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旅游地生命周期演变研究_以巴丹吉林沙漠为例

合集下载

民勤县土地荒漠化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民勤县土地荒漠化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04
土地荒漠化动态变化特征
土地荒漠化类型及演变特征
土地荒漠化类型
沙质荒漠化、盐渍化、草场退化等。
演变特征
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类型多样化,程度逐渐加深。
土地荒漠化程度及空间分布特征
荒漠化程度
轻度、中度、重度荒漠化均有分布,其中重度荒漠化面积最大。
空间分布
荒漠化主要分布在民勤县的北部和东部,南部和西部相对较少。
漠包围。
气候条件
民勤县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年均降水量仅为187毫米,年均 蒸发量却高达2340毫米,昼夜温 差大,气候干燥。
土地资源
民勤县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但近 年来由于荒漠化严重,可利用的土 地资源越来越少。
研究方法
数据采集
通过实地调查、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获取民勤县的土地利 用、荒漠化程度及气象数据。
数据分析
运用GIS、SPSS等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 土地荒漠化的动态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识别
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分析方法,识别出影响民勤县土 地荒漠化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如气候条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民勤县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为当地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拓展土地荒漠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领域
未来,应该拓展土地荒漠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领域,包括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影响等方面 ,以便更好地评估土地荒漠化的综合影响。
03
研究区概况和方法
研究区概况
地理位置
民勤县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石 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 面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
民勤县近年来土地荒漠化问题 严重,引起了社会和学术界的 广泛关注。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 ,对民勤县的生态保护和荒漠 化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4年巴丹吉林沙漠淡水湖和盐湖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研究》范文

《2024年巴丹吉林沙漠淡水湖和盐湖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研究》范文

《巴丹吉林沙漠淡水湖和盐湖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研究》篇一一、引言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西部,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

该地区拥有众多的淡水湖和盐湖,这些湖泊的沉积物中蕴藏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

这些微生物在湖泊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参与了碳、氮等元素的循环,还对湖泊的环境变化有着敏感的反应。

因此,对巴丹吉林沙漠淡水湖和盐湖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对于理解湖泊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和应对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本研究选取巴丹吉林沙漠的几个代表性淡水湖和盐湖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沉积物样品,运用现代微生物学技术手段,对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进行研究。

在采样过程中,我们选择了不同深度、不同距离湖岸的沉积物样品,以保证样品的多样性和代表性。

在实验室中,我们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同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测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此外,我们还通过培养实验和生理生化实验等方法,对微生物的功能进行探究。

三、结果与讨论1. 微生物群落结构通过对沉积物样品的测序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巴丹吉林沙漠淡水湖和盐湖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

在淡水湖沉积物中,以细菌和古菌为主,其中以放线菌门、厚壁菌门等为主要类群;而在盐湖沉积物中,则以耐盐古菌和极端嗜盐菌等为主要类群。

这表明不同的湖泊环境对微生物群落的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

2. 微生物功能通过培养实验和生理生化实验等方法,我们发现巴丹吉林沙漠淡水湖和盐湖沉积物中的微生物具有多种功能。

其中,一些微生物能够参与碳、氮、磷等元素的循环,对湖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还有一些微生物能够产生多种酶类,对有机物的分解和转化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还发现,一些耐盐微生物能够在高盐环境下生存并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

在比较淡水湖和盐湖微生物功能时,我们发现两者在有机物分解和转化方面存在差异。

巴丹吉林沙漠与库布其沙漠植被现状调查

巴丹吉林沙漠与库布其沙漠植被现状调查

巴丹吉林沙漠与库布其沙漠植被现状调查作者:张冀飞等来源:《北方环境》2013年第12期摘要:本文通过对巴丹吉林和库布齐两大沙漠的共计12个点位的植被调查显示,两大沙漠植被均以灌木建群,都伴生大量一年生沙生先锋植物;库布齐沙漠植物群落中,多年生草本物种数增加,是群落趋于稳定的表现;库布齐沙漠人工治理力度较大,使得群落生境趋优速度加快。

巴丹吉林沙漠植物群落基本处于自然状态。

关键词:巴丹吉林;库布齐;植被现状中图分类号:X1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370(2013)12-0023-04沙漠是指干旱气候区地面覆盖着由石英等细小矿物颗粒组成的松散聚集物,在风的吹扬下形成大小、形态各异的沙丘,沙丘之间呈面积不等的丘间低地,构成了连绵起伏的浩瀚沙海[1]。

内蒙古自治区幅员辽阔,是我国沙漠广布的区域之一,境内沙漠面积仅次于新疆,列我国第二位[2],内蒙古从东至西均有沙漠分布,全区境内共有十大沙漠(沙地),其中东部区以沙地为主,包括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和乌珠穆沁沙地;西部区以沙漠为主,包括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巴音温都尔沙漠和毛乌素沙地。

沙漠并不是寸草不生,除了沙丘外,还分布有面积大小不一的植被覆盖区域,沙漠中的植物群落经过一定的发生及演化形成了沙漠独特的植被景观[3],本文对巴丹吉林沙漠和库布齐沙漠的植被现状进行了调查。

1研究区自然概况与研究方法1.1研究区概况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盟中心地区,阿拉善右旗和额济纳旗境内,宗乃山和雅布赖山以西,北大山以北,弱水以东,拐子湖以南[1]。

面积约4.43万km2,流动沙丘占全部沙漠面积的83%,中部有密集的高大沙山,一般高200~300m,最高的达500m。

其地貌以复合型沙山为主,高大沙山的周围为沙丘链,一般高20~50m。

沙漠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沙漠气候,年降水量40~80mm,年均温8~8.9℃,绝对最高温37~43℃,年蒸发量大于3500mm。

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草原旅游发展现状实证分析——以乌兰察

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草原旅游发展现状实证分析——以乌兰察

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草原旅游发展现状实证分析——以乌兰察布草原为例作者:李国精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5年第12期李国精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得人们更加渴望回归自然,在这种趋势的引导下,草原就成为众多旅游者向往的地方。

