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电影类型 代表 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的类型片
类型电影是好莱坞电影在其全盛时期所特有的一种创作方法,实质上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人们通常根据影片的不同题材或技巧来归纳影片的类型,大的分类是故事片和非故事片两种。在故事片项目下,比较成熟的类型有西部片、强盗片、歌舞片、喜剧片、恐怖片、科幻片、灾难片、战争片、体育片等;属于非故事片的类型则有广告片、新闻片、纪录片、科学片、教学片、风景片等。
类型影片的一大特征就是重复性和可预见性。美国电影制作者经过长期创作实践,归纳出了一些成功的模式,这些模式最具商业上的保险系数,最能获得投资的回报。一部成功的影片出现后,便竟想模仿,使之成为一种类型。一种类型的影片如果很受欢迎,便都来拍摄,一般在一定的时期内都能获得较好的商业效果。所以,类型影片作为一种典型的商业电影观念,是美国大制片厂制度的必然结果。正因为有一些固定的类型模式,所以大制片厂的生产流水线便可以对素材稍加改头换面,便可大量复制出大同小异的、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对于观众来说,“人们去看类型影片,是去和那些银幕上的老相识会面,去听老故事,去参加已经熟悉的事件”。
一般认为,类型电影有三个基本元素:一是公式化的情节,如西部片里的铁骑劫美、英雄解围;强盗片里的抢劫成功、终落法网;科幻片里的怪物出世,为害一时等。二是定型化的人物,如除暴安良的西部牛仔或警长,至死不屈的硬汉,仇视人类的科学家等。三是图解式的视觉形象,如代表邪恶凶险的森林,预示危险的宫堡或塔楼,象征灾害的实验室里冒泡的液体等。因为情节模式是固定的,所以,类型影片中的悬念实质上是虚假的,其结局自影片开始时观众已然明了。从艺术的角度上说,这类公式化、概念化的东西是不可取的,但由于这种公式和概念并不是干巴巴的,相反地往往颇有刺激性,所以仍能引起观众的兴趣。而且,不同的类型影片反复交替出现,不断调剂着观众的口味,并如此周转不息。
一、西部片
西部片是美国电影中最古老的样式之一,顾名思义是以美国西部为故事背景,以上世纪下半叶美国人开发西部荒野土地为题材的影片。美国历史学家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纳认为,首批到达北美东海岸的移民者建立了基本上是欧洲的文明。这一文明逐步向西推移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同时期的边疆。在这些边疆地区,“文明”与“野蛮”两相汇合。在这些汇合中,不同的环境逐渐地将各种欧洲文化转变为真正的美国文化与特性。因而,西部片被认为是最能反映美国人的民族性格和精神倾向的影片类型。
西部片诞生之际,真正的西部尚未消失。西部片里的许多人物和情节大都来自真实的历史。如除暴安良的警长威利•向恩,英勇抗击白人入侵的亚巴虚族领袖佐罗•尼姆,率领白人讨伐队屠杀印第安人的卡斯特尔将军,牛仔比利小子,大盗杰西•詹姆斯和他的兄弟法兰克等人物;奥卡牧场枪战,卡斯特尔的最后战役,横贯西部的铁路建筑等事件。在西部片中,荒凉的千里平原、尘土飞扬的沙漠、峰峦起伏的群山和巨大的山岩,穿紧身裤、皮上衣,披子弹带,戴宽边帽,跨骏马,来去飘忽,除暴安良的西部牛仔……营造了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神话”般的世界。西部片的故事情节一般比较简单:善良的白人移民受到暴力的威胁、英雄的牛仔或执法者除暴安良。结局几乎总是群敌尽歼,报应不爽。西部牛仔也成为美国人民崇尚的奋力开拓、坚韧不拔、不畏艰险、见义勇为、扶弱凌强的英雄精神的化身。
