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历史转折》测试题
部编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测试)(学生版)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测试一、选择题(4分×12题=48分)1.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这场讨论中否定的错误思想是()A. 党和国家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B. “以阶级斗争为纲”C. “两个阶级和两条路线的斗争是主要矛盾”D. “两个凡是”2.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认识,错误的有( )A. 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C. 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D.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3.“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材料表明当时中国政府首要解决的问题是( )A. 解放思想,进行改革开放B. 巩固政权,建成社会主义C. 进行阶级斗争,打击敌对势力D. 惩治腐败,依法治国4.下图是 1978 年 12 月《人民日报》刊发的一次会议公报。
该会议确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A. 阶级斗争B. 国防建设C. 经济建设D. 文化创新5.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对中共八大的继承和发展,其“发展”主要体现在()A. 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B. 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 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 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6.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开端的标志。
“开端”是指()A. 在全国大规模地平反冤假错案B. 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C.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D. 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7.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逐渐推开尘封已久的大门,开启了改革开放的革命征程,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开启这一“征程”的标志是()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B.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C.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 中共十四大的召开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等一系列法律文件。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同步测验(有答案word)

《伟大的历史转折》同步测验一、选择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8年的风雨征程。
党的数次重要会议见证了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历程。
如图所示是党的几次会议的重要影响,对这几次会议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A.①④③②B.②③①④C.④②③①D.①④②③3.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转折,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A.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B.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D.提出了科学发展的思想4.小红参加知识竞赛,下图是主持人的提示语,与提示语对应正确的答案是()A.新文化运动B.开展“文化大革命”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5.有人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中国经济腾飞的里程碑式的时代,主要是因为它()A.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B.掀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C.平反了冤假错案D.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6.1978年对于中国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下列事件发生在1978年的有()①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②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③“文化大革命”结束④粉碎“四人帮”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③7.中国人民面貌的历史性变化……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冲破了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摆脱了许多思想上的枷锁和禁锢,振奋起伟大的革新创造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由此可见,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重要意义是()A.作出改革开放战略决策,推动中国社会发展B.解放了思想,振奋了人民精神C.成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D.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
“转折”体现在()A.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B.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C.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9.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练习题

八下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课前预习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能够支持这一结论的有()①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②作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③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④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假如你是一位记者,采访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你的采访报道中不应出现以下哪个观点()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B.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C.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D.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3、纪录片《平反冤假错案》以纪实的手法再现了“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集团为篡党夺权,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残酷迫害,制造大批冤假错案,以及我党如何平反冤假错案的过程。
我国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是在()A.“文化大革命”结束后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C.为刘少奇恢复名誉后D.林彪集团被粉碎后4、20世纪70年代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会首先否定了()A.“以阶级斗争为纲”B.“两个凡是”的方针C.资产阶级自由化D.“文化大革命”的错误5、新中国历史上由阶级斗争为纲向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的主要标志是()A.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的完成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是在()A.1978年B.1979年C.1980年D.1981年7、《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A.中共七届三中全会B.中共八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8、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是()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B.《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C.《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的通过D.《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通过9、20世纪70年代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讨论首先否定了()A.“以阶级斗争为纲”B.资产阶级自由化C.“两个凡是”的方针D.“文化大革命”的错误10、中国共产党党史上有两次重大、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会议,一次是遵义会议,另一次是()A.中共七届三中全会B.中共八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11、材料分析题材料一材料二“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
部编版历史 八年级下册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1. 请你为下列年代尺选择一个准确的主题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C.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D.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2. 1992午,大中型国有企业向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迈进,促使其加快步伐的因素是()B.公司制、股份制的推行A.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自产经营自主权C.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确定以公有制为主的多种所有制经济3. 大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博,端正了指导思想,使广大干部和群众从过去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恢复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这次大会是A.中共七大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八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4. 观察下图,1978—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A.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B.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C.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D.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5. 之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是因为()A.平反了大批冤假错案B.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C.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D.讨论了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6. 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之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历史性决策。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
