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理论综述
经济增加值的文献综述
经济增加值的文献综述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是一个衡量企业经济绩效的指标,它以企业为中心的视角来评估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
EVA的概念最早由美国金融学家乔尔·斯特恩斯(Joel Stern)和格·贝尼迪克(G. Bennett Stewart)于1991年提出,并在之后的20多年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EVA的本质是企业的净利润减去其资本成本所得到的剩余价值,用公式来表示就是:EVA = 净利润 - 资本成本×资本净利润指的是企业在扣除了各类成本和税收后的净收益;资本成本指的是企业在投资中所承担的资本的机会成本,通常是通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来计算;资本则是指企业的全部资产。
EVA的核心思想是将企业的价值创造与资本的成本联系在一起,通过这个指标来评价企业的经济绩效。
EVA的出现,为企业的价值管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传统的财务指标如净利润、营业利润率等虽然能够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但却忽视了企业所承担的资本成本问题。
EVA通过纳入资本成本的考量,使得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其资本的使用效率联系在一起,从而更加准确地评价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
通过EVA,企业能够更好地理解其经济绩效,并且能够建立起一套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体系。
关于EVA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论探讨。
乔尔·斯特恩斯和格·贝尼迪克等学者提出了EVA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对其价值创造的本质进行了阐述。
他们指出,企业的盈利能力应当和其实际的资本成本联系在一起,才能够真正体现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
EVA的计算方法采用了净利润减去资本成本的方式,从而反映了资本的机会成本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
理论研究还围绕EVA的衍生指标和扩展应用进行了讨论,如经济附加值率(Economic Value Added Ratio)、经济增加值增长率(Economic Value Added Growth Rate)等指标的研究,以及EVA在企业绩效管理、激励机制设计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文献综述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综述
文献综述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综述引言:区域经济发展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它关注的是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并提供政策建议以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本文将就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作综述。
一、经济增长极理论经济增长极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认为经济增长主要集中在少数发达地区,其他地区只能通过辐射效应获得一部分经济增长。
这个理论首次揭示了地区经济差异的产生机制,但也忽视了其他地区的发展潜力。
二、新地理经济学理论新地理经济学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兴起,认为地理位置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根据这一理论,地理环境、地区间的交通和通信成本以及知识和技术的溢出效应都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
新地理经济学理论在解释区域经济差异方面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三、产业集聚理论产业集聚理论认为,相同或相关的产业在一些地区集中发展,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这种聚集效应主要通过资源的共享、技术的提升以及规模经济的实现来实现。
产业集聚理论在解释为何一些地区发展得更快以及如何促进产业发展方面有重要作用。
四、现代化理论现代化理论认为,发展水平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地区之间的现代化进程不均衡所导致的。
现代化进程包括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等方面的与发展。
现代化理论对于解决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提供了一种便利的分析框架。
五、孤立经济小部门理论孤立经济小部门理论认为,孤立的经济小部门在相对独立而封闭的环境中发展,其发展取决于地区内部的资源配置和技术进步。
这种理论对于分析地区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动力有一定的解释能力。
六、区域竞争力理论区域竞争力理论认为,地区经济发展取决于其在全球竞争中所占的位置和能力。
具有优势的地区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源和投资,从而实现更快的发展。
区域竞争力理论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种方法,以提高地区竞争力和促进经济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各有侧重,但都为解释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专题2: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教学讲义
