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焦油提酚工艺技术分析与应用
神木中低温煤焦油酚类物质的分离与利用
神木中低温煤焦油酚类物质的分离与利用郑仲;于英民;胡让;李青松【摘要】测定了陕西神木中低温煤焦油轻油(L-tar)和重油(H-tar)的基本性质.通过常压蒸馏将煤焦油切割为<220℃,220℃~260℃,260℃~300℃和>300℃四段馏分.利用酸碱法对<220℃,220℃~260℃,260℃~300℃三段馏分进行酚类提取研究,测定了三段馏分的总酚含量及最小碱油比.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碱洗条件,在最佳条件下,轻油对应的馏分段的总酚收率分别为92.23%,89.99%和87.91%;重油对应馏分段的总酚收率分别为94.60%,91.88%和90.73%.考察了所提取的混酚替代苯酚合成酚醛树脂的性能,轻油和重油混酚树脂的黏度及固含量分别为3.18 Pa·s 和3.73 Pa·s以及79.39%和82.15%.【期刊名称】《煤炭转化》【年(卷),期】2016(039)001【总页数】5页(P67-70,75)【关键词】煤焦油;酸碱法;酚类;酚醛树脂【作者】郑仲;于英民;胡让;李青松【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266580 山东青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266580 山东青岛;陕西延长石油延安能源化工有限公司,727500 陕西延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266580 山东青岛【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522.64中低温煤焦油是煤经过中低温干馏得到的液体产物,呈黑褐色,状态黏稠,具有特殊性异味.依据密度不同,中低温煤焦油可分为轻油和重油两种,焦油澄清池水层之上为轻油,水层之下为重油.中低温煤焦油的组成极其复杂,其中酚类物质的含量高达20%~30%.[1]如果可以将其中的酚类化合物经济有效地提取出来,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中低温煤焦油的综合利用价值.[2]化学抽提法和选择性溶剂抽提法是从煤焦油中提取酚类化合物最为常见的方法.[3]酸碱法[4]属于化学抽提法,主要是利用酚类物质本身具有弱酸性,可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的酚钠盐进入水相,随后通过酸洗使酚钠盐再次转化为酚类化合物脱离水相,达到提酚的目的.酸碱法操作比较简单、技术成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提酚方法.[5]本研究以酸碱法为基础,针对陕西神木中低温煤焦油,将煤焦油切割为不同的馏分,优化分离条件,得到各个馏分最佳的提酚工艺参数,提高分离效率.酚醛树脂为苯酚及其同系物和甲醛在酸性或碱性的催化剂作用下,通过缩聚反应生成.[6]本实验将所得粗酚代替苯酚与甲醛进行反应,并研究了所提取的混酚替代苯酚合成酚醛树脂的性能.用价格较低的粗酚部分代替价格较高的苯酚,为粗酚的资源利用提供一种新的途径.1.1原料神木中低温煤焦油轻油和重油.1.2实验方法1.2.1 中低温煤焦油的基本性质为保证煤焦油后续分离工作的顺利进行,对实验所用中低温煤焦油性质的测定十分必要.由于国内暂时没有专门针对煤焦油颁布的国家标准,煤焦油又与石油产品有诸多相似之处,故参考焦化产品或石油产品测量标准[78],对实验所用陕西神木某厂中低温煤焦油轻油与重油的基本性质进行测定,其相关标准及方法为:密度按照GB/T 2540-1981测定;含水量按照GB/T 2288-2008测定;残炭按照GB/T 286-1987测定;灰分按照GB/T 2295-1980测定;甲苯不溶物按照GB/T 2292-1997测定;黏度采用DV-2+PRO数字黏度计测定;元素分析采用德国Elementar公司的vario MACRO cube测定;采用ASTM D2887方法模拟实沸点蒸馏.1.2.2 煤焦油馏分的分割根据色谱法模拟实沸点蒸馏数据,将神木中低温煤焦油轻油和重油切割成不同的馏分,分别收集<220℃,220℃~260℃,260℃~300℃以及>300℃四段馏分.因各馏分所含酚的含量及酚的种类不同,针对性地对不同馏分段采用不同的加工分离条件,能够有效提高分离效率.[9]1.2.3 煤焦油馏分酚含量的测定采用双球计量管法,按照YB/T 5080-1993《粗酚中酚及同系物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测定.1.2.4 最小碱油比测定在25mL量筒内注入10g蒸馏水和10g馏分油(精确到0.000 1g),分别记录馏分油和蒸馏水的体积值;一边缓慢加固体氢氧化钠,一边晃动量筒,待其反应、分层,观察油层和水层的体积变化,当加入碱后油层体积不变时,记录氢氧化钠加入量.1.2.5 碱洗条件的确定称取10g馏分油(精确到0.000 1g)于分液漏斗中,将其置于设定好温度的恒温水浴中;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相应浓度的NaOH溶液,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取出分液漏斗静置、分层;分离后计算脱酚油收率.碱洗温度、碱洗浓度和碱洗方式等会影响碱洗收率.考虑碱洗提酚收率的影响,根据具体情况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A为碱洗浓度(%,质量分数),B为碱洗温度(℃),C为碱洗方式.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见表1.1.2.6 酚油精制根据待萃取液与萃取剂体积比1∶1的原则,准确称取馏分油(精确到0.1g);在之前确定的各馏分油不同碱洗条件下进行碱洗,静置分层,留下分液漏斗下层的酚钠盐,用20%H2SO4溶液调节酚钠盐的pH值到6;用甲苯分3次进行萃取,萃取后进行蒸馏,将甲苯蒸出可以得到萃取后粗酚的质量,计算粗酚收率.1.2.7 酚醛树脂的合成按甲醛∶混酚(苯酚)质量比为1.7∶1的比例将甲醛和混酚(苯酚)加入四口烧瓶,升温至40℃;在快速搅拌的条件下慢慢加入50%NaOH水溶液,控制温度小于60℃;滴加完毕,调节油浴温度到50℃,反应2h,再升温至80℃反应3h~4h,溶液变浑浊停止反应;反应结束,用冷水迅速将体系降温至40℃以下,用冰醋酸调节体系至中性,在55℃真空脱水至合适黏度,得到的红棕色黏稠状液体即为酚醛树脂.2.1中低温煤焦油的基本性质中低温煤焦油的性质见表2.由表2可知,陕西神木中低温煤焦油轻油和重油密度较小,残炭值、灰分含量、水含量和甲苯不溶物含量也较低.轻油与重油在30℃时,黏度差异较大,重油黏度明显高于轻油黏度.轻油的碳氢物质的量比及氧含量均小于重油,表明轻油含有更多的烷烃组分,而重油含有更多的酚类组分.尽管轻油与重油组成差别较大,但其馏程却大致相同,说明中低温煤焦油的组成极为复杂.2.2煤焦油馏分的分割煤焦油轻油和重油各馏分含量见表3.由表3可知,轻油小于300℃馏分占56.54%,而重油小于300℃馏分占50.70%,轻油低沸点物质稍多于重油低沸点物质.大于300℃馏分中所含的酚类较少,且均为高级酚[10],高级酚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并不充分,并不适合用酸碱法提取分离.[11]本实验取前三段馏分为研究对象,探究其酚类分离的条件.2.3各馏分酚含量煤焦油轻油和重油各馏分段酚含量见第69页表4.由表4可知,不论轻油还是重油,<220℃馏分酚含量最高,其次为220℃~260℃馏分,260℃~300℃馏分酚含量最低,说明轻油和重油中的酚类主要集中于低沸点馏分段内,沸点越高酚含量越少.