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失衡问题
我国贸易失衡的结构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贸易失衡的结构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我国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贸易失衡问题也日益突出。
贸易失衡是指一国进出口货物或服务的规模和种类之间出现严重不平衡的现象。
我国的贸易失衡主要表现在出口与进口之间的失衡、高科技产品与传统产品的失衡、区域之间的失衡等方面。
本文将从我国贸易失衡的结构分析和影响因素两方面展开讨论。
一、我国贸易失衡的结构分析1. 出口与进口失衡我国的贸易失衡主要体现在出口与进口之间的失衡。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出口额远远高于进口额,这导致了我国对外贸易出现了长期的贸易顺差。
根据数据统计,2019年我国的出口总额为2.5万亿美元,而进口总额为2.1万亿美元,出口额比进口额高出了4000亿美元。
这种失衡导致了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也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高科技产品与传统产品失衡在我国的出口产品中,高科技产品所占比重相对较小,而传统产品的出口占比相对较大。
这导致了我国的贸易结构失衡,高附加值产品的进口和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成为了我国贸易中的一大矛盾。
由于高科技产品的进口额大大超过了出口额,导致了我国的贸易逆差问题。
3. 区域之间的失衡在我国的贸易中,东部地区的贸易规模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对外贸易的总量占到了我国贸易总量的60%以上,而中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量则非常有限。
这种区域之间的贸易失衡也导致了我国的贸易结构失衡,造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二、我国贸易失衡影响因素的研究1. 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我国贸易失衡问题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
从外部来看,国际贸易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市场对我国的传统产品需求下降,而对高科技产品的需求增加,这导致了我国贸易结构的失衡。
国际市场保护主义加剧,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也对我国的贸易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从内部来看,我国的经济结构较为单一,科技创新水平相对较低,这导致了我国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量和比重较小。
2. 货币政策的影响我国的货币政策也对贸易失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我国贸易失衡的结构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贸易失衡的结构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国际贸易不断增加,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贸易失衡的问题。
贸易失衡主要指的是进出口之间的差异性,包括贸易规模、贸易结构、贸易方式等方面的失衡。
本文将对我国贸易失衡的结构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期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我国贸易失衡的结构分析1.贸易规模失衡我国进出口之间的差距较大,出口额远远高于进口额。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为4.62万亿元,其中出口总额为2.56万亿元,占比55.5%,而进口总额为2.06万亿元,占比44.5%。
这种贸易规模失衡主要是由于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占比较高,而高端制造业和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进口占比较低导致的。
我国贸易结构主要表现在资源产品、加工贸易和高技术产品之间的失衡。
具体来说,我国对资源产品的依赖程度较高,而高技术产品的进口比例相对较低。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的能源、矿产、农产品等资源产品占我国整体进口的比重较大,而高技术产品的进口占比相对较低。
这种贸易结构失衡不利于提升我国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贸易方式主要表现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之间的差异性。
货物贸易一直是我国贸易的主导形式,占据着绝大多数的贸易比重。
而服务贸易的比重相对较低,长期以来未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这种贸易方式失衡导致我国在全球贸易中的话语权受到限制,影响了我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1.产业结构不均衡我国产业结构中的问题是导致我国贸易失衡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传统产业占据着较大的比重,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这导致了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对高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依赖性较高,形成了贸易失衡的局面。
2.外部环境变化国际市场的波动和主要贸易伙伴国的经济状况对我国的贸易结构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特别是在近年来,美国对华贸易摩擦的升级导致我国相关产业受到一定的冲击,也加剧了我国贸易失衡的问题。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经济发展难题。
尽管中国的对外贸易总体上保持着逐年增长的势头,但各地区之间的差距却越来越大。
本文将探讨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造成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
地理位置的差异是导致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便捷,与全球的联系更紧密,自然更容易成为对外贸易的中心。
而西部地区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交通运输条件相对较差,对外贸易的发展面临着较大的阻碍。
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还与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有关。
中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相对完善,工业化程度较高,拥有较多的高科技产业和具有竞争力的制造业。
这使得东部地区在国际贸易中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而中西部地区则大多以农业和传统制造业为主,科技含量较低,难以与国际市场竞争。
政策的不平衡也是导致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政府在东部沿海地区实施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引进。
与此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相对较少,导致了中西部地区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力不足。
为了解决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
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中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改善西部地区与国际市场之间的联系。
还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促进中西部地区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高中西部地区的竞争力。
要加强中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培育高科技产业,提高中西部地区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政府可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鼓励科技企业在中西部地区投资兴业,吸引国内外的科技人才。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中西部地区才能在对外贸易中与东部地区更加平等地竞争。
政府在政策制定时要更加注重区域均衡发展的原则。
要适当减少对东部沿海地区的优惠政策,增加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实现对外贸易区域发展的均衡。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摘要:在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之际,我们不应忽视的是在发展外贸过程中出现越来越多的结构不平衡问题。
本文着重从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行业间以及各不同性质企业的进出口贸易情况来分析我国外贸结构的不平衡问题,且提出了一些的解决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不平衡的措施。
