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

合集下载

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防控

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防控

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防控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常见的猪类疾病,由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菌引起。

本文将介绍该疾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

一、疾病的诊断方法:1.临床症状观察: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咳嗽、喘息、呼吸急促等。

有时还会出现食欲不振、体温升高和背踬等症状。

2.病原学检查:病畜的呼吸道分泌物和肺组织可以进行病原学检查,通过病理学观察和细菌培养来确定是否感染了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菌。

3.血液检查:可以通过血液检查来确定猪的免疫状态和炎症程度。

二、疾病的防控措施:1.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猪舍的卫生情况对疾病的传播有直接影响。

要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经常进行消毒和通风,减少病原菌的滋生环境。

2.合理饲养管理:要保证猪的合理饮食和营养,增强猪的免疫力,提高猪对疾病的抵抗力。

3.控制传染源:对于感染猪,要及时隔离并进行治疗。

对于已经感染的猪栏、饲料和工具等都要进行彻底的消毒。

4.疫苗接种:可以对猪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猪的免疫水平,减少疾病的传播。

5.合理用药:对于疾病的治疗,要选择合适的药物和使用方法,根据病情进行规范用药,防止病原菌的产生耐药性。

6.加强监测和报告:要建立疾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疾病的疫情,加强疫情的防控。

7.加强养殖管理:要合理规划养殖场的布局,减少猪的密度,保持猪舍的通风和排泄系统的畅通,减少疾病的发生。

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原学检查和血液检查来确定。

而在防控方面,主要从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合理饲养管理、控制传染源、疫苗接种、合理用药、加强监测和报告以及加强养殖管理等方面入手。

只有全面的防控措施的合理使用,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生和传播。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诊断和预防方法 - 养猪技术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诊断和预防方法 - 养猪技术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诊断和预防方法-养猪技术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高度接触性呼吸系统传染病,是由于感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而导致。

该病的主要特征是急性出血性和慢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且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高。

尤其是随着养猪业快速朝集约化模式发展,造成该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提高,严重损害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诊断和预防方法。

1、病原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体为放线杆菌属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本菌包括两个生物型,生物I型和生物Ⅱ型。

生物I型即依赖V因子生长的原胸膜肺炎嗜血杆菌;生物Ⅱ型即引起猪坏死性胸膜肺炎的似溶血性巴斯德氏菌,生长不依赖V因子。

生物I型菌株为球杆菌或纤细的小杆菌,偶尔也有纤维状形态;生物Ⅱ型菌株呈杆状,比生物I型菌株大些,并且具有两极浓染性。

革兰氏染色阴性,不形成芽孢,无运动性,有荚膜。

某些菌株具有周身性纤毛,特别是生物I型菌株的周身性纤毛非常纤细。

生物I型菌株的酶系统不够完备,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V因子,不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繁殖。

在加V因子的牛心肌浸汁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6~8 h就可出现菌落,10 h左右菌落直径可达1^1.5 mm。

菌落呈圆形、凸起(或稍扁平)、半透明状。

生物Ⅱ型菌株生长时不需要V 因子,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在不加V因子的牛心肌浸汁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稍大。

各种年龄、性别的猪都有易感性,但以3个月龄左右的青年猪最为易感。

2、流行病猪及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病猪咳嗽或呼气时将病菌散布于空气中,通过空气飞沫传染给其他猪。

猪群之间的传播主要是因引入带菌猪或慢性病猪而发生。

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同的猪群差异很大,一般为50%左右。

我国北方地区分离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以血清5型和7型居多.潜伏期依菌株毒力和感染量而变化,自然感染一般为l~2天,人工感染为4~12天。

临床表现,随猪的免疫状态、环境因素和猪群的卫生管理状况而不完全相同,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护理课件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护理课件

