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类的产生与发展
合集下载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定)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定)](https://img.taocdn.com/s3/m/44c06453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16.png)
8.人与类人猿的分界标准是 能否直立行走
。
9.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是 能否制造和使用工具
。
10.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 直立行走 。
11.环境变化是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的外因,身体变化是内因。
思考: 1.在同大自然严酷的斗争中,森林古猿进化成了人 类。同样的森林古猿也进化成了类人猿。请问现代 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类吗? 不能。现代类人猿已经适应了现在的环境,不能再 进化成人类了。
森林古猿
3)制造工具的能力
7.列举人与类人猿的不同之处?
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不自 是者博闻,不自满者受益。
二、 从猿到人的进化
二、 从猿到人的进化
元谋人:发现于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已知最早的古人类 之一。他们使用粗陋的石器捕猎,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并掌握了使用火的技术。 2、蓝田人:1964年发现于陕西蓝田县的蓝田人,距今约70万至115万年。他们的头骨化石显 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已经具备了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 3、北京人:生活在更新世的北京人,距今约77万至23万年。他们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 和使用工具,但仍然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4、和县人:发现于安徽和县的和县人,距今约19万至15万年。他们的头盖骨化石显示,具 备直立人的特征,可能与北京人中的较晚者相当。 5、马坝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中期的马坝人,距今约12.95万年至13.5万年。他们是直立人 转变为早期智人的重要代表。 6、长阳人:发现于湖北长阳的长阳人,距今约19.5万年。他们的化石显示,具备现代人的特 征,同时也保留了一些原始特征。 7、丁村人:发现于山西襄汾的丁村人,距今约20万年。他们的化石是晚更新世早期的旧石 器时代遗存。 8、金牛山人:发现于辽宁金牛山的金牛山人,距今约28万年。他们的头骨化石显示,是猿 人与智人的过渡类型。 此外,广东英德发现的万年前古人类化石,距今约13500年,是广东乃至岭南发现年代最早 的墓葬,为研究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岭南古人类提供了重要新材料。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讲义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08b1fb05b14e852459fb5730.png)
想一想
在东非大裂谷地带,古人类学家发现 了世界上最多的早期古人类化石,也就 是石化了的遗体、遗物等。想一想, 这 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早期古人类化石 呢?
答:可以说明人类的始祖在非洲,化 石是最好的证据。
讨论
就“露西”少女的骨骼来看 ,她的上肢和下肢是否有区别?根 据四肢和骨盆的形态,想像一下她 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
猩猩生活在亚 洲的加里曼丹 和苏门答腊的 热带森林中
黑猩猩生活 在非洲中部 和西部的热 带森林中
大猩猩生活 在非洲西部 和东部赤道 地区一带
它们都依靠从森林中获取果实、嫩芽、昆虫等食 物生存。它们没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能 力,也不能进行人类那样的语言和文字的交流。
人与类人猿的根本区别:
臂行
可以使用工具 但不能制造
5、曹植有首诗,批评哥哥曹丕对他的迫害: “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人类同祖,人类应当怎样对待 珍稀濒危的现存猿类呢?(P7—5)
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人类在 进化和发展过程中,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越 来越强。近几年来,人类活动对猿类生活的 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导致猿类成为珍 稀濒危的物种,因此,人类应理智地运用自 己改造生物的能力,保护自然环境,建立现 代类人猿保护区,使类人猿能够在生物圈中 生存发展下去。
•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021年1月19日 星期二 4时5分 34秒04:05:3419 January 2021
•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4时5分34秒 上午4时 5分04:05:3421.1.19
•
专注今天,好好努力,剩下的交给时 间。21.1.1921.1.1904:0504:05:3404:05:34Jan-21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a2d8ec858f5f61fb73666d3.png)
猩猩是亚洲唯一的大猿,现在仅存于
婆罗洲和苏门答腊岛蒸汽缭绕的丛林里。
猩猩的两个品种有许多方
面是很突出的,它们是世界 上最大的树栖,也是繁殖最 慢的——哺乳动物。猩猩被 认为是社会的隐居者,它们 建立的地区性模式使人回想 起了人类早期的文化。
大猩猩
是灵长目中最大 的动物,它们生存于非洲大 陆赤道附近丛林中,食素。 大猩猩92%至98%的脱氧核 糖核酸排列与人一样,因此 它是继黑猩猩属的两个种后 与人类最接近的现存的动物。 过去大猩猩曾被认为是一种 幻想的生物。
黑猩猩 是黑猩猩属的
两种动物之一,但由于 黑猩猩和人类的基因相 似度达98.77%(最近有 些研究为99.4%),所 以亦有学者主张将黑猩 猩属的动物并入人属。 原产地在非洲西部及中 部。
观察类人猿图,回答问题:
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 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2、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有许多 相似之处,但究竟在哪些方面和人有根本 的区别呢? 3、人类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而类人猿的 数量日益减少,为什么会这样呢?