这充分说明了A.改革开放是富国强国之路B.我国的工作重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D.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重中之重7.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转折”的含义主要指()A.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C.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由农村改革转到城市改革上来D.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由建立计划经济到建立市场经济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A.全面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征程B.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征程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9.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工作胜利完成。
《伟大的历史转折》习题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选择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顺利召开,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A B C D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指导思想是()A.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 “一国两制”的构想D. 科学发展观3、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主要是因为它()A. 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B. 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战略决策C.提出了与时俱进 D.决定平反冤假错案4、“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中共十五大的召开C.邓小平南方谈话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5、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学校举行“光辉的足迹”图片展。
下列四幅图片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开天辟地②当家做主③星星之火④伟大转折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6、党的生日即将到来,同学们围绕党的光辉历史进行热烈讨论。
甲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五四爱国运动;乙说中国共产党“一大”在90年前召开;丙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丁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以上哪一位同学的话不符合史实()A.甲 B.乙 C.丙 D.丁7、1978年11月,邓小平曾语重心长地说:“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工业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这一讲话成为开辟新时期道路的宣言书。
随后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A. 遵义会议B.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八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8、宁夏统计局:“2008年,宁夏生产总值突破千亿,达到1098.51亿元,比1978年增长15倍,30年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7%”,取得这一成就得益于实行()A.社会主义总路线 B.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C.改革开放政策 D.土地改革二、材料题1、历史图片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每一幅图片都生动叙述了一段历史。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同步测试:伟大的历史转折(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能演练提升1.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C.提高了中国的威望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2. 右图所示是《人民日报》刊发的某会议公报。
该会议确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A.阶级斗争领域B.经济建设领域C.组织路线领域D.法制建设领域3.下图对我国社会发展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4.联系与比较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下列关于遵义会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的论述中,正确的是()①都是党的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②都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③都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中心④都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影响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5.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最主要共同点是()A.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B.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C.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6.以下有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到1982年初基本结束B.1981年,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C.平反后的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重新走上工作岗位D.刘少奇的名誉得到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7.辨析题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错误:理由:★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徘徊——乍暖还寒】材料一材料二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邓小平(1)材料一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后的哪一方针?这个方针的实质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说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的性质是什么。
2024年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素养达标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 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然而,当时中共中央的 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 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方针。 这一方针后来被称为“两个凡是”,它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A.浮夸风现象
B.“共产风”现象
C.“以阶级斗争为纲”
D.“两个凡是”的方针
123456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2.下列口号中,流行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是( C ) A.“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 B.“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7 8 9 10 11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10. 学科素养·历史解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中国人民由“站起来”走 向“富起来”,它的召开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的原因是( B ) A.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B.作出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的战略决策 C.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决定平反冤假错案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1)根据材料一,针对这一情况,当时中国掀起了哪一场思想解放 运动?(2分)该运动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 思想解放运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意义: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中共十一 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作了思 想准备。(言之有理即可)
伟大的历史转折测试

单项选择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假如请你为邓小平同志拟一份发言提纲,下列所提不恰当的一项是()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C.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D.实行改革开放2.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直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地奋斗。
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A.实现国家工业化B.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实行改革开放D.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中心工作3.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评述中,正确的是()①前者结束了旧时代,后者结束了错误方针②前者开启了新纪元,后者开创了新时期③前者开创的事业为后者提供了宝贵经验④后者是对前者开创事业的继承与发展A.①②③ B.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4.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事件是()A.“两个凡是”思想的提出B.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D.拨乱反正的深入开展5. 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这次讨论()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②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③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④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下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①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③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④实行改革开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7.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A.新中国的建立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3.7伟大的历史转折练习题期中复习 2021-2022学年下学期湖南省各地八年级历史

3.7伟大的历史转折练习题一、选择题1.(2021·湖南株洲·八年级期中)他多次成为美国影响最大、有世界“史库”之称的《时代》杂志封面人物……因为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
