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2024版散步公开课教案一等奖《散步》优秀教案
![2024版散步公开课教案一等奖《散步》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157a02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06.png)
课程目标与要求
01
知识目标
了解散步的基本知识、技巧和注 意事项。
02
能力目标
掌握正确的散步姿势和呼吸方法, 提高散步速度和耐力。
0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运动、关注健康的 意识,增强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
神。
教学内容与安排
03
理论部分
介绍散步的起源、发展、特点和作用,以 及散步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实践部分
组织学生进行散步实践,包括热身运动、 基本步伐练习、呼吸调整等。
课程总结
回顾课程内容,分享学习心得,提出改进 建议。
02
散步的基本知识与技巧
正确的散步姿势
抬头挺胸
保持身体挺直,抬头目视前方,胸部自 然挺起。
放松肩膀
避免耸肩,让肩膀自然下垂。
手臂自然摆动
步伐稳健
手臂弯曲成90度角,随着步伐自然摆动。
学生对课程形式的评价
学生们普遍认为课程内容丰富有趣,讲解生动,互动环节也让他们 更好地参与其中。
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部分学生希望在未来能够增加更多关于散步的实践活动,如组织校 园散步、户外探险等。
对未来散步课程的展望
拓展课程内容
计划引入更多关于散步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案例,让学生更全面地 了解散步的益处和方法。
西方人则更注重散步的健身效果,追求一种快节奏、高强度的行走方式。
03
散步文化的内涵差异
中国的散步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
思想;而西方的散步文化则更注重个性张扬和自我实现,体现了西方人
文主义的精神。
05
散步的实践与应用
不同人群的散步建议
老年人
对于老年人,散步是一种低强度且易于坚持的锻炼方式。 建议选择平坦、安全的路线,避免剧烈运动,早晨或傍晚 进行散步更佳。
第6课《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6课《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723c94df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e3.png)
第6课《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语言建构与运用:重拟标题,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2. 思维发展与提升:朗读课文,感悟景物描写的精妙处。
品味语言,理解文章的丰富意蕴。
3. 审美鉴赏与创造: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4.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悟景物描写的精妙处。
(2)品味语言,理解文章的丰富意蕴。
(3)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的深层象征意义,体会中年人肩负的责任。
(2)赏析对称句的表达效果,感受语言的精美。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第一课时同学们,家是我们温暖的港湾,家人之间的相处充满了爱与关怀。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莫怀戚的《散步》,去感受一个普通家庭中的温馨场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投影出示读准下面这些加点字的读音。
散步(sàn) 熬( áo) 咕咕(gū)分歧(qí) 霎时(shà) 粼粼(lín) 明确:学生齐读词语,教师纠正读音。
2. 投影出示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信服:相信并佩服。
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明确: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意思,教师进行点拨。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文章讲述了一家祖孙三口四代人:“我”“母亲"妻子”和“儿子"在初春田野散步,发生了分歧,最终母亲迁就了儿子,改走小路的事情。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1. 投影出示回顾课文,拟写标题。
结合你的阅读感受,选择一个角度,为文章拟写标题。
明确:学生分组讨论,从事件、人物、景色、主旨等角度拟写标题,并说明理由。
散步教案设计一等奖
![散步教案设计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8e998719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b6.png)
散步教案设计一等奖(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散步》一文,该文为语文教材中的散文单元,主要围绕作者与家人在乡村小路上散步的过程,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大自然的美好与亲情的温馨。
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第四章“散文欣赏”第二节“写景与抒情”。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散文中写景与抒情的手法;2. 领悟作者散步过程中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散文中写景与抒情的手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中细腻的描绘中领悟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语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乡村散步的照片,引导学生进入散步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感受作者的情感。