关键词:外贸依存度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利用外资Abstract:The imbalance of the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should not be neglected when the foreign trade is fast development in China. As time goes by, the imbalance of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has become more a nd more seriou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dependency of foreign trade degree as well as the situation of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in different kinds of enterprises. Finally, this article offers some measurements solve the imbalance of the foreign trade structure.Keywords:The dependency of foreign trade degree The cargo trade Service trade Use foreign capital前言近年来随着中国外贸行业的蓬勃发展,外贸结构失衡问题逐步暴露了出来。
不合理的外贸结构如果不及时加以调整,必将给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
其发展和变化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愈益产生重要的影响和不可代替的作用。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是指中国不同地区在对外贸易方面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一些地区对外贸易规模较大,贸易结构较优,而一些地区则相对较弱。
这种不均衡问题主要是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政策支持等多个因素导致的。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来促进国内对外贸易的均衡发展。
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对外贸易需要具备良好的物流和交通网络,才能实现顺畅的货物运输和信息传输。
应加大对外贸易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交通、通信、水电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优化产业结构。
不同地区优势产业不同,应根据地方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合理规划产业布局。
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发展资源型产业,一些技术优势明显的地区可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地区自身的竞争力和吸引外商投资的能力。
改善营商环境。
外商在选择投资区域时,除了看重地区的市场潜力和产业发展前景外,还会考虑当地的营商环境。
政府可以加大力度推进“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手续,提高行政效率,为外商投资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外资进入较弱的贸易区域。
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
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地方政府应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培养出更多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以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提质升级。
加强国内贸易和外贸互补。
我国对外贸易主要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主,而西部地区资源丰富、空间广阔,具有很大的潜力。
为了实现区域对外贸易的均衡发展,可以通过加强国内贸易和外贸的互补,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协同发展。
西部地区可以通过发展加工贸易,加工东部地区的原材料,完成产业链的延伸;东部地区则可以通过发展服务贸易,提供金融、法律、咨询等高附加值服务,支持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来解决。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改善营商环境、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加强国内贸易和外贸互补等都是有效的对策,通过这些努力可以促进国内对外贸易的均衡发展,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我国贸易失衡的结构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贸易失衡的结构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也不断优化。
近年来我国贸易出现了失衡的情况,主要表现为贸易逆差加大、出口商品结构单一、贸易伙伴单一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对我国贸易失衡的结构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贸易失衡的主要表现1.贸易逆差加大近年来,我国贸易逆差呈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导致外汇储备缓慢增长,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
贸易逆差加大主要源自我国对外依赖度较高,原材料进口增加、高端技术设备进口增加等因素,使得出口增速低于进口增速,导致贸易逆差加大。
2.出口商品结构单一我国出口商品以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为主,如纺织品、鞋类、玩具等,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较低。
这种出口商品结构单一导致了我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足,同时也影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3.贸易伙伴单一我国的贸易主要集中在几个传统大宗商品的贸易伙伴国家,如美国、欧盟、日本等,这些国家对我国的贸易依存度较高,一旦出现贸易摩擦或者政治变化,我国的贸易受到的冲击将会非常大。
1.外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是导致我国贸易失衡的重要原因。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加强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使得我国出口面临较大压力。
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等也给我国的贸易带来了不确定性。
2.内部结构因素内部结构因素主要包括我国产业结构、出口商品结构、外贸政策等因素。
我国产业结构主要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高附加值产业发展不足,技术含量低,这导致了出口商品结构的单一化。
外贸政策的不稳定性也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如贸易摩擦的增多、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等。
三、我国贸易失衡的影响因素研究1.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贸易失衡导致贸易逆差加大,会影响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从而对国民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国际收支失衡将导致资金外流,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同时也会影响国内商品价格的稳定和通货膨胀的抑制。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中国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在全球范围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中国在对外贸易领域的发展并不平衡,不同地区的发展相差较大。
本文将探讨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以及对策。
一、原因1. 地理因素。
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情况不同,导致一些发达地区的外贸发展迅速,而一些偏远地区的外贸发展受到制约。
2. 行业结构不同。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存在差异。
一些发展较快的地区集中在电子、机械、化工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制造上,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则以农产品、轻纺等传统产业为主。
3. 物资条件不同。
一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高科技专利资源,可以获得更多的外贸订单;但在一些条件较差的地区,原材料供应和技术支持相对匮乏,导致外贸发展受到限制。
