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1汇编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c2519a9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02.png)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一、案例概述小李是一名大二学生,平时性格开朗,成绩优秀,人际关系良好。
然而,自本学期开始,小李突然变得沉默寡言,成绩下滑严重,经常独自哭泣,甚至多次尝试自我伤害。
同学和老师都察觉到了小李的异常,及时报告给了学校心理咨询中心。
二、识别问题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经过初步评估,认为小李可能正经历着心理危机。
在进一步的深入交流中,小李透露自己因为长期的学习压力和家庭矛盾,感到无法承受,产生了严重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三、家校联动在得知小李的情况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立即与小李的家长取得联系,向家长详细说明了小李的状况,并建议家长尽快带小李前往专业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同时,学校也安排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对小李进行持续的关注和帮助。
四、引入治疗方法在专业医院的确诊下,小李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症。
医生建议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协助下,小李开始了定期的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
五、使用焦点问句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运用焦点问句的方法,引导小李聚焦自己当前的情绪和感受,帮助她认识和表达内心的痛苦和困扰。
六、聚焦当下咨询师通过聚焦当下的技术,帮助小李将注意力从过去的负面经历和未来的担忧中转移到当前的实际生活中来,引导她关注眼前的小步骤和可行的目标。
七、找寻解决方案在咨询师的引导下,小李开始尝试找寻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
她学会了如何调整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节奏,如何与家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并掌握了一些应对压力和焦虑的方法。
八、家庭参与在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家庭的支持和参与至关重要。
咨询师定期与小李的家长进行沟通,指导家长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小李,如何为小李创造一个更加宽松和理解的家庭环境。
九、跟踪干预过程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对小李的干预过程进行了密切的跟踪和评估。
他们定期与小李会面,了解她的治疗进展和困扰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干预的有效性。
十、干预成效经过几个月的干预和治疗,小李的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成功案例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成功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64e1b25ccbff121dd3683ef.png)
心理干预案例刘XX,女,汉族,1984年8月出生,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学院06级学生。
物流工程学院XX班体育委员。
现供职于广东XX有限公司。
初入校园沉默孤僻刚上大学时,XX同学即表现出不合群、孤僻等特点。
刚入多彩的大学校园,与同学们的好奇兴奋、乐观开朗不同。
XX同学却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沉默寡言,拒绝与其他人交往,尤其抵触与男同学有任何接触。
甚至是辅导员谈话也是如此。
同时,也拒绝参加体育运动、班级等集体活动。
在其他同学的欢声笑语中,XX同学总是一个人孤独地坐在角落里,不与任何人交往。
在沉默寡言的同时,XX同学对周围的环境也十分敏感。
同学不经意间的一句话,都可以引起她的无端猜想,总是认为周围的人和事是在针对自己。
幻想别人总是在讨论自己,在背后议论自己、对自己指指点点。
从而时刻保持着一种自我防备状态,精神高度紧张。
精神紧张学习下降因为如此性格,她总是精神萎靡不振,无法专心学习。
上课总是坐在人群的最后面,座位的最后一排,教室的角落里。
一个人独自学习。
学习成绩也并不好,在全班总是倒数。
因为成绩的原因,她总是感觉很自卑。
据其室友反应,她经常一个人躲在厕所哭泣。
在宿舍中,她也总是沉默寡言,很少与室友交流。
问她有什么心事,也许我们可以帮助她,但是她也同样不给我们说,其室友如此说道。
这就是属于显型的心理危机,是不良情绪积累到超过心理防御临界点而发生的。
理性的压力和非理性内驱力(潜意识状态)经常出现相互倾轧。
即使理性获胜,个体也将产生抑郁或焦虑,如果能及时恰当地释放这种不良情绪或冲动,将很好地减轻心理压力。
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中的大学生以性格内向者为主,往往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不喜欢与人交往,适应困难,情绪不稳定,多愁善感,致使来自内部的欲望冲动和外部刺激形成的不良情绪日积月累,遇到生活事件的刺激时更易出现心理危机。
发现问题老师介入在此之前,物流学院辅导员曾经要求各班班委设立心理委员一职。
以便辅导员能通过各班心理委员了解到各位同学的思想状况。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范文(精选10篇)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范文(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3045ec08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fe.png)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范文(精选10篇)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一:某高中一名学生小明因家庭问题一度出现情绪低落、自卑的情况。
班主任观察到了这一情况后,立即与学校心理老师联系,共同展开干预工作。
首先,心理老师安排与小明的面谈,以了解他的内心状况和问题的具体原因。
在面谈中,小明表达了自己在家庭中缺乏关爱和支持的感受,导致他产生了自卑和情绪低落的情况。
心理老师耐心倾听并给予他积极的肯定和鼓励,让他感受到学校对他的重视和关怀。
其次,学校组织了一场家长会,邀请了小明的父母参加。
在会上,学校心理老师提到了小明的情况,并与父母共同探讨如何改善家庭环境,提高小明的自尊和自信。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和指导,父母也意识到了自己在小明成长中的不足,并表示会加强对小明的关爱与支持。
