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周氏家世——周敦颐的先祖和后裔

合集下载

孝子弄与周敦颐后裔

孝子弄与周敦颐后裔

孝子弄与周敦颐后裔
作者:林正秋
来源:《杭州·生活品质版》 2015年第5期
孝子坊,又名周孝子弄。

南起清波街西段,北至河坊街的西段,与荷花池头相对,长约一百六十米,宽约三米,是一条沥青铺面的小巷。

这条巷以孝子命名。

那这位孝子是谁呢?孝子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孙子周之官,他避金兵而南迁杭州至此居住。

《杭郡诗辑》载:南逃至杭州,家产全无,仅保留元祖公像,在艰难之时,仍以祖像为重,虽多污渍痕迹,依稀可辨“宋玺及董元宰题字”。

周之官,字待圣,兄弟五人,皆友爱,住在一起不分家。

周之官平时好施予。

一次杭城有灾,他便出资煮粥广施,活着数千人。

他有子女七人,仍然合住不分家,杭城孝龙家风由此传播。

《杭郡诗辑》又载周家后裔周玉章(1692—?),字淑大,号药栏。

乾隆元年(1736 年)荐试博学宏词,次年中进士,入馆阁,精史学,能文章,精词赋,历官至翰林侍读学士。

生平笃于气谊,事后母亲孝,为时称重。

家甚贫,一时薪水俱尽,弹琴招施舍。

坊中原有周公祠,即周孝子家祠,后废。

周敦颐家世——精选推荐

周敦颐家世——精选推荐

周敦颐家世第⼆章 世系家庭(⼀)周敦颐的家世世系,指⼀姓世代相传的统系。

周姓的来源⽐较复杂。

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轩辕⽒。

据《姓⽒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位叫周昌的⼤将,⾄商代⼜有⼀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的后代都以周为姓⽒。

⽽⼤部分周姓出⾃姬姓,其始祖为周⽂王。

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后,其中有相当⼀部分周宗室⼦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

如周平王之后,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

周敦颐这⼀⽀周姓,很可能就是周平王的后代。

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度正在《濂溪先⽣周元公年表》称:“维周⽒之先,⾃帝喾⽣后稷,⾄太王⾢于周,后遂以为⽒。

汉兴,封周后于汝南,先⽣盖其后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周姓是五帝之⼀─帝喾的后裔。

帝喾⽣下后稷。

到周⽂王时,建都城于周原。

周王室的⼀⽀就以周为姓。

到了汉代,封周姓后代于汝南,周敦颐就是这⼀⽀的后代。

度正之前的北宋时期,周敦颐的弟⼦程颐在《明道先⽣⾏状》中,称周敦颐为“汝南周茂叔”。

度正之后的南宋理宗,追封周敦颐为汝南伯。

周敦颐本⼈也是认可这⼀说法的。

治平⼆年(1065),周敦颐在《慰李⼤临才元疏》中,就⾃称“汝南周惇颐”。

所有这些表明,度正的说法是有所依据的。

但是,周敦颐到底是不是周王室的后代,由于年代久远,⽆从考究。

因此,稍后于度正的魏了翁在《长沙县学祠记》中,只说“先⽣之先,世居青州”,不提汝南。

道州爱莲堂《周⽒族谱》也只说“始祖归仁公世家⼭东青州”,⽽没有⾔及汝南。

后来,周敦颐的先祖从汝南迁徙青州,并在青州⼀带定居下来。

但是,周⽒先祖是怎样从汝南迁往⼭东青州,尚不得⽽知。

后来,周⽒先祖⼜是如何从⼭东青州迁往湖南道州的,学界说法同道州爱莲堂《周⽒族谱》的说法也不相同。

魏了翁在《长沙县学祠记》中说:“⾃唐永泰中有为廉、⽩⼆州太守崇昌,徙道之宁远县⼤阳村。

⾄裔孙虞宾之中⼦从远,⼜徙营道之西,⽈濂溪保,四传为元公。

”⽽《周⽒族谱》则说:“始祖归仁公世家⼭东青州(原注:今兖州),陈宣公太建六年(574)甲午登武进⼠,隋末恭帝义宁元年(617)丁丑,⼋国并楚,公扶天定难,居将帅,授魏博节度使,赐⽟带,迁湖⼴襄阳府襄阳县刺史,终于任所,奉勅葬襄阳城南廿⾥,竖有碑记。

周氏——精选推荐

周氏——精选推荐

周⽒武汉市蔡甸区横龙周⽒概述作者:周志益昔陆机为诗,先述祖德,兰成哀赋,远溯世家。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为⼈⼦者不可不知。

笔者出⽣虽晚,然⾃幼酷爱史志家乘,留⼼地⽅风物,少年时常闻族中长⽼追述宗族典故,眼熟⽿详,今⼜有谱谍述其世系,史志载其事略,有感于族谱繁杂多讹,遂⽹罗旧闻,考之史料,以纪其略。

源流参天之⽊,必有其根;怀⼭之⽔,必有其源。

我横龙周⽒源远流长,⾃明初兴芝公从江西迁居汉阳已有六百余载。

早在清代嘉庆年间我族曾草创族谱,据清嘉庆⼗⼀年岁次丙寅嘉平⽉中澣(即1806年腊⽉中旬)⼩⼭裔孙周近光所撰《周⽒族谱序》记载,乾隆⼆⼗五年庚⾠(1760)我族发⽣⼤⽕灾,房屋去其⼤半,原存江西谱系化为灰烬,仅存⼿抄本残卷⼀份,嘉庆⼋年(1803)兴建祠堂,草创族谱。

其后三度修谱,民国三⼗七年(1948年)⾸次修谱,墨谱已成,但未付印,因临近解放,此事搁浅;1987年⼆次修谱,终告修成,谱本分发各房。

前两次修谱⽂笔体例⼤都出⾃杨岭周杏村先⽣之⼿。

2005年汉川分⽔播义湖周⽒号召纂修荆楚周⽒统谱,我族参与,是为三修。

根据历次修谱所收集的资料及有关史志谱谍所载,横龙周⽒(⼜称⼩⼭周⽒,专指位于今武汉市蔡甸区侏儒街周门村的周姓族众)源出江西省吉⽔泥⽥(今属吉⽔县盘⾕镇泥⽥村)四房,系周瑜⼗九世孙沂滨公之后。