4. 政策不同。
各地政府对外贸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存在差异。
一些政府制定了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扶持资金等,进一步促进了外贸的发展;但在一些地区政策落实不到位,甚至相互制约,导致外贸发展遇到阻力。
二、对策1. 引导产业结构调整。
政府应该引导地区间产业结构转型,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和新兴产业转型,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
这可以促进区域之间的平衡,实现共赢发展。
2. 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政府应该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包括道路、高铁、机场等,以提高地区的物流能力,改善外贸环境。
3. 推出促进外贸的政策。
政府可以出台促进外贸的政策,如减免税收、增加补贴等,以吸引更多外商投资和订单。
4. 发展跨境电商。
跨境电商可以突破地域限制,让偏远地区也能参与到全球贸易体系中来。
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政策扶持,以推动跨境电商在中国的发展。
5. 建立多元化的贸易渠道。
政府和企业可以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贸易渠道,如拓展南南合作、发展内外贸结合等,以保证外贸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
总之,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摘要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包括其自身的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与其相关主体在贸易中产生的不平衡,也包括对外贸易与对外贸易发展也即外贸依存度大小的不平衡。
本文将基于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不平衡结构对外贸易一、造成中国出口贸易结构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一)地理历史因素以及国情因素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靠最大的大陆,东临太平洋,东西部的地理位置差别直接造成了东西部在对外出口贸易中的巨大差距。
东部沿海地区有利的自然条件和便利的交通,正是中西部地区缺少的。
而且东部地区原有的工业基础雄厚,再加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按“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逐步推进”的次序来走的,由此可见沿海地区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优先开放了东南部沿海,使得沿海地区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并承担起出口重任。
这一系列的原因都造成了东部地区在我国出口贸易中一直处于绝对优势,而中西部地区则由于历史原因,地理条件及国家政策的影响,长期以来处于落后的地位。
(二)国家政策我国多年来一直进行现代化的硬件建设,工业发展的受重视程度远远超过服务业,受我国实施赶超型经济战略迅速实现工业化的影响,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工业比重远远高于服务业比重。
这必然造成了我国出口贸易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较大,和服务贸易出口发展的滞后。
(三)国际产业的转移国际产业转移,主要指发达国家或地区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多种方式,将产业(主要是制造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次发达国家或地区以及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带动移入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发达国家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将制造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人口多,劳动力廉价的中国。
这种产业分工的长期不平衡造成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过多。
(四)企业因素我国内资出口企业相对于外资企业来讲,劣势明显:起步较晚,规模小,技术比较落后,自主研发科技能力不足。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家之一,其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在对外贸易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中西部地区却面临着严重的发展不足。
这种不均衡发展对中国整体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需要认真思考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1. 地理位置差异导致的区域发展分化:中国地处亚洲东部,东部沿海地区与外部市场更为接近,交通运输成本低,便利程度高,因此在对外贸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而中西部地区地处内陆,与外部市场的联系相对较远,导致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2. 经济发展水平不均导致的对外贸易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更高,制造业和服务业更加发达,对外贸易规模更大,质量更好。
而中西部地区因受制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限制,制造业和服务业相对薄弱,对外贸易规模较小,质量不高。
3. 投资体系不完善导致的资源配置不均衡:由于东部沿海地区拥有更好的投资环境和政策支持,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国内资金,导致资源配置不均衡,使得中西部地区长期以来处于资源匮乏的状态。
4. 体制机制差异导致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由于东部地区改革开放较早,国家对其支持力度较大,而中西部地区改革开放相对滞后,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导致两地区在对外贸易发展上出现了差距。
二、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1. 经济增长放缓:长期以来,东部沿海地区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但随着其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劳动力成本提高,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地区经济增长放缓。
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受制于外部条件和内部发展不足,经济增长更是缓慢,这使得整个中国的经济增长受到了制约。
2. 社会稳定问题:由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社会服务水平不高,就业压力大,人口外流问题严重。
这就可能会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造成负面影响。
3. 贫富差距加大:经济不均衡发展导致中西部地区相对贫困,而东部沿海地区相对富裕,这加大了贫富差距,也给中国的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利影响。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的重要性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的重要性在于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的国家,不同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距。
这种不均衡在对外贸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导致一些地区的对外贸易规模和效益明显低于其他地区。
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的存在使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缺乏整体竞争力,影响了整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形象和地位。
一些发达地区的对外贸易规模较大,质量较高,但欠发达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水平比较低,资源利用率不高,市场开拓程度不够。
这种不均衡现象不仅使中国整体对外贸易发展受限,也使国际市场对中国的认知产生片面性和不完整性。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地区的国家,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分布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如何解决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实现全国对外贸易的均衡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社会和文化问题。
