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试论述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论述题

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提倡启发式教学?(12分)(★★★★提示:

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对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的解释不同。启发式强调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作用,激发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注入式片面夸大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从主观出发,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能力的发展,使他们学习被动,成为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

从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上可以看出:注入式教学是一种陈旧落后的压抑学生积极性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指导思想;而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师主导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注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它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的科学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指导思想,是值得在教学中大力提倡的。

你如何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10分)。(★★★★)

提示:教师是“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专门的教育者。由于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所处的地位,肩负的责任,使教师在教与学这对矛盾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是学生能动地反映现实的过程,教师是不能代替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辩证统一的,是不相矛盾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善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试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

答:实用主义教育学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克伯屈等人,实用主义教育学也是在批判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基本观点是:

第一,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的;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继续不断的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的目的;

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

第四,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第五,师生关系中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第六,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实用主义教育学是以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为基础的,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其不足之处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校的特质,并因此受到了20世纪美国社会及其他社会人们的连续不断的批判。

教育实验设计的主要内容(★★★★)

(1)研究假设。要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研究的问题及研究假设。

(2)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在教育实验的过程中,会涉及许多可以变化的“因素”,这些可以变化的“因素”统称为“变量”。变量按照各自在实验研究过程中的作用可以分为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3种。

自变量又叫实验变量、刺激变量或输入变量,它是实验前假定它存在的因果联系中的原因变量,也就是研究者施加于被试的可以操纵的教育影响,而且通过它的变化来引起其他变量发生变化。

因变量又叫效果变量、实验结果或输出变量,它是实验前假定存在的因果联系中的结果变量,是通过自变量的作用而产生变化的结果因素,如教学效果、教学质量。

无关变量也被称为干扰变量、控制变量,是指教育实验中除了自变量与因变量以外的其他一切变量。无关变量是与具体实验目的无关,与实验所要检验的、被表述为假说的因果关系无关。说它是“干扰变量”,是因为这些因素虽然在实验研究人员所要探讨的因果关系中既不是原因变量也不是结果变量,但它们对于结果变量(因变量)可能产生影响,因而可能会干扰研究者对自变量的操纵和对因变量的观测,从而干扰实验研究本身的效果;说它是“控制变量”,是因为它对实验效果具有干扰作用,因而需要研究者在实验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想法加以控制。一项成功的教育史研究是要准确把握这三个变量,即选择和操纵自变量,确定因变量,控制无关变量。

(3)实验处理。处理即教育实验中所要操纵的自变量的变化。

(4)实验设计的方案。

试述“前教育学时期”人们对教育现象和问题的认识。(★★★★)

答:自从有了教育活动,就有了人们对教育活动的认识。最早的教育认识就是人们对“教育”概念的创制。教育概念的创制反映了人们一定的教育观念。但是,近代之前,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活动主要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水平,从而没有形成系统的理性的认识,形成为“教育之…学‟”,最多只是在论述哲学或社会问题时顺便涉及教育问题,表述过自己的教育思想。而且思想家们在论述教育问题时也多是从自己的某些观念出发,阐释“教育应如何”的问题,而不是从教育的事实出发,采用科学的手段,回答“教育是什么”的问题。“

学习的建构理论(★★★★)

一、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

建构主义受到了当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在学习与教学领域中受到了杜威、维果茨基、皮亚杰、布鲁纳、奥苏伯尔等几个重要人物的影响。从现实缘起来看,建构主义是针对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而提出的。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以每个人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因此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迥异。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 .知识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只是一种解释和假设,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教师不是知识的权威,课本也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每个个体对知识的理解总是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这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总之,建构主义对知识的客观性、可靠性和确定性提出了怀疑。

2 .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要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通过新!日知识经验之间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充实或改造自己的经验体系的过程,每个学习者都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建构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学习不仅是理解和记忆新知识,而且要分析它的合理性、有效性,从而形成自己对事物的观点,形成自己的思想。学习不仅是新的知识经验的获得,同时意味着既有知识经验的改造。

3 .教学观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不仅要呈现知识,更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应该转变传统教学的重心,把学生自身的努力放在教育的中心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