3. 精讲课文:(1)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2)讲解散文中写景与抒情的手法;(3)通过例句分析,让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个生活中的场景,运用所学写景与抒情的手法,进行创作。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创作成果,互相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散步——散文中的写景与抒情2. 板书内容:a. 散文结构b. 写景与抒情手法c. 作者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散步时光”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散文。
2. 答案示例:我的散步时光周末的午后,阳光明媚,我独自漫步在公园的小径上。
沿途,绿树成荫,花草丛生。
我悠然自得地欣赏着这大自然的画卷,感受着散步带来的愉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句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散文中写景与抒情的手法,但部分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仍有所欠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阅读散文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七年级上册散步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七年级上册散步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75d71e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ea.png)
七年级上册散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散步的定义以及其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户外活动的兴趣,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案、相关课外资料。
2. 学生准备:学生笔记本、运动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散步的概念,并与学生进行互动问答。
例如:“你们平时都有参加过散步吗?”“你们觉得散步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思考散步的意义。
2. 知识讲解(10分钟)2.1 散步的定义:散步是指以步行为主要形式,以放松身心、锻炼身体为目的的活动方式。
2.2 散步的好处:散步可以增加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减轻疲劳,提高记忆力和学习效果等。
3. 活动设计(15分钟)3.1 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由4至5名学生组成。
3.2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记录活动过程中的细节。
3.3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合适的散步路线,可以是学校附近的公园、操场等地。
3.4 活动开始前,组长向全体组员介绍散步路线、注意事项以及活动目的。
4. 活动实施(30分钟)4.1 学生按照小组划定的散步路线开始活动。
4.2 每个小组在散步过程中,观察自己所经过的环境、建筑物、植物等,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和体会。
4.3 散步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分享观察到的事物和感受,加深对散步的体验和认识。
5. 活动总结(10分钟)5.1 活动结束后,学生返回教室,小组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进行总结。
5.2 每个小组依次汇报自己散步的路线、观察到的事物以及感受心得。
5.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散步对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并强调散步的重要性。
6. 课堂作业(5分钟)学生根据散步活动所记录的观察与感受,撰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的心得体会。
四、板书设计散步的定义:以步行为主要形式,以放松身心、锻炼身体为目的的活动方式。
散步的好处:增强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记忆力和学习效果等。
散步教案设计一等奖(优秀5篇)
![散步教案设计一等奖(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6f4e15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22.png)
散步教案设计一等奖(优秀5篇)《散步》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品读清新质朴的语言。
3.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力的培养。
2.透过朴实的语言品味浓浓的亲情。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阅读文段,揣摩情节的发展。
文段:几年前,我探亲期满返回无锡的时候,母亲送我到车站,我的旅行包的拎带突然被挤断,眼看就到发车时间……二、感知课文1.听课文,思考问题。
(1)文中写到了哪些人?(2)在什么季节、什么地点散步?(用一句话概括主要事件)(3)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一)捕捉细节议人物文中的几个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试结合课文内容加以分析。
(1)学生通过对课文细节的把握,分析“我”“母亲”“儿子”三个人物的性格。
(2)分析“妻子”性格特征。
(二)各抒己见提观点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我”最终还是依从了“儿子”,这不意味着“母亲”的意愿没有得到尊重吗?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吗?(三)体验幸福说“秘诀”散步,算不得大事;作者处理的办法,也许也算不得最好,但结果是一家人和和美美。
从这样的小事中,我们不难发现构建幸福家庭的秘诀。
大家知道这秘诀是什么吗?(四)走入画面探景物1.找出景物描写的段落,体会朗读语气的处理。
2.思考:这些句子和“散步”的主题有无关联?散步途中所见多矣,为什么选择这几处景物来描写呢?四、感悟体验1.指导朗读最后一段,进一步感悟文章的深层内涵。
2.交流感悟:“两个人背上的加起来就是一个世界”一句的深刻含义。
3.回放自己家庭生活中的幸福片段,体味“甜蜜的负荷”那独特的滋味。
五、拓展延伸1.创作诗句,表达感悟。