本文通过对乌兰察布草原旅游的发展现状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乌兰察布草原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概述1980年加拿大学者巴特勒在《加拿大地理学家》发表了“旅游地生命周期概述”一文,在该文中,巴特勒根据产品周期理论提出S型旅游地生命周期演化模型。

模型认为,旅游地生命周期一般经历探索的阶段、起步的阶段、发展的阶段、稳固的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兴阶段。

如图1所示。

图1巴特勒旅游生命周期模型探索阶段是旅游发展的初始阶段,只有少量的旅游者,无公共设施;起步阶段是旅游地游客数量增多,政府改善接待设施和交通状况;发展阶段表现为一个成熟的市场出现,旺季时游客人数超过当地居民,当地居民把旅游接待作为一种重要的职业;稳固阶段总游客量继续增加但游客增长率放缓,有了明显的商业区、娱乐区;而其后的停滞阶段,游客量达到最大,旅游环境容量区域饱和;衰落或者复兴阶段则无论是吸引范围还是游客量都不能和新的旅游地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进入复兴阶段则需要对市场从新进行定位和开发新的产品。

由此可见,各种影响因素的存在,使得旅游地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时间跨度不可能相同,而且旅游地生命周期的长短也可能不一样。

但是,任何一个旅游地都有一个周期性的发展轨迹,即经历探索、起步、成长、稳固、停滞、衰落或复兴几个阶段。

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描述了旅游地的发展规律及特征,对旅游地规划及旅游产品的市场营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乌兰察布草原旅游生命周期实证分析乌兰察布草原旅游资源丰富且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4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为90亿元,比上年增长2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0%。

[1]可以说旅游产业已成为乌兰察布市第三产业的支柱。

内蒙巴丹吉林沙漠简介

内蒙巴丹吉林沙漠简介

内蒙巴丹吉林沙漠简介概述内蒙巴丹吉林沙漠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境内,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沙漠之一。

沙漠面积约为48,000平方公里,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内蒙巴丹吉林沙漠成为近年来旅游者和科研人员趋之若鹜的目的地。

内蒙巴丹吉林沙漠内蒙巴丹吉林沙漠地理特征内蒙巴丹吉林沙漠位于蒙古高原北部,呈东西走向,总面积约占内蒙古自治区面积的3.4%。

沙漠地势相对平坦,大部分地区海拔在700至1000米之间。

沙漠中心气温较高,夏季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冬季较为寒冷,最低气温可达零下20℃左右。

沙漠地貌主要由沙丘、草原和盐湖等组成。

沙丘是最典型的地貌特征之一,其形态各异,有些沙丘高达数十米,举目望去尽是金黄的沙丘连绵起伏。

同时,巴丹吉林沙漠还有一些独特的地貌现象,如兹克金沙等,使其具有极高的旅游和科研价值。

生物多样性尽管内蒙巴丹吉林沙漠是一片干燥而贫瘠的地区,但仍然有许多生物在此生存。

沙漠中主要分布着一些适应沙漠环境的植被和动物物种。

植被方面,沙漠中主要生长着沙拐枣、胡杨和沙蒿等植物。

这些植物能够抵抗干旱和风蚀,为沙漠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保护和稳定作用。

动物方面,沙漠中生活着一些适应沙漠环境的特殊动物物种,如沙漠狐狸、麝、白鹤等。

这些动物以其独特的适应能力,成功地在沙漠中寻找食物和水源。

人文历史内蒙巴丹吉林沙漠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和文化遗产。

沙漠地区曾是古代农耕文明和贸易路线的重要通道。

同时,沙漠中还保存有一些古代文物和考古遗址,如古城遗址和墓葬等。

这些文化遗产为人们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另外,沙漠地区还有丰富的民间传说和传统文化,如沙漠上的蒙古包、马背上的表演和沙漠中的游牧民族等。

这些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体验和探索。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如今,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内蒙巴丹吉林沙漠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沙漠的生态脆弱性导致了沙漠化现象的加剧,威胁到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

巴丹吉林沙漠地表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区域差异_钱广强

巴丹吉林沙漠地表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区域差异_钱广强

文章编号:1000-694X(2011)06-1357-08巴丹吉林沙漠地表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区域差异 收稿日期:2010-10-20;改回日期:2011-05-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01007)和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博士项目共同资助 作者简介:钱广强(1978—),男,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风沙地貌研究。

Email:gqqian@lzb.ac.cn钱广强,董治宝,罗万银,张正偲,肖生春,赵爱国(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摘 要:对巴丹吉林沙漠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沙丘、不同地貌部位的223个地表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分析表明,该沙漠的流动沙丘主要由细沙组成,其含量可达49.5%~66.1%;沙丘沙的平均粒径介于2.104~2.706Φ之间,粗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与世界其他沙海中沙物质粒径相比处于中等粗细。

粒径最细者为灌丛沙丘表面沙粒,最粗者为横向沙山迎风坡;分选度好至极好,均为正偏中等峰态。

丘间地物质粗于沙丘沙,平均粒径为1.409Φ,分选较好,正偏窄峰态。

从频率曲线来看,沙丘沙为单峰,丘间地多为双峰或三峰。

在典型横向沙山剖面上,自迎风坡坡脚至沙丘顶部平均粒径变细而分选性变好,最粗的沙粒出现在靠近迎风坡坡脚的丘间地,而最细和分选最好的沙粒出现在紧邻沙丘顶部的背风坡。

尽管横向沙山与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的尺度不同,但二者同属横向沙丘系统,具有相似的沙丘动力机制,因而粒度参数之间关系的表现趋同。

从区域上来看,在平行于主导风向的3条NW—SE向断面上,沙漠中北部高大沙山之间低矮“通道”上的沙粒平均粒径存在微弱的变细趋势,而高大沙山区则不存在明显的变化规律;在平行于雅布赖山的3条SW—NE向断面上,粒度参数沿断面方向无明显的变化规律,但断面越靠近雅布赖山平均粒径越粗。

