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去江湖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4-05
置顶
金庸去 江湖 “侠” 意别
一代武侠小说泰斗、 香港 《明报》 创办人查良镛 (笔名金庸) 10 月 30 日下午在香港病逝, 享年 94 岁。 1985 年, 古龙去世时, 倪匡先生为他写道: “小李飞刀成绝响, 人间不见楚留香。 ” 2009 年 1 月 22 日, 梁 羽生在悉尼病逝, 金庸为老友献上花圈, 挽联上写道: “同行同事同年大先辈, 亦狂亦侠亦文好朋友——自愧 不如者: 同年弟金庸敬挽” 。 如今, 作为新武侠小说三剑客的梁羽生、 金庸、 古龙都已离我们而去, 三位大侠彻底从江湖退隐。
年 年 年 创作 写作 创作发表巅峰之作 笑傲江湖 越女剑 》 。 《
卓丽丽 伍岭 视觉 李斌 校对 徐超先
在 开始连载 新晚报 开辟 金庸开始写第一部武侠小 》 《 上连载 三剑楼随笔 》 。 同年 月 专栏 与梁羽生
年 年 年 年 年 获得剑桥大学哲 香港特别行政区向金庸颁赠最 月 月 鹿鼎记 月 月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金庸武侠小说第一 荣获 荣获 日 『 连载完毕 诺贝尔文学奖 金庸与世长辞 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 年 。 1 10 4 9 。 30 2008 。 金庸宣布就此封笔
《
《
3
《
10
——
《
》
』 编辑副刊 香港版复刊 撰写影评Fra bibliotek》 。《
》
,
》 。
创刊号连载
明报 撰写 连载 倚天屠龙记 连城诀 》 》 《 。 , 《 》 。《
《
《
金庸先生资料图。
星期三
由好友倪匡代笔
开始修订全部武侠小说作品 部英译本 大紫荆勋章 1994 2000 2002 2009 2010 年
1967
1969
1970
1972
2018
责任编辑
年 白马啸西风 年 开始在 年 是金庸创作井喷的一年 金庸为 月至 明报 5 《 东南亚周刊 月 同年写作 开始在连载 金庸赴欧洲漫游 》 。 《 侠客行 《 。 6 》
写武侠小说源于一场比武
金庸 1924 年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 家世 系浙江海宁查氏, 书香门第。金庸本人是清代书法 家、 藏书家查升之孙查揆的后裔。1939 年, 金庸与同 学共同编写了 《献给投考初中者》 的指导书, 畅销一 时, 而这本书开启了他的写作生涯。 金庸的一生都与报刊有关, 甚至连他的武侠小说写 作也是缘起于报刊。1948年, 金庸移居香港, 进入 《大公 报》 , 在编译组翻译英文电讯稿。1952 年, 他又调入 《今 晚报》 , 最早是编 《下午茶座》 栏目, 本来与写作并无太大 关系, 那时的他也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写武侠小说。 1954 年 1 月中旬, 香港太极派掌门人吴公仪和白 鹤派掌门人陈克夫在澳门比武立下生死状, 当时在香 港市民中引起巨大反响, 不少人过海观战。当时 《新 晚报》 总编辑罗孚灵机一动: 既然市民对比武兴致高 涨, 何不趁热打铁在报纸上推出武侠小说连载, 以满 足读者需要来扩大发行量呢? 于是, 《新晚报》 的 “天方夜谭” 栏目开始连载陈文 统所写的武侠小说 《龙虎斗京华》 和 《草莽龙蛇传》 , 署 名 “梁羽生” 。这两部小说受到读者的热捧。