亲情是身心疲倦时听到的亲切问候,是;亲情是轻松愉快时发出的会心微笑,亲情是……2.作业在父亲母亲的背上静静地趴一会儿(至少一分钟),想象自己回到小时候,再为他们做个简单的按摩。
有关《散步》莫怀戚教案优秀一等奖5篇
![有关《散步》莫怀戚教案优秀一等奖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14a3c76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76.png)
有关《散步》莫怀戚教案优秀一等奖5篇有关《散步》莫怀戚教案优秀一等奖5篇通过语文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他人,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观。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散步》莫怀戚教案优秀一等奖,供大家参考学习。
《散步》莫怀戚教案优秀一等奖(精选篇1)教材分析这篇散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出了春天来临之际,“我”跑出室外,跑到春天里,见到了春风中美丽的景色,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本课条理清晰,段落简洁明练,读起来节奏鲜明,琅琅上口。
教学目标1.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产生热爱春天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4.背诵课文中写得优美的句子。
教学建议(一)教学准备搜集关于春天的图片、歌曲,也可以自己拍摄一些关于春天的照片。
(二)教学过程1.识字与写字教学这课生字时,可以采用听读识字、查字典识字等方法相结合进行。
“唤、格、丛、梢”4个字是形声字,教师可以利用形声字的规律引导学生学习,并注意与形近字相区分。
教学时可以采用“配对子”的游戏来识记这四个形声字,如把写着“木”和“各”的卡片配成一对,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形声字的组成规律。
“铃”字最后一笔是点,“梢”第四笔是点不是捺,教师应该提醒学生注意。
2.朗读指导朗读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1)读好感叹句。
“春天来了!”要读出欣喜之情。
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欣喜,是由于经历了漫长的冬天之后而产生的由衷的喜悦,初读时就应该将这种喜悦结合自身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2)读好描写春天景物的语句。
“啊,那一棵棵高大笔直的白杨树,睁着大大的眼睛”等句子描绘的是春天的风光,要将“高大笔直”“大大的”等词语通过语调的变化强调出来,从而表现出春天里景物的特点。
(3)读好最后一句话。
这个句子表现的是春天风光的辽远与美丽,朗读过程中应该用稍慢、舒缓的语调进行朗读。
3.活动提示(1)读一读,写一写。
活动有三项要求:前五个词语要求会认、会读;后五个词语在会认会读的基础上会写;积累词汇。
2023最新-散步一等奖教学设计优秀9篇
![2023最新-散步一等奖教学设计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dd261b70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60.png)
散步一等奖教学设计优秀9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9篇散步一等奖教学设计,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散步》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思想品德。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让学生在自学中获得美的享受。
教学过程:1、导入课题2、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想一想,用“通过----------表达------------”的结构来。
总结课文内容。
(学生在回答中要注意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交代清楚)3、请学生再读课文,要求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找出来,并且谈谈自己的体会。
(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4、语文学习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读出来。
下面就请大家分组讨论,就对课文中的内容、结构、特点提出问题,看一看哪组提的问题最好。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并参加讨论。
)5、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注意启发、提示)6、读了这篇文章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些什么?(请学生畅所欲言)7、下面就请大家把自己刚才所讲的内容写成一篇小文章。
板书:散步尊老爱幼(读进去)内容、结构、特点(读出来)散步教案篇二设计意图秋风渐凉,秋季特征越发明显,随着主题的深入,幼儿对秋季特征的经验积累越来越多样化:菊花开了;水果丰收了,树叶变黄了,落下来了…,现在幼儿接触大自然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了,每次在户外捡起一片又一片的树叶,都会感到无限的欣喜。
丰富多彩的树叶给幼儿提供了很多想象和创作的空间。
每次带孩子到户外散步,孩子们都爱捡地上的落叶。
“你看这片树叶黄了”“我捡的树叶是尖的”“我的树叶上有一道一道的”。
孩子们把他们捡到的树叶当成宝,有的小朋友还把它偷偷的装在兜里,舍不得丢掉。
孩子对树叶感兴趣,但他们对树叶的认识却非常有限。
为了继续帮助幼儿认知秋天的树和树叶,我们在户外活动中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去发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6课《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6课《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047bb88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2f.png)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6课《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散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