❖ (3)出口的扩大克服了国内市场狭小的局限性,生产规模可以不断扩大, 从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 (4)出口的扩大,特别是加工制成品的扩大,会增加对向出口部门提供物 资投入的部门的需求,这些部门转而向其他供给部门增加需求,如此循 环往复下去,不仅带动所有部门的发展,而且会大大地促进国内统一市 场的形成,这一点对经济运行机制不健全的国家尤为重要;
(二)“剩余产品出口”学说
❖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动态生产
率理论和“剩余产品出口”模型,对以后的理论发展
有重要影响。斯密认为,分工的发展是促进生产率长
期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分工的程度则受到市场范围的
强烈制约。对外贸易是市场范围扩展的显著标志,因
而对外贸易的扩大必然能够促进分工的深化和生产
❖ 经济学家迈耳对这一学说进行了进一步补充,他在《经济发展中的主要 问题》一书中指出: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的高速增长可以给发展中国家 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利益:
❖ (1)出口扩大意味着进口能力的提高,进口中的资本货物对经济落后国 家的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资本货物的进口不仅取得国际分工的 利益,而且可以提高国内的技术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 世界银行对包括东亚地区在内的41个发展中
国家和地区的调查结果也支持这一观点。他 们的调查表明,从GDP的年平均增长率来看, 实行强烈外向型的国家,1963~1973年为 9.5%,1973~1985年为7.7%,而实行强烈内向 型的国家分别为4.1%和2.5%。各种统计分析 表明,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增长和总体GDP增长 明显密切相关果 ❖ 杰弗里·萨赫和安德鲁·华纳的研究发现,实行
经济增长决定因素的理论综述与中国的选择
【 关键词】 经济增长
【【 文献标 识码I A 【 文章编号】 6 2 7 7 2 0 ) 7 oO 2 17 —8 7 (o 9 O ~O 1 —O
西方经济学 界一般 将 1 3 9 9年英 国经 济学 家 哈罗德 发表 的《 动态 理论》 论 一文作 为经济增 长理论 出现的标 志。多马后 也 以此为 出发点 提出了 自己的经济 增长模 型。 由于二 者在形 式 上极为相 似, 以西 方学者 往往 把他们 的理 论作 为大 致相 所 同的事物而称之 为哈罗德 一多马模型 。 战后 , 经济增长理论迅速发展 , 派经济学 家先后 建立 了 各 自己的增长理论 或增 长模 型 , 并且 不 同派别之 问 由于观 点不 同而进行着长期 的争论 。继哈罗德 一多马模 型之后 出现 的经 济增 长模型 , 主要有美 国的索洛 、 国的斯旺等 人建立 的新古 英 典 经济增长模 型和英 国的卡尔 多 、 意大 利的 帕内西 蒂等 人建 立 的剑桥经济增 长模 型 。此外 还 有库兹 尼 茨、 尼森 等人 关 丹 于经济增长 因素 的分 析和麦多斯等人关 于经济增 长 限制 条件 的论述 和动态最 优增 长理 论等 。进 入 2 O世 纪 8 O年代 , 济 经 增 长理论渐趋成 熟和 完善 , 有拉 姆塞 一卡斯 一库 普曼 斯最 优 增 长模 式 , 有阿莱 、 萨缪尔森 和 P ・ 戴蒙 德等发展起 来 的叠代 模 式 , 内生增 长模式 , 这又包含知识 外溢与边 干边学 的 内 有 而 生增长模式 、 线性技术 内生增长模 式 、 维 ・ 默的 内生 技术 戴 罗 变 化增长模式 、 由阿格辛 和霍维 特创 立起来 的熊 彼特 式创 造 性 破坏模式 以及 格罗斯曼 一赫尔普曼 的产 品质量 阶梯 内生增 长模 式等 。这一 系列 理论 强调的经济增 长的决定 性 因素各 不 相 同 , 面分别就经 济增 长 的决定性 因素方面对 上述 理论 进 下 行 简单 综述 , 就其 中最具 代表 性 的索洛 和罗默 的经 济增 长 并 理论 结合 中国实 际加 以评 述 。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综述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综述.由于储蓄率、人口增长率、技术控制技术进步是由人们的行为决定的,也是可以通过政策等加以影响的,不怎么在不同的经济中期水平很不相同。
因此,当新古典模型不能很好地解释增长时,我们或者说会想将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等重要参数作为内生科紫麻线性来考虑。
分析方法从而可以由模型的内部来决定经济的长期经济增长率,这些模型被称为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内生经济强劲增长模型-理论概述内生增长理论的主要任务之一经济发展是揭示经济增长率差异的原因和解释持续经济强劲增长的可能。
尽管新古典技术经济增长理论为说明经济的持续增长导入了外生的技术进到步和人口增长率,但外生的技术进步率和人口增长率并没有能够从理论上说明没法持续经济增长的问题。
新内生增长理论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发展起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在于放松了突破古典增长理论的假设并把相关的变量内生化。
内生中国经济增长模型-加速增长理论内容内生强劲增长理论的内容1、储蓄率内生早期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假设储蓄率是外生的,Cass(1965年)和Koopmans(1965年)把Ramsey的消费者最优化分析引入到新古典增长理论中,逼不得已因而获取了对储蓄率的一种内生决定:储蓄率取决于居民的消费选择或者说对现期消费和远期消费(储蓄)的偏好。
内生储蓄率意味着资本积累速度和资本供给的内生逼不得已,从而决定世界经济增长的一Word资料.个投入要素(资本)从数量上得以在模型内加以说明。
然而,Ramsey-Cass-Koopmans模型对储蓄的内生性的技术处理并没有消除模型本身长期人均增长率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对外生技术进步的依赖。
Ramsey模型暗示长期增长率被钉住在外生的技术进步率值x上。
技术水平更高的储蓄意愿或一个的增进在长期中体现为更高的资本或更有的放矢的工人产出水平,但却不会引起人均增长率的变化。
2、劳动供给内生新古典的另一个关键外生变量增速是人口统计增长率。
关于经济增长理论的概述
关于经济增长理论的概述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经济增长理论的成长经历了古典、新古典和新增长三个发展阶段。
在古典经济学时期,经济学家就特别关注对经济增长的分析,代表人物有,和。
Smith(1776)认为,促进经济增长有两种途径:一是增加生产性劳动的数量;二是提高劳动的效率。
在这两个增长途径中,Smith更强调劳动效率对增长的促进作用。
首先,他把劳动区分为生产价值的生产性劳动和不能生产价值的非生产性劳动,并认为生产性劳动创造财富,而非生产性劳动只消耗财富。