在<300℃馏分中轻油酚含量占原料油的12.91%,重油酚含量占原料油的17.41%,重油酚含量明显高于轻油酚含量,与元素分析数据相符.2.4最小碱油比煤焦油轻油和重油各馏分段最小碱油比见表5.由表5可以看出,最小碱油比与各馏分段酚含量基本对应.为方便后继实验,取轻油<220℃馏分最小碱油比为0.060,220℃~260℃与260℃~300℃馏分最小碱油比为0.045;取重油各馏分最小碱油比为0.095.2.5最佳碱洗条件轻油各馏分段正交实验结果见表6,轻油各馏分段正交实验结果极差见表7.重油各馏分段正交实验结果见表8,重油各馏分段正交实验结果极差见表9.由表6和表7可以看出,对于轻油来说,各影响因素中,碱洗方式>碱液浓度>碱洗温度.三段馏分得出的正交实验结果为:碱洗方式都为1∶1;碱液浓度都为15%;对于碱洗温度,<220℃馏分最佳碱洗温度为60℃,220℃~260℃馏分最佳碱洗温度为50℃,260℃~300℃馏分最佳碱洗温度为40℃.由表8和表9可以看出,对于重油来说,各影响因素中,碱液浓度>碱洗温度>碱洗方式.最终确定的最佳方案为:碱液浓度选择15%;对于碱洗方式,<220℃馏分最佳碱洗方式为1,220℃~260℃馏分最佳碱洗方式为1∶1∶1,260℃~300℃馏分最佳碱洗方式为1∶1;对于碱洗温度,220℃~260℃馏分最佳温度为40℃,其他两段馏分最佳温度为60℃.2.6粗酚精制表10为轻油和重油各馏分酚油收率.由表10可以看出,相同馏分段的重油馏分实际酚油收率要比轻油的高,低沸点馏分段的酚油收率要高于高沸点馏分段的酚油收率.2.7合成树脂的性状初步合成树脂的性状见表11.煤焦油中提取的混酚制备的酚醛树脂与苯酚制备的酚醛树脂性质有一定的差异,黏度和固含量都比苯酚制取的酚醛树脂的低,重油酚效果好于轻油酚效果.造成这种差异性的原因可能有两方面:其一,从煤焦油中提取的酚类为混合酚类,组成与苯酚具有较大差异,各类酚化合物的反应活性参差不齐,引起树脂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不均,很难形成性能优良的产品[12];其二,所得混酚虽经过精制,但是在萃取过程中难免有中性油夹带,导致所得混合酚类不纯. 在今后的研究中,可采用适当地向混酚体系中加入苯酚的方法提升酚醛树脂性能,亦或是将所得混酚进行进一步的馏分切割,得到低沸点酚与高沸点酚,在不同条件下进行酚醛树脂的合成.1)在<300℃馏分中,轻油酚含量占轻油的12.91%,重油酚含量占重油的17.41%.2)轻油的最佳碱洗条件为:碱洗方式1∶1;碱液浓度15%;对于碱洗温度,三段馏分的最佳温度依次为60℃,50℃和40℃.重油的最佳碱洗条件为:碱液浓度15%;对于碱洗方式,三段馏分的最佳碱洗方式分别为1,1∶1∶1和1∶1;对于碱洗温度,三段馏分的最佳温度分别为60℃,40℃和60℃.3)粗酚油经过精制后,轻油三段馏分酚回收率分别为92.23%,89.99%和87.91%;重油三段馏分酚回收率分别为94.60%,91.88%和90.73%.4)煤焦油中提取的混酚制备的酚醛树脂与苯酚制备的酚醛树脂性质有一定的差异,黏度和固含量都比苯酚制取的酚醛树脂低,重油酚效果好于轻油酚效果.【相关文献】[1]葛宜掌.煤低温热解液体产物中的酚类化合物(Ⅰ):生成机理[J].煤炭转化,1997,20(1):14-19.[2]肖瑞华.煤焦油化工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85-87.[3]葛宜掌,金红.沉淀法回收煤焦油和含酚废水中酚类的研究[J].煤炭学报,1995,20(5):545-560.[4]卫吉翠.煤焦油中酚类提取与精制概述[J].山西化工,1993,35(2):29-30.[5]贾永忠,贾丽.煤焦油中酚的提取利用[J].当代化工,2008,37(2):194-196.[6]张羽毳,汪树军.一种合成水溶性酚醛树脂的简单方法[J].中国胶粘剂,2004,13(2):9-11.[7]李香兰,王仲英.低温焦油馏分的组成和统计结构表征[J].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1999,8(4):219-226.[8]孙会青.中低温煤焦油脱水及酚类物提取的研究[D].北京: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化工分院,2009.[9]王汝成,孙鸣,刘巧霞,等.陕北中低温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的抽提研究[J].煤炭转化,2011,34(1):34-38.[10]陈繁荣,马晓迅,曹巍,等.陕北中低温煤焦油常压馏分的GC/MS分析[J].煤炭转化,2013,36(4):52-56.[11]高振楠.煤液化油中酚类化合物的提取利用研究[J].煤炭学报,2010,35(7):1188-1192.[12]邢翠萍,李长彪,汪春生,等.褐煤粗酚合成酚醛树脂及模塑料[J].塑料工业,2000,28(5):8-10.。
煤焦油中酚的提取与利用
煤焦油中酚的提取与利用摘要:煤焦油中含有的酚类化合物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高附加值产品,其产率受煤化工的工艺类型、工艺条件和煤本身性质的影响,本文主要讲述我国西北地区出产的煤焦油,对其基本特性进行分析,国内外流行的煤焦油酚的提取提取方法介绍,并在此基础上简述煤焦油的综合应用。
关键词:煤焦油酚类化合物提取与利用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对于高温煤焦油酚类化合物的回收,国内,国外学者已经积累不少经验,使用过热水抽提法,醇类水溶抽提法,重力沉降法,精馏法等。
国内的生产工艺是采用低温干馏工艺生产半焦和低温煤焦油,该工艺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和利用率,也是今后石油资源紧缺的地方用煤代来代替生产的有效解决方案。
一、煤焦油的基本特性煤焦油的分析是建立在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和油品炼制工程基础上的采用公认的试验方法分析检验油品的理化性质和使用性能的实验过程,可对石油产品加工过程提供参考标准。
煤焦油从外观上看,是暗褐色液体,黏性大,具有特殊气味。
其特性与其构成成分有密切联系,它的组成是因煤热解过程中的多种因素,比如加热,升温的速度热解压力和气氛等。
煤种类不同,其焦油性质,如密度,馏分组成,含酯组分也是不同的。
二、煤焦油酚类物质的抽提方法和现状分离方法简介。
从低温煤焦油中提取化学品在于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含酚馏分油与碱性化合物进行反映得到的水溶性酚钠溶液,使得酚类从煤焦油馏分中分离出来,处于容易控制的水平。
三、溶剂抽提方法介绍1.过热水抽提法因酚类在水中的溶解度水温度升高而增加,在200-250℃的温度下可将油中大部分酚类混合物抽提出来。
未减少抽出物中的中性油含量,可大量含酚污水稀释抽出物,并用水蒸气高温结晶,再用污水脱酚的方法从水中回收酚类。
此法必须在高温高压下操作,建议配置高压氧舱。
设备要求高,局限大。
2.醇类水溶抽提法某些盐类及酚钠、酸性亚硫酸钠、二甲苯硫酸钠水溶液对酚类均有选择性溶解能力。
且一般酚类化合物的溶解度随盐类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要采用较高浓度溶液提抽,比如使用甲醇、乙醇、乙二醇及甘油等。
煤炭直接液化油中酚类化合物的分离与利用
化 油采用 的 提质加 工 方式类 似 于石 油的后 续加 工 方
的酸性组分则主要是含有各种单体的一元或多元环 酚类化合物 , 如苯酚、 二甲基酚 、 三甲基酚及萘酚 , 茚
酚 等含 氧化 合物 。
2 酚类化合物 的分 离与利用
国内外 关 于煤 液 化 的研究 长期 以来 一直 致力 于
NO a H发 生酸 碱 中和 反 应 , 样 酚类 便 由焦 油 中转 这 入水 溶液 中 , 而 与 中性 油 分 开 。 由于 酚 为 酸性 很 从
弱 的有机 酸 , 它与 碱 生成 的酚 钠 盐 遇 到 比酚 强 的酸