一般认为巴丹吉林沙漠是中国重要的沙尘源区之一,然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沙漠中北部几乎不含粉沙黏土(<0.0625mm)组分,而东南部的横向沙山区含量则相对较高,这就需要进一步推断巴丹吉林沙漠具体的沙尘源区和沙尘释放过程。

沙漠学

沙漠学

沙漠学[填空题]1沙漠学参考答案:是把沙漠作为一个有规律的完整的综合体系,由各有关相关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以研究沙漠的形成与发展,自然特征及其治理的一门学科。

[填空题]2沙漠参考答案:地面完全被沙所覆盖、植物非常稀少、雨水稀少、空气干燥的荒芜地区。

[填空题]3起动风速参考答案:风使沙粒开始运动的最小临界速度。

[填空题]4风蚀地貌参考答案:风沙对地表进行吹蚀、磨蚀形成的地貌。

[填空题]5风积地貌参考答案:风沙运动中挟沙气流的速度减缓,风沙流处于过饱和状况,部分或全部沙粒停积,堆积形成的各种沙丘。

[填空题]6风力输沙量参考答案:风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所搬运的沙量。

[填空题]7我国沙漠沙物质的机械组成:以()为主。

从粒径分析及中值粒径。

参考答案:细沙[填空题]8沙波由()、()、()组成参考答案:沙纹;沙波;沙脊[填空题]9沙漠地区随生物气候地带性分布的土壤包括()、()、()、()、()。

参考答案:黑钙土地上景观:草原景观;栗钙土地上景观:温带草原景观;棕钙土地上景观:荒漠草原;灰钙土地上景观:荒漠草原;漠土地上景观:荒漠植被[填空题]10我国最高大的沙丘()。

参考答案:巴丹吉林沙漠[填空题]11风沙运动基本形式:()、()、()。

参考答案:跃移;蠕移;悬移[填空题]12世界第一大流动沙漠是()。

参考答案:鲁卜哈利沙漠[填空题]13辽宁部分形成的沙地是哪一个()。

参考答案:科尔沁沙地[填空题]14四大沙尘暴起源地()、()、()、()。

参考答案:中亚;澳洲;北美;非洲撒哈拉地区[填空题]15风沙土发育的三个阶段()、()、()。

参考答案:流动风沙土;半固定风沙土;固定风沙土[填空题]16沙漠地区重矿物含量少,但总类多,主要有四种()、()、()、()。

参考答案:角闪石;石榴子石;绿帘石;金属矿物[填空题]17()和()呈线性沙丘。

参考答案:卡拉哈里沙漠;西沙哈拉沙漠[填空题]18沙漠成因类型分为、()、()、()。

沙漠旅游调研报告

沙漠旅游调研报告

沙漠旅游调研报告1. 简介沙漠旅游是指游客以参观、探险、休闲为目的,前往沙漠地区进行旅行的行为。

沙漠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地理景观,具有独特的风情和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沙漠旅游的市场现状、旅游者的偏好和需求,以及沙漠旅游的发展潜力。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具有一定沙漠旅游经验的游客,以了解他们对于沙漠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项目偏好和满意度的看法。

实地访谈主要针对沙漠旅游从业者,包括旅行社、导游和饭店经营者,以了解他们对于沙漠旅游市场的认知和发展前景的看法。

3. 调研结果3.1 市场现状根据调研结果显示,沙漠旅游目前的市场需求稳定增长。

由于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都市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沙漠旅游来寻找心灵的宁静和放松。

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开展独特刺激的户外沙漠旅行更受欢迎。

3.2 旅游者偏好和需求调研结果显示,旅游者在选择沙漠旅游目的地时,更加偏好有着独特文化和风景的地方。

他们期望能体验到原汁原味的沙漠生活,并与当地居民交流。

此外,旅游者对于沙漠旅游项目的多样性和刺激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骑骆驼、沙漠冲浪和沙漠露营等。

3.3 沙漠旅游的发展潜力根据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结果分析,沙漠旅游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在适度规划和管理下,沙漠地区可以充分开发旅游资源,提供更多元化和精品化的旅游项目。

同时,沙漠旅游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挑战,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投入。

4. 结论沙漠旅游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

为了持续发展沙漠旅游,应加强沙漠旅游资源的规划和管理,提供更多样化和创意的旅游项目,同时注重保护沙漠生态环境。

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大对于沙漠旅游的支持和投资,促进沙漠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

5. 参考资料1. "沙漠旅游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旅游研究导刊》。

腾格里沙漠腹地钻孔揭示的沙漠形成与古环境演化历史

腾格里沙漠腹地钻孔揭示的沙漠形成与古环境演化历史

库布齐沙漠形成演化历史
库布齐沙漠形成演化历史
库布齐沙漠的形成演化历史同样可以通过钻孔岩心样品进行分析。已有研究 表明,库布齐沙漠的形成可以追溯到约250万年前。在冰期和间冰期交替的过程 中,沙漠经历了多次扩张和收缩。
库布齐沙漠形成演化历史
中新世时期,库布齐沙漠主要受控于古气候变化。当时,沙漠处于一个相对 湿润的环境中,存在一些湖泊、河流和沼泽。随着晚新生世的到来,气候逐渐变 得干旱,沙漠扩张,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库布齐沙漠。在这一过程中,沙漠内部的 沙丘活动也经历了多次迁移和变化。
结论
对于未来,我们建议继续加强对腾格里沙漠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保护和科学 研究。首先,应重视沙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保护生物 多样性和防治荒漠化提供科学依据。其次,深入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相关 学科领域的融合与创新,提升腾格里沙漠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最后,合理开发和利用沙漠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 谐共生作出贡献。
内容摘要
巴丹吉林沙漠形成演化的历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晚第三纪时期,巴丹吉林地区气候逐渐变得干旱,植被也开始稀疏。
内容摘要
2、第四纪时期,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西北季风逐渐减弱,导致沙漠面积不 断扩大。
3、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沙漠面积进一步扩大,成为现在的巴丹吉 林沙漠。
内容摘要
结论
结论
通过钻孔研究,我们得以深入了解河套盆地新生代环境和库布齐沙漠形成演 化历史。这两个地理单元之间的环境变化和历史发展密切相关。中新世时期,河 套盆地以湖泊群为主,而库布齐沙漠则处于一个相对湿润的环境中。到了晚新生 世,河套盆地变为干旱环境,而库布齐沙漠则开始扩张。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两 个地理单元的地貌和生态,也对其周边地区产生了影响。