只有通过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和推动全国经济一体化发展,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实现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和增强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1.2 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的原因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
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一些沿海开放地区和经济发达城市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雄厚的产业基础,有利于吸引外资和开展国际贸易,而一些内陆和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缺乏竞争力,因此导致了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
另一方面是地理位置和资源分布的不均衡。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资源分布也对外贸易区域发展造成了影响。
一些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或资源的丰富,能够更好地开展对外贸易,而其他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或资源匮乏,难以吸引外商投资,致使对外贸易发展不均衡。
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和地理位置、资源分布不均衡是导致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之一。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不断加强对外贸易合作,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也随之而来。
这一问题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不仅给地区经济发展带来限制,还会影响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目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东北萎靡、西南衰退、东南兴旺、中部崛起”的态势。
其中,东南沿海地区和特别经济区发展迅速,其对外贸易额占全国贸易额的比重超过60%,而西南、西北等内陆地区则相对滞后。
这主要是由于沿海地区资源丰富、交通方便、人口多、发展先行先试等原因,而内陆地区的发展受到了地理和历史的限制。
一、加强贸易领域资源的整合加强贸易领域资源整合是解决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不均衡问题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当利用沿海地区丰富的资源和发达的交通优势,积极发展内陆地区的对外贸易。
通过开展区域合作,建立跨地区贸易和共享的平台,促进东南、东北、中西部地区互相补充和协作,推动各地资源整合和产业集群发展。
二、加强内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内陆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足,是导致内陆地区发展滞后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内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其交通、能源和通讯条件,提高内陆地区的生产力和竞争力,推动其对外贸易发展。
三、优化政策扶持政策扶持是促进地区发展的重要手段。
我们应该加强对内陆地区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其发展对外贸易。
而且,应当透明化政策制定和执行,公开政策内容和标准,确保政策执行的公正性和公平性,从而增强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总之,我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存在,但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随着我国加强对外贸易合作的努力和各地区的共同努力,相信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会更加平衡和协调。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摘要】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一直存在,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主要包括资源禀赋差异、政策扶持不均等。
影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不均衡的因素包括市场规模、交通网络、产业集聚等。
针对不均衡发展问题的对策建议是加强地区间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区域发展均衡。
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各地区间的合作与政策引导,只有实现区域发展均衡,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加强地区间合作能够促进资源互补,提高整体竞争力,政策引导则可加快区域发展速度,促进发展平衡。
本文呼吁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共同解决发展不均衡问题,实现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原因分析、影响因素、对策建议、地区间合作、资源配置、政策引导、解决关键、健康发展。
1. 引言1.1 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性中国对外贸易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也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重要途径。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外贸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出口贸易占GDP比重较高,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外贸是中国实现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国际贸易,中国企业可以获取更多的市场信息和技术资源,推动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外贸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加强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桥梁。
通过外贸往来,中国与其他国家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交流,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和合作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1.2 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的存在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的存在是一个长期存在并且日益严重的问题。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外贸规模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导致不同地区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甚至出现了明显的地区间贸易逆差。
中国对外贸易失衡问题
中国对外贸易失衡问题摘要: 对外贸易区域结构是对外贸易诸结构中的重要方面。
入世后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贸易结构不断改善。
通过实证分析看到我国的“市场多元化”战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对外贸易外部区域结构仍然很不平衡, 并且同三大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商品结构相似。
建议继续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全面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软化, 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扩大我国的出口市场。
鼓励对外投资, 以投资带动贸易。
一、引言针对中国对外贸易过于集中在日本、美国、西欧等市场的情况, 中国政府于1991 年提出“市场多元化”战略, 在巩固和扩大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同时, 加快开拓发展中国家、原苏联东欧国家, 特别是周边国家的市场。
近年来, 中国对外贸易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势头, 进出口总额继续稳居世界第三位。
2006 年中国货物贸易额高达17606.9 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23.8%。
其中出口9690.7 亿美元, 增长27.2%;进口7916.1 亿美元, 增长20%。
2007 年1~9 月中国进出口总值15707.2 亿美元, 比2006 年同期增长23.5%, 其中出口8781.3 亿美元, 增长27.1%; 进口6925.9 亿美元,增长19.1%。
在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今天, 我国对外贸易外部区域结构是否合理? “市场多元化”战略是否取得预期成效? 这是本文拟着重分析的问题。
