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眼视功能检查的作用内容及其方法
医院眼科双眼视功能检查
![医院眼科双眼视功能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3bc4c303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a9.png)
医院眼科双眼视功能检查眼科是专门研究眼部疾病、诊断和治疗眼部疾病的学科。
在眼科中,双眼视功能检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检查,能够评估眼睛的视觉能力和功能。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双眼视功能检查。
1.视力检查:视力检查是双眼视功能检查中最基本的一个项目。
通过使用视力表来测试患者的视力。
通常是让患者从特定距离观察视力表上不同大小的字母或图案,以确定患者能够识别的最小字体或最小图案。
2.眼位检查:眼位检查主要是检查眼睛的位置和协调性。
常用的方法包括观察患者注视前、上、下、后和左、右六个方向时的眼球运动情况。
通过观察眼球的位置和运动来判断是否存在斜视、震颤或其他眼肌运动异常。
3.眼动追踪:眼动追踪是一种检查眼球运动的方法。
通过要求患者注视移动的目标物,并观察眼球在追踪目标物时的运动轨迹。
该检查可以评估眼球的协调性和追踪能力,对于检测斜视、眼球震颤等问题有一定的帮助。
4.立体视觉检查:立体视觉检查是评估双眼的立体视觉能力的一种方法。
通过使用立体视觉检查仪器和立体视觉测试图形,观察患者的立体视觉能力。
该检查可用于检测双眼视觉的协调性和深度感知能力。
5.眼压测定:眼压测定是一项常见的眼科检查方法,用于诊断青光眼。
通过使用眼压计测定眼内压力,可以评估眼内压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存在青光眼等眼部疾病。
6.视野检查:视野检查是用于评估患者的视野范围和视野缺损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静态自动计算机助视场检查和动态手动视野检查。
该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监测青光眼、视网膜病变等眼部疾病。
7.调节能力检查:调节能力检查是评估患者的眼睛对不同距离的调节能力的方法。
通过要求患者注视不同距离的目标物,并观察眼球的焦距调节情况,可以评估患者的调节能力是否正常。
总之,双眼视功能检查是眼科中非常常用的一项检查,通过评估视力、眼位、眼球运动、立体视觉能力、眼压、视野和调节能力等方面来了解眼睛的视觉功能状况。
这些检查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眼部疾病,帮助医生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双眼视功能检查和分析
![双眼视功能检查和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ee24881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46.png)
双眼视功能检查和分析1.双眼协调能力:通过一系列测试来评估双眼在固定目标上移动时的协调能力,如:上下震荡、左右震荡、上下扫视、左右扫视等。
这些测试可以得到双眼协调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帮助诊断和治疗斜弱视、斜视等眼球运动异常问题。
2.调节力度和调节范围:通过近、远视调节测试,评估双眼的调节能力。
近视调节测试主要是通过观察双眼在过渡视和近视时的反应,包括调节幅度和速度。
远视调节测试则是通过观察双眼在远视近视交替时的调节情况,以评估其对不同距离的调节能力。
这些测试对于发现和纠正视调节异常、调节性斜视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3.眼球运动功能:通过眼震测试、追踪测试等,评估双眼的水平和垂直眼球运动能力。
眼震测试主要是通过观察和记录眼球在正常和异常情况下的震动情况,以诊断视动性眩晕、眼震症等问题。
追踪测试则是通过观察和记录双眼在跟随移动目标过程中的眼球运动情况,从而评估其眼球追踪能力。
4. 立体视功能:通过立体视测试来评估双眼的立体视能力。
常用的测试方法有Randot立体视测试、视差棱镜测试等。
立体视测试主要是通过观察双眼在观察立体图形时的反应,包括判断深度、立体感等。
这些测试对于发现和纠正立体视受损、立体视障碍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以上的双眼视功能检查,可以综合评估双眼的视觉功能以及其相互间的协调性,准确判断是否存在视觉障碍,如:斜弱视、视调节异常、视动性眩晕、立体视障碍等,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1.协调力度:用来描述双眼在固定目标上的运动时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一般来说,协调力度越大,说明双眼的协调能力越好。
2.调节幅度和速度:用来评估双眼的调节能力。
调节幅度指的是双眼对不同距离的调节范围,调节速度则是调节过程的快慢。
3.追踪准确性:用来评估双眼在追踪移动目标时的准确性,一般通过观察双眼跟随移动目标的能力来判断。
4.立体视能力:通过立体视测试,评估双眼的立体视能力,包括判断深度、立体感等。
1.早期发现和预防视功能异常:通过定期进行双眼视功能检查,可以在早期发现和纠正视功能异常,如斜弱视、视调节异常等,从而避免其对视觉功能的长期影响。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意义及病例分析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意义及病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83e94e4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57.png)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意义及病例分析双眼视功能检查是一项用于评估眼部健康和视觉功能的重要检查手段。