巴丹吉林沙漠旅游区总体规划

巴丹吉林沙漠旅游区总体规划

委托客户: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旅游局项目区位:内蒙古阿拉善右旗西北部项目规模: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西北部,总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阿右旗境内)完成时间:2006年核心资源:巴丹吉林沙漠、大戈壁、海森楚鲁怪石林、胡杨林保护区、曼德拉岩画、巴丹吉林庙、沙漠湖泊海子、额日布盖大峡谷、沙漠湖泊野生动物地、大漠响沙。

项目类型:跨省区的旅游发展规划规划成效/后续进展:重点研究了针对沙漠型旅游区的旅游产品开发模式。

针对沙漠旅游特点,开辟了一系列专项旅游线路。

规划诉求巴丹吉林丰富拥有众多湖泊、大漠戈壁风情、响沙带、大漠绿洲、民族风情以及周边的岩画、怪石林等自然和人文资源,如何依托资源打造旅游品牌,构筑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阿拉善右旗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如何借助巴丹吉林沙漠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助力阿拉善右旗旅游产业升级,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总体定位:全面实施以巴丹吉林沙漠旅游区为核心的“世界知名沙漠探险旅游区”的发展战略,形成全社会“关注巴丹吉林”和“向往巴丹吉林”的良好氛围,利用巴丹吉林沙漠的绝世资源,将整个旅游区建成世人向往的、一流的、神秘神奇的旅游目的地。

近期打造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级生态特区,远期成为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并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形象口号:千湖大漠·沙海巅峰核心思路:巴丹吉林沙漠旅游区总体布局采用“一区两心三点”的结构,即以巴丹吉林沙漠为主体旅游区,额镇和雅镇为东西两个旅游服务中心,而将散落在周边的曼德拉岩画、海森楚鲁怪石林、额日布盖大峡谷作为三处重要的旅游景点进行开发建设,从而形成既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的完整的巴丹吉林沙漠旅游体系。

针对沙漠旅游设置了大漠丝路风情之旅、徒步(骑驼)穿越之旅、极限运动之旅、生存挑战之旅、科普修学之旅等,以及以穿越、考古、生态、体验、娱乐五大特色为主题的探险之旅。

亮点项目:巴丹湖大本营——作为巴丹吉林沙漠中心旅游区域、沙漠旅游区的大本营、针对近程市场的大众沙漠休闲旅游区、巴丹吉林沙漠旅游区的门户和窗口。

巴丹吉林沙漠第四纪研究评述与讨论_孙庆峰

巴丹吉林沙漠第四纪研究评述与讨论_孙庆峰

文章编号: 1001-4675(2008)02-0304-07巴丹吉林沙漠第四纪研究评述与讨论*孙庆峰1,2, 陈发虎2, 李孝泽3(1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2兰州大学中德干旱环境联合研究中心,甘肃兰州 730000;3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00)摘 要:近20年来巴丹吉林沙漠第四纪研究倍受地学界的关注,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在一些主要问题的认识和结论上,分歧和争论极大。

在综合分析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第四纪研究进行了系统的评述和讨论,指出了这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出现分歧和相互矛盾的原因。

在沙漠形成的时代上,现有的研究主要是对沙漠部分地区的地层断代和沙丘浅部的测年,尚没有系统的工作,为此这里特别对影响沙漠时代研究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关于高大沙山和其间湖泊的形成机制,前者有多因素理论和地下水理论,后者有沙山间负地形理论说和断裂构造理论。

尽管这些理论的依据和手段主要是运用不同的地球化学元素来示踪水源,但得出的结论迥异。

通过对这些结果的分析,认为彼此的适用性还需进一步的证实。

湖泊水源争论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对沙漠地貌、下部地质、沙山钙结层和植物根套的综合研究所致,沙漠下部地质的进一步研究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在沙漠气候及其演化的研究上,西风环流和东亚季风对沙漠的形成和演化的影响程度还不清楚。

最后对巴丹吉林沙漠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巴丹吉林沙漠;第四纪;时代;沙山;湖泊;气候;钙结层中图分类号:P931.3 文献标识码:A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阿拉善高原的西部,其范围一般指弱水-额济纳河冲积扇戈壁以东、雅布赖山以西、北大山以北、中蒙边界以南的区域,面积近5×105k m2,为国内第三大沙漠。

因其处于我国东、西部沙区之间的过渡地带,加之沙丘高大、湖泊众多,一直受到地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1~10〕,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为地学界研究和关注的热点〔11~32〕①。

湖之谜:“漠北江南”的奇迹

湖之谜:“漠北江南”的奇迹

湖之谜:“漠北江南”的奇迹漠与湖泊原本是一对水火不容的“冤家”,沙漠中往往因降水稀少、极度干旱而成为生命禁区;然而,在极度干旱的巴丹吉林沙漠里,却有着巨大沙山和湖泊共存的绝世奇景。

据不完全统计,巴丹吉林沙漠中共有144个湖泊,其中常年有水的湖泊达74个。

这些湖泊被当地人称为海子,主要分布在沙漠东南部的沙丘背风坡丘间地,它们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巴丹吉林沙漠由此有了“漠北江南”的美誉。

巴丹吉林沙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年降水量仅有五六十毫米,年蒸发量却高于3000毫米。

在如此干旱的环境下为什么会形成星罗棋布的湖泊呢?答案就在于地下水。

地质学家研究发现,巴丹吉林沙漠中存在着一条规模较大的断裂带—阿尔金断裂带,这是我国西部一条著名的断裂带,由多条长达数百千米的断裂组合而成,它西起新疆与西藏交界的拉竹龙,向东北方向斜切昆仑山及祁连山,东端隐没于巴丹吉林沙漠之下,全长超过1600千米。