据商务部最新统计显示, 2007 年1~9 月, 欧盟继续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中欧双边贸易总值2561.4 亿美元; 美国是我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双边贸易总值2213.6 亿美元; 日本为第三大贸易伙伴, 双边贸易总值1719.4 亿美元。
我国同三大贸易伙伴的贸易额总和占到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41.3%。
很显然, 我国对外贸易外部区域结构仍然比较集中。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贸易摩擦, 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 以及近年来我国反复大量遭受反倾销调查促使我们不得不重新认真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外部区域结构问题, 以引起有关各方的重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中国对外贸易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难题。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促进全国对外贸易的整体均衡发展。
本文将就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进行浅谈,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地区资源的差异化。
中国各个地区的资源禀赋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另一些地区则资源匮乏,这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
2. 历史遗留问题。
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尽快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一些发达地区开始先行开放,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则被边缘化,建立了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3. 行政区划的不合理性。
中国各省市之间的行政区划划分不合理,导致了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无法形成合理有效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4. 地区交通运输的不发达。
一些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较差,导致了这些地区在对外贸易中的不利地位,难以形成竞争优势。
5. 区域政策的差异。
一些地方在吸引外资、开展对外贸易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政策不够完善,导致了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以上这些原因导致了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的不均衡,制约了我国经济整体的发展。
二、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影响1. 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
发达地区的经济远远领先于欠发达地区,这导致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均衡,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2. 区域间贸易不平衡。
一些地区的对外贸易依赖性过高,而一些地区的对外贸易活动较为薄弱,导致了地区间贸易的不平衡。
3. 社会贫富分化。
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带来了社会贫富分化问题,一些地区的居民收入较高,而一些地区的居民却生活困难,这导致了社会稳定和谐问题。
4. 分散风险问题。
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了全国经济风险分散不均衡,一旦发生经济危机,将会导致全国范围的经济危机。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愈发凸显。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深入探讨该问题的原因及可能的对策,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均衡发展。
一、问题现状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中国的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对外贸易规模更大,而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对外贸易规模较小。
2. 贸易布局不均衡。
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规模较小。
3. 外贸产业结构不合理。
中国对外贸易以加工贸易为主,中低端产品占比较大,高端产品占比较小,这导致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不稳定。
二、问题原因1. 地理位置差异。
中国的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地理位置差异造成了对外贸易条件的不均衡。
2. 政策差异。
不同地区的对外贸易政策和发展政策存在差异,导致了区域发展不均衡。
4. 交通运输条件差异。
中国的交通运输条件对外贸易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不同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不同,对外贸易发展也不同。
5. 资源禀赋差异。
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差异也是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之一。
三、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的影响1. 增加了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制约了整体经济的发展。
2. 阻碍了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开展,导致内陆地区的发展滞后。
3. 妨碍了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调整和升级,影响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4. 阻碍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和资源共享,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整体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1. 加强对外贸易政策协调。
加强对外贸易政策的协调,促进区域之间的经济合作和资源共享,推动对外贸易的均衡发展。
2. 调整对外贸易结构。
加大技术创新和高端产品的研发力度,提高高端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促进对外贸易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是指中国各个区域在对外贸易方面的发展水平不一致。
对外贸易的不均衡发展不仅会影响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还会使区域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应采取一系列对策。
中国应加强对外贸易区域发展的整体规划。
通过制定全面、科学、合理的区域发展规划,合理安排对外贸易布局,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互动,调整区域间的经济结构,推动各个区域协调共同发展。
中国应加大对外贸易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在交通、物流、电力等基础设施方面仍然存在不足,这限制了这些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
要加大对外贸易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交通运输、物流等基础设施的水平,为区域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促进区域对外贸易的发展。
可以在税收、关税、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在营商环境好、综合成本低的地区开展对外贸易,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
还可以通过优化贸易便利化措施,加快通关速度,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等方式,推动区域对外贸易的发展。
中国还应加强各个地区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合作。
在对外贸易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地区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可以通过经验交流和合作,互相借鉴、互相促进,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可以通过建立交流平台、组织区域性对外贸易展会、开展经验交流活动等方式,推动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促进对外贸易的均衡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需要通过制定整体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加强经验交流合作等一系列对策来解决。