但周瑜以上世系,因世远代湮,其源头模糊难辩,错讹难免。

然出周瑜之后,已成共识。

对于周瑜之前的源流,有三种说法,⼀是出汝南正源,周平王少⼦烈公之后,⼆是出沛国周⽒,周赧王或西周惠公之后;三为吴泰伯、仲雍之后。

横龙周⽒依据江西族谱,认为周瑜是周勃之后,⼜认为周勃是周赧王之后,居然安排了明确的世系。

在周瑜之后⼜穿插周敦颐等历史名⼈,谬误多多,难以⾔表,⼀⾔以蔽之,此种现状实为中国传统修谱陋习,即附会穿凿、假托名⼈的恶俗所致。

可喜的是横龙周⽒当初有江西⽼谱残卷留存,其源头直接指向江西吉安乌东周⽒,这给我们将祖先直接上溯⾄周瑜提供了最有⼒的证据。

爱莲堂的意思-爱莲堂是什么意思

爱莲堂的意思-爱莲堂是什么意思

爱莲堂的意思|爱莲堂是什么意思基本解释爱莲堂- 简介马谷周氏尊北宋理学家周敦颐为先祖,周敦颐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堂号便取“爱莲堂”。

爱莲堂- 名称由来中国北宋时期理学家、哲学家周敦颐之“出淤泥而不染”,一生清正廉洁。

他一生最爱莲花,他把莲花比成君子,夸它虽然从污泥里钻出来,但一尘不染,虽然整天在清洁的水里洗濯,但一点儿也不妖艳。

它的香又清又远,它的直不会发枝或拖秧,我爱它这君子的品质。

周敦颐爱莲,周敦颐后裔堂号便取“爱莲堂”,以此来纪念先人。

爱莲堂- 分布衡阳市华新开发区柘里村“爱莲堂”“爱莲堂”,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广东、河南、浙江、江西、湖南等省,江苏北部也有分布,根据族谱记载,苏北这一支为苏州迁至徐州沛县一带。

衡阳市高新区柘里村爱莲堂一直是古代衡阳祀奉周敦颐重要场所,抗日战争胜利后,此地便成了衡阳周敦颐后裔们祈祖之地。

解放后该建筑曾数次遭之险。

但都被当地周氏后裔千方百计地保存下来。

200年以后的爱莲堂里供奉着周氏先贤周敦颐、周恩来、鲁迅的画像与照片。

散落在附近菜园中的石碑,从依稀可辩的字迹中,记载着爱莲堂曾经的兴盛。

2007年6月,周恩来总理的堂侄、原扬州市老干局局长周华瑞来衡阳“爱莲堂”祭祖时,随携周总理手书“爱莲堂”郑重制匾悬挂。

2009年11月24日,道县濂溪故里为建周子衣冠冢,特派专人专车来衡阳“爱莲堂”奉取“灵土”。

广东省白云区钟落潭镇竹料片区乌溪村,此处是流溪河必经之地,是周姓家族所居地,隶属爱莲堂,存有族谱安徽无为县周氏由江西迁入。

爱莲堂- 在湖南将拆除听说“爱莲堂”将面临拆迁,柘里村的周氏后裔都感到很痛心。

2010年11月15日,据人民网报道:湖南衡阳市华新开发区柘里村“爱莲堂”所在之处已被规划成一条宽阔的马路,周边拔地而起的一幢幢商品住宅楼伫立在道路两旁。

城市新地标正在形成。

早在2010年1月15日,一位名叫“落霞”的网友在某论坛上贴出了大量“爱莲堂”的照片,并惊叹于当天的所见所闻:“镜头所指,成群的飞鸟在屋顶盘旋,我惊奇万分,开发区如火如荼的机器轰鸣,一座座准摩天楼拔地而起,这里居然有如此之多的大型鸟类在头顶盘旋,怎能不感到惊奇。

走进水亭乡周邵汤村:周氏为宋儒家鼻祖周敦颐后裔

走进水亭乡周邵汤村:周氏为宋儒家鼻祖周敦颐后裔

走进水亭乡周邵汤村:周氏为宋儒家鼻祖周敦颐后裔走进水亭乡周邵汤村:周氏为宋儒家鼻祖周敦颐后裔周邵汤位于水亭乡政府驻地东北7000米。

村民委员会驻周邵汤得名。

地属丘陵,区域面积为2.7平方公里,耕地702亩、山地79亩、养殖水面198亩。

辖周邵汤、曹塘边、卸罗、上畈、双塘塍5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208户,668人。

村民以种植业为主,兼养珍珠。

周邵汤自然村,村民委员会驻地。

村以周、邵、汤三姓聚居得名。

有村民小组7个,155户,509人,耕地586亩。

曹塘边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东600米。

村以塘得名。

有村民小组1个,21户,73人,耕地84亩。

卸罗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西北700米。

3户,5人,耕地10亩。

上畈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西北600米。

畲族聚居,村与原孟湖乡下畈相邻,处下畈上首,故名上畈。

有村民小组1个,20户,60人,耕地73亩。

双塘塍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西600米。

村处于两塘塍之间,故名双塘塍。

有村民小组1个,14户,39人,耕地53亩。

查得水亭乡周邵汤村宗谱,该宗谱名为《周氏宗谱》,主修:清代徐贡珍。

编纂:清代周春春、周顺清。

宗族堂名:存德堂。

版本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存德堂木活字本。

本谱始修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此为第五次修,世系修录至第二十五世,排行字为:良共三卷,计一册,为线装本。

卷目内容:卷一:阳宅图、谱序、凡例等;卷二:墓图、像赞等;卷三:排行字母、世系图、行传。

始祖为周荣,字成一,宋理宗时(1225——1264),周荣任桐江儒学教谕,任满隐居桐江,后复迁兰溪垷坦,为垷坦第一世祖。

始迁祖:周翰苑,字启盛,行元三(荣公第三子),南宋末贸易于山高,遂由兰溪垷坦迁居本县水亭山高周(今水亭周邵汤)。

排行字为:兴宗永降祥仁义礼智信荣华富贵金福禄寿康凝文行忠良敬恭宽孝友贤敦诚聚庆德敏惠任高干珍贵史料:范仲淹《周氏世系图引》。

周氏祖先有周敦颐、周三畏。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人。

诗文传世:宋元时期周姓望族

诗文传世:宋元时期周姓望族

诗文传世:宋元时期周姓望族自唐末五代以后,我国的经济重心己逐渐南移,南方地区经济上的富庶和政治上的相对稳定,使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因比,至宋元时期,南方地区,尤其是湖南、江西、江苏、浙江等地成为周姓主要分布和居住地。

这一时期周姓人的著名家族和支派,周如锡后裔思想家周敦颐的道州周氏家族、文学家周邦彦的浙江钱塘周氏家族、政治家周必大的江西庐陵周氏家族、文学家周密的浙江湖州周氏家族等,都是从北方地区周姓传的居住地迁徒至南方地区,并在当地不断发展而成著名望族的。