最后,学校在教育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
班主任和心理老师定期开展心理辅导课程,提供情绪管理和自我调节的技巧,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
同时,学校也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定期开展家长讲座,提供一些家庭教育的指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和关心,小明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自尊和自信也得到了提升。
他开始主动参与学校活动,与同学建立良好关系,学习成绩逐渐提高。
通过这个案例,学校明确了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建立了有效的心理干预机制,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成长环境。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二:某大学一名大一新生小张在适应新环境时出现了心理危机。
她经历了分离焦虑,面临着学业压力和与新同学交往的困难。
学校心理老师得知她的情况后,与她进行了面谈。
在面谈中,小张透露出她离开家乡感到孤独和不适应的情绪。
心理老师通过倾听和理解,让她感受到了学校对她的关心和支持,并提出了一些适应新环境的方法和策略。
同时,学校心理老师联系了小张所在的班主任,共同为她提供帮助。
班主任与小张进行了交流,给予她鼓励和引导,帮助她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取得积极进展。
班上的同学也向小张伸出了友谊之手,给予她理解和支持,帮助她逐渐融入新的集体。
心理危机干预案例记录例1
![心理危机干预案例记录例1](https://img.taocdn.com/s3/m/c3a708f0f61fb7360b4c6560.png)
自杀干预案例午夜时分,一个电话惊醒了刚刚入睡的咨询师。
“我不想活了。
”对方(女)平静地说。
咨询师:“你给我打电话,希望我为你做点什么呢?”女(沉默了几分钟):“只是希望在离开这个世界以前再找个人说说话。
”咨询师:“你已经决定自杀了吗?”女:“是的。
”咨询师:“那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结束自己的生命呢?”女:“吃安眠药。
”咨询师:“哦。
你手里有药吗?有多少药片?”女:“有整整1瓶,100片,足够了。
”咨询师:“真的足够了吗?你不是医生吧?你愿意听听一个医生给你讲讲安眠药的知识吗?”女:“……你说吧。
”咨询师:“过去,100片安眠药确实足够自杀用了。
可是现在,安眠药物类的安全性已经越来越高了,安眠药的致死量越来越大。
再加上人的个体差异,有的人吃几十瓶安眠药才能死去。
你上网查查,吃了几百片最后照样被救过来的大有人在,有的人被抢救过来以后还留下了各种严重的后遗症,肝脏和肾脏功能损伤还不算最坏的,有的人大脑功能受损,变得痴痴呆呆的,多惨啊。
”女:(沉默)咨询师:“服药自杀的人本来都是想安安静静漂漂亮亮地离开的。
的确,服用安眠药是最好的自杀方式:跳楼要摔成一团肉浆;上吊样子太难看;跳河过程太慢太痛苦;割腕太疼;卧轨吧又死得支离破碎,让中国人很难接受。
”女:(沉默,但是电话里传来的呼吸声越来越急促。
)咨询师:“你知道吗,现在服安眠药自杀的成功率只有不到10%,每天医院都里都要送出来这样的自杀未遂的人。
而他们出院以后即使很幸运,没有什么后遗症,至少也要考虑该如何再去面对亲人、朋友、单位的同事和左邻右舍等等,也许你折腾了一圈、受够了痛苦,最后还要去接受心理治疗。
”女:“可是,我死的决心已定。
我会再想别的办法的。
”咨询师:“那好吧,你的生命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没有人能够留住一个决心要离开的人。
不过,在你离开之前,你还有什么没有完成的事情吗?”女:“无所谓了……”咨询师:“你留下临终遗言或者遗嘱了吗?”女:“留了一封信。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4b647fa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89.png)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面临着诸多心理压力和挑战,心理危机时有发生。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危机干预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下面,我将结合一个实际案例,介绍一种针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方案。
小明是一名大二学生,自入学以来一直感到压力很大。
他在学业上感到困难,经常出现焦虑和自卑情绪。
同时,他的人际关系也不顺利,和室友经常发生矛盾,导致他情绪低落,甚至出现轻度抑郁的症状。
在这种情况下,小明的心理危机日益加重,需要及时的干预。
首先,针对小明的学业困难,学校可以安排专业的心理老师进行个性化辅导,帮助他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减轻学习压力。
同时,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学习辅导课程,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增强自信心。
其次,对于小明的人际关系问题,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情感管理的课程,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增强情感调节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
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倾听和引导,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
在家庭层面,家长也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多关心、支持和鼓励孩子,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及时发现和干预孩子的心理问题。
总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孩子温暖和支持;社会应该加强心理健康宣传,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共同关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通过以上干预措施,小明的心理危机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他的学业和人际关系也逐渐好转。
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为其他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失恋心理危机干预案例模板
![失恋心理危机干预案例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643e64c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f.png)