19世纪末,银幕上已然出现了西部传奇人物“水牛比尔”的形象。但是,第一部名副
其实的西部片当属埃德温•鲍特的《火车大劫案》,虽然它的拍摄地点是美国东部的新泽西州。无声时代,西部片日趋繁荣,出现了许多扮演牛仔的明星。本世纪初的20年里,威廉•哈特是最红的西部片明星,他和后继者汤姆•米克斯为以后的西部片拍摄打开了思路。
好莱坞的大制片公司一开始并不认真对待西部片,认为追求快节奏的廉价西部片只能满足儿童的欣赏水平。这一现象到30年代末告一段落,这时世界处在大战爆发的前夜,美国开始反思它的传统价值,以求寻找到使这一国度可以炫耀于世界的精伸体系。西部片适应了这种心态,拍摄了一大批经典之作,其中最著名的是约翰•福特的《关山飞渡》(1939)。
约翰•福特一生拍摄了一百多部影片,其中西部片占了三分之一。1924年,他因执导西部片《铁骑》一举成名。《关山飞渡》以犹他州的著名大峡谷为拍摄外景,福特的西部片大半是以该地为背景的,这不仅是因为那里是印第安人的家乡,更重要的是福特看中了那里的壮观景色,那些高耸入云的碑式山岩几乎成了福特影片的标志。福特认为,美国西部边疆的开发史就是美国文明的发展史。他本人站在“文明”的白人一边,支持殖民者镇压土著人的反抗,在《关山飞渡》中的印第安人仍然是邪恶残暴的形象。由著名西部片明星约翰•韦恩扮演的男主人公灵果以非凡的勇气和力量抵抗印第安人潮水般的进攻,守护驿车和车内的白人们。不过,福特在晚期创作中,反思了自己以往营造的那些“边疆神话”,在《搜索者》(1956)里反而从印第安人的观点去表现白人的残忍丑行。影片表现一个美国军人为寻找被印第安人掳走的侄女,进行了长达五年的搜索。当他终于找到了已经习惯了在印第安人中间生活的侄女时,他残酷地杀光了那群印第安人。但是这种残忍行为引起了侄女的反抗和憎恨。上校的亲友们也对此不能谅解,把他拒诸门外。在影片的结尾,这个屠杀印第安人的凶手站在阳光灼照下的荒凉平原上,孤独无依,神情迷惘。这是对历来西部片无端仇恨印第安人的殖民主义心理的严肃批判。
在好莱坞还有许多卓有成就的导演都拍摄过西部片,如弗莱德•齐纳曼、乔治•史蒂文斯、霍华德•霍克斯、山姆•富勒、亨利•哈沙威等。其中特别如霍克斯的《红河》(1948)、齐纳曼的《正午》(1952)和史蒂文斯的《原野奇侠》(1953),已被公认为西部片的经典名作,代表了好莱坞西部片在艺术上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部片有了重大变化,昔日的英雄主义色彩逐渐消退。从60年代起,西部片经历了非英雄化的过程。代替西部英雄的,是一些反英雄——在心理和形体上都很弱的人。约翰•施莱辛格的《午夜牛郎》(1969)和彼得•波格丹诺维奇的《最后一场电影》(1971)中,关于“蛮荒的西部地区”的神话已经破灭,只是变成了对昔日英雄气概的回忆和怀念。阿瑟•佩恩的影片《小巨人》对西部片样式作了深刻的改造。影片中叙述美洲印第安人惨遭白人殖民者灭绝的悲剧,同时也以讽刺的眼光去看美国历史,把当年率领美国讨伐队的“民族英雄”卡斯特尔将军描绘成为疯狂的刽子手。由达斯汀•霍夫曼扮演的主人公,本来是白人,十岁时被印第安人收为义子,长大就成了印第安人,后来他终生处于白人和印第安人之间。霍夫曼完全不象传统西部片中的那些主角扮演者。他扮演的主人公显然缺乏自信、力量和机智。他的婶婶想把他培养成为彪悍的射手、真正的“牛仔”,但他始终不能朝人开枪。在这里,主人公也变成一个弱者、反英雄,可是他的所谓弱点其实是人性的表现。罗伯特•阿尔特曼的影片《马凯勃先生与米勒夫人》(1971),也改变了西部片的传统概念,这部影片仿佛是西部片所有规律的对立物。影片叙述马凯勃先生的故事,他来到西部地区,给那里的淘金者带来了值得坏疑的文明之果:威士忌、纸牌和妓院。影片里并没有那种主持公道的传统英雄人物。马凯勃先生无论就其性格还是就其职业来说,都远非英雄人物。周围环境与西部片对西部地区的传统描写也毫无共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