材料中的他是指()A.孙中山B.毛泽东C.邓小平D.习近平2.(2021·湖南·长沙市雨花区石燕湖中学八年级期中)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C.提高了中国的威望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3.(2021·湖南·张家界市民族中学八年级期中)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会议是A.中共八大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六大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4.(2021·湖南·常德市第二中学八年级期中)学习历史须分清史实和观点。
下列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属于观点的是A.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B.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C.作出实行改革开放决策D.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5.(2021·湖南·江永县第三中学八年级期中)1978年11月,邓小平曾语重心长地说:“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这一讲话成为开辟新时期道路的宣言。
随后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A.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B.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C.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D.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6.(2021·湖南·郴州市第五中学八年级期中)“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进一步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并且立即动员起来,鼓足干劲,群策群力,为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进行新的长征。
”材料所表述的政治路线来自于A.遵义会议B.中共八大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四大7.(2021·湖南·常德市第二中学八年级期中)无论时光怎样流逝,都不能湮没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记忆。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练习题(打印)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选择题1.20世纪70年代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讨论首先否定了()A.以阶级斗争为纲B.资产阶级自由化C.“两个凡是”的方针D.“文化大革命”的错误2.《人民日报》社论在评论有一次重大会议时指出:“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
”这次会议是()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3.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会议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这次会议确立的思想路线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两个凡是” C.四项基本原则 D.“三个代表”4.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转折”体现在()A.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B.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C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5.“……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这首歌词说的是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出现在()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四大6.著名企业家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曾经回忆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
全是斗争。
(1979年)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是要变了!”柳传志所感受到的“变”是指()A.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B.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开展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针确立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成了以_________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A.江泽民 B.毛泽东 C.习近平 D.邓小平8.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为开展拨乱反正工作提供前提的是()A.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C.工作重心转移和实行改革开放 D.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领导9.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
高中历史人民版 必修二 第二节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测试

第二节伟大的历史转折一、选择题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都作出把工作重点转向A.城市斗争B.经济建设C.对外开放D.政治建设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其根本之处在于A.果断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B.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进行经济体制改革D.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3.《人民日报》1978年7月1日最新刊登了毛泽东在1962年发表的一份讲话:“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就拿我来说,经济建设工作中间的许多问题,还不懂得……工业、商业,我就不大懂。
对于农业,我懂得一点,但是也只是比较地懂,还是懂得不多……至于生产力方面,我的知识很少。
”当时刊登这份讲话的真实用意是A.展现了毛泽东敢于自我批评的高尚品质B.打破个人崇拜,促进思想解放C.展示毛泽东的不足之处,为否定毛泽东做思想准备D.重新调整经济政策,实行改革开放4.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初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B.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C.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D. 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5.“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实行了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D.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6.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标志着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B.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C. 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D. 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7.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村改革给城市改革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此处“成功的经验”主要是指A.逐步废除全国范围内的人民公社体制B.实行政企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C.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D.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激发经营主体的积极性8.1983年国家有关部门指出,去年国有企业首钢创利润4.1亿,交国家2.862亿元后,在当年新增利润中拿的太多。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同步训练)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_统编版_2024-2025学年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这次全会的中心议题是()A、经济建设B、政治体制改革C、改革开放D、思想解放运动2、2、经过几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果,以下哪项不是这一时期改革开放的成果?A、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粉碎“四人帮”C、设立经济特区D、实行对外开放政策3、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A. 稳定国内政治形势B. 调整经济结构C. 实施改革开放政策D. 重新确立党的领导地位4、以下哪项不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举措:A.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建立经济特区C. 逐步实现国有企业改革D. 推行计划生育政策5、1978年底召开的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是()。
A、中共三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届二中全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了()的新时期。
A、新民主主义革命 B、社会主义革命 C、社会主义建设 D、改革开放7、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是在哪个会议上确定的?A.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B.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C. 十一届三中全会D. 十三届四中全会8、以下哪个不是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体制改革措施?A.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 私营经济迅速发展D. 国家统一收购粮食9、在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这次会议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以下关于这次会议的描述,错误的是:A. 会议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阶段B. 会议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 会议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D. 会议确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0、以下关于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体制改革,说法不正确的是:A.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C.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开始对外开放,建立了深圳等经济特区D. 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1、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哪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A. 全面整顿B. 全面深化改革C.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和实行改革开放12、以下哪项不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方针?A.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 坚持改革开放C.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 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二、非选择题(本部分有4大题,每大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1、根据材料,指出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哪些重要决策?(3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什么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5分)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目标是什么?并根据所学知识,举一个改革开放后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具体措施。
