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解构主义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浅析解构主义的精神内涵以及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浅析解构主义的精神内涵以及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1ac3ff579563c1ec4da7112.png)
2021年第8期(总第404期)浅析解构主义的精神内涵以及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以山顶度假屋为例杨思远林卓森(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广东广州510000)摘要:在建筑设计探索的过程中,解构主义作为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组成部分,是具有极大影响的一个建筑流派。
解构主义的理解可以分两个方面,从形式上看,是对结构的打碎重组;从哲学角度看,是对正统原则与正统标准的否定与批判,从而建立新的艺术价值观。
以扎哈学生高仕棠设计的山顶度假屋为例,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剖析解构主义创造出的艺术价值,以及解构主义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山顶度假屋;解构主义;建筑设计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提高。
新材料的创造与应用,使得建筑设计水平达到新的高度,造型奇特的建筑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
在当今追求个性化的时代里,解构主义以它独特的建筑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也正是因为它的与众不同,别具一格,体现创造性的建筑形态而被人们记住。
探索与剖析解构主义的精神内涵与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对于当代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解构主义的产生及其内涵“解构主义”一词最早被法国哲学家、语言学家雅克·德里达所提出,解构主义(Deconstructivism )一词是德里达所创造出的。
解构主义(Deconstructivism )一词源于“破坏”(destruction ),也可以讲是从“结构主义”(Constructionism )一词中演化而出的,前缀“de ”来自拉丁语,有“离开”(away from )的意思。
从中可以揭示出解构主义与结构主义之间的关系,同时“破坏”不能等同于“摧毁”,随之“解构”也不是对于固有结构的完全否定,而是对结构(现代主义)建筑的丰富与发展。
解构主义哲学的出现是以人本主义的哲学理论为基础的,在欧洲哲学界开始发展新的非理性的哲学思维,解构主义思潮是在这种质疑理性、颠覆传统的新思潮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
浅析解构主义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
![浅析解构主义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cf0f213f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36.png)
浅析解构主义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摘要:现如今,我国的园林景观工程建设越来越多,景观设计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解构主义是把整体进行拆分、分解、解构化的设计理念,将解散的结果进行下一步的重新构成,重新组合,以形成新的建筑形式。
解构主义在建筑形式中的表现具有破碎散乱、动态感、创新和追求独特、对建筑形态进行突变手法等特征。
本文首先分析解构主义的内涵,其次探讨解构主义景观的设计方法,以更好地提升现代建筑设计效果。
关键词:解构主义;秩序;批判;景观设计;传统引言20世纪80年代,解构主义大胆向传统设计风格提出疑问,成为西方建筑界燃起的艺术新星,应用在众多建筑形式中。
从解构主义的观点去考虑城市景观,并发展了用新的造型语言所设计的风景。
解构主义风景给人类呈现了富有鲜明特色的风景现状,给人类如今缺少独特个性的景观设计教学模式,以及新的动态空间语言带来了更为广阔的设计思路,并为人类风景场所的丰富和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解构主义的内涵解构是现代主义正统准则和标准的重要秉承,强调个体而不是统一的整体。
这个词首先是在建筑方面开始流行的,利用现代专业化的术语,将所有现存的词语进行重组,在思想和理论的各个层面否定了最基本的设计原理,并赋予其一种全新的意义。
有些解构主义艺术形式是分散的、不规则的,以传统艺术程序为参考的。
其次,解构主义设计具有残缺的特征,甚至会通过刻意破坏来使其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将一些无关元素组合在一起,故意制造出带有“僵硬”感的画面;或者利用倾倒、扭曲、弯曲等富有动态的形体,造出失稳失重,好似即将滑动、滚动、错移、翻倾、坠落,引起即将发生坍塌的不安动势。
解构主义认为结构主义没有彻底摆脱传统的形而上学的影响,因此应该对其进行扬弃。
解构主义的中心是对构造主义的反叛。
解构主义的可信性象征可以折射出事情的真实,强调单个个体的研究而非整个结构的研究,反对构成论追求的统一性。
解构主义的领袖是雅克·德里达,他继承和发扬了解构主义。
浅析解构主义语言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
![浅析解构主义语言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https://img.taocdn.com/s3/m/7b92144c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20.png)
浅析解构主义语言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解构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建筑理论与设计思潮。
它以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和他的设计伴侣伊夏尔·穆里奇奥拉为首,代表性作品有大贯正广广岛市博物馆、巴黎的乌曼博物馆等。
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构主义语言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解构主义语言的核心思想是打破传统的规则和秩序,突破常规的设计方式。
它强调对空间和形式的重新构思和重组,通过破坏和解构传统的布局和结构,创造出更具有张力和冲突感的新形式。
在室内设计中,解构主义语言的体现可以是对空间进行扭曲、错位、分割等操作,使空间形式更加复杂、动感和富有变化。
解构主义语言在室内设计中注重对材料和结构的呈现和展示。
它鼓励通过暴露和展示结构和材料的方式来表达设计的思想和意图,使建筑空间的造型和结构成为设计的一部分。
在室内设计中,可以使用混凝土、钢铁、玻璃等材料,强调其原始的质感和表达力,使设计更加直观、真实和有力。
解构主义语言强调对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和流动的关注。
它通过对空间和形式的重新组织和调整,创造出一种非线性、非传统的体验方式。
在室内设计中,可以运用视觉错觉、光影效果等手段,使空间在观者的视觉和感知中产生多样性和变化性,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时间和空间的流动和变化。
解构主义语言在室内设计中注重对人与空间的互动和交流。