人类具有制造和使用各种现代化工具的 本领,使得其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环境 的能力空前加强,人类种植、养殖技术的提 高,加强医药卫生保健、建设生活空间等做 法,使人类的数量急剧增加。 类人猿至今仍然处于听天由命的境地, 人类开发类人猿生活的森林,获得木材、耕 地。类人猿因缺少生存空间而数量日益减少。
森林古猿生活场 景想像图
为什么森林古猿的一支会 演化成为人类呢?
学习目标之三:从猿到人的进化
想一想
地质学家告诉我们, 1000 万~ 2000 万年前,地 壳运动剧烈,相继出现了喜马拉雅山、阿尔卑 斯山等山脉,在东非则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裂 谷,南起莫桑比克,北达西亚的约旦河谷,全 长 6000 多千米。当时地球上气候也发生剧烈变 化。在地形和气候巨大变化的影响下,东非大 裂谷地区原先的热带丛林,有一部分变成了稀 树草原。1、想一想,大量的森林变成了稀树草 原,对那里的森林古猿会产生什么影响?
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73991728e9951e79b89274b.png)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
《同步训练》
○本届内容学生接受较好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2.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根据课文中的观点澄清一些科学上的误解
能力目标:
1.能够区分科学事实、观点和假说
2.收集信息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试判断整理信息
3.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观察早期的古人类化石,发现并提出问题,根据书上的提示,分析“露西”和“东非人”所生活的时期及进化状况、进化的地位。
教育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渗透保护珍稀、濒危动物的情感教育。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强调人类进化过程中几个方面的重要变化。
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应很好地运用语言与他人交流。
四、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发展
叙述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相关资料和内容,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倾听教师有关生物进化论与神创论的介绍,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观看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
分析课本中的资料,小组之间互相质疑、讨论,达成共识:地壳的剧烈运动,使自然环境发生变化,促使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地生活。
指导学生阅读图书和观看录像,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索、回答,并补充。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
《同步训练》
○本届内容学生接受较好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2.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根据课文中的观点澄清一些科学上的误解
能力目标:
1.能够区分科学事实、观点和假说
2.收集信息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试判断整理信息
3.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观察早期的古人类化石,发现并提出问题,根据书上的提示,分析“露西”和“东非人”所生活的时期及进化状况、进化的地位。
教育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渗透保护珍稀、濒危动物的情感教育。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强调人类进化过程中几个方面的重要变化。
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应很好地运用语言与他人交流。
四、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发展
叙述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相关资料和内容,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倾听教师有关生物进化论与神创论的介绍,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观看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
分析课本中的资料,小组之间互相质疑、讨论,达成共识:地壳的剧烈运动,使自然环境发生变化,促使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地生活。
指导学生阅读图书和观看录像,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索、回答,并补充。
初一生物《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初一生物《人类的起源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0f6c8a2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66.png)
生理机能增强
人类的心肺功能、代谢效率和免疫系统逐渐完善,使得我们能够更 好地适应各种环境。
大脑发展
人类大脑容量逐渐增加,皮层复杂度提升,使我们具备更强的认知和 学习能力。
人类文化的发展
01
02
03
语言和符号
人类发明了语言和符号系 统,使得信息传递和知识 积累成为可能。
工具和技术
从简单的石器到复杂的机 械,人类不断发明和改进 工具,推动了生产力和生 活方式的变革。
04 人类的未来
人类未来的进化方向
适应环境变化
01
随着环境变化,人类可能会进化出更适应环境的生理特征,如
耐寒、耐热、抗病等。
智力发展
02
人类智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未来人类的智力水平可能
会更高,思考和创新能力更强。
道德和伦理观念
03
随着社会文明进步,人类的道德和伦理观念可能会发生变化,
更加注重人权、平等和环境保护。
现代人类的形成
大约在距今10万年至5万年间, 由于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和文化 传播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现 代人类逐渐形成并扩散至全球。
人类进化的证据
化石记录
生物形态学证据
通过发现和研究化石,科学家们可以了解 古人类的形态、行为和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从而揭示人类进化的历程。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之间的解剖学特征,科 学家们可以推断出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和 进化历程。
化石遗物和遗址
遗传学证据
通过研究化石遗物和古人类遗址,科学家 们可以了解古人类的生活环境、文化特征 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研究现代人类的基因组结构和变异, 科学家们可以追溯人类的起源、进化和迁 徙历史。
03 人类的发展
人类的心肺功能、代谢效率和免疫系统逐渐完善,使得我们能够更 好地适应各种环境。
大脑发展
人类大脑容量逐渐增加,皮层复杂度提升,使我们具备更强的认知和 学习能力。
人类文化的发展
01
02
03
语言和符号
人类发明了语言和符号系 统,使得信息传递和知识 积累成为可能。
工具和技术
从简单的石器到复杂的机 械,人类不断发明和改进 工具,推动了生产力和生 活方式的变革。
04 人类的未来
人类未来的进化方向
适应环境变化
01
