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诊断、治疗与疫情处置

合集下载

布鲁氏菌病应急处置预案

布鲁氏菌病应急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主要由布鲁氏菌引起。

布鲁氏菌病在我国分布广泛,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布鲁氏菌病疫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生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布鲁氏菌病疫情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疫情得到及时、有效、有序地控制。

2. 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生产安全。

3. 降低布鲁氏菌病疫情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布鲁氏菌病疫情发生地的各级人民政府、卫生健康部门、农业农村部门、畜牧兽医部门等相关部门,以及布鲁氏菌病疫情发生地的单位和个人。

四、预案组织体系1. 布鲁氏菌病疫情应急指挥部(1)指挥部组成:由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任指挥长,卫生健康、农业农村、畜牧兽医等部门负责人为副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指挥部职责:统一领导、指挥布鲁氏菌病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2. 布鲁氏菌病疫情应急工作组(1)工作组组成:由卫生健康、农业农村、畜牧兽医等部门专业人员组成。

(2)工作组职责:负责布鲁氏菌病疫情调查、监测、报告、处置等工作。

五、应急处置流程1. 疫情报告(1)发现疑似病例、疫情或动物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应及时向当地卫生健康部门报告。

(2)卫生健康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 疫情调查(1)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业人员开展疫情调查。

(2)调查内容包括:病例分布、感染途径、传播范围、暴露人群等。

3. 疫情处置(1)隔离病患:对确诊的布鲁氏菌病病患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2)密切接触者监测:对病患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健康监测,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

(3)动物疫情控制:对疑似感染布鲁氏菌病的动物进行隔离、扑杀和无害化处理,防止疫情传播。

(4)环境消毒:对疫情发生地及周边环境进行彻底消毒,消除布鲁氏菌病传播隐患。

4. 信息发布(1)应急指挥部应及时向社会公布布鲁氏菌病疫情信息,提高公众防控意识。

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

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

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布鲁氏菌病(B r u c e l l o s i s,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以感染家畜为主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 I 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为了预防、控制和净化布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范。

1、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动物布病的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理、防治措施、控制和净化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从事牛、羊、猪、鹿、犬等布病易感动物的饲养、经营和动物产品的生产、经营,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2、诊断本病依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做血清学实验或细菌分离。

2.1流行特点人和多种动物对布鲁氏菌易感。

动物中羊、牛、猪的易感性最强。

母畜比公畜,成年畜比幼年畜发病多。

在母畜中,第一次妊娠母畜发病较多。

带菌动物,尤其是病畜、流产胎儿、胎衣是主要传染源。

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粘膜等感染。

常呈地方性流行。

人主要通过皮肤、粘膜和呼吸道感染。

2.2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14~180天。

最显著症状是怀孕母畜发生流产,流产后可能发生胎衣滞留和子宫内膜炎,从阴道流出污秽不洁、恶臭的分泌物。

新发病的畜群流产较多,老疫区畜群发生流产的较少,但发生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关节炎、胎衣滞留、久配不孕的较多。

公畜往往发生睾丸炎、附睾炎或关节炎。

2.3病理变化主要病变为生殖器官的炎性坏死,淋巴结、肝、肾、脾等器官形成特征性肉芽肿(布病结节)。

有的可见关节炎。

胎儿主要呈败血症病变,浆膜和粘膜有出血点和出血斑,皮下结缔组织发生浆液性、出血性炎症。

2.4实验室诊断2.4.1细菌学诊断2.4.1.1显微镜检查采集流产胎衣、绒毛膜水肿液、肝、脾、淋巴结、胎儿胃内容物等组织,制成抹片,用柯兹罗夫斯基染色法染色,镜检,如果发现有红色球杆状小杆菌时,而其它菌为蓝色,即可确诊。

