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解构主义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解构主义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摘要: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一场新的思想风暴由法国掀起,之后迅速席卷世界各地,对诸多学科产生了影响,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当今人们的生活,这便是解构主义。本文通过对以德里达为代表的解构主义的简单介绍,使读者对解构主义有初步的了解。之后,具体分析解构主义在数个领域内的应用,展现解构主义对人们日常生活中“衣”和“住”的影响。最后,分析解构主义的利弊,讨论如何正确对待解构主义。

关键词:解构主义;德里达;日常生活

Abstract

Since 1960s, an ideological trend, originating in France, stormed all over the world. That is deconstruction. It has influenced other disciplines and the daily life of modern people. This paper firstly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deconstruction, then analyses the application of deconstruction in several disciplines, demonstrating how deconstruction affects people’s daily life, especially in clothing and housing, finally weigh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econstruction and gives suggestions on how to treat it properly.

Key words: deconstruction; Derrida; daily life

第一章解构主义发展历程

第一节解构主义的生成背景

二战后,各国均致力于战后国内的经济恢复,这一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科技的迅猛发展,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社会发展推进到后工业化阶段。大量商品和服务剩余,在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很大满足的同时,人们的精神需求得到了更大的关注。然而,物质的丰富没有带来充实的精神生活,人们的精神世界普遍被物质异化,信仰缺失,没有灵魂的归宿。

与此同时,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西方世界处在一个革命浪潮和政治运动风起云涌的历史时期。在美国,反越战运动、黑人争取人权运动、女权运动使得美国社会开始反思并作出改变。在法国,对当局不满的学生与政府展开对峙,并演化成一场革命运动“六月革命”。这些社会现象表明六十年代西方社会普遍存在严重的社会、文化、信仰危机, 知识分子与文化青年在表达他们的疑惑、愤感、失望、焦虑等情绪的同时也在反思,他们开始极度怀疑所谓正统文化和各种权威, 并发起挑战,逐渐形成一股强大地带有无政府主义特点的思潮[1]。七十年代,石油危机的暴发让人们意识到人们意识到在繁荣的经济和稳定的社会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于是开始改变对美好生活的想象,现代社会的正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念受到了强烈质疑和冲击。

十九世纪末,尼采对传统西方思想进行批判, 宣称“上帝死了”,要求“重估一切价值”。虽然他带着浓重悲观主义色彩的思想被平息了,但是他的叛逆思想从此对西方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带动了一股质疑理性,颠覆传统的思潮,尼采与海德格尔哲学思想成为解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之一。另外, 当时风行欧洲的左派批判理论也对解构主义思想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二节解构主义先驱德里达

解构主义是兴起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法国,先驱雅克·德里达(Jacque Derrida)在他对文学作品的一系列评论中,逐渐形成了解构主义批评方法。他对逻各斯中心主义、对形而上学二元对立的解构、他的文本观、文学观的提出,都是在对他人作品的阅读中实现的,

如列维-斯特劳斯、卢梭、柏拉图、黑格尔、奥斯汀、马拉美、莎士比亚、乔伊斯等人的作品[2]。德里达在《论文字学》中指出,解构阅读“主要着眼于文本中某种未曾被作者所注意到的确定的关系,这即是那种作者所申述的东西和他未申述但却由他所运用的语言模式所表露出来的东西之间的关系[3]。”这也就是说读者首先要把握文本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然后还要通过细读来找出文本中蕴含的却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信息,并探究它与作者已申明内容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作者未曾意识到的,但正是这种关系才真正决定了文本的意义。

可以看出,这与传统的文本阅读,批评方法是截然不同的。西方传统哲学观念中始终存在罗格斯(logos)中心主义和二元主义,时间万物都是由罗格斯这个真理构成,一切与罗格斯想背的就是谬误。这也就决定了文本的中心意思只有一个。而这里的二元比如善恶、生死、有无、确定不确定等等矛盾因素,看似包含了事务的全部方面,可是实际上前者对于后者的支配地位始终出现在两者的定义当中: 恶是善的对立,死是生的结束,不确定是是对于确定的否定等等。文本的阅读也就是始终围绕主旨思想这一主导方来进行的。而德里达便是要打破这一传统,颠倒主次关系,提倡“双重阅读”即拆解、破坏原有文本,再从零散的碎片中创造出新文本、新意义。他这一文学阅读方式之后便被其他学科普遍应用。

第二章解构主义在各学科中的应用

第一节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解构主义在哲学、美学、艺术设计等学科领域传播、应用非常广泛,由于服装是属于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且具有很强的流行性和时代审美性,因此同样受到了影响。欧洲七十年代的反时装运动造就了西方早期的解构风格,70到80年代服装界面貌发生的重要改变。另一方面是一批日本设计师在国际舞台上薪露头角并影响了世界时装[4]。这一时期造就了多为优秀的解构主义服装设计大师,这其中包括了将传统的缝细法和成衣技术进行新的界定的比利时设计师马丁·马歇尔,解构的实验者著名的英国设计师胡赛因·查拉扬,被誉为“面料魔术师”的日本设计师三宅一生,以及山本耀司和川久保玲,已故的设计鬼才亚力山大.麦昆。

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体现便是不断打破旧的结构和合并。例如:将大衣的长袖裁掉并配上衬衫的袖口,将男士西装的上衣的一半剪裁成女式短裙,将若干短裙碎片拼凑成一条长裙等。当然,打破和重组不只是在衣服的不同部分,还有对面料的反传统应用:将厚重的外套面料用于制作修饰的腰带,这些做法都是在于打破和重组,其强调的是新服装形成的这一过程。这俨然是对传统审美原则的挑战,因此,这些作品在给人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审美压力,甚至有人会觉得这样毫无章法地将布片平凑在一起是不可理喻的。但是这些作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感受,激发出人们的内心情,满足了人们另一种的审美心理(未曾发现的审美心理),甚至是一种破坏后的快感。

第二节解构主义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解构主义对建筑领域的影响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众多建筑设计师开始研究解构主义理论对建筑设计的指导形式。德里达本人对建筑感兴趣,认为新的建筑可以反对现代主义的权威和垄断。建筑设计师艾森曼、屈米等人与德里达本人接触,并试图通过某些实际项目的合作探索解构主义建筑的语言形式。屈米对建筑的看法与德里达非常相似,他把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引入建筑设计中, 他认为应该在现代主义和传统的建筑的理论基础上,利用更自由、多元的方式来构建新的建筑理论体系。

解构主义建筑借用了德里达的“主体消解”、“意义延异”和“能指自由”的概念,使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