一、案例背景案例名称:小A失恋心理危机干预案例类型:失恋心理危机干预案例时间:2021年10月案例地点:某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二、案例介绍小A,女,20岁,某大学大一学生。
近期,小A因失恋而陷入心理危机,情绪低落、失眠、食欲不振,严重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在得知小A的情况后,心理咨询中心迅速启动失恋心理危机干预程序。
三、干预过程1. 初步评估心理咨询师与小A进行初次沟通,了解其失恋的原因、心理状态、家庭背景等,初步评估小A的心理危机程度。
2. 建立信任关系心理咨询师通过倾听、共情等方式,与小A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使小A能够敞开心扉,倾诉自己的痛苦。
3. 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师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情感宣泄等方法,帮助小A调整心态,消除负面情绪。
4. 个性心理辅导针对小A的性格特点,心理咨询师进行个性化心理辅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5. 家庭支持心理咨询师与小A的家人进行沟通,了解家庭环境对小A心理状态的影响,引导家人给予小A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6. 跟踪服务心理咨询师对小A进行跟踪服务,了解其心理状态的变化,及时调整干预措施。
四、干预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危机干预,小A的情绪逐渐稳定,睡眠质量提高,食欲恢复正常,能够积极参与学习和生活。
最终,小A成功度过了失恋心理危机。
五、案例总结1. 失恋心理危机干预需要综合考虑个体心理特点、家庭环境、社会因素等多方面因素。
2. 建立信任关系是心理危机干预的前提,有助于个体敞开心扉,倾诉痛苦。
3. 心理咨询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针对不同个体的心理危机进行有效干预。
4. 家庭支持和跟踪服务对于心理危机干预的成功至关重要。
5.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心理咨询师与个体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精编版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1
![精编版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1](https://img.taocdn.com/s3/m/ea3c09b83c1ec5da51e27021.png)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1公管院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T,男,土家族,湖南永顺人,公共管理学院08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
大一第一学年,他勤奋学习,遵守纪律,能吃苦耐劳,参加学院各项活动积极,尤其是在学校(院)举行的演讲比赛中,其激情四射的演讲,在师生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得全院师生喜爱。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大二第一学期期末的一次演讲宣传彻底改变了他。
参加这次演讲培训之前,家庭拮据的他也曾犹豫过,到学办找辅导员咨询过。
当时,辅导员老师意见一致、态度鲜明、坚决地表明了反对意见,但他经受不住宣传者再三的劝说,交了6800元离谱的高额培训费后,参加了寒假期间由再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长沙举办的为期21天的演讲培训。
据我们了解,再东文化传播公司在天马大酒店、天穆大酒店等场所,举办以“公众演说秘诀”、“成功学”、“领导学”等为名目的培训讲座,参加学生为全日制本科生和自考生,每次规模在60——300人之间。
高级班缴费有1000元、2000元、5000元、6800元。
实质上,这是一种打着传授国际最新知识理念的新型传销,具有更大的欺骗性,对参加培训的学生与外界社会举行“心理隔离”,将高校教育贬得一文不值,运用唯利是图的传销理念,扭曲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更可怕的是,这类公司里的那些“超级讲师”的背景极为复杂,均有国外求学经历,有可能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和操控,对大学生举行文化渗透、煽动策反等非法活动。
因此,这个学期一开学,我们加强了对T同学的帮助、教育、管理。
坚持点到制度,杜绝旷课;进行经常性谈话,做细致耐心的工作;组织班委、团支部干部对其学习、生活进行监督;召开“大学生成才心理交流会”,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家长取得联系,力争家庭的支持。
我们发现,开学最初的一段时间,以前从不缺课的T因参加培训和公司的其他活动,不时出现了迟到、旷课现象,有时甚至“顶风作案”。
为了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年级辅导员、学院周书记与他面对面谈话达20次之多,还经常手机谈心、短信谈话。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3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c5baf49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3.png)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3篇1. 案例一:学业压力导致心理健康问题背景该案例涉及大学生小明,一位高年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
他在每个学期都要应对大量的课程和项目,并且为了保持良好的成绩而努力奋斗。
这种持续的压力导致了小明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问题小明开始出现焦虑症状,经常感到紧张、不安和失眠。
他的注意力不集中,无法专注于研究,并且情绪波动较大。
这种状态对他的学业和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解决方案大学为了帮助小明,提供了以下心理健康教育措施:1. 心理咨询:大学为学生提供了心理咨询服务,小明可以找到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寻求帮助和支持。
2. 管理学业压力:大学组织了学业规划和时间管理培训,帮助学生学会合理规划研究时间和任务。
此外,学校还建立了课程和项目的研究指导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研究支持。
3. 心理健康宣传:学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提倡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并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