(2)理解并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如“信服"熬过”“嫩芽"分歧”“粼粼"各得其所”等。
(3)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赏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情感。
(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2)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学会关爱他人,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情感,感受亲情的温暖。
(2)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亲情的珍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品味法、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展示甲骨文的“孝"字和“老”字)同学们,我们来看这两个字,“孝"字和“老”字在甲骨文里是这样写的,从字形上我们可以看出,“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关爱和尊敬。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散步》,就讲述了一个关于亲情和孝道的故事。
(二)走近作者(介绍莫怀戚的生平)莫怀戚,笔名周平安、章大明,重庆作协副主席。
他1951年出生于重庆,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队,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
他的代表作品有《大律师现实录》和《经典关系》等。
(三)字词积累1.教师出示字词,学生朗读并理解词义。
信服(xìn fú):相信并佩服。
熬过(áo guō): 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等)。
散步教案设计一等奖(优秀11篇)
![散步教案设计一等奖(优秀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f39c5013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ad.png)
散步教案设计一等奖(优秀11篇)《散步》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2、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进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难点: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进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课前准备:多媒体。
课件教学过程:一、老师导语导入同学们刚学了《春》一文,已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春天,春天里一家三代四口一起散步,散步中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请大家听课文朗读录音,之后请大家告诉我是一个什么难题?二、听录音、初步感知,找分歧,赏画面,抓主旨。
1、听课文朗读录音2、学生回答“难题”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大路母亲小路孙子教师追问:这是摆在谁面前的一个难题?3、老师在读课文时发现,摆在“我”面前的难题他很好的解决了,并且在文章中描绘出一幅温馨而又令人感到的画面,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听。
学生读后,教师追问,你能谈谈对这幅画面的理解吗?三、读文本,悟亲情,探究“孝”1、“我”面对分歧,是怎样解决的?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听母亲的;大路没走,母亲改变主意,走小路,听孙子的。
2、这样看来,一家四口人中,谁说话的份量重,都听说的?(1)“我”听母亲的A、相关语句B、言下之意,母亲年岁已高,在前文有一处与这呼应的,请找出读读。
C、读到这里,很明显“我”听母亲的原因是因为什么呢?D、设想:再过几十年,“我”的儿子面对这种情况,他会怎么做呢?(2)、母亲“听”孙子的A、母亲听孙子的,找出相关语,你喜欢这句话吗,请评析一下。
B、文章中还有一处暗示孙子值得疼爱,你能找出来吗,读读,评析C、讨论:走大路,是“我”的孝敬;走小路,是对儿子的疼爱。
现在,不走大路,走小路,是不是不孝呢?(探讨出这是家庭成员的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显示出家庭的和睦、温馨)D、设想:奶奶的初衷是走大路,后改变主意走小路,好心里是怎样想的`,假如你是她,请用语言来表达她的内心世界。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6《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6《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19ecb32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a8.pn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6《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语气、节奏等朗读技巧,揣摩细节和关键词语的情感意味;2.感受温馨美好的家庭氛围,把握文章主要内容;3.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从亲情、责任与生命等多角度理解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深层意蕴。
【教学重难点】整体感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作者对生活的使命感,从亲情、责任与生命等多角度理解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深层意蕴。
【教学过程】一.跨学科导入,让家更美好1.导语: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小家,这是我们从出生之日起最熟悉的地方。
倦鸟归林、鱼翔浅底、落叶归根,这都是对家的渴望。
2.正好我们在上周正好学习了一节道法课,内容有关“如何让家更美好”,当时道法老师让同学们去“写了写你和家人彼此关爱的事情”,老师想让大家来简单说一说“你和家人最近发生过的矛盾分歧?"明确:其实这种矛盾分歧在每个家里都会出现。