下 3种 。
( ) 热水 抽提 法 1过 由于酚类 物 质在 水 中有 一 定 的溶 解 度 , 随温 且
煤炭直接液化 ( 以下简称 “ 煤液化” 是把 固体 )
状态 的煤 在 高压 和一 定 温 度 下 直 接 与氢 气 反 应 , 使 煤炭 直接 转化 成液 体 油 品的工 艺技术 ¨ 。 煤液 化得 到 的一 次粗 油 中含有较 多 的含 氧化 合 物 , 中大部 分是 酚类 化 合 物 。 目前 国 内外对 煤 液 其
收 稿 日期 :0 8— 7—2 20 0 9
此法 是 利 用 酚 类 化 合 物 呈 弱 酸 性 , 其 与 使
作者简介 : 毛学锋(90 , , 18 ~) 男 湖北荆州 人 , 为煤炭科 学研究总 院在职研究 生 , 事煤 炭直接液化 工艺、 现 从 煤液化 油品分析和液化残 渣综
焦油萃取提酚新工艺的开发
新工艺
中圈分类号
T Q 5 3 6 . 9
近年 来 我 国煤 化 工 产业 取 得 了 突破 性 的进 展 ,
来 。原 料酚 油来 自于煤 焦油 加氢 装置 减压 塔切 割 出 的1 8 0 ~ 2 2 0 q C 馏分 , 典型 组成 如表 l 所示 。
表 1 原 料 酚 油 组 成
然而 C O 的制备 、 N a : C O , 的苛化 、 C a C O 的煅烧等工 艺操作复杂 , 同时也存在设备腐蚀的问题。
者不互溶, 因此可利用密度差进行沉淀分离。
得 到 的酚钠 盐 中仍 含 有 l %~ 3 %的 中性 油 、 萘油 及 吡 啶碱 等杂 质 , 且含有 大 量 的水 。 采用 蒸汽 蒸 吹法 将 杂 质去 除 , 得 到 中性 油含 量 少于 0 . 0 5 %的净 酚钠 。 净 酚钠 与 H s 0 反应生 成 粗 酚及 N a S O ,利 用二 者 的密度 差 分离得 到粗 酚 。粗 酚 的精 分 主要依 靠 苯 酚 塔、 邻 甲酚塔 、 间对 甲酚塔 , 依 次分 离 出产 品苯 酚 、 邻
甲酚 、 间对 甲酚 和二 甲酚 。 然而 , 该 法 涉 及强 酸 、 强 碱 的使 用 , 对 设 备腐 蚀 严重 , 而 且 产 生 大 量 不 易 处理 的 N a 2 S O 废水, 给 生
3 萃取提 酚新工艺
3 . 1 萃取提 酚原 理
本 T 艺流 程 采用 两种 萃 取 剂— — P N萃 取 剂 和
合物在医药 、 染料 、 工程塑料 、 精细化工 、 合成纤维等
领 域 均有 广泛 的用途 ,在 国内市场 上 当前及 今后 很
注: C . H . 4 0 可能是酚类 , 也可能是 4 一异丙基 乙酸苯酯
浅析煤焦油中酚的加工及应用_王利波
8 | 科技展望 2014 /05
2002 年共需苯酚约 8 万吨。 此外, 泡沫塑料等, 剂、 苯酚还用于生产农药、 染料、 医药及塑料加工等。 邻甲酚是生产除草剂、 杀虫剂、 鞣革剂、 来苏尔 消毒剂的基础原料, 我国邻甲酚的生产厂家大多由 工艺落后, 产品质量差, 无论是质量和 于规模较小, 数量均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要求。 酚类化合物是一种原型质毒物, 对一切生活个 体都有毒杀作用。能使蛋白质凝固, 所以有强烈的杀 菌作用。其水溶液很易通过皮肤引起全身中毒; 其蒸 气由呼吸道吸入, 对神经系统损害更大。长期吸入高 浓度酚蒸汽或饮用酚污染了的水可引起慢性积累性 酚液或被大量酚液溅到皮 中毒; 吸入高浓度酚蒸汽、 肤上可引起急性中毒。如不及时抢救, 可在 3 ~ 8 小 时内因神经中枢麻痹而残废。慢性酚中毒常见有呕 吐, 腹泻、 食欲不振、 头晕、 贫血和各种神经系病症。 酚对水产和不生微生物、 农作物都有一定的毒害。水 鱼肉即有臭味有能食 中含酚 0. 1 ~ 0. 2 毫克 / 升时, 用; 6. 5 ~ 9. 3 毫克 / 升时, 能破坏鱼的鳃和咽, 使其腹 腔出血、 脾肿大甚至死亡。 含酚浓度高于 100 毫克 / 升的废水直接灌田, 会引起农作物枯死和减产。人对 酚的口服致死量为 530 毫克 / 公斤体重。 4 结论 酚类物质在煤焦油产品中对油品来说是一种有 害物质, 因为它能使残炭量增加、 味臭、 变色、 具有腐 但将它提出作为化工原料却 蚀性及燃烧情况不好, 是极有价值的, 以酚类为基础, 可以生产许多种产 品: 如塑料、 粘结剂、 杀虫剂、 消毒剂、 表面活性剂、 鞣 剂及其它产品, 同时可以提高燃料油产品的质量 。 此外, 将提取酚类物质后的煤焦油再进行加氢, 可以 减少 H2 的消耗量, 即减少过程中 CO2 的排放量, 有 利于低碳循环经济的发展, 环境效益显著, 从而可以 “双赢” 达到 的效果。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 对酚类 物质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所以笔者选择了煤焦油 中酚的加工及应用作为论文题目, 本文是对酚的提 取及精制的总结概括。 参考文献: [ 1] J] . 当代 贾永忠, 贾丽. 煤焦油中酚的提取利用[ 2008 , ( 02 ) . 化工, [ 2] 葛宜掌. 煤低温热解液体产物中的酚类化合物 ( Ⅱ) 回收[ J] . 煤炭转化, 1997 , ( 01 ) . [ 3] 葛宜掌, 金红. 沉淀法回收煤焦油和含酚废水中 J] . 煤炭学报, 1995 , ( 05 ) . 酚类的研究[
高温煤焦油工艺技术选择及经济性分析
高温煤焦油工艺技术选择及经济性分析本文简述了煤焦油的主要处理技术,并对高温煤焦油固定床和悬浮床加氢工艺技术和投资收益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
标签:高温煤焦油;加氢高温煤焦油是由多种稠环、含硫、氮、氧及硫的复杂多种杂环化合物,其馏分较宽,比中、低温煤焦油处理复杂。
目前有多种加工技术。
本文主要对高温煤焦油的加工技术,固定床加氢精制、加氢精制/加氢裂化、延迟焦化-加氢联合工艺、悬浮床加氢工艺技术和经济性进行了分析。
1 焦油加氢技术路线介绍目前,煤焦油加氢主要存在固定床加氢精制、加氢精制/加氢裂化、延迟焦化-加氢联合工艺、悬浮床加氢四种工艺技术:1.1 固定床加氢精制是将煤焦油进行常减压蒸馏,切割成轻馏分油和沥青,再将轻馏分油作为固定床加氢精制的原料,将轻馏分油中的氧、硫、氮等去除,同时加氢饱和其中的烯烃和部分芳烃,得到石脑油和低硫柴油馏分。
1.2 固定床加氢精制/加氢裂化技术是在固定床加氢精制工艺流程上增加了加氢裂化段,先将煤焦油切割成馏分油和沥青产品,其中馏分油进入加氢精制和加氢裂化段,通过加氢去除原料中的O、S、N等,同时部分芳烃和烯烃被加氢饱和;加氢裂化段350摄氏度至500摄氏度的减压馏分油,通过加强裂化将重组分油裂化成低于350摄氏度的轻油,提高油品收率。
1.3 延迟焦化(加氢联合)是将大于360℃煤焦油的重油馏分与沥青一同进入延迟焦化,生成轻馏分油和焦炭,其中焦油的轻馏分油和延迟焦化生产的轻馏分油混合后加氢,生产柴油和石脑油产品。
该工艺的缺点是少部分煤焦油生成了焦炭,降低了轻油收率。
1.4 悬浮床煤焦油加氢裂化工艺技术该工艺是将高温煤焦油经过预处理脱水、脱固,进入悬浮床加氢裂化单元,并将产出油经过分馏获得小于370 ℃馏分油和大于370℃的重质油。
小于370℃馏分油进入固定床加氢精制,并分馏可得到石脑油、柴油等终端产品,大于370 ℃的重质油返回悬浮床反应器继续裂化成小分子在系统中循环。
2 工艺技术对比通过对上述煤焦油技术进行介绍,目前高温煤焦油主要选用固定床氢精制/加氢裂化与悬浮床加氢工艺,优缺点如下:2.1 高温煤焦油固定床加氢/加氢裂化先将高温煤焦油中提取轻油、洗油、工业萘、蒽油、改质沥青,并将蒽油、洗油、轻油、酚油为原料,采用固定床-加氢精制/加氢裂化工艺技术生产汽、柴油。
焦化厂煤焦油深加工利用方案的分析与探讨
焦化厂煤焦油深加工利用方案的分析与探讨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环境和能源安全的重视,煤焦油深加工利用技术逐渐兴起。