随着环境变化,人类可能会进化出更适应环境的生理特征,如
耐寒、耐热、抗病等。
智力发展
02
人类智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未来人类的智力水平可能
会更高,思考和创新能力更强。
道德和伦理观念
03
随着社会文明进步,人类的道德和伦理观念可能会发生变化,
更加注重人权、平等和环境保护。
现代人类的形成
大约在距今10万年至5万年间, 由于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和文化 传播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现 代人类逐渐形成并扩散至全球。
人类进化的证据
化石记录
生物形态学证据
通过发现和研究化石,科学家们可以了解 古人类的形态、行为和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从而揭示人类进化的历程。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之间的解剖学特征,科 学家们可以推断出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和 进化历程。
化石遗物和遗址
遗传学证据
通过研究化石遗物和古人类遗址,科学家 们可以了解古人类的生活环境、文化特征 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研究现代人类的基因组结构和变异, 科学家们可以追溯人类的起源、进化和迁 徙历史。
03 人类的发展
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18f0e2f04a1b0717ed5dd30.png)
曹植把自己比做豆子,把哥哥比做豆茎,釜中的豆子对 釜底的豆茎说:“我们本是同一棵根上生长出来的,你 为什么急于煎熬我,把我煮烂呢!”这首诗以形象生动 的比喻,说明兄弟本来像手足一样生于一体之上,所以 不应该互相残杀。那么,人猿同祖,现代类人猿是人类 的近亲,也是生物圈中的成员,同样享有在地球上生存、 繁衍的权利,我们应当加强保护。应加大对现代类人猿 等各种野生 生物的保护措施,如加强宣传的力度,贯 彻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它们生 活的森林环境,坚决制止一切破坏它们生存的行为等。
小结
人类的起源: 1、进化论的建立者__达__尔__文____ 2、人类起源于__森__林__古__猿__ 3、原因__环__境__变__化____ 4、证据_化__石____
人类的起源
点击播放
思考? 1、在同大自然严酷的斗争中,森林古猿进化成了人类。 同样的森林古猿也进化成了类人猿。请问现代类人猿 还能进化成人吗? 不能。现代类人猿已经适应了现在的环境,不能再进 化成人类了。
关于人类起源的辩论,是在科学家赫胥黎与威尔伯福 斯兰教之间进行的。 事情发生在1860年6月牛津大学 大不列颠学会的一次会议上,争论的焦点是达尔文的 《物种起源》一书。达尔文的观点在这次辩论中最终 取得了胜利。 后来,达尔文在比较了人类和类人猿的 相似处之后提出,人类和类人猿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 来的。
森林古猿是如何发展成为现代人 类和现代类人猿的?
森林 古猿
环境变化 气候变化
森林减少
现代 人类
现代 类人猿
早期人类的足迹
观察思考: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中,在哪些方面逐 渐发生了变化?
越来越强大
直 立 行 走
使
能
用
够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c4f8e72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8a.png)
古人类学家根据化石,推论出:
01
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由于森林大量消失,下地生活的森林古猿,由于环境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前肢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
02
证据(二)
”
当作工具,用来
砍砸和削刮物体 古人类用图中所示的石块做什么? 从石块的形状推测,古人类已经具有什么能力? 具有制造和使 用工具的能力
√
X
√
在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可能是:A黑猩猩; B长臂猿; C猕猴; D狒狒。 用你所知道的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知识,简要说明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改变环境。 请你查阅资料,并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除了化石证据外,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还有什么方法?科学家形成了哪些新的观点? 曹植有首诗,批评哥哥曹丕对他的迫害: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人猿同祖,人类应当怎样对待珍稀、濒危的现存猿类呢?
现代类人猿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等地的热带森林中。 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
现代类人猿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共同点? 1.从森林中获取果实、嫩芽、昆虫等食物生存; 2.没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 3.没有语言文字的交流。
运动方式不同。 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 脑发育的程度不同。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主要在于:
A
谢谢观看
THANK FOR YOU WATCHING
演讲人姓名
演讲时间
1
不能,因为环境的变化和选择等不能重演。
2
讨论:让类人猿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人类应该怎样做? 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建立自然保护区。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PPT课件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7572459d0d233d4b04e6990.png)
人类 类人猿
猩猩 黑猩猩 大猩猩 人
尼安德特人生活想像图
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
复原图
现代人生活想像图
人类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在哪些方面逐渐发生了变化?P5
运动方式:半直立行走 直立行走 劳动方面:不会使用工具 使用天然工具
制造、使用简单具工制造、使用复杂工具 (在劳动中产生语言) 穿衣方面:裸体 懂得御寒、遮羞
资料分析1
地质学家告诉我们,1000万~2000万年前,地壳运动剧烈,相继出现了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山 脉,在东非则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南起莫桑比克,北达西亚的约旦河谷,全长6000多千米.当时地 球上气候也发生剧烈变化.在地形和气候巨大变化的影响下,东非大裂谷地区原先的热带丛林,有 一部分变成了稀树草原。想一想,大量的森林变成稀树草原,对那里的森林古猿会产生什么影响?
大量的森林变成了稀树草原,对那 里的森林古猿会产生什么影响?
生活在那里的森林古猿大多会因不 适应环境的巨变而被淘汰,能够在 艰难条件下生存下来的森林古猿则 必须下到地面适应稀树草原环境的 生活,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都要发 生改变。
东
非
大
约旦河谷
裂
谷
莫桑比克
在东非大裂谷地带,古人类学家发现了世界上最多的早期古人类化石(fossil),也就 是石化了的遗体、遗物等。想一想这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早期古人类化石呢?P3
早期人类足迹
1、“东非人”用图中所示的石块做什么? 当作工具,用来 砍砸和削刮物体
2、从石块的形状来推测,“东非人”已经具有什么 能力?
