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的生活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德育的生活化
兰州市城关区五里铺小学付建林730020 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一直是学校工作中的重头戏。

而“思想政治素质”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这已成为共识。

但纵观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依旧存在着德育教育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学方法与手段滞后,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办学思想以及社会上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导致学校德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着重智轻德的现象,学校德育已经处于“课上热热闹闹,课下冷冷清清”的尴尬境地。

我们知道,学生的道德品质是在社会生活的影响下,特别是在学校教育的熏陶下,在学生具体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没有能与生活分离开的纯道德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

德育只有根植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中,并真切地为人的生活服务才具有生命力,才能有实效性。

第三次全教会指出:要“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的倾向。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切实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校内外教育结合,切实加强实践活动。

”因此,学校德育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使空洞的说教向真实的生活回归。

让学生在课堂
生活、现实生活中经历、感悟、建构自己的价值理想,从而充分释放儿童的生命潜能,激活儿童的创造精神,实现“生活中育德,生活中育人”。

一、引“生活之水”于课堂上
生活是道德生成的源泉。

离开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学生的道德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

学生的社会生活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活教材,在德育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源于生活,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

应该说,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人的美好生活,道德和生活不是两条平行线,相反,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在德育教学中,要将学生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在课堂中,我们可以模拟儿童身边真实的生活,向学生提供可供模拟的真实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学生实施。

我们也可结合生活中的重大节日,纪念日等适时渗透德育。

如“三八”妇女节之际,我们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利用国庆节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五一”劳动节可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还可及时捕捉教育契机,如学生闹矛盾了,可对他们进行团结友爱教育;发现学生有撒谎行为,可及时渗透诚信教育等。

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德育因素,恰当补充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活”教材,适时、适度地引入教学中,充分利用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使课堂教学生机勃勃。

二、架“沟通桥梁”于师生间
学校德育是由教师、学生、德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等基本要素构成的动态活动系统。

德育工作如何实施才更有效果,一直是每个德育工作者追求的终极目标。

德育做的是人的心灵的工作,教师是德育的实施者,学生是德育的主体。

品德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获得正确的道德认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是否可以处理好师生关系成为了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它决定了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否顺利地进行,它间接影响着课堂的建构和课堂的效果。

要想让德育真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师必须俯下身来,用爱心架设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

”爱是师生进行良性心理沟通很好的润滑剂,因为爱是沟通教师与学生情感的纽带。

作为教师,我们要尽可能地采用多种形式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做到“对症下药”。

我们在课堂上与学生用眼神、用手势进行交流;课下可以和可以聊天,关心学生的身体,询问他们在生活学习中有些什么问题等等,还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这样的交流,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亲其师而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效能产生的关键,它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智能的培养以及身心和个性的全面发展都有很大的裨益。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去做孩子们学业上的导师,生活中的父母,更要去做孩子们成长中的朋友。

让我们在德育教学中用心与学生家交流,让师生的心灵相约,把尊重信任当作教育艺术,把热爱化为动力,架设
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能完成对学生心灵的塑造、品格的培育。

二、搭“实践平台”于课堂外
德育原理告诉我们:道德本质上是实践的,道德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现实的人的活动,行动是衡量也是衡量道德教育的最后指标,实践性乃道德的根本特征。

思品课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或者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活动来实现。

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应该让学生回到具体的、生动的、客观的、真实的现实生活中,应给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鼓励学生多走向社会,拓展学生生活空间。

社区是儿童在学校以外的活动空间。

与学校相比较,它是儿童生活的真实的社会情景,社区给予儿童的也是真实的生活体验。

因此,我们可利用节假日安排学生参与社区的各项服务活动:开展公益劳动、照顾孤寡老人、做好社区卫生清洁工作;或是参观访问,开展调查研究活动。

此外,我们可建立多种活动阵地,如劳动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气象台、手拉手共建学校等,定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验、领悟,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教育是无止境的,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只有让德育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走进学生心灵,为学生生活服务,德育定会彰显生命的活力。

让我们回归生活,关注生活
中的人和事,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渗透德育,拓宽德育的渠道,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丰富人生经历,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德育之花在生活的土壤里竞相开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