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声变调说课稿

合集下载

关于普通话上声的变调课件

关于普通话上声的变调课件

上声+阴平:打开 上声+阳平:每年 上声+去声:百姓
首都 祖国 解放
北京 海防 武汉
普通 朗读 广大
火车 导游 考试
广州 免除 省力
(2)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由降升调变升调(阳 平),调值为35。
保管 采访 打倒 腐朽 野草 了解 演讲 友好 整体 铁塔 感慨 手表 减少 品种 海岛 粉笔 理想 管理 语法 所以 举手
3、多个上声相联,要先根据语意自然分节(停顿), 再按以上规律去变读。
彼此/了解 永远/友好 采访/厂长 远景/很美好,请你/给/老李/演讲稿 请你/往北走,找/柳组长
产品/展览
多音字积累

piě 一撇一捺 撇嘴 撇脚
piē 撇开 撇弃 撇油
地方 dìfang 表示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 分、部位、部分
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会场人都坐满了,没有地方了
我这个地方疼
dì fāng 与中央或整体相对(地方税、 地方戏、地方时)
关于普通话上声的变调
什么是上声?
读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shàng shēng或shǎng shēng,常读作 后者。
其义有二: 1、古汉语四声中的第二声(平上去入) 2、普通话字调的第三声(阴平、阳平、上声、 去声)
在汉语拼音方案里用符号“V”表示,如ǎ。
怎样读好普通话中的上声字?
普通话四声的调值分别是55,35,214,51。上声开 头有降,中间低平部分是主要的,末尾有短促的上升。 通常来说,上声是一个降升调,它发音的一个明显特点 就是转折——音调先降再升,这个转折要在阅读的时候 体现出来。但同时要注意不要将上声读断。
上声字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读214调。 当上声字单念或处于词语、句子的末尾时,读它的原调 (214),当它处于其他音节之前时,为了缩短发音过 程,就会变得或升或降。

上声变调PPT教案

上声变调PPT教案
加 过渡 气儿 qìr 加 过渡 刺儿 cìr 原韵母脱落 事儿 shìr
词 读法
nàr
dàr kǎr
第16页/共19页
诗文节录
小 兰 儿
有个小孩儿,叫小兰儿,口袋里装着 几个小钱儿,又打醋,又买盐儿,还买了
一个小饭碗儿。小饭碗儿,真好玩儿,红 花儿绿叶儿镶金边儿,中间儿还有个小红 点儿。
第17页/共19页
第11页/共19页
轻声词语练习
盐城籍的人对下列轻声词特别注意: 爱人 对头 帮手 份子 告诉 膀子 本事 寡妇 扁担 口袋 火候 买卖 票子 木匠 清楚 首饰 晚上 活泼 冒失 门道
第12页/共19页
轻声练习
绕口令:
屋子里有箱子
屋子里有箱子,箱子里有匣子,匣子里有盒 子,盒子里有镯子。镯子外面有盒子,盒子外面 有匣子,匣子外面有箱子,箱子外面有屋子。
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
萧红:《火烧云》
巴尼把断腿简单包扎了一下,他决定爬回 去。一路上巴尼忍着巨痛,一寸一寸地爬着; 他一次次地昏迷过去,又一次次地苏醒过来, 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活着回去!
沈亚刚译:《难以想象的抉译 》
第4页/共19页
朗读下列语段,注意“不”的变调
从山沟沟里跨进大学那年,我才16岁,浑身上下飞扬着土气。
信—信儿
拍—拍儿
有门—有门儿 本色—本色儿
2、儿化词具有表示喜爱、委婉的感情色彩 的作用。例如:小曲儿、老头儿。
3、具有表示细小、轻微的性状的作用。例 如:小鱼儿、门缝儿、一会儿。
第15页/共19页
儿化的音变规则
原韵母
无尾 i尾 n尾
高元音 舌尖元音
规律
例 写法
加卷舌动作 那儿 nàr

上声教学文档

上声教学文档

《上声的变调》教案逯琳娜教学目标:1、通过三个模块的学习及练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上声的变调。

2、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掌握上声和上声相连时的变调情况。

3、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上声和非上声相连时的变调情况。

教学难点:1、学生自主发现变调的情况时,教师的引导应合理。

2、学生对调值的变化规律及情况总结。

教学方法:引导教学法、归纳总结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5分钟)1、普通话中的声调有哪些?阴阳上去2、调值分别为多少呢?调值有5个对应四个声调分别是:55 35 214 51其中,最难的音调应该就是上声,它的念法是:先降下来,再升上去,开始一定要降,后面才能升,否则就有可能混淆为阳平声调了。

老师示范:“啊”的念法,同学们感受并练习。

二、牛刀小试(5分钟)好讲想所百虎伞我火马馆脸水纸九鸟晓少老五美丑小李请给买把伞雨(学生单个读,教师进行指导)三、分析归纳音变规律(分为三个模块,共40分钟)模块一:上声双字词组的变调老好马美手虎米场好表采取齐读方式。