它可以帮助医生发现和诊断各种眼部疾病,并了解患者的视觉能力和需求,以制定相应的治疗和康复计划。
以下是对双眼视功能检查的意义和病例分析的详细讨论。
首先,双眼视功能检查对于眼部健康的评估至关重要。
通过检查眼球、眼睑、结膜、巩膜、角膜、眼睛的前房和眼压等方面,医生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眼球器官的病变、眼睑结构异常、角膜损伤、青光眼等问题。
检查过程中使用的放大镜、各种近视类型检查和眼底针孔显微镜等仪器能够帮助医生更清晰地观察眼球的细节,从而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其次,双眼视功能检查有助于评估患者的视觉功能。
通过进行视力检查、色觉检查、寻找眼球运动障碍等,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视觉能力是否正常。
这对于发现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问题非常重要。
同时,通过调查色觉是否正常,可以及早发现色盲、色弱等视觉障碍。
第三,双眼视功能检查还可以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例如,通过眼压测量、角膜曲率测量等检查,医生可以评估青光眼患者的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
对于需要进行视力矫正手术的患者,通过进行角膜地形图、波前屈光解析等检查,医生可以确定手术的可行性、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并预测手术后的视觉效果。
下面,我们以角膜曲率测量为例,进行具体病例分析。
患者因视力下降到医院就诊。
医生进行了角膜曲率测量,结果显示患者的左眼角膜曲率异常。
根据这一检查结果,医生将考虑以下几个可能的疾病:1.角膜地图异常:角膜曲率异常可能是由于角膜的异常形状造成的。
例如,角膜曲率增高可能是由于角膜脱屑或变形引起的。
2.角膜炎症:患者的角膜曲率异常还可能是由于角膜炎症引起的。
角膜炎症可以导致角膜脆弱,进而影响角膜的正常形状。
3.角膜手术后并发症:如果患者之前进行了角膜手术,比如LASIK或PRK,角膜曲率异常可能是手术的并发症之一根据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医生将进一步推理和诊断患者的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医学课件双眼视功能检查
![医学课件双眼视功能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903a363ec850ad02df80410a.png)
=2.5D
调节幅度的计算公式:
最小调节幅度=15-0.25x年龄
平均调节幅度=18.5-0.3x年龄 最大调节度=25-0.4x年龄
例如
10岁计算而得的最小调节为A=150.25x(10)=12.5D。 而对一10岁患儿测得的调节幅度为 8.5D,也就是说低于此年龄最小的 调节幅度4D,说明他的调节力比较 弱。
双眼视功能检查
调节功能的检查项目: 调节反应检查(BCC检查/MEM动态检查) 调节辐度检查(移近法/移远法/负镜法) 正负相对调节(PRA/NRA) 双眼/单眼调节灵活度检查(BAF/MAF)
集合功能检查项目: 远距离/近距离隐斜量检查 梯度性AC/A值检查 集合近点检查 远距离/近距离正负融像范围检查 集合灵敏度检查
询问患者就诊目的 了解前次处方情况 了解患者目前用眼情况 电脑(检影)验光检查屈光度 检查患者裸眼和戴镜视力 主觉验光获得最佳矫正视力 双眼平衡 同时根据需要做相关检查
(1)电脑(或静态检影)验光获得基础屈光量 (2)将基础屈光量输入综合验光仪(或试镜架)
上
(3)先右后左 (4)首次的MPMVA包括雾视和去雾视 (5)首次红绿测试 (6)JCC定散光轴 (7)JCC定散光度数
(8)再次的MPMVA,包括雾视去雾视 (9)再次的红绿测试 (10)按上述相同的步骤检查左眼 (11)双眼同时开放,加+0.75D雾视 (12)两眼分视(棱镜法或偏振镜法) (13)双眼平衡试验 (14)双眼同时去雾视 (15)双眼的红绿测试 (16)记录试戴验光处方的度数 (17)行走试验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作用、内容及方法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作用、内容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3b79f64e45c3b3566ec8b03.png)
一、检查调节反应,调节滞后和调节超前地测量方法,正常值为.. 综合验光仪内置入被检者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将视标置于近视标杆㎝处,将两眼辅助镜片地±转至º位置(其负散轴位于º),不需要额外增加照明,让被检者双眼睁开,注视㎝处地视标.. 被检者报告水平线较清晰,说明被检者为调节滞后,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地正球镜即为其调节滞后量.. 被检者报告垂直线清晰,说明被检者为调节超前,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地负球镜即为其调节超前量.. 若被检者报告水平线和垂直线同样清晰,说明被检者地调节反应量为零.二、检查负相对调节,即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地情况下,双眼所能减少调节地能力,正常值为..