1955 年 2 月 8 日, 《新晚报》 开始连载 《书剑恩仇录》 , 这是金庸 创作的首部长篇武侠小说, 也是 “金庸” 这个笔名第一 次亮相报端。 金庸曾在 《新晚报》 上撰文回忆: “ 八个月之前的 一天, 《新晚报》 编辑和 ‘天方夜谭’ 的老编忽然向我紧 急拉搞, 说 ‘草莽’ 已完, 必须有 ‘武侠’ 一篇顶上。梁 羽生此时正在北方, 说与他的同门师兄中宵看剑楼主 在切磋武艺, 所以写稿之责非落在我的头上不可。可 是我从来没有写过武侠小说啊, 甚至任何小说都没有 写过, 所以迟迟不敢答应。但两位老编都是老友, 好 吧, 大丈夫说写就写, 最多写得不好挨骂。于是一个 电话打到报馆, 说小说名叫 《书剑恩仇录》 。老编是辣 手, 马上派了一位工友到我家里来, 说 9 点之前无论
文艺界名人 缅怀致敬金庸先生
金庸曾创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 包括 《射雕英雄 传》 《神雕侠侣》 《倚天屠龙记》 《天龙八部》 《笑傲江湖》 《鹿鼎 记》 等, 这些小说也被多次翻拍成影视作品, 捧红众多艺人。 当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传出后, 演艺界名人纷 纷表达对大师的哀思。 翻拍过多部金庸著作的著名导演张纪中: “先生不会走远, 武 侠永存世间!痛不能当! ” 曾出演过杨过的刘德华: “金庸老师是一个武侠小说世界的奇 人, 自己能够演出他笔下的角色杨过是一个缘分。其实一直 以来都有关心他的身体状况, 他的离世绝对是武侠世界的一 个大损失, 愿他一路好走, 其家人亦能节哀。 ” 出演 95 版 《 神雕侠侣 》 中小龙女以及 96 版 《 天龙八部 》 中王语 嫣的李若彤: “忽然收到这消息, 感觉茫然, 他笔下的小龙女给 予我一切一切, 我俩虽未曾遇上过, 对他却有着一种特别的感 觉和尊重, 谢谢你创造了这角色, 而我这生也有幸曾扮演过。 查大侠, 一路好走! ” 在港版电视剧 《 鹿鼎记 》 中扮演韦小宝的演员陈小春: “小宝就 此别过, 查大侠走好! ” 在电视剧 《 倚天屠龙记 》 中出演张无忌的苏有朋: “飞雪连天射 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 ” 曾参与 《 侠客行 》 等金庸剧的制作人樊馨蔓: “先生一直都希望 能安静生活, 多希望这次和以前的谣言一样都是假的。 ” 孙悟空扮演者六小龄童: “有幸出演根据金庸先生的小说 《连 城诀》 改编的同名电视剧, 愿金大侠一路走好! ” 钢琴演奏家郎朗: “感谢您带给我们的侠义江湖, 先生千古, 一 路走好! ” 歌手王力宏: “笑傲天堂, 金庸大师一路好走。 ” 小品演员郭冬临: “这是怎么了?您是我英雄主义的启蒙! ” 新生代女星马思纯: “这天下, 武功最高的, 是时间。 ” 印度著名影星阿米尔汗: “听到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 我非常 难过。 他的小说 《鹿鼎记》 带给我许多快乐。几个月前我才 读到它。我希望我能见到他。他为这么多代人带来了如此多 快乐。我是他的忠实粉丝。 ” 晶报记者 张瀛戈
金庸生平