提问:如果和在一块儿怎么读呢?想一想找一找:1、上述词组有什么特点呢?上声双字词组教师示范读一次,学生听然后想一想,回答下列问题:2、声调有变化吗?前一个三声有变化。

后一个三声没有变化。

3、调值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前一个三声由214变成35,后一个仍发214。

小结:上声双字词组声调变化:上+上→阳+上调值变化:214+214 →35+214读一读:感慨gǎnkǎi——gánkǎi保守bǎoshǒu——báoshǒu也许yěxǔ——yéxǔ美好měihǎo——méihǎo 管理guǎnlǐ——guánlǐ可以kěyǐ——kéyǐ手表shǒubiǎo——shǒubiǎo 了解liǎojiě——liáojiě模块二:上声三字词组的变调(一)单双格词组的变调老好马美手虎米场好表前面加一排字:小有好很好分别读,提问:如果和在一块儿怎么读呢?想一想找一找:1、上述词组有什么特点呢?上声双字词组上声单字+双词(1+2)单双格词组教师示范读一次,学生听然后想一想,回答下列问题:2、声调有变化吗?第一、二个有变化。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之音变——变调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之音变——变调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之音变——变调音缀和音缀持续发音时,此中有些音缀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就叫变调。

变调常常是由后一个音缀的声调影响而引起的。

在平凡话中,最多见的变调有下面所开列几种:一、上声变调上声变调属于语音学上的异化征象,由于上声的音值为214,变调比力庞大,单念或者在词和词组末尾时念上声,声调不变。

下列环境下则读成阳平或者半上声:1. 上声——上声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变换上像阳平,如:厂长、场所、美好、领导、永恒、引导。

2. 在阴平、阳平、去声字前的上声字只念半上211。

如:上声——阴平首都、北京、统一、古今、仿生、每周、闪光上声——阳平古国、海洋、语言、主席、表彰、法庭、品格上声——去声解放、土地、巩固、诊断、主动、有效、手套3. 在轻声前的上声字变调环境有两种:(1) 在原为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的上声变阳平。

如:想起、讲讲、手里、打起、逛逛、把儿、可以。

(2)在原为非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的上声(也包括一部分上声)变半上。

如:尾巴、起来、宝贝、伴计、口袋、斧头、诚恳、火候、本领、潇洒、祖母、姐姐、椅子、每个、听觉、草率、冷僻。

2、三个上声字相连有下面所开列几种变调方法3个上声相连,除末尾一个音缀保持原调外,前两个按词和词组的不同结构,均孕育发生不同的音变。

1.(双单格)当词和词组由前两字构成的词根,加另外一个词根时,第一和第二个上声音缀变阳平,后一个保持原调。

如:蒙古语、选举法、勇敢者、导火索、水粉笔、洗脸水、举手礼、果品厂、讲演稿。

2.(单双格)当词和词组由一个词根加后两字构成的词根,第一个音缀为需强调的逻辑重音时,读为半上211,第二个音缀变阳平,后一个保持原调。

如:党小组、纸老虎、很抱负、厂党委、省体委、好导演、水产物、女选手、冷措置惩罚、小雨儿雪。

3.要是三个上声字呈平列结构时,把第一第二两音缀变阳平,后一个保持原调。

如:甲乙丙、好好好、稳准狠、某某某、逛逛走、软懒散、卡塔尔、索马里、马祖卡、短小好。

普通话中的变调(一)讲课教案

普通话中的变调(一)讲课教案
2、在阴平、阳平、上声前读去声 (1)阴平
不多 不说 不吃 不高 不安 不堪 不公 不惜 (2)阳平
不同 不来 不能 不 不必búbì 不变búbiàn 不便búbiàn 不测búcè 不错búcuò 不待búdài 不要búyào 不但búdàn 不定búdìng 2)“不”夹在词中间读轻声 如:大不大、看不清 练习: 你要不来,我也不去。信不信由你。 不伦不类
(1)阴平
一张 一边 一些 一封 一方 一家 一般
(2)阳平
一头 一直 一行 一时 一连 一齐 一团
(3)上声 一手 一体 一起 一总 一早 一举 一己 一本 一晃 一里 一口 一脸 一嘴 一把
3、在去声前读阳平 一道 一半 一并 一定 一度 一律 一再 一贯 一切 一致 一部 一辆 一块 一段
4、夹在词语中间读轻声 看一看 走一走 说一说 跳一跳 读一读
普通话中的变调(一)
变调 普通话的音节在连续发出时,其
中有一些音节的调值会受到后面的音 节声调的影响,从而发生改变,这种 现象就叫变调。
上声变调
“一”、“不”变调
二字格上声音节在后,此音节上不声变变调调;
上声音节+非上声音节: 每天 每年 每月,“每”字念半上; 上声音节+上声音节: 每秒 本领 导演等,上声音节念成 阳平
3、上声+非上声
半上声(211)+非上声
(1)上声+阴平
火(214)+车(55) 火车(211+55)
老(214)+师(55) 老师(211+55)
小说 首先 指挥 紧张 普通 主观 本身
眼光 主张 武装 纺织 体贴 产生 好书
(2)上声+阳平
祖(214)+国(35) 祖国(211+35)