这一时期周姓家族的分布已基本奠定了今天周姓人分布和居住的地域特点湖南地区的周氏家族宋元时期湖南周姓中,最为著名的家族当属道州(今湖南道县)周敦颐和朗州武陵(今湖南常德)周行逢家族。

道州周敦颐家族周敦颐(1017一1073年),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字茂叔,原名敦实,因为避宋英之讳而改名。

他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

由于大量广泛地阅读,周敦颐接触到许多不同种类的思想。

从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一直到汉代才传入中国的印度佛家,他都有所涉猎,这为他而后精研中国古代奇书《易》,创立先天宇宙论思想奠定了基础。

周敦颐长子周寿字元老,后改字元翁。

周寿能承家学,元丰五年(1082年)登黄裳榜进士,曾任吉州司法。

次子周焘字通老,后改字次元,元祐三年(1088年)进士,政和七年(1117年)累后知成都,移知扬州,历两浙转运使,终宝文阁待制。

周敦颐的后人中著名的还有:周子亮号梅叟,以字行,改字春卿,舂陵人,周敦颐族孙。

嘉熙二年(1238年)进士,淳祐七年(1247年)为秘书。

尝以御史经筵召不至,改外台,以权兵部郎官知潮州。

周直卿,周敦颐曾孙。

朱熹守康军,以《爱莲说》墨本为赠。

又言濂溪拙赋,近岁耕者得之溪上之田间,己断裂,尚可以读。

周兴裔,周敦颐曾孙。

官至武功大夫和州观察使、领待卫军马都虞侯。

与金人战,殁于福山,敕葬虞山东麓。

周氏族谱历史名人简历

周氏族谱历史名人简历

周氏族谱历史名人简历
先祖轩辕黄帝18世:文王姬昌54世:亚夫号细柳
67世:周瑜字公瑾92世:敦颐字茂叔号濂溪125世:恩来字翔宇125世:湖南省衡南县江口镇夏岭周氏宗祠孟宗青云房大周继瑞派家字班辈
周季历之子周文王周朝开国帝王(公元前1152年——前1056年)享年97岁
周勃之子周亚夫西汉将军(?——公元前143年)
周异之子周瑜(三国)吴国名将大都督(公元175年——210年)享年36岁周辅成之子周敦颐北宋哲学家大理寺丞国子博士理学派开山鼻祖
(公元1017年——1073年)享年57岁
周贻能之子周恩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军事家
(公元1898年——1976年)享年78岁。

汝南周氏宗谱序

汝南周氏宗谱序

汝南周氏宗谱序汝南堂周氏家族宗谱周氏宗谱拾遗饮水思源周姓始祖——周后稷周后稷,名弃,系黄帝玄孙,帝喾之子。

幼随其母姜女原在邰部落长大成人后,发挥聪明才智,教导邰部落人民开垦荒地,种植庄稼,使邰部东人民结束了流动不定的游牧生活。

舜帝见他功勋卓著,给予掌管农业的稷官,史称“后稷”,周姓人尊为始祖。

周平王姬宜臼周敦颐像周敦颐母亲郑氏宋碑残片【渊源】周姓的起源与演变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魏书•官氏志》、《中国姓氏》和《小学必读百家姓》所载,构成当代汉族周姓主要有三大支:古周国、姬姓和外族的改姓。

第一支出自古周国。

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已经存在周部落,黄帝之臣有周昌和周书,他们都是周部落的人。

周部落就是古周国,当属黄帝族。

黄帝时代我国西北农业有很大的发展,已经具有打深井、挖水渠、引水灌溉农田的技术。

黄帝之臣周昌和周书大概是最早凿井引水灌溉农田的氏族的首领,他们发展了农业,是当时重要的部落。

周字原义为环绕之意,字型像水井和水渠流道。

因此,黄帝时代的周部落是以显示其氏族技能的图形“周”作为氏族之徽号,进而成为氏族之名。

周氏族一直活动于山西临汾(亦称太原)一带,也是周昌的古周国之地。

这是中国最古老的、有神奇色彩的周姓,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至今,仍有一些周姓人尊黄帝之臣周昌为先祖。

第二支出自姬姓。

古今绝大多数的周姓人是奉黄帝玄孙后稷为周姓之先祖。

姬姓周的历史始于后稷,后稷名弃,是虞舜时代种稷的农官。

稷即谷子,去壳为小米,是当时西北民族的主要食粮。

后稷管理农业有功,被封在邰之稷山,今称稷王山,位于山西稷山、闻喜、万荣和运城四地交界处。

到了夏朝孔甲时期,夏王朝已衰落,后稷的后裔在商人的逼迫下向北迁移,进入古周国之地山西临汾地区,吸取了黄帝族固有的农耕经验和夏朝的井田制度,创作了区田,发展了农业,壮大了氏族,史称大周。

后又越吕梁山进入屈地,今山西吉县及石楼县屈产河一带。

进入商朝后,后稷的后裔公刘率族人西迁到豳,即今陕西旬邑县西,亦到过陕西武功县的稷山,先周部落开始形成。

周敦颐简介

周敦颐简介

周敦颐(1017.5.5~1073),字茂叔,又名敦实,号濂溪,汉族,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出生在广西贺州桂岭镇,祖籍道州营道(现今湖南道县),北宋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谥号元公(谥号,死后皇帝所给的称号),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

理学派开山鼻祖。

周敦颐出生于书香世家。

其父周辅成(亦名怀成)于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因六举以上特奏名赐进士出身,曾为贺州桂岭县(今广西贺县)知县,后赠谏议大夫。

北宋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时任桂岭县令的周辅成的儿子周敦颐降生在当时的桂岭县县衙。

周敦颐自幼“信古好义,以名节砥砺”,青少年时期在桂岭读书求学,然后在桂岭循级应科举考试而直取进士。

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周敦颐14岁,其父病逝。

周敦颐著有《周子全书》行世。

周敦颐曾在莲花峰下开设濂溪书院,世称濂溪先生,濂溪书院是他讲学的讲坛,他的学说对以后理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周敦颐是把世界本源当做哲学问题进行系统讨论的鼻祖。