武侠小说泰斗金庸, 原名查良镛, 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 家, 香港著名的政论家、 企业家、 报人, 与黄霑、 蔡澜、 倪匡并称 “香港四 大才子” 。 金庸的作品以小说为主, 也写有政论、 散文。他自 1955 年写作 《书 剑恩仇录》 开始至 1972 年 《鹿鼎记》 正式封笔, 共创作了 15 部长、 中、 短 篇小说, 金庸在退出侠坛后却仍旧称霸武林, 长篇小说几乎每隔十年就 会掀起一股热潮。 金庸的部分作品还被翻译成英文、 法文、 韩文、 日文、 越南文及印尼 文等在海外流传, “凡是有华人的地方, 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侠小说。 ” 金 庸继承了古典武侠技击小说的写作传统, 又在现代的阅读氛围中对这 一传统进行了空前的技法与思想革命, 开创了 “新派武侠” 的风格。六 十年来, 其作品在风靡了全球华人世界的同时, 也使中国特有的武侠小 说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 《 。 。 念初三时 并以姚馥 与同为 。 , 花镇一名门望族 侠 与同学共同编撰了一本指导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 金庸被调派香港 兰和林欢的笔名在 副刊编辑的梁羽生成为好友 说 给投考初中者 书剑恩仇录 此后便对武侠世界日渐着迷 年 年 年 年 年 因罗孚举荐 金庸调入 月 月 岁的金庸读到第一本武侠小说 《 》 , 1932 1948 1952 《 1955 3 8 。 15 《 日 这是 日 『 下午茶座 新晚报 金庸生于浙江省海宁县袁 查氏家族 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 大公报 》 , 》 ,《 百剑堂主在 公司 与程步高合导电影 飞狐 明报 》《 鸯刀 八部 《 》 。《 1959 。 1957 1960 》 《 1961 》 1963 1965 1956 1924 年 碧血剑 大公报 《 》 年 写作 金庸辞去 射雕英雄传 《 大公报有女怀春 》 , 连载于 职务 》 。 进入长城电影制片 香港商报 《 , 《 在 年 年 新晚报 神雕侠侣 写作 金庸与中学同学沈宝新合资 飞狐外传 连载 开始在 》 。 》 。 明报 《
文人办报能赚钱的或只有金庸一人
现任明报出版社、 明窗出版社及 《明报月刊》 总编 辑兼总经理潘耀明作为金庸的挚友, 告诉晶报记者, 在早期, 虽然金庸小说在市民间非常流行, 却遭到了 香港学院派的排斥, 认为他的作品不是纯文学, 而是 通俗小说, 武侠小说。在潘耀明看来, 金庸和刘以鬯, 分别站在通俗文学、 流行文学和纯文学、 严肃文学的 两端, 某种程度上也折射了香港特有的文学格局。 《书剑恩仇录》 连载到 1956 年 9 月 5 日, 共一年零 七个月, 引起了极大轰动。1959 年, 金庸出资 8 万, 沈 宝新出资 2 万, 共同创办 《明报》 。创刊初期, 明报每 日出版一张, 十天出版一期, 销量完全依赖金庸连载 的 《神雕侠侣》 。 “一见杨过误终身” , 《射雕英雄传》 续 作的 《神雕侠侣》 帮助金庸稳定住了 6000 份销量。 之后, 金庸用本名查良镛写社论, 将 《明报》 一举 推上香港知识分子必看报纸的位置。靠着白天写社 论、 晚上写武侠, 日更 20 年。上世纪 80 年代后, 《明 报》 已经成为一家兼营报社、 出版、 旅游、 印刷乃至地 产的报业集团, 《明报》 销量已经高达十二万份。 《明报》 创办时, 资本仅 10 万港币。到 《明报》 1991 年股票上市时, 其市值已达 8 亿 7 千万港币。上 市当天, 股票从一毛钱涨到两块九, 金庸曾说, 这多出 来的两块八是 《明报》 品牌的文化价值, 是无形财产。 人人都以为金庸赚钱靠的是武侠小说, 其实不 然。1992 年, 《明报》 的年利润已经达到了一亿港币, 金庸以 12 亿港币的资产, 名列香港百富榜第 64 位。 上世纪 90 年代, 金庸已经是香港报业大亨, 香港新闻 界乃至传媒业界 “报刊帮主” 一般的存在。潘耀明评 价说, 文人办报能够赚钱的古今中外或只有金庸一