普通话变调上声的变调PPT课件

普通话变调上声的变调PPT课件
普通话的变调
上声、一、不的变调
.
1
变调

变调:在语流中,由于相连一节的相互影响,使有 些音节基本调值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叫变调。



普通话中比较明显的变调有两种: ①上声变调; ②“一”“不”的变调。

.
2
上声的变调
普 通 话 调 值
.
3
请同学们试读下列词组
口语 演讲
产生 典型 法制 勤俭 喷洒 瑞雪
➢ 一个老僧一本经,一句一行念得清。不是老僧爱念经, 不会念经当不了僧。
.
23
三、形容词重叠形式的变调
形容词重叠式的变调主要有三种。其变化规律 一般是:
1、AA式(一般不变,如“红红的”) 但当AA式加儿化尾时,重叠的第二个音节多变阴 平调。如: 好好儿的 早早儿的 慢慢儿的
2、ABB式(B音节不是阴平调的变阴平调) 绿油油 沉甸甸
“阳平+上声” (35→214)
• 保险 保养 党委 尽管 老板 • 本领 引导 古老 敏感 鼓舞 • 产品 永远 语法 口语 岛屿
.
12
4、三个上声相连的变调。
根据词义,语音停

顿处在第2字。
• 展览馆
(35+35+214)
根据词义,语音停

顿处在第1字。
• 史小姐
(21+35+214)
• 双音节+单音节 (“双单格”结构)。
.
19
绕口令练习:
• 1、九月九,九个酒迷喝醉酒。九个酒杯九杯 酒,九个酒迷喝九口。喝罢九口酒,又倒九杯酒 。九个酒迷端起酒,“咕咚,咕咚”又九口。九 杯酒,酒九口,喝罢九杯酒,九个酒迷醉了酒。

第七讲 音变变调一

第七讲 音变变调一

第七讲:音变—变调(一)主讲老师:飘飘读准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和声调,也就是说读准每一个音节,是学好普通话语音的最基本的要求。

但是,光做到这一步还不能自然地朗读和说话,因为朗读或说话时,不是孤立地把一个个音节发出来,而是把音节组成的词和句子连续地说出来,在连续的语流中,由于音节之间的相互影响,有的音节会产生语音变化,这种语音变化就叫音变。

要把普通话说得自然而流畅,必须掌握这种音变现象。

音变包括变调、轻声、儿化等,还有一种特殊的音变——词的轻重音格式。

一. 上声变调普通话上声的调值是214,单念或处于词句末尾属于被强调音阶时调值不变,其他情况往往要变调。

(一)上声在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的前面变成半上,调值由214变为211,即:上﹢非上→半上﹢非上。

例如:1. 上声﹢阴平:北方等车冷风垦荒2. 上声﹢阳平:好评解决指南旅游3. 上声﹢去声:想念表现礼拜晚会(二)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调值变为24,即近于阳平。

例如:彼此采访美满粉笔典礼冷饮港口火种警醒起跑远古整理体检顶点你好水果了解领导(三)三个上声相连,根据词语内部层次的不同,前两个音节有两种不同的变调。

一种是前两个音节调值都变读24(双单格);一种是第一音节调值变读21,第二音节调值变24(单双格),即:1. 双单格:(上﹢上)﹢上→24/24/214,如:展览馆演讲稿水手长选举法蒙古语草稿纸2. 单双格:上﹢(上﹢上)→21/24/214,如:小老虎李厂长老首长好领导党小组总导演(四)四个音节上声连读,一般是两两相对变调,即:上﹢上﹢上﹢上→24﹢21﹢24﹢214。

例如:古朴典雅海水洗澡永远友好采访厂长岂有此理(五)上声在轻声前面,要根据这个轻声的原调情况决定上声的变调。

1. 上声后面轻声的原调是非上声,变调为:半上﹢轻(21+4)。

例如:委曲老实伙计口气比方牡丹2. 上声后面轻声的原调是上声,要看这个轻声是否稳定。

①后一个音节只读轻声的,前面的上声变半上。

普通话课程教案《声调变化-音调变化》

普通话课程教案《声调变化-音调变化》

普通话课程教案《声调变化-音调变化》一、教学目标- 了解普通话声调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掌握声调变化的规律和如何正确发音;- 提高学生对声调的敏感度,并能够正确运用在语言交流中。

二、教学内容1. 基础知识介绍- 了解普通话的声调分类和特点;- 给出常见的汉字和词语的声调变化例子。

2. 声调变化规律- 分析普通话声调变化的规律,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的变化特点;- 给出一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声调的变化规律。

3. 发音练- 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和练发音,提高他们的准确性和自信心;- 设计一些有趣的口语练,让学生在实际对话中运用所学的声调变化知识。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 通过提问、展示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引起学生对声调变化的兴趣;-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本节课的研究做铺垫。