它强调人的体验和感知在设计中的重要性,通过创造出具有情感、张力和戏剧性的空间来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在室内设计中,可以通过对尺度、比例、光线等要素的把控,创造出舒适、宜人和人性化的空间,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愉悦和乐趣。
解构主义语言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主要表现为对空间形式的重新构思和重组、对材料和结构的呈现和展示、对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和流动的关注、以及对人与空间的互动和交流的重视。
这种设计语言在室内设计中可以创造出富有张力、冲突和情感的空间,提升人们的视觉和感知体验。
解构主义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解构主义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be1bb77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42.png)
解构主义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解构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兴起的一种艺术哲学和建筑设计理念,在当代建筑设计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解构主义的出现是对现代主义建筑规范、规则和对称性的一种挑战,它试图通过打破传统的建筑形式和结构限制,探索更具自由性和表现力的建筑语言和形式。
首先,解构主义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在于提倡建筑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传统的建筑设计往往追求规则性、均衡性和对称性,而解构主义试图通过不规则、不对称和非均衡的设计元素来突破传统限制,给建筑带来新的鲜活感和动感。
解构主义的建筑作品通常强调建筑形式和结构的断裂、错位和错觉,使建筑更具个性和独特性。
其次,解构主义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在于引领建筑技术的突破。
解构主义建筑通常涉及复杂的几何形状和结构系统,需要运用先进的建筑技术和材料来实现。
例如,托马斯·海瑟威克的吉姆·谢林斯卡学院图书馆(Hesselbach’sche Buchhandlung)运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模拟和结构分析技术,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实现了曲线、倾斜和非对称结构的精确控制。
这些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建筑设计和施工的创新,也提高了建筑的可持续性和效率。
再次,解构主义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在于强调建筑与环境的互动和对自然资源的尊重。
解构主义建筑设计主张建筑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追求建筑与自然的有机结合。
例如,法兰克·盖里的吉默教堂(Gehry Residence)结合了建筑与景观,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空间感。
解构主义建筑对可持续建筑的理念也提出了新的思考,强调建筑应该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自然光线,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此外,解构主义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还表现在建筑表达和艺术氛围的塑造。
解构主义建筑通常具有强烈的表达意图和艺术氛围,通过破坏传统的建筑形式和结构,创造出独特的空间体验和视觉效果。
例如,弗兰克·格黑利的肯特·斯塔克研究中心(Kentuck Knob)以其独特的弧线形式和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而广受赞誉。
浅析解构主义在当代建筑中的运用
![浅析解构主义在当代建筑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3c94c152336c1eb91a375df2.png)
欧几里得几何 的设计 , 运用 相贯 、 偏心 、 反转 、 回转等手法 , 故其 估定价值 , 更 自由 、 更深入的考虑建筑设计 的理念。但他也是一 具有不安定且富有运动感的形态的倾 向。来形成建筑元素之 间 种前卫 的实验性的建筑 ,它必须依靠强大 的经济 基础和技术后
重心在于发展和揭示建筑设计 中被忽视 、 被抑制的事 物。 解构主 义的实践活动唤醒 了一种陌生的审美 意识 ,即对 长期 以来一直 在 正统审美概念之外的冲突 、 破裂 、 不平衡 、 错乱 、 不稳定等形式 特征 的审美 。应该承认 , 在 出现解构风格的作 品之前 , 大量 的设 计作 品中也不难找出这类审美 的萌 芽或迹象 。 解构主义建筑在挖掘建筑 的表 现性潜力 方面可以说 比其他
解构主义建筑则是从八十年代末期兴起的一种后现代 主义
建筑思潮 。 解构 主义起始于结构主义。 但它认 为后 者并 未摆脱传 点是把整体分解化 。 主要思路 是对外观 的处理 , 通 过非 线性 或非
表现主义建筑都走得更远 。 它极大拓宽 了建筑师的视野 , 解放 了 统 的形 而上学 , 故而认 为有必要对后者进行扬弃 。 解构 主义的特 建筑师 的思想。 它指 引建筑 设计应从更深层次的角度考 虑问 L I T ER AT UR E L I F E
2 0 1 4 - 1
浅析解构主义在 当代建筑 中的运用
高 日观
( 武汉理 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 , 湖北 武汉 4 3 0 0 0 0 )
摘 要: 解构设计致 力于揭示 、 挖掘 、 运用以往 创作 活动 中被 忽视 、 被抑制的 方面。可以说 解构主义建筑在挖 掘建 筑的表现 性 潜力方面 比其他表 现主义建筑都走得更远 , 影响也更为广泛。 虽然其今 天可能已经不是 主流建筑形式 , 但是 , 它给 当代
解构对视觉自由的追求及实际应用
![解构对视觉自由的追求及实际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016cd6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f5.png)
解构对视觉自由的追求及实际应用【摘要】解构设计是一种追求视觉自由的设计理念,其特点包括打破传统结构、重塑形态和突破限制。
在实际应用中,解构设计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室内设计和时尚领域,为作品赋予独特的审美感。
在艺术领域,解构设计通过错综复杂的线条和形状展现出抽象与现实的融合,引发观者思考和情感共鸣。
在视觉传达方面,解构设计通过颠覆性的视觉效果和深层次的意义传递,带来观者全新的审美体验。
未来,解构设计可能会继续推动创新和艺术的发展,其重要性在于激发设计师的创造力和观者的想象力。
结合实际应用,解构设计将继续在各个领域展现其独特魅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解构设计、视觉自由、追求、特点、实际应用、艺术领域、视觉传达、影响、未来发展趋势、重要性、结构设计。
1. 引言1.1 解构对视觉自由的追求及实际应用解构设计是一种追求视觉自由的设计理念,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对传统结构和规则进行打破和重新组合。
通过对形式、材料、空间等要素进行解构和重组,创造出具有独特视觉效果和表现力的设计作品。
解构设计不受传统束缚,打破常规的设计框架,追求个性化和独特性,具有强烈的创新性和前卫性。
在实际应用中,解构设计广泛运用于建筑、室内设计、时尚设计等领域,为作品赋予鲜明的个性特色和视觉冲击力。