布鲁氏菌病疫情暴发现场处置工作规范

布鲁氏菌病疫情暴发现场处置工作规范
患病动物及其流产胎儿、胎衣、排泄物、乳、乳 制品等按照GB16548-1996《畜禽病害肉尸及其 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进行无害化处理。
⑤流行病学调查及检测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源追踪;对同群动物进行 检测。
布鲁氏菌病疫情暴发现场处置工作规范
第12页
⑥ 消毒
对患病动物污染场所、用具、物品严格进行消毒。 喂养场金属设施、设备可采取火焰、熏蒸等方式
① 扑杀 对患病动物全部扑杀。 ②布病检验阴性牲畜马上免疫。
布鲁氏菌病疫情暴发现场处置工作规范
第11页
③ 隔离
对受威胁畜群(病畜同群畜)实施隔离,可采取 圈养和固定草场放牧两种方式隔离。
隔离喂养用草场,不要靠近交通要道、居民点或 人畜密集地域。场地周围最好有自然屏障或人工 栅栏。
④ 无害化处理
布鲁氏菌病疫情暴发现场处置工作规范
第18页
三、畜间疫情处理
(一)发觉疑似布病病畜后,畜主应马上将其隔离, 并限制其移动。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及时派员 到现场进行调查核实,包含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 状检验、病了解剖、采集病料、进行试验室诊疗等, 依据诊疗结果作出对应办法。
布鲁氏菌病疫情暴发现场处置工作规范
布鲁氏菌病疫情暴发现场处置工作规范
第3页
(二)详细办法
1、首先听取医疗、疾控、兽医等部门疫情介绍和案例 分析,占有信息资料。
2、组建布病疫情现场处理指挥机构
指挥机构中应包含各相关部门人员:政府、卫生、 畜牧兽医、外贸、海关、牲畜市场管理、商业、食 品加工、皮毛收购、加工等部门。
布鲁氏菌病疫情暴发现场处置工作规范
体液或排泄物中分离到布氏菌。 布鲁氏菌病疫情暴发现场处置工作规范
第7页
(4)诊疗标准: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控摘要: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世界上常见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由于近几年有急骤回升的势头。

笔者叙述布病现阶段的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进展,以期对防控有所帮助。

关键词:布病;诊断;防控布鲁氏菌病(Bucellosis)由布鲁氏菌(Bucella,俗称布氏菌)引起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羊、牛、猪多发,其他动物也有感染,患羊对人威胁最大。

据中国CDC报告,2005-2008年全国布病新发病人分别为18416、19013、21901、30002例,人布病感染严重,形势严峻[1]。

国际上将该病列为B 类生物恐怖战剂和农业生物恐怖战剂。

中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2]。

布病主要在畜间传播,也可以传染人。

1.病原学1.1布鲁氏菌的发现史1860年,英国医生马斯登(Marston)首次提出“热病”的报告,起名为“地中海热”。

1887年Bruce又在马耳他岛的病人脾脏分离出此菌,证明患本病的小羊是本菌宿主,主要传染绵羊,山羊;人称马尔他布鲁氏菌(B.melitensis),我国称羊种布鲁氏菌。

此后不久,1897年Bang分离出牛种布鲁氏菌(B.abortus),主要传染牛。

1914年Jraum分离到猪种布鲁氏菌(B.suis),主要传染猪。

1953年Buddle分离出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B.ovis)。

1956年Stoenner分离出沙林鼠布鲁氏菌(B.neotomae)。

1966年Carmichael发现犬种布鲁氏菌(B.canis)。

1994年Foster发现不同于上述6个种的布鲁氏菌称为海洋哺乳动物种布氏菌(B.maris)。

最近又鉴定到3个新种型,田鼠型(B.microti),鳍型(B.pinnipediae),鲸型(B.ceti) [3]。

2008年和2009年先后又报道了一类新的布氏菌种B.inopinata sp.nov.这个种目前发现两株感染人(典型菌株BO1和不典型株Brucella-like strain BO2)[4-5],但关于这个种地位还未得到布氏菌分类小组委员会的承认。

卫生院布病工作预案

卫生院布病工作预案

一、预案背景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主要传染源为病畜,特别是羊、牛、猪等家畜。

布病在我国部分地区流行,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布病的发生与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布病防治意识,增强医务人员和广大群众的自我防护能力。

2. 建立健全布病防治工作机制,确保及时发现、报告、隔离、治疗布病病人。

3. 加强布病监测和疫情报告,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4. 降低布病发病率,减少因病致贫、返贫现象。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领导小组成立布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布病防治政策、措施,协调各部门开展工作。

2. 防治办公室负责布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信息收集和报送等。

3. 疫情报告组负责疫情报告、调查、分析和处理。

4. 医疗救治组负责布病病人的诊断、治疗和康复。

5. 宣传教育组负责布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四、防治措施1. 加强布病监测(1)建立健全布病监测网络,定期开展布病监测工作。