北宋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周敦颐14岁(虚岁十五岁),其父病逝。

于是他与同母异父之兄卢敦文随母投靠衡阳舅父郑向,至1037年郑向调任两浙转运使疏蒜山漕河,周敦颐同母随迁润州丹徒县(今江苏镇江市丹徒区)。

因他聪慧仁孝,深得郑向喜爱,又酷爱白莲,郑向就在自家宅前西湖凤凰山下(今衡阳市二中)构亭植莲,周敦颐负笈其间参经悟道。

盛夏之夜,莲花怒放,香气袭人,美不胜收。

郑家故宅后改为濂溪周氏宗祠(今南华大学附一医院处)。

明万历中(1587年~1598年),周子与李宽、韩愈、李士真、朱熹、张栻、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据《湖湘文化名人衡阳辞典》,甘建华主编,尔雅文化出品)他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道州营道地方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

由于大量广泛地阅读,周敦颐接触到许多不同种类的思想。

从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一直到汉代才传入中国的印度佛家,他都有所涉猎,这为他而后精研中国古代奇书《易经》创立先天宇宙论思想奠定了基础。

周敦颐(历史人物)

周敦颐(历史人物)

周敦颐(历史人物)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

原名敦实,因避宋英宗旧讳改名敦颐,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

生于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卒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谥号元,称元公。

周敦颐(1017~1073年)宋代思想家、理学家,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人称濂溪先生,元公是他的谥号。

以母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分宁(修水)主簿,调南安军司理参军,移桂阳令,徙知南昌,历合州判官、虔州通判。

熙宁初知郴州,擢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

为官清廉,所到之处,都很有实绩。

晚年知南康军,治所在今星子县城。

曾游览庐山,为庐山的山水所吸引,在其自为诗中道:“庐山我爱久,买田山中阴。

”因筑室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故居濂溪以名之,遂定居于此,并将原在故里的母亲郑木君墓迁葬于庐山清泉社三起山。

敦颐卒,亦附葬于母亲墓旁。

以后子孙世居江州,后裔绵衍。

周敦颐周敦颐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师,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清代学者黄宗羲在他的《宋儒学案》中说道:“孔子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

元公崛起,二程嗣之……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也”。

他继承《易传》和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提出一个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说“无极而太极”,“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

“万物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太极图说》)。

”圣人又模仿“太极”建立“人极”。

、太极图说。

“人极”即“诚”,“诚”是“纯粹至善”的“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

只有通过主静、无欲,才能达到这一境界。

在以后七百多年的学术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所提出的哲学范畴,如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性命、善恶等,成为后世理学研究的课题。

周敦颐生前并不为人们所推崇,学术地位也不高。

人们只知道他“政事精绝”,宦业“过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怀洒脱,有仙风道骨。

但没有人知道他的理学思想,只有南安通判程太中知道他的理学造诣很深,并将两个儿子——程颢、程颐送到他的门下,后二程均为著名理学家。

周敦颐不是周瑜后人

周敦颐不是周瑜后人

依据历朝史籍查证可以得知:周敦颐非周瑜后裔!周瑜,世舒人。

其祖周荣以前,无史可考。

周纂,吴威远将军,不是周瑜之孙!(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

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

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

祖纂,吴威远将军。

)周敦颐,汝南人。

周纂:汝南人汝南周氏(安城周氏、永成周氏、临汝周氏寻阳周氏)唐书汝南周氏。

:周仁,字季房。

漢興。

續周之嗣,復封為汝墳侯,賜號正公。

以汝墳下濕,徙于安成。

十子,長曰球,執金吾,生平陵令應。

應生郎中、孝廉道,道生五官中郎約,約生決曹掾燕永安周氏亦出自決曹掾燕。

九世孫防,防十三世孫靈超。

其先避西晉之亂,南徙居永安黃岡。

汝南周氏直系脉线:宜臼<1>周平王(前771-前720),东迁洛阳,中兴周朝姬烈<2>平王少子,初封为汝坟侯,尊为周姓始祖即:周烈姬懋<3>第二代世袭汝坟侯姬文<4>第三代世袭汝坟侯姬升<5>第四代世袭汝坟侯姬兴<6>第五代世袭汝坟侯姬晏<7>第六代世袭汝坟侯姬安<8>第七代世袭汝坟侯姬宏<9>第八代世袭汝坟侯姬明<10>第九代世袭汝坟侯姬隐<11>第十代世袭汝坟侯姬寿<12>第十一代世袭汝坟侯姬容<13>第十二代世袭汝坟侯姬休<14>第十三代世袭汝坟侯姬雄<15>第十四代世袭汝坟侯姬晖<16>第十五代世袭汝坟侯姬宽<17>第十六代世袭汝坟侯姬员<18>第十七代世袭汝坟侯姬成<19>第十八代世袭汝坟侯周邕<20>第十九代世袭汝坟侯,避秦灭杀前朝王室正式改姓周周仁<22>汉复封汝坟侯.赐号正公.字季房.徙于安成。

生十子。

长曰球,执金吾,生平陵令应.应生郎中孝廉道,道生五官中郎约,约生决曹掾燕周球<23>汉仕至执金吾.生子:应周应<24>汉朝平陵令.生子:道周道<25>举孝廉拜郎中.生子:约周约<26>汉五官中郎将.生子:燕周燕<27>字少卿,汉决曹掾居安成.燕生5子,后皆至刺史、太守之职。

5子号称"五龙5子为:周兴<28>居宋里,栎阳令;周羽<28>居东观里,东海太守;周仲<28>居宜唐里,兖州刺史.周明<28>居西南里,颍阳令周良<28>居遂与里。

周渝博

周渝博

周家以《爱莲说》作者北宋—周敦颐为始祖,也继承和发扬他制定的家训:唯我周公后,濂溪百世孙。

殷勤遵圣训,笃信守贤文。

礼乐千秋仰,图书万苦存。

居身恭俭证,处世厚谦温。

报国忠廉节,传家孝义纯。

闺门宜整肃,礼法不容紊。

男女非无别,尊卑自有伦。

笑言休苟且,举念要平匀。

戒慎其不赌,恐惊所费闻。

存心思济众,立志望超群。

无罪身为贵,成仁名亦尊。

高明昭日月,大道遍乾坤。

赫赫流芳远,巍巍树德敦。

吾人能学武,福寿永长春。

上可光先祖,下堪裕后昆。

我们的家族也来自浙江绍兴,据说跟周恩来总理彼有渊源, 周恩来故居里有个童年读书房,墙上的《爱莲说》是周敦颐的千古名作。

《爱莲说》两旁的对联是“未熟黄梁弹指光阴经富贵,无欺暗室居心忠厚即神仙。

”这副对联深刻体现了周家“视富贵如浮云,以忠厚为家风”的优良传统。

诚实守信,忠厚传家周,密也,从用、从口。

构成当代汉族周姓主要有两大支:古周国和姬姓,第三支周姓源自外族的改姓。

周姓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当代周姓的人口已达2500多万,为全国第九大姓,因为周姓人口的繁多,我不知道我们的周姓起源自哪一支,只是听说我的太爷爷时代从绍兴迁徙至慈溪周巷—这里一共只有不足一百年的历史,是围海涂成田,屋后便是七塘(1937年即民国26年时才围成此塘),因为世代为农,所留的文字几乎没有,只知道周姓是一大姓,我们的村也是以下周家路命名,家规家训也没有文字的记载,从小就听父辈们说要忠厚些,诚实些,不要作奸犯科,别的也就没有什么了,后来读书学习了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一生清正廉洁,把莲花比成君子,夸它虽然从污泥里钻出来,但一尘不染,虽然整天在清洁的水里洗濯,但一点儿也不妖艳。