通过反常规的设计手法和独特的表现形式,解构设计呈现出极具张力和震撼力的视觉效果,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和情感体验。
解构设计不仅在艺术领域具有重要的表现价值,还对于实际生活和设计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推动着设计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通过对传统结构和规则的颠覆和重新定义,解构设计不断拓展视觉自由的边界,为设计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可能性。
2. 正文2.1 解构设计的概念解构设计是一种源自于20世纪70年代的设计风格,其核心理念是将事物分解为其不同部分,并重新组合起来,以创造出独特、不规则的形式。
解构设计在视觉上常常表现为错位、断裂、不规则等特征,突破传统的设计模式,追求更加自由、灵活的表现方式。
浅析解构主义语言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
![浅析解构主义语言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https://img.taocdn.com/s3/m/84343620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bb.png)
浅析解构主义语言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
解构主义作为现代主义的一种展示形式,旨在打破传统的建筑设计方式,包括室内设计。
解构主义语言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可以通过许多方式体现。
首先,解构主义语言在材料的使用上是非常显著的。
它促进了设计师用功能不同、质地、颜色和纹理都不同的材料创造出形状复杂的建筑形态。
它不仅是一种表现手段,更是对空间的探索。
例如,设计师对建筑材料进行解构,剥离掉原有结构,再重新使用这些材料以创建新的结构。
这不仅是节约资源,也为新的材料自然特性的发现提供了空间,为创意无限地展开提供了可能性。
其次,解构主义语言也影响了室内设计的空间分配和组织。
传统室内设计往往按照空间所应该有的功能来划分,例如,卧室应该有床、衣柜和梳妆台。
然而,在解构主义语言的引导下,室内设计师开始重新思考室内空间的功能和分配。
他们尝试通过改变空间的形态和路径等手段去解透室内空间的特点,使其形成内在的联系。
例如,在一些卡地亚商店的设计中,空间的组织方式并不按传统的陈列设计进行安排,而是将展示柜和展示空间同时融合在了一起,创造出多样的展示效果。
最后,解构主义语言在室内设计中还促进了多层意义的表达。
它不再只是单纯地传递物理属性,而是注重精神属性的挖掘和赋予。
通过物理空间的创造、感性印象的构建和多层次的信息交流方式,从而让人们产生更深度的体验和感知。
例如,亚洲艺术博物馆就是一种通过空间营造来表达展出文物背后的深度内涵和精神特质的手段。
总的来说,解构主义语言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空间的限制,探索了空间的新措施,创造了更加具有多样性的室内设计效果,也有利于人们更深层次的体验和感知。
浅谈解构主义在当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解构主义在当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9fb1891b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ff.png)
浅谈解构主义在当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摘要:解构派的出现,使现代设计特别是建筑设计更加强调对空间的重视。
解构主义在当代设计中的作用也是多种多样的,从反理性、反传统、反美学的视角,将非理性带入日常的美学范畴,并使已有的文化价值遭到挑战与质疑。
同时,它还改善了单一的现代派设计形态,并使其具有后现代风格过度修饰的形式,使其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可能。
关键词:解构主义;平面设计;运用分析1.解构主义的含义实际上,解构主义就是分析、分解某一事物或符号的结构、成分,按照自己的思路重新建构。
解构的意义在于,在原有的框架结构下,某一事物或符号给人们固化的印象和存在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意义可能会失去原有的活力和生命力,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需要打破固有的规则和印象,拆解或颠倒事物、符号代表的含义和形式,之后按照新的思路和新的想法重新构建事物或符号,从而赋予其新的含义和新的表现力。
具体分析大卫·霍克尼的拼接艺术,我们需要提出另外一个概念——“重构”。
解构与重构在解构主义下是同时出现的。
两者是基于平面设计规律进行的视觉上的表现,重构以具象的事物、画面为原型,将其视为一种抽象的符号要素,按照设计的形式规律进行创造性的重新组合。
解构主义风格的设计与传统的结构主义设计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前者强调符号对人的视觉产生的心理效应,通过不同的形式与方法重新组合并表现拆解后的新元素。
重新构成的特点是让其设计的画面更具多变性,打破传统审美对于事物完整性的要求,让“破坏”成为一种具有创造力的表现,让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和观察事物,进行多方位的思考。
2.解构主义在图形中的具体运用2.1.视觉的语言视觉是人类大脑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方式,其中一半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
因此,通过研究丰富图形的表现方式,对整个社会文化的交流、精神与思想的传达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图形与一般艺术作品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为了进行精神交流。
浅析解构主义语言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
![浅析解构主义语言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https://img.taocdn.com/s3/m/008ed1c3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e1.png)
浅析解构主义语言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摘要】解构主义语言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是一种独特而前卫的设计思想,其特点包括破坏性、抽象性和非传统性。
在室内设计中,解构主义语言的应用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空间感受,影响着人们对空间的认知和感受。
解构主义语言对室内设计风格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结构的打破、空间的重塑和材料的运用等。
通过对解构主义语言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和影响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其为室内设计带来的创新和持续影响。
未来,解构主义语言在室内设计中的发展趋势可能会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为设计师和居住者带来更多的惊喜和体验。
【关键词】解构主义语言、室内设计、特点、应用、建筑、风格、空间感受、创新、持续影响、发展。