所以,Smith认为,在劳动投入量中增加生产性劳动投入的比例将会促进经济增长。
其次,对于如何促进劳动效率的提高,Smith认为主要取决于分工程度和资本积累的数量,因此分工协作和资本积累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因。
基于分工可以使得劳动者的熟练程度提高,减少工作转换所造成的损失,利于机器的发明,所以,分工使得单位劳动的产出量增加,进而导致收益递增。
至于分工的程度,他认为分工取决于交换,交换又取决于交换的能力,而交换能力的大小由市场容量加以刻画。
这样一来,分工程度受制于市场容量的制约。
所以,Smith 认为市场容量的扩大导致分工加深,而分工又促使劳动效率的提高,并最终导致经济增长。
除此之外,Smith也注重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他认为,资本积累可以使得资本存量扩大,与之相联系的劳动数量增加,从而直接促进经济增长。
而且,资本积累往往与专业化和分工相联系,从而也会借助于分工间接地促进经济增长。
总之,Smith指出了分工和资本积累对劳动效率的提高以及经济的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由于这些因素都有赖于投资,而投资又受到利润的驱动,因而以自由竞争为理念的政府政策成为Smith的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所有这些思想,包括收益递增、分工利于机器发明(技术进步)并导致劳动效率的提高、市场容量的扩大导致分工程度的加深等思想,都成为了后来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源泉。
经济增长理论述评
经 济 增 长 理 论 述 评
张 明
(山西 财 经 大 学 ,山 西 太原 030006)
【摘 要 】 文章对经济增长经典理论和 新经济增长理论 的发展进行 了一个梳理 ,对相关理论做 出一个 简要评论 ; 并在 此基础上对国 内外经济增长理论 的实证研 究进 行一个简要介 绍。
(二 )新 经 济 增 长 理 论 (内生 经 济 增 长 理 论 ) 新古 典经济增 长理论 和拉姆 齐模型 在解释长 期经济增 长 源泉方 面存在缺 陷 ,在缺乏技 术进步 的情况下 ,所 有 的经 济都 将汇集 于零增 长。运用这两个分析框 架 ,不 能阐明技 术进步 的 决定 ,难 以解释拥有相 同技术的不同 国家间增长的 巨大差异 。 1.新增 长模 型的第一 个阶段 。 自20世 纪 80年代 中后期 以 来 ,美 国经济 学家罗默与卢卡斯等人在对新 古典增长理论反思 的基础 上 ,形成 了新增长理论 。所谓新增长理论 ,是指用规模收 益递 增和 内生技术 进步来说 明一 国长期经济 增长和各 国经济 增 长率差 异而展 开的研究 成果 的总称 。第一 阶段 的新增长理
寻求拉动下 一波经 济增长 的核心动 力 。经 济增长理论 发展 由 路 ,来考察 内生技 术进步对经济增 长的影 响。在该模 型 中,罗 默
来 已久 ,其 中许 多理论 深入地讨 论 了经 济增长 的动力源 泉 ,对 强调 了知识 的“溢 出效应”和知识 的“部分排 他性 ”对 经济增 长
个社会的生产才具有 收益 递增的特征 ,进而经济的持续增 长才 能得以实现。卢卡斯则在宇泽模 型的基础上构筑了一个两部 门 的人力资本模型。他将社会经济系统划分为物质资本生产部 门 和人力资本生产部门 。人力资本生产可 以弥补物质资本边际报 酬递减 ,在人力 资本生产作用下 ,显示出收益递增的发展态势 。
经济增长理论和模型综述
(。
第经济增长理论和模型综述发展经济学哈罗德-多马模型“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Harrod-Domar model ),R.哈罗德和 E.多马分别提出的 发展经济学中著名的经济增长模型,基于凯恩斯理论之上,出现于 1929-1931 年大危机之后 不久,但不是经济增长理论的“正统”理论,因为模型结论是“经济增长是不稳定的” 1.模型内涵表示法一G = S/V G 是经济增长率,S 是资本积累率(储蓄率或投资率),V 是资本/产出比。
表示法二Δ Y/Y = s ×Δ Y/Δ K其中:Y ——产出,Δ Y ——产出变化量,Δ Y/Y ——经 济增长率;s ——储蓄率;Δ K ——资本存量 K 的变化量。
Δ Y/Δ K ——每增加一个单位的 资本可以增加的产出,即资本(投资)的使用效率。
表示法三Δ Y/Y = I/Y ×1/k = s/k2.该模型的前提假设模型假设一:储蓄能够有效地转化为投资;模型假设二:该国对外国的资本转移(发展援助)具有足够的吸收能力 中:s ——储蓄 率,k ——资本边际系数,等于 k/Y (投资/产出),假设为常数;模型假设三: 资本--产出比不变;模型假设四: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这种产品既可以是消费品,也可以是投资品;模型假设五:社会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力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
且两种要素之间不能相互替代;模型假设六:技术状态既定,不存在技术进步。
3.该模型的推导哈罗德在上述假设条件下将经济增长抽象为三个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一个变量是经济增长率,用 G 表示;第二个变量是储蓄率,用 s 表示;第三个变量为资本 一产出比率,用 v 表示。
数学表达式为:G=s /v 。
从式中可以看出:一国的经济增长率与 该国的储蓄率成正比,与该国的资本一产出比率成反比。
另外,哈罗德将经济增长率分为实际增长率、均衡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
实际增长率就是社会实际达到的经济增长率。
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 刘春丽 ,赵本阳 !
" #
$
[ "$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 绵阳 %#"&"& ; #$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 "&&&’( ]
摘! 要: #& 多年来中国 的 )*+ 每年以 ,- 左右 的速度递增, 这种高速增长举 世瞩目。对经济增长 理论、 中国 经济高速增长 的原因以及理论界围绕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最新争论进行了综述, 并在此提出管窥之见。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 综述
中图分类号: H"#&$ #! ! ! ! 文献标识码: I! ! ! ! 文章编号: "&&,J"#K, ( #&&% ) &%J&KL%J&’
期 六 第 年 六 # # 二 ! ! ! ! ! ! ! ! ! ! ! ! ! ! !
! ! 一、 经济增长理 论与中 国经 济增长 研究 综述
( 一) 经济增长理论综述 "$ 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
! !
