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政治哲学创新意识知识点
高中的政治必修四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点归纳
高中的政治必修四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点归纳高中的政治必修四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点归纳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
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的政治必修四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点归纳,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 第4部分文化与哲学-第15课时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课件
2.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
大局息息相关。“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只在举手之
间:换用节能灯、使用再生纸……我们能否逃脱全球
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灾难?答案由你我的行动决定!”
这告诉我们( )
①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②必须重视局部作用,推动整体的发展
③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④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②新事物成长都有一个从被拒绝到接纳的过程
③共性与个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人为”联系无法真正独立于人的意志之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解析:选D。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 识为转移的。④错误,舍去。对新事物的认识有渐进的 过程,不是被拒绝,故②说法不正确。新能源产品的发 展不是一帆风顺,但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选出①。新 能源产品进行试点并推广,利用了特殊到普遍的认识规 律,做到了共性和个性的统一,选出③。故选D项。
生态环保、结实耐用的板材,产品在国内外广受欢迎,
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该公司之所以能够捕捉到他人
通常视而不见的商机,是因为
①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
②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
④尊重客观联系,发挥创新观念改造世界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例3:(2011·天津·12)1978年至2010年,我国GDP总 量从3645亿元增长到397983亿元,年均增长9.87%。 “十二五”规划确定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7%。温家 宝总理对此曾指出,“7%的发展速度也不算低了”, “真正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增长速度,并非是一 件容易的事情。”
2020届(人教版必修四)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资料:《生活与哲学》重难点知识速记
《生活与哲学》重难点知识速记1. 理解“哲学”的概念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③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注意:“哲学就是世界观”“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等说法都是错误的。
2. 把握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内容包括: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3.正确理解唯物主义①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②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③划分基本形态的依据:对物质的理解不同。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上的物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4.正确理解唯心主义①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觉得物质。
②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③划分基本形态的依据:对意识的理解不同。
主观唯心主义把意识理解为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把意识理解为客观精神。
5.全面理解哲学的作用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看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②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其次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2020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主干知识归纳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的生活向导一、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思考和追问,是实践的产物。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真正的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人人都有;经过教育才能形成自觉的系统的世界观(哲学思维);哲学家是建立哲学理论的人。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和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作出肯定的回答是可知论,否定的回答是不可知论。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①是人们在生活与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
①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②唯物主义有三种基本形态: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2020年高考政治答题精华——哲学部分
哲学部分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辩证唯物论)(探究世界的本原)一、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①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②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把握思维的奥妙)二、物质与意识原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应。
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客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求索真理的历程)三、实践与认识(认识论)原理: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真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会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对人的实践活动起阻碍作用。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方法论: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认识。
②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联系的观点(联系观)(一)联系具有普遍性原理:任何事物都在联系之中。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具有客观性原理: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②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三)联系具有多样性原理: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高考政治哲学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点
高考政治哲学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点高考政治哲学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点1、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的观点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联系。
每一事物内部各部分、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必然联系吗?要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必须弄清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普遍联系指的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任何一个事物都与周围其它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即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找不到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东西。
其次,要把握事物的联系不是抽象的、无条件的。
对事物的联系要作具体分析,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如果脱离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而空谈联系,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和解决矛盾。
唯物辩证法讲的联系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必然联系。
最后,要理解事物的联系,就要把握判断事物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的标准,即事物之间是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如果两个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就说明它们之间有联系,否则就没有。
若认为任何两个事物都有必然联系,我们的这个世界不就成为一个神秘莫测的混沌世界了吗?(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形成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第一,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社会产生前就存在了,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尽管有人化的特点,但他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形成,而且形成后就独立与人的意识之外了,所以也具有客观性。
2020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新课标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一、选择题1.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于2020年12月3日~5日在浙江省乌镇举行。