1. 引言1.1 解构主义语言的定义解构主义语言是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兴起于法国的一种建筑潮流,被认为是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一种后现代派延伸。
解构主义建筑试图颠覆传统建筑的规则和形式,通过对现实世界的解构和重新组合来创造出独特的、抽象化的建筑作品。
解构主义建筑的设计师们常常将建筑物拆解、旋转、错综复杂地组合,打破了传统建筑的稳定性和规则性,展现出一种充满动态感和变化性的空间体验。
在解构主义建筑中,建筑物的形式不再受限于几何学规则,而是充满着变化和不确定性,给人以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和审美体验。
解构主义建筑的出现标志着建筑设计领域的一次重要转变,为建筑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性。
1.2 室内设计的重要性室内设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布置家具和装饰空间,更是通过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手法,创造出一个舒适、美观、实用的生活环境。
室内设计可以影响我们的情绪与行为,改善我们的生活品质,提升我们的生活体验。
一个合理的室内设计可以让我们感到放松、舒适,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融洽关系。
在商业领域,一个优秀的室内设计可以吸引顾客、增加销售额,提高品牌知名度。
室内设计的重要性不可小觑,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响着我们的情感、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d24e76d8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2b.png)
解构主义解构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潮,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
它对于人们对于现实和意义的理解提出了一种批判性的研究方式,通过将事物逐步分解和解构,揭示潜在的意义和结构。
在本文中,我将对解构主义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探讨。
首先,解构主义的核心理念是相对性和复杂性。
它认为人们普遍的认知和理解是基于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但在现实世界中,很少有事物是绝对对立的。
相反,事物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复杂而模糊的。
因此,解构主义主张通过对事物的解构和重构,来揭示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其次,解构主义对于传统的哲学、文化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提出了质疑。
传统的研究方法常常有着固定的结构和预设的理论框架,这使得研究结果往往被限制在特定的范围内。
然而,解构主义认为这种方法是片面和偏执的,不利于真实世界的理解。
因此,解构主义主张以开放的心态和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并通过解构的手段去探寻事物背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第三,解构主义主张关注权力和主导结构。
它认为现实世界的权力结构是面向特定利益和偏见的,人们在这样的结构下往往无法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事物。
因此,解构主义试图揭示权力结构的深层次逻辑,并提出批判性的观点和多元的解释,以挑战主导结构的权威性和真实性。
第四,解构主义在文化、语言和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对于传统的文化观念和语言的使用方式提出了批评,并试图打破传统的界限和限制。
在艺术领域,解构主义的观点推动了新的艺术形式的诞生,例如后现代主义、概念艺术和后结构主义艺术。
这些艺术形式试图解构现实和意义,挑战人们对艺术的固有认知和理解。
最后,解构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批判性和不断反思的态度。
解构主义认为真理是相对的,不存在一种绝对的真理。
因此,它主张人们应该不断反思和质疑已有的知识和权力结构,并寻求新的理解和解释。
这种反思的态度和批判的精神对于促进社会变革和知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解构主义是一种对现实世界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研究方法。
它通过对事物的解构和重构,揭示事物的潜在意义和结构。
解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思潮
![解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思潮](https://img.taocdn.com/s3/m/a8046673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ba.png)
解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思潮解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思潮是20世纪后半叶哲学领域中的两个重要思潮,它们对理论与实践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解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思潮进行解析,并探讨它们对当代社会与文化的意义。
一、解构主义解构主义起源于法国哲学家德里达(Jacques Derrida)的理论思考,他所提出的解构概念对诠释学和语言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解构主义意味着对传统思维方式和二元对立观念进行批判分析,试图揭示文字、语言及演绎的内在结构中固有的矛盾与偏见。
在解构主义思潮中,强调的是对知识与权力关系的思考。
解构主义哲学家认为,知识与权力是不可分割的,社会结构与权力关系的存在使得某些观点或思想具有支配性。
解构主义试图消解这种支配,破坏二元对立,以此达到思想解放的目的。
二、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一个更为广义的概念,包含诸多领域和学科的思想与实践。
它在不同领域中表现出多样性,存在着反叛传统规范与权威的倾向,并对现代社会、文化和思维方式进行批判。
后现代主义不仅涉及哲学领域,还涵盖文学、艺术、建筑、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
它试图挑战现代主义的理性、中心性和稳定性,强调模糊性、分裂性和多元性。
后现代主义追求的是拒绝固定的真理,提倡相对主义以及各种文化形式和历史表述间的辩证关系。
三、解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关系解构主义可视为后现代思潮中的一种具体表现,它在后现代主义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解构主义的批判性和相对主义态度与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导向相契合。
两者共同关注知识与权力、语言与文字的矛盾和偏见,都试图对主流思维方式进行颠覆与解构。
在文化领域中,解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结合更加明显。
例如,在文学作品中,解构主义的思维方式常常运用在小说、诗歌等形式的改写和重组中,打破传统的叙事规则,并探索人类思维的边界。
后现代主义质疑大众文化的价值观,提倡不同的审美体验。