( 二) 中国经济增长原因综述
众所周知, #& 多年来中国 的 )*+ 每 年以 ,- 左 右的速 度递增, 这种经济的 高速增 长举 世瞩目。 理论 界不少 学者 对中国经 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原因做了各不相同的分析。 有的学者认为 , 宏观 制度 变迁对 转型 期中 国经济 增长 有重大 贡献。",(K —",,, 年间我 国在 产权 制度、 市场 化程 度、 分配格局以及对外开 放度 等几方 面的 变迁 是促进 我国 经济快速 增 长的 主要 原 因。他们 指 出, 以非 国 有化、 市场 化、 对外开放为主要内容的宏观制度变迁 为 #& 多 年来我国 宏观经济 总量的增长提供 了可靠 的制 度支 持, 发挥了 巨大 的影响力, 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提高经济运行质 量起到了 其他因素 难以起到的积极 推动作 用, 并且 在未 来一段 时间 内, 制度创新与变革仍将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 有的学者指 出, 投资 驱动 型增长 是中 国经 济增长 的显 著特征。长达 #& 多年的 高储 蓄率和 高投 资率 是支撑 中国 经济高增 长的主要原因, 中国 经济的 高增 长主 要依赖 于投 资的超高增长。 他们 指出, 有资 料显 示, ",(K —#&&# 年, 我 国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年 均增长 ""- , 比经济 增长速 度高 "$ ( 个百分点, 投资率平均为 ’%- 左右, 尤其在经济扩 张期投资 率往 往超 过 M&- 。可 见资 本的 快速 积累 即 固定 资产投资 规模的扩大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有的学者强调 ,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同发达 国家在科 学技术方 面有很大差距, 较好 利用技 术转 移与 创新所 形成 的后发优势是我 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他 们以日本 及亚洲 四小龙为例分析指 出, 中国从 事低 附加 值的农 业人
制度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理论综述
制度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理论综述篇一:制度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理论综述制度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理论综述摘要:把制度纳入经济增长理论框架的过程,贯穿于西方经济增长思想史的始终。
从古典经济学开始,到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制度因素经历了从外生到内生、从重要因素或中性因素到关键因素、制度的内涵与外延都不断拓展的过程。
文章主要分析这一进程、理论与实践意义及其发展趋势,并比较了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在制度分析方面的异同。
一、导论把制度纳入经济增长理论框架的过程,贯穿于西方经济思想史的始终。
从古典经济学开始,人们开始了对寻求经济增长源泉的研究,先后将要素的积累、资源的配置、技术进步、宏观经济稳定、教育水平、制度发展、法律的有效性、国际贸易甚至宗教信仰都纳入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
对于制度因素的引入,则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取决于生产剩余中可供投资的剩余,制度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新古典学派将经济增长看作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技术进步长期作用的结果,但却没有对技术进步产生的原因作出满意的解释,制度是外生的、中性的;以研究内生技术进步为核心的新增长理论,通过建立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技术进步方程,制度是外生的重要因素;制度学派认为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等因素与其说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不如说是经济增长的本身,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制度的变化,一种提供适当的个人激励的有效产权制度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R&D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综述与引申r理论
R&D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综述与引申波特把世界经济分为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和创新驱动三大类型,最终的竞争优势则来自于创新产品在全球的竞争力。
因此,技术创新就必然成为一个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产业结构失衡矛盾的重要对策;技术创新也必然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引擎。
尽管我国经济基本上属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型, 但在东部地区已经出现了创新驱动型的经济增长,并且发展迅速。
技术创新来源于政府为推进本国的总体技术水平和企业为追求商业利润而进行的R&D投入。
因此梳理和考察现代创新经济理论、尤其是R&D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于指导我国技术创新、经济发展以及在15年内实现把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一、R&D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综述下面对R&D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实证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和评论。
(一)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发轫20世纪50年代,以R. Solow (1956)和T. Swan (1956)为主要代表的经济学家将经济增长理沦引领剑新占典(外生经济增长理论)时代,证明了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引擎,这是增长理论中的第一次飞跃。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Romer和Lucas等开创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先河;几乎同时,以Romer (1987,1990)、Grossman 和 Helpman 以及 Aghion 和 Howitt 为主要代表的经济学家又开始了 R&D内生增长理论的研究。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致力于技术进步内生化研究,R&D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则主要从创新的角度来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内生增长理论实现了增长理论中的第二次飞跃,从此增长理论进入了“新”时代,而R&D内生增长理论则被认为是内生增长理沦中最有解释力、最有发展前途的增长理论。
技术内生化最早是由Romer (1986)和Lucas (1988)等开创的AK理论模型。
尽管这一理论模型成功的解释了技术进步是经济活动主体主观努力的结果, 但它未能揭示这些主体进行技术创新的动机和目的。
经济增长原因文献综述
S ,
0 436 . 12 9 0 o09 . 61 2 0199 . 59 8
排名
1 2 3
2文 基 是很大 , 因此提高该类 城市的建筑业 发展 [】 军. 于熵权 法的航 空公 司绩 效评 科 2 0. . 2 水平 , 对繁荣 山西建筑 业市场具有重要意 价研 究 … . 学技术与工程 ,0 9 9 2 .
义。
【】 3 张先起 , 梁川 , 慧卿 . 于熵权 的改 刘 基 进 T PI O S S法在 水质评价 中的应 用 … . 哈
大同
运城
O160 . 27 8
0 732 . 99 1
4
5
五、 结束语
2 0. 9 1. 应用 熵权法进行 评价能使用 较多 的 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0 7 3. 0
分工一 专业化理论最早可 以追溯到亚当・
著名的“ 斯密定理 ”即劳动分工受到市场规模 ,
76 国富论》 。其中阐述了 济总量的增长速度,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 斯密在 17 年发表的《
( 分工一 二) 专业化理论 。 分工一 “ 专业化理 的限制。问题是接近市场极限时就产生垄断,
l
论、 制度决定论, 并结合中国国情, 针对制度决 定论做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原因; 制度决定论 中图分类号:1 文献标识码: F A
一
口文 / 董
哲
曲启佳
均收入) 水平的持续增加。较早的文献中是指 这个关系演进的结果。 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在
一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 于收益递增。卷入市场的产品种类的增加、 市