具有制造和使 用工具的能力
练一练
在
地带,古人类学家发现了世界上最多的早期古人类化石。
“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
第一章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章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d748e6bf61fb7360a4c6557.png)
达尔文的进化论: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
祖先是森林古猿。
二、从猿到人的进化
想象一下: 我们的祖先森林古猿生活方式 是怎么样的?
森 林 古 猿 及 其 生 活 的 想 象 图
为什么森林古猿的一支会 演化成为人类呢?
1、森林古猿是怎样进化成人类的?
2、在东非大裂谷地带,发现了许多 早期古人类化石,这说明了什么?
盲肠相似,胚胎在五个月以前完全一样,这些事
实说明( B )
A.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 B.人和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C.人比猿高等
D.现代的猿也能进化成人
10.下列哪项不能说明“露西”很可能采取的直立行 走的运动方式( A )
A.具有比较细长的上肢骨 B.具有粗长的下肢骨
C.骨盆上下扁
D.骨盆左右阔
二、提高题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龙山一中
刘斌
猜一猜:什么动物小时候用四条 腿走路,后来用两条腿走路,老 了三条腿走路?
说一说:最早的人是从哪里来的? 同学们知道哪些神话传说?
你了解到人类的起源 有几种说法呢?
我是从哪里 来的呢?
神学的创造论 佛学的下凡论 外星人的复制论 生物学的进化论 ……
( )
工人东
具类非
使 用 创 造
人 时 代 的 古
复产用 杂生火
语、 言大 ,脑 工发 具达
现代人类
)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人猿同祖,我们应当怎样对待珍稀、濒危的现存猿 类呢?
•大力保护现代类人猿赖以生存的森林; •建立现代类人猿自然保护区等。
巩固练习
1.下列动物不属于类人猿的是(A )
做什么?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2b8966d25c52cc58bd6becc.png)
7.由于_____的改变和 .由于 的改变和_______的变 的改变和 的变 一部分_____一代一代地向着 化,一部分 一代一代地向着 ______的方向发展,______解放出 的方向发展, 的方向发展 解放出 能够使用______等来获取食物, 等来获取食物, 来,能够使用 等来获取食物 防御敌害。 东非人” 防御敌害。“东非人”时代的古人 不仅能______,还能 还能______,提 类,不仅能 还能 提 高了______的效能。 的效能。 高了 的效能
露西化石
从人类进化和发展的过程不难 看出:直立行走使人的形态结构发 生了变化;劳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 空间;随着劳动水平的逐渐提高, 脑结构和功能的分化日趋完善;语 言的产生更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了本 质的变化。以上这些变化还不断提 高了人类的文明程度。在上述过程 中,人类社会逐渐发展起来。
技能训练
1.从猿到人发生了哪些变化? 2.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些变化?
1、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体形、 、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体形、 使用工具和是否着衣这三个方面逐渐发 使用工具和是否着衣这三个方面逐渐发 生了变化:从半直立行走到直立行走; 生了变化:从半直立行走到直立行走; 从不会使用工具,到使用天然工具, 从不会使用工具,到使用天然工具,再 到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直到制造和使 到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 用包括电脑在内的各种复杂的现代工具; 用包括电脑在内的各种复杂的现代工具; 从赤身裸体到懂得御寒、遮羞。 从赤身裸体到懂得御寒、遮羞。 环境的变化 2、原因: 、原因: 自身的变化 外因 内因
现代类人猿有哪些? 3. 现代类人猿有哪些?它们现在生活在 哪里?生活方式如何? 哪里?生活方式如何?
• 答:现代类人猿有大猩猩、黑猩猩、猩猩、长 现代类人猿有大猩猩、黑猩猩、猩猩、 大猩猩 臂猿等 臂猿等。现在的大猩猩生活在非洲西部和东部 赤道地区一带;黑猩猩生活在非洲中部和西部 赤道地区一带; 的热带森林中;长臂猿生活在南亚、 的热带森林中;长臂猿生活在南亚、东南亚地 区以及我国的云南省; 区以及我国的云南省;猩猩生活在亚洲的加里 曼丹和苏门答腊的热带森林中。 曼丹和苏门答腊的热带森林中。它们都依靠从 森林中获取果实、嫩芽、昆虫等食物生存。 森林中获取果实、嫩芽、昆虫等食物生存。它 们没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也不 们没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 能进行人类那样的语言和文字的交流。 能进行人类那样的语言和文字的交流。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课件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7ecab09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39.png)
直立行走
探究新知
2、进化的主要证据?
石器
1.古人类用图中所示的石块 Nhomakorabea做什么?
当作工具,用来砍砸和削刮物 体
2.从石块的形状推测,古人类 已经具有什么能力?
制造和使用工具
探究新知 3、进化的过程中主要的变化有哪些?