当前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需要我们紧紧抓住新技术革命、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从消费互联网扩展到产业互联网,促进实体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做大做强数字经济。
这是带动全球经济增长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创新已经成为引领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
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①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创新可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从消费互联网扩展到产业互联网——事物变化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③抓住新技术革命、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联系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④发展数字经济是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矛盾的主要方面促进事物发展A.②③B.①④C.②④D.①③解析:选 D ①说明创新可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符合题意;②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没有体现事物变化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排除;③体现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符合题意;④体现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排除。
2.(2020·大连二模)“渔光互补”是指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在鱼塘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阵列,光伏板下方水域可以进行鱼虾养殖,光伏阵列还可以为养鱼提供良好的遮挡作用,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发电新模式。
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赢。
由此可见( )①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③要素的优化组合有利于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④通过实践改变事物的属性,可以建立新的联系A.①②B.①③解析:选 B “渔光互补”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赢,表明要素的优化组合有利于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①③符合题意;辩证否定的实质与题干不相符,②不符合题意;④错在“改变事物的属性”上。
3.《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称,我国专家从实验时的一次“偶然失误”中找到突破口,利用新方法实现低成本的材料加氢相变,发明了堪称神奇的“点铁成氢”技术。
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十五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_2023年学习资料
系统优化的方法-系统的基-系统优化方法-本特征-实践方面-认识方面-整体性-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用综合的 维方式来认-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有序性-有序性,使各要素按照一定-的整体,从整 出-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统筹考虑,优 组合,-的优化趋-趋向,力求实现整体功能-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大于部分功能之-整准确的认识
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区别:-①整体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一,从数量上看它是多。-②-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 -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1原理:联系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方法 要求-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 -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2.联系是客观的原因-根据联系与实践的关系,划分的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 系,它们都是客观的。
真题演练-1.2019全国卷二最近,科学家设计和制造出一种小蛋白,这种小蛋白-自我组装成螺旋状的蛋白长丝。 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天然蛋白丝,进-而研粉出自然界没有的全新材料,如超过蜘蛛丝强度的人造纤维等。这表-明人类能够基于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②实践可以把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比 在事物的联系更高级、更复杂-④人为事物的联系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人化”的特点-A.①②-B.①④-C. ③-D.-③④-【解析】此题考查联系的客观的相关知识。科学家设计和制造出-一种小蛋白,有助于帮助人们更好的 解天然蛋白丝,进而研制-出自然界没有的全新材料。这表明人类能够基于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通过实践可 把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①②正确;③中“更高级、更复杂”说法错误,排除;-无论是自在事物的 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
2020版高考政治新导学江苏专用大一轮复习讲义:第十四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38课含解析
第38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考点展示]辩证的否定及其实质(2015、2016、2018·选择,2013、2017·探究);创新的社会作用(2015、2016、2017·选择);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试判断]1.辩证的否定是外来作用的结果。
()分析:错误。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状态。
()分析:错误。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3.“扬弃”就是抛弃。
()分析:错误。
“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不是完全抛弃。
4.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
()分析:错误。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通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发展。
5.辩证否定的思维方法就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分析:错误。
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就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6.创新就是要敢于否定权威,破除一切传统思想观念。
()分析:错误。
创新要正确对待权威,不迷信权威,但不是全盘否定权威。
创新要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但不是破除一切传统思想观念。
7.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分析:错误。
丰富的专业知识有助于创新思维,但创新思维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8.只要创新就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分析:错误。
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必须创新,但创新不一定都能促进事物发展。
创新能否促进事物发展还要看创新是否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9.只有理论创新才能推动社会发展。
()分析:错误。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制度创新是保障,科技创新是动力,文化创新是智力支持。
10.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分析:错误。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考点1辩证的否定及其实质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但不否认外部力量的具体作用特征①发展的环节: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②联系的环节:新事物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实质“扬弃”。
2020年高考政治哲学原理和方法论知识点整理(表格版)
标题原理方法论世界的物质同一性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想问题、办事情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有时候会考察课本“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内容”)物质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①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仁者心动);③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刻舟求剑);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原理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②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①既要承认事物的绝对运动,又要看到事物在运动中存在着相对静止,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轮;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①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②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③规律是普遍的,任何事物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①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②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注意两重性);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萎靡的精神)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①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020新版高中政治哲学生活10.1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1 XXX 授课:
本课件优点:
①个人原创,与最新版(2018版)教材配套,有整套课 件,详情点进主页了解 ②知识体系完整,课件篇数合理,动画特效简洁,宽幅 比适用于各种教室多媒体设备 ③所选素材均是最新素材,取材于 2018-2019 最新时事 政治
例如:没有新物种对旧物种的否定,生物就不会进化,人类就不会出现 没有新的社会形态对旧的社会形态的否定,社会就不会发展
为什么说种子发芽的过程是辩证否定的?