(2)对重点人群、重点地区进行布病筛查,及时发现疑似病例。

(3)加强动物布病监测,对疫区动物进行定期检疫。

2. 加强疫情报告(1)严格执行布病疫情报告制度,确保疫情信息及时、准确、完整。

(2)加强疫情报告人员的培训,提高疫情报告质量。

3. 加强宣传教育(1)开展布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2)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布病防治知识,普及布病防治方法。

4. 加强医疗救治(1)加强布病救治能力建设,提高布病诊疗水平。

(2)严格执行布病诊疗规范,确保布病病人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

5. 加强防控措施(1)对疫区进行封控,限制疫区人员流动。

(2)对疫区环境进行消毒,切断传播途径。

(3)对疫区动物进行隔离、扑杀、消毒等处理。

五、应急处置1. 疫情发生(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开展疫情调查、处理和防控工作。

(2)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治疗、报告及归口管理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治疗、报告及归口管理
其他症状
如出现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应 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治疗。
抗菌治疗
1 2
选用敏感抗生素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 素进行治疗。
用药途径及剂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用药途径和剂 量。
3
疗程
治疗布鲁氏菌病的疗程一般较长,需要持续数周 甚至数月,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自行停 药或更改治疗方案。
明确报告病种
布鲁氏菌病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 室确诊病例和隐性感染者。
报告时限
及时报告
发现疑似或确诊的布鲁氏菌病病 例时,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应在24 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特殊情况处理
对于特殊情况,如重大疫情或其 他突发事件,应按照相关规定及 时报告,并遵照卫生行政部门的 要求进行紧急处置。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治疗、报告及 归口管理
contents
目录
• 诊断 • 治疗 • 报告 • 归口管理
01 诊断
临床诊断
症状观察
01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发热、多汗、关节痛、肝脾肿大等症状,以
及是否伴随其他相关症状。
流行病学调查
02
了解患者的生活环境、职业、接触史等信息,以判断是否与布
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相符。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归口管理
组织管理
建立专门机构
设立布鲁氏菌病防治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防治计划和措施,并组 织实施。
配备专业人员
选拔具备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和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专家团队, 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完善管理制度
制定布鲁氏菌病防治管理制度,明确各级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 防治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布鲁氏菌病应急预案

布鲁氏菌病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布鲁氏菌病疫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布鲁氏菌病疫情特点和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发生的布鲁氏菌病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三、疫情分级根据疫情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布鲁氏菌病疫情分为以下四个等级:1. 特别重大疫情:疫情波及全国多个省份,造成大量人员感染和死亡,对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2. 重大疫情:疫情波及全国多个省份,造成较大范围的人员感染和死亡,对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3. 较大疫情:疫情波及全国多个省份,造成一定范围的人员感染和死亡,对畜牧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4. 一般疫情:疫情局限于局部地区,造成少量人员感染和死亡,对畜牧业生产造成轻微影响。

四、应急响应1. 预警阶段(1)监测发现布鲁氏菌病疑似病例时,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应立即启动监测预警机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核实。

(2)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应加强对动物布鲁氏菌病的监测和防控工作,发现疑似病例时,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畜牧兽医部门。

2. 应急响应阶段(1)启动应急响应。

根据疫情等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3)开展疫情调查。

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查明疫情来源、传播途径和传播范围。

(4)隔离治疗。

对确诊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5)加强动物防疫。

对疑似感染布鲁氏菌病的动物进行隔离、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6)开展健康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

3. 应急恢复阶段(1)解除应急响应。

经评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符合解除应急响应条件时,由领导小组决定解除应急响应。

(2)总结评估。

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评估,查找不足,完善应急预案。

五、保障措施1. 组织保障。

医院布病处置应急预案

医院布病处置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具有传染性强、潜伏期长、治疗难度大等特点。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布病的发生与传播,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的1. 保障医院布病防控工作的有序进行,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2. 提高医院布病防控能力,降低布病传播风险。

3. 做好布病疫情信息的收集、报告和处置工作。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布病防控工作,包括疑似病例、确诊病例的诊疗、隔离、转运、预防控制等工作。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布病防控领导小组组长:院长副组长:分管副院长、医务科主任、护理部主任成员:各科室主任、护士长、检验科、药剂科、感染管理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修订布病防控预案,协调各部门开展布病防控工作,组织开展布病防控培训,监督布病防控措施落实。