八年级历史伟大的历史转折同步训练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能力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召开()A.1976年10月B.1978年底C.1980年底D.1986年初2.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A.毛泽东B.周恩来 C.邓小平D.江泽民3.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谁的种种罪名,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A.彭德怀B.刘少奇C.贺龙D.老帅们4.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A.实验B.实践 C.马列主义D.毛泽东思想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核心内容是()A.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转移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C.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D.拨乱反正6.党的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分别是()A.邓小平、江泽民B.毛泽东、周恩来C.毛泽东、邓小平D.周恩来、江泽民7.下列会议确定以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重心的有()①中共七大②中共八大③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②④8.之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理由包括()①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②做出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的决策③决定实行改革开放④形成了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 D.①②④9.1982年,我国颁布了第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第一部B.第二部C.第三部D.第四部二、列举题1.列举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工作重心的三次转移:2.列举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三、试一试试着复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就其中的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 2.C 3.B 4.B 5.B 6.C 7.D 8.C 9.D二、列举题:1、列举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工作重心的三次转移:第一次是在1927年“八七”会议后,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第二次是在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后,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进入城市领导农村的建国时期;第三次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为纲逐步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07[练习-素能拓展]伟大的历史转折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07[练习-素能拓展]伟大的历史转折](https://img.taocdn.com/s3/m/05689d47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8.png)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邓小平说:“一九七七年和一九七八年,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老一辈革命家没有完全恢复领导职位B.“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未得到平反C.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被压制D.“两个凡是”的方针的提出2.粉碎“四人帮”后,广大干部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面,使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重新奋起。
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国内外发展大势都要求中国共产党尽快就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政方针作出政治决断和战略抉择。
材料叙述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A.背景B.过程C.内容D.影响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请根据材料,完成探究任务。
材料国外一位学者曾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
饱经沧桑的中国在1978年再一次开始了决定命运的抉择。
对无数人来说,12月18日开始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的理解。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人民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原因。
【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导致党和国家的工作总体上处于徘徊状态。
故选D项。
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叙述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A项符合题意。
3.(1)【答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因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
【解析】根据“1978年再一次开始了决定命运的抉择”等,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方面作答即可。
(2)【答案】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_人民版_2024-2025学年

《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以下关于这次会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会议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B、会议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会议宣布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D、会议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2、以下关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A、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城市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C、对外开放从沿海地区逐步推进到内地D、经济体制改革以计划经济为主体,市场经济为辅3、题干: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转折?A. 抗日战争胜利B. 土地改革完成C.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D. 文化大革命结束4、题干:在以下哪个时期,中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 大跃进时期B. 文化大革命时期C. 改革开放初期D.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5、题干: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首先在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政策是: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 发展乡镇企业D. 引进外资6、题干: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中,第一个设立经济特区的是:A. 深圳B. 厦门C.珠海D.汕头7、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是哪次会议?A. 十一届三中全会B. 十二大C. 十三大D. 十四大8、邓小平南方谈话发生在哪一年?A. 1978年B. 1982年C. 1992年D. 1997年9、题干:以下哪项事件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开始?A.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 1979年设立深圳经济特区C. 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D. 1982年中共十二大的召开 10、题干:以下哪项不属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A. 对外借款B. 对外投资C. 设立经济特区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1、以下哪项事件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开始?()A. 文化大革命B. 邓小平南巡C. 十一届三中全会D. 群众运动12、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A. 十一届三中全会B. 十二届三中全会C. 十三届三中全会D. 十四届三中全会13、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一决策的主要背景是:A. 国际形势的变化与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C. 对外开放政策的初步实施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准备14、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最先对外开放的是哪一类地区?A. 经济特区B. 沿海开放城市C. 沿海经济开放区D. 内陆开放城市15、下列哪一项不是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A. 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B. 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 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D. 强调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16、关于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B. 加强了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与合作C. 导致了传统农业社会结构的迅速瓦解D. 推动了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的主要原因,并简要阐述这一突破对我国外交格局的影响。
《伟大的历史转折》测试题(范文)

《伟大的历史转折》测试题(范文)第一篇:《伟大的历史转折》测试题(范文)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同步测控我夯基我达标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是指()A.1996年B.1997年C.1998年D.1999年答案:C 解析:此题实际考查了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的记忆情况。
只要把握住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在1978年,然后进行简单的计算即可确定C项正确。
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迈出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的第一大步是()A.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B.发展民营经济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设立经济特区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了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分辨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对内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实行的,注意依据题中限制词“对内”和“第一大步”进行判断。