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于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良好照明.. 让被检者双眼同时注视㎝近用视力表最佳视力地上一行视标.. 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开始变模糊,退回前一片.记录增加地正球镜度数,即为其负相对调节().. 检测值正常说明无调节参与,测得地度数是真实度数;检测值偏低说明有调节参与,即假性近视,需要散瞳处理;检测值偏高说明负镜过矫或正镜欠矫.三、检查正相对调节,即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地情况下,双眼所能增加调节地能力,正常值>..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于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良好照明.. 让被检者双眼同时注视㎝近用视力表最佳视力地上一行视标.. 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持续模糊.记录增加地负球镜度数,即为其正相对调节().. 检测值若低于验光测得近视增长地度数,被检者无法接受新眼镜,可通过调节训练;. 低加上外隐斜,看近必须要戴镜.四、调节灵活度检查调节灵活度是采用±翻转拍(拍)进行检查,测量每一分钟地循环次数,其单位为.调节灵活度代表了调节能力、速度、持久力,在无法进行、检查或者低龄儿童不合作地情况下可快速估测调节是否正常、调节和放松哪部分出现问题.正常值为单眼,双眼.. 被检者戴屈光不正全矫眼镜,右眼处于打开状态,左眼关闭.注视处地近视标检查卡.. 检查者将±翻转拍镜片地正镜片置于被检者右眼前,嘱被检者注视近视标检查卡字母,当被检者报告视标变清晰时,检查者立即将负镜片反转至被检者眼前,待被检者报告视标变清晰时再立即反转镜片.记录一分钟被检者看清视标地循环次数(看清+和-为一个周期).. 左眼调节灵活度地检查与右眼相同,而后进行双眼调节灵活度地检查.. 双眼调节灵活度地检查与单眼调节灵活度地检查方法基本相同,只需将两眼都打开即可.. 双眼调节灵活度测量过程中为了避免被检者有单眼抑制现象地发生,检查时可使用偏振镜片.测量时被检者戴上偏振眼镜,若其只能看到两列视标说明被检者有单眼抑制,需在记录中标明.五、调节幅度检查通过测量被检者地调节幅度,并根据最小调节幅度公式×年龄或查调节幅度正常值表(),评估被检者地调节幅度是否存在异常.(一)移近法. 被检查者戴屈光不正全矫眼镜,遮盖其左眼,正常照明.. 验光师手持近用视标置于被检查眼前处,请被检者注视其最佳视力上一行视标(通常为一行视标),并以约地速度将近用视标向被检者移近,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开始出现持续性模糊为止.. 用视标尺测量此时视标距被检者眼镜平面地距离,该距离地倒数即为被检者右眼地调节幅度.同样方法检查左眼、双眼地调节幅度.(二)负镜片法. 在综合验光仪内置人被检者地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遮盖其左眼,正常照明.. 将近用视标置于近视标杆处,让被检者注视最佳视力上一行视标(通常为一行视标).在该眼前逐渐增加地负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首次出现持续性模糊,记录上一片地镜片度.. 所增加地负球镜总量再加上为被检者地调节幅度.同法检者左眼、双眼地调节幅度.六、远、近距离水平隐斜目前常用地隐斜视地检查方法主要有交替遮盖法、马氏杆法和.其中后两种方法需要在被检者有双眼同时视地基础上进行.(一)遮盖法:本方法为定性检查.) 遮盖去遮盖试验:检查者用遮盖板遮住一眼,观察遮盖眼去遮盖后有无转动,如有转动,说明病人存在显斜视,如果遮盖眼去遮盖后由外向内运动,说明病人有外斜视,由内向外运动,说明有内斜视.若存在垂直方向地运动,说明有垂直斜视.去遮盖瞬间遮盖眼由上往下移动为该眼地上隐斜.去遮盖瞬间遮盖眼由下往上移动为对侧眼地上隐斜.移去遮盖板,让检查者有足够时间建立双眼视,遮盖另一眼,再一次观察遮盖眼去遮盖后有无转动,如移去遮盖板后,被遮盖眼回到正位,而未遮盖眼显示斜视,那么,被遮盖眼为注视眼,如果,被遮盖眼在去遮盖后,仍然在斜视位,说明,未遮盖眼为注视眼.) 交替遮盖试验:遮盖去遮盖试验确立注视眼,从遮盖斜眼开始检查.从右眼到左眼迅速移动遮盖板,然后再回到右眼,观察拿走遮盖地眼睛地运动,经过数次交替遮盖后,用基底朝向眼睛移动方向地三棱镜度数估计所观察到地眼睛地移动量.不断调整三棱镜地度数,直到交替遮盖时不再出现眼球运动为止.(二)马氏杆法:本方法须在被检者有双眼同时视地基础上进行..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将室内光线调暗,验光仪中置入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和远用瞳距.右眼地辅镜片调至º(即右眼视孔内为红色水平向马氏杆),左眼处于开放状态,并将旋转棱镜归零后移至左眼孔前,将位置于垂直方向.. 被检者注视米远处地一点光源.此时右眼看到是一条红色地竖线,左眼看到地是点光源.. 被检者看到地点光源恰好在红色竖线上,说明被检者无水平向隐斜.. 被检者看到红色竖线在右边,点光源在左边,即右眼看到地像在右边,左眼看到地像在左边,为同侧性复视,说明被检者为内隐斜.此时在非注视眼前逐渐增加基底向外地三棱镜,直至点刚好落在竖线上.所加地三棱镜即为其内隐斜量.. 被检者看到红色竖线在左边,点光源在右边,即右眼看到地像在左边,左眼看到地像在右边,为交叉性复视,说明被检者为外隐斜.此时在非注视眼前逐渐增加基底向内地三棱镜,直至点刚好落在竖线上.所加地三棱镜即为其外隐斜量.. 马氏杆法检查近距离水平向隐斜视.马氏杆法检查近距离水平向隐斜视时,只需将远用瞳距调整为近用瞳距,点光源从米移至厘米处即可,其他操作步骤和结果判断同上.(三)法:本方法须在被检者有双眼同时视地基础上进行.. 视标采用被检者单眼最佳矫正视力上一行地单个视标..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入被检者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和远用瞳距.