2018.10.31
如何要写一千字的稿子, 否则明天报纸上有一大块空 白。于是第一天我描写一个老头子在塞外古道大发 感慨, 《书剑恩仇录》 的第一篇就是这样写的。 ”
人, 这可堪称奇迹。
金庸生前有两大愿望没有实现
金庸的武侠小说影响深远, 据不完全统计, 金庸 读者超过 3 亿人。武侠小说与 《明报》 企业, 在他心目 中也一向主次分明。 “ 我写小说实际上是当时的一种 副业, 我主要是要办报纸。报纸要吸引读者, 那么我 写点小说就增加点读者。 ” “ 《明报》 是我毕生的事业和 荣誉, 是我对社会, 对朋友, 对同事的责任。 ” 《明报月 刊》 也被金庸定位为 “推广知识与文化交流的非营利 刊物” 。 潘耀明透露, 金庸生前有四大愿望: 一是年轻的 时候学有所成, 二是中年事业有成, 三是有接班人, 四 是从事历史写作。后两个愿望始终没有实现。尤其 是后者, 金庸退休后一直希望能够进行历史写作。这 也是金庸最感遗憾的地方。 从他的小说中可以看出, 与其他港台新派武侠小 说家相比 , 金庸有着明显而自觉的历史创作意识。 他的武侠小说的一大特色, 就是把武侠与历史结合在 一起, 形成一种奇特的阅读体验。 金庸晚年, 曾对自己的旧作进行过一批集中的 修改, 这是否是 “悔其少作” ?金庸坦言, “ 我写武侠 小说的时候, 还要写社评, 办报纸, 时间非常紧凑。 那时, 我的写作经常会被突发事件打断。在上世纪 六七十年代, 发生的事情比较多, 变化复杂, 我必须 花很多时间去关注研究, 所以武侠小说的写作有时 就很匆忙。 ” 虽然大家都将金庸称为 “大侠” , 但他却自认自己没 有 “侠” 气。他评价古龙: “我没有侠气, 但古龙有, 他很会 喝酒, 很有侠气。 ” 而他看梁羽生, 也认为梁羽生的每一部 小说都有 “侠笺” 。他说: “梁羽生认为武侠小说中, 宁可无 武不可缺侠, 只要有侠气, 不懂武功都没有关系。 ’ ” 晶报记者 谢晨星
置顶
金庸去 江湖 “侠” 意别
一代武侠小说泰斗、 香港 《明报》 创办人查良镛 (笔名金庸) 10 月 30 日下午在香港病逝, 享年 94 岁。 1985 年, 古龙去世时, 倪匡先生为他写道: “小李飞刀成绝响, 人间不见楚留香。 ” 2009 年 1 月 22 日, 梁 羽生在悉尼病逝, 金庸为老友献上花圈, 挽联上写道: “同行同事同年大先辈, 亦狂亦侠亦文好朋友——自愧 不如者: 同年弟金庸敬挽” 。 如今, 作为新武侠小说三剑客的梁羽生、 金庸、 古龙都已离我们而去, 三位大侠彻底从江湖退隐。
年 年 年 创作 写作 创作发表巅峰之作 笑傲江湖 越女剑 》 。 《
卓丽丽 伍岭 视觉 李斌 校对 徐超先
在 开始连载 新晚报 开辟 金庸开始写第一部武侠小 》 《 上连载 三剑楼随笔 》 。 同年 月 专栏 与梁羽生
年 年 年 年 年 获得剑桥大学哲 香港特别行政区向金庸颁赠最 月 月 鹿鼎记 月 月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金庸武侠小说第一 荣获 荣获 日 『 连载完毕 诺贝尔文学奖 金庸与世长辞 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 年 。 1 10 4 9 。 30 2008 。 金庸宣布就此封笔
《
《
3
《
10
——
《
》
』 编辑副刊 香港版复刊 撰写影评Fra bibliotek》 。《
》
,
》 。
创刊号连载
明报 撰写 连载 倚天屠龙记 连城诀 》 》 《 。 , 《 》 。《
《
《
金庸先生资料图。
星期三
由好友倪匡代笔
开始修订全部武侠小说作品 部英译本 大紫荆勋章 1994 2000 2002 2009 2010 年
1967
1969