那我们应该如何来解决分歧呢?老师请思政老师为咱们从这节课中选取了多个关键词做了一幅词云图,内容都是从“让家更美好”这节课里提炼出来的,词云图里有几个非常醒目的词是“亲情、关爱、责任”,这些是我们在道法学上重点学习到的,通过“亲情、关爱、责任”三个关键词“让家更美好"。
而莫怀戚的这篇《散步》,就描写了一个即使有分歧,也依然美好温馨的家庭,那今天我们这堂课就来学习一下,莫怀戚他们一家四口,是如何让他们的家更美好的。
二.探究莫怀戚如何“让家更美好”1.明确分歧起因:(1)请同学们在原文中找答案:“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学生先齐读句子,初步感悟;请一位同学朗读,并进行分析理解,找见重音字词“本不愿”“正因为”,再次朗读感受句子的语气与节奏;全体学生再齐读,深入感悟朗读色彩。
明确:作者是因为对于母亲身体健康的担心、孝顺、关爱,所以才要和母亲一起出来散步,并且在朗读中要读出担忧关心的语气以及节奏的变化。
《散步》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散步》的教学设计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3d4f173f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0c.png)
《散步》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散步》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散步》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课堂教学设计Ⅰ一、教学目标1.两文的取材都很新颖,表现的方式都很独特,值得认真阅读、细细体会。
2.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阅读,比较分析,作为教读课文的重要补充和印证。
二、难点、重点分析1.《散步》的1至5段已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及散步的所见所闻,作为一篇写散步的短文,似乎已写全了,后面的三段是不是画蛇添足呢?分析:不是。
前五段已写出了“我”尊老的深情,但本文主题不限于此,后三段更进一步表现出中年人既要尊老又要扶幼的历史重任,没有这三段就无法表现更深刻的主题。
并且后三段增添波折,平添情趣,为文章生色甚多。
2.理解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感情的写法。
分析:细节是指人物细微的举止行动或是细微的情节,它具有典型意义,如果运用恰当,便会十分耐人寻味。
在《散步》一文中表现互敬互爱的细节有: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
”——走大路方便老人。
“我”理所当然地照顾母亲,反映了对母亲尊敬。
母亲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走小路孩子感兴趣。
母亲慈祥,想让孙子高兴,改变了主意,反映了老母对孙子的喜欢和爱护。
这两处细微的情节,反映了两代人的具体心态,具体表现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他们在散步中互敬互爱,感情十分融洽。
又如:“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这个背母亲的细微动作,不只有尊老的含义,也体现出了“我”具有的一种使命感。
在《金黄的大斗笠》一文中,也有几句细节描写:“在用斗笠临时搭成的小房子里,姐弟俩坐着,任凭雨水洗刷四只并排的光脚,脚趾头还在得意地动呢。
”这几句话生动地描述了姐弟俩在斗笠下的脚的细微动作,让人直感到在斗笠下好似遮盖着一片温馨的春光。
由此可见,单是细微,还不足以证明它就是细节描写,还要看它有没有意义,能不能令人思索,引人回味。
2024年散步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教案6篇
![2024年散步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7d55b974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37.png)
2024年散步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教案6篇散步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教案1一、教学目的: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高审美情趣。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尊老爱幼,珍爱生命的情感。
3、体会文章用人物性格来表现文章主题的写作思路。
二、教学重点:1、感悟文章所揭示出来的一条家庭道德准则: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照顾老的一头。
2、理解文章是如何围绕主题思想来写的。
三、教学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1、成语故事:(注意联系前面的几个成语)两袖清风,画龙点睛,2、导入:从课题入手,“散步”在字典里的意思是随随便便的走走,是一种休闲的方式。
那么在莫怀戚的这篇散文中,散步究竟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且看课文第125页的文章。
3、快速地默读文章,思考问题。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的阅读课文,把你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者比较有特点的句子划起来,并且通过这个题目想一想:作者在散步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件事表现了什么主题?提问,回答:(1)初春的'时候,我、母亲、妻子和儿子四个人,在田野里散步。
(2)主题:尊老爱幼。
4、再仔细的阅读文章,想一想“尊老爱幼”的这个主题作者是通过哪些细节表现出来的?(要找出具体的字和词。
)师注意:同学回答之后,主要让学生来回答这些细节与主题有什么联系,反映出了人物的哪些性格?师只做适当的指导。
归纳:正因为有这个主题的存在,人物的性格都要服务于这一个中心。
而是不是他所有的性格都可以服务于这个中心呢?不是的。
因此,作者只选取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性格来写,选取最能表现文章主题的那一部分性格来写。
这也是我们作文中要学习的一个重点之一。
撇开作文不说,就这一部分的性格也都可以让我们来过渡:这些性格只是他们众多性格当中的一个方面,为什么其他的方方面面的性格都不写,而只写这个性格呢?因为要围绕文章的主题,要让人物的性格服务于主题。
但是就这一部分的性格,我们每个人也都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感受。
现在,我们不妨把这种感受说出来,在你们每个四人小组中谈谈:你在这些人物中,最欣赏哪一位,为什么?5、讨论:你在这些人物中最欣赏哪一位,为什么?师注意:尽量引导学生说出理由,在适当时候,由老师或学生提出反驳,看其是否能站得住脚,能否坚持住观点。