由于断裂带岩层破碎、导水性能良好,使得高山上的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通过地下水补给通道源源不断地流向巴丹吉林沙漠,最终在低洼处汇聚成湖。

巴丹吉林沙漠中的湖泊多数清澈湛蓝,也有少数湖泊呈现红色、紫色等斑斓的彩色,并且有些湖泊还会随季节变化而呈现不同的颜色。

这些湖泊的色彩究竟从何而来呢?以当地最著名的达格图湖为例。

该盐湖位于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其湖水通常以粉红色为主色调,并夹杂其他颜色,而且其颜色会随季节和水量的变化而改变,当地人称之为“红海子”或“玫瑰湖”。

在炎热的夏季,由于湖水大量蒸发,水中含盐量急剧增加,导致许多生物无法适应而死亡,能够适应高盐环境的藻类以及以藻类为食的卤虫却大量繁殖,正是它们将达格图湖“染”成了亮粉色。

到了秋季,随着水温降低,达格图湖中的有色微生物减少或消失,湖水变得无色透明。

此时,混杂赤铁矿的氯化钠结晶大量析出,在湖底形成粉色盐层,使整个湖泊呈现淡粉色。

巴丹吉林沙漠中的湖泊大多为咸水湖;然而,这片盐碱之地上神奇地存在着几个淡水湖,为沙漠中的生命提供了宝贵的淡水资源。

世界最深的洼地

世界最深的洼地

世界最深的洼地引言洼地是指地势低于周围地形的地区,通常由水流或其他自然力造成。

在地球上,有许多引人注目的洼地景观,其中最深的洼地位于哪里呢?本文将介绍世界上最深的洼地,并探讨其形成原因以及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1. 世界上最深的洼地——巴丹吉林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世界上最深的洼地之一。

其最低点海拔约为154米(高低点之差超过100米)。

巴丹吉林沙漠是一个广阔的沙漠盆地,被周围的群山环绕,形成了一个干旱而独特的地形。

2. 形成原因巴丹吉林沙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地壳运动和气候变迁的结果。

在地壳运动方面,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导致了新疆地区地壳的抬升和挤压,形成了巴丹吉林沙漠的基础地貌。

同时,气候变迁也是巴丹吉林沙漠形成的重要原因。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新疆地区的气候一直在变化,干旱和风沙天气的频繁出现导致了巴丹吉林沙漠的形成。

3. 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巴丹吉林沙漠地貌特征独特,以沙丘、盐湖和戈壁为主要特征。

其地表由细沙和砾石构成,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沙丘景观。

同时,由于地势低洼,水分无法排泄,形成了一系列的盐湖。

尽管巴丹吉林沙漠气候干旱,但仍支持着一些独特的生态系统。

在盐湖中,可以发现一些适应高盐环境的植物和动物。

4. 旅游与环境保护巴丹吉林沙漠是一个独特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游客可以欣赏到壮丽的沙丘景观、参观盐湖以及体验沙漠生活。

然而,旅游对沙漠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了保护巴丹吉林沙漠的生态环境,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如限制旅游人数、加强环境教育等。

5. 对人类的影响巴丹吉林沙漠的存在对人类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沙漠地区的气候干燥,资源匮乏,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困扰。

其次,沙漠环境的独特性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

最后,巴丹吉林沙漠的存在也对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各类地质、气象、生态学研究都可以借助这个地方进行深入研究。

结论巴丹吉林沙漠作为世界最深的洼地之一,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地壳运动和气候变迁的结果。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1.1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由来
时间/代表人物
1939年基尔伯特(E·Gilbert) 1963年由克里斯特勒(W·Christaller) 1973年帕洛格(Plog)
1978年斯坦斯菲尔德(Stansfield)
作品/内容
《英格兰岛屿与海滨疗养胜地的成长》
《对欧洲旅游地的一些思考:外围地区—低开发的乡 村—娱乐地》
护所作出的努力
地竞争游客的能力,新旅游开
发商的出现,旅游替代品环境
Getz认为 有 有 意 识 的 保护主义的异议,交通商旅行
规划和管理
社旅游业投资者的作用,游客
求、观念、期待和对价格的敏
感性,政府机构、立法机构的
影响等。
3.4 规律解释
外因作用说
认为其主要由外部市场因素导致,如有研究者认 为是客源市场或者与竞争有关的因素同作用导致 的
科学的旅游地生命周期数学模型首先应该建立在七解 释变量———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影响因素弄清楚后, 再研究清楚这些自变量如何相互作用及其如何作用于 因变量
3.7 理论价值
无用说
肯定说
杨森林认为其在理论上不能自 持该观点的研 究 者 占 绝 大
圆其说,且缺乏有力的事实证 多 数,如 肯 定 该 理 论 的
对巴巴多斯岛的旅游研究中得出结论: 细分客源市场,根据不同的客源市场 制定不同的策略对于分析旅游地的发 展是很重要的
实证研究
时间尺度
1 很多学者以年度时间尺 度进行案例研究[1这些研 究一般都是采取了30- 50 年的数据 2 一般适用于年度游客量 或者年度床位使用率的统 计 这个方法最主要的缺点是 忽视了年内其他重要因素 的波动,比如季节的变化 差异。
文献学习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内蒙古西部生态脆弱区生态综合治理模式探析——以阿拉善盟为典型案例的分析

内蒙古西部生态脆弱区生态综合治理模式探析——以阿拉善盟为典型案例的分析
内蒙古 财经 学 院学 报
21 0 0年
第 4期
内蒙 古 西 部 生 态脆 弱 区 生 态综 合 治 理 模 式探 析
— —
以阿拉 善 盟 为 典 型 案 例 的 分 析
高 鸿 雁
( 内蒙 古发展 研究 中心
农 村 牧 区经济 发展 研究 处 , 内蒙古
呼和浩 特
009 ) 10 8
[ 摘