运动方式:直立行走 制造和使用工具:不会—会、简单—复杂 着衣:御寒、遮羞
探究新知 人类进化的过程示意图: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情境导入
女娲造人
圣经.创世纪
人类从哪里来?
神创论
探究新知 探究一: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人类的起源
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 —达尔文,提出了人类和类人猿有着 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指出人不 是由神创造的。
探究新知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比较
东 非 大 裂 谷
人类进化的证据 ——化石
1.森林古猿是怎样进化 成人类的? 2.在东非大裂谷地带, 发现了许多早期古人类 化石,这说明了什么?
约旦河谷 露西
东非人 莫桑比克
探究新知
2、进化的主要证据?
“露西”少女
人类骨骼
1.“露西”少女的上肢和下肢 有什么区别?
上肢较细、下肢粗壮
2.根据四肢和骨盆的形态,猜想 她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区别:
运动方式
制造工具的 能力
类人猿 臂行
可以使用工具 但不能制造
现代人
直立行走
能制造和使用简单 或复杂的工具
脑的发育 程度
脑容量小(400mL) 没有语言文字能力
脑容量大(1200mL) 有很强的思维能力、
探究新知
2、进化的主要证据?
石器
1.古人类用图中所示的石块 Nhomakorabea做什么?
当作工具,用来砍砸和削刮物 体
2.从石块的形状推测,古人类 已经具有什么能力?
制造和使用工具
探究新知 3、进化的过程中主要的变化有哪些?
运动方式:直立行走 制造和使用工具:不会—会、简单—复杂 着衣:御寒、遮羞
探究新知 人类进化的过程示意图: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情境导入
女娲造人
圣经.创世纪
人类从哪里来?
神创论
探究新知 探究一: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人类的起源
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 —达尔文,提出了人类和类人猿有着 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指出人不 是由神创造的。
探究新知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比较
东 非 大 裂 谷
人类进化的证据 ——化石
1.森林古猿是怎样进化 成人类的? 2.在东非大裂谷地带, 发现了许多早期古人类 化石,这说明了什么?
约旦河谷 露西
东非人 莫桑比克
探究新知
2、进化的主要证据?
“露西”少女
人类骨骼
1.“露西”少女的上肢和下肢 有什么区别?
上肢较细、下肢粗壮
2.根据四肢和骨盆的形态,猜想 她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区别:
运动方式
制造工具的 能力
类人猿 臂行
可以使用工具 但不能制造
现代人
直立行走
能制造和使用简单 或复杂的工具
脑的发育 程度
脑容量小(400mL) 没有语言文字能力
脑容量大(1200mL) 有很强的思维能力、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7bc96698762caaedc33d426.png)
越来越发达。
5、在人类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发生了许多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
什么?
人类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在哪些方面逐渐发 生了变化?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
总结:
1、 从半直立行走
直立行走;
2 从不会使用工具
到使用工具 再到
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
直到制造和使用包括
电脑在内的 各种复杂的现代工具。
3 从赤身裸体 懂得预寒、遮羞。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环境:现代类人猿生活在热带丛林,生活方式是 树栖,而人类生活在地面。 (2)运动方式:现代类人猿的运动方式为树上攀援,而人 类的运动方式为直立行走。 (3)工具的使用:人类能够制造并使用工具,而类人猿不 会制造工具。 (4)脑的结构:人类的大脑比现代类人猿的发达,且出现 了主管语言的区域。 (5)火的使用:人类会用火烧烤食物。
人类的发展概述:
森林古猿
自然条件 改变
不适应者
灭绝
生活在森林中
现代类人猿
下地
直立行走
手足分工
实用工具
制造工具
火的使用
大脑发达
劳动
产生语言
人类
技能训练
区分事实和观点
1、古人类化石“露西”是在非洲发现的。 2、“露西”生活在300万年前。 3、其他地区没有发现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4、其他地区没有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5、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
观察与思考
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
共同点? 生活在森林里,没有制造工具能力
2、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为什么会这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课件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5c2f253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fa.png)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快乐预习感知
一、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1.进化论的建立者是 达尔文 。 2.现代类人猿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丛林中, 适于 树栖 生活。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是 森林古猿 。
二、从猿到人的进化 1.在东非大裂谷地带,由于 森林 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 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下到地面上生活的那部分森林古猿, 由于 环境 的改变和自身 形态结构 的变化,一代一代 地向 直立行走 的方向发展, 前肢 则解放出来,能 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 获取食物 、 防御敌害 , 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
2.比露西生活年代更晚近一些的化石证据还表明,后来的古 人类能够使用工具,如石器。这相当于使自己的 四肢 得 以延伸, 捕猎 和 御敌 能力都大大增强。
3.又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 复杂 ,并 且能够用 火 ,大脑也越来越 发达 ,在群体生活 中产生了 语言 。
4.用火烧烤食物,改善了身体的 营养 ,有利于 脑 的发 育;复杂而精巧的 工具 的制造和使用,又促进了 脑 的发 达,使他们能够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困难;大脑中主管语言的 区域日益完善,丰富的 语言 ,使相互之间能更好地交流 与合作。
脑容量大,有很强的思维 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
【例题】 下列关于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区别的叙述,错误 的是( )
A.运动方式不同 B.脑发育的程度不同 C.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 D.祖先不同