实验室诊断
病原分离鉴定
采集病猪的肺组织或胸腔积液,进行病原菌分离和鉴定,以确诊接触传染性胸 膜肺炎。
核酸检测
采用PCR等核酸检测方法,检测病猪组织中的病原菌核酸,快速、准确地确诊 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
治与理
03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
营养补充
根据病原菌种类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如氟苯尼考、头孢菌素等,进行全身 给药,控制病情发展。
给予病猪充足的营养补充,如补充维 生素、电解质等,提高其抵抗力。
对症治疗
针对呼吸困难、高热等症状,可采用 解热镇痛药、镇静剂等对症治疗措施, 缓解病猪的痛苦。
护理措施
隔离饲养
将病猪隔离饲养,防止交叉感染。 同时,对病猪舍进行彻底消毒, 保持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病猪的症状变化,记录 体温、呼吸等指标,为治疗提供
隔离措施
对疑似感染猪进行隔离,防止疾病在猪群中传播。
消毒措施
定期对猪舍、场地、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消灭病原菌。
人员管理
控制人员进出,对进出人员进行消毒和更换防护服等措施,防止 人为传播疾病。
饲养管理
1 2 3
饲料管理 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增强猪的抵抗力。
环境控制 保持猪舍通风良好,控制温度和湿度,减少应激 因素。
实验室诊断
采集病猪的血液、胸腔积液等样品进行病原学检测,如PCR、细菌培养等。同时可进行血清学检测, 如ELISA等。
鉴别诊断
该病应与猪流感、猪肺疫等其他呼吸道疾病进行鉴别。可通过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 等方法进行鉴别。
THANKS.
防与控制
04
疫苗接种
疫苗种类
选择针对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有效疫苗,如灭活疫苗、弱毒 疫苗等。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
血液、组织等样本进 行病原分离、抗体检测等实验室方法 ,可以更准确地诊断该病。
03
鉴别诊断
需要与猪流行性感冒、猪气喘病等类 似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以避免误诊。
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
使用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 炎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是 预防该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
加强饲养管理
定期消毒猪舍、保持通风 良好、避免密度过大等措 施,可以减少该病的发生 和传播。
实践经验总结
1
针对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控,应采取综合 措施,包括加强生物安全措施、提高饲养管理水 平、定期免疫接种等。
2
对于已发病的猪场,应尽早采取措施,包括隔离 病猪、对未发病猪进行紧急免疫、加强消毒等, 以阻止疫情的扩散。
3
在治疗病猪时,应选择敏感药物,避免耐药菌株 的产生。同时,应结合实践经验,不断完善和优 化防控和治疗方案。
对病猪进行隔离治疗。
定期消毒
02
定期对猪舍、饲料、饮水等设施进行消毒,以减少病原菌的传
播。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03
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如温度、湿度、通风等,以降低猪群感
染疾病的风险。
04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
成功案例分享
成功案例一
某规模化猪场通过加强生物安全措施、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定期免疫接种等综合手段,有效控制了猪接触传染性 胸膜肺炎的发生,减少了药物使用和死亡损失。
症状
患病猪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精神不振、食欲 减退等症状。病变主要集中在胸腔和肺部,可导致肺炎、胸 膜炎、心包炎等。
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传播途径
01
02
03
直接接触
病猪与健康猪直接接触, 通过飞沫、唾液等传播。
空气传播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1.流行病学调查:该场发病的生猪为4―5月龄架子猪,猪舍环境卫生较差,通风不良,再加上发病时天气寒冷,因此,引发本病。

2.临床症状:病猪体温升高至40.5―42摄氏度,食欲减退,精神萎顿,呼吸困难,间或有咳嗽,后肢乏力,肛门松弛,口鼻分泌泡沫状物,鼻、耳尖、下腹部和四肢紫红色斑。