2. 布病防控工作小组组长:医务科主任副组长:护理部主任、感染管理科主任成员:各科室负责人、检验科、药剂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布病防控工作,包括疑似病例的筛查、诊断、治疗、隔离、转运、预防控制等。

五、防控措施1. 疫情监测(1)建立布病疫情监测网络,定期收集、分析、报告布病疫情信息。

(2)加强布病病例的监测,对疑似病例进行及时筛查、诊断。

2. 预防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和群众对布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加强动物源性食品的监管,严禁病畜及其产品进入市场。

(3)加强布病疫苗接种,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

3. 诊疗措施(1)疑似病例的筛查:对有布病暴露史、临床表现疑似布病的患者进行筛查。

(2)确诊病例的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

(3)治疗:遵循《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进行抗感染治疗。

4. 隔离与转运(1)疑似病例:在疑似病例确诊前,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传播。

(2)确诊病例:确诊后,立即将患者转至定点医院隔离治疗。

5. 预防控制(1)对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必要时进行隔离。

出现布鲁氏菌病疑似或确诊病例应急处置预案

出现布鲁氏菌病疑似或确诊病例应急处置预案

出现布鲁氏菌病疑似或确诊病例应急处置预案1. 背景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可导致发热、关节炎、肌肉疼痛等症状。

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布鲁氏菌病的疑似或确诊病例,制定本应急处置预案。

2. 应急处置措施2.1 病例报告与隔离- 发现疑似或确诊布鲁氏菌病病例后,立即向相关卫生部门进行报告。

- 将病例隔离,并确保有足够的防护设施和器材供医务人员使用。

2.2 流行病学调查- 进行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确定感染源、传播途径和密切接触者。

- 采集病例的体液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确认诊断。

2.3 病例治疗和管理- 对疑似或确诊布鲁氏菌病病例进行治疗,包括使用适当的抗生素药物。

- 监测病例的康复情况,并进行随访管理,确保治疗效果。

2.4 传染源控制- 对感染源进行有效控制,包括采取消杀措施、隔离患病动物等。

- 指导养殖场、畜牧户等相关行业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人兽接触和饮食安全问题。

2.5 健康教育与宣传- 加强对公众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对布鲁氏菌病的认知和防护意识。

- 定期发布疫情信息和防控措施,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和疑虑。

3. 应急处置机制- 成立专门的布鲁氏菌病疫情应对工作组,负责疫情监测、调研研究、协调处置等工作。

- 协调卫生部门、畜牧兽医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合力应对疫情。

4. 应急处置预案的监督与评估- 建立健全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定期检查应急处置预案的执行情况。

- 根据实际情况和反馈意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应急处置预案。

5. 应急处置预案的宣传与培训- 宣传应急处置预案的重要性和内容,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增强应急响应的效率和协同性。

6. 预案的修订与更新- 根据疫情的变化和科学研究的进展,及时修订和更新应急处置预案。

- 结合实际情况,做好长期的疫情防控工作,减少疫情对社会的危害。

以上为《出现布鲁氏菌病疑似或确诊病例应急处置预案》内容,旨在保障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

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疫区判定和控制区考核标准-

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疫区判定和控制区考核标准-

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疫区判定和控制区考核标准正文:---------------------------------------------------------------------------------------------------------------------------------------------------- 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疫区判定和控制区考核标准(1988年10月25日)一、诊断方法和标准(一)人间布病诊断方法和判定标准1.人的布病诊断是综合性的,主要依据:(1)流行病学接触史:密切接触家畜、野生动物(包括观赏动物)、畜产品、布鲁氏菌培养物等或生活在疫区内的居民。

(2)临床症状和体征应排除其他疑似疾病。

(3)实验检查:病原分离、试管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皮内变态反应试验仅供初诊用)。