阿拉 善盟 生态 环境现 状
3 . % ; 被覆 盖度降低 了 3 % 一 0 , 34 植 0 8 % 大面积 的 草
场 已无 草 可食 ;8 种 野生 动 物 ( 括 国家 一 、 、 10余 包 二 三类珍 稀 动物 ) 或迁 徙他 乡 , 濒临绝 迹 。 , 或
( ) 三 沙尘发 生 的频 率和 强度 明显 增加
39
阿拉善盟 在 生 态 综 合 治理 中提 出并 实 施 了 以
全 盟年销 售收入 达到 5 0万元 以上 的林 业 产业企 业 0
“ 度 收缩 、 适 相对集 中 ” 核 心 的 “ 为 转移 发 展 战 略 ” 达 到 5家 。森林 沙 漠旅 游 发 展 迅速 , 步 形成 了以 , 初 即将生产力 要素 向发 展 条 件相 对 较好 的地 区集 中 , 贺 兰山 、 济纳胡 杨林为 主的森林 旅 游 , 额 以巴丹吉林 “ 口向城镇集 中 , 业 向绿 洲集 中 , 人 农 工业 向园 区集 沙漠 、 格里 沙漠 为 代表 的沙 漠探 险旅 游 等 观光 旅 腾 中” “ , 劳动力 向二 、 产业 转 移 ” 将居 住 在 生 态 重 游产业 , 三 , 旅游人数逐年增加 , 年接待人数超过五十万
( ) 重 风 蚀 沙 化 造 成 植 物 退 化 、 物 多样 性 二 严 生

《2024年毛乌素沙地荒漠化时空演变及预测分析》范文

《2024年毛乌素沙地荒漠化时空演变及预测分析》范文

《毛乌素沙地荒漠化时空演变及预测分析》篇一一、引言毛乌素沙地,位于我国北方,是典型的荒漠化地区。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毛乌素沙地的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因此,研究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时空演变及其预测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2.1 研究区域本研究以毛乌素沙地为研究对象,涵盖了内蒙古、宁夏、甘肃等地的部分地区。

2.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时空演变进行定量分析,并利用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分析。

三、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时空演变3.1 历史演变毛乌素沙地的荒漠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采伐等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毛乌素沙地的荒漠化程度不断加剧。

3.2 空间分布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荒漠化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沙地的中西部地区,这些地区的植被覆盖率低,土壤贫瘠,风蚀、水蚀等自然灾害频发。

而东部地区由于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荒漠化程度相对较轻。

四、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预测分析为了更好地了解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未来趋势,本研究采用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分析。

首先,我们收集了毛乌素沙地过去几十年的气象、土地利用、人口等数据,然后结合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最后,我们建立了荒漠化预测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未来几年内,毛乌素沙地的荒漠化程度将进一步加剧,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2)人为因素仍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因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将继续对荒漠化产生重要影响。

(3)气候变化也将对毛乌素沙地的荒漠化产生影响,如降水减少、气温升高等因素将加速土地退化和荒漠化进程。

五、对策与建议针对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1)加强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通过植树造林、草原恢复等措施,提高土地的植被覆盖率和土壤肥力。

巴丹吉林沙漠南缘晚第四纪古水文-环境演变

巴丹吉林沙漠南缘晚第四纪古水文-环境演变

01
地下水位变化:晚第四纪时期,巴丹 吉林沙漠南缘地下水位经历了多次升 降,反映了古水文环境的变化。
03
气候变化:古水文事件的发生与气候 变化密切相关,如气温升高、降水增 加等。
02
古水文事件:在晚第四纪时期,巴丹 吉林沙漠南缘发生了多次古水文事件, 如河流改道、湖泊形成和消失等。
04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活动也是影响古 水文事件的重要因素,如地壳运动、 断裂构造等。
02
地下水水质:地下水水质较差, 矿化度高,硬度高,水质较差。
04
01
湖泊沉积特征: 沉积物以砂质为 主,含有少量黏 土和碳酸盐
02
古水文记录:湖 泊水位波动较大, 存在多次干涸和 充盈过程
03
湖泊演化过程: 湖泊形成、扩张、 萎缩和消亡的演 化过程
04
古水文环境:湖 泊周围植被茂盛, 气候湿润,降水 量丰富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加,导致水资源短缺 人类活动: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枯竭 植被破坏:过度砍伐,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严重,影响水资源的涵养和补给 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导致水质恶化,影响水资源的可用性
01
古水文演变过程:巴丹吉林沙漠 南缘晚第四纪古水文经历了多次 变化,包括河流改道、湖泊形成 和消失等。
01
02
03
04
古水文-环境演变 的复杂性:需要 综合考虑多种因 素,如气候、地 貌、植被等
数据不足:缺乏 足够的古水文-环 境演变数据,需 要进一步收集和 研究
研究方法:需要 改进和创新研究 方法,提高研究 精度和效率
跨学科合作:需 要加强与其他学 科的合作,如地 质学、气候学、 生态学等,共同 解决古水文-环境 演变问题

我国沙漠旅游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沙漠旅游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沙漠旅游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一、中国沙漠景区发展历程及定义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广布的国家,沙漠面积80.89万km2,约占国土总面积的8.4%,仅次于澳大利亚(113.60万km2)和沙特阿拉伯(86.22万km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沙漠旅游也成为旅游的新热点。

沙漠既是一种旅游吸引物,又是旅游活动开展的空间范围,其范围内的湖泊、生物、建筑、民俗等自然文化事项共同构成了沙漠旅游资源。

沙漠地区一般人口稀少、交通闭塞、生存条件恶劣,发展旅游产业需要进行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因此,是否有必要对这样的地区进行旅游开发,是旅游发展过程中第一个需要明确的问题。

中国最早的沙漠型旅游景区是20世纪中叶开发建设的敦煌沙鸣山-月牙泉景区。

到了20世纪80年代,沙漠型旅游景区逐渐增多。

初建于1986年的武威沙漠公园是中国第一座大漠风光与沙漠绿洲相结合的游览乐园,1994年宁夏沙坡头景区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沙漠生态自然保护区,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沙漠型旅游景区数量逐年增加。