当紫红色斑加重,后躯麻痹时,隔天病猪死亡。

病程4―5天。

3.剖检病变:剖检1头濒死病猪,胸膜表面有纤维性物附着,胸腔积液,喉头有泡沫状液体,肺充血,右肺叶坏死肝样病变,心包液多,,肺门淋巴结肿大,肾肿。

4.病原学检查:抹血、肝、病变肺片,染色镜检,视野中可见有短杆菌,并取病料送本市某实验室检验为副溶血性杆菌。

诊断为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

5.防治措施:本病目前没有特有疫苗,预防本病主要是改善饲养环境,加强通风透光和卫生清洁。

治疗用600ppm的含量比用盐酸土霉素和新诺明交替混料饲喂,对症状较重者,肌注土霉素针剂,每kg体重0.1mL,每天两次。

肌注5天,拌料饲喂7天,病猪逐渐康复,继续拌料喂养2天,全部痊愈。

6.小结:6.1本病的病原为胸膜肺炎耆血菌,其症状与猪瘟、猪弓形体病、猪附红细胞体病、慢性溶血性链球菌病等疫病有相似之处,应予鉴别诊断。

6.1.1猪瘟呈稽留热,且眼结膜炎症,眼脸浮肿,有脓性分泌物,怕冷发抖,剖检淋巴结大理石变,肾脏针状出血点。

无口鼻泡沫状分泌物,剖检无肺肝样病变。

6.1.2猪弓形体病也呈稽留热,其它症状与本病十分相似,但临床上无口鼻泡沫状分泌物,剖检未见肺肝样病变。

6.1.3猪附红细胞体病有皮肤发红和黄疸,尤其是黄疸是其特征症状之一,而本病无。

6.1.4慢性溶血性链球菌病无口鼻泡沫状分泌物。

6.2本病以口鼻分泌泡沫状物,鼻、耳尖、下腹部和四肢紫红斑等特征症状,临床疑似本病时,应迅速选用新诺明、盐酸土霉素拌料饲喂,并肌注土霉素或强力霉素,可防止出现新病例,并治愈病猪。

6.3根据本病的流行病学,在环境、气候突变时或季节变换时期,应控制饲养密度,搞好栏舍通风,长途运输后要加强管理和营养,防止本病发生。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因素诊断与防治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因素诊断与防治

饲养管理
定期清理猪舍,保持卫生整洁,合理 安排饲喂时间和饲料配方。
疫病监测
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查,发现异常 及时处理。
人员管理
饲养员应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定期 进行培训和体检。
案例三: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理
疫情报告
隔离和治疗
一旦发现疫情,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 并采取初步措施。
对病猪进行隔离和治疗,防止疾病扩散; 对疑似感染的猪只进行观察和检测。
02
03
增强免疫力
防止继发感染
通过补充营养、加强饲养管理等 措施,提高猪的免疫力,增强其 对疾病的抵抗力。
在猪感染胸膜肺炎后,及时隔离 和治疗,避免其他病原菌的继发 感染。
中兽医治疗
中药方剂
根据中兽医理论,针对猪胸膜肺炎的症状和病因,使用具有清热解 毒、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等作用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人员防护
对病死猪和污染物进行严格消毒和无害化 处理。
加强人员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等 。
06
结论与展望
对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防治的总结
诊断方法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主要包括临床症状观察 、病理学检查和实验室诊断。其中,实验室诊断包括 细菌分离培养、PCR检测和血清学检测等方法。这些 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
03
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
疫苗种类
针对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 目前市面上有灭活疫苗和弱毒
活疫苗两种。
接种时间
建议在母猪产前4周、产后2周进行 接种,同时对种公猪进行免疫。
接种方法
采用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根据疫 苗种类和猪只体重按说明书进行接 种。

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 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措施 - 养猪技术

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 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措施 - 养猪技术

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措施-养猪技术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是猪的一种重要呼吸道疾病,在许多养猪国家流行,已成为世界性工业化养猪的五大疫病之一,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抗生素对本病无明显疗效。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措施。

1、发病机理引起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为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该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荚膜。

目前,已经明确该菌有12个血清型,其中第5型又分成2个亚型。

病菌血清型不同所具有的毒力有所不同,且主要血清型之间不存在明显的交叉免疫性。

通常来说,健康猪经由呼吸污浊的空气感染放线杆菌,并通过呼吸道侵入到肺脏,在肺泡上皮附着,然后肺泡的巨噬细胞会快速将病菌吸附或者吞噬,由于病菌生成大量的毒素而导致肺部发生病变,如肺泡壁水肿、淋巴管扩张、毛细血管堵塞等,最终造成毛细血管壁发生坏死以及破裂,从而导致存在于血浆中的红细胞及纤维蛋白渗出,引起出血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

2、临床症状病猪体温明显升高,一般可超过41.5℃,精神沉郁,采食量急剧减少或者停止采食,呼吸困难,张口伸舌,往往呈犬坐姿势;有混杂血液的泡沫样分泌物从口鼻流出,且耳部、鼻端以及四肢末端皮肤发绀,通常从开始出现症状到死亡只需要不到48 h,耐过后转变为亚急性型或者慢性型。