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增加的过程,它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发展、实现国家富强具有重要意义。
在经济学中,有多种理论来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和驱动力。
1. 古典经济学理论古典经济学理论是早期对经济增长的解释,亚当·斯密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古典经济学认为,劳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通过劳动分工和自由贸易可以实现经济增长。
斯密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应该分工合作、互相交换,从而提高整体生产效率,实现经济增长。
2.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在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发展。
代表人物包括罗伯特·索洛和保罗·罗默等。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关注技术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他们认为,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创新可以改变经济结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3. 新凯恩斯主义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理论是对凯恩斯经济学的发展和修正。
凯恩斯认为,需求不足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障碍,政府应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调控来刺激需求,从而实现经济增长。
新凯恩斯主义理论进一步强调了制度和市场失灵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增加政府干预的观点。
4. 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是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一种重要模型,代表人物是罗伯特·索洛。
该模型将资源、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等因素纳入考虑,并通过资本积累和创新来解释经济增长。
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长期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和创新,通过投资来提高资本积累,并通过教育和人力资本的提升来推动经济增长。
5. 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全要素生产率理论是近年来关注的热点,它强调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
全要素生产率包括技术进步、创新和管理提升等多个方面,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来推动经济增长。
综上所述,经济增长理论包括古典经济学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理论、新古典增长模型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理论等。
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解释了经济增长的原因和驱动力,为研究和实践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参考。
专题2: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
世界银行对包括东亚地区在内的41个发展中
国家和地区的调查结果也支持这一观点。他 们的调查表明,从GDP的年平均增长率来看, 实行强烈外向型的国家,1963~1973年为 9.5%,1973~1985年为7.7%,而实行强烈内向 型的国家分别为4.1%和2.5%。各种统计分析 表明,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增长和总体GDP增长 明显密切相关。
刘易斯在1954年提出的二元经济模型,则是基
于农业部门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工业部门 在不断扩展中吸收农业部门的过剩劳动力从 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凯恩斯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出发点,也是基于 本国就业不足的前提,即存在劳动力以及资本 过剩,需要通过扩大出口来增加国内需求,从而 刺激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
2.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影响不明显
彭福伟(1999)、张小济(1999)从净出口的角度的实 证分析,得出净出口与经济增长并非强度相关的结论; 赖明勇等(1998)和尹翔硕等(1997)则通过将国民生 产总值分为出口产业部门和非出口产业部门,进行简 单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出口贸易对非出口部门 乃至整个经济增长推动作用不强的观点; 杨全发等(1998)采用巴拉萨和费德等人建立的模型 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1978 ~1995年)的数据进行回 归分析,得出出口的增长 并不像想像的那样对经济 增长起到促进作用。
(二)国内主要实证研究结果
1.对外贸易对经济具有明显拉动作用
董秘刚(2000)的实证分析表明:1978~1998年
间,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很显著, 相关系数平均达到94%以上; 李文(1997)运用经济增长模型进行的实证分 析也得出出口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明显 拉动作用的结论。
威廉· 刘易斯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出发,不但 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增长同它们自身的经 济增长密切相关,更着重强调它们的出口增长 受制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理论中趋同研究的新进展综述
经济增长理论中趋同研究的新进展综述摘要:经济趋同是经济增长理论中的重要问题是之一,贫穷国家能否通过努力去赶上富裕国家,对人类福利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经济理论的不断深入和计量经济学手段的不断发展,趋同与否的争论还将持续。
关键词:经济增长;趋同;文献综述趋同(convergence)是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国家或地区间的收入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存在着缩小的趋势,与趋同相对,产生了另一概念———趋异(divergence),即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在着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趋势。
一、早期趋同研究的简短回顾1.趋同的理论基础趋同一定程度上产生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理论基准模型的假定之一是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这一假定意味着产出的增长将会小于资本存量相应的增长,表示资本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将随着资本要素积累的增加递减,从而削弱储蓄的动力,减少了给定投资量对增长的贡献,并且带来一定时间内增长的减缓。
而内生增长理论从不同的经济增长角度出发,不依赖于资本边际收益递减的假设,假定经济中资本的边际收益可以递增。
这样一定程度上,对趋同问题的检验就成为了对新旧两种经济增长理论进行判断的试金石。
2.趋同问题的检验对趋同问题的初始检验是用经济增长率对初始收入水平进行简单回归(Baumo,1986),即Barro 回归,这是一种绝对趋同;随后,条件趋同的概念出现,它认为回归模型的外生变量,如技术水平、政府政策、人的偏好等变量对初始水平的控制相当重要,只有在相同的稳态条件下,实际人均GDP 的增长率与人均GDP 的初始水平成负相关,这一回归思路就是著名的MRW 分析框架(Mankiw,D.Romer&Weil,1992)。
同时,在对趋同问题进行检验的方法上,早期的趋同检验主要运用的是以下四种方法:截面数据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早期面板数据回归法,收入分布动态法(Quah,1996;Jones,1997)。
经济增加值的文献综述
经济增加值的文献综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是一个重要的财务概念,它提供了衡量企业经济表现的一种新方法。