凡具备(1)、(2)项和第(3)项中的任何一项检查阳性即可确定为布病病人。

对已确诊的慢性布病病人和接种过菌苗的人,应以临床症状为主要依据,血清学试验效价高低,皮内变态反应强弱仅供参考。

2.实验检查阳性判定标准(1)病源分离:检出布鲁氏菌。

(2)试管凝集试验:1∶100(++)及以上,即100国际单位/毫升及以上。

(3)补体结合试验:1∶10(++)及以上。

(4)抗人球蛋白试验:1∶400(++)及以上。

(5)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血清0.03毫升,检查出现可见凝集。

(6)皮内变态反应:皮试后24、48小时分别各观察一次,皮肤红肿浸润范围有一次在2.5×2.5厘米及以上(或6.25平方厘米及以上)。

(二)畜间布病检验方法和判定标准1.家畜布病的诊断是综合性的,主要依据:(1)流行病史(2)临床症状(3)实验检查:A、病源分离B、血清学及其他试验a、初筛试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平板凝集试验、全乳环状试验(牛)、皮内变态反应(羊)、任选一种或多种进行初筛。

羊布氏杆菌病疫情诊断和处置措施

羊布氏杆菌病疫情诊断和处置措施

羊布氏杆菌病疫情诊断和处置措施作者:宋海峰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13期宋海峰羊布式杆菌病属于人兽共患病,既可对羊只造成威胁,也可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分析以往的的病程表现来看,发病过程缓慢属于慢性病的一种,但对养殖场经济效益的影响不可忽视。

这主要是由于病症危害部位集中在生殖系统和关节部位,常见表现为母羊流产、不孕或者局部病变等。

对于雄性病羊来说,可能产生睾丸炎,进而导致不孕。

发病群体以成年羊为主,且母羊的感染率相对较大。

受到养殖业发展的影响,畜禽流动的频率较大,这也为病菌防治带来了加大难度,下面就针对其主要处置措施做出探讨。

一、临床症状表现根据发病病羊群体的不同,其临床症状表现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因母羊的发病几率较大,本次研究以母羊的发病表现为主。

对于怀孕期间的母羊来说,常见症状为流产,且流产时间多处于怀孕后的3-4个月之间,而在流产之前的症状表现为,食量降低,精神萎靡,且坐卧不安,常在羊舍内走动,睡眠时间也会相对缩短。

此外,在阴道部位会分泌出大量的黄色或者灰黄色黏液。

发生流产之后的母羊常伴随发生子宫内膜炎病症,而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排除恶露。

流产之后,母羊身体将快速消瘦,很难恢复最佳的状态。

二、流行特点分析羊布式杆菌病的致病菌为布氏杆菌,其自身的生存特性决定了其可在世界范围内流传,且易感染群体较多,对于家禽、野生动物以及人类健康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中以羊的感染几率最大,集中表现在母羊群体中。

病羊以及携带致病菌的分泌物均属于重要的传染源,对于怀孕母羊来说,其乳汁、精液以及羊水等在排除体外后,均携带大量的病菌,可被作为传染源。

一般在防护不当的情况下,养殖人员极有可能感染此类病菌。

此外,还可通过消化道和吸血昆虫进行病菌传播,在交配时的感染几率更大。

表现出了一定的季节性特征,通常在春季会有少量发病表现,夏季为此类疾病发展的峰期,而在进入冬季会便会回落。

三、血清学检测羊布氏杆菌病的血清学检测方法主要有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补体结合反应、变态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治疗、报告及归口管理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治疗、报告及归口管理

• 1.2.3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应用 头孢菌素类 根据其抗菌谱、抗菌活性、对β内酰胺酶的 稳定性以及肾毒性的不同,目前分为四代。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主要作用于需氧革兰 阳性球菌,仅对少数革兰阴性杆菌有一定 抗菌活性,常用的注射剂有头孢唑林、头 孢噻吩、头孢拉定等;第三代头孢菌素对 革兰阴性杆菌具有抗菌作用头孢噻肟,头 孢哌酮等。
1.2新型抗生素的应用
随着医药学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型抗抗 生素被应用于布病的治疗
• 1.2.1、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应用 喹诺酮类 抗菌药是新一代抗菌药物(环丙沙星、氧 氟沙星及氟派酸),不仅抗菌谱广,且抗 菌作用强,对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强杀菌作 用,对布氏菌有效。临床治疗有一定疗效。
• 1.2.2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应用 红霉素等大 环内酯类抗生素,作用于细胞核糖体50S 亚 单位,阻碍细菌蛋白质合成,临床上主要 用于治疗由革兰氏阳性菌、支原体等引起 的感染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在临床上应 用较广,可用于治疗多种微生物感染引起 的疾病。
• 1.3、孕妇的抗菌治疗:妇女在怀孕期,患 有急性或亚急性布病时都可以引起胎儿死 亡,因此更要给予及时的妥善治疗。首选 药物利福平,如果利福平无效,只给四环 素。禁忌用链霉素。
• 1.4、对症治疗:除抗生素治疗外,应以对 症治疗。如失眠者可服用镇静药,关节痛、 头痛等可服镇痛药,高烧者可辅以物理降 温或服解热药等。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4时58分1秒 上午4时 58分04:58:0120.11.1