亚急性型和慢性型的病程持续较长时间,一般在15 - 20天左右,病猪表现出轻度发热或者不出现发热,呈现不同程度的自发性或者间歇性咳嗽,食欲不振,肉料比下降。

病猪拒绝活动,人为驱赶猪群时往往独自掉队,只有在采食时才会勉强爬起。

慢性型病猪一般会发生继发性肺炎,生长发育缓慢,形成僵猪。

3、剖检变化剖检病死猪,可见耳鼻以及四肢末端皮肤发绀,胸水较多,心包积液明显;肺部发生充血、出血,肺泡间质明显水肿,肺表面存在大量的纤维素性渗出物,部分肺部与胸膜会发生粘连,隔叶上存在呈暗红色的坏死灶,尖叶和心叶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胰样病变;支气管和气管含有大量的血色泡沫样的黏液性分泌物;肝脏形成瘀血,颈部淋巴结、肺门淋巴结以及腹股沟淋巴结发生肿大、出血。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pcp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pcp
效果评估
通过治疗前后对比,病猪症状明显改善,死亡率大幅下降,病情 得到有效控制。
案例三:预防措施及经验总结
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群免疫力;定期消毒,减少病原菌传播;加强生物安全措 施,防止病原菌入侵。
经验总结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同时要加强 预防措施,减少病原菌的传播和感染。在养殖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猪群健康状况, 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猪群健康生长。
推广新型治疗方法
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如中西医结合治疗、生物治 疗等,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病死率。
3
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
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对疫 苗接种和治疗方法的认知和操作水平,确保防控 措施的有效实施。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增强免疫力
通过补充免疫球蛋白、转移因子等物质,提高机 体的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护理与观察
对病猪进行精心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05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pcp的案 例分析
案例一:发病过程及诊断过程
发病情况
某规模化猪场,部分猪出现呼吸困难、高热等症状,随后病情迅 速蔓延至全群。
01
02
03
易感动物
猪是该病的主要易感动物 ,尤其是3月龄至6月龄的 猪最易感染。
传播途径
该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 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 传播。
流行季节
该病多发于气候多变的季 节,如春季和秋季。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病猪表现为体温升高、呼吸困难 、咳嗽、鼻孔流出脓性分泌物等 症状。严重病例可出现急性死亡 。
诊断过程
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测,确诊为猪接触传染性 胸膜肺炎。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

V
X
XV
生物Ⅰ型菌生长需要V因子,但不需要X因子。
2.2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毒力因子
APP的毒力与其所产生的毒素有关,导致猪发病的主 要毒素有:
外毒素(Apx) 荚膜多糖 脂多糖 外膜蛋白 菌毛
黏附因子 蛋白酶 过氧化物岐化酶 生物被膜 双元信号系统(TCSTS)
肿,气管内常见有大量的黄白色化脓性纤维素性假膜。
➢ 肺表面被覆的纤维素性渗出物被机化后常见与肋胸膜发生 纤维素性粘连。
➢ 病程较长者,常见膈叶出现大小不等的黄色结节或脓肿结 节,外裹结缔组织,肺表面有纤维素与胸膜粘连。
➢ 心包也发生纤维素性心包炎,心包液增多,纤维蛋白渗出 增多,出现“绒毛心”。随后因大量结缔组织增生使心包 内膜与心脏发生粘连,心包外膜与肺脏也发生粘连。
以急性出血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或慢性局灶性坏死 性肺炎为特征。
急性者病死率高,引起感染猪的迅速死亡。慢性病 猪生长缓慢,饲料报酬降低。
1957年英国首次报道,在世界上广泛存在,且有逐 年增长的趋势。
1990年开始在我国多个地区发生。近年来由于频繁 引种,该病也随之侵入,其发病和流行日趋严重。
➢ 一般发生于急性期之后。 ➢ 体温不升高或略有升高,食欲不振,精神沉郁,不愿走动。
阵咳或间断性咳嗽,增重率降低。 ➢ 在慢性感染群中,常有很多隐性感染猪,当受到其它病原微
生物(如巴氏杆菌、肺炎支原体等)继发感染时,则临床症状 可能加剧。
感染发病耐过猪,两个月后转为慢性,生长迟缓 僵化,毛粗无光。
5. 病理变化
病死猪全身多淤血而呈暗红色,或有大面积淤斑形成。 本病的特征性病变主要局限于呼吸器官。 最急性病例 ➢ 眼观病猪流出血色样鼻液,剖检见气管和支气管腔内充满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THANKS
感谢观看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
传染源
猪是该病的主要易感动物,各年龄段的猪 均可感染,但以3-5月龄的猪最为易感。
患病猪和带菌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流行特点
通过直接接触或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 污染的饲料、饮水等间接传播。
该病在猪群中传播迅速,常呈地方性流行 ,特别是在饲养环境不良、气候突变等应 激因素作用下易暴发流行。
病理变化
染病猪的肺部组织会出现 病理变化,如肺泡萎缩、 肺间质水肿等。
组织学检查
通过组织学检查可以观察 到肺部组织的微观结构变 化,如肺泡上皮细胞坏死 、炎症细胞浸润等。
实验室诊断
病原学诊断
01
通过实验室分离培养病原体,如肺炎支原体、猪胸膜
肺炎放线杆菌等,可以确诊疾病。
血清学诊断
02 通过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可以判断猪是否感染过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
根据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 治疗,如氟苯尼考、头孢菌素类等。
联合用药
采用两种或多种抗生素联合治疗,以增强疗效,减少 耐药性的产生。
用药途径
可通过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途径给药,根据 病情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
对于严重的病例,如脓胸、气胸、膈疝等, 需采取手术治疗。
染病猪通常会突然出现急性死亡,且在猪群 中迅速传播。
咳嗽
染病猪会咳嗽,特别是在清晨和傍晚时症状 较为明显。
呼吸困难
染病猪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特别是在运 动后或气温升高时。
胸部病变
染病猪的胸部会出现病变,如纤维素性胸膜 炎、出血性肺炎等。
病理学诊断
01