两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四、解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意义解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标志着对传统观念和权威体系的挑战。
解构主义在当代的发展
![解构主义在当代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fa11a9f51e79b89680226d8.png)
2011年春季学期《工业设计史论》结课作业题目:解构主义在当代的发展指导老师:王*姓名:***学号:********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2011年7月解构主义在当代的发展---浅论设计风格与市场及人文的关系作者:乔军义单位: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班级:工业设计二班学号:10020220 【摘要】:自从工业革命发生以后,现代主义设计以多元化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现代主义之后又发展出现了更多的设计风格,基本上都是对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的调整、补充、改良和批判,如后现代主义设计,其中一种最好的诠释后现代主义的方法就是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设计方法,而是把完整的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建筑整体破碎处理,再重新组合,形成破碎的空间和形态。
它以破竹之势冲击着正统的现代主义设计原则和形式,并将占据未来的设计空间。
【关键字】:分解·颠倒·变构·重建·市场应用【引言】: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五光十色的产品层出不穷,人们对产品的性价比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如何让我们永葆对一个产品的热情,那就要求这个产品既实用又美观,现在的每家公司都可以做出很实用产品,而美观就是作为一名工业设计师所做的,这就是我们对公司乃至消费者的贡献。
【正文】:解构主义要适应市场需求许多不同的风格在当代百花齐放,而究竟哪种风格才能成为当代设计的主流是可以预估的,在消费者心中普遍存在一个这样的心理:新意、有美感、实用。
他们会对一种风格在很长时间之后产生厌烦,急切要求另一种风格取代当时的风格,这样会激起人们对生活的激情,到底怎样才能知道将来在我们生活中流行那种风格,就要求我们对市场的整体评估。
这也是我们应该做的,所以,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不仅要设计出好的产品,更要有超高的市场把握能力。
解构主义的形成与发展19世纪末,尼采宣称“上帝死了”,并要求“重估一切价值”。
他的叛逆思想从此对西方产生了深远影响。
德里达--解构主义
![德里达--解构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64c33d68b84ae45c3b358cd9.png)
differance一词翻译为“延异”,包含两层意思:一是 “差异,区别,不同”;二是“推迟,延期,延缓”。延 异不是静止的存在物,它不是一个在场的存在,不具有中心 和整体性结构,它是一种散布和播散,象种子一样,向四面 八方扩展开去,它是一个无限区分和推延的过程,一个无 始无终进行着追加和替补的过程。意义不是固定在某个符 号中,而是播散在一连串的能指中意义不是确定的实体,而 是延异的效果,语言是延异的游戏,在延异的游戏中意义通 过联系而不断生成。 德里达力图用这种新的方法论来颠覆在场形而上学,从 而使文字和文本的意义得以无限重建车和扩散
因此解构主义建筑师设计的共同点是赋予建筑各种各样的 形式,而且与现代主义建筑显著的水平、垂直或这种简单集 合形体的设计倾向相比,结果主义的建筑却运用相贯、偏心、 反转、回转等手法,具有不安定且富有运动感的形态的倾向。 解构主义建筑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当属:弗兰克盖里 (Frank Gehry)。
弗兰克· 盖里 (Frank Owen Gehry)
二,延异与差异
“逻各斯中心主义”强调直接性,在场性,当下存在, 排斥差异和距离,这就将共时性和历时性割裂开来,扬共时 性而抑历时性。德里达决心要将共时性和历时性结合和统 一起来,将时间和空间的连接起来。 德里达自己创造了一个与difference同根同音的新词语 differance来表达这种共时性和历时性的同一。他认为差 异不仅体现在空间中,也展示在时间中,差异应该是时间和 空间的连接。
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的 “跳舞的房子” --弗兰克设计
关于德里达解构主义哲 学的几点启示 以及解构主义对现代建 筑的影响
Jacques Derrida 法国著名的哲学家,解构 主义的代表人物。
雅克· 德里达,1930年出生于阿尔及利亚 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52年法国高等师范 学院.毕业后曾到美国哈佛大学进行短期的 进修. 德里达的思想一直以来都有很大争议。 由于它的思想和英美哲学主流的分析哲学 格格不入,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思 想没有受到主流哲学的重视. 德里达的思想影响非常广泛,被用作女 权主义运动、同性恋抗争、黑人运动等的 理论武器。而他的思想也不被许多传统学 者所接受,认为他破坏了西方文明。
浅析解构主义语言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
![浅析解构主义语言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https://img.taocdn.com/s3/m/c634642e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73.png)
浅析解构主义语言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解构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一种设计理论,它在室内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解构主义语言强调运用非线性、非对称、不规则的设计元素来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
这种设计范式特别适合用于室内设计,让设计师可以用简单的设计方式打破空间界限,创造出更多独特的空间体验。
在室内设计中,解构主义语言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是使用不规则的形状和结构。
这种设计方式强调打破严格的几何形状,采用自然的、流线型的组合,以此增强空间的动态感。
例如,在墙壁、天花板、地面等设计中,可以使用不同颜色、不同质感的材料来凸显空间的层次感和多样性。
其次是运用混合材料。
解构主义语言摒弃了单一材料,鼓励使用多种不同材料的组合来创造更丰富的空间效果。
例如,在一个室内空间中,可以将不同质感的木质家具与金属材质的厨房橱柜结合起来。
这种混合材料的使用可以打破传统的布局,让人们在同一个空间中体验到多种不同的感觉。
再次是突出中心。
解构主义语言在空间设计中强调创造一个中心,突出室内空间的焦点,以此增强空间的整体效果。
例如,在客厅中,可以设计一个由不规则形状的家具组成的焦点区域,让这个区域成为室内空间的核心。
这种设计方式可以使整个室内空间更具生命力,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更强的精神享受。
最后是强调功能与美学相融合。
解构主义语言的设计理念要求功能与美学相平衡,即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功能性,同时也要创造新的艺术形式。