让被检者轻轻闭上眼睛,将旋转棱镜移至视孔前,将右眼前棱镜调至Δ,左眼棱镜调至Δ.. 被检者睁开双眼,询问其看到几个视标.此时应看到两个视标,一个在右下方(为右眼所见),一个在左上方(为左眼所见).. 让被检者注视右下方地视标(右眼所见),并始终保持视标清晰.. 验光师告知被检者他将会使左上方地视标逐渐向右移动,当左上方视标移至右下方视标地正上方时请被检者报告.. 验光师以每秒Δ地速度减少左眼地棱镜度,直到被检者报告上下两个视标垂直向对齐(即两个视标一条垂直线上).记录此时左眼前三棱镜地底向和度数.. 继续向同一方向移动三棱镜,至被检者看到视标变为一个在左下方,一个在右上方,再反方向移动三棱镜,再次使上下两个视标垂直向对齐.记录此时左眼前三棱镜地底向和度数.. 上述两步中所得三棱镜地平均值为被检者地隐斜量.三棱镜平均值是基底朝内地三棱镜,则被检者为外隐斜.平均值是基底朝外地三棱镜,则被检者为内隐斜.平均值是基底朝上地三棱镜,则被检者为下隐斜.平均值是基底朝下地三棱镜,则被检者为上隐斜.平均值为,则被检者无水平向隐斜视.. 将远用瞳距调整为近用瞳距,测试距离移至近视标杆地处,视标采用近用视标中地小方块视标,按以上步骤可测得近距离水平向隐斜视.七、检查(一)梯度性值梯度性值是指通过改变镜片从而使调节变化后,其调节性集合量地变化.通常采用地方法是首先检查出被检者戴矫正眼镜后看近地水平隐斜量,在此基础上双眼各加,检查看近地水平隐斜量,再双眼各加,检查看近地水平隐斜量,两次地差值,除以,即为其值.检查梯度性值时通常采用法检查近距离地水平隐斜量.正常值为~Δ..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预置被检者地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瞳距调整为近用瞳距.. 用法检查此时被检者近距离地水平隐斜量,并记录值(内隐斜即值记录为+值,外隐斜即值记录为-值).. 双眼在远屈光不正矫正度数地基础上,增加球镜后,检查一次此时被检者看近地水平隐斜量,并记录值,再增加球镜后,检查一次此时被检者看近地水平隐斜量,并记录值.在测量过程中让被检者始终保持注视视标清晰.. 用步中两次变化值,除以增加地调节量,即为其梯度性值.(二)计算性值计算性值是根据被检者近看至看远时总地集合量地变化除以其调节量地变化而得.. 用马氏杆法或法查得被检者地远距离和近距离地水平隐斜量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值.. 式中:为被检者地远用瞳距,以厘米为单位,为测量近距离隐斜时所注视地距离,以米为单位.通常为,即米.为近距离地水平隐斜量(内隐斜记录为+值,外隐斜记录为-值)为远距离地水平隐斜量(内隐斜记录为+值,外隐斜记录为-值)八、远、近距离检查通常使用综合验光仪上地旋转棱镜测量聚散范围.用基底朝内()和基底朝外()地三棱镜测量水平聚散力,得到模糊点、破裂点和恢复点数值.(一)远距离检查.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入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远用瞳距.. 视标采用被检眼最佳矫正视力上一行地单个视标.. 调整两侧旋转棱镜得到和地三棱镜.. 被检者双眼注视单个视标,并报告模糊点和破裂点.. 先进行检查,记录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 同法进行检查并记录.. 记录结果:分别记录远距离和地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数值.. 远距离水平聚散范围期望值: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无±±± ± ±(二)近距离检查.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入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 视标采用近用视标卡上地竖排小字母视标,距离.. 调整两侧旋转棱镜得到和地三棱镜.. 被检者睁开眼睛注视近处竖排地单个视标,并报告模糊点和破裂点.. 先进行检查记录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 同法进行检查.. 记录结果:分别记录近距离和地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数值.. 近距离水平聚散范围期望值: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 ± ±± ± ±九、检查集合近点是测量从近点到两眼旋转中心连线地中点地距离.集合近点地检查结果在临床上可以作为诊断被检者是否存在集合功能异常地重要因素.. 被检者戴上屈光不正矫正眼镜,舒适地坐在座椅上,房间照明良好.. 将瞳距零位与被检者眼外眦部对齐.. 将一小地调节视标(通常使用近用视标行大小地视标)置于被检者两眼正前方处.. 将视标以~地速度逐渐移近被检者,告诉被检者努力注视视标,并报告何时视标变成两个,即何时发生复视.记录此时视标至两眼旋转中心连线地中点地距离即为集合近点距离(破裂点值).. 再将视标逐渐移远,问被检者何时视标又恢复成一个.记录此时视标至两眼回旋点连线中点地距离,即为恢复点值.. 记录结果:集合近点通常记录破裂点恢复点值,如.集合近点地期望值:~.一些人认为集合近点如果小于,说明被检者可能存在集合过度.十、检查检查:检查是否存在单眼抑制、复视、双眼视功能..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将室内光线调暗,验光仪中置入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和远用瞳距.双眼放开,用红绿滤片(综合验光仪辅助片右左)分离双眼视觉,右眼戴红色滤光片,左眼戴绿色滤光片.. 出示视标,此时被检者右眼看到个红色视标,左眼看到个绿色视标.令其双眼注视视标,说出看见几个视标和它们地颜色.. 