它的香又清又远,它的直不会发枝或拖秧,也知道了周敦颐是近代绍兴乃至浙江地区周家的始祖。

现在从农村来到了城市,渐渐的悟出了我们父辈们传承的”诚实守信,忠厚传家”之意,今譔文传于孩子周渝博,希望有所传承. 2015.5.23 周文初于宁波。

周文王的后代

周文王的后代

周瑜是周文王的后代,周总理是周瑜的后代今天偶尔读读百家姓,无意中发现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和伟大的鲁迅先生居然是一家人,他们都是三国名将周瑜之二十九代后裔、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的后代——鲁迅是周敦颐的第三十二世孙,周总理是周敦颐的第三十三世孙。

周敦颐[1017-1073]:北宋著名哲学家,字茂叔,周瑜之二十九代后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氏,曾官大理寺丞,国子博士。

周敦颐的第三十二世孙。

周姓大门对联来龙去脉。

周姓大门对联"爱莲世泽,细柳家声"的来龙去脉。

始兴于周敦颐的道州周氏,诞生于自宋以来,以浙江为主要聚居地的众多周氏望族。

周敦颐著有《爱莲说》"爱莲"遂成为周氏别称,周氏的著名堂号"爱莲堂"由此得名。

"爱莲说"是周敦颐人格的写照。

时至今日,海外一些宗亲组织还以秉承爱莲传统,以莲花为标志,如泰国周氏宗亲总会的会徽,中心就是一朵莲花。

对联、周姓来历。

百家姓对联姓氏对联——周姓及周姓来历。

- 周(Zhōu)姓出自姬姓,为黄帝之后裔,以地名为氏。

周族始祖后稷的母亲为姜螈,是炎帝的后代,是黄帝曾孙帝喾的元妃。

同时也由于他的开创之功,被周姓人奉为始祖。

——上联典指细柳堂:汉文帝六年冬,匈奴6万兵马犯汉。

文帝令周亚夫驻兵细柳(今陕西咸阳西南)。

——上联典指鲁迅。

下联典指周恩来。

——佚名撰赞颂周恩来联。

——佚名撰周姓宗祠联。

周氏历代年线表黄帝<1代>玄嚣<2>黄帝正妃嫘祖之长子娇极<3>帝喾<4>后稷<5>史记.周本纪》记载:“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

”《史记》自后稷至于文王为十五世,夏自禹起至于桀共十四世,代夏而兴的商自汤起至于帝辛共十七世,总共有三十一世,而同时代的周人如何会只有十五世呢?后世学者对其的解释,一是认为在后稷与不窋之间的世系有脱落.二是“后稷”本为官名,“稷”是虞、夏之际掌管农业的官名,为周人的世袭之官,在为官阶段,都是以“稷”相称,而使个人的名字淹没了《史记·周本纪》载:后稷是帝喾的元妃姜媛的儿子,名叫弃。

周氏起源

周氏起源

周氏起源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轩辕氏。

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

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

黄帝的儿子后稷,姓姬。

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

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

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

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

如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

周赧王之后。

周公旦之后。

由他氏改姓或他族改姓为周的。

如唐玄宗时,有姬氏因避帝名讳,故而改姓周。

元时,有苏氏改姓周的。

唐末有叫成纳的,后梁时赐姓周。

北魏时有鲜卑皇族普氏改姓周。

南北朝时,代北复姓贺鲁氏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汉字单姓周氏。

家乘谱牒江苏:周氏族谱六卷、周氏家谱十八卷、润州周氏重修宗谱十卷、江都周氏家谱六卷、润东周氏族谱三十二卷、蒋湾桥周氏宗谱十四卷浙江:周氏家谱不分卷、周氏宗谱不分卷、武林周氏家乘不分卷、余邑周氏宗谱三卷、汝南周氏宗谱四卷、姚江孝义周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周氏宗谱、谷阳周氏族谱十六卷首一卷、周氏族谱一卷、周氏续修家谱十一卷首一卷、周氏四修族谱十二卷、小云南周氏宗谱一卷周一、周姓来源:1、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轩辕氏。

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

2、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

黄帝的儿子后稷,姓姬。

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

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

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

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

如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

另有周赧王之后,周公旦之后。

3、由他氏改姓或他族改姓为周。

如北魏时有鲜卑皇族普氏改姓周。

五千年周氏家世——周敦颐的先祖和后裔

五千年周氏家世——周敦颐的先祖和后裔

五千年周氏家世——周敦颐的先祖和后裔?时隔六十五年之后,老家常州蒋湾桥的《(爱莲堂)周氏宗谱》第十一次续修即将大功告成,可喜可贺!“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寻根溯源,访古认祖,乃人之天性。

“盛世修谱”是中国人世代相传的文化传统。

家谱是一种历史:家族的历史,民族的历史;它也是一种文化:谱牒文化、姓氏文化、血缘文化、家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

蒋湾桥《(爱莲堂)周氏宗谱》创修于清初顺治四年(1647年),经十次续修,最后一次修谱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木活字本共十八卷。

上面详细记载了从北宋哲学家、道家的先驱者周敦颐一直到笔者父辈的嫡传世系。

后从有关谱牒中查实:周恩来和鲁迅(周树人)的先祖也都是周敦颐。

周敦颐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后人认为他的哲学是孔孟的真传、儒学的再起。

他也是一位文学家,脍炙人口的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就出自他写的著名散文《爱莲说》。

那么,周敦颐之前的列祖列宗又是谁呢?近二十年来,我一直利用业余时间在做这一寻根溯源的考证工作,查阅古籍资料(包括正史、地方志和家谱),并到各地寻访,还和一些周敦颐的后裔通信交流。

从历史传说中比较确切可靠的黄帝的先祖少典氏(炎帝神农氏之父)算起,至今刚好大约五千年。

限于篇幅,以下仅作直系世系的扼要概述,详细的可参阅笔者编撰的《五千年周氏家世:从黄帝到周恩来和鲁迅(周敦颐的先祖和后裔)》一书。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