例如,在厨房的设计中,可以采用别致的抽拉门和不规则的间隔布局来融合美学与功能性,让整个区域既美观又实用。
浅谈解构主义
![浅谈解构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9e233f3367ec102de2bd8980.png)
浅谈解构主义对于一般人而言,解构主义似乎是离很远的东西。
即使是一些专业的文学工作者,如果不太接触西方理论,也很可能会不以为然地说:“解构主义是什么东西?有什么了不起?”事实上,结构主义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早已渗透进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思想方法上的一场广义的革命。
结构主义诞生之后,它像一把利剑一样改变着人们看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并无孔不入地渗透到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各个角落:作为文化思潮,它涉及社会科学的各个部门,如语言学、人类学、心理学等;作为文艺思潮,解构主义几乎影响到文学艺术的所有领域,从理论到创作,从小说、戏剧、诗歌到电影。
这一思潮还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国际影响,从60年代中期开始,它以法国为中心,迅速扩展到英、美、西德、意大利、丹麦,并对苏联、东德、波兰、捷克等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产生了影响。
它是战后继英美新批评派和法国现象学派而成为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界的第三大思潮。
有人认为,从60年代以后,“结构主义的人”取代了“存在主义的人”。
解构主义不是一种单纯的传统意义上的哲学学说,而是一些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家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共同应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其目的就是试图使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也能像自然科学一样达到精确化、科学化的水平。
通过阅读和总结我认为解构主义的方法有两个基本特征:首先是对整体性的强调。
解构主义认为,整体对于部分来说是具有逻辑上优先的重要性。
因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复杂的统一整体,其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性质都不可能孤立地被理解,而只能把它放在一个整体的关系网络中,即把它与其它部分联系起来才能被理解。
正如霍克斯所说:“在任何情境里、种因素的本质就其本身而言是没有意义的,它的意义事实上由它和既定情境中的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所决定。
”解构主义方法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对共时性的强调。
强调共时性的研究方法,是索绪尔对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有意义的贡献。
索绪尔指出:“共时…现象‟和历时…现象‟毫无共同之处:一个是同时要素间的关系,一个是一个要素在时间上代替另一个要素,是一种事件。
浅谈解构主义
![浅谈解构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1ad8a0ff551810a6f52486e9.png)
浅谈解构主义摘要:本文通过从解构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入手,从解构主义的理念出发,以解构主义在建筑和景观设计方向的代表作品为例,总结出解构主义对中国景观设计的影响,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关键词:解构主义;韦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拉·维莱特公园;发展趋势1 引言自从工业革命发生以后,现代主义设计以多元化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并且给工业革命以前的设计以毁灭性的打击。
现代主义之后又发展出现了更多的设计风格,基本上都是对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的调整、补充、改良和批判,如后现代主义设计,其中一种最好的诠释后现代主义的方法就是解构主义(Decon Struction)。
现代主义设计是一场充满反叛、革命、民主和造反的运动,代表了工业革命对传统的、上等人的手工艺的宣战,它代表了新的时代精神,无论它的意识形态还是形式特征,都与传统形式格格不入,因而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但是,自从现代主义进入美国,在战后成为独霸一方的设计风格后,它的排他性、风格上的单调性,逐渐取代了原来的民主特征,意识形态上走向了自己的反面。
从形式上看,现代主义长达四十年对设计风格的垄断,也没有发展的余地。
人们开始对现代主义单调、无人情味的风格感到厌倦,开始有人追求更加富于人情味的、装饰化的、多变的、个人的、传统的、折衷的形式,由此产生了设计意义上的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
后现代主义从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在狭义的利用历史装饰动机进行折衷主义的设计风格和广义的对于经典现代主义的各种批判活动的双重轨道上探索着其自身的发展,这种广义的批判活动并不是设计者对现代主义的全盘否定,而是企图通过其他方式来发展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其中比较典型的代表就是解构主义。
2 解构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解构主义的出现与20世纪人类在哲学、科学和社会领域发生的深刻变动密不可分。
从哲学内部的发展看,从康德等人开始,就有从本体论转向的趋势。
哲学家们越来越对人类把握宇宙本体的能力感到怀疑。
论述“解构主义”
![论述“解构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6568f6f9f61fb7360b4c65b9.png)
论述“解构主义”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12级城规赵虹博摘要:解构主义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直以一种先锋流派在工艺、建筑、设计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并取得了一些的成效。
以其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在当代注重品牌及影响力的信息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而在城市的角度中,很少有人对其进行深入的剖析。
本文在介绍解构主义的特点及其成就的同时,也从城市的角度出发,结合当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分析解构主义在城市规划及设计甚至城市管理中的可借鉴之处。
关键字:解构主义建筑景观元素城市规划道路用地人*解构主义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探索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但它的哲学渊源则可以追溯到1967年。
当时一位哲学家德里达[1](Jacque Derrida,1930——2004)基于对语言学中的结构主义的批判,提出了“解构主义”的理论。