EVA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它才被重新发现并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
本文将对EVA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探讨其定义、计算方法、影响因素以及对企业绩效评价的作用。
我们需要明确EVA的定义。
EVA是指企业经济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它代表了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创造的真正价值。
EVA的计算方法主要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中的成本、资本占用及盈利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将企业经济利润与其资本成本相结合,从而得出一个最终的经济增加值指标。
通过对EVA的计算,企业可以更加准确地衡量自身经济绩效,并据此调整经营策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EVA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定企业的资本成本,即资本的机会成本和权益成本。
然后,计算企业的经济利润,即扣除资本成本后的净利润。
根据经济利润和资本成本的比较,得出EVA的数值。
通过这一计算方法,可以准确地衡量企业的经济增加值,并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在EVA的计算过程中,有一些影响因素需要特别注意。
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影响EVA的重要因素之一。
较高的盈利能力可以增加企业的经济增加值,而较低的盈利能力则会减少企业的EVA。
企业的资本成本也是影响EVA的关键因素之一。
较低的资本成本可以增加企业的经济增加值,而较高的资本成本则会减少企业的EVA。
市场竞争、行业环境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也会对企业的EVA产生影响。
EVA的概念不仅仅是一个财务指标,它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EVA的计算,企业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自身的经济表现,并据此进行经营决策。
如果企业的EVA数值较低,管理者可以考虑调整企业的经营策略,降低资本成本,提高盈利能力,以提高EVA的数值。
EVA还可以作为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用于激励员工和管理者,从而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增长源泉与机理的理论综述
穆 晓
( 北 大 学 经 济 管理 学院 , 西 西安 7 0 6 ) 西 陕 10 8
【 摘 要 】 中国经济高速持续增长引起 了国 内外众多学者 的持 续关注。 以历史 的数据 经验和 实现机理为基础 , 从 各个 角度来研 究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发生机 理。梳理众 多学者的研究成果 后表 明, 以下三个方面 因素 的改善对改革开 放 以来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产 生了积极而重要的影响。一是经济及 生产 要素的充分供给和要素配置 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增 强; 二是 产权 、 金融及经济结构等重要市场 基础制度 的进 一步改革 、 完善和落实 ; 三是 技术进步 以及持续 不断的学 习。新 的经济增长点 的出现有赖于 以上诸 因素 自身素质的提 升和相 互协调 。 【 键 词 】 经济 ; 关 增长 ; 机理 【 中图分类号 】 14 F2 【 文献标识 码 】 【 A 文章编号 】 04 2 6 ( 0 0 1 — 2 2 0 10 — 7 8 2 1 )2 0 8 — 3 中国经济高速持续 增长引起 了 国内外 众多学 者的持续 关 采用动 态递 推模 型对我 国的经济增 长进行 量化分析 , 结果显示 注。以历史 的数据经验和实现机理为基础 , 从各个 角度来研 究 资本形成是 推动我 国经济增长 的主要 动力。改革开放 以来 , 资 中国经济增长 的源泉和发生机理 ,这对 预测 中国经 济的前景 , 本 投 入 对 总产 出 的 推 动 作用 超 过 其 他 要 素 的 总 和 ,达 到 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正确的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意义。 5 I%。在未来 l 63 O年 ~ O年 中 , 2 资本贡献度将超 过 6 % , 为 0 成 本文梳理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后表 明 , 以下 三 个 方 面 因 素 我 国经济持续增 长的重要原因 。他 同时认 为“ 储蓄膨胀 ” 投 和“ 的改 善 对 改 革 开 放 以来 中 国经 济 持 续 增 长 产 生 了积 极 而 重 要 资压 抑 ” 是导 致资 金缺 口的直接 原 因 , 在实 际利 率 的“ 大机 放 的影响 。 一是经济及生产要 素的充分供 给和要 素配置 的市场化 制 ” 作用下 , 资金 负缺 口不断 扩大 , 造成经 济持续 滑坡 , 深化社 程度不 断增强 ; 二是产权 、 金融及 经济结构等 重要市场 基础制 会保障制度 和投 融资体制改革 , 加快 利率市场化步伐是促进持 度 的进 一步改革 、 完善和落 实 ; 三是技术进步 以及持续 不断 的 续增长 的根本出路。张军( 0 2 计算了改革以来中国的实际资 20 ) 学 习。 本——产 出比率 的变动模 式 , 发现资 本——产 出 比率的增长 与 其施放 的信息 劳 动 力、 质 资本 、 力 资本 、 DI 企 业 家等 经济增长率之 间存在 一个 清晰 的发散变动模式 , 物 人 F 和 是 中国资本 的形 成在很 大程度上 对经济增 长的变动 是不太敏 要 素与 经济增 长 的关 系 这反映 出政府 的力量在 资本形成中依然扮演着重要 的角 1 素 配 置 的 市 场 化 程度 增 强推 动 了经 济发 展 。要 素是 推 感 的, . 要 色, 而且意味着“ 资本深化 ” 的加速可能是 2 O世纪 9 0年代 中期 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 但效果 如何 取决于要素 的配置在多 大 以来中 国经济增长持续下降的主要 原因。 程 度 上 反 映 了 市 场 的 功 能 。张 明 海 ( 0 2 利 用 我 国 1 5 20 ) 9 2年 4在 经 济 增 长 中人 力 资 本 是 一 个 十 分 重 要 的 因素 , . 尤其 是 19 9 9年的分省数据 ,实证 表明改革提高 了要 素的替代 弹性 , 在 内生增长模 型 中, 它越 来越 受到人们的重视 。蔡 防等 (9 9 19 ) 要素替代 弹性 的提 升表 明市 场化程度 的加 深 ,根据 C S生产 E 认为, 然 2 纪 8 虽 0世 O年代 以来 的经济 增长 中 , 传统要 素投入 函数增长模型 , 高的要素替代 弹性导致较高 的增长率 和 G P 较 D 的贡献大于人力 资本 和生产率 的贡献 ,但从 弹性 系数 来看 , 人 水平 , 因此市场化改革推动 了生产率 的提高 。 力资本 的增 长贡献有 巨大的潜力 ,财政 对教育 的投资 占 G P N 2劳动是经济增长 中重要 的因素。蔡 唠等(9 9 实证分析 . 19 ) 19 . % 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 。 育投入 4 教 了劳动力 、 物质资本 , 人力资本及技术进 步在 18 9 2年 ~ 9 7年 的比重 ,9 6年只 占 2 4 , 19 教育 体制 的改革 , 教学质 量的改善 将为经 济增长提供 对 中国经 济增长的贡献 , 现在全要素生产 率 的贡献 中 , 动 的加 大 , 发 劳 江 20 ) 要素的重新配置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 因此 通 过 劳 动 力 就 业 制 度 源 泉 。 小 薇 (0 2 认 为 我 国要 防 止 陷 入 发 展 中 国 家工 业 化 进 需要转 变经济增 长方式 , 由总 的改革和城乡劳动力市场发育 , 中国仍有机会享有劳动力 资源 程 中经 常出现 的贫 困陷 阱之 中 , 充分发挥人力资本 重 新 配 置 带 来 的 经 济 增 长 。刘 强 (0 1利 用 18 年 ~ 9 8年 量拉动增长转 向提高生产素质推动 的增 长 , 20 ) 91 19 使之成 为未来经济增长 的重要 因素 。 间数据实证分 析 了新古典 的经济收敛 机制在 中国并没 有起作 的效应 , 5F 对 我 国 经 济 增 长 的 贡 献 近 年 来 成 为 一 个 研 究 的 热 . DI 用 , 因是 中国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使资本 劳动 比并没有 出现 原 20 ) /0的资产 , 应有的变化趋势 ,近年来形 成的劳动力大规模 的区际迁移 , 是 点 。江小涓(0 2 实证分 析发 现外 商独 资企业 以 11 创造 出 1 / 5的增值税 ,/ 1 4的产 量和销售 收入 以及 1 / 3的利润 。 社 会 经 济 系 统对 区 际差 距 做 出 的 反 应 , 是 对 区 域 差 距 扩 大 这 也 外 资经济不仅推 动着 中国工业 的持续增长 , 而且提高 了资金利 现 象 的一 种 解 决 办 法 。 改善了资产形成 的质量 。王成 岐等( 0 2 运用计量 20 ) 3 质 资本 积 累是 推 动 经 济增 长的 重 要 力量 。武 剑 (9 9 用的效率 , . 物 19 )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综述及启示
尔 的 研 究 在 当 时 并 没有 引起 重 视 。 1 . 舒 尔 茨 的人 力 资 本 与 经 济 增 长 理 论 .2 2 舒 尔 茨 是人 力 资本 与 经 济 增 长 理 论 框 架 建 立 的第 一 人 。16 9 0年 .