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防控

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防控

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防控
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猪类传染病,具有高度接触性和传染性。

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危害了猪的健康和生产。

因此,及时诊断和有效防控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是非常重要的。

一、诊断
1.临床症状: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鼻塞、流涕、发热等呼吸道症状,有时还会出现眼结膜炎等。

2.检查病例:通过检查病例可以发现胸部呼吸音减弱、气管肿胀、肺实变、肺纹理增加等症状。

3.实验室检查:通过实验室检查可以发现呼吸道分泌物中的猪肺炎支原体,也可以通过血清学检测来寻找猪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

4.病原学检测:通过病原学检测可以确定是否存在猪肺炎支原体并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为后续的病情治疗提供依据。

二、防控
1.饲养管理:要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干燥、通风、卫生,保证猪的营养均衡及水源清洁,尤其是要注意饲料卫生及猪舍清洁卫生问题。

2.病害管理:一旦发现有感染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猪,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并在诊断确诊后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3.疫苗接种:目前市场上已有多种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可以进行猪群集体免疫,缩小疾病爆发范围,减少病害损失。

4.环境控制:对于猪舍的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消除病原体的存在,防止疫情的进一步传播。

总之,及时诊断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做好防控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饲养管理和环境控制也是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防控的重要环节。

只有保证猪舍的干净、卫生和饲养管理的科学性,才能够有效地遏制疾病扩散,降低病害损失。

猪病防治—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动物传染病防治课件)

猪病防治—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动物传染病防治课件)

防治
治疗
(1)猪群发病时,应以解除呼吸困难和抗菌为原则进行治疗, 并要使用足够剂量的抗生素和保持足够长的疗程。 本病早期治疗可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而选择抗菌药物。 一般可用青霉素、新霉素、四环素、泰妙菌素、泰乐菌素、磺胺类等。 (2)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进行治疗也有较好的效果。 每吨精料添加强力霉素800g,或恩诺沙星200 ~ 400g,连续饲喂7~10d,也有较好的预防治疗效果。
病原
革兰氏阴性多形态 (杆菌,球状菌,丝状菌)
本病病原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该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小球杆菌, 菌体表面被覆荚膜,在有的菌株培养物表面电镜观察到纤细的菌毛, 无运动性,不形成芽孢。
本菌为兼性厌氧菌,在10% CO2条件下,可生成黏液状菌落, 巧克力琼脂上培养24~ 48h,形成不透明淡灰色的菌落,直径1 ~ 2mm。 菌落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圆形,坚硬的“ 蜡状型”,有黏性; 另一种为扁平、柔软、闪光型菌落。有荚膜的菌株在琼脂平板上可形成 带彩虹的菌落,在牛或羊血琼脂平板上通常产生β溶血环。 本菌产生的溶血素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β毒素具有协同作用, 在血琼脂平板上可产生CAMP反应。
临床症状
急性痛苦状咳嗽及用嘴呼吸
鼻、耳、腿以至全身的 皮肤出现紫斑后身亡
慢性病例:慢性型不发烧,懒动, 间歇性咳嗽。消瘦,被毛粗糙,呆立
频死前从口鼻流出血色泡沫
病理变化
纤维素性、出血性、 坏死性肺炎
1.最急性型 可见患猪流血色鼻液, 气管和支气管充满泡沫样血色黏液性分泌物。 其早期病变颇似内毒素休克病变,表现为肺泡与间质水肿,淋巴管扩张, 肺充血、出血和血管内有纤维素性血栓形成。肺炎病变多发于肺的前下部, 而在肺的后上部,特别是靠近肺门的主支气管周围,常出现周界清晰的出血性突变区或坏死区。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课件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课件