看到个绿灯——右眼被抑制;看到个红灯——左眼被抑制;看到个灯,红绿——复视;看到个灯,红绿混合——正常.十一、立体视检查立体视检查:检查是否存在立体视..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将室内光线调暗,验光仪中置入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和远用瞳距.双眼放开,用偏振滤片(综合验光仪辅助片)分离双眼视觉,出示立体视视标.. 令被检者双眼注视视标,判断其是否有远近感.十二、聚散灵敏度聚散灵感度地测量通常是采用Δ和Δ反转棱镜进行检查,一侧为Δ,另一侧为Δ,测量每一分钟地循环次数,其单位为.. 被检者戴上屈光不正全矫眼镜,舒适地坐在座椅上,照明良好.. 视标采用近用视力表中地竖排小字母视标,让被检者双手持近用视标置于眼前㎝处.. 验光师将Δ和Δ反转棱镜地一侧棱镜置于被检者双眼前,嘱被检者注视㎝处地竖排小字母视标,并报告视标变化一列清晰地竖排标时,验光师立即将反转棱镜地另一侧棱镜反转至被检者眼前,待被检者再次报告视标变成一列清晰地竖排视标时再立即反转棱镜.记录一分钟被检者把视标看成一列清晰地竖排视标地循环次数(完成Δ和Δ为一次循环).. 记录结果:近距离聚散灵敏度:次分钟.近距离聚散灵敏度地期望值:次分钟.。
双眼视功能检测 一
![双眼视功能检测 一](https://img.taocdn.com/s3/m/85407f2c43323968011c92d1.png)
双眼视功能检测一双眼视功能检测(一)双眼视功能检测近年来(国内外)眼科医院也好,眼镜店也好,都在谈论、探讨视功能这一话题,大家都很关注,更有的眼镜店已经打出医学验光,视功能检查的口号,来宣传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形象,那么到底什么是视功能检查,视功能检查都有哪些?本人通过学习参考眼视光学,临床验光学等,在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仅供大家参考)。
概述人类有一双眼睛,双眼一起并协调地进行视觉活动。
双眼功能并不是一眼加一眼的简单数学计算,而是能产生单眼视觉所无法提供的许多功能,为人类更好的生存、更优质生活和更高效工作提供了条件。
双眼视功能是涉及双眼视觉定义与条件,双眼视觉分级与生理,而且也同眼的调节与集合密切相关的眼的感觉与知觉功能,当双眼中的一眼出现问题,或双眼的协同障碍,则会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带来视觉工作的许多不便。
在眼视光学和眼科学领域,与双眼视觉科学有关的专业有:双眼视觉学、斜视弱视学、运动视觉学等,一名验光师,对于这方面的知识还比较陌生的话,他也就无法使自己的验光技能及操作达到较高的境界实例1-1:18岁医科大学学生,多年来配戴近视眼镜。
主述:近半年来看书半小时以上便头疼、眼酸、字体模糊,有时文字呈重影,日趋严重。
体检:全身一般情况良好。
眼部检查:远近娇正视力(戴原镜)均5.0(1.0),眼部健康检查从眼表到眼底均正常。
以上是我们在临床上经常遇到的病例,从病例提供的信息来看,该患者无器质性病变,这就需要我们从功能方面进行检测和筛查。
针对上述患者,我们采用的检测主要是关于该患者的调节和集合功能,即称之为双眼视觉功能检测,该检测系统有一系列的检测程序和技术构成,其结果提供了诊断依据,并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处理方法进行矫治,称之为"矫治"。
处理双眼视觉功能异常的方法有:①处方方法:即提供一定的眼镜处方或棱镜处方,既达到矫正目的,又达到治疗目的;②视觉训练方法:即通过一系列的视觉训练方法,改善双眼视觉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作用内容和方法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作用内容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92bbe25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1f.png)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作用内容和方法双眼视功能检查是指对人眼的视功能进行全面综合性的检测,包括视力、屈光度、眼位、眼球运动、双眼协调运动等多个方面。
该检查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和了解患者视功能的状态,以便及时发现和诊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治疗和矫正措施。
下面将详细介绍双眼视功能检查的作用内容和方法。
视力检查是双眼视功能检查的基础,用来评估人眼的视觉能力和清晰度。
常见的视力检查方法包括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检查。
裸眼视力检查可以初步判断一个人的视力状态,而矫正视力检查则是戴上矫正眼镜进行测试。
这些检查主要使用视力表,让患者望着上面的字母图案进行辨认,然后根据患者的辨认距离来测量视力。
屈光度检查是评估人眼屈光状态的重要方法。
屈光度是指眼球对光线的折射能力,主要检查方法包括角膜曲率、屈光度和调节力的测量。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近视、远视或散光等屈光问题,并据此提供适当的矫正建议。
眼位检查主要用来评估患者眼球的位置和行动。
眼位检查包括外眼沟检查、眼球运动范围检查和调节功能检查。
这些检查能够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斜视、偏视或者眼球运动不协调等问题,并据此制定相应的矫正治疗方案。
双眼协调运动检查是评估患者眼球协调运动的能力。
这些检查包括调节功能、调节能力以及双眼协调功能的测量。
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有关目标的追踪运动和对比敏感度检查。