效果经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和帮助,小明逐渐缓解了焦虑症状。
他学会了管理学业压力,更好地安排时间和任务。
小明的研究成绩稳步提高,同时他的心理健康也逐渐恢复。
2. 案例二:社交障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背景该案例涉及大学生小芳,一位内向的学生,面临着社交障碍的问题。
她对于人际交往感到紧张,不善于与人沟通,并且缺乏自信。
问题由于社交障碍,小芳在大学生活中感到孤立和焦虑。
她担心被他人拒绝和嘲笑,很少主动参加社交活动,这限制了她的交友和人脉拓展。
解决方案大学为了帮助小芳,提供了以下心理健康教育措施:1. 社交技巧培训:大学组织了社交技巧培训课程,帮助学生研究如何主动与他人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 社团活动推广:学校积极推广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
通过参加和组织社团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扩展社交圈子,提高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3. 心理支持小组:学校成立了心理支持小组,为有社交障碍的学生提供相互理解和支持的平台。
效果经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帮助,小芳逐渐克服了社交障碍,并与更多的同学建立了深入的友谊。
危机干预案例
![危机干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1a5370b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e7.png)
危机干预案例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机,无论是个人生活中的突发事件,还是组织机构面临的困难,都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探讨危机干预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个人生活中的危机案例。
小明是一名大学生,最近在学业和感情上都遇到了一些困难,情绪低落,甚至有轻微的自杀倾向。
针对这种情况,他的家人和朋友们采取了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
他们首先倾听小明的倾诉,了解他的困难和心理压力,然后给予他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
同时,他们还帮助小明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让他能够及时得到专业的帮助和支持。
最终,小明渐渐走出了困境,重拾了信心,重新投入到学业和生活中。
其次,我们来看一个组织机构面临的危机案例。
某公司在市场竞争中遇到了困难,销售额下滑,员工士气低落,管理层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针对这种情况,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的危机干预措施。
他们首先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估,找出了问题的根源和关键因素。
然后,他们制定了详细的危机干预计划,包括调整营销策略、改善内部管理、提升员工士气等方面的措施。
同时,公司领导还积极与员工沟通,增加透明度,让员工们了解公司的困难和挑战,共同面对问题,共同努力。
最终,公司渐渐走出了困境,重拾了市场竞争力,重新焕发了生机。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面对危机时,及时有效的干预至关重要。
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组织机构,都需要理性客观地面对问题,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案。
关键是要及时发现问题,积极应对,不断调整和改进,才能够有效地化解危机,走出困境。
总之,危机干预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在平时多加关注和准备。
希望通过上述案例的分享,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帮助,让我们在面对危机时能够更加从容和果断地应对,化解困难,走向成功。
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成长,共同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7de7a104afe04a1b171de8a.png)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案例概述L同学,大城市出生,独生女,父母均为打工族,其中母亲为一私立教育机构教师。
2019年5月在某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进行咨询。
二级心理辅导站老师咨询过程中发现:该生对生活、学习以及人际关系毫无兴趣,出现失眠症状且感到学习吃力,衣着正常。
辅导员接到二级心理辅导站反馈后,立即陪同该生去某精神专科医院就诊,诊断结果为:中度抑郁症。
鉴于该生并无其他异常表现且积极配合老师工作,辅导员就联系其家长告知该生情况并进行密切关注,周访,安排指定学生留意该生日常生活、学习情况等。
处置过程2019年10月辅导员对L同学持续周访,谈话过程中发现该生病情有加重迹象。
具体表现为:对生活、学习以及人际关系毫无兴趣,严重失眠,学习十分吃力跟不上节奏,且出现严重厌食症状。
辅导员及时上报给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相关老师,并立即通知了该生家长克服困难必须到学校面谈(此前已经多次沟通建议家长到校面谈都被该生家长以工作忙为由拒绝),多次沟通后家长同意到校面谈。
在面谈的过程中辅导员建议该生休学回家治疗,以便后续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业,由于该生抗拒休学,家长也不同意休学,期间学院领导也进行了大量工作讲明了抑郁症的危害等等,都被家长拒绝办理休学。
后续过程中辅导员持续对该生进行了周访,并定期联系家长与该生家长保持沟通。
2020年5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生居家期间,辅导员仍持续对该生进行关注,并了解到该生感到学习吃力,抑郁症症状仍无改善且有意愿办理休学。
由于本身属于居家期间,就暂未办理休学手续。
2020年9月该生要求返校复学考试后办理休学,辅导员多次沟通建议直接休学,不返校。
该生坚持要返校考试(其母亲陪同返校)。
学生返校后辅导员持续跟踪关注,直到学生考试完毕确认安全离校。
解除该生考试压力后,该生母亲与该生都抱着轻松的心情离开了学校。
后续所有工作由辅导员协商解决。
案例分析一、跟踪全程,动态关注。