他的核心理论是对于结构本身的反感,认为符号本身已能够反映真实,对于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于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
在海德格尔看来,西方的哲学历史即是形而上学的历史,它的原型是将“存在”定为“在场”,借助于海德格尔的概念,德里达将此称作“在场的形而上学”。
“在场的形而上学”意味着在万物背后都有一个根本原则,一个中心语词,一个支配性的力,一个潜在的神或上帝,这种终极的、真理的、第一性的东西构成了一系列的逻各斯(logos),所有的人和物都拜倒在逻各斯门下,遵循逻各斯的运转逻辑,而逻各斯则是永恒不变,它近似于“神的法律”,背离逻各斯就意味着走向谬误。
(注;星号内容引用自百度百科)解构主义是设计师在对设计形式及其理论进行探索时所创造的,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建筑设计界。
其理论以德里达在60年代创立的解构主义哲学为基础。
解构主义设计师对现代主义设计的单调形式和后现代主义历史风格的过分装饰化、商业化的形式皆不满意;他们对现代主义设计强调表现统一整体性和构成主义设计强调表现有序的结构感均持否定态度,认为设计应充分表现作品的局部特征,作品的真正完整性应寓于各部件的独立显现之中。
浅论“解构主义”政治学对我国知识界的影响
![浅论“解构主义”政治学对我国知识界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58aa08e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02.png)
浅论“解构主义”政治学对我国知识界的影响浅论“解构主义”政治学对我国知识界的影响摘要:自法国“五月风暴”之后,反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后现代景观”随之出现。
作为后现代景观之一的“解构主义”思潮对文学、哲学、政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我们今天研究“解构主义”思潮,也就是认识中国,尤其是解构主义思潮影响下的中国知识界。
关键词:解构主义政治学中国知识界结构主义曾经以其完整的、稳定的结构和功能为西方语境提供了新的思想资源,但随着人们对于社会和政治的认识上的加深,西方思想陷入迷惘、失望和忧愤之中。
以萨特为代表的传统人文主义,面对现实的境遇无可奈何,无奈地把人化作“无用的激情”。
然而,自法国“五月风暴”之后,西方语境出现了反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后现代的景观。
作为后现代景观之一的“解构主义”思潮,对文学、哲学、政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显然,六十年代的西方发生的一次次意味深长的精神裂变,其征兆是思想的迷乱和言辞的变乱。
这次“动变”褪去喧嚣而成为淡远的风景,空前震荡着传统教育体制和现代技术政治,及其依存的文化理念和生活信念。
以德里达为代表的“解构主义”思潮的出现,开始了西方“政治学”新的发展方向,同时对世界政治、哲学思潮、以及人的思维方式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正如德里达在《一篇论文的时间》中写道,“‘解构’主要不是一个哲学、诗、神学或者说意识形态方面的术语,而是牵涉到意义、惯例、法律、权威、价值等等最终没有形成可能的问题。
”①美国学者一般把这段历史称为“后结构主义”时代,本文认为至法国“五月风暴”之后,一种新的哲学思想出现,并对后来的“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等一系列的“后现代景观”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从哲学的高度为后来或者同时期的思潮启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些影响也波及到政治领域。
“解构”一词不在属于哪一个领域,也不再属于哪一个地域,而是属于我们人类自身。
中国本身是世界的一部分,我们今天研究“解构主义”,也就是认识中国,尤其是解构主义思潮影响下的中国知识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解构主义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摘要: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一场新的思想风暴由法国掀起,之后迅速席卷世界各地,对诸多学科产生了影响,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当今人们的生活,这便是解构主义。
本文通过对以德里达为代表的解构主义的简单介绍,使读者对解构主义有初步的了解。
之后,具体分析解构主义在数个领域内的应用,展现解构主义对人们日常生活中“衣”和“住”的影响。
最后,分析解构主义的利弊,讨论如何正确对待解构主义。
关键词:解构主义;德里达;日常生活AbstractSince 1960s, an ideological trend, originating in France, stormed all over the world. That is deconstruction. It has influenced other disciplines and the daily life of modern people. This paper firstly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deconstruction, then analyses the application of deconstruction in several disciplines, demonstrating how deconstruction affects people’s daily life, especially in clothing and housing, finally weigh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econstruction and gives suggestions on how to treat it properly.Key words: deconstruction; Derrida; daily life第一章解构主义发展历程第一节解构主义的生成背景二战后,各国均致力于战后国内的经济恢复,这一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科技的迅猛发展,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社会发展推进到后工业化阶段。
大量商品和服务剩余,在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很大满足的同时,人们的精神需求得到了更大的关注。
然而,物质的丰富没有带来充实的精神生活,人们的精神世界普遍被物质异化,信仰缺失,没有灵魂的归宿。
与此同时,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西方世界处在一个革命浪潮和政治运动风起云涌的历史时期。
在美国,反越战运动、黑人争取人权运动、女权运动使得美国社会开始反思并作出改变。
在法国,对当局不满的学生与政府展开对峙,并演化成一场革命运动“六月革命”。
这些社会现象表明六十年代西方社会普遍存在严重的社会、文化、信仰危机, 知识分子与文化青年在表达他们的疑惑、愤感、失望、焦虑等情绪的同时也在反思,他们开始极度怀疑所谓正统文化和各种权威, 并发起挑战,逐渐形成一股强大地带有无政府主义特点的思潮[1]。
七十年代,石油危机的暴发让人们意识到人们意识到在繁荣的经济和稳定的社会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于是开始改变对美好生活的想象,现代社会的正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念受到了强烈质疑和冲击。
十九世纪末,尼采对传统西方思想进行批判, 宣称“上帝死了”,要求“重估一切价值”。