优秀一等奖课文散步教案(5篇)
![优秀一等奖课文散步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d79ab1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a6.png)
优秀一等奖课文散步教案(5篇)优秀一等奖课文散步教案(5篇)通过语文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各种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从而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文化自信的人才。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优秀一等奖课文散步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优秀一等奖课文散步教案(篇1)教学目标:a: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表达情感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2、欣赏本文优美的语言;学习课文以小见大的写法。
b:过程与方法1、阅读全文,整体感知,反复诵读,领会主旨。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散文,提高审美情趣。
c: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文中三代人互敬互爱的深沉的亲情美,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语句。
教学难点:领会表现至善至美的亲情美的主题以及语言文字之美、情感意境之美的欣赏与感悟。
导学步骤:一、情境导入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亲情。
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
哪位同学能联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说感受)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渗透着温馨的爱,像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
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
莫怀戚的《散步》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板书课题、作者)二、自习质疑1、回顾学过的《错过》,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德高望重,心中装满美好情愫的季羡林先生因为燕园中的古藤萝被毁,写下了对灵魂颟顸之人强烈不满的《幽径悲剧》。
宗璞先生没有因为紫藤萝花架的一时被毁而心中惆怅,反而在紫藤萝花瀑前憬悟到生命的永恒。
诵读、咀嚼这些充满诗意和哲理的文字,我们能否感受到存活的斑斓多味?如果想要增加我们生命的厚度,我们应该学会观察、思考和驾驭生活,不贻误生活赐给我们的每一次良机。
2、收集有关作者资料,简介作者。
第6课《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2
![第6课《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2](https://img.taocdn.com/s3/m/a97689a0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a8.png)
第6课《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
本文取材于家庭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容易激发学生的感受、联想和思考;作品内涵丰富,又很适合做多元解读。
比如,可以读出“亲情-关爱"谦让一和谐”“孝道一伦理"中年一责任”“生命一感慨"选择一担当”等。
这是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培养独立思考精神的绝好契机,也是对课程标准中“阅读对话"原则的贯彻。
【学生学情】《散步》文风简洁优美,内容浅显,又意涵丰富,短短一篇文章展现了爱的不同侧面。
在第一单元中,通过学习《春》《济南的冬天》等几篇优美散文,学生已掌握基本的读的技巧,在《散步》的教学中可以强化朗读,通过朗读感受课文的情感,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
于此同时,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可让学生在阅读时进入文本的探究,紧扣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多角度理解文章的思想意涵。
【教学目标】1.多角度理解“亲人之爱"的内含;2.学习朗读,训练语气、节奏的技巧,通过朗读感受句子,用声音复现文章所蕴含的情感。
3.通过梳理我与亲人的故事,体会作者笔下亲情的温暖。
【教学重难点】1.多角度理解“亲人之爱”的内含;2.学习朗读,训练语气、节奏的技巧,通过朗读感受句子,用声音复现文章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作者及写作背景莫怀戚(1951—2014),重庆人,当代作家,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
主要作品有小说《诗礼人家》《经典关系》等。
作品集主要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文章写于1985年。
我父亲刚去世。
照料了他多年的母亲似乎一下子给抽掉了生活目标,身体情况变得很复杂。
我有个弟弟是医生,私下说,母亲处在丧偶综合征中,这是一个微妙的阶段,必须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
第6课《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6课《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https://img.taocdn.com/s3/m/fad93798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c2.png)
第6课《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散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2)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3)能够找出文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如以小见大、大词小用等,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提高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文中蕴含的亲情,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让学生珍惜身边的亲情。