对于特殊群体学生一定要倾注大量的时间持续进行观察,对于病情程度的不同来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必要的时候采取个性化的方式来解决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矛盾点,对症下药,才能使处于停滞状态的工作得以进一步解决,这样既减轻了校方对于抑郁症群体的工作压力,也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完成学业。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843f554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cb.png)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xx年xx月xx日CATALOGUE 目录•案例一:李明的自杀危机干预•案例二:小王的情绪危机干预•案例三:小张的学业压力危机干预•案例四:小李的人际关系危机干预•案例五:小陈的家庭危机干预•总结与建议01案例一:李明的自杀危机干预李明是一名大一新生,成绩优异,但因家庭经济困难,心理负担重,性格逐渐变得内向、孤僻。
某日,李明突然失踪,家人寻找未果,后发现其留下一封遗书,表示自己无法面对现实,决定自杀。
案例概述学校领导和老师迅速组织寻找李明,同时向家长和警方通报情况。
迅速联系心理医生进行心理评估,发现李明有严重抑郁和自杀倾向。
制定干预方案,包括:提供安全环境、心理疏导、联系社会资源等。
通过多渠道寻找,发现李明藏匿在校园附近的一处废弃房屋内。
干预措施结果与反思通过干预措施,李明逐渐放下自杀念头,情绪得到缓解。
家长和学生应该加强沟通,了解彼此的想法和需求,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学校和社会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和援助,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和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健康成长。
02案例二:小王的情绪危机干预小王,男,16岁,高一学生,成绩中等。
父母离异,跟随母亲生活,但母亲经常加班,无法照顾小王。
小王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缺乏自信,近期因为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困扰,出现情绪低落、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
案例概述干预措施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小王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宣泄情绪、调整心态、建立自信。
心理咨询组织班级心理团体辅导活动,让小王在团体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支持,培养他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心理团体辅导邀请小王的母亲参加学校家长会,了解小王的现状和需要,鼓励家长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家庭沟通为小王提供个性化的学业辅导,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增强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学业辅导通过一系列干预措施,小王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失眠和食欲不振等症状也有所缓解。
全国高校辅导员获奖工作案例
![全国高校辅导员获奖工作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beed6af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1c.png)
全国高校辅导员获奖工作案例
以下是一份全国高校辅导员获奖工作案例的范文,仅供参考:
案例名称: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案例
一、案例概述
某高校大一新生小张,性格内向、敏感,不善于与人交往。
进入大学后,由于环境陌生、人际关系紧张等原因,逐渐出现了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在多次与同学发生冲突后,小张逐渐陷入了心理危机。
二、案例处理过程
1. 发现与评估: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到了小张的情况,通过与他的交流和观察,初步判断他存在心理问题。
随后,辅导员联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对小张进行了专业的心理评估。
2. 制定干预方案:根据心理评估结果,辅导员与心理咨询中心共同制定了详细的干预方案。
方案包括:定期谈话、提供心理支持和建议、组织班级活动帮助小张融入集体、向家长反馈情况并请求支持等。
3. 实施干预:按照方案,辅导员与心理咨询中心对小张进行了持续的心理支持和干预。
在班级活动中,鼓励小张积极参与,帮助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同时,定期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小张的情况并给予支持。
4. 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小张的心理状况明显好转,焦虑和抑郁症状减轻,人际关系也有所改善。
辅导员和心理咨询中心对小张进行了再次评估,确认他已基本摆脱心理危机。
三、案例总结
本案例中,辅导员通过细致的观察和专业的评估,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同时,通过与心理咨询中心和家长的紧密合作,形成了全方位的支持体系。
此案例体现了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以上案例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8f70643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78.png)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运用心理学知识,及时有效干预学生心理危机——记一起急性精神分裂症新生危机干预案例对一名高校辅导员来说,掌握心理学知识非常必要。
所谓有备无患,当面对存在心理问题甚至突发心理疾病的学生,辅导员可以运用心理学知识,及时疏导学生不良情绪,有效干预心理疾病的恶化,为送医院治疗尽早康复争取宝贵的时间。
2014年9月,2014级造价专业的一名新生在军训头几天内突发急性精神分裂症,来势凶猛,前景未卜。
系部领导和我一道,对该生的心理危机及时进行了有效干预。
一、患病学生的基本情况XXX(化名),男,出生于1995年,身高175cm,湖南省长沙市人。
其父母均为农民,上有一个姐姐,长其6岁。
二、心理危机干预前的准备1、心理问题浮出水面XXX的心理问题从军训第一天就开始显现出来。
9月15日(军训第一天),教官向新生们提出摆臂、踢腿等简单动作指令,XXX完成起来都非常吃力,经常喊“报告”(军训规则:自觉动作错了,就主动喊报告)。
休息时,不断地向辅导员、向教官、向助辅道歉,显得很紧张。
根据心理学知识,我判断,这个学生存在严重自卑心理。
9月16日(军训第二天)晚上,班级同学在教室里安静地观看国防教育视频。
XXX多次突然站起来,大声嚷嚷。
通过单独询问得知,原来他的脑海里呈现出系列画面,他去宿舍取东西,赶回教室时迟到了,他心中一紧张就站起来道歉。
这个场景在脑海里反复再现,他则多次站起来嚷嚷。
这表明XXX已经间歇性地分不清现实与想象了。