在 美 国 经 济学 年 会 上 , 尔 茨 发 表 了题 目为 《 人 力 资 本 投 资 》 著 名 舒 论 的 有 关 人 力 资 本促 进 经济 增 长 的思 想 可 以追 溯 到 公 元 前 的古 希 腊 时期 。 演 讲 。他 在 对美 国 的农 业 经 济 问 题 的 研 究 中 发 现 , 的 知 识 、 康 、 人 健 技 古 希 腊 的 哲 学 家 柏 拉 图 就认 为 .国家 的管 理 者 应 该 接 受 教 育 和 培训 . 能 等 对 经 济 的增 长 贡献 远 大 于 物 质 资 本 对 经 济 的 贡 献 。因 此 。 提 出 他 并且他在《 想国》 理 中论 述 了教 育 和训 练 的经 济 价 值 , 认 为教 育 对人 并 了 人 力 资 本 的概 念 与性 质 、 力 资 本 投 资 内 容 与 途 径 及 人 力 资 本 在 经 人 的能力培养是具有重要 意义的。 亚里斯多德也 曾多次提及知识和技能 济 增 长 中 的 重要 作 用等 方 面 的思 想 和 观 点 。 发 表 的 《 于农 业 生 产 、 他 关 在 生 产 活 动 中 的 重要 作 用 。 产 出 与供 给 的思 考 》 《 育 与 经 济 的 增 长 》 《 力 资 本 投 资 》 著 作 成 、教 、人 等 1 8世 纪 中叶 产 业 革 命 后 , 产 力 发 生 巨 大 的 变 革 , 识 和 技 术在 生 知 为 了 现 代 人 力 资本 理 论 的奠 基 之 作 , 尔 茨 本 人 也 因在 人 力 资 本 理 论 舒 生 产 中的 作 用 日益 明显 。 著 名 的古 典 经 济 学 家 亚 当 ・ 密 在 《 富 论 》 斯 国 上的突出贡献 , 被后人誉为“ 力资本理论之父 ” 而 人 ,国 际 经 济 学 界 也 中提 到 :学 习是 一 种才 能 , 受 教 育 、 进 学 校 、 做 学 徒 , 费不 少 , “ 须 须 须 所 掀 起 了 一 股研 究 人 力 资 本 理 论 的 热 潮 。 这 样 费 去 的 资 本 , 像 已 经 实 现并 且 固定 在 学 习 者 的身 上 。 些 才 能 , 好 这 舒 尔 茨 认 为 , 力 资 本 国 家 和 社 会 进 步 的 决 定 性 因 素 , 个 国 家 人 一 对 于 他 个 人 自然 是 财 产 的 一 部 分 , 于 他 所 属 的社 会 , 是 财 产 的 一 对 也 人 力 资本 存 量越 大 , 力 资 本 质 量 ( 动 力 受 教 育 程 度 、 技 文 化 水 平 人 劳 科 部 分 ”. -。斯 密 认 为 劳 动 力 是 经 济 进步 的 主要 力 量 , 体 国 民后 天 取 得 全 和 生 产 能 力 ) 高 , 么 其 经 济 增 长 能 力 也 就越 强 。 越 那 因为 高质 量 的人 力 的 有 用 能 力 都 应 被 视 为 资本 的一 部 分 。 还 把 个 人 技 能 的 提 升 看 为 经 他 资 本 可 以 提 高 劳动 生 产 率 , 而 带 来 巨 大 的 经 济 效 益 。 舒 尔 茨 采 用 收 从 济发展的基本源泉。 益 率 法 测 算 额 人 力 资 本 投 资 中最 关 键 的 教 育 投 资 对 美 国 12 — 9 7 99 15 约 翰 ・ 勒 在 《 治经 济学 原 理 》 穆 政 中指 出 :技 能 与知 识 都 是 对 劳 动 “ 年 间 的 经 济增 长 的 贡献 其 比例 高 达 3 % , 一 结 果 充 分 的 说 明 了 人 力 3 这 生 产 率 产 生 重 要 影 响 的 因 素 ” ] 他 认 为 提 高人 的技 能 和 机械 一 样 重 口。 资 本 对 经 济 增长 的 贡献 。 要 , 且 教 育 甚 至 会 连 带来 比 机 械更 大 的 国 民财 富 。 并 当 然 ,舒 尔 茨 人 力 资 本 和 经 济 增 长 理 论 的 研 究 也 存 在 一 些 局 限 。 马 歇 尔 在 《 济 学 原 理 》 提 出 他 对 人 力 资 本 的 经 济 意 义 的新 的 经 中 他 注 重 宏 观 分析 而 忽略 了微 观 的分 析 支 持 。 对 自己 提 出 的人 力 资 本 他 认 识 。马歇 尔将 人 的能 力 分 为 “ 用 能 力 ” “ 通 和 特殊 能 力 ” 前 者 指 的 是 , 形 成 的 四 大 途径 中 只对 教 育 投 资 做 了 深 入 的 分 析 . 缺 少 了人 力 资 本 而 决 策 能 力 、 任 力 、 用 的 知识 与智 力 , 者 指 劳 动 者 的体 力 与熟 练程 责 通 后 形 成 的 完 整模 式 。 