二、教学重点1. 积累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并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把握人物形象。
3. 体会文中以小见大、大词小用等写作手法的表达效果,理解文章的主题。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用,如“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2.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对亲情的感悟能力。
3. 让学生学会运用以小见大、大词小用等写作手法进行写作。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 提问: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和家人一起做过一些特别难忘的事情呢明确:学生可能会回答一起旅游、一起吃饭、一起看电影等。
2. 提问:这些事情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呢明确:学生可能会回答开心、幸福、温暖等。
3. 教师引导:家庭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家人之间的亲情是最珍贵的情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家庭亲情的文章——《散步》,看看作者莫怀戚是如何通过一次散步来展现家庭亲情的。
(二)预习检测1.走近作者提问:有谁了解这篇文章的作者莫怀戚呢明确:莫怀戚,1951 年出生于重庆,笔名周平安、章大明。
散步获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通用10篇)
![散步获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fa9e9ef3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81.png)
散步获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散步获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通用10篇)散步获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篇1设计意图:《小蛇散步》是一个橙色的绘本故事,翻开书中的任何一页,我们都能看到一抹鲜艳的橙黄色,绘本《小蛇散步》情节有趣精彩而且不乏惊奇和幽默,我希望通过故事的学习,让孩子在饱揽绘本的色彩之美外,感受理解小蛇“助人为快乐之本”的精神。
活动目标:1、通过绘本阅读,让幼儿知道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
2、通过猜测,讨论,理解故事内容。
3、学习用简短话语回答老师的问题,学习短句:一个接一个。
活动准备:小书《小蛇散步》,故事PPT,小图片(小蛇、蚂蚁、老鼠、狮子、狗……)磁铁活动过程:一、通过谈话,了解小蛇特征。
提问:你见过蛇吗?他长得什么样子?他生活在哪里?蛇是怎样走的?(模仿动作)二、观看PPT,参与式阅读,了解故事内容。
我们一起欣赏一个故事,故事名字叫《小蛇散步》,请小朋友看大屏幕。
图1:教师讲述:森林里住着许多动物。
下了很长时间的雨,终于停了,小蛇要出去散步了。
图2:教师提问:小蛇爬着爬着发生了什么事?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看一看。
小结:小蛇出去散步,路上发现了一个大大的水坑,猜猜看,小蛇会是想办法过去呢?还是会绕着过去?谁能帮他想想办法?你们到底猜得对不对呢?让我们看一看。
图3:教师讲述:它先把脑袋伸过去?弓起身体就像什么?小蛇说:这点小事,难不倒我。
只要这样……正在这时远方传来一个声音,谁来了?它是怎么说的?它说能从你背上爬过去吗?看看小蛇是什么样的表情?会同意让小蚂蚁过去吗?图4:教师提问:猜猜还有谁需要小蛇的帮助?它们是怎样过去的?你看它们是一个接一个过去的。
图5:教师提问:小蛇帮助了小动物们。
小动物们会怎么样呢?小蛇帮助了朋友心里感觉怎么样?小蛇会说什么呢??小蛇说“能帮助你们,我就很快乐。
”接着小蛇说“还有没有人想过去呢?远处又传来了声音,这时又有人要过大水坑,是谁呢?图6:教师提问:“汪汪汪请让我也过去吧,是谁啊?原来是大狗。
2024年度《散步》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2024年度《散步》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2ff5596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b9.png)
2024/3/23
18
05 艺术手法鉴赏及运用
2024/3/23
19
叙事技巧与策略运用
顺叙法
倒叙法
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叙述,使 文章条理清晰。
先交代事件的结局或某些关键情节,再回溯 事件的起因和经过,制造悬念。
插叙法
补叙法
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线 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再接 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2024/3/23
讲解分析
深入剖析文章主题 和情感(20分钟)
课堂小结
总结课程内容并布 置作业(5分钟)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3/23
7
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
简洁明快的开篇
文章以简洁的语言开篇, 直接引入散步的场景,使 读者迅速进入情境。
2024/3/23
清晰的线索与层次
全文围绕散步这一主题展 开,通过场景、人物、情 感的逐层深入,形成清晰 的线索和层次。
2024/3/23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散步》等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然而,在当代社会 中,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 需要更加关注和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26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9
文本风格与美学价值
朴实无华的文风
深刻的人生哲理