9月17日(军训第三天)晚上,我带领班级同学进修《学熟手册》。
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XXX同学忽然站起来五、六次,说一些不知所云的话语。
每次都显得很严重,颠末耐心安抚,才重新坐下。
9月17日深夜,他一直在宿舍里焦灼地走来走去,凌晨一点时趁室友不注意(我安排室友们看护好XXX,避免走失),开门走出宿舍,漫无目的的走进了传达室。
后被室友找回。
XXX的心理状况非常令人担忧,我开始紧锣密鼓地全方位地搜集他的信息。
心理辅导案例分享一例对失恋情绪困扰学生的危机干预
![心理辅导案例分享一例对失恋情绪困扰学生的危机干预](https://img.taocdn.com/s3/m/dda4077d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11.png)
心理辅导案例分享一例对失恋情绪困扰学生的危机干预失恋是人们感情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情绪困扰,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失恋可能会引发较大的心理危机。
在学生时代,感情经历通常较为单纯,对于失恋的情绪可能更加难以调节和自我适应。
以下是一例对失恋情绪困扰学生的危机干预案例分享。
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大学生,在大一的时候与一位同班同学小红相恋。
他们的感情发展很快,彼此十分依赖和信任。
然而,大二的一个暑假,小红家庭突发重大变故,迫使她无法继续与小明继续交往。
小明对于分手感到非常失落和难过,整个人情绪低落,精神状态非常不稳定。
他无法正常上课和学习,甚至出现了自卑和悲观的情绪。
干预措施:1.评估情绪状况:首先,辅导师要与小明建立信任关系,了解他的情感困扰的全貌。
通过开放式提问和倾听,了解他对于失去恋人的感受和情绪反应。
同时,观察他的身体语言和自我表达,判断他是否出现了严重的抑郁症状。
2.提供情绪支持:辅导师要充分理解小明的情感困扰,表达对他的理解和同情,让他感到被接纳和被关注。
通过开导和安慰,帮助他逐渐接受现实,并提醒他失恋是人生经历中常见的挫折之一,这种情绪困扰是可以克服的。
3.促进情绪表达:引导小明表达内心的情感和痛苦,让他把困扰和痛苦从内心释放出来,减少负面情绪的积压。
可以通过写作、绘画、或者口头表达等方式,帮助他更好地理解和面对自己的情绪,逐渐走出困境。
4.暂时调整学习任务:在小明情绪非常低落的时候,辅导师可以建议他暂时减少学习压力和任务量,将注意力集中在情绪调节和自我疗愈上。
可以与导师、辅导员等教师沟通,争取一定的缓冲时间,有助于他渡过这个难关。
5.提供解决方法和新的方式:与小明一起探索失恋的原因和情绪背后的内因。
通过心理教育,帮助他了解到感情的起伏是正常的,失恋并不意味着他的人生就此结束。
鼓励他积极寻找新的兴趣爱好,扩大社交圈子,重新建立自信和自尊。
6.转化负能量为积极能量:引导小明反思自己的成长和发展,通过失恋的经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成长空间。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e227c41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7b.png)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心理危机干预更是需要及时有效的处理。
下面我将介绍一个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案例,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明是一名大二学生,最近他在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上遇到了一些困难,情绪变得非常低落,甚至出现了自卑和无助的情绪。
在这种情况下,他需要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来帮助他度过难关。
首先,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及时发现了小明的情绪异常,第一时间与他进行了沟通,了解了他的困难和烦恼。
老师采取了耐心倾听和理解的态度,让小明感到被关心和支持,这对于缓解他的心理压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还为小明安排了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的服务。
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小明得到了情绪上的宣泄和情绪管理的指导,让他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会应对和调节。
此外,学校还组织了一些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教育活动,让学生们更加了解心理健康问题,学会关注和帮助身边的同学。
这种氛围的营造,也让小明感到了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让他渐渐走出了心理困境。
最后,学校还建立了心理危机干预的机制,一旦发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和帮助,避免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这种机制的建立,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得到关心和帮助。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只有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才能够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保障他们的心理健康。
希望全社会都能够更加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让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范文(精选10篇)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范文(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3e1fa52e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ce.png)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范文(精选10篇)案例一:自卑焦虑的张同学张同学是一位初三学生,平时成绩一直不错,但是最近却出现了学习上的困扰。
他感觉自己的成绩不再稳定,每次考试前都会感到焦虑和压力。
他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在同学面前保持自信,甚至开始自卑,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针对张同学的心理问题,学校心理辅导老师采取了以下干预措施:1. 建立信任关系:与张同学进行面对面交流,倾听他的困扰和疑虑,表达对他的关爱和支持。
2. 评估问题来源:通过与张同学的交流,了解到他对自己的能力有着过高的期望和不合理的要求,以及对同学眼光的敏感。