2. 知识讲解- 介绍普通话声调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通过例子和图表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不同声调的变化规律。

3. 练环节- 分组进行发音练,老师进行示范和指导;- 结合课堂参与度和表现,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4. 拓展练- 在小组或全班分享一些有趣的句子或对话,要求学生准确运用所学的声调变化知识。

5. 总结归纳-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检查学生对声调变化的掌握情况;- 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四、教学资源- 课件:包括声调分类图表、汉字和词语的声调变化例子等;- 图片或视频:用于引起学生兴趣和展示声调变化的实例。

五、教学评估1. 参与度评估- 观察学生在讲解和练环节的参与度和合作情况。

2. 发音准确性评估- 老师在练环节中进行发音指导和评估,记录学生的发音准确性情况。

3. 实际运用评估- 通过小组或全班分享检查学生在实际对话中是否能够准确运用所学的声调变化知识。

六、教学反思与调整- 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总结教学经验,为下一次备课和教学调整提供参考。

以上是普通话课程教案《声调变化-音调变化》的内容安排和教学步骤,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普通话变调(教案)

普通话变调(教案)

普通话变调(教案)章节一:引言1.1 目的:使学生了解普通话变调的概念和重要性。

1.2 内容:1.2.1 普通话变调的定义:普通话中的音节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音高变化现象。

1.2.2 普通话变调的重要性:掌握变调规律有助于提高普通话发音的准确性和自然度。

章节二:上声变调2.1 目的:使学生掌握上声变调的规律。

2.2 内容:2.2.1 上声变调的定义:上声调值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音高变化。

2.2.2 上声变调的规律:2.2.2.1 两个上声字连读时,前一个上声字音高降低。

2.2.2.2 三个上声字连读时,前两个上声字音高均降低。

章节三:去声变调3.1 目的:使学生掌握去声变调的规律。

3.2 内容:3.2.1 去声变调的定义:去声调值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音高变化。

3.2.2 去声变调的规律:3.2.2.1 去声字后面紧跟一个上声字时,去声字的音高升高。

3.2.2.2 去声字后面紧跟两个上声字时,去声字的音高降低。

章节四:阴平、阳平变调4.1 目的:使学生掌握阴平、阳平变调的规律。

4.2 内容:4.2.1 阴平、阳平变调的定义:阴平、阳平调值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音高变化。

4.2.2 阴平、阳平变调的规律:4.2.2.1 阴平、阳平字后面紧跟一个上声字时,阴平、阳平字的音高升高。

4.2.2.2 阴平、阳平字后面紧跟两个上声字时,阴平、阳平字的音高降低。

章节五:变调实例分析5.1 目的:使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巩固所学变调规律。

5.2 内容:5.2.1 分析常见词语中的变调现象。

5.2.2 让学生模仿和练习实例中的变调发音。

5.2.3 总结变调规律,提高学生普通话发音水平。

普通话变调(教案)章节六:复杂语境下的变调规律6.1 目的:使学生能够理解在复杂语境中普通话变调的运用。

6.2 内容:6.2.1 复杂语境中变调的exceptions 和nuances。

6.2.2 通过实际语境分析,让学生学会判断并应用正确的变调规律。

普通话上声变调教案(详案)

普通话上声变调教案(详案)

研析新课:一、语音知识(3分钟)(1)什么是语流音变:在语言活动中,由于相连音节的相互影响或表情达意的需要,有些音节的语音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语流音变。

(2)什么是变调:有些音节的声调在语流中连着念会起一定的变化,与单念时声调不同,这种声调的变化叫做变调。

变调是一种自然的音变现象,对语言(基本义)的表达没有影响。

二、声调的五度标记(5分钟)1.普通话的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2.音程走向:高平、中升、降升、全降3.四声调的调值:55、35、214、514.上声的变调:A:全音程 214 简称全B:半音程 21 简称半C:半音程 14 简称阳(假阳)三、上声的变调类型:(13分钟)上声音节单独念时为“第三声”全音程,在语流末尾时读原调,在下列情况中均有变调:1.上声后面紧跟阴平时,上声读成半上。

(PPT展示例词)例如:上声+阴平——捕捞、补充、表彰、本身首都火车礼花雨衣省心警花2.上声后面紧跟阳平时,上声读成半上。

例如:上声+阳平——比如、保留、表面、本来古人祖国补偿乞求可能厂房3.上声后面紧跟去声时,上声读成半上。

例如:上声+去声——比赛、比重、宝贵、表现本质法律北部百货小麦讲话4.上声后面紧跟轻声时,上声读成半上例如:上声+轻声——奶奶、傻子、马虎、早晨、暖和老婆嫂嫂口袋伙计姥姥5.上声后面紧跟上声时,前面的上声变为阳平(假阳)调值14,后面的上声读全音程例如:上声+上声——笔者、彼此、保守、养老保险保养党委尽管老板6.三个上声相连的三种情况:①双单格展览馆选举法(根据词义,语音停顿处在第2个字)格式:双音节+单音节调值:14+14+214(阳阳全)②单双格史小姐小雨伞(根据词义,语音停顿处在第1个字)教学教案。