度 。 认 为 人 力 资 本 的 投 资 是 长期 性 的 , 要 融 人 政 府 的力 量 , 主 张 他 需 他 123 贝 克 尔 的人 力 资 本 与 经 济 增 长 理 论 .. 将 教 育 做 为 一 种 长 期 的 国 家投 资 , 为这 种 投 资 是 可 以带 来 巨 大 的 经 因 贝 克 尔 也是 人 力 资 本 理 论 研 究 领 域 另 一 位 重 要 经 济 学 家 , 被 认 他 济 利 润 。 是 , 并 不 承 认 “ 力 资 本 ” 一 概 念 。除 此 之 外 , 有 很 多 但 他 人 这 还 为 是 现 代 经 济学 领域 里 最 有 创 见 的学 者 之 一 。贝 克 尔 在 他 的 《 力 资 人 的经 济 学 家 对 人 力 资 本 与 经 济 增 长 理 论 也 做 出 了 各 自的 贡 献 。 马 萨 本》 书中 , 一 分析 了 正规 教 育 的 成 本 和 收 益 问 题 . 点 讨 论 了在 职 培 训 重 尔 、 文 ・ 雪 等 人 认 为 , 术 进步 能 够 促 进 经 济 的增 长 。 欧 费 技 的 经 济 意 义 。 时 , 克 尔还 研 究 了人 力 资 本 和 个 人 收 入分 配 的关 系 。 同 贝 以上 的 这 些 学 者 的 思 想见 解 和研 究 成 果 . 人 力 资 本 与经 济 增 长 是 他认 为 , 集信息 、 报 资料也是人 力资本 的内容 , 收 情 同样 具 有 经 济 价 理 论 早 期 的 萌 芽 。 是 , 个 发 展 阶段 . 济 学 界 长 期 强 调 的是 物 质 资 但 这 经 值 , 还 给 出 了 人力 资本 投 资 收 益 率 的计 算 公 式 。 他 本 在 经 济 增 长 中 的 核 心 作 用 。 力 资本 对 经 济 的 贡 献 往 往 被 很 多 人 所 人 如 果 将 舒尔 茨 的研 究 看 作 是 人 力 资 本 的 宏 观 分 析 的 话 , 么 贝 克 那 忽 略 。凯 恩斯 就认 为人 力 资 本 甚 至 是 经 济 增 长 中 的被 动 的 因素 。索 罗 尔 的 研 究 可 以 看作 是人 力 资 本 的微 观 分 析 , 弥 补 了舒 尔 茨 的 分 析 缺 他 是 真 正 把 人 力 资 本 当 成 经 济 增 长 的 内 生 变量 的创 始 人 , 提 出 了 技 术 他 陷 , 意 将 人 力 资 本 与 收入 分 配 结 合 起 来 。 的缺 陷 是 和舒 尔 茨一 样 , 注 他 进 步 因素 的 观 点 , 定 了 人 力 资本 对 经济 增 长 的贡 献 。 肯 缺 乏 对 人 力 资 本 概 念 的本 质 性 分 析 和 全 面 的 研 究 。 1 西 方 现 代 人 力 资 本 与 经 济 增 长 理论 的发 展 . 2 12 .. 丹 尼 森 的 人 力 资本 与经 济 增 长 理 论 4 人力资本的理论形成始于是 2 O世纪 5 O年 代 末 , 时 期 由 于 经 济 这 在 人 力 资本 与 经 济 增 长领 域 中 进 行 着 更 为 具 体 的 实证 分 析 的 另 和科 学技 术 的 迅 猛 发 展 , 力 资 本 在 生 产 中 的 作 用 日益 突 出 , 术 界 人 学 个 代 表 人 物 是 美 国经 济 学 家 E・ 尼 森 。他 主 要 的贡 献 是 对 人 力 资 丹 开 始 关 注 物 质 资 本 以 外 的 影 响 经 济 的 因 素 。 人 力 资 本 的 研究 也 进 入 本 要 素 的 作 用 进 行 计量 分 析 。 对 美 国 1 2—15 对 他 9 9 9 7年 间 的 经济 增 长 的 了 系统 研 究 阶段 。 后 的 西 方 国 家 通 过 大 量 的数 据 研 究 发 现 了一 个 重 战 原 因 的研 究 ,用 实 证分 析 为舒 尔 茨 的观 点 提 供 了最 强 有 力 的证 据 , 这 要 的现象 : 在不同的 国家 和地区 , 同的实物资本总投入 量会 带来相 也 使 得人 力 资本 实 证 研 究 和理 论 分 析 紧 密 结 合起 来 。 他 的 研 究 还 表 相 差 悬 殊 的收 益 的 增 长 。 对 于 这 一 现象 的研 究 , 示 了 人 力 资 本 在 经 济 揭 明 .9 7年 至 1 5 12 9 7年 美 国人 力 资本 质 量 的提 高 ,对 美 国 这 时 期 的 国 增 长 中 的重 大 作 用 。 一 时 期 对 人 力 资 本 理 论研 究 比较 突 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