1970
1972
2018
责任编辑
年 白马啸西风 年 开始在 年 是金庸创作井喷的一年 金庸为 月至 明报 5 《 东南亚周刊 月 同年写作 开始在连载 金庸赴欧洲漫游 》 。 《 侠客行 《 。 6 》
写武侠小说源于一场比武
金庸 1924 年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 家世 系浙江海宁查氏, 书香门第。金庸本人是清代书法 家、 藏书家查升之孙查揆的后裔。1939 年, 金庸与同 学共同编写了 《献给投考初中者》 的指导书, 畅销一 时, 而这本书开启了他的写作生涯。 金庸的一生都与报刊有关, 甚至连他的武侠小说写 作也是缘起于报刊。1948年, 金庸移居香港, 进入 《大公 报》 , 在编译组翻译英文电讯稿。1952 年, 他又调入 《今 晚报》 , 最早是编 《下午茶座》 栏目, 本来与写作并无太大 关系, 那时的他也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写武侠小说。 1954 年 1 月中旬, 香港太极派掌门人吴公仪和白 鹤派掌门人陈克夫在澳门比武立下生死状, 当时在香 港市民中引起巨大反响, 不少人过海观战。当时 《新 晚报》 总编辑罗孚灵机一动: 既然市民对比武兴致高 涨, 何不趁热打铁在报纸上推出武侠小说连载, 以满 足读者需要来扩大发行量呢? 于是, 《新晚报》 的 “天方夜谭” 栏目开始连载陈文 统所写的武侠小说 《龙虎斗京华》 和 《草莽龙蛇传》 , 署 名 “梁羽生” 。这两部小说受到读者的热捧。1955 年 2 月 8 日, 《新晚报》 开始连载 《书剑恩仇录》 , 这是金庸 创作的首部长篇武侠小说, 也是 “金庸” 这个笔名第一 次亮相报端。 金庸曾在 《新晚报》 上撰文回忆: “ 八个月之前的 一天, 《新晚报》 编辑和 ‘天方夜谭’ 的老编忽然向我紧 急拉搞, 说 ‘草莽’ 已完, 必须有 ‘武侠’ 一篇顶上。梁 羽生此时正在北方, 说与他的同门师兄中宵看剑楼主 在切磋武艺, 所以写稿之责非落在我的头上不可。可 是我从来没有写过武侠小说啊, 甚至任何小说都没有 写过, 所以迟迟不敢答应。但两位老编都是老友, 好 吧, 大丈夫说写就写, 最多写得不好挨骂。于是一个 电话打到报馆, 说小说名叫 《书剑恩仇录》 。老编是辣 手, 马上派了一位工友到我家里来, 说 9 点之前无论
文艺界名人 缅怀致敬金庸先生
金庸曾创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 包括 《射雕英雄 传》 《神雕侠侣》 《倚天屠龙记》 《天龙八部》 《笑傲江湖》 《鹿鼎 记》 等, 这些小说也被多次翻拍成影视作品, 捧红众多艺人。 当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传出后, 演艺界名人纷 纷表达对大师的哀思。 翻拍过多部金庸著作的著名导演张纪中: “先生不会走远, 武 侠永存世间!痛不能当! ” 曾出演过杨过的刘德华: “金庸老师是一个武侠小说世界的奇 人, 自己能够演出他笔下的角色杨过是一个缘分。其实一直 以来都有关心他的身体状况, 他的离世绝对是武侠世界的一 个大损失, 愿他一路好走, 其家人亦能节哀。 ” 出演 95 版 《 神雕侠侣 》 中小龙女以及 96 版 《 天龙八部 》 中王语 嫣的李若彤: “忽然收到这消息, 感觉茫然, 他笔下的小龙女给 予我一切一切, 我俩虽未曾遇上过, 对他却有着一种特别的感 觉和尊重, 谢谢你创造了这角色, 而我这生也有幸曾扮演过。 