简要说明普通话上声变调的情况。

简要说明普通话上声变调的情况。

简要说明普通话上声变调的情况。

篇1: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普通话里超级有趣的上声变调。

这上声啊,就像是一个调皮的小精灵,在不同的环境里就会变来变去。

你看啊,当单念或者在词尾、句尾的时候,它就乖乖地保持自己本来的声调,就像一个坚守岗位的小士兵。

比如说“好”这个字,单独说的时候就是正常的上声。

这就好比一个人独自在家,想怎么自在就怎么自在。

但是呢,一旦这个上声字在双音节词的前面,它就像个害羞的小猫咪,声调变得像阳平了。

就像“美好”这个词,“美”字本来是上声,在这儿就变成了类似阳平的调值。

这感觉就像是原本穿着休闲装的小猫咪,突然穿上了小礼服,变得优雅起来。

要是在三个上声字连读的情况下啊,那可就更有趣了。

前两个上声字就像是商量好了似的,都变成类似阳平的调值,最后一个才保持上声。

这就好比三个人排队,前面两个为了配合后面的一个,改变了自己原本的姿势。

比如说“展览馆”,“展”和“览”都变了调,就像两个好伙伴为了整体的和谐而做出改变。

在非上声字前面呢,上声字也会变调。

这就像一个性格随和的人,到了不同的人群里就跟着大家的节奏走。

如果在阴平字前面,它就像被拉了一把,调值变得低而短。

比如“火车”,“火”字的变化就很明显。

这就像是小火苗突然被一阵风吹了一下,变得有点萎靡不振,但又很有特色。

要是在阳平字前面呢,上声字又像是被推了一下,调值变得高而短。

像“海洋”里的“海”字,就像一个小弹珠被弹到了高处,然后又迅速落下来。

在去声字前面的时候,上声字又像是被吓了一跳,调值变得短促。

例如“电话”里的“电”字,就像一个原本慢悠悠走路的人突然被吓了一跳,快走了几步。

而且啊,上声字的变调还会因为口语的习惯而有一些微妙的差别。

这就像不同的厨师做同一道菜,虽然大致相同,但总会有自己的小特色。

有时候,为了强调某个字,即使按照规则应该变调,也会保持原本的声调。

这就像一个倔强的小孩,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就要按照我的方式来。

这普通话的上声变调啊,就像一场有趣的魔术表演,在不同的场景下变幻出不同的模样,真的是超级有趣呢。

普通话复习指导:上声的变调

普通话复习指导:上声的变调

普通话复习指导:上声的变调普通话复习指导:上声的变调汉语的每一个音节都有它固定的声调,但在音节与音节连接得很紧密得时候,有些音节得调值又会发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变调”。

下面店铺带来的普通话复习指导:上声的变调。

普通话复习指导:上声的变调篇1一、上声的'变调1.上声的变调上声是个曲折调,又比较长,在快速连读时常常会挤短、扯直,不是把开头的下降部分挤掉,就是把末尾的上升部分挤掉。

上声的变调规律a. 上声+上声→阳平+上声例如:“好米”听起来象“毫米” “马场”听起来象“麻场”如果三个上声相连,前两个都变成近似阳平的调值。

例如:展览馆、洗脸水。

有的词语第一个音节可以变阳平,也可以变“半上”,这与词语内部语法结构有关。

例如:纸老虎、小组长等b.上声+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半上”+非上声例如:很高很长很大老张老王老赵c.上声字后如果是轻声音节,这个上声字一般要根据它后面轻声字原来的声调来变化。

上声+轻声(非上声字)→“半上”+轻声例如:喜欢你们早上上声+轻声(上声字)→阳平+轻声例如:老虎想想洗洗但是有两类“上声+轻声(上声字)”的词是按上声+轻声(非上声字)“的规律变化的。

这两类是:A、上声+“子”(轻声)→“半上”+“子”(轻声)例如:椅子斧子板子B、亲属称呼中上声字的重叠→“半上”+轻声例如:姐姐奶奶姥姥二、上声声调的辨正上声在四声里难度最大,常见的毛病有三:一是低音段不够低,不够长。