只有通过综合施策,促使各个区域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国对外贸易的优势,提升对外贸易的水平,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
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这给中国的贸易发展带来一系列挑战和困扰。
本文将对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海岸地区和内陆地区之间的差距。
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以及早期对外开放政策的推动,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完善的港口、物流和贸易体系,成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枢纽。
而内陆地区则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交通条件较差,物流成本较高,导致对外贸易水平相对较低。
在沿海地区,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广州、深圳等,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和专业市场,可以更好地满足国内外贸易需求,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外贸订单。
而内陆地区的产业体系相对薄弱,专业市场建设不足,难以吸引外资和外贸订单。
二、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分析1.地理位置的差异性:沿海地区由于靠近海洋,便利了与国际贸易的联系,而内陆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导致了对外贸易的局限。
2.历史遗留问题:早期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沿海地区率先获益,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对外贸易体系,而内陆地区则由于种种原因,改革开放的效应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政策支持不足:相对于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在政策支持上并不够同等,对外贸易的开放程度和便利程度相对较低。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内陆地区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包括加快交通建设、完善物流体系等,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对外贸易的便利程度。
2.优化产业结构:内陆地区应当加强产业转型升级,培育自己的优势产业,形成自己的特色,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
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应当加大对内陆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给予税收优惠、贷款支持等,鼓励外资和外贸订单向内陆地区流动。
4.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政府和企业应当共同推动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协同发展,通过跨区域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互补,实现共赢。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中国对外贸易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贸易的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一直是中国外贸发展的一个难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问题暴露出来,尤其是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成为一个热点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就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进行浅谈,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望能够有所改善。
一、问题分析1.形成原因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历史原因。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经济基本上是封闭的,外贸活动非常有限,各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小。
改革开放以后,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对外开放,吸引了大量的外国资本和先进技术,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但中西部地区由于起步较晚,缺乏技术和资金储备,发展水平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地改善。
政策原因。
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对外贸易政策并没有完全考虑各地区的特点和发展需要,政策导向不够明确,导致了东、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
资源原因。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区资源禀赋不同,东部地区资源相对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便于对外贸易,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贫瘠,自然条件差,对外贸易存在一定的困难。
2.表现形式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不均衡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出口额不均衡。
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以出口为主,但不同地区的出口额差距较大,东部地区出口额占据绝大部分,中、西部地区出口额则相对较少。
进出口产品结构不均衡。
东部地区主要出口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中、西部地区则以原材料和低附加值产品为主。
地区间贸易差距明显。
东部地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规模远远大于中、西部地区,形成了一定的贸易边缘化现象。
地区间外汇收入差距较大。
由于东部地区对外贸易收入较高,外汇储备也相对丰富,而中西部地区则外汇储备偏低,造成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二、对策建议1.优化政策环境根据各地区的特点和发展需要,优化政策环境是解决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重要途径。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各地区发展对外贸易。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领域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这一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对外贸易的整体发展。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深入分析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的根本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地区资源禀赋的不均衡。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差异很大。
东部沿海地区的工商业发达,资源条件相对丰富,而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水平相对较低。
由于资源禀赋不均衡,导致各地区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力不一致,这是造成区域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一个导致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原因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东部沿海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和发达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吸引了大量资金和人才向这些地区聚集,形成了发达的产业体系和经济环境。
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竞争力较弱,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这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直接影响着各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
除了资源禀赋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外,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原因还包括区域政策和政府支持的不一致以及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等方面。
