 字后要稍作停顿,突出领字作用。 • “看”字所控七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 满兴奋喜悦之情。 • “恰”字所控七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 满自信,语速较快。
万类霜天竞自由
曾 记 否 , 到 中 流 击 水 , 浪 遏 飞 舟 ?
侯 。 指 点 江 山 , 激 扬 文 字 , 粪 土 当 年 万 户
挥 斥 方恰 遒同 。学 少 年 , 风 华 正 茂 ; 书 生 意 气 ,
携 来 百 侣 曾 游 。 忆 往 昔 峥 嵘 岁 月 稠 。
怅 寥 廓 , 问 苍 茫 大 地 , 谁 主 沉 浮 ?
20岁时读预科的毛泽东
192击 水 , 浪 遏 飞 舟 ?
侯 。 指 点 江 山 , 激 扬 文 字 , 粪 土 当 年 万 户
挥 斥 方恰 遒同 。学 少 年 , 风 华 正 茂 ; 书 生 意 气 ,
携 来 百 侣 曾 游 。 忆 往 昔 峥 嵘 岁 月 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