二是起音过高,因而降幅大。

三是上升段或是没有,或是收音过重。

矫正方法:低音段11最重要,须保持足够的长度;起音防止过高,形成明显降势;升段音高幅度虽然大,可是要快;收尾可以强,可是要防止夸张;缺少升音段的要补上。

普通话复习指导:上声的变调篇2练习一:下列词语或句子中后一个音节如果是上声,请按2114调值发音。

阅览特准跳舞路阻六百不买絮语地理报纸山高路远粉红的四米每件四块五春眠不觉晓(2114),处处闻啼鸟(2114)。

普通话变调--上声的变调演示教学

普通话变调--上声的变调演示教学

词语练习:
• 朗读 百货 满足 歹徒 比赛 • 保险 可口 辅导 蚂蚁 稿纸
• 考古所 守海岛 手写体 水彩笔 • 好总理 耍笔杆 请允许 洗澡水
句子练习:
• 1、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 2、这是五百块钱,你去买两百本笔记本。 • 3、李厂长批评了管理组的做法,要求他们按时整改。 • 4、今晚百花广场有好几百人表演的大型舞蹈。
一生 一瓶 一缕
一直 一厢
• 4.夹在中间要轻读。如: • 等一等 试一试 去一下 好一些
来一下 说一遍 走一回 • 去不去 走不走 受不了 吃不了
了不起 起不来 下不去
➢ 冬冬打碎一个花瓶儿,爸爸见了不言不语,妈妈见了不 慌不忙,冬冬心里却一起一落。妈说:“花瓶儿不是故 意打碎的,所以不批评你。”爸说:“不过以后要注意 ,改改不管不顾的坏毛病。”妈说:“旧的不去新的不 来。”冬冬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忙说“我以后一定注意 ,再不粗心大意。”全家一说一笑之间,解决了冬冬的 一个大问题。

管理 陕北 引导 了解 保险

脊髓 尽管 给予 奖品 可鄙


上声的变调
2 上声(214)+非上声——→半上(21)+非上声
上 声 的 变 调
上声+阴平 许昌 禹州 语音
上声+阳平 朗读 语文 祖国
上声+去声
百般 旅行
摆脱 导游

朗诵 语调 广大 讨论 稿件

请你试着读这几个句子:
1、我很了解你。 2、我请表姐给我讲舞蹈表演。 3、请把美好理想给领导讲讲。 4、请你找柳组长买把小雨伞。
上声在哪 些情况需 要变调
上声变调
• 普通话上声音节在单念或处于 句尾以及处于句子中语音停顿位置 时,没有后续音节的影响,即可读 原调。在其它情况下一般要作变调 处理,具体分为:

第6课时上声的变调

第6课时上声的变调
小组长讲语法柳股长小老虎展览馆碾米厂手写体洗脸水
永远友好打鼓起舞我给你把雨伞打好
(2).在非上声音节前面的变调
当上声音节处在阴平、阳平、去声音节前面时,原来的上声调变为半上,即由“214”变为“21”,也就是降下去不升起来只念前半声。如
上声+阴平:百般此间导师纺车感恩海参虎威老夫
上声+阳平:百年场合党团访谈感觉果实老人领衔
第五节普通话音变训练
上声的变调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
3、掌握上声的变调及其规律;
4、练习作品5号的朗读;
二、教学重点:
1、掌握什么是音变;
2、掌握掌握什么是语流音变;
3、掌握上声的变调及其规律;
三、教学难点:
上声的变调及其规律
四、教学过程:
(一)发音基本功训练:呼吸快读练习
上声+去声:摆布场地党校访问赶路果断老大领袖
(三)作品朗读训练:作品5号《读书人是幸福人》
方法与以前一样。
教学设计备注:
教学反思(后记):
.吸饱一口气而后快数:“敦敦葫芦,压压葫芦一口气数不了二十四个葫芦,一个葫芦,二个葫芦......。”
(2)新课教学:
1、什么是“音变”:指的是语音变化,一般分为历史音变和语流音变;
教学设计备注:
教学反思(后记):
2、什么是“语流音变”:在语流中,相邻的音节或因素互相影响,就会产生语音方面的种种变化,这就是语流音变。普通话的语流音变包括变调、轻声、儿化和语气词“啊”的音变。
3、变调包括:上声的变调、“一”“不”的变调和形容词重叠形式的变调。
4、上声的变调及其规律:
(1).在上声音节前面的变调
当两个上声连在一起时,前一个变得象阳平,调值不再是“214”,而是“34”或几乎是“35”了。如:

普通话变调(教案)

普通话变调(教案)

第六节普通话的变调普通话共有四种声调,音高分为五级(1最低,5最高),每种声调都有固定的调值。

那么阴平为高平调,调值55;阳平为中升调,调值35;上声为降升调,调值214;去声为全降调,调值51。

在词语和句子中,音节与音节相连发音时,有些音节的调值会发生变化,就叫变调。

普通话的变调主要分为:①、上声变调②、“一”“不”变调③、轻声④、儿化⑤“啊”的音变一、上声变调普通话上声音节在单念或处于句尾以及处于句子中语音停顿位置时,没有后续音节的影响,即可读原调。