然而,我国的煤焦油深加工利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为此,本文将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对焦化厂煤焦油深加工利用方案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技术方面煤焦油深加工利用主要包括分离、氢化、氧化、加氢裂解等过程。
其中,氢化和氧化是目前最为广泛应用的深加工技术,其主要作用是将煤焦油中的碳、氢、氧、硫等元素转化为各种有机化合物或化学品。
1.分离技术煤焦油中含有多种有机化合物,如苯、甲苯、萘等,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的分离技术进行分离和提纯。
传统的分离技术包括蒸馏、提取、结晶等,而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分离技术,如水相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介质渗透分离等。
通过合理选择和组合这些分离技术,可以达到高效处理煤焦油的目的,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
2.氢化技术氢化是将煤焦油中的有机物与氢气反应生成低分子量化合物的过程。
该技术在煤焦油深加工中应用广泛,主要作用是降低煤焦油的粘度,增加石蜡和溶剂油等副产品的产率。
氢化反应温度一般为300-450℃,压力为5-15MPa。
常用的催化剂有镍、钼、钴等金属催化剂,也有非金属催化剂如氧化铝、硅化铁等。
氧化是将煤焦油中的有机物加入氧气反应生成酚、醛、酮等化合物的过程。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煤焦油衍生产品,如酚酮树脂、钢轮胎、沥青增强材料等。
氧化反应温度一般为200-300℃,氧气用量为煤焦油质量的5%左右。
催化剂一般为过渡金属盐或五氧化二钒等。
4.加氢裂解技术二、经济方面煤焦油深加工利用的经济效益取决于产品的质量、产值和生产成本。
此外,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也是影响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1.产品质量和产值深加工后的产品一般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如苯乙烯、丙烯、轻油、重柴油等。
在市场需求的支持下,这些产品可以带来可观的产值和利润。
2.生产成本由于煤焦油深加工涉及到多个过程和技术,因此需要考虑到各个环节的生产成本。
煤焦油提酚工艺技术分析与应用
煤焦油提酚工艺技术分析与应用煤焦油提酚工艺技术分析与应用作者简介:刘利(1972一),男,新疆乌苏,新佑能源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注册化工工程师,硕士,1994年本科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专业,长期从事油品加氢工艺的设计与研究工作。
谢飚(1972—),男,新佑能源副总经理,中级工程师,毕业于武汉化工学院(现武汉工程大学)。
曾参与过多项大中型工程设计项目,主导国内首套煤焦油高温加氢项目的工程设计,具有丰富的工程设计经验和项目管理经验。
摘要:介绍了3种煤焦油提酚工艺:硫酸法、二氧化碳法和萃取法。
同时对酚精馏单元提出了流程的优化方案:该单元流程采用5个常规精馏塔和1个不合格产品塔的精馏方案。
通过比较和分析,建议煤焦油提酚工艺采用二氧化碳法;酚精馏单元采用顺序流程法和连续精馏方式。
关键词:煤焦油,酚类化合物,提酚,酚精馏1 前言酚类化合物是有机化工的基本原料之一,在合成纤维、工程塑料、医药、农药、增塑剂、抗氧化剂、染料中间体及润滑剂等的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受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以石油苯类等为原料合成生产酚类产品的成本不断增加。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焦化产能约占全世界的一半。
做为生产焦碳的副产物——煤焦油的产量也较大,从煤焦油中提取酚类产品势在必行。
焦油酚类化合物是煤热解产物,其组成和产量与原煤的氧含量、原煤性质及煤干馏温度有关。
煤干馏温度越低,酚产率越高。
因此,中低温煤焦油比高温煤焦油较适宜作为提酚原料。
煤焦油提酚工艺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三种煤焦油提酚工艺,为今后同类装置的设计和操作提供参考。
2 酚类物性和产品指标焦油酚类化合物根据沸点的不同,分为低级酚和高级酚。
低级酚一般指苯酚、甲酚和二甲酚。
高级酚一般指三甲酚、乙基酚、丙基酚、丁基酚,苯二酚、萘酚、菲酚及蒽酚。
煤焦油中高级酚含量低,提取和分离困难。
煤焦油提酚通常是指提取低级酚,粗酚可以从煤焦油中采用物理分离方法分离出来。
几种主要低级酚的物理性质见表1,产品指标见表2和表3。
陕北地区低温煤焦油提酚探讨
作 者 简 介 : 弓( 9 3一)男 , 士 , 理 工程 师 , 刘 18 , 硕 助 主要 从 事 煤 化 工 相关 领 域 1作 。E—m i l o@ s .j .d . n 二 al o s t xt eu c :g u u
Ab t a t 0wt o h e o i o o n s c ul r d c d d rn o tmp r t r y oy i fc a ,ba e n s r c :2 % ft e ph n l c mp u d o d be p o u e u ig lw e e au e p r l ss o o l c sd o a ay i g isprpete n o o iin,e t n ie r s a c t a i u y e ftc n lge r o n ode o u e n lzn t o ri sa d c mp sto xe sv e e r h wih v ro s tp s o e h o o is we e d ne i r r t s s c o o e t fe t ey.Alo,s me p o o a sa c r i g t h u r n o si i to r tf r r u h c mp n n sef ci l v s o r p s l c o d n o t e c re td me tc st in we e pu o wa d. ua
各 类 技 术 。根 据 目前 国 内情 况 提 出了 自己 的建 议 。
关键 词 : 酚类化合物; 有效利用; 组成
Co p e e sv i z to fLo —Te p r t e Co lTa n No t h a x o i e m r h n i eUtl a in o w — m e a ur a r i rh S a n iPr vnc i
年产2万吨煤焦油提酚项目
年产2万吨煤焦油提酚项目1.1产品概述粗酚是含有多种酚类的复杂混合物,主要组分是苯酚、甲酚和二甲酚等;目前,粗酚加工项目生产的化工产品主要是苯酚、邻甲酚和间对甲酚。
1.2产品市场分析1.2.1国外市场分析2014年世界苯酚生产能力为1159万吨/年,产量为966万吨,同比增长3.2%,开工率为83.4%,较2013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消费量为969万吨,同比增长2.1%。
近两年随着亚洲尤其是中国产能的快速增加,世界苯酚的开工率处于较低水平。
2010-2014年间,世界苯酚产能、产量和消费量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1%、1.2%和1.7%,供应增长快于需求。
东北亚、北美和西欧是最主要的生产和消费地区,三地合计产能占世界的86.6%,消费占世界的82.4%。
印巴地区净进口量最大,北美的净出口量最大,东北亚的贸易量最大,但主要是区域内贸易量。