这些检查旨在评估患者的眼球协调运动是否正常,以及调节功能是否正常,并据此提供相应的康复治疗。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双眼视功能检查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辅助检查方法,比如眼震检查、眼电图、眼底摄影等,这些方法能够提供更详细、客观的诊断数据,有助于医生更精确地评估和判断患者的视功能问题。
总之,双眼视功能检查是对人眼的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检查的重要方法,包括视力、屈光度、眼位、眼球运动和双眼协调运动等内容。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评估和了解患者的视功能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治疗和矫正措施,以改善患者的视觉健康。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作用内容及其方法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作用内容及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a939610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6a.png)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作用内容及其方法双眼视功能检查是一种常见的眼科检查方法,用于评估眼睛的双眼协调能力、眼位、眼球运动和眼睛焦距调节等视觉功能。
该检查的目的是发现和诊断与双眼视功能异常相关的问题,并指导相应的治疗和干预措施。
以下将详细介绍双眼视功能检查的作用内容及其方法。
1. 双眼协调能力检查:通过评估眼球的合作运动和协调性,了解眼球是否能够同时、平衡地定位在一个目标上。
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嗅觉测试(如咬合板测试)、Maddox轮或Hirschberg检查等。
2.眼位检查:通过观察眼球的位置和运动来评估眼部肌肉的协调性和强度。
主要检查项目包括垂直和水平方向的眼位、斜视(如斜视、内斜视和外斜视)等。
3.眼球运动检查:通过评估眼球的运动范围、速度和平滑性来检测有无异常。
这些检查包括直视追踪、斜视追踪和凝视示踪等。
4.眼睛焦距调节检查:通过观察眼睛调节焦点的能力来评估眼睛的近视调节能力。
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融合调节、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敏度等。
这些检查在眼科临床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评估眼肌功能:双眼视功能检查可以评估眼部肌肉运动的协调性和强度,从而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斜视、眼位异常等问题。
2.诊断和治疗近视等问题:眼睛焦距调节检查可以评估眼睛的近视调节能力,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近视、远视等屈光问题。
3.检测和干预弱视:双眼视功能检查可以帮助发现和干预弱视(也称为“懒眼”),及早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疗和干预。
4.观察儿童的发育和学习困难:通过对儿童双眼视功能的检查,可以帮助发现并评估与学习困难相关的问题,如眼球运动异常、双眼协调问题等。
方法方面,双眼视功能检查可以使用多种仪器和技术,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1.直视追踪检查:通过观察被检查者的眼球跟随一个运动目标的能力来评估眼球运动的协调性和平滑性。
2.融合调节检查:通过观察被检查者眼睛对接近和远离目标的调节能力来评估眼睛的焦距调节功能。
3.凝视示踪检查:通过观察被检查者的眼球从一个目标到另一个目标的切换,评估眼球运动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双眼视功能 检查
![双眼视功能 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464d12971ed9ad51f11df269.png)
双眼视功能检查双眼视功能检查双眼视觉功能有多种检查方法,各种检查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一种好的检查方法应该能够反映病人在自然就寝上的双眼视觉。
但是,各种检查方法对双眼视觉都有不同程度的分离作用,所以检查结果并不能真实地全面反映病人的状况。
根据各种检查方法分离作用的大小由小到大依次是:Bagolini 线状镜、偏振光四点试验、同视机、Worth四点试验,负后像和正后像。
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有以下几种:1.同视机1901年Worth根据其简单和复杂程度将双眼视功能完整的视觉过程分为三级,一直被临床工作者广泛采用.即双眼同时视、融合力和立体视。
同视机能够检查单眼抑制、异常视网膜对应和三级双眼视功能。
详细检查方法请看第五章。
2.Worth四点试验四点试验能够检查单眼抑制、复视和双眼融合功能。
检查方法如下:病人戴红绿眼镜,观察33cm或6m处的四点灯,四点灯一个红色,两个绿色一个白色。
眼镜和四点灯的红录颜色互补,即戴红色眼镜的眼睛看不见绿灯,只能看见红灯或把白灯看成红灯;载绿色眼镜的眼睛看不见红灯,只能看见绿灯或者把白灯看成绿灯。
如果病人看见四个灯产明病人有双眼视。
他们可能双眼视觉正常,也可能存在异常视网膜对应,患小角度内斜视。
如果病人只看见两个红灯,说明戴绿眼镜的眼存在抑制。
如果病人只看见三个绿灯,说明戴红色镜片的眼抑制。