在其它情况下一般要作变调处理,具体分为:1、“上声+非上声”→“半上+非上声”(1)上声+阴平(211+55)首都火车礼花雨衣省心警花捕捞老师主编把关贬低饼干补充打针产生取消法规反思感激(2)上声+阳平(211+35)古人祖国补偿乞求可能厂房起床品尝旅行举行火柴海洋典型导游表达狠毒打球改革抢夺简洁(3)上声+去声(211+51)本质法律北部百货小麦讲话美术狡辩稿件保证保护宝贝女士尽量理发美丽法院跑步野兔鼓励(4)上声+轻声奶奶嫂嫂马虎打扮本钱耳朵底下里面主子影子本事姐姐讲究点心暖和骨头伙计买卖2、“上声+上声”→“阳平+上声”(35→214)保险保养党委尽管老板本领引导古老敏感鼓舞产品永远语法口语岛屿保姆远景北海首长母语小姐懒散3、三个上声相连的变调。

如果后面没有其它音节和语气词,开头、当中的上声音节有两种变调。

①、双音节+单音节(“双单格”结构)。

前两个变阳平演讲稿跑马场展览馆管理组水彩笔蒙古语选取法古典舞虎骨酒洗脸水往北走草稿纸②、单音节+双音节(“单双格”结构)。

前一个变半上,第二个变阳平。

史小姐党小组好小伙跑百米纸老虎李厂长老保姆冷处理很友好旅党委小雨伞缓减免③、单音节+单音节+单音节(“单三格”结构)。

前两个变阳平软懒散稳准狠④、更多上声音节相连时,按语意分若干二字组或三字组,然后按以上变调规律处理,停顿之前的音节都读半上声,最后音节读完整。

上声的变调课程设计

上声的变调课程设计

上声的变调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上声的变调规则,掌握在不同语境中上声的正确变调方法。

2. 学生能通过具体实例分析上声变调的规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语言环境中。

3. 学生掌握上声变调的相关知识,能够准确描述上声变调的现象和规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进行上声变调的发音练习,提高语音表达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互动游戏等形式,提高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语言运用中上声变调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汉语语音的热爱和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学生在学习和交流过程中,尊重他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通过学习上声变调,提高对汉语语音规律的认识,增强学习自信心。

本课程针对的是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对汉语语音有一定的了解,但上声变调这一知识点较为抽象,需要通过生动、具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课程设计将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互动、实践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增强对汉语语音的热爱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上声变调的基本概念与规则- 上声的定义与发音特点- 上声变调的常见规则及实例分析2. 上声变调的规律与应用- 两字词上声变调的规律- 多字词上声变调的规律- 句子中上声变调的应用3. 上声变调的练习与巩固- 拼音练习:重点练习上声与其他声调的组合- 词语练习:选用常见词语进行上声变调的练习- 句子练习:结合实际语境,进行上声变调的应用练习4. 上声变调的拓展与提高- 了解地方方言中的上声变调现象- 探讨上声变调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分析上声变调在诗歌、歌曲等艺术形式中的表现教学内容参考教材相关章节,结合课程目标进行系统组织。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上声变调基本概念与规则第二课时:两字词上声变调规律第三课时:多字词上声变调规律第四课时:句子中上声变调应用第五课时:上声变调的拓展与提高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1. 讲授法:- 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比喻,讲解上声变调的基本概念和规则,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

普通话课程教案《音变-变调》

普通话课程教案《音变-变调》

普通话课程教案《音变-变调》课时授课计划授课日期:________ 授课节次:________ 授课班级:________课题:音变——变调教学目的:熟练掌握声调的变化,阴、阳、去、声的区别。

教学重点:上声的变调,一、不的变调。

教学难点:上声的变调。

教学准备:课本、教案。

教学方法:比较法、练法。

教学过程:1.课堂组织(5分钟)音调是语音的变化。

人们说话时,不是孤立地发出一个个音节,而是将音节组成一连串的“语流”。

由于相邻音节的相互影响或表情达意的需要,有些音节的读音发生一定变化,这就是语流音变。

2.复旧课,导入新课(15分钟)普通话的音变主要包括变调、轻声、儿化和语气词“啊”的变化。

今天我们将研究变调这一部分。

3.讲授新课(55分钟)变调是指在语流中,由于相连音节的影响,使某个音节本来的声调发生变化。

变调包括:上声的变调,“一”、“不”的变调等。

一)上声的变调上声只有在单念处在词句的末尾时才读原调,在其他情况下要变调。

发音要领)1.念半上声:上声在非上声前面念半上,调值由214变为半上声211,也就是只降不升,近似于低平调。

例如:上声XXX:老师首先指标旅居。

上声XXX:导游考察朗读祖国。

上声去声:讲话考试典范感谢。

上声轻声:耳朵尾巴口袋椅子。

2.XXX: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的调值变为35,跟XXX一样。

如:上声、上声:品种厂长理解减少。

三个上声相连,前两个字根据词语的结构变调:当词语结构是“双单格”时,前两个上声变阳平,如“选举法”;当词语结构是“单双格”时,前一个上声变半上,第二个上声变阳平,如“海产品”。

