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详细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内容从10世纪初契丹国建立到12世纪中叶宋金和议,大约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政权关系相对比较复杂的历史时期。同时也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时期。可分两个阶段去把握,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第二个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通过相关的历史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这个略显复杂的年代。

课标精解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各少数民族对我国西北、西南、东北边疆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2.通过阐述岳飞、宋高宗、秦桧等史实,指出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如岳飞抗金),流芳百世;而丑恶行径的罪行(如宋高宗、秦桧),遗臭万年。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较多,主要讲述了两宋(北宋、南宋)及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发展情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或历史过程相应较多。可以分两个阶段去把握,第一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第二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

第一阶段时期,契丹是当时较早崛起的少数民族政权,在10世纪初建立了强大的帝国;而西夏在11世纪前期建国;在相同时期汉族建立了北宋,这三个政权之间的战争与和平相处,即宋辽关系、宋夏关系则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内容。这三个政权各自是如何建立的,是学生要掌握的最基本的问题。至于宋辽关系中的典型历史事件即澶渊之盟是本课的重点,而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是本课的难点。

第二阶段时期,女真族兴起,阿骨打建立了金国,先后灭了辽和北宋。南宋开始后,金兵数次进攻南宋。南宋军民在抗战派将领岳飞等领导下,奋起抵抗金兵,给金兵以重创,特别是在郾城大捷后,抗金斗争一度出现很好态势。但当抗金斗争顺利发展的时候,宋高宗和秦桧等投降派却杀害了岳飞,向金求和,后达成了宋金和议,从而形成了宋金对峙的局面。岳飞抗金是本目的重点,而对岳飞本人及岳飞抗金的评价是本课的又一难点。

综上所述,由于本课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政权关系相对比较复杂的历史时期,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理清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对重点、难点予以正确指引及分析。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半年的历史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缺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唐朝统治瓦解后,分裂割据局面又一次出现。宋、辽时期政权并立,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政权并立和民族关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上册已经学习北朝时期,对民族关系已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本课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识方面是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包括: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北宋、南宋的建立及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能力方面是能够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并且能够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辨证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的关系,一方面认识少数民族对我国历史边疆的开发做出重大的贡献,另一方面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对于本课的难点问题例如澶渊之盟的评价问题采取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使学生认识民族间的冲突是短暂的,友好融合是主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

重点解读:契丹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民族,它建国于五代时期,与北宋几乎同时结束,二百年间,对于开发我国东北和蒙古地区,做出了巨大贡献。兴起之后与北宋时有战事,贯穿于整个北宋时期。

处理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作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轻松掌握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难点解读: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不仅双方边境地区的生产得到发展,而且还彼此进行贸易。

处理方法: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澶渊之盟的内容再结合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突破难点。

课时1课时(共计总课时:十二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策略

1.史料教学法:展示图片或文字资料,通过对比、分析、概括得出正确结论,获得新知识。

2.情境导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思考、讨论问题,以感知历史和理解历史。

3.启发式教学:使用设疑启发、类比启发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4.自主学习法:教师引导学生对图片或文字资料展开讨论、评说,通过合作学习,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5分钟

设计:复习提问:

1.隋唐时期的主要历史特点是什么?(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民族融合,对外友好等)

2.什么事件使繁荣昌盛的唐朝开始走向衰落?(安史之乱)

设计意图:设置悬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过渡讲解: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时期,我国封建国家再度出现大分裂:中原和南方地区出现五代十国割据混战局面,而在中国东北、西北、西南地区出现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政权。这一时期,是中国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30—35分钟

一、宋、契丹与西夏、金的建立。

1.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民族融合)

2.通过多媒体展示《辽、北宋、西夏形势图》、《金、南宋对峙形势图》,使学生明确三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所处的位置,说明当时多个政权同时存在,宋朝没有完成国家统一,使学生对这一时期的政权并存局面一目了然,从而为学习下面的民族关系奠定基础。

3.老师展示“赵匡胤”图,讲解“陈桥兵变”(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建立宋朝前夕所进行的一场政变。后周恭帝显德七年(960),大将赵匡胤借口北汉与辽联合南侵率军出大梁(今河南开封),至陈桥驿(今开封东北)授意将士给他穿上黄袍拥立他为帝。此次兵变最后导致了后周的灭亡和宋朝的建立,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杯酒释兵权”(杯酒释兵权是指发生在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在酒宴中发表意见,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高阶军官们交出兵权。赵匡胤与汉高祖和明太祖大杀功臣的行为相较,被视为宽和的典范。);显示《辽、北宋、西夏形势图》,教师指图讲解辽、北宋的位置后,加以说明:北宋并不是统一全国的政权,它只是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与北宋同时期的,还有几个民族政权(如辽、西夏)。

4.关于几个政权的并立局面,老师不仅通过多媒体演示,还要求几个同学到黑板上大概绘制,然后展示评比,可以弥补七年级学生历史地理概念模糊不足,同时增强动手能力。

5.多媒体展示五代十国的大致位置

二、辽、宋、西夏的和战

此目内容既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宋朝采取了什么办法实现与少数政权和平共处的?

引导学生通过归纳分析认识到,两宋与当时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用兵后,进行议和,签订了不同的和约:

(1)宋夏和议(庆历和议)宋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七年),宋朝与西夏最后达成协议。和约规定:夏取消帝号,宋册封其为夏国主,赐金涂银印,方二寸一分,文曰“夏国主印”,许自置官属,名义上向宋称臣,奉正朔;宋夏战争中双方所掳掠的将校、士兵、民户不再归还对方;从此以后,如双方边境之民逃往对方领土,都不能派兵追击,双方互相归还逃人;宋夏战争中西夏所占领的宋朝领上栲栳、镰刀、南安、承平等地和其他边境蕃汉居住区全部从中间划界;双方在本国领土上可以自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