专注今天,好好努力,剩下的交给时 间。20.11.120.11.104:5804:58:0104:58:01Nov-20

牢记安全之责,善谋安全之策,力务 安全之 实。2020年11月1日星 期日4时58分1秒Sunday, November 01, 2020

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及防治措施

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及防治措施

摘要:布鲁氏菌病作为一种由布鲁氏菌导致的人畜共患病。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大流行,并呈现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我国牛羊畜牧业的发展。

因此,养殖者需要对布鲁氏菌病有全方位的了解,才可以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本文从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致病机制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希望可以为养殖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致病机制,防控措施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及防治措施齐东伟(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畜牧发展中心山东潍坊261300)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3.07.002作者简介:齐东伟(1974.6—),女,山东潍坊人,本科,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疾病预防与治疗研究。

1概述布鲁氏菌病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常见的人畜共患病,其病原体主要是布鲁氏菌。

布鲁氏菌是一种兼性细胞内寄生的细菌,它会通过黏附、定植、侵袭和消退四个步骤在巨噬细胞中繁殖,导致动物机体出现慢性的炎症。

目前为止,羊种布鲁氏菌和牛种布鲁氏菌是目前被报道的传染性最强的两个常见的布鲁氏菌属种。

布鲁氏菌病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对畜牧业的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严重制约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规定,布鲁氏菌病是一种规定必须上报的人畜共患病,必须在当地兽医确诊后24h 内向当地卫生健康委员会或畜牧部门通报。

我国常见的致病能力较强的是羊种布鲁氏菌,尤其是对生活在牧区的牧民健康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

研究表明,兽医、养殖户、屠宰商和动物产品加工商感染布鲁氏菌的风险性最大[1]。

与患病动物接触越频繁,感染布鲁氏菌病的几率越高,尽管人间很少会发生横向的传播,但在《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布鲁氏菌病是一种被认为由生物因素导致的职业病。

布鲁氏菌感染的最初症状类似于感冒,但往往比较容易被忽视,一旦延误治疗后,它会变成一种慢性疾病,损害人体多个器官。

即使治愈了,也会长期携带布鲁氏菌,而且该病复发率非常高。

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与疫情处理

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与疫情处理

余杭区2005—2011年布病发病情况
病例数
12
10
发病数
8
新感染数
6
4
2
0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年
余杭区2005—2011年布病发病图
8
1992-2004全国新发布病病人数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 1887年英国医生布鲁氏首先分离出羊种布氏菌后,一 百年来,世界各国已检出一万余株布氏菌。 布氏菌6个种的发现顺序表
5
疫情态势 (布病三个阶段)
➢ 我国布病疫情可分为三个阶段 ➢ 一、严重流行阶段(70年代前)。
二、70-90年代初为稳定下降阶段,全国原有 1292个疫区县,达到基本控制的有648个,稳 定控制的有243个。 ➢ 90年代后----再度肆虐
➢ 布鲁氏菌在水、土壤、尿、粪等物中存活5天-6 个月,在衣物、皮毛上可存活1.5-6个月,在牛乳、 肉等食品中可存活15-18个月。
17
传播途径和传播因素
▲▲传播途径
➢ 布氏菌可以通过体表皮肤粘膜、消化道、呼吸 道和垂直传播、气溶胶等侵入机体。
➢ 人的感染途径与职业、饮食、生活习惯有关。 各类奶、肉及其制品、皮毛、水、粪、尿、尘 埃等皆可作为布鲁氏菌载体传播布病。
9年 00年 01年 02年 03年 04年
四、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
病原学
布鲁氏菌属(Brucella) 包括6个种19个生物型。即:
羊种布氏菌(Br melitensis) 1、2、3型
牛种布氏菌(Br abortus) 1、2、3、4、5、6、7、9型
18
▲《1》经皮肤粘膜直接接触感染