学术界对沙漠旅游的概念界定存在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沙漠旅游指以沙漠为载体的事物、活动为吸引物,以猎奇、探险、环保、科考、求知等方面的需求为目的,进行旅游活动;广义的沙漠旅游把沙漠旅游资源和沙漠邻近地区其他资源结合在一起考虑,把沙漠毗邻地区的资源也纳入沙漠旅游范畴。

目前国外学者大多将沙漠旅游界定为广义的沙漠旅游,而国内正好相反。

二、中国旅游行业市场现状分析2019年我国旅游总人次达到6亿人次,而沙漠型旅游景区的游客接待量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沙漠型旅游景区游客量超过了2000万人,其中宁夏中卫沙坡头景区、石嘴山沙湖景区的年游客接待量超过百万人,特别在国家一些法定节假日中,这两家景区的单日游客接待量均突破5万人次。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旅游总花费逐年增长,据统计,截至2019年我国居民旅游总花费57250.9亿元,同比增长11.65%,人均旅游花费944.7元,同比增长2.0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地生命周期是旅游地演变的基本规律,也是不少学者们多年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般认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最早于1963年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特勒(W ·Christaller )[1]在研究欧洲的旅游发展提出的,他认为欧洲的旅游地都经历了发现———成长———衰落的演进过程。

1973年,美国学者帕洛格(Plog )[2]也推出了另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生命周期模式,他提出心理图式假说,认为旅游地的兴衰和不同类型旅游者的旅游活动紧密相连。

与其类似的是,1978年美国人斯坦斯菲尔德(Stansfield )[3]在对美国大西洋城盛衰变迁的研究中也指出那里的客源市场类型的转换和本地的衰落有关。

但到目前为止,为学者们公认并广泛应用的是1980年由加拿大地理学家巴特勒(Butler )[4]提出的S 型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巴特勒借用产品生命周期模式来描述旅游地的演进过程,他提出旅游地的演化要经历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这六个阶段,每个阶段均有其标志性特征。

此后国内外学者对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并多以其为基础,分析、验证、探索不同类型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有力地推动了该理论的发展。

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对于指导旅游地规划、开发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实证研究的对象方面,国外以海滨型旅游地为主体,国内研究已涉及山岳型、洞穴型、博物馆型、皇家园林型、主题公园型和行政区域单位型等旅游地,涉及面比较广泛应该与我国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有关。

当下,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沙漠旅游逐渐受到国人的青睐,沙漠旅游逐渐从探险家的乐土成为大众的新宠。

除去敦煌鸣沙山———月牙泉等开发较早并闻名世界的沙漠旅游地外,其他沙漠旅游地可谓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比较典型的有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沙漠生态自然保护区宁夏沙坡头景区,武威沙漠生态公园,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漠公路风景线,还有宁夏沙湖旅游区、新疆库姆塔格沙漠公园和内蒙古响沙湾旅游区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

随着沙漠旅游的开发,一些沙漠型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研究也逐渐为学者关注,但已有的研究深度还有限,且关注的区域较为狭小,还缺乏代表性。

本文欲将世界四大沙漠之一,世界级探险旅游基地———巴丹吉林沙漠作为本次研究的代表案例,深入探讨沙漠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演变情况。

1研究区概况巴丹吉林沙漠是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区,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中部,总面积5.22万km 2[5],是中国第二、世界第三大沙漠。

古老而悠久的蒙古族文化、独特而神秘的地质地貌、绚烂奇特的大漠风光一直给巴丹吉林沙漠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其一般海拔高度在1100—1600m ,沙峰相对高度在300—500m 不等,是世界上相对高度最高的沙漠,最高峰必鲁图峰相对高度一直保持在500m 左右,被称为“沙漠珠峰”。

沙漠中已探明144个湖泊,收稿时间:2011-02-27;修回时间:2011-06-0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0879033)和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090211110025)联合资助。

文章编号:1000-8462(2011)06-1042-05沙漠旅游地生命周期演变研究———以巴丹吉林沙漠为例尹郑刚(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干旱区水循环与水资源研究中心,中国甘肃兰州730000)第31卷第6期经济地理Vol.31,No.62011年6月ECONOM IC GEOGRAPHY Jun.,2011摘要:旅游地生命周期是旅游地演变的基本规律,在国内关于沙漠旅游区生命周期研究的基础上,对巴丹吉林沙漠旅游区的生命周期演变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基于历年游客人数,利用拟合度最优的模型预测了2011—2013年的游客量。

研究认为:现在其处于生命周期的参与阶段,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建议下一阶段的工作为丰富旅游项目,改善设施,扩大宣传,使景区向发展阶段迈进。

关键词:沙漠旅游地;生命周期;巴丹吉林沙漠;拟合分析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其中12个为罕见的淡水湖,最大的湖泊水域面积将近1.5km2,水深近30m。

巴丹吉林沙漠以奇峰、鸣沙、湖泊、神泉、寺庙“五绝”在众多沙漠中一枝独秀,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中国最美丽的沙漠”,专家誉称为“上帝划下的曲线、苍天缔造的神奇”,并且在2006年的权威评选活动“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中入围。

2研究过程2.1生命周期理论的解析巴特勒总结归纳了旅游地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标志和特点。

初始的探索阶段,只有少量的探险者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几乎没有;进入参与阶段后,当地开始对其投资、广告宣传并进行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建设,旅游者开始增多;到了发展阶段,旅游投资继续加大,游客快速增长,市场逐渐成熟,旅游地自然面貌发生较大改变;在巩固阶段,游客量继续增加,但增长速率下降;接下来的停滞阶段游客量停止增长,接待设施开始过剩;最后演变至衰落或复苏阶段,游客量下降致使旅游地衰落或者旅游地形象重塑唤起游客量复苏。