2014年世界各地区苯酚供需状况万吨/年、万吨地区产能产量进口量出口量消费量非洲 4.0 3.80.5 2.2 2.1中东欧41.832.59.8 1.440.9印巴8.2 5.220.50.325.4中东21.619.5 4.60.024.1北美290.0231.310.233.3208.3东北亚454.6388.940.145.2386.3南美25.120.9 4.1 3.621.4东南亚55.053.021.317.356.9西欧258.5210.98.216.0203.1世界1158.8966.1119.3119.3968.5估计未来随着中国等地的新建大型装置陆续投产,世界苯酚产能增速稳步增长,预计到2020年产能达1366万吨/年,2014-2020年年均增速为2.8%。
预计世界苯酚主要新增能力集中在东北亚,增加103.7万吨/年,其次为东南亚31万吨/年,中东地区增加25万吨/年,印巴地区增加14万吨/年,其他地区没有变化。
1.2.2国内市场分析1.2.2.1苯酚截止到2015年底,国内有13家公司共计16套苯酚装置,总产能253.6万吨/年。
煤焦油中酚的提取与利用
煤焦油中酚的提取与利用摘要:煤焦油中含有的酚类化合物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高附加值产品,其产率受煤化工的工艺类型、工艺条件和煤本身性质的影响,本文主要讲述我国西北地区出产的煤焦油,对其基本特性进行分析,国内外流行的煤焦油酚的提取提取方法介绍,并在此基础上简述煤焦油的综合应用。
关键词:煤焦油酚类化合物提取与利用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对于高温煤焦油酚类化合物的回收,国内,国外学者已经积累不少经验,使用过热水抽提法,醇类水溶抽提法,重力沉降法,精馏法等。
国内的生产工艺是采用低温干馏工艺生产半焦和低温煤焦油,该工艺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和利用率,也是今后石油资源紧缺的地方用煤代来代替生产的有效解决方案。
一、煤焦油的基本特性煤焦油的分析是建立在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和油品炼制工程基础上的采用公认的试验方法分析检验油品的理化性质和使用性能的实验过程,可对石油产品加工过程提供参考标准。
煤焦油从外观上看,是暗褐色液体,黏性大,具有特殊气味。
其特性与其构成成分有密切联系,它的组成是因煤热解过程中的多种因素,比如加热,升温的速度热解压力和气氛等。
煤种类不同,其焦油性质,如密度,馏分组成,含酯组分也是不同的。
二、煤焦油酚类物质的抽提方法和现状分离方法简介。
从低温煤焦油中提取化学品在于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含酚馏分油与碱性化合物进行反映得到的水溶性酚钠溶液,使得酚类从煤焦油馏分中分离出来,处于容易控制的水平。
三、溶剂抽提方法介绍1.过热水抽提法因酚类在水中的溶解度水温度升高而增加,在200-250℃的温度下可将油中大部分酚类混合物抽提出来。
未减少抽出物中的中性油含量,可大量含酚污水稀释抽出物,并用水蒸气高温结晶,再用污水脱酚的方法从水中回收酚类。
此法必须在高温高压下操作,建议配置高压氧舱。
设备要求高,局限大。
2.醇类水溶抽提法某些盐类及酚钠、酸性亚硫酸钠、二甲苯硫酸钠水溶液对酚类均有选择性溶解能力。
且一般酚类化合物的溶解度随盐类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要采用较高浓度溶液提抽,比如使用甲醇、乙醇、乙二醇及甘油等。
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的提取
2017年12月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的提取宋万国张兴平韩旭星(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神木天元化工有限公司,陕西榆林719319)摘要:煤焦油是煤炭热转化过程的必要产物,成分极为复杂。
由于其含有高附加值的酚类化合物,因此应用价值极高。
然而酚类化合物的传统提取工艺不仅在回收效率上很难保证,同时还会产生次生污染,因此开发高效和创新的提取技术十分必要,且势在必行。
尤其在国家大力倡导节能减排的趋势背景下,煤化行业提取与分离酚类物质更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酚类化合物;煤焦油;提取我国煤炭资源储备极为丰富,然而它毕竟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而且随着社会对煤资源需求的不断提升,如何提升煤资源利用效率一直是煤化行业研究的热点课题。
煤焦油是煤干馏热解处理过程的副产品,而且含量约占煤产量的3.5%。
通常状态下呈暗褐色粘稠状液体,而且气味十分难闻。
煤焦油的成分非常复杂,包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其中酚类化合物所占比重较高,一般在会达到35%以上。
一方面,酚及其同系物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是多种市场产品的原料。
另一方面,酚类化合物的存在对煤焦油品质和后续加工工艺具有很大的影响。
基于此,利用蒸馏以及物化结合的方法从煤焦油中分离酚类物质意义十分重大。
然而我国煤化行业一直属于粗放型的生产模式,对于酚类资源的利用效果并不好,同时提取工艺也缺乏创新和实效。
面对酚类市场的巨大缺口,提升对煤焦油的综合利用不仅可以实现国家能源战略目标,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应。
1提取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的意义由于煤焦油中含有大量的酚类物质,因此研究其分离提取的办法,有助于推动煤焦油综合加工价值的全面提高。
首先,酚类同系物包含有苯酚、邻甲酚、间甲酚、对甲酚、3,4-二甲酚、3,5-二甲酚、2,4-二甲酚和2,5-二甲酚等多种类别。
其次,酚类化合物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不仅是纤维、农药、塑料、医药、染料行业的必备原料,而且是精细化工领域的重要载体。
煤焦油中提取粗酚的工艺探讨
28近年来,我国化工行业发展迅速,尤其是煤化工行业,煤焦油提取工艺日渐进步。
在煤焦油中含有一定的酚类物质,这些酚类化合物作为可供利用的化工原料,在很多的化工生产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在煤化工领域,粗酚提取的经济效益非常高,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与环保效益。
如果不注重对煤焦油中粗酚的提取,将会导致这些酚类物质浪费严重,且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
因此,在煤化工领域,加强粗酚提取工艺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煤焦油及粗酚概述1.1 煤焦油概述1.1.1 煤焦油的基本性质对煤炭进行干馏热解和气化处理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煤焦油,而煤焦油中的具体成分、性质都与煤种有着直接的关系,当然,也会受到热解处理时诸多因素的干扰,如加热终温、热解压力、升温速率等,都会影响到煤焦油的最终性质。
如果在煤炭处理的过程中,煤化程度偏低,且进行的是中等的热解处理,此时,所产生的焦油含量也偏高,如果是煤化程度比较低的煤,挥发的煤要远远高于煤化程度的煤,也就使得在热解处理的过程中,最终形成的热解水含量较高,焦炉煤气量也相对较高;一旦在热解的过程中处理的是煤化程度较高的煤,由于其中的挥发分比较小,固定含碳量较高,这就使得在处理的过程中,焦炭的产率要远远高于焦油产率,此种类型的煤多用高温炼焦处理[1]。