学习交流PPT
36
ApxIV-PCR 扩增灵敏性试验结果
M:DNA marker 2000
1-10: APP(109-100) CFU/ml
+ 阳性对照 - 阴性对照
学习交流PPT
37
ApxIV-PCR扩增临床样品试验结果
学习交流PPT
38
3、血清学诊断
① 快速玻片凝集(RSA)试验 ② 试管凝集(TA)试验 ③ 2-巯基乙醇试管凝集(2-ME-TA)试验 ④ 乳胶凝集(LAT)试验 ⑤ 环状沉淀(RP)试验 ⑥ 协同凝集(Co-A)试验 ⑦ 补体结合反应(CF) ⑧ 间接血凝(1HA)试验 ⑨ 免疫荧光(1F)试验 ⑩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ApxI-、ApxII-、ApxIII-、
3.在自然病例中常见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多杀性巴氏 杆菌协同作用混合感染形成复杂的呼吸道病综合 征。
学习交流PPT
16
急性: 呼吸困难 急性死亡 心包积液
学习交流PPT
17
纤维素性化脓性坏死性胸膜炎、肺炎
学习交流PPT
18
纤维素性、出血性、坏死性肺炎
学习交流PPT
19
淋巴结肿大
学习交流PPT
20
学习交流PPT
13
3.亚急性或慢性:常由急性转为而成,体温不升高或略有升 高,食欲不振,阵咳或间断性咳嗽,增重率降低。在慢 性感染群中,常有很多隐性感染猪,当受到其它病原微 生物侵害时(如肺炎霉形体、多杀性巴氏杆菌、支气管败 血波氏杆菌),则临床症状可能加剧。
学习交流PPT
14
8. 剖检病变:剖检主要病变为肺炎和胸膜炎,肺炎 大部分为两侧性,涉及心叶及尖叶和部分隔叶, 隔叶上的病灶常常是局部的,而且界线分明,肺 炎区色暗,坚实、切面脆弱。

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 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控措施 - 养猪技术

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 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控措施 - 养猪技术

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控措施-养猪技术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是猪的一种重要呼吸道疾病,在许多养猪国家流行,已成为世界性工业化养猪的五大疫病之一,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抗生素对本病无明显疗效。

下面一起来看一下: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控措施。

1、流行病学任何年龄的猪都对该病具有易感性,尤其是3月龄最容易发生感染。

该病主要是由于猪群中引入带菌猪而出现发病。

气源感染是传播该病的主要途径,可经由病猪直接接触或者以飞沫水滴的形式进行短距离传播。

另外,气温突然发生变化、饲养密度过大、舍内相对湿度过大和通风较差等应激因素,都会诱使该病发生,并加速传播,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

通常来说,大规模猪群相比于小规模猪群更容易发生该病。

对于老疫区的猪群具有比较稳定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如果又突然出现暴发可能是由于饲养管理突然发生改变或者侵入新的细菌血清型而引起。

2、临床症状病猪表现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者彻底废绝,体温明显升高,能够达到40. 5—41.5℃,出现便秘,排出算盘珠样粪便。

发病初期,往往呈卧地状,没有明显的呼吸症状,但心脏和血液循环出现障碍,鼻、耳、体侧以及四肢皮肤发绀,短时间内出现呕吐或者下痢;发病后期,会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症状,往往呈犬坐势张口伸舌,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一般会在1~2天内由于严重窒息而发生死亡,且临死前有大量泡沫状的血色液体从口、鼻流出。

如果病猪在发病初期表现出比较缓和的症状,能够耐过4-5天或者更长,症状会逐渐减轻,往往能够自行恢复或者变成慢性,此时体温有所下降,呈现间歇性咳嗽,生长发育缓慢,如果与支原体或者巴氏杆菌发生混合感染,就会导致病情加重,死亡率明显提高。

