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歌曲欣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通俗音乐》教案设计

教材版本:湖南文艺出版社教材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

设计意图

爱因斯坦说过“爱好是最好的老师”,通俗歌曲因其大众化、全民化的特点,得到许多中学生的喜爱。把流行歌曲引进课堂——这是课堂设置中的挑战,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本节课选择了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欣赏通俗歌曲。通过介绍通俗歌曲的特点以及我国不同时期通俗歌曲的风格,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总结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表达见解,使学生多角度、客观地评价和欣赏不同类别的通俗歌曲。

教学目标

1.了解通俗歌曲的特点,对“通俗歌曲”这种音乐形式有一定的认识和鉴别能力,并能主动参与讨论。

2.能够充分感受、体验通俗歌曲中所表现的音乐情绪 , 理解音乐内容及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中国通俗歌曲的发展史,引导学生多角度、客观地评价鉴赏不同时期、不同类别的通俗歌曲。

教学方法

讲解、演示、列举、分析、讨论及学生相关的参与活动

教具:课件音乐设备电脑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播放三首歌曲,学生分别说出歌曲的类别及唱法(美声、民族、通俗)。

①《你再不要去做情郎》(选自《费加罗的婚礼》,艺术歌曲,美声唱法)

②《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民歌,民族唱法)

③《弯弯的月亮》(通俗歌曲,通俗唱法)

2.老师小结,导入课题

刚才我们分别欣赏了一首艺术歌曲、一首民歌、一首通俗歌曲,不同演唱方式具有不同的表现效果,同一首歌曲也可能用不同的演唱

方法来表现。对同学们而言,最为熟悉和喜欢的是用通俗唱法演唱的通俗歌曲。那么什么是通俗歌曲呢?(揭示课题)

二、通俗歌曲的概念及特点

1.什么是通俗歌曲?

通俗歌曲亦称流行歌曲,主要是指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初在欧美各国发展起来的适合一般市民群众爱好的,轻松活泼、易学易唱的、便于流传的歌曲。

2.通俗歌曲的主要特点?

(1)适合一般市民群众爱好。

(2)语言短小精练,通俗易懂,易学易唱,口语化较强。

(3)歌曲旋律流畅,常使用一个固定的节拍或固定的节奏型等,乐队一般用电声乐队演奏。

(4)内容大多取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爱情主题居多;也有描写人生、伦理、叙说理想、生活、抒发思念之情等。

(5)富于时代性。各个时代的通俗歌曲具有各自的特点。

三、我国通俗歌曲的几个发展时期

导语:我国通俗歌曲从起源到今天的日趋成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那么究竟我国各个时期通俗歌曲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几首我国各个时期的有代表性的通俗歌曲:

1.起源阶段: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1)欣赏《毛毛雨》

(2)师总结并简介时代背景:1927年,著名音乐家黎锦辉先生创作《毛毛雨》标志着中国通俗音乐歌曲的诞生。黎锦辉先生成为了中国流行音乐的“鼻祖”。

(3)当时通俗歌曲的特点:三四十年代的中国通俗歌曲起步并不健康,处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通俗歌曲,走上了一条远离时代的畸形道路,总体说早期中国通俗歌曲作品题材狭窄,情调萎靡,趣味平庸,演唱矫揉造作,打上了浓厚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烙印,随着抗日救亡的时代要求和救亡歌曲的兴起,当时的通俗歌曲很快退出了历史舞台。

2.销声匿迹时代: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七十年代末

1949年新中国成立——70年代末:强调阶级斗争,通俗音乐处于空白状态。

3、港台歌曲时代: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

导语: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通俗歌曲沉寂了三十年,直到七十年代末,伴随着1979年改革开放的到来,中国流行乐坛也开始广纳新资源,港台歌曲大量流入中国大陆,进而对其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主要的代表人物有邓丽君、刘文正、凤飞飞、张帝等。而这时的歌曲主要是港台歌曲和校园民谣。

(1)欣赏由邓丽君演唱的《小城故事》。分析其特点:优美的旋律和甜美的噪音和极有感染力的演唱。

(2)欣赏台湾校园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分析其特点:不刻意追求声音的圆润和共鸣,强调吐字的清新和口语化。

伴随香港电视剧而来的《万里长城永不倒》、《孩子,这是你的家》等,当时香港歌星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更是家喻户晓。

4.西北风时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九十年代初

“我曾经问个不休……”一声惊天动地反叛性的呐喊,终于从中国摇滚乐先锋崔健那嘶哑爆破而又富有磁性的喉咙里蹦出。是啊!人们是应该问一问“什么是我们自己的音乐,我们的音乐怎么了”“脚下的路在走,身边的水在流”难道我们还仅仅是“总在笑一无所有吗”。崔健那富有反叛困惑和号召性的呐喊,终于唤醒了中国的通俗乐坛,80年代末90年代初,音乐家们开始踏上了继西扬中,通俗音乐民族化,艰难而有意义的漫漫长路。如果说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属于港台音乐。那么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历经60年的风风雨雨,中国流行音乐最终找到了自己的音乐精髓:通俗音乐民族化。

内地的一些作曲家开始尝试创作自己的原创歌曲,他们采用西北地区的民间音调和地方风格创作通俗歌曲,于是就产生了我国第三个时期的通俗歌曲——“西北风”,如《一无所有》、《信天游》、《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等,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一首这个时期的代表作《黄土高坡》。这是西北风时期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西北地区黄土高原的辽阔、苍凉和高原人民的豪爽、朴实。

(1)欣赏《黄土高坡》、《信天游》、《我热恋的故乡》。(设问:谈谈“西北风”通俗歌曲的特点?

(2)师生共同分析“西北风”风格通俗歌曲的特点:这些作品采取了陕北民间音调与欧美摇滚思维相结合,挖掘和吸取了我国北方以黄土高坡信天游的苍凉挺劲的阳刚之气,高亢、粗狂、音域宽广,采用“喊唱”的唱法。在中国乃至世界流行乐坛风采夺目。这也是中国的流行音乐民族化所发出的第一声呐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