查大侠, 一路好走! ” 在港版电视剧 《 鹿鼎记 》 中扮演韦小宝的演员陈小春: “小宝就 此别过, 查大侠走好! ” 在电视剧 《 倚天屠龙记 》 中出演张无忌的苏有朋: “飞雪连天射 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 ” 曾参与 《 侠客行 》 等金庸剧的制作人樊馨蔓: “先生一直都希望 能安静生活, 多希望这次和以前的谣言一样都是假的。 ” 孙悟空扮演者六小龄童: “有幸出演根据金庸先生的小说 《连 城诀》 改编的同名电视剧, 愿金大侠一路走好! ” 钢琴演奏家郎朗: “感谢您带给我们的侠义江湖, 先生千古, 一 路走好! ” 歌手王力宏: “笑傲天堂, 金庸大师一路好走。 ” 小品演员郭冬临: “这是怎么了?您是我英雄主义的启蒙! ” 新生代女星马思纯: “这天下, 武功最高的, 是时间。 ” 印度著名影星阿米尔汗: “听到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 我非常 难过。 他的小说 《鹿鼎记》 带给我许多快乐。几个月前我才 读到它。我希望我能见到他。他为这么多代人带来了如此多 快乐。我是他的忠实粉丝。 ” 晶报记者 张瀛戈
金庸生平
武侠小说泰斗金庸, 原名查良镛, 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 家, 香港著名的政论家、 企业家、 报人, 与黄霑、 蔡澜、 倪匡并称 “香港四 大才子” 。 金庸的作品以小说为主, 也写有政论、 散文。他自 1955 年写作 《书 剑恩仇录》 开始至 1972 年 《鹿鼎记》 正式封笔, 共创作了 15 部长、 中、 短 篇小说, 金庸在退出侠坛后却仍旧称霸武林, 长篇小说几乎每隔十年就 会掀起一股热潮。 金庸的部分作品还被翻译成英文、 法文、 韩文、 日文、 越南文及印尼 文等在海外流传, “凡是有华人的地方, 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侠小说。 ” 金 庸继承了古典武侠技击小说的写作传统, 又在现代的阅读氛围中对这 一传统进行了空前的技法与思想革命, 开创了 “新派武侠” 的风格。六 十年来, 其作品在风靡了全球华人世界的同时, 也使中国特有的武侠小 说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 《 。 。 念初三时 并以姚馥 与同为 。 , 花镇一名门望族 侠 与同学共同编撰了一本指导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 金庸被调派香港 兰和林欢的笔名在 副刊编辑的梁羽生成为好友 说 给投考初中者 书剑恩仇录 此后便对武侠世界日渐着迷 年 年 年 年 年 因罗孚举荐 金庸调入 月 月 岁的金庸读到第一本武侠小说 《 》 , 1932 1948 1952 《 1955 3 8 。 15 《 日 这是 日 『 下午茶座 新晚报 金庸生于浙江省海宁县袁 查氏家族 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 大公报 》 , 》 ,《 百剑堂主在 公司 与程步高合导电影 飞狐 明报 》《 鸯刀 八部 《 》 。《 1959 。 1957 1960 》 《 1961 》 1963 1965 1956 1924 年 碧血剑 大公报 《 》 年 写作 金庸辞去 射雕英雄传 《 大公报有女怀春 》 , 连载于 职务 》 。 进入长城电影制片 香港商报 《 , 《 在 年 年 新晚报 神雕侠侣 写作 金庸与中学同学沈宝新合资 飞狐外传 连载 开始在 》 。 》 。 明报 《
文人办报能赚钱的或只有金庸一人