这些原因综合作用,导致了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局面。
为了解决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需要采取综合的对策。
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向这些地区倾斜,推动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化建设。
要加强地区之间的产业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还需要建立更加公平、开放和透明的市场体系,为不同地区各类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还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各地区的对外贸易行为,防止因地域发展不均衡造成的贸易摩擦和不公平竞争。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是指中国不同地区在对外贸易中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的现象。
这种不均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地理不均衡、产业不均衡和政策推动不均衡。
地理不均衡是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的差异,中国东部地区更加便利于外贸发展,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困难。
东部地区靠近沿海港口,有较好的交通基础设施,可以快速将产品出口到国外市场,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地理上的不利条件和交通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则使外贸发展面临很大的难题。
产业不均衡也是导致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原因。
中国东部地区发达的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具备较高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处于较高的位置。
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农业和传统制造业,无法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从而导致外贸发展受限。
政策推动不均衡也是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之一。
由于中国地区间发展水平的差距,政府在政策上对不同地区的支持力度也不同。
东部地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区域,得到了大量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较少。
这导致东部地区的外贸发展较好,而中西部地区的外贸发展受限。
针对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应采取一系列对策来推动各地区的外贸发展。
需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网络建设的投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中西部地区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更好的条件。
应鼓励和支持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通过引导外资、鼓励企业创新等方式,推动中西部地区的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高技术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制造业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政府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外贸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减少税收负担、降低融资成本等方式,为中西部地区的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外贸竞争力。
还应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推动不同地区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结课论文题目:浅谈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失衡问题浅谈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失衡问题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一)研究背景自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的对外贸易基本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进出口总额的年均增速达到20%以上。
我国的对外贸易总额在2013 年更是首次突破了4 万亿美元的大关,达到了4.16 万亿美元的最高值。
然而,在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良好的发展前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我国对外贸易失衡问题。
长期的高额贸易顺差使得国际间的对外经贸关系不断恶化,人民币承受的升值压力日益增加,造成了我国外部经济的失衡,也导致了国内经济的不平稳,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对外贸易结构失衡问题成了一个我们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研究意义1.通过对我国对外贸易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充分掌握我国贸易失衡的程度,以及贸易失衡的结构和方面,从而进一步分析造成我国对外贸易失衡的原因和影响,为有效解决对外贸易失衡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2.探讨研究对外贸易失衡问题,有利于改善我国持续性的高额贸易顺差,调整对外贸易结构,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平衡发展。
3.进一步探讨解决对外贸易失衡的措施,有利于挖掘我国内需扩大的潜力,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减少国际间的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使我国进出口贸易协调发展,调整内外部经济均衡。
总之,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对外贸易的平衡发展不仅有利于优化外贸结构和产业结构,提高外贸发展水平,减轻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同时还能够减小贸易摩擦,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二、贸易结构现状分析(一)货物贸易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1978—2012 年我国的货物贸易总额、货物出口额和货物进口额表现出相似的变动趋势。
自从1978 年我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货物进出口金额开始稳步增加,特别是2001—2008 年,我国的货物贸易进出口保持着高速增长,年均增速超过了50%。
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国际市场低迷,我国货物贸易的进口和出口在2009 年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直到2010 年我国的经济开始走出金融危机的阴霾,货物贸易恢复到了以往的水平,货物进出口稳步增长。
由2011年和2012 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长开始放缓,2012 年我国货物进出口同比增长仅为6.2%。
1978—2004 年我国的货物贸易差额是小幅度波动上升的,在1994年以前会有贸易逆差状态,之后的年份都是贸易顺差,这是由于1994 年以后我国建立了完整的市场经济制度,对外开放的深化,用于出口的商品产量大幅增加。
特别是2005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开始大幅增加,并在2008 年达到最大值2981.3 亿美元,之后我国的对外贸易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消费需求减少,货物出口下降,顺差额大量减少,2009 年货物贸易顺差只有1956.9 亿美元。
到2012 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为2311 亿美元,较最高年份减少了670.3 亿美元,表明我国货物贸易顺差在逐年减少。
以上数据充分说明我国开始进行贸易发展模式的转变,贸易政策着重解决货物贸易的“大出小进”问题,努力实现进出口平衡。
(二)服务贸易这图可以看出1985—2012 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服务出口额和服务进口额表现出相似的变动趋势,服务贸易规模呈逐步增长之势,而且服务贸易的进口额明显高于出口。
我国的服务贸易从1995 年开始就处于长期的逆差状态,并且贸易逆差表现出逐年增加的态势,尤其是2010 年以后,我国的服务贸易逆差迅猛增加,2012 年更是高达896 亿美元,较1995 年的逆差额增加了834 亿美元,是它的14 倍。
说明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而我国也在成为生产性服务贸易的承接地,导致我国服务贸易进口额远远大于出口。