解析: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不会直立行走,而人类的 前肢解放出来,会直立行走,可见它们的运动方式不同,A项正 确。现代类人猿不会制造工具,手和脑得不到锻炼,因此不利 于脑的发育,而人类会用火烧烤食物,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 于脑的发育,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促进了脑的发达,可见它们脑 发育的程度也不同,B项正确。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 会使用天然工具,不会制造工具,而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因 此它们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不同,C项正确。人类和现代类 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D项错误。
快乐预习感知
一、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1.进化论的建立者是 达尔文 。 2.现代类人猿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丛林中, 适于 树栖 生活。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是 森林古猿 。
二、从猿到人的进化 1.在东非大裂谷地带,由于 森林 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 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下到地面上生活的那部分森林古猿, 由于 环境 的改变和自身 形态结构 的变化,一代一代 地向 直立行走 的方向发展, 前肢 则解放出来,能 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 获取食物 、 防御敌害 , 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
2.比露西生活年代更晚近一些的化石证据还表明,后来的古 人类能够使用工具,如石器。这相当于使自己的 四肢 得 以延伸, 捕猎 和 御敌 能力都大大增强。
3.又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 复杂 ,并 且能够用 火 ,大脑也越来越 发达 ,在群体生活 中产生了 语言 。
4.用火烧烤食物,改善了身体的 营养 ,有利于 脑 的发 育;复杂而精巧的 工具 的制造和使用,又促进了 脑 的发 达,使他们能够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困难;大脑中主管语言的 区域日益完善,丰富的 语言 ,使相互之间能更好地交流 与合作。
脑容量大,有很强的思维 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
【例题】 下列关于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区别的叙述,错误 的是( )
A.运动方式不同 B.脑发育的程度不同 C.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 D.祖先不同
解析: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不会直立行走,而人类的 前肢解放出来,会直立行走,可见它们的运动方式不同,A项正 确。现代类人猿不会制造工具,手和脑得不到锻炼,因此不利 于脑的发育,而人类会用火烧烤食物,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 于脑的发育,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促进了脑的发达,可见它们脑 发育的程度也不同,B项正确。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 会使用天然工具,不会制造工具,而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因 此它们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不同,C项正确。人类和现代类 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D项错误。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2)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2)](https://img.taocdn.com/s3/m/ff1504bc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25.png)
由于其他动物入侵
为了扩大领地
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变化
为了躲避敌害 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是
1
基础中考
基础中考
能直立行走
使用工具
1
2
3
4
5
脑量增加 在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是人类的主要标志
产生了语言
01
02
03
04
现代类人猿,如同其祖先一样,仍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热带丛林生活
×
√
√
在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可能是:( ) A.黑猩猩;B.长臂猿; C.猕猴; D.狒狒。
A
(P7练习)
用你所知道的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知识,简要说明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改变环境?
01
(P7练习)
02
答、地质变化,气候改变,森林减少,古猿到地面生活,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使用工具,包括用火,促进大脑发育,产生语言文字,促进交流,发明和使用新的技术改变自然,说明生物能适应和改变环境。
04
不能进行人类那样的语言和文字交流。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区别?
重点
类人猿
现代人
运动 方式
制造工具能力
脑发育的程度
臂行
直立行走
使用自然工具 不会制造工具
制造使用各种简单和复杂的工具
脑容量小400ml 没有语言文字能力
脑容量大1200ml 很强的思维 语言文字能力
01
02
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的原因
现代类人猿不具备发明和创造科技的能力; 人类不断开发现代类人猿赖以生存的森林; 人类对现代类人猿的乱捕滥杀和严重的环境污染。
技能训练—区分事实和观点
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起源和发展(七年级生物)
![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起源和发展(七年级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bc0ea4e5998fcc22bcd10d3e.png)
现代类人猿
人类
生用 语火 言、 ,大 工脑 具发 复达 杂产
人类的发展:
直 立 行 走起源:
达尔文 1、进化论的建立者__________
森林古猿 2、人类起源于__________ 环境变化 3、原因_______________ 化石 4、证据_______
1.进化论的创立者是 。 2.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森林古猿 。 3.在 东非大裂谷 地带,古人类学家发现了世界上最多的早期 古人类化石。 制造简单的工具 4.“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 ,提高了工具的效能。 5. 下列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是( C ) A.鱼 B.狗 C.大猩猩 D.鸽子 C 6.根据“露西”少女的化石下列猜测符合化石特征的是( ) A.“露西”时代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工具 B.“露西”时代的古人类不能直立行走,前肢和后肢是一样的 C.“露西”时代的古人类的手臂已开始变得灵巧 D.“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大脑已经很发达 7.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B ) A.大猩猩 B.森林古猿C.黑猩猩 D.长臂猿
森 林 古 猿 及 其 生 活 的 想 象 图
为什么森林古猿的一支会 演化成为人类呢?