伏羲氏和女娲氏是传说中的华夏人类始祖。

古籍记载:“伏羲生少典,少典生神农及黄帝。

”但考古发现,伏羲氏所在的年代距今七千至八千多年前,不可能是少典之父,只可能是少典的直系远祖。

关于少典、炎帝和黄帝的关系,古籍中有多种说法,比较可信的是:当初少典国君娶诸侯有蟜氏之女,生二子:长子炎帝神农氏,后世代相传;次子则世嗣少典氏为诸侯,也是世代相传。

至炎帝榆罔氏这一代,当时的少典国君娶妃附宝生子黄帝。

周氏族谱历史名人简历

周氏族谱历史名人简历

周氏族谱历史名人简历
先祖轩辕黄帝18世:文王姬昌54世:亚夫号细柳
67世:周瑜字公瑾92世:敦颐字茂叔号濂溪125世:恩来字翔宇125世:湖南省衡南县江口镇夏岭周氏宗祠孟宗青云房大周继瑞派家字班辈
周季历之子周文王周朝开国帝王(公元前1152年——前1056年)享年97岁
周勃之子周亚夫西汉将军(?——公元前143年)
周异之子周瑜(三国)吴国名将大都督(公元175年——210年)享年36岁周辅成之子周敦颐北宋哲学家大理寺丞国子博士理学派开山鼻祖
(公元1017年——1073年)享年57岁
周贻能之子周恩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军事家
(公元1898年——1976年)享年78岁。

爱莲堂古城周氏宗谱记录

爱莲堂古城周氏宗谱记录

爱莲堂古城周氏宗谱记录2009年1月23日星期五,与妻周育玲访亲,遇周氏族人于2006年9月1日修缮之《爱莲堂古城周氏宗谱》,余正悉心搜集儒家文化之文史资料,因撷其要而作此记录。

古城周氏宗谱爱莲堂之溯源于黄帝轩辕氏曾孙帝喾及元妃之子后稷,得氏受姓之第一世为前750年之周王朝三十四世汝南王族烈王。

这部周氏族谱的序言中说:“登昆仑,可观众山来脉;临沧海,可察诸水渊源。

修宗谱,能明世系来源。

”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

稽周氏系出始祖后稷,至文、武、周公而下,以国为姓,以封地为郡,故曰汝南周氏。

《诗经》之《大雅》、《周颂》歌颂周王功绩。

孔子赞曰:“周德之至,周才之盛,盖集上古贵族之大成。

”昔唐太宗命儒臣征天下谱谍质以考其真伪,有周氏不妄不诬,殆有独得其真者乎之赞。

查周氏谱史,自周史小记,定世系、序昭穆,,魏晋以来续修宗谱,谱制始于李唐,详于赵宋。

周氏渊源及宗族文化,其先祖溯源岐阳,且以国为姓。

陕西北部黄士高原地区的有熊国君少典氏公孙姓和有乔氏之女吴枢所生轩辕黄帝,率领部族抵抗外族侵略,修德政,安百姓,使部落日益强大,成为黄河流域的华夏族。

由于长期居住于姬水流域,因此以姬为姓。

夏少康后政治腐败,废除农官,不窋逃至戎狄部落中,其孙公刘成为部落领袖,率领族人从邰(今陕西武功县)迁于幽(今陕西甸邑)《诗经大雅公刘》中叙述了这次部族大迁徒。

自公刘始九代世居幽地,后古公亶父为避免夺士杀人的战争,迁于岐山(今陕西岐山县),部放人民追随这位仁厚的领袖,在岐山下周原地区,构筑城市,建立国家,设立官职,发展农业,古公亶父因建国之功,称周太王,太王生三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少子季历。

季历生周文王姬昌,姬昌生子周武王姬发、周公姬旦。

秦始皇灭六国,周平王少子烈封于汝州(河南临汝),历十七世,遂以周为姓,另一支周赧王废除为庶人,迁于惮孤(河南临汝北)。

这是周氏在夏代到秦朝之际的大致历程。

周氏的兴盛,在于武王革命建立周朝,和周公制定了礼乐典章制度,以孝悌之礼治天下。

零陵磨头湾周氏族谱考察纪实

零陵磨头湾周氏族谱考察纪实

零陵磨头湾周氏族谱考察纪实2015年10月,初冬如画;为彻底弄清我们家族的世系源流、血缘系统,笔者实地探访零陵周家大院、道县楼田、江永上甘棠村、宁远大阳洞等永州周氏古村,联络四川、广西、重庆等地周氏宗亲,有效整合各谱资料,写成“零陵磨头湾村周氏族谱考察报告”,将对代田(磨头湾)周氏进行较全面、系统地考证和叙述。

首先,遵循由远及近、从大到小,由共性到个性的原则,对周氏源流层层剖析、追本溯源。

不仅溯源本支派之来历,而且还旁及了其他分支分派;为行文方便,分两部分来写;第一部分“总论”,叙述周氏源流、总世系与迁徙情况;第二部分进入主题,记述代田周氏500年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与居地变迁;中国五千年文明,就是不同血缘姓氏的宗族繁衍生息、兴衰更替史。

家谱不但记录家族变迁也应记录国家大事。

但很多族谱只记载家族的全过程而没记载历史背景、所处时期的大事。

本文将揭示历史大背景下的零陵代田周氏族谱,折射中国的时代变迁与历史沧桑。

中国有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族之修志,乃齐家治国之大道。

这是一项浩大工程,我只能择其要而述之,对庞大的族谱进行归纳提炼;立言不朽,本文将为家谱作序或作附谱,也为有识之士研究周氏文化提供参考。

与千千万万普通族群一样,我村是一个很平常的家族,并不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我的家谱不见经传,但它记录了一个家族血脉的延续,传递着永不磨灭的香火,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苦难辉煌。

一、周氏源流、总世系(一)、周氏源流考中国五千年文明要从黄帝算起。

中华姓氏《百家姓》,都说是“黄帝子孙”或“炎黄子孙”,实际上是一种文化认同,并无血缘关系。

黄帝姓姬,姬姓是名副其实的“百姓之祖”,黄帝的子孙很多,其子孙分化出很多姓氏,其中周姓为姬姓的主体继承者。

周氏源流世系有多个版本,司马迁列出了从黄帝到周文王,共19世。

周文王祖父周太王迁徙陕西歧山下一个叫周原的地方,从此称为周族;崛起于周原的周族,则是中华文明的奠基者。

周文王收百子而赐以百姓,故有今日百家姓!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灭商,建立大气磅礴的周王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千年周氏家世——周敦颐的先祖和后裔?时隔六十五年之后,老家常州蒋湾桥的《(爱莲堂)周氏宗谱》第十一次续修即将大功告成,可喜可贺!“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寻根溯源,访古认祖,乃人之天性。