3、实验室诊断涂片镜检。

在无菌条件下采取病死猪发生病变的肺脏组织进行涂片,经过革兰氏染色后置于显微镜下检查,能够看到大量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且两端钝圆。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课件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课件

八、防制
預防: 對無病場應防止引進帶菌豬,在引進 前應用血清學試驗進行檢疫。對感染豬 場逐頭豬進行血清學檢查,清除血清學 陽性帶菌豬,並結合藥物防制的方法來 控制本病。
九、思考題
九、思考題
1、豬接觸性傳染性胸膜肺炎的診斷要點? 2、豬接觸傳染性胸膜肺炎屬細菌性傳染病,為 何近年來流行較嚴重? 3、胸膜肺炎放線桿菌有多種血清型,如何發展 有效的疫苗進行防制?
委員會的認可,被命名為胸膜肺炎放線桿菌。
一、概念及背景
目前該病在世界廣泛存在,造成了巨 大的經濟損失。美國、丹麥、瑞士將本 病列為主要豬病之一。我國近年來由於 引種頻繁,該病也隨之侵入,其發生和 流行日趨嚴重,已有多個省市報導了此 病。
二、病原
二、病原
胸膜肺炎放線桿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 APP),曾命名為副溶血嗜血桿菌(Haemophilus parahaemolyticus), Shope和White等人在1964年
豬接觸傳pneumonia)
一、概念及背景 二、病原 三、流行病學 四、發病機理 五、臨診症狀 六、病理變化 七、診斷 八、防制 九、思考題
一、概念及背景
一、概念及背景
豬接觸傳染性胸膜肺炎,又稱壞死性 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引起 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以急性出血 性纖維素性肺炎和慢性纖維素性壞死性 胸膜炎為主要特徵,急性者病死率高, 慢性者常能耐過。
四、發病機理
四、發病機理
本菌通過呼吸道進入肺臟,在扁桃體上定居並粘附到肺泡上 皮,借助表面纖毛、莢膜在肺泡內定居。在肺內,該菌可被 肺泡巨噬細胞迅速吞噬或吸附並產生毒素,對肺巨噬細胞和 血液中單核細胞產生細胞毒性作用,導致肺部病理變化。同 時,在損傷的肺泡內可見血小板凝集及嗜中性白細胞的積聚, 同時動脈血栓及血管壁壞死併發生破裂。在受感染的肺泡內 可看到菌落併發生菌血症。在肺壞死邊緣可見死亡或受損的 巨噬細胞及碎片,在感染後4天,肺泡界線分明。同時支氣管 也充滿黏稠的分泌物,隨著病理變化時間的延長,中心部位 出現壞死並有纖維化現象。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PPT.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PPT.
1.7.2核实细节
• 严重时,呼吸困难,犬坐式呼吸,从口鼻流出大量带 师:上节课故事中的冬冬看了同学们的研究成果一定非常高兴。他一定会兴奋的说:“我下次再到动物王国参加大会,有了这些知识,
再也不会误吃变质的食物了”。
血色泡沫而死亡。 3.1.2摈除偏见
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道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多,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不断提高交通法制观念,
4、季节性:
本病多发生于4-5月和9-11月。饲养环 境突然改变、猪群的转移或混群、拥挤或 长途运输、通风不良、湿度过高、气温骤 变等应激因素,均可引起本病发生或加速 疾病传播,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
• 本病的发生多呈最急性型或急性型病程 而迅速死亡,急性暴发猪群,发病率和 死亡率一般为50%左右,最急性型的死 亡率可达80%-100%。
4、抵抗力:
• 本菌对外界抵抗力不强,对常用消毒剂和温度 敏感。一般消毒药即可杀灭。
• 对结晶紫、杆菌肽、林肯霉素、壮观霉素有一 定抵抗力。对土霉素等四环素族抗生素、青霉 素、泰乐菌素、磺胺嘧啶、头孢类等药物较敏 感。
二、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各种年龄、性别的猪都可感染,其中
2-5月龄的猪多发。 2、传染源:
水位变化:干旱的季节或冬季,地下水位突然升高;夏季或雨水连降的季节,地下水位突然下降;水变色变味。
首先参考现有工作岗位描述,譬如,看工作是否因新技术的引进而有所变动,如工作已有变动,是否有不同要求?询问曾经在这一岗
位上做过的员工,看该工作是否有新要求。以前的要求与目前工作是否相称?如果是,新雇员是否需要具备类似的综合能力。
➢急性型 • 病猪体温升高达40.5-41℃,食欲下降或
废绝,精神沉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
(Porcine contagious pleuropneumonia)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猪的一种呼吸系统重要传染病。