牛羊布鲁氏菌病应急预案

牛羊布鲁氏菌病应急预案

牛羊布鲁氏菌病应急预案一、疫情监测与报告一旦发现牛羊出现布鲁氏菌病疑似症状,如流产、发热、关节肿胀等,应立即隔离患病动物,并向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报告。

同时,对养殖场内的所有牛羊进行健康检查,确保疫情不扩散。

二、样本采集与检测在报告疫情后,应由专业人员采集患病牛羊的血液、组织等样本,并送至指定的实验室进行布鲁氏菌检测。

检测结果将作为后续防控措施的重要依据。

三、隔离与治疗确认病例后,应立即对患病牛羊进行隔离治疗,避免与其他健康动物接触。

治疗方案应由兽医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可能包括抗生素治疗等措施。

四、疫区管理对疫情发生地区实施严格的疫区管理,限制牛羊的流动,防止疫情扩散。

同时,加强养殖场的卫生消毒工作,定期对场地、设施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五、人员防护与培训加强对养殖场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等,并进行布鲁氏菌病的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六、公众教育与信息公开通过媒体、宣传册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布鲁氏菌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病意识。

同时,保持信息的透明度,及时公布疫情信息和防控措施,减少不必要的恐慌。

七、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应急响应机制,一旦发生疫情,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疫情评估、风险分析和防控决策。

八、长期防控策略除了应对突发疫情外,还应制定长期的布鲁氏菌病防控策略,包括定期对牛羊进行疫苗接种、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体系等。