总之,近两年我国的货物贸易进出口保持着高速增长,据世贸组织的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的货物贸易额全球排名第二,仅比美国少150 亿美元,同时贸易顺差规模开始收缩,总量不平衡状况有所缓解。
与之相反,虽然我国是全球第三服务贸易大国,服务贸易稳步发展,但是贸易逆差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的总量失衡加剧。
而且,比较我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总量可以发现,我国服务贸易总额占世界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在2012 年为10.86%,与世界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20%水平相比较,只有其二分之一。
同时,我国服务贸易在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在2012 年只有 5.6%,而同期货物贸易总额占全球货物贸易总额的比重超过了20%。
这说明,我国货物贸易和货物贸易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相当明显,相对于货物贸易的持续性高额顺差,服务贸易的长期、规模不断扩大的逆差更是这种不平衡状态的有力证明。
三、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失衡的表现我国的对外贸易失衡不仅表现总量失衡,也表现为结构失衡。
对外贸易结构包括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方式结构、对外贸易模式结构、对外贸易区域结构等方面。
所以考虑对外贸易结构失衡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一)、有形商品贸易结构分析有形商品贸易结构通常通过对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进出口分析来体现。
从1995年至今,我国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和出口都保持稳步的增长。
其中,初级产品的进出口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且逆差规模不断扩大,但是我国对初级产品的需求以生产性需要为主,通过对外贸易来获取某些稀缺的,用于生产的原料。
工业制成品的进出口一直处于贸易顺差的状态,并且顺差额逐年在增加。
同时,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对外贸易较初级产品在有形商品贸易中占了较大比例,并且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工业制成品在有形商品贸易的份额还在持续扩大,说明我国的工业制成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增强,体现了我国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地位。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不但货物贸易的商品结构不平衡,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内部结构的不平衡性也是显而易见。
(二)、无形商品贸易结构分析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保持着平稳发展,服务贸易金额不断增加,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也在逐步上升,但是我服务贸易开始发展的时间较短,目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国际上竞争优势的缺乏使得我国的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并且逆差金额逐年增加,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平衡非常明显。
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这些传统的服务项目是构成我国构成我国服务贸易的主要部分,这三项服务贸易金额占服务贸易总额的60%左右,而计算机信息服务、金融、咨询等新兴服务贸易行业占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只有20%,不过这些新兴服务贸易行业的出口额在快速增加。
计算机服务和金融行业是导致我国服务贸易顺差的主要行业,而运输,旅游,保险等服务行业的逆差是我国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的主要原因,并且这些项目的逆差额在逐年增加。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我国服务业进出口结构的不平衡,传统的、高耗能的服务行业贸易是我国服务贸易的主体部分,而新兴的、高附加值的服务行业所占份额较小,但是新型服务行业保持着高速增长,所占份额也在逐步增加,表明我国服务贸易结构正在逐步优化。
四、中国对外贸易方式结构分析对外贸易方式主要包括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易货贸易、补偿贸易等,对外贸方式结构的分析主要是分析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中,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项下的进出口都保持着稳步增长,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在 1985—2008 年,一般贸易大多保持着贸易顺差,2007 年顺差额达到最大值 1124.91 亿美元,但是近几年,一般贸易则是处于逆差状态,并且逆差额在逐年增加,在 2011 年逆差额高更是达 905.87 亿美元,直到 2012 年逆差额才有所收窄。
而加工贸易自 1990 年开始一直处于顺差状态,并且顺差额表现出同比增长趋势,在 2012年达到最大值 3816.1 亿美元,是 1990 年顺差额的 57 倍,说明我国的加工工业发展迅速,加工贸易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从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进出口在我国对外贸易所占的份额看,在最初的对外贸易中,一般贸易占据了主要地位,1995 年以后,加工贸易开始取代一般贸易成为对外贸易中最主要的贸易方式,这是由于我国放宽对外开放的程度,实行鼓励外商投资和促进出口的外贸政策,使得我国制造业尤其是加工工业发展迅猛,加工产品的出口高速增加。
但这并不利于我国长远的外贸发展,我国开始转变粗放、高消耗的外贸增长方式为集约、低耗能的增长,变制造大国为制造强国。
五、中国对外贸易模式结构分析对外贸易模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对外垂直分工为基础,根据比较优势或要素禀赋差别进行的产业间贸易;另一种是以对外水平分工为基础,根据产品差别和规模经济形成的产业内贸易。
在我国出口的初级产品的五类产品中,只有饮料、烟草和食物的IIT指数稳步增加,其余产品的IIT指数均有所下降,特别是原料和动植物油的IIT贸易指数只有0.17,说明我国的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有所下降。
而在工业制成品的四类产品中,除了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其它产品的ITT指数都表现出上升趋势,说明我国的工业制成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增加。
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对比可以看出,我国工业制成品的IIT 指数要优于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明显高于初级产品,说明我国大部分初级产品的对外贸易还是基于传统要素禀赋优势的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是以制造产业为主导的。
综合以上数据可知,我国的贸易模式主要是垂直的产业内贸易,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加工贸易停留在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产业内贸易处于较低层次。
六、中国对外贸易区域结构分析(一)、外部区域贸易结构分析我国的对外贸易外部区域分布相对集中,国际进出口市场主要分布在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发达国家是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随着全球外贸形势的变化和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的外贸外部区域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美国、日本、欧盟、韩国等传统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一直是我国的对外贸易的主体,国际进出口市场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对外贸易的外部区域结构不平衡得到了充分体现,而东盟在我国对外贸易地位中的转变表明东南亚地区成为我国对外贸易越来越重要的市场,也表明我国的外贸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新兴经济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二)、国内地区贸易结构分析我国的贸易十强省份基本上都位于东部地区,其中一半以上属于东部沿海省份。
广东一直占据着我国进出口额的首位,福建、天津、山东、浙江都属于东部沿海省份,充分说明了我国的对外贸易内部地区结构的不平衡,由于东部沿海省份地理位置优越,港口众多,商品经济发达,进行进出口贸易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因此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对外贸易发达的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