1、
新芽 对 ______ 种子 的否定。 ______
2、种子发芽的过程是不是发展? 种子 ,新事物是 新芽 在这里旧事物是 ______ _______。
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A.尊重书本知识,但不迷信; B.尊重权威,但不迷信; C.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
把梳子卖给和尚
“有什么办法把梳子卖给和尚?”这是某公司招聘人才时出的一道 考题,在数千人的应聘者中只有四人留下答题。 第一位推销员空手而归,说和尚们嘲笑 他傻:我们没有头发,哪用得着梳子?
肯定一切——事物将没有发展,或者发展受到阻碍 否定一切——事物将失去联系,失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3.辩证否定观的实质:
扬
——肯定、保留 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弃
——否定、克服 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
扬弃——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要有创新和发展
4.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要求:
成功者的成功奥秘何在?
①认识到木梳在社会上(甚至和尚庙) 的需求 ②本企业的木梳质优价廉 ③原来的销售思路无法开拓这块市场
2020版高考政治新导学江苏专用大一轮复习讲义:第十四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38课含解析
第38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考点展示]辩证的否定及其实质(2015、2016、2018·选择,2013、2017·探究);创新的社会作用(2015、2016、2017·选择);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试判断]1.辩证的否定是外来作用的结果。
()分析:错误。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状态。
()分析:错误。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3.“扬弃”就是抛弃。
()分析:错误。
“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不是完全抛弃。
4.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
()分析:错误。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通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发展。
5.辩证否定的思维方法就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分析:错误。
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就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6.创新就是要敢于否定权威,破除一切传统思想观念。
()分析:错误。
创新要正确对待权威,不迷信权威,但不是全盘否定权威。
创新要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但不是破除一切传统思想观念。
7.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分析:错误。
丰富的专业知识有助于创新思维,但创新思维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8.只要创新就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分析:错误。
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必须创新,但创新不一定都能促进事物发展。
创新能否促进事物发展还要看创新是否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9.只有理论创新才能推动社会发展。
()分析:错误。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制度创新是保障,科技创新是动力,文化创新是智力支持。
10.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分析:错误。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考点1辩证的否定及其实质点拨正确区分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前挂后联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典例1(2018·江苏高考)在保留周围平房原建筑面貌的基础上,内嵌现代木质结构,将古色古香和现代气息相结合……在旧城改造中,某地通过构建“房中房”和公共空间,在老旧四合院中为居民提供符合现代生活标准的居住条件,同时也实现了对老建筑的保护。
高考政治创新思维知识点
高考政治创新思维知识点高考政治创新思维涉及内容较为广泛,下面列举一些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点,供参考:1. 创新思维的定义和特点:创新思维是指通过独特的思考方式和方法,不断产生新的观点、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其特点包括突破常规、不拘泥于传统、勇于尝试、具有创造性等。
2. 创新思维的基础要素:创新思维包括观察力、联想力、批判性思维、想象力、创意思维等基础要素。
观察力是指对事物的深入观察和细致分析;联想力是指能够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似之处;批判性思维是指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想象力是指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角度考虑问题;创意思维是指通过组合和变化已有的概念和观点,产生新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创新思维的类型:创新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两种类型。
发散思维是指从一个问题或者概念中产生多个可能的答案或解释,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收敛思维是指从众多的答案中选择最优的答案,具有明确性和目标性。
4. 创新思维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创新思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它能推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和文化进步。
创新思维能够在面对变革和困难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个人和组织的适应能力。
同时,创新思维也能够激发人们追求新知识、追求真理的热情,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5. 中国创新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中国在创新领域有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中国的创新能力仍然相对较弱,科研投入不足、科研管理体制不够灵活和开放等问题;创新领域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仍然存在难题;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也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改革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努力来解决。
以上是一些可能涉及到的高考政治创新思维的知识点,希望能对你理解该知识点有所帮助。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考试内容以考试大纲和试题为准。
高考政治创新思维知识点包括:1. 创新思维的概念:创新思维是指超越传统思维方式,挖掘新颖观点,打破固有模式,寻求创新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
2020高考政治哲学知识点
2020高考政治哲学知识点高三的学生在备战高考的过中,需要复习大量的政治知识,你知道哲学的知识点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0高考政治哲学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2020高考政治哲学知识点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意识的主观能动性①意识能能动的认识世界,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这要求我们有目的、有计划的去认识世界,透过现象看本质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物质世界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物质世界的发展。