现任明报出版社、 明窗出版社及 《明报月刊》 总编 辑兼总经理潘耀明作为金庸的挚友, 告诉晶报记者, 在早期, 虽然金庸小说在市民间非常流行, 却遭到了 香港学院派的排斥, 认为他的作品不是纯文学, 而是 通俗小说, 武侠小说。在潘耀明看来, 金庸和刘以鬯, 分别站在通俗文学、 流行文学和纯文学、 严肃文学的 两端, 某种程度上也折射了香港特有的文学格局。 《书剑恩仇录》 连载到 1956 年 9 月 5 日, 共一年零 七个月, 引起了极大轰动。1959 年, 金庸出资 8 万, 沈 宝新出资 2 万, 共同创办 《明报》 。创刊初期, 明报每 日出版一张, 十天出版一期, 销量完全依赖金庸连载 的 《神雕侠侣》 。 “一见杨过误终身” , 《射雕英雄传》 续 作的 《神雕侠侣》 帮助金庸稳定住了 6000 份销量。 之后, 金庸用本名查良镛写社论, 将 《明报》 一举 推上香港知识分子必看报纸的位置。靠着白天写社 论、 晚上写武侠, 日更 20 年。上世纪 80 年代后, 《明 报》 已经成为一家兼营报社、 出版、 旅游、 印刷乃至地 产的报业集团, 《明报》 销量已经高达十二万份。 《明报》 创办时, 资本仅 10 万港币。到 《明报》 1991 年股票上市时, 其市值已达 8 亿 7 千万港币。上 市当天, 股票从一毛钱涨到两块九, 金庸曾说, 这多出 来的两块八是 《明报》 品牌的文化价值, 是无形财产。 人人都以为金庸赚钱靠的是武侠小说, 其实不 然。1992 年, 《明报》 的年利润已经达到了一亿港币, 金庸以 12 亿港币的资产, 名列香港百富榜第 64 位。 上世纪 90 年代, 金庸已经是香港报业大亨, 香港新闻 界乃至传媒业界 “报刊帮主” 一般的存在。潘耀明评 价说, 文人办报能够赚钱的古今中外或只有金庸一
2018.10.31
如何要写一千字的稿子, 否则明天报纸上有一大块空 白。于是第一天我描写一个老头子在塞外古道大发 感慨, 《书剑恩仇录》 的第一篇就是这样写的。 ”
人, 这可堪称奇迹。
金庸生前有两大愿望没有实现
金庸的武侠小说影响深远, 据不完全统计, 金庸 读者超过 3 亿人。武侠小说与 《明报》 企业, 在他心目 中也一向主次分明。 “ 我写小说实际上是当时的一种 副业, 我主要是要办报纸。报纸要吸引读者, 那么我 写点小说就增加点读者。 ” “ 《明报》 是我毕生的事业和 荣誉, 是我对社会, 对朋友, 对同事的责任。 ” 《明报月 刊》 也被金庸定位为 “推广知识与文化交流的非营利 刊物” 。 潘耀明透露, 金庸生前有四大愿望: 一是年轻的 时候学有所成, 二是中年事业有成, 三是有接班人, 四 是从事历史写作。后两个愿望始终没有实现。尤其 是后者, 金庸退休后一直希望能够进行历史写作。这 也是金庸最感遗憾的地方。 从他的小说中可以看出, 与其他港台新派武侠小 说家相比 , 金庸有着明显而自觉的历史创作意识。 他的武侠小说的一大特色, 就是把武侠与历史结合在 一起, 形成一种奇特的阅读体验。 金庸晚年, 曾对自己的旧作进行过一批集中的 修改, 这是否是 “悔其少作” ?金庸坦言, “ 我写武侠 小说的时候, 还要写社评, 办报纸, 时间非常紧凑。 那时, 我的写作经常会被突发事件打断。在上世纪 六七十年代, 发生的事情比较多, 变化复杂, 我必须 花很多时间去关注研究, 所以武侠小说的写作有时 就很匆忙。 ” 虽然大家都将金庸称为 “大侠” , 但他却自认自己没 有 “侠” 气。他评价古龙: “我没有侠气, 但古龙有, 他很会 喝酒, 很有侠气。 ” 而他看梁羽生, 也认为梁羽生的每一部 小说都有 “侠笺” 。他说: “梁羽生认为武侠小说中, 宁可无 武不可缺侠, 只要有侠气, 不懂武功都没有关系。 ’ ” 晶报记者 谢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