“盛世修谱”是中国人世代相传的文化传统。

家谱是一种历史:家族的历史,民族的历史;它也是一种文化:谱牒文化、姓氏文化、血缘文化、家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

蒋湾桥《(爱莲堂)周氏宗谱》创修于清初顺治四年(1647年),经十次续修,最后一次修谱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木活字本共十八卷。

上面详细记载了从北宋哲学家、道家的先驱者周敦颐一直到笔者父辈的嫡传世系。

后从有关谱牒中查实:周恩来和鲁迅(周树人)的先祖也都是周敦颐。

周敦颐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后人认为他的哲学是孔孟的真传、儒学的再起。

他也是一位文学家,脍炙人口的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就出自他写的著名散文《爱莲说》。

那么,周敦颐之前的列祖列宗又是谁呢?近二十年来,我一直利用业余时间在做这一寻根溯源的考证工作,查阅古籍资料(包括正史、地方志和家谱),并到各地寻访,还和一些周敦颐的后裔通信交流。

从历史传说中比较确切可靠的黄帝的先祖少典氏(炎帝神农氏之父)算起,至今刚好大约五千年。

限于篇幅,以下仅作直系世系的扼要概述,详细的可参阅笔者编撰的《五千年周氏家世:从黄帝到周恩来和鲁迅(周敦颐的先祖和后裔)》一书。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

伏羲氏和女娲氏是传说中的华夏人类始祖。

古籍记载:“伏羲生少典,少典生神农及黄帝。

”但考古发现,伏羲氏所在的年代距今七千至八千多年前,不可能是少典之父,只可能是少典的直系远祖。

关于少典、炎帝和黄帝的关系,古籍中有多种说法,比较可信的是:当初少典国君娶诸侯有蟜氏之女,生二子:长子炎帝神农氏,后世代相传;次子则世嗣少典氏为诸侯,也是世代相传。

至炎帝榆罔氏这一代,当时的少典国君娶妃附宝生子黄帝。

寻绛史传,探源溯本,周姓祖先,首推姬姓的黄帝(公元前25世纪前后在世和在位)。

他是父系氏族后期中原地区的一位部落联盟长,通过战争联合了中原各部落,并做了许多好事,华夏族(汉族的前身)形成后被公认为全族的人文初祖。

传说黄帝时期的发明创造很多,如建造宫室、舟车、养蚕、缫丝、织帛、造字、音律、医学、算数等。

今陕西黄陵县西北的桥山有著名的黄帝陵。

玄嚣,黄帝长子,黄帝正妃西陵氏嫘祖所生。

蟜极,玄嚣之子。

帝喾,“三皇五帝”的五帝之一,蟜极之子。

《史记》称赞他:“聪以知远,明以察微。

顺天之义,知民之急。

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在位七十年崩。

弃,即后稷,帝喾长子,古代周族(部落)的始祖,也被后人奉为周姓的始祖。

传说帝喾元妃有邰氏之女姜嫄踏巨人足迹,怀孕而生,以为不祥,曾弃之于冰上,故名弃。

一只大鸟以羽翼救护,得以不死。

其母以为神异,抱回养育,后稷后来成为周人的田祖农神。

他从小喜农艺,善于种植,因培植了稷,而被人们尊称为后稷。

稷即谷子,又叫粟,其米即小米。

古文“周”是鸟与田粟的合文,是大鸟救弃的图腾记述,后成了周姓的标志(见图)。

台玺,弃之子,继后稷之官,继承弃的农植事业。

叔均,台玺之子,仍为夏之稷官,被尊为田祖。

叔望,叔均之子,仍为夏之稷官,娶姞氏,生子不窋。

在不窋时代,部落已改称为周部落。

不窋之后,经鞠陶、侯亚、孙子都、公孙仲四世到了公刘。

公刘,公孙仲之子,是古代周族的著名领袖。

晚年的公刘率领周族迁徙至泾水中游的豳(今陕西彬县东北、旬邑西南),开垦种植,安定居处,大力发展了农业。

《史记·周本纪》载:“公刘卒,子庆节立,国于豳。

”“庆节卒,子皇仆立。

皇仆卒,子差弗立。

差弗卒,子毁隃立。

毁隃卒,子公非立。

”公非之后,经辟方、高圉、侯侔、侯旅、亚圉、景伯公父、云都、太公、组绀、诸盩、公叔祖类十一世,到了古公亶父。

古公亶父,公叔祖类之子,古代周族的领袖和祖先,他所在的年代正值商王武乙时期(公元前1147至1113年)。

《史记》云:“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

”为避免西北方游牧民族的攻掠,他带领亲族迁到关中平原西部岐山下的周原,建立臣属于商的国家,国号为周;并带领人民开垦荒地,发展农业,使周族日趋强盛,被后人尊称为周太王。

娶妃太姜,生子太(泰)伯、仲雍、季历。

季历娶太任,生子姬昌,即周文王。

姬昌娶太姒,生十子,次子姬发,即周武王。

姬昌,商末周族领袖。

在他的带领下,周国不断强大,经济也有很大发展,与商王朝的关系也从附属国变为与之对抗的独立国家,“三分天下有其二”,奠定了灭商建周的基础,是周王朝的奠基者,后被尊称为周文王。

姬发(?—公元前1043年),文王次子,即周武王,是西周王朝的建立者。

他的生平事迹,尤其是他继承先父文王遗志灭纣克商的战绩,在《史记》和许多古史籍中都有详细记载。

经长期研究考证,已将公元前1046年认定为武王进行牧野决战、翦纣灭商之年,也即西周王朝的起始之年。

西周建都镐京(今陕西长安)。

武王先娶妻太妊,继娶吕尚之女邑姜为妾,生子姬诵(成王)。

从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开始,至周幽王被杀,西周共历十一世十二王,计276年,十一世的直系世系表为:武王(姬发)—成王(姬诵)—康王(姬钊)—昭王(姬瑕)—穆王(姬满)—共王(姬繄扈)—懿王(姬囏)—夷王(姬燮)—厉王(姬胡)—宣王(姬静)—幽王(姬宫涅)。