以干馏终温选用方法作为划分标准,煤焦油主要以低温煤焦油、中温煤焦油和高温煤焦油为主。
1.1.2 煤焦油的用途煤焦油中含有的很多物质,可以直接作为化工原料。
以低温煤焦油为例,其中所含有的碱性油在经由分离提取以后,可以直接作为金属边缘与表面的处理剂,也就替代了传统的硫酸,再加上碱性油的抗腐蚀性相对较好,可以延缓金属物质的腐蚀;中性含氮类化合物同样是低温煤焦油中的重要构成,此类物质在经由水解以后,可以制作成脂肪酸,而经由还原处理以后的脂肪胺可以作为颜料添加剂使用。
1.2 粗酚概述煤焦油酚水是粗酚的主要来源,粗酚中的苯酚和甲基苯酚含量是最高的,其中,前者的气味比较特殊,属于一种无色的晶体物质,如果将苯酚置于一定的光条件或者空气条件下,这类物质极易发生氧化反应,逐步转变为粉红色甚至深褐色[2]。
苯酚焦油 苯酚精制工艺流程
苯酚焦油苯酚精制工艺流程
苯酚生产工艺有多种,其中之一是从煤焦油中提炼获得。
尤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苯酚主要从煤焦油中提炼。
然而,现代的苯酚生产工艺已经有所改进,并且有多种方法可以选择,例如异丙苯法、甲苯氧化法、苯直接氧化法、磺化法、氯苯水解法、拉西法、环己烷法等。
其中,异丙苯法也叫异丙苯氧化法,原料丙烯和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异丙苯,将异丙苯在液相中氧化生成过氧化氢异丙苯(CHP),然后CHP经提浓后用硫酸分解,得到苯酚和丙酮,最后用树脂中和制得含苯酚/丙酮混合物的分解液,再经精馏、分离提纯得到合格产品。
煤炭加工中的新型煤焦油提取技术
技术发展趋势
提高提取效率:通过改进工艺和设备,提高煤焦油的提取效率。 降低成本:通过优化工艺和原材料,降低煤焦油的生产成本。 环保要求:满足越来越严格的环保要求,减少废气、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 提高产品质量:通过改进工艺和设备,提高煤焦油的产品质量。
技术改进方向
提高提取效率:通过改进 工艺流程和设备,提高煤
技术实践经验
技术原理:采用新 型煤焦油提取技术, 提高煤焦油提取效 率
实践案例:在某煤 矿的应用,提高了 煤焦油提取率
技术改进:根据实 践经验,对技术进 行改进,提高了提 取效率
探索方向:未来将 继续探索新型煤焦 油提取技术的应用 和改进
技术实践问题与解决方案
问题:煤焦油 提取效率低
解决方案:采 用新型煤焦油 提取技术,提 高提取效率
建立示范项目: 选择具有代表性 的企业,建立新 型煤焦油提取技 术的示范项目, 展示技术的优势
和效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加强宣传与交流: 通过媒体、学术 会议等方式,加 强新型煤焦油提 取技术的宣传和 交流,提高技术 的知名度和影响 力
添加标题
普及途径
政府政策支持:鼓励企业采用新 型煤焦油提取技术,提供财政补 贴和税收优惠
技术原理
煤焦油提取技 术的发展历程
新型煤焦油提 取技术的特点
新型煤焦油提 取技术的主要 步骤
新型煤焦油提 取技术的应用 领域
0
0
0
0
1
2
3
4
技术优缺点
优点:高效、节能、环保
缺点:设备投资大,操作 复杂
优点:可提取高纯度煤焦 油
缺点:对原料要求高,需 要优质煤炭
Part Three
新型煤焦油提取技 术在煤炭加工中的
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的提取
业 综 合 利 用 煤 焦 油 提 供 些许 助 力 或 参 考 。
酚 。该工艺 目前较 为成熟 ,而且 可以减少成 本。 同时 对酚盐 的
化和 防腐方面具 有极为 重要的作用 。其次 ,酚类化 合物 多呈无 低 、操作 便捷 且流程 短 ,易 于控制 ,但 是其 缺点 也不容 忽视 ,例 色 、白色液 体或结 晶状态存在 ,微溶 于水 ,其化学性 质主要 体现 如产 品稳 定性差 、合格 率也很难保 证 。此 外相比较 于间歇精 馏
关 键 词 :煤 焦 油 :酚 类化 合 物 ;提 取
分 解 回收 可达到 96%,因此 对于资源 利益效率 十分可 观 。接 下
我 国煤 炭资 源丰富 ,但是 多以黏 媒为 主 ,因此 煤焦 油产 量 来 进入 碳酸 钠苛化 单元 ,首先 要对生 石灰 进行 熟化处 理 ,当然
巨大 ,其 中酚类化 合物约 占煤焦油总 量的 25%左右 ,一直 以来 , 要 求其纯 度要达 到 94%以上 。其 次在碳 酸钠苛化 中 ,碳酸钠 溶
用 。 由于煤 焦油 中酚 类化合物 属于有毒有 害物质 ,不 经过 分离 此时加 入碳 酸钙 粉体 ,使 之 与高温 气体 充分混 合 ,直 至碳 酸钙
就直 接利 用 ,不 仅会造 成环 境污 染 ,同时 对于 煤焦 油的 品质还 粉体 进入锻 烧 炉内 。同样 在粗 酚精制单 元 时 ,也要 进行脱 水 、
质 ,与 此 同时它还 是一 种珍 贵的 资源物质 ,可 以生产 出很 多的 是 利用 二氧化 碳作 为气 源进行 分解 。其 流程 为从塔 底吹 入二
从煤焦油中提取粗酚的工艺研究
从煤焦油中提取粗酚的工艺研究关键词:煤焦油工艺酚类化合物粗酚酚类化合物作为一种化工原料,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从煤焦油中提取相应粗酚,不但具有一定经济效益,为企业获取一定利润,同时也具备一定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
一、概述粗酚,是通过对中低温煤焦油的常减压蒸馏、提取出含酚油的馏份,然后进行加工得到的。
其主要组成有苯酚、邻甲酚、间对甲酚和二甲酚。
苯酚,无色针状结晶或白色熔块,可燃,腐蚀力强,有毒,呈弱酸性,如果不纯或在空气作用下为淡红色至红色。
可吸收空气中水分并液化,有特殊气味和燃烧味,极淡的溶液具有甜味。
溶于乙醇、水、乙醚、氯仿、乙二醇、二硫化碳、凡士林及碱液,不溶于碱金属的碳酸盐和石油醚。
邻甲酚,白色结晶,有苯酚气味,可燃。
溶于乙醇、乙醚、氯仿及热水。
混合二甲酚,为白色结晶固体。
在水中溶解极少量,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及碱液中,可燃。
二、中低温煤焦油的品质中低温煤焦油中主要含有轻油、酚油、萘油和洗油,各组分馏程分布见下表。
三、回收粗酚的工艺简介1.洗涤法由于酚类化合物带有酚羟基,所以酚类具有弱酸性,能同碱进行中和反应生成酚钠盐,因此,工业生产中一般采用15%左右的naoh 水溶液洗涤酚油馏分,从而把酚从煤焦油中提取出来。
生成的酚钠溶于碱液中,因含酚钠盐的碱液密度较大,且与上述各种馏分互不相溶,靠密度差即可分离来。
生成的酚钠盐再用硫酸水溶液进行洗涤分解,从而提取出酚类。
2.萃取法溶剂萃取法是在酚油馏分中加入一种与其基本不相混溶的复合溶剂,利用酚油中各组分在两个液相中的溶解度不同的原理,使酚油中的酚类溶解在复合溶剂中,而其它组分却不溶解或微溶解,从而使酚油中各组分得以分离。
因含酚溶剂的密度比脱酚油的密度大,且与脱酚油基本不互溶,固利用重力沉降即可分离。
含酚溶剂可采用精馏方法使粗酚和溶剂得以分离,溶剂经冷却回收后可循环使用。
(见图1)3.从煤焦油酚水中回收粗酚3.1重力沉降法依据表中所呈现出各组密度差异,将煤焦油酚水置于相应沉降罐中并实施重力沉降,以从中分离出酚水、煤油尘以及焦油油/中油。
煤焦油中二甲酚的提取
加热, 并用直接蒸汽蒸吹。吹出的油气和水气进
入冷凝冷却器和油水分离器, 得到净化后的酚钠
从釜底排入净酚钠槽待用。酚水排入污水处理系
统, 分离得到的油进入油收集槽。
2.3 酚钠的分解
酚钠的分解一般有两种方法, 即硫酸法和二
氧化碳法。
( 1) 硫酸法。硫酸分解酚钠的反应如式 ( 3) 。
2RONa+H2SO4
[ 3] 熊 庆 明 等. UASB- SBR处 理 啤 酒 废 水 工 艺 控 制 [ J] . 工业水处理, 2002, 22 ( 5) : 57—59.