例如广东的丹霞山就很典型,它以“丹霞地貌”为特色,从早期的山区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经历了探索阶段到巩固阶段四个过程,1980年代末以后,由于特色形象弱化,吸引力减小,市场停滞不前,旅游地进入了停滞和衰落阶段,后来,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又实施开发阳元石景区等举措,重塑了丹霞地貌的形象,使景区生命力复苏并在2004年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后进入了新的生命阶段[6]。

丹霞山案例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阶段:旅游地发展多由自发开始,逐步引起政府和企业投资重视,发展到成熟阶段后,若是其资源不具备绝对的垄断优势,可能会面临产品老化、形象衰弱的问题,如果能及时介入实现产品改造升级,推陈出新,将会使旅游地重获生机,否则可能会一直衰落下去直到退出市场。

从大量的案例中可以看出,由于大量的旅游地受到来自同质竞争、经济波动、社会演变、政治局势动荡和自然灾害等外部环境的特殊影响以及各种突发事件的干扰,往往呈现独特的发展形态,并不严格符合巴特勒曲线所表征的演进过程,使得一些学者对巴特勒生命周期理论的实用性产生了怀疑甚至否定。

比如一些节事旅游地(如洛阳牡丹花会),一开始就进入了发展阶段,探索阶段和参与阶段缺失,这是由节事的特殊性质决定的,它完全是人为策划运作直接形成的,没有一般旅游地开发前的原始状态和自发过程。

我们说,巴特勒提出的虽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但是正如科学研究的特点所在,科学实验都是在假设理想化的环境下进行的,自然与受到无关变量和干扰变量影响下的现实环境有所区分,但这并不妨碍科学研究成果基本内涵的表达和普遍推广价值。

事实证明,生命周期模型对旅游地演化具有普遍解释力,一些案例的拟合结果虽然不能有效支持,但是并不能根本否定这一理论的学术价值,因为若干例外都不能否定巴特勒模型在普遍意义上的解释力,出入和分歧正好可以证明它是一种理想模型,各种异常只是对它的修正和补充[7]。

鉴于国内沙漠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研究还处于萌芽状态,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归纳梳理,增进对其演化过程规律性的把握。

2.2国内相关研究文献介绍由于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查阅相关文献还未发现国外有关沙漠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研究。

在我国,相关的研究也刚刚开始。

杨引弟等统计了内蒙古银肯响沙湾1999—2006年的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通过定性研究和主观判断分析了该旅游地的生命周期发展情况[8]。

此外,由于许多地区发展旅游业较晚且统计工作的不足,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预测一直采用比较容易的线性分析的方法。

沙漠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项目,统计资料更为有限,这使得相应的旅游地发展趋势预测研究工作较为困难。

王联兵等运用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以1990—2008年游客数量、游客增长率和滑动平均数等指标数据为依据,系统分析了宁夏沙湖旅游地生命周期,并结合直线和指数趋势预测模型,得出了2009—2013年游客的变化情况[9]。

2.3本次研究过程从我国沙漠旅游地的有关主题研究文献中可以看出,一是研究案例很少,二是虽然都使用了统计数字,但有的研究只是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不足,生命周期的定量研究亟待加强。

本次研究我们在定性研究的同时,尝试使用相对复杂的数学方法,以增强研究的可信度和借鉴价值。

本文根据巴丹吉林沙漠的年游客变化情况来研究沙漠型旅游地生命周期特点,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旅游地管理机构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旅游局,另外也搜集了相关政府网站提供的数据和资料。

基本统计情况如表1所示。

2.3.1定性分析。

如上文所述,巴特勒赋予了旅游地第6期尹郑刚:沙漠旅游地生命周期演变研究1043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标志性特征,以后的学者在其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完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阶段划分依据,据此可以定性地判断旅游地的发展阶段。

巴丹吉林沙漠早期只有一些零星的探险家造访。

自1984年以来,先后有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前来进行科学考察和考古研究。

1996年德国探险旅行家包曼出版了《巴丹吉林沙漠》一书,轰动了欧洲探险界,开始吸引国外探险旅游者。

可以说,上世纪末以前,巴丹吉林旅游地只有零散的特种旅游者,每年的数量很少且呈不规则变化,没有特别的设施,人们获取旅游区的信息介绍一般是非商业性质的,景区也没有专门的商业经营行为,这一阶段属于探索阶段。

1999年,景区正式开门营业,广告宣传和营销出现,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陆续建设,有专门的旅游组织参与其中,游客开始稳步增加,但是直至目前,景区发展还不够成熟,旅游项目单一,配套设施还显得简陋和不足,接待服务能力极为有限,远不能满足旺季日益增多游客的需求。

地方政府和旅游机构根据发展现状,将在不久的将来加大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向一个成熟的景区迈进,因此目前景区应当处于参与阶段的末期。

2.3.2描述性统计分析。

杨引弟等根据生命周期理论,结合银肯响沙湾旅游区历年游客人数及旅游收入统计数据,还有游客人数变化曲线的特征,分析得出响沙湾已经经历了探索和参与阶段,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8]。

王联兵等基于生命周期基本理论,以沙湖游客数及其五年滑动平均数作为主要依据,将旅游区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认为目前已经进入到巩固阶段[9]。

我们观察出,无论这些旅游区发展到了什么阶段,旅游人数总的趋势虽在增长,但是每年的游客人数一直呈不规则地变化,年际增长率变动幅度较大,有些年份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这应当是我国沙漠旅游景区发展还不成熟,受外部环境影响大,同质旅游地的开发热潮导致的竞争加剧等因素造成的。

本次研究从数据上看,巴丹吉林沙漠景区游客人数从2000年以来持续稳定上升,从2005年至2010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39.7%,尤其是2008年较上一年增长了120%,这是因为该景区所属的阿拉善沙漠地质公园自2005年9月成功申报为国家地质公园以来,通过建立和完善地质公园主碑、博物馆、陈列馆、标示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和科研科普教育基地,建立健全管理机构,于2007年9月成功揭碑开园,再加上营销宣传的借势运作,相应节事活动的举行,投入的增加等大大刺激了游客量的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