人类起源与发展示意图
1.就“露西”少女的骨骼化石来看, 她的骨盆的髋骨较宽阔,下肢骨的股 骨较粗壮,和现代人类较为相似。想 像一下她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
上肢较细 下肢粗长
直立行走
距今175万年前的古人类遗物——石器
二、随着人类数量的不断增加,类人猿的 数量却日益减少,为什么会这样呢?
二、随着人类数量的不断增加,类人猿的数量却日 益减少,为什么会这样呢? 由于人类具有制造和使用各种现代化工具的本 领,使得其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加 强,人类种植、养殖技术的提高,加强医药卫生保 健、建设生活空间等做法,使人类的数量急剧增加。 类人猿至今仍然处于听天由命的境地,人类开 发类人猿生活的森林,获取木材、耕地。类人猿因 缺少生存空间而数量日益减少。 因此,让类人猿能够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 是人类的义务,这就需要全人类提高保护自然环境 的意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立人
早期猿人
南方古猿(阿尔法种)
图1.3.1 现代人起源示意图 左:非洲起源学说 右:多起源学说
直立人
关于中国人的起源问题,我国 考古学家们根据多年的研究及发现, 一般认为中国人是在自己的土地上, 由当地古代人进化而来的,这在我 国古人类化石上得到证实。
二 、人口的发展、分布和迁移 (一)世界人口发展概况
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相统一的物质 世界。
1.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提出著名 的“哈勃定律”,成为开展现代宇宙学研究 的前提和基础。
“遥远的星体正在远离我们而去,整个 宇宙正处于膨胀之中;逾遥远的星体远离我 们而退行的速度逾快,也即是星体背离地球 逃离的速度与其距地球的远近成正比。”
距今6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第一 次生命大爆发:海洋中大量出现了以三 叶虫为代表的无脊椎动物,以后又出现 了鱼类。
在距今4亿年前,一些绿色植物开 始弃水登陆。
至2.5亿年前后,两栖动物、爬行类 动物(如恐龙)开始涉足陆地。
到6500万年前后,哺乳类动物开始 主宰地球。
直到240万年前后,人类才在地表 环境中诞生出来。
2、地球的内部圈层
人们根据震波传播速度和穿透能力 随深度而变化的规律,推断出地球内部 物质的一些特征变化,将地球划分为三 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3、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 圈和生物圈。外部圈层与内部圈层之 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各外部圈层之间 也没有明显的分界,特别在地表附近, 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交错。
第二节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一、生物圈的形成与演化 1、生命的起源 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假说:从无机 分子→有机小分子→生物大分子→多分 子体系的形成→原始生命的诞生。 原始生命的演变:非细胞形态→原 核细胞→真核细胞→单细胞→多细胞。
最古老的原始地壳年龄为37亿年。
最早生命是出现于南非境内的、距 今约32亿年的一种蓝藻类化石。
主要有地区间迁移、城乡间迁 移两种形式。
我国历史上曾出现多次大规模的人口 地区间迁移,迁移的流向主要由北向南, 即由黄河流域流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
清末至新中国成立前,国内地区间人 口迁移主要表现为河北人、山东人“闯关 东”,迁往东北地区,以及中原河南一带 人“走西口”,流向新疆、甘肃等地。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制定了 严格限制人口流动的政策和相应的户 籍管理制度,地区间人口迁移减少。
除水星、金星外,已发现大行星的卫星 达68颗。
彗星。已发现彗星约1600颗,其中最
著名的为公转周期76年的哈雷彗星。
流星体。太阳系中的一些微小物质颗粒, 当其闯入地球大气层时因摩擦而燃烧发光, 这就是平常所见的流星现象。
(4)太阳系的起源
太阳系的结构和运动的特征: 共面性:行星绕太阳运动和卫星绕行 星运动,都在一个扁平的轨道平面上。
人口发展总趋势是不断增长,但 增长过程呈现出跳跃式增长的态势, 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对人口的快速增 长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据估算,在距今约一万年前, 地球上疏散地分布着一千万原始人 类。
当时人口增长的特征:一是极低 的人口密度;二是高出生率和高死 亡率。
农业革命使世界人口发展进入 了一个崭新阶段,使人口总量比以 前大幅度地增长。
在生理结构、语言和社会性三个方面, 人和猿有着许多本质的区别。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生活在 距今2000万~3000万年前的森林古猿。
新生代第三纪中期以后,随着气候变化 和森林的消失,一部分古猿迁移到新的森林 中,逐渐进化成现代猿类;另一支古猿留在 原地被迫从树栖转为地面生活,其中一支发 展成为南方古猿。
图1.1.6 地球的外部圈层
三、地球表层
地球表层是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 定厚度范围而不包括地球的高空和内部 的区域空间。在这个区域空间里所有影 响人类生存及活动的事物整体,称为地 球表层环境或地球表层自然环境。
1.地球表层的环境要素
从地球表层环境的构成要素上看, 有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五 大要素,这五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 互制约,从而构成了特殊的地球环境。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地区间人口 流动规模急剧扩大,主要表现为由经 济较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由农村向 城市的流动。
拓展思考:
1.我国实行着世界上最严格的户籍制 度,你认为是否应该取消?
2.如果取消户籍制度,如何解决上海、 北京等大城市人满为患的情况?