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③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这要求我们重视精神的作用,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④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规律①规律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这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②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求索真理的历程)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这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②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发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引入歧途。
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认识。
2、真理的特点①真理是客观的,具有唯一性。
这要求我们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在实践中检验认识。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镇里都有自己的条件和适用范围,这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③真理是具体的,这要求我们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3、认识的特点①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要经过几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向前无限发展③认识的发展是一种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在实践中超越自身,向前发展。
高考政治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考点解读
高考政治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考点解读高考政治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考点解读【考点扫描】理解辩证否认的含义及本质坚持辩证的否认观,建立创新意识理解创新的社会作用【知识梳理】1、理解辩证否认的含义及本质⑴ 辩证的否认是事物自己的否认,即自己否认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⑵ 辩证的否认是联系的环节。
也是发展的环节。
⑷ 辩证的否认是既一定又否认,既战胜又保存,本质是“扬弃”。
2、坚持辩证的否认观,建立创新意识⑴ 辩证否认观要求我们要建立创新意识。
要求我们要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我们既要尊敬书籍知识和威望;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脚踏实地,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获得成功。
⑵ 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评性思想要求我们,要亲密关注变化发展着的本质,敢于打破与本质不相切合的成规陈述,敢于破除落伍的思想观点;着重研究新状况,擅长提出新问题,敢于找寻新思路,确定新观点,开辟新境地。
这是我们事业不断获得成功的重点。
3、理解创新的社会作用⑴ 创新推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⑵ 创新推进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改革。
⑶ 创新推感人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
⑷ 创新促进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盛发达的不急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活力的源泉。
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重点透析】1、辨证的否认观(1)辩证的否认,是事物自己的否认,即自己否认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辩证的否认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进往事物消亡的根本门路。
这是辩证的否认的第一个特色。
辩证的否认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往事物.它总是汲取、保存和改造往事物中踊跃的要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这是辩证的否认的第二个特色。
辩证的否认,既不是简单地一定全部.也不是简单地否认全部,而是既一定又否认,既战胜又保存,战胜的是往事物中过时的悲观的内容,保存的是往事物中踊跃合理的要素。
辩证否认的本质就是“扬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创新意识知识点
一、主干知识(打★为必背知识,其余为理解)
★1、辩证否定
【原理】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包含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实质是“扬弃”,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拆解】①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②包含联系的环节,保留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③包含发展的环节,克服旧事物中消极的内容,增添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④实质是“扬弃”,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还要立足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原理】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要求我们把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紧密联系起来。
【拆解】①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符的成规陈说,敢于突破落后的思想观念;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③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实现创新,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
★3、创新的社会作用
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一生产力;劳动者素质;生产工具和技术;劳动对象);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带动其它创新);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对象和范围;能力和水平);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二、易混易错知识点
1、辩证否定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否定。
(事物自身的否定)
2、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创新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
3、创新是人们思维的产物。
(创新离不开人的思维,但创新归根到底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
三、选择题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
1、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辩证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的环节,是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3、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4、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5、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