本病主要引起猪的一种伴有胸膜炎的出血性坏死性肺炎,多呈最急性或急性病程而迅速致死,可发生任何年龄的猪只,但以3月龄仔猪最易感,是当代国际公认危害现代养猪业五大重要传染病之一。

病原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是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本菌包括两个生物型。

生物Ⅰ型APP菌生长依赖v因子,生物Ⅱ型APP菌生长不依赖v 因子。

迄今为止根据可溶性荚膜多糖和脂多糖,可将生物Ⅰ型分为15个血清型、生物Ⅱ型有2个血清型。

各型的毒力主要是荚膜的高度毒型和毒素作用所引起的。

各型对猪有高度致病性,生物Ⅰ型的毒力比生物Ⅱ型强,在生物Ⅰ型中血清型1型毒力最强,102个菌可引起猪发病,105个菌可导致猪的死亡。

高剂量108-109可导致猪6-12小时呈最急性死亡。

而2型毒力相对较弱。

已明确的型交叉反应存在于3-6-8,1-9,4-7型间。

流行病学各种年龄猪均易感,3月龄猪最为易感。

本病在猪群之间的传播主要由引进带菌猪引起。

主要传播途径是气源感染,通过猪对猪的直接接触或通过短距离的飞沫小滴使疾病传递。

拥挤、气温急剧改变、相对湿度高和通风不良等应激因素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传播,使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

一般说大群比小群更易发生本病。

老疫区的猪群发病率和病死率趋于稳定,如又突然暴发是由于饲养管理突变或新的血清型入侵所致。

我国北方地区分离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以血清5和7型居多。

症状根据猪的临床表现,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个类型。

1、最急性型,有一只或几只猪突然病得很重,体温升高至41.5℃,表情漠然,食欲废绝,有短期的下痢和呕吐。

后期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呈犬坐
姿势。

临死前从口、鼻中流出大量带血色的泡沫液体。

死亡发生在24~36h内。

偶而有的猪突然死亡而无先兆症状。

初生猪则为败血症致死。

2、急性型,有很多猪受害,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拒绝采食。

有呼吸困难、咳嗽、张口呼吸等严重呼吸症状。

病程视肺部损害程度和开始治疗的时间而定。

3、慢性型,发生在急性症状消失之后。

不发热,有程度不等的间歇性咳嗽,食欲不振,增重减少。

首次暴发本病时,孕猪可能发生流产。

病变眼观变化主要见于呼吸道。

肺炎大多两侧性,累及心叶和尖叶以及膈叶的一部分。

肺炎区色深而质地坚实,切面易碎。

纤维素性胸膜炎明显,胸腔含有带血色的液体。

在迅速致死的病例,气管和支气管充满带血色的黏液性泡沫性渗出物。

在较慢性的病例,肺膈叶上有大小不一的脓肿样结节。

胸膜有粘连区。

早期的组织学变化以肺组织坏死、出血、嗜中性细胞浸润、巨噬细胞和血小板激活、血管栓塞、广泛水肿和纤维素性渗出为特征。

急性应答之后,在坏死区周围发生巨噬细胞浸润和显著纤维化,纤维素性胸膜炎是其特征。

诊断根据特征的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作细菌学检查。

从支气管或鼻腔分泌物和肺部病变很容易查到和分离到病原体。

最急性病例也可从其他器官分离病原体。

用荧光抗体或用协同凝集试验检测肺抽提物中的血清型特异抗原,可作出快速特异诊断。

改良补体结合试验测本病抗体,检出率很高,一般感染后2周就可检出抗体,持续3个月以上,与其他呼吸道传染病无交叉反应,这样能有效查出慢性感染猪群和感染猪群,对本病的防制有重要意义。

血清型分型则需用琼扩或间接血凝试验。

防制早期用抗生素治疗有效,可减少死亡。

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四环素、磺胺类药物都敏感,一般肌肉或皮下注射,需大剂量并重复给药。

受威胁的未发病猪可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0.6g/㎏),作预防性给药。

防制本病有效的方法,对无病场应防止引进带菌猪,在引进前应用血清学试验进行检疫。

对感染猪场逐头猪进行血清学检查,清除血清学阳性带菌猪,并结合药物防治的方法来控制本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