3. 我国许多地方已将农民工子女纳入 城市教育体系,以保证他们的教育权利, 但也带来一些问题,你对此如何评论?
2.我国人口的分布规律 我国人口分布的不平衡: 东南半壁人口高度密集,西北半壁 人口极为稀疏;
人口分布明显地集中于沿海,越往 内地人口越稀疏;
人口的绝大多数人口分布在较为低 平的地区, 高原和高山人口稀少。
(三)人口的迁移
人口迁移是是指人们出于某种目的, 暂时或永久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一般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 口迁移,永久性迁移和季节性迁移等。
解放后,虽然人口发展有过波动,但人口 总数却一直在大幅增长之中。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中国总人 口13.39亿,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 10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
(二)人口的分布
人口密度一般被看作是衡量人口 分布的主要指标,指单位土地面积上 居住的人口数,它反映某一区域内的 人口密集程度。通常用每平方千米常 住的平均居民数量来表示,称为人口 算术密度。
第一章 人类的产生与发展
本章共分三节,学习时要顺着宇 宙——太阳系——地球——地表环境、 古人类的起源演化——人口的发展、分 布与迁移这两条内容主线来领会有关知 识,注意空间上由远及近、时间上由古 至今的内容体系安排。
第一节 人类生存的物质环境
一、宇宙中的地球
《淮南子•齐俗训》:“往古来今 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晚期智人(5—1万年前),即新 人,基本与现代人相似,主要代表为 法国多尔多涅地区的克罗马农人、北 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等。
拓展思考:
1.除了地球生命之外,宇宙中还有其 他生命体存在吗?
2.假如有其他宇宙生命存在,你认为 其发展水平与地球生命相比如何?
3.假如存在着高于地球发展水平的外 星生命,我们人类将如何自处?
关于宇宙的始有终,膨胀到极点会出现“大 坍塌”,宇宙“暴缩”至复归于无;
有始无终,将无限膨胀下去(斯蒂 芬•霍金的观点)。
2、太阳系的结构与起源
(1)太阳
是能自行发光的一颗中等规模 的恒星,占整个太阳系总质量的 99.9%,以它为中心形成太阳系这 一天体系统。
2、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总是通过能量 的流动和物质的交换与环境之间发生相 互作用,从而共同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 体,这就是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是在 不断运动变化的。
生态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无机环境; 生产者(绿色植物); 消费者(动物——植食动物、肉食 动物); 分解者(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1.国际人口的迁移
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越国界并改 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 活动。
有永久性和非永久性迁移之分。前者 指移民改变了自己的国籍或成为侨民(未 加人迁人国的国籍);后者指暂时定居于 移入国之后将返回移出国的移民。
2.国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是指在一国范围 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 的移居现象。
同向性:太阳系中的行星、卫星大致 朝同一方向运动,太阳和行星(除金星和 天王星外)的自转方向基本一致。
近圆性:行星轨道形状都接近圆形。
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了关于太阳系起源 的 “星云假说”。
宇宙大爆炸的星云在万有引力的作用 下,首先在银河系星云中分离出太阳星云, 然后太阳星云逐渐演变成星云盘,最后在 星云盘中产生太阳和行星。
第三节 人类的发展
一、 现代人的起源问题
现代人的起源指的是早期人类怎 样演变成不同种族人的问题,是整个 人类进化历史的一个局部。
欧洲 现代人
非洲 现代人
亚洲 现代人
欧洲 现代人
非洲 现代人
亚洲 现代人
早期智人
早期智人
早期智人
早期智人
早期智人
早期智人
直立人
直立人
早期猿人
南方古猿(阿尔法种)
直立人
直立人
2、地球表层的环境特征
①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其原因在于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地球自转周期、地球 上水圈和大气圈的保温作用。
②合适的大气。大气是地球的保护伞, 对地球生命的存在起着不同的作用。
③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
首先,地球表层是太阳能量最为 集中的区域。
其次,地球表层环境中,固态、 液态、气态物质共存。
世界及我国人口增长趋势:
1999年10月21日被联合国定为 世界60亿人口日。回顾人类60亿人 口的发展过程,可以发现世界人口 每增长一个10亿所用时间在逐渐缩 短。据世界银行的预测,至2025年 全球人口将达到82.17亿。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解放前我 国人口发展一直处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 增长率的状态中。
原因在于:农业社会能提供更 多的食物,支持更高的人口密度; 农业社会使人的寿命增加,降低死 亡率,最终促使人口的增长。
工业革命爆发后,生产力水平得 到极大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人口 的增长。
主要表现在:一是医疗卫生技 术进步和卫生服务条件的完善,人 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二是人口出 生率先升后降(工业化初期欧洲的 人口出生率曾一度上升,但从19世 纪后半期出生率开始逐渐下降)。
图1.2.1 基于人类化石证据的进化树
三、人类发展的基本阶段
早期猿人(250—100万年前),主要 在亚、非两地发现,如坦桑尼亚的能人、 中国的元谋人等;
直立人(200—20万年前), 旧称猿 人,主要代表为北京猿人、印度尼西亚的 爪哇猿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