九、资金与物资保障确保有足够的资金和物资支持疫情防控,包括疫苗、药品、消毒剂、个人防护装备等。

十、总结与评估疫情结束后,应组织专家对防控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分析防控措施的效果,为今后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5分钟 20分钟以上 3分钟 20分钟以上
自然条件下在外界生存时间长
介质名称
生存时间
水 尘埃 尿 衣服 鲜牛乳 奶酪 冻肉 培养基
5天-4个月 21-72天 4天-5个月以上 30-80天 2天-18个月 25-67天 14-47天 60天-10个月
介质名称 生存时间
土壤 粪 畜舍及周围 毛 酸乳 腌肉 干燥胎膜
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 虽然布病患者可以从乳汁、脓汁、尿、阴道分泌物排出布鲁氏菌已得到细菌学证实。但无证据证 明通过患者而传染引起的病例,因此,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
传播途径
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 饲养放牧病畜;接生、处理病畜难产、流产及正常产;检查牲畜;接触病畜的尿、粪及其污染的 棚圈等;屠宰、病畜、剥皮、切肉、分离内脏;直接或间接接触被病畜分泌物、剪羊毛或从事皮 毛加工;挤奶或加工病畜奶制品;采取病畜、病人的血液和病理材料;从事布氏菌实验操作及制 备布氏菌苗、抗原、抗血清等生物制剂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将布病列为二类疫病。 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必须通报的传染病之一。 布鲁氏菌还被国外列为生物战剂之一。 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170多个(85%)存在人畜布病,已分布于世界各大洲。
布病的双重危害
4天-4个月 8天-4个月
4天-5个月以上 45天-4个月 2天-1个月 20-45天
4个月
人间布病的传染源
人间布病发病主要传染源是感染布氏菌的羊和牛 羊:意义更大:症状重,感染率高(达42.12%),患病率高(达7.71%),由羊所致的布病占到 80%-90%, 牛:虽然感染率高(达30%-40%),但出现症状者少(仅为0.3~0.5%),且症状轻微。 其它:猪、鹿、犬等偶见。
“温症分离”:布病患者在高烧时一般神志清醒,甚至 自觉尚好,但体温下降时自觉症状增多,并加剧。这种 的现象为布病所特有。
热型 波状热
低热 不规则热
间歇热 驰张热 稽留热
无热
例数 115 307 112 93 63 3 31
构成比(%) 15.78 42.11 15.36 12.78 9.33 0.41 4.25
60-75分钟 40-59分钟 30-39分钟 7-9分钟
布鲁氏菌对化学因子的抵抗力弱
药品名称 漂白粉 新洁尔灭 石碳酸 来苏儿 来苏儿 高锰酸钾 福尔马林 氢氧化钾 肥皂水
浓度(%) 0.2-2.5
0.1 1-2
2 3 0.1-0.2 0.2 2 2
布鲁氏菌生存时间 2分钟以内 30秒 1-5分钟 1-3分钟 1分钟以内
可分为6型: 羊种型:毒力强,症状典型,易发并发症。我省以羊3型为主 猪种型:毒力次子,症状不典型,常在肝脾发生化脓 牛种型:毒力最弱,只有散在的轻症病例,病例易表现为慢性 犬种型:没有严重症状,病程短,没有并发症 森林鼠型、绵羊副睾型:对人不致病
布鲁氏菌对物理因子的抵抗力弱
对紫外线敏感 直射日光数分钟-4小时,散射日光7-8天 直射紫外线5-20分钟,斜射紫外线10-30分钟
易感人群
人类普遍易感,凡是与病畜、染菌畜产品接触多者发病率高 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再次感染发者有2~7%, 不同种布鲁氏菌间有交叉免疫 疫区居民可因隐性染病而获免疫
布病临床表现
潜伏期:最短3天,最长1年,一般1-3周,平均2周 起病缓慢者前驱期症状类似重感冒。经口感染者常见颈部淋巴结肿大。 起病急剧者一般没有前驱期症状,直接出现布病典型症状 布病的4大典型症状:
几乎全部病例都有此表现,乏力的程度轻重不一。常被称为“懒汉病”、“爬床病” 通常在午后出现疲劳感觉,清晨和上午明显减轻 大量出汗后更为严重 慢性期患者的乏力症状比较突出,常成为就诊的主要原因。
发热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有的长达45天,平 均2-3周。
有些患者有典型的布病症状和体征,检测结 果也为阳性,但没有发热
布病临床表现-多汗
为布病主要症状之一,尤以急性期患者为甚 多与发热相伴,体温下降时更为明显 大汗多于夜间或凌晨热退时出现,汗味酸臭,浸湿衣裤 大量出汗可以导致虚脱
布病临床表现-乏力
对热非常敏感,尤其对湿热敏感。
不同温度对布鲁氏菌的影响
温 度 布氏杆菌生存时间
湿热55℃ 湿热60℃ 湿热70℃ 湿热80℃ 湿热90℃ 湿热100℃
60分钟 15-30分钟 7-19分钟 6-15分钟 5-14分钟 1-4分钟
温 度 布氏杆菌生存时间
干热60-70℃ 干热80℃ 干热90℃ 干热100℃
影响人体的健康:人患布病常因误诊而转为慢性,反复发作长期不愈,丧失劳动能力,因病致贫。少 数患者会导致死亡。
阻碍畜牧业的发展:有资料表明:羊患布病后流产率为57.5%,牛布病流产率31.2%,使牲畜似乎两明 显减少,影响经济发展。
据估算,每年全国因布病造成的经济损失逾100亿元。
布鲁氏杆菌的分型
经消化道感染: 进食布氏菌污染的食物或饮水,如喝生奶、吃生奶制品、吃未煮熟的肉(烤肉、涮肉等)或者手 不洁拿吃食物等都容易患病。 病畜流产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草场、水源,是牲畜消化道感染的重要原因。
经呼吸道感染: 常见于吸入被布氏菌传染的飞沫、尘埃:如打扫圈舍、加工皮毛等
以上三种传播途径往往同时存在,很难截然分清是通过哪一个环节感染的。
布鲁氏菌病诊断、治疗与疫情处 置
布病基本知识概述 布病的诊断与治疗 布病的疫情概况 布病的疫情处置
发生畜间疫情时 发生人间疫情时
内容
概述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的细菌(简称布氏菌)侵入机体, 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
发热 多汗 乏力 肌肉、关节疼痛
布病临床表现-发热
典型病例表现为波状热,常伴有寒战、多汗等症状,可 见于各期患者。部分病例可表现为低热和不规则热型, 且多发生在午后或晚上。
典型病例热型呈波浪状,体温逐日升高,达高峰后缓慢 下降,热程约2~3周,间歇数日至2 周后,又发热再起, 如此反复数次。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使用,典型波状热 型已较少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