[ 4] 王 凯 军 等. 升 流 式 厌 氧 污 泥 床 ( UASB) 反 应 器 的 设 备化研究 [ J] . 给水排水, 2001, 27 ( 4) : 86—90.
2ROH+Na2SO4
( 3)
硫酸分解法又有间歇式和连续式之分。间歇
式流程与间歇洗涤相似, 将待分解的酚盐装入分
解器内, 缓慢加入体积分数为30%的稀硫酸, 用压
缩空气进行搅拌, 保持温度不高于90 ℃, 经充分
反应后呈微酸性时为止。然后静置4 h, 分解生成
的粗酚浮于上层, 下层为密度较大的硫酸钠溶液。
Application of Anaer obic Technology in Pr etr eatment of High Concentr ated Wastewater of Chemical Pr oduction
FAN Xin-qun
(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epart. Changlian Branch Company of SINOPEC, Yueyang 414012, China) Abstr act: The pretreatment of high caprolactam contained wastewater with up- 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 reactor was applied before the original A/O treatment for effectively treating. The commercial application showed that the pH value of the input wastewater should be severely controlled at the rang of 5.5 ̄6.5 for stable operation and acidizing prevention due to the large quantity of inorganicsalts, such as sulfate, phosphate and nitrate, in the wastewater. At a COD content of 8 000 ̄12 000 mg/L in the input wastewater, the COD removal rate could reach more than 55%, which met the demand of discharge. Keywor 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aprolactan; sewage treatment plant; anaerobic biological treatmen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焦油提酚工艺技术分析与应用作者简介:刘利(1972一),男,新疆乌苏,新佑能源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注册化工工程师,硕士,1994年本科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专业,长期从事油品加氢工艺的设计与研究工作。
谢飚(1972—),男,新佑能源副总经理,中级工程师,毕业于武汉化工学院(现武汉工程大学)。
曾参与过多项大中型工程设计项目,主导国内首套煤焦油高温加氢项目的工程设计,具有丰富的工程设计经验和项目管理经验。
摘要:介绍了3种煤焦油提酚工艺:硫酸法、二氧化碳法和萃取法。
同时对酚精馏单元提出了流程的优化方案:该单元流程采用5个常规精馏塔和1个不合格产品塔的精馏方案。
通过比较和分析,建议煤焦油提酚工艺采用二氧化碳法;酚精馏单元采用顺序流程法和连续精馏方式。
关键词:煤焦油,酚类化合物,提酚,酚精馏1 前言酚类化合物是有机化工的基本原料之一,在合成纤维、工程塑料、医药、农药、增塑剂、抗氧化剂、染料中间体及润滑剂等的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受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以石油苯类等为原料合成生产酚类产品的成本不断增加。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焦化产能约占全世界的一半。
做为生产焦碳的副产物——煤焦油的产量也较大,从煤焦油中提取酚类产品势在必行。
焦油酚类化合物是煤热解产物,其组成和产量与原煤的氧含量、原煤性质及煤干馏温度有关。
煤干馏温度越低,酚产率越高。
因此,中低温煤焦油比高温煤焦油较适宜作为提酚原料。
煤焦油提酚工艺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三种煤焦油提酚工艺,为今后同类装置的设计和操作提供参考。
2 酚类物性和产品指标焦油酚类化合物根据沸点的不同,分为低级酚和高级酚。
低级酚一般指苯酚、甲酚和二甲酚。
高级酚一般指三甲酚、乙基酚、丙基酚、丁基酚,苯二酚、萘酚、菲酚及蒽酚。
煤焦油中高级酚含量低,提取和分离困难。
煤焦油提酚通常是指提取低级酚,粗酚可以从煤焦油中采用物理分离方法分离出来。
几种主要低级酚的物理性质见表1,产品指标见表2和表3。
根据GB/T6705—2008对苯酚、GB/T2279—2008对甲酚及GB/T2600—2009对工业二甲酚指标要求可知,每类产品对水质量分数、中性油质量分数以及主产品质量分数均有相应的要求,尤其是苯酚对纯度要求较高。
其中苯酚一等品要求苯酚质量分数不小于99%,邻甲酚一等品要求邻甲酚质量分数不小于96%,间对甲酚一等品要求间甲酚质量分数不小于45%,二甲酚合格品要求二甲酚质量分数不小于60%。
从上述产品指标要求可以看出,每类产品对水含量,中性油含量以及纯度上均有相应要求,尤其是苯酚对纯度要求较高。
3 焦油馏分选择从焦油中提取粗酚通常是提取低沸点酚,即苯酚到二甲酚,从物性沸点上看,沸点在181~220℃之间,沸点范围较窄。
以下是某中低温煤焦油的酚含量分析数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酚集中在<230℃的馏分中,尤其在180~230℃馏分中含量较大。
若要提取酚,首先要用塔蒸馏方法得到初馏点到230℃的含酚馏分,然后进行下一步的加工处理。
4 工艺方案简介4.1 硫酸法为提取中低温煤焦油中<230℃馏分段所含的酚类,主要工艺单元有洗涤脱酚单元、酚盐精制单元、酚盐分解单元、粗酚精制单元、酚精馏单元等。
(1)洗涤脱酚酚呈现为弱酸性,所以可以采用碱(如NaOH)同酚发生反应,得到酚钠盐,酚钠盐和中性油可以通过密度差来进行分离。
主要化学反应如下:酚类化合物与碱发生反应:C6C5OH+NaOH→ C6H5ONa+H2O (式 1)C6H4CH3OH+NaOH→C6H4CH3ONa+H2O(式 2)上述分离中大量的中性油和酚钠盐水溶液通过密度差沉淀分离。