3. 定期心理辅导:与张同学约定每隔一周进行一次心理辅导,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调整对自己的评价,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
4. 转移注意力:引导张同学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或业余兴趣班,通过锻炼身体和培养兴趣爱好,转移他对学习成绩的过度关注,提高他的自尊心和心理素质。
经过心理干预的几次辅导后,张同学的自卑感和焦虑情绪有所减轻,开始对自己保持积极的态度。
他逐渐放下过高的要求,明白取得进步和成绩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积累和努力的结果。
同时,他也学会了通过参加兴趣班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减少对学习的过度焦虑。
5. 情绪管理技巧:教授张同学一些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积极思维等,帮助他更好地面对压力和焦虑情绪,提升他的情绪自控能力。
6. 亲子沟通:联系张同学的家长,告知他们孩子的心理困扰,并邀请他们参与张同学的心理辅导。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到张同学在家庭中存在学习压力和期望过高的问题。
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合理的支持和期望。
7. 同伴关系建设:引导张同学与同学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增加他们之间的互信和支持。
开展一些团队协作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8. 考试准备策略:教给张同学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考试准备策略,包括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划定学习重点、做好复习总结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管院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T,男,土家族,湖南永顺人,公共管理学院08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
大一第一学年,他勤奋学习,遵守纪律,能吃苦耐劳,参加学院各项活动积极,尤其是在学校(院)举行的演讲比赛中,其激情四射的演讲,在师生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得全院师生喜爱。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大二第一学期期末的一次演讲宣传彻底改变了他。
参加这次演讲培训之前,家庭拮据的他也曾犹豫过,到学办找辅导员咨询过。
当时,辅导员老师意见一致、态度鲜明、坚决地表明了反对意见,但他经受不住宣传者再三的劝说,交了6800元离谱的高额培训费后,参加了寒假期间由再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长沙举办的为期21天的演讲培训。
据我们了解,再东文化传播公司在天马大酒店、天穆大酒店等场所,举办以“公众演说秘诀”、“成功学”、“领导学”等为名目的培训讲座,参加学生为全日制本科生和自考生,每次规模在60——300人之间。
高级班缴费有1000元、2000元、5000元、6800元。
实质上,这是一种打着传授国际最新知识理念的新型传销,具有更大的欺骗性,对参加培训的学生与外界社会举行“心理隔离”,将高校教育贬得一文不值,运用唯利是图的传销理念,扭曲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更可怕的是,这类公司里的那些“超级讲师”的背景极为复杂,均有国外求学经历,有可能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和操控,对大学生举行文化渗透、煽动策反等非法活动。
因此,这个学期一开学,我们加强了对T同学的帮助、教育、管理。
坚持点到制度,杜绝旷课;进行经常性谈话,做细致耐心的工作;组织班委、团支部干部对其学习、生活进行监督;召开“大学生成才心理交流会”,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家长取得联系,力争家庭的支持。
我们发现,开学最初的一段时间,以前从不缺课的T因参加培训和公司的其他活动,不时出现了迟到、旷课现象,有时甚至“顶风作案”。
为了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年级辅导员、学院周书记与他面对面谈话达20次之多,还经常手机谈心、短信谈话。
去寝室查寝、教室查到,我们第一个关注的就是他。
我们还通过学生干部做他的工作,让学生干部定期汇报T的思想动态,以便我们侧面了解他的情况,让他们以同龄人的身份与他促膝谈心,以集体主义教育和鼓励他,
使他爱集体、爱学习。
与家长多次联系,家校互动,是解决这个来自贫困山区孩子思想问题的办法之一,我们以学院、学办名义给他父母打电话达10次以上,可惜家长不是非常配合。
召开班级“大学生成才心理交流会”,这是专门针对、帮助T同学的主题班会,在我们学院的历史上还是首次。
2010年5月20日,在院112教室,召开了由校保卫处粟处长、周科长,政治系主任彭继红、院党委副书记周彩娇、院学工办全体老师、08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全体同学参加的“大学生成才心理交流会”。
会上,主持人、政教班班长谢宇首先提出了两个议题:一个是“人才”、一个是“成才的规划”,然后由T同学介绍自己的成长之路。
彭继红老师提出了“什么是人间正道”的问题,成才与赚钱相联系是不对的,演讲是需要本钱的。
粟处长建议同学们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思考,明辨是非,不要违反校纪校规、国家法令法规。
周书记提出两个“思考”、两个“告诫”。
两个思考,即对责任、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两个告诫,即永远别说自己的专业不好,永远要用肯定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
师生之间平等交流,老师语重心长的讲话,T被深深触动。
当天晚上,院党委副书记周老师、年级辅导员老师趁热打铁,继续找T江边谈心,尽管老天突然下起瓢泼大雨,然而老师的锲而不舍、苦口婆心再一次感动了他,他在心得中写到:“还清晰的记得周书记和肖老师在交流会结束后又陪我绕着桃子湖散步,帮我做心理辅导……能碰到这样的好老师,我真的好感动。
她们像妈妈一样关心着我的成才,她们对我的教育我会牢牢记住。
雨落下,夹着泪,感谢所有爱我的人们”。
我们深深懂得,我们的教育不可能一下子从根本上解决T同学的思想问题,外面的世界对他的诱惑太大,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但我们会执着的做下去。
公管院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Z班小L,宁夏人。
家有姐妹四人,父母为城市下岗工人,家庭经济条件困难。
她被评为校级贫困生。
因为每个学期期末考试她都有挂科现象,加上家庭经济条件困难,她有着严重的自卑心理。
平时,她喜欢独立独行,很少和同学一起上课、逛街、做运动。
即使上课也是独自一人坐在教室的角落里。
同学、老师很少看到她的笑容。
上上个学期,辅导员和寝室长一起陪她看了心理医生,情况暂时有了好转。
上学期末,临近期末考试,她再一次紧张得寝食难安,为此,年级辅导员专门找她谈心:
老师(简称“师”):好早就想找你谈谈心,近来还好吗?