语音训练)1.朗读词语:上阴:产生纺织打击眼光北方小心主观紧张。

上阳:祖国羽绒可能改革口才考察保持果茶。

上去:努力主任马上宇宙广泛赶快款式等待。

上上:冷饮品种取暖手表水果老板尽管美好可以厂长勇敢只好广场勉强也许采取。

上、上、上(双单格):洗脸水展览馆水彩笔蒙古语选举法手写体;(单双格)纸雨伞冷处理很理想好导演搞管理要笔杆。

上声变调说课稿

上声变调说课稿

上声变调说课稿一、说大纲(教学大纲)本课程是面向全校所有五年一贯制一年级和高职高专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

旨在培养学生在社会交际活动中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是一门针对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训练课程。

教学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和音变的基本特点,掌握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和音变的正确发音;了解方言与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和音变的主要区别,结合方言进行声母、韵母、声调和音变的辨正练习;掌握朗读、演讲和说话的要求与技巧,能使用标准而流利的普通话进行语言交际、朗读和演讲;了解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有关要求,熟悉应试技巧等。

上声变调是本教材第五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声母、韵母、声调、音节的基础之上。

由于音变是在学生掌握了单音节字词发音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要求,而在音变现象中,上声变调是比较常见的.所以说,学好上声变调对于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本次说课为第二节内容的第一课时。

二、说学情五年一贯制的学生普通话基础较薄弱,因为他们的日常用语一般为方言和普通话,因此或多或少普通话都会受方音的影响;而且他们没有经过专门的普通话训练,对于母语——普通话基本上依靠平时说话、交际的积累,所以需系统地掌握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及其发音技巧,能进行方音的辨正,达到用普通话准确、流利地进行交流、交际的目的。

三、说目标(教学目的)知识教学目标:1。

掌握普通话语流音变现象中上声变调的规律.2.掌握上声变调在朗读和说话中规范的运用。

能力训练目标:培养学生在普通话口语交际中实际使用上声变调的能力。

德育渗透目标: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让普通话成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语言,并且积极主动地宣传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

四、说构思(教学设计)(一)导入(约1分钟)以两组声调本不一样,但读起来却是一样的例子引出“什么是语流音变”、什么是“变调”,从而导出今天的主题“上声变调”.(二)上声变调的几种规律(约12分钟)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声变调说课稿
一、说大纲(教学大纲)
本课程是面向全校所有五年一贯制一年级和高职高专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

旨在培养学生在社会交际活动中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是一门针对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训练课程。

教学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和音变的基本特点,掌握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和音变的正确发音;了解方言与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和音变的主要区别,结合方言进行声母、韵母、声调和音变的辨正练习;掌握朗读、演讲和说话的要求与技巧,能使用标准而流利的普通话进行语言交际、朗读和演讲;了解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有关要求,熟悉应试技巧等。

上声变调是本教材第五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声母、韵母、声调、音节的基础之上。

由于音变是在学生掌握了单音节字词发音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要求,而在音变现象中,上声变调是比较常见的。

所以说,学好上声变调对于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本次说课为第二节内容的第一课时。

二、说学情
五年一贯制的学生普通话基础较薄弱,因为他们的日常用语一般为方言和普通话,因此或多或少普通话都会受方音的影响;而且他们没有经过专门的普通话训练,对于母语——普通话基本上依靠平时说话、交际的积累,所以需系统地掌握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及其发音技巧,能进行方音的辨正,达到用普通话准确、流利地进行交流、交际的目的。

三、说目标(教学目的)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普通话语流音变现象中上声变调的规律。

2.掌握上声变调在朗读和说话中规范的运用。

能力训练目标:
培养学生在普通话口语交际中实际使用上声变调的能力。

德育渗透目标:
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让普通话成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语言,并且积极主动地宣传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

四、说构思(教学设计)
(一)导入(约1分钟)
以两组声调本不一样,但读起来却是一样的例子引出“什么是语流音变”、什么是“变调”,从而导出今天的主题“上声变调”。

(二)上声变调的几种规律(约12分钟)
1.解决重点:让学生朗读词语、句子,教师根据学生朗读后的情况,分重点讲解上声变调的几种规律并进行相对应的词语朗读训练。

2.解决难点:学生朗读三个以上的上声字,教师点拨,寻求音变规律。

(三)综合训练(约6分钟)
练习要领:上声变调的一般规则:“前变后不变”
词语、句子、绕口令等训练
训练意图:在口语训练中,让学生加强印象,起到巩固的作用。

(四)课后作业布置(约1分钟)
朗读片段:P118页第(8)题
五、说学法(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纠错法:每个学生掌握内容的情况都不一样,通过他们之间的相互纠正,可以到达共同学习的目的。

练习法:学前练习法,可以了解学生的优缺点;学后练习,则可以让学生在掌握上声变调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训练,加强巩固;绕口令的练习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说教法(采用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在导入新课时,两组声调本不一样,但读起来却是一样的例子激发学生进入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

讲解法:上声变调的规律学生不能系统把握,需要教师的讲解说明。

(点拨作用。


案例教学法:例子丰富,如上声词语、句子、绕口令等供学生朗读、训练。

(激发学习热情、加强、巩固作用)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