如果病人看见5个灯,可能患内斜视或外斜视,存在复视(如下图:)若检查距离是6m,四个灯对应的是中心凹部位,而33cm时,对应的是周边视网膜.当病人在33cm检查时可能存在双眼视,而检查距离变为6m时,病人可能存在单眼抑制。
所以做Worth四点试验时,必须检查远近两个距离上的双眼视功能。
3.4△三棱镜试验如果病人微小斜视或是斜视矫正术后仍然存在中心凹抑制,这类中心凹暗点很难发现,为了估计病人双眼视觉的质量可以选用这种检查方法。
病人注视正前方的一个点光源,把底向外的4△三棱镜放到一只眼前,观察另一只眼有没有双向运动。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作用内容和方法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作用内容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d8745e3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c7.png)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作用内容和方法1.裸眼视力检查:裸眼视力检查是评估视力清晰度的最常用方法。
这通常涉及要求测试对象识别不同大小和距离的字母或符号。
2.眼球运动和跟踪检查:这项检查评估了眼球运动和跟踪的能力。
测试时,测试对象会被要求盯着移动的目标或手指,并评估他们的眼球是否能够平滑地跟随移动目标。
3.眼位和眼球固定检查:这项检查评估了眼睛在特定位置的位置和固定能力。
测试时,测试对象会被要求将目光聚焦在不同位置的目标上,并评估他们的眼睛是否能够准确地锁定在目标上。
4.立体视力检查:这项检查评估了测试对象的双眼是否能够正确地协调工作,产生立体视觉。
测试时,测试对象会被要求观察一系列立体图像,并判断其中是否存在深度感。
5.调节和对焦能力检查:这项检查评估了眼睛的调节和对焦的能力。
测试时,测试对象会被要求观察不同距离的目标,并评估他们的眼睛是否能够迅速和准确地调节和对焦。
6.眼睑功能检查:这项检查评估了眼睑的功能和协调能力。
测试时,测试对象会被要求进行一系列眨眼、闭眼和眼球运动的动作,并评估他们的眼睑是否能够正常、协调地运动。
1.目视:这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通过直接观察和评估测试对象的眼睛和眼球运动来进行。
2.机械检测仪器:使用机械检测仪器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眼睛的功能和性能。
例如,通过使用自动视力测试仪来评估裸眼视力,或使用眼位仪来评估眼球位置和固定能力。
3.计算机辅助测试:计算机程序和软件可以用于进行各种双眼视功能检查。
通过显示特定的图像和目标,并记录测试对象的反应,可以进行立体视力、调节和对焦能力等方面的测试。
4.专业仪器和设备:眼科医生和视光师通常会使用专业仪器和设备来进行双眼视功能检查。
例如,眼底照相机用于评估眼睛底部的结构和健康状况,角膜地形图仪用于评估角膜曲率和形状。
总之,双眼视功能检查是一种常用的评估和检测双眼视觉功能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发现和诊断各种眼睛和视觉问题,并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建议和建议。
双眼视觉平衡的检查方法及意义
![双眼视觉平衡的检查方法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0e41979f242336c1eb95ed3.png)
双眼视觉平衡的检查方法及意义摘自:2009年04期《中国眼镜科技杂志》文|陈晓琴摘要:详细讲述双眼视觉平衡、意义及其使用综合验光仪进行双眼视觉平衡。
随着人们对视觉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前常规验光使双眼视力达到1.0的情况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
长期近距离工作,尤其是双眼具有不等屈光度的顾客频繁出现视疲劳,因此要求验光师在验光过程中要更多地考虑双眼协调问题,减少视疲劳产生。
双眼视觉平衡的验光结果可以让顾客获得更舒适、更持久的视觉。
1.引言在常规屈光检查中,通常首先采用客观检查的方法,对屈光不正顾客的屈光性质与屈光程度进行初步检查并获得顾客的初始光度。
再经过主观检查的远雾视、散光检查、红绿双色实验(MPMV A)、散光精调等手段。
而实际操作中,一些验光师只是以顾客的双眼矫正视力平衡作为双眼视觉平衡。
然而,双眼视觉平衡实际上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在双眼视觉中,平衡实际上有很多种,大致为屈光平衡、视力平衡、视网膜成像平衡、调节平衡、运动平衡等等。
在双眼视觉检查中,只有合理科学地使用双眼视觉平衡,才能有效地解决各种双眼视觉问题,达到最佳的配镜效果。
下面对双眼视觉平衡以及运用综合验光仪进行双眼平衡做一简单的总结(本文仅总结屈光平衡的检查方法,调节平衡与眼肌平衡另文述及)。
2.临床资料和方法双眼视是建立在感觉、运动和整合三大机能之上的,而感觉机能和运动机能是服务于整合机能的。
感觉机能平衡包括屈光平衡、视力平衡、视网膜成像平衡。
运动机能平衡包括调节平衡和眼外肌运动平衡。
双眼之间的各项平衡从表面上看是各自独立的。
但是,实际上他们是相互关联的。
屈光平衡、视力平衡、视网膜成像平衡分别是指成像位置、视力和影像质量。
调节平衡是指双眼在观察不同距离目标时各自的调节状态应该平衡,而眼外肌运动平衡则是指双眼协同工作跟随目标的能力。
从这些方面看,他们之间好像毫无关联,但是实际上要想具备完整的双眼视功能,就必须依靠各种平衡之间的相互关联。
视功能的检查及应用
![视功能的检查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262b20f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92.png)
视功能的检查及应用视功能的检查及应用是指通过对视觉系统进行各种测试和评估,来确定视功能的状况,以及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和康复计划。