虽然他带着浓重悲观主义色彩的思想被平息了,但是他的叛逆思想从此对西方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带动了一股质疑理性,颠覆传统的思潮,尼采与海德格尔哲学思想成为解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之一。
另外, 当时风行欧洲的左派批判理论也对解构主义思想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二节解构主义先驱德里达解构主义是兴起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法国,先驱雅克·德里达(Jacque Derrida)在他对文学作品的一系列评论中,逐渐形成了解构主义批评方法。
他对逻各斯中心主义、对形而上学二元对立的解构、他的文本观、文学观的提出,都是在对他人作品的阅读中实现的,如列维-斯特劳斯、卢梭、柏拉图、黑格尔、奥斯汀、马拉美、莎士比亚、乔伊斯等人的作品[2]。
德里达在《论文字学》中指出,解构阅读“主要着眼于文本中某种未曾被作者所注意到的确定的关系,这即是那种作者所申述的东西和他未申述但却由他所运用的语言模式所表露出来的东西之间的关系[3]。
”这也就是说读者首先要把握文本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然后还要通过细读来找出文本中蕴含的却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信息,并探究它与作者已申明内容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作者未曾意识到的,但正是这种关系才真正决定了文本的意义。
可以看出,这与传统的文本阅读,批评方法是截然不同的。
西方传统哲学观念中始终存在罗格斯(logos)中心主义和二元主义,时间万物都是由罗格斯这个真理构成,一切与罗格斯想背的就是谬误。
这也就决定了文本的中心意思只有一个。
而这里的二元比如善恶、生死、有无、确定不确定等等矛盾因素,看似包含了事务的全部方面,可是实际上前者对于后者的支配地位始终出现在两者的定义当中: 恶是善的对立,死是生的结束,不确定是是对于确定的否定等等。
文本的阅读也就是始终围绕主旨思想这一主导方来进行的。
而德里达便是要打破这一传统,颠倒主次关系,提倡“双重阅读”即拆解、破坏原有文本,再从零散的碎片中创造出新文本、新意义。
他这一文学阅读方式之后便被其他学科普遍应用。
第二章解构主义在各学科中的应用第一节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解构主义在哲学、美学、艺术设计等学科领域传播、应用非常广泛,由于服装是属于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且具有很强的流行性和时代审美性,因此同样受到了影响。
欧洲七十年代的反时装运动造就了西方早期的解构风格,70到80年代服装界面貌发生的重要改变。
另一方面是一批日本设计师在国际舞台上薪露头角并影响了世界时装[4]。
这一时期造就了多为优秀的解构主义服装设计大师,这其中包括了将传统的缝细法和成衣技术进行新的界定的比利时设计师马丁·马歇尔,解构的实验者著名的英国设计师胡赛因·查拉扬,被誉为“面料魔术师”的日本设计师三宅一生,以及山本耀司和川久保玲,已故的设计鬼才亚力山大.麦昆。
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体现便是不断打破旧的结构和合并。
例如:将大衣的长袖裁掉并配上衬衫的袖口,将男士西装的上衣的一半剪裁成女式短裙,将若干短裙碎片拼凑成一条长裙等。
当然,打破和重组不只是在衣服的不同部分,还有对面料的反传统应用:将厚重的外套面料用于制作修饰的腰带,这些做法都是在于打破和重组,其强调的是新服装形成的这一过程。
这俨然是对传统审美原则的挑战,因此,这些作品在给人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审美压力,甚至有人会觉得这样毫无章法地将布片平凑在一起是不可理喻的。
但是这些作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感受,激发出人们的内心情,满足了人们另一种的审美心理(未曾发现的审美心理),甚至是一种破坏后的快感。
第二节解构主义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解构主义对建筑领域的影响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众多建筑设计师开始研究解构主义理论对建筑设计的指导形式。
德里达本人对建筑感兴趣,认为新的建筑可以反对现代主义的权威和垄断。
建筑设计师艾森曼、屈米等人与德里达本人接触,并试图通过某些实际项目的合作探索解构主义建筑的语言形式。
屈米对建筑的看法与德里达非常相似,他把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引入建筑设计中, 他认为应该在现代主义和传统的建筑的理论基础上,利用更自由、多元的方式来构建新的建筑理论体系。
解构主义建筑借用了德里达的“主体消解”、“意义延异”和“能指自由”的概念,使得建筑的“能指”与“所指”即建筑的形式本身与符号表意之间割裂开来,但是建筑符号的表意不像语言符号的表意具有任意性,它必须受到建筑的实用功能的限制,建筑符号的“表意”必须在“能指”的框架内进行[1]。
也就是说,解构主义建筑不是代表了一种风格,而是一种对建筑的诠释手段。
解构主义建筑的其最大特点便是“混沌”。
世界的本原便是“混沌”。
这些建筑所表现出的打散、混杂、错位、紊乱、并置、去中心化、边界模糊、无向度性等等表象特征并非为了标新立异而故意为之,只是为了表现“混沌”之感而展现世界本来的面目。
解构主义另外一个特点是它作为“符号”的特殊性。
一个符号之所以成立,是由于它与语言系统里其它符号都不相同。
建筑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具有表意功能,前者使之与同类平行,而后者才使得其与同类有所区分。
解构主义建筑在这一点上便努力打破传统建筑结构对于建筑表意的限制,通过相贯、偏心、反转、回转等手法给予建筑以新的生命力。
第三章解构主义的利弊第一节解构主义的利弊进步性:反传统:解构主义在哲学和美学上反对任何形式的整体观,认为无论是社会这堵还是艺术作品或哲学,如果试图从真题上去把握它,就会带有真题缸体的压制性[5]。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反整体并非是反对整体只求打碎,而是反对由整体观念带来的固话的传统思维。
解构主义倡导从事物内部进行重新分析,从而对事物得到一个新的认识,而不是借助外在的暴力将事物打碎。
就这一点来说,解构主义是求新的,反传统的,为许多学科,尤其是设计领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反中心,反权威:解构主义的第一步便是对原来的,公认的提出质疑,其反权威性充分体现在反罗格斯中心主义。
解构主义者要打破现有的单元化的秩序。
当然这秩序并不仅仅指社会秩序,除了包括既有的社会道德秩序、婚姻秩序、伦理道德规范之外,而且还包括个人意识上的秩序,比如创作习惯、接受习惯、思维习惯和人的内心较抽象的文化底蕴积淀形成的无意识的民族性格。
局限性:反形而上的二元对立:解构主义反对建立在二元对立上的形而上学,反对用二元对立的方法看待事物,提倡对事物解刨,揭露出事物的新的内在联系。
这是处在二元对立之外的非主流因素的重视,也体现出当代社会重视个体的思想趋势。
缺乏理论支撑:解构主义只是提供了一种看待事物的新思路,却未能证明这一思路的合理性。
解构主义反对二元对立的形而上,但是其自身很多理论却是来自于此,本身就是自相矛盾。
过于强调打破:犹豫强调打破,又没有给这个“打破”加限,就很容易导致怪异荒诞。
在设计领域,解构主义还不能被打中普遍接受,在打破原有审美,建立新的审美这一过程中,是需要设计者和受众这两者的双重解读,而受众的巨大的个体差异性也导致了解构主义作品很难在大范围内被普遍接受。
此外,其对于打碎的强调,容易导致极度的反权威,从而引发极度的个人主义,导致社会秩序,思想秩序等一系列原有秩序的紊乱。
第二节如何正确对待解构主义解构主义首先作为语言学的一个研究方法被提出,之后被广泛借用,足以见得当今社会发展对其需求。
从整个世界来看,曾经被边缘化的国家也在不断自求发展,在不断走向世界舞台的路上,它们渴求打破发达国家制定的原有秩序,获得关注。
而解构主义给了这些国家很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