3.(2010陕西中考,17)某校九年级(2)班的同学以“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他们搜集到这样一则资料:这次会议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该会议是()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遵义会议C.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D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实行改革开放”,据此推断D项正确。
因为A、B、C三项都是建国前召开的会议,结合当时的背景考虑不可能作出改革开放这一战略决策。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措施是()A.开展土地改革B.发动“大跃进”C.建立人民公社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D 解析:解答时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据此推断只有D项符合题干要求,因为A、B、C三项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农村推行的措施。
5.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答案:B 解析: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故B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同步测控
我夯基我达标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是指()
A.1996年
B.1997年
C.1998年
D.1999年
答案:C 解析:此题实际考查了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的记忆情况。
只要把握住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在1978年,然后进行简单的计算即可确定C项正确。
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迈出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的第一大步是()
A.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B.发展民营经济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设立经济特区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了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分辨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对内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实行的,注意依据题中限制词“对内”和“第一大步”进行判断。
3.(2010陕西中考,17)某校九年级(2)班的同学以“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他们搜集到这样一则资料:这次会议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该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遵义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D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实行改革开放”,据此推断D项正确。
因为A、B、C 三项都是建国前召开的会议,结合当时的背景考虑不可能作出改革开放这一战略决策。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措施是()
A.开展土地改革
B.发动“大跃进”
C.建立人民公社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解析:解答时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据此推断只有D项符合题干要求,因为A、B、C三项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农村推行的措施。
5.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答案:B 解析: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故B项正确。
6.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开始于()
A.城市
B.农村
C.沿海
D.内地
答案:B 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展开,农民创造了“包产到户”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他们焕发出极大的积极性。
7.(2010山东威海中考,16)下图是“大包干纪念馆开馆仪式”。
这个纪念馆应建在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的()
A.北京
B.深圳
C.安徽凤阳小岗村
D.上海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了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分辨能力。
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立下了一张“分田到户”的字据,是最早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地方。
此后,四川等其他省市相继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C项正确。
8.下列城市属于经济特区的是()
A.连云港
B.南通
C.湛江
D.深圳
答案:D 解析:1980年,我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1988年又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
因此正确答案是D项。
9.开发与开放浦东新区是在()
A.1978年
B.1988年
C.1990年
D.1992年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我们知道:199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着眼,又作出了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
10.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采取的举措不包括()
A.建立经济特区
B.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城市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D.农村建立人民公社
答案:D 解析:此题是一道逆向选择题,旨在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辨析能力。
解答时要抓住题干中的限制语“改革开放以来”,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党中央轻率地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便告别了人民公社制度。
故D项符合题意。
11.(2010四川遂宁中考,27)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③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④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记忆和掌握情况。
解答时要注意再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对组合项进行分析可知,①②③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内容,而
④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据此可排除A、C、D三项。
12.是建国以来中共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的一次会议是什么?这次会议上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答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我综合我发展
13.“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袖人物分别是()A.毛泽东、周恩来 B.毛泽东、邓小平
C.邓小平、江泽民
D.江泽民、胡锦涛
答案:B 解析:该题考查了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要理解什么是“站起来”和“富起来”,对中国共产党几个历史阶段的领袖有一个确切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确定正确答案为B项。
14.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之处是()
A.实行改革开放
B.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C.纠正了“左”倾思想路线
D.是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答案:B 解析:考查了对历史知识的分析比较能力。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A、C、D三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独有的,只有B项是两者共有的。
15.流行语记录着人类生活的变化和观念的更新,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下列流行语在新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抗美援朝”②“一大二公”③“造反有理”④“招商引资”
A.③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答案:B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判断各流行语与哪一事件相关,然后根据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排序。
①是抗美援朝战争;②是人民公社的特点;③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④发生在改革开放后。
故正确的排序是①②③④。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材料二(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请完成:
(1)材料一指什么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材料二指哪次会议?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概括这两次会议在意义上的共同点。
答案:(1)遵义会议。
毛泽东。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邓小平。
(3)都具有转折性的意义(或者都开创了新局面等)。
17.(2010山东淄博中考Ⅱ,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 1958年10月25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认为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请完成:
(1)材料一出自建国初期的哪部法律文献?据此我国掀起了什么运动?
(2)材料二中“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体现了农村实行怎样的经济体制?这产生了什么影响?
(4)对比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土地改革运动。
(2)人民公社。
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4)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制定政策要适合本国国情,走自己特色的道路。
18.对内改革,是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实行各种形式的责任制。
对外开放,是为了引进国外资金、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民族经济。
请完成:
(1)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方针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其目的是什么?
(2)为了实施对外开放,我国先后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答案:(1)十一届三中全会。
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我国先后建立起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开放了上海、天津、广州等一批沿海港口城市;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又作出了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以更优惠的政策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