全文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娓娓道来,没 有华丽的辞藻和过多的修饰,却让人 感受到作者的真挚情感和对生活的热 爱。
通过散步这一日常小事,作者表达出 对生命、家庭、责任等人生主题的深 刻思考,使读者在品味文章的同时也 能思考人生。
散步教案设计一等奖(共十篇)
![散步教案设计一等奖(共十篇)](https://img.taocdn.com/s3/m/c85e9ca5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3e.png)
散步教案设计一等奖(共十篇)散步教案设计一等奖《散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把握课文主旨。
2、学习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深意的写法。
3、欣赏精巧别致,自然朴实的语言。
4、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1、学习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深意的写法。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欣赏精巧别致,自然朴实的语言。
【教学用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整体感知,分析人物一、情景导入:同学们,母爱如水,父爱如山。
我们的父母用坚实的臂弯为我们撑起了一片蓝天,才有了我们的幸福与安宁。
但是他们总有一天会变老,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跟着莫怀戚一家人,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板书课题、作者)二、检查预习1、《散步》作者莫怀戚,重庆人,当代作家。
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队。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1)读准下列加线字的音嫩(nan )芽霎(shà)时水波粼粼(lín )分歧(qí)熬(áo )拆(chāi )散散步(sàn) 散(sǎn )文你就背(bēi) )着我我背(bai )上的(2)解释下列词语(成语)的意思。
熬分歧各得其所忍受,艰苦支持;意见不一致;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三、整体感知,快速抢答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解决下列问题: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涉及到哪几个人?散步的地点是哪?散步的季节是?散步的过程发生了什么?用一个词来回答,结果怎样?(一家三代四口,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我”,母亲、儿子、妻子。
田野。
初春。
分歧。
母亲走大路,大路平坦;儿子走小路,小路有趣;走大路)2、理清本文情节:①“我”劝母亲散步→②→③走大路小路的分歧→④→⑤→⑥“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七年级上册《散步》教案一等奖设计3篇
![七年级上册《散步》教案一等奖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b7651b0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7b.png)
1、七年级上册《散步》教案一等奖设计【教学目标】1、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颂扬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一课时教读。
【教学步骤】一、导语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时候和父母一起到郊野散步的情景吗?当路不好走或者你感到累了的时候,父母是怎样做的?还记得你当时的心理感受吗?(2~3名学生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散步》,看看一个既是儿子又是父亲的中年人,在与一家人散步时,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
二、整体感悟1、默读课文: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字词:信服嫩芽霎时拆散委屈水波粼粼各得其所2、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各自练读。
⑵让2~4名学生示范朗读课文片段。
师生共同评价。
3、整体感受:⑴用圈点法圈出精美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先写散步的理由──“我”劝母亲;再铺写初春景象──全家一起散步;然后写发生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儿子;最后写路不好走──“我”背母亲,妻背儿子。
三、品味探究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对文章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
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1、结合课文说说“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母亲、儿子的性情又怎么样?明确:“我”诚恳、孝敬;妻子贤良、温顺;母亲老迈、顺从而又有涵养;儿子听话、懂事。
2、作者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明确:在一个家庭中,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起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3、从文中找出大词小用的语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明确:⑴后来发生了分歧──表现出老一代和下一代的巨大差距;⑵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表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家庭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⑶我决定委屈儿子──体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处理家庭事务时应把握的基本原则;⑷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同第2问)4、从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