L(简称“L”):还行。
师:天气冷,要多加衣服。
长沙冬天冷,适应这里的气候了吧。
L:嗯。
师:寒假准备回家吗?回家要坐多久的火车?
L:肯定回家,要坐一天半的火车。
师:火车票买好没有?
L:昨天买好的。
座位票。
师:期末复习得怎么样了?
L:正在复习,考六门,任务大。
复习效率低。
L:老师,前几天我想自杀。
师:为什么?
L:觉得同学们都看不起我。
因为我成绩不好。
师:最近感觉怎么样?
L:吃不下饭,看不进书,头痛,每天凌晨1-2点才睡,有时凌晨六点不到就醒来了。
每天都高兴不起来。
师:这种情况可以归纳为考前综合症,或者叫考前恐惧症。
一是因为你感觉考试科目多,二是因为你上学期挂了几门功课。
首先,要自信。
其次,注意考试方法,全面复习又有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再次,多跟同学交流资料,互通有无。
L:我担心毕不了业。
师:事在人为,你努力了,同学、老师看得见,你问心无愧。
每次考试都好好准备,每次补考都参加,毕业没问题。
师:大学毕业后有何打算?
L:先找工作。
师:准备在长沙找吗?
L:回老家。
像我们重点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可以回银川一中当老师,而且,学校工资、福利待遇都不错。
如果工作不满意,也会考虑考研。
师:两手抓。
现在充实本领,先做考研准备,大四时可以根据就业形势灵活安排。
L:我也打算这样做。
师:注意多与同学沟通,主动融入你的班级,有心思有困难主动找同学,找老师。
我们都会帮你。
上课多坐在教室前排,下课和同学、老师多交谈。
和同学同喜同乐,共同进步。
L:好的,谢谢老师。
(——谈话记录节选)结果,她的思想问题暂时解决,她表示,今后一定多与同学交流,学会自信,学会学习。
此后,L的自信心逐渐增强。
这个学期,学院举办了“困难让我更坚强”演讲赛,在班委会和团干部的鼓励下,她参加了这次演讲赛。
赛前,为了准备好演讲稿,她多次上学校、学院图书馆,查资料,做PPT,请教同学,忙得不亦乐乎。
一天下午,课程结束后,她满脸兴奋又略带紧张地来到了学办,请老师帮她修改一下她的演讲稿。
老师肯定了稿件中积极向上、顽强进取的主题,从写作技巧、修辞、润色、语气等方面指出其中的注意点。
演讲是有技巧的,于是老师又给予她朗读方面的指导,从穿着打扮、站姿、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语速、音准等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注意事项,
并且叫她当场训练,及时给予纠正。
她练得如此认真,以至于训练结束时4月份的天气她会满头大汗。
离开学办之前,她满怀感慨地说,“没想到演讲里面还包含这么多学问,我今天收获真的不小。
”演讲赛一共分三轮,我们预计,第一、二轮她顺利通过肯定没有问题,但进入决赛有难度。
果然,她没能进入决赛,考虑到她的特殊情况,我们商定,破格给她一个参赛名额。
决赛局如期举行,学办所有老师作为嘉宾和评委坐在了赛场第一排的位置,当L出现在演讲台上的时候,全场评委和观众给予她最热烈的掌声,她沉着、自信的表现让我非常高兴。
那天晚上,半夜了,我仍然难以入眠,给她发个短信以示鼓励:“今晚你的表现真棒,你早就该参加这样的活动,让老师、同学们多了解你。
”至今,我的手机上仍旧保留着她的回复:
“谢谢,谢谢老师,昨天这么晚了还在想着学生。
老师,我会努力的”。
担任高校辅导员是辛苦的,因为工作责任大、工作时间长;担任高校辅导员是幸福的,因为你忠心付出了,学生把你当亲人:担任高校辅导员是充实的,因为你不会因为无所事事而没有寄托。
当学生叫我妈妈,把我当妈妈看待,我倍感幸福;当这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高高兴兴离开办公室时,我觉得自己好有成就感。
只要我们有耐心,有热情,注意工作方法,是完全能够将学生的心理压力有效地转变为学习动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