其中懿王与夷王之间另有孝王(姬辟方),为懿王的叔父,孝王卒后仍由懿王之子夷王继位。

姬宜臼(?—公元前720年),即周平王,幽王之子,春秋时期东周的第一代国王。

幽王被攻杀后,宜臼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

周烈,即姬烈,周平王少子,受封于汝南,封为汝南侯,始改姓周,被后世尊为周姓始祖。

《百家姓考略》认为:周姓起自“周平王少子烈之后,以国为氏。

”据《新唐书》及《古今姓氏书辩证》(宋·邓名世撰)记载,周烈之后至周燕的直系世系表为:周烈—周懋—周文—周昇—周兴—周晏—周安—周弘(宏)—周明—周隐—周寿—周容—周休—周雄—周晖—周宽—周员—周成—周邕—周秀—周仁—周球—周应—周道—周约—周燕。

其中周仁在世时,汉灭秦,汉武帝因周仁为周王室的后裔而让其续周嗣,复封汝坟侯,赐号正公。

周燕,周约之子,仕汉宣帝时郡决曹掾(掌管郡中罪法决狱诸事的佐吏)。

周燕有五子,后皆至刺史、太守之职,都以儒学传家。

燕以后的世系传承为:燕长子膺朝(子兴)—周南—周询—周嘉—周隆—周学—周珪—周福—周尚(宜)—周裴。

此时,周氏祖先这一支系已从河南迁至今山东省西北部的古青州一带。

从古文献记载和众多周氏宗谱中认定:魏晋时的周浚、周顗父子“世家青州”,是周仁、周燕的裔孙;南迁始祖归仁公“原籍青州”;周敦颐的先祖也是“世居青州”。

有一些周氏宗谱中关于周敦颐直系先祖的记载中毫无根据地攀附一些周姓历史名人(如周勃、周瑜、周处等),以至列出的世系表往往时序颠倒,郡望地域混乱,相互抵牾,明显有违史实,因而笔者不予采纳。

周浚(?—公元289年),周裴(斐)之子,曾任晋扬州都督,封安东将军,爵为武城侯,为晋室重臣。

周顗(公元269—322年),字伯仁,周浚长子,袭父爵武城侯,后任晋吏部尚书,正史《晋书》中有关于周顗事迹的详细记载。

查古代地理志,那时的武城即在古青州这一带。

“顗生子闵、恬、頣;頣生子琳、璨;琳生子文;文生子漳、淳、沄;沄生子表;表生子才卿。

”“燕裔孙表,梁义衡二州刺史,袭蓬陵侯,至才卿,仕隋为德延二州刺史,是为永城侯,生归仁、怀义。

”归仁仕唐为襄阳刺史,封息国公。

归仁公即宽饶公,字归仁,“世家山东青州,”为周氏这一支的南迁始祖。

归仁公以下的直系世系为:归仁—贵珠—文颖—安时—如锡—弘(宏)谦—崇昌—寓(禹)—惟简—瓖—彥朴—虞宾—从远—智强—辅成。

周崇昌,周宏谦之子,唐永泰中为廉白二州太守,荣归湖南道州宁远县大(太)阳村。

周辅成(公元984—1030年),原名怀成,周敦颐之父,历官多善政,任终贺州桂岭县令,以子贵,赠谏议大夫。

周敦颐(公元1017—1073年),原名惇实,字茂叔,号濂溪,周辅成次子,北宋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宋明理学(道学)的创始人和奠基者。

出生于道州营道营乐里楼田保(今湖南道县久佳乡楼田村)。

著名北宋哲学家程頣称他为“汝南周茂叔”;南宋魏了翁说“先生之先,世居青州”。

历任郴县、桂阳县令,南昌县知县,合州判官,虔州、永州通判,郴州知府等,屡有治绩。

周敦颐一生爱莲,在自己所筑书堂前凿池种莲,将书堂命名为“爱莲堂”,并撰写了著名散文《爱莲说》。

卒后葬于今江西九江市庐山区莲花乡东城村周家湾。

去世后,先后赐谥号元公,追封汝南伯和道国公。

生二子:寿、焘。

这次续修的蒋湾桥《周氏宗谱(爱莲堂)》,如以周敦颐的父亲周辅成为一世祖,这一千年来,按直系世系传承到笔者的顺序为: 1.周辅成 2.周敦颐 3.周寿(周敦颐长子,母陆氏,登进士,善书法,亦能诗,生子六) 4.周季仲 5.周兴裔(周季仲长子,官至武功大夫,后御金虏,对垒殉节王事,殁于福山,敕葬常熟虞山东麓) 6.周昺7.周玙8.周才9.周文华(授常州府学学正)10.周景凤(迁居常州城南蒋湾桥)11.周灿(字茂芳,迁常州城南十里之蒋湾桥池墩村,为始迁之祖)12.周明13.周泽14.周筠溪15.周釜16.周从礼17.周曰簠18.周胜祖19.周复祥20.周世禄21.周文耀22.周龙润23.周庭桂24.周仕通25.周滨泉(笔者的祖父,曾两次参与续修宗谱)26.周瑞金(周明,笔者的父亲)。

从鲁迅(周树人)和周恩来的家谱中仔细查找以及参考有关鲁迅和周恩来家世的研究成果,可以确定,鲁迅和周恩来同为周敦颐十世孙周澳的后裔,他俩各自的祖先周德和周完一是同父异母的兄弟,鲁迅家和周恩来家六百年前是一家。

至于我家,从族谱上看是从周敦颐的长子周寿传下来的(鲁迅和周恩来的共同祖先是周敦颐的次子周焘)。

因此,我家与鲁迅家和周恩来家九百年前应是一家。

根据浙江绍兴鱼化桥《越城周氏支谱》、诸暨丰江《周氏宗谱》、绍兴宝祐桥《周氏破塘祖莹祭薄》、《老八房祭薄》等记载,参考《周恩来家世》(主编李海文,副主编张能耿、周秉宜、秦九凤)一书中的研究成果,现列出从周敦颐到周恩来的直系世系表如下:1.周敦颐 2.周焘 3.周絪 4.周靖 5.周亥 6.周谨7.周恪8.周文郁9.周茂林10.周澳11.周完一12.周文惠13.周茂14.周万15.周寿16.周庆17.周叔庄18.周宗19.周富20.周顺21.周錤22.周廷孝23.周懋章24.周汝相25.周熙祚26.周步超27.周应麟28.周文灏29.周元棠30.周光勋31.周起魁32.周劭纲33.周恩来。

根据鲁迅家族的《越城周氏支谱(宁寿堂)》等宗谱记载,以及参考《鲁迅家世》(张能耿、张款著)一书的研究成果:周敦颐十世孙周澳生长子德,德生子希贤,希贤生子景芳,景芳生子宗瑞,又传几世到鲁迅家族的始迁祖周逸斋(始在绍兴城定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