(2)酚盐精制酚钠盐中依旧含有少量的油和大量的水,通过蒸吹塔采用蒸汽直接和间接汽提的方法可以脱除油和汽提出部分水,得到净酚钠。
(3)酚盐分解单元净酚钠用强酸性物质中和分解,如以硫酸进行中性酚钠的分解,其化学反应为:2C6H5ONa+H2SO4→2C6H5OH+Na2SO4(式 3)2C6H4CH3ONa+H2SO4→2C6H4CH3OH+Na2SO4(式4)硫酸法是将硫酸加入分解器内将酚钠盐进行分解,然后分别排出硫酸钠和粗酚。
粗酚和硫酸钠的分离通过密度差进行分离。
酚盐分解要保持在50-60℃之间进行,使分解能快速进行。
该方法设备腐蚀严重,而且产生大量不易处理的硫酸钠废水。
(4)粗酚精制单元上述得到的酚类混合物不含油,但是会含有水,因此要通过脱水塔进一步脱水。
脱水后粗酚含有高级酚,通过脱渣塔脱除高级酚渣,得到净酚产品。
(5)酚精馏单元酚产品依据沸点的不同,在减压下采用精馏分离。
采用减压操作的目的是降低操作温度,避免酚发生热解,同时提高不同酚化合物之间的相对挥发度,易于分离。
4.2 二氧化碳法(1)洗涤脱酚(2)酚盐精制上述两节同4.1节。
(3)酚盐分解单元此酚盐分解法为二氧化碳法。
二氧化碳法是利用CO浓度在20%左右的气源进行分解,较常用的气源有高炉煤气、CO浓度在17~25%的焦炉烟道气或荒煤气提氢后的解吸气。
分解在连续分解塔内进行,塔底吹入二氧化碳气,塔顶喷洒净酚钠盐溶液,逆流接触并在塔内反应生成粗酚和Na CO,粗酚从塔下部排出,Na CO从塔底部排出。
粗酚中未分解完的酚盐再进一步用少量硫酸分解。
此法工艺技术成熟可靠,且大大节省硫酸用量。
发生的主要反应有:2C6H5ONa+H2O+CO2→2C6H5OH+Na2CO3(式 5)2C6H4CH3ONa+H2O+CO2→2C6H4CH3OH+Na2CO3(式 6)此方法的优点是:a)酚盐分解率高,分解率可达95~97%;b)分解过程中酚的回收率可达95%;c)能够有效的利用CO2资源,减少辅助原料H2SO4的消耗。
(4)碳酸钠苛化a)第一步为生石灰(CaO)的熟化处理生石灰(CaO)倒入生石灰池,放入冷水,经过一段时间后使其成膏状,再加入60℃热水混合,生成所需浓度的浆状Ca(OH)2,用泥浆泵送入苛化工序。
CaO要求纯度在 95% 以上。
其反应式如下:CaO+H2O→Ca(OH)2+1160kJ/kg(式7)b)第二步为碳酸钠的苛化,其反应式如下:Ca(OH)2 +Na2CO3→2NaOH+ CaCO3↓(式 8)将分解单元得到的Na2CO3溶液加入到苛化反应器,用螺杆泵均匀地加入熟化的浆状Ca(OH)2,开启搅拌,将上层清液导出,经沉淀分离后上层清液排入产品配置槽,然后将沉淀转入真空过滤机,滤液入产品配置槽,同时收集碳酸钙滤饼,用适量的水冲洗真空过滤机。
苛化反应器采用夹套蒸汽加热,反应温度为85~93℃。
(5)碳酸钙分解碳酸钙分解采用旋流动态煅烧炉,旋流动态煅烧炉采用燃料直火加热。
当炉内达到煅烧温度(1000℃左右)要求时,计量加料器将碳酸钙粉体送至炉内,与产生的高温气体进行气固混合,快速传质传热并旋转上升,几秒钟内完成煅烧过程,气固混合气体再进入旋风分离器,经气固分离后粉体(产品氧化钙)排出。
而余热气体再经过二、三级旋风分离后,进入干燥机内,对含湿物料(碳酸钙滤饼)进行脱水干燥成粉体,经旋风分离器及布袋收尘器气固分离,净化后的尾气由高压引风机排出,干燥后碳酸钙粉体进入煅烧炉内。
利用碳酸钙煅烧成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1777kJ/kg (式 9)(6)粗酚精制单元(7)酚精馏单元6、7单元同4.1节相同。
4.3 萃取法针对中低温煤焦油提出如下粗酚提取方法:溶剂萃取-柱层析法。
首先进行硅胶对酚类物质的吸附能力实验。
采用60~200目范围内的硅胶,测定了不同粒径,在正庚烷为洗脱剂的条件下,硅胶对酚类物质的吸附能力。
试验表明,随着硅胶粒径的减小,吸附能力按曲线变化逐渐增强。
采用乙酸乙酯作为洗脱剂对中低温脱沥青煤焦油进行梯度洗脱,可以很好的将煤焦油进行分离,分别得到中性油和富含酚类的洗脱分,乙酸乙酯对酚类物质进行了很好的选择性富集;中性油饱和分质量占到脱沥青煤焦油的56.8%,烃类物质占洗脱分质量的75.8%,通过分析检测后,主要为C14~C44的烷烃和烯烃;富含酚类的洗脱分占到脱沥青煤焦油的37%,其中酚类含量占洗脱分质量的75.2%,其中主要的酚类物质有苯酚、甲酚、乙基酚、萘酚等。
在波兰,为了从煤焦油馏分中提取酚,试验了筛板式脉冲萃取塔。
萃取塔高1.3 m,筛板厚度为5×10m,筛板间距为5×10m,筛板孔直径为3×10m,塔中筛板数为17块。
在脉冲萃取塔中从馏出温度170~210℃,含酚33.2%,密度996 kg/m的焦油组分中萃取酚类化合物。
萃取剂是15%的单羟基乙胺水溶液,萃取过程在60℃下进行。
根据试验结果确定,筛板式脉冲萃取塔在60℃时,使用15%的单羟基乙胺水溶液进行酚油馏分的脱酚是适宜的。
上述两种萃取脱酚工艺目前是停留在试验室阶段,有必要进行下一步的工程放大研究。
同时如何选择一种选择性好、损失量少的萃取剂是以后的主要研发方向。
4.4 酚精馏简介目前的酚精馏有两种方式,间歇精馏和连续精馏。
间歇精馏流程简短,但中间罐多,产品不稳定,容易不合格,投资低。
连续精馏流程长,自控程度高,产品质量好,投资高。
统计分析得出,当粗酚的进料量达到1.5万吨/年以上时,便推荐建设连续精馏。
若处理量小于1.5万吨/年时,建议集中原料,分段连续加工。
以下描述主要针对连续精馏进行介绍。
从酚类产品的沸点来看,温度接近,所以可以采用顺序流程分离方法。
方案一按脱水塔、脱渣塔、苯酚塔、邻甲酚塔、间对甲酚塔(塔釜得到二甲酚)的分离顺序进行分离,这样是按沸点由低到高进行分离而安排的塔分馏顺序。
方案二借鉴乙烯工业分离工艺,将最难分离的邻甲酚和间对甲酚放到最后一个塔分离,分离流程修改为脱水塔、脱渣塔、苯酚塔、二甲酚塔、邻甲酚塔(塔釜得到间对甲酚)。
采用该流程,邻甲酚分馏塔的塔规格尺寸降低不少。
在相同的产品质量要求下,方案一和方案二从冷却负荷、加热负荷和设备投资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如表6所示: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方案二投资少,但是能耗要高。
由于酚精馏的塔为常压设备,整体投资一般不大,但是采用蒸汽或导热油的重沸器耗能较大,所以从长期节能角度出发,采用方案一的长期操作费用明显减少,所以推荐顺序流程法是酚精馏单元的首选流程。
在设计酚精馏单元,在上述五塔的基础上设置需要设计不合格产品塔。
出现不合格产品的原因是苯酚塔的产品精度要求高,苯酚产品较难合格。
当进料组成变化时,操作上若没有及时调整,导致苯酚产品不合格,可以将该不合格产品送到不合格产品塔二次分离,此不合格产品塔的回流比可以大幅度降低,产品却较容易达标。
不合格产品塔对于不合格的中间产品进行加工,为酚精馏的连续稳定操作打好基础。
该不合格产品塔可以间断将各种不合格的产品重新进行分离,从塔顶得到合格产品,提浓后的塔底部产品送到相应的精馏塔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