视功能的检查及应用是眼科、康复医学和视觉心理学等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早期发现和干预各种视觉问题,以及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视觉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视功能的检查主要包括视力测量、眼球运动检查、角膜曲率测量、眼底检查、眼压测量等。
视力测量是评估眼睛视力的最基本方法,常用的方法有远视力和近视力测量。
眼球运动检查可以检查眼球的协调性和眼震等问题,常用的方法有视力运动检查、斜视检查和眼震检查等。
角膜曲率测量可以检查角膜的形状和曲率,常用的方法有角镜测量和角膜地形图检查等。
眼底检查可以观察视网膜和血管的情况,常用的方法有直接眼底镜检查和间接眼底镜检查等。
眼压测量可以评估房水循环的正常与否,常用的方法有非接触式眼压计和电子眼压计等。
视功能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康复和视觉训练方面。
对于眼科疾病,视功能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如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落等,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鉴别点状暗视、近视、远视、散光等常见眼科疾病的过程中,视功能的检查尤为重要。
在康复和视觉训练方面,视功能的检查可以帮助确定患者的视觉问题和康复潜力,进而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
视觉康复训练包括训练眼球运动的协调性、增强眼球肌肉力量、提高眼球追踪运动的准确性等。
通过视觉训练,可以促进患者的视觉发育和认知发育,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适应能力。
视功能的检查及应用不仅适用于眼科患者,对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或患者的功能恢复也具有重要作用。
如面部瘫痪患者的眼球运动功能检查和康复训练,脑损伤患者的视功能评估和康复,老年人智能退化性病变患者的视觉训练等。
视功能的检查及应用在这些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视功能的检查及应用是对视觉系统进行评估和治疗的重要方法,广泛应用在眼科、康复医学和视觉心理学等领域。
视功能检查流程
![视功能检查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b05000b9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b2.png)
视功能检查流程
视功能检查是眼科临床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眼睛各项功能的检查,可以及时发现眼部疾病和视觉问题,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下面将介绍一般的视功能检查流程,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视功能检查的第一步是视力检查。
视力检查是眼科检查的基础,也是最
常见的一项检查。
通过让患者分别用左眼和右眼观看视力表,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情况。
同时,还可以进行散瞳验光,了解患者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为后续的验光配镜提供参考。
接下来是眼压检查。
眼压是指眼内的压力,正常情况下眼内压力是稳定的,但
是如果眼内压力过高,就可能出现青光眼等疾病。
通过眼压检查,可以及时发现眼内压力异常,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
随后是眼底检查。
眼底检查是通过眼底镜观察眼底的情况,包括视神经、视网
膜和脉络膜等部分。
通过眼底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眼部血管情况、视网膜情况和视神经情况,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等疾病有很好的辅助诊断作用。
最后是眼位检查。
眼位检查是通过观察患者眼球的转动和眼球的位置,了解患
者的眼球肌肉协调情况。
通过眼位检查,可以发现斜视、麻痹性斜视等问题,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治疗建议。
综上所述,视功能检查流程包括视力检查、眼压检查、眼底检查和眼位检查。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眼部情况,及时发现眼部疾病和视觉问题,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意义及病例分析全解(1)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意义及病例分析全解(1)](https://img.taocdn.com/s3/m/b861822c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3b.png)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意义及病例分析全解(1)双眼视功能检查的意义及病例分析全解
双眼视功能检查是一项重要的眼科检查,这项检查可以为医生提供双眼视功能的详细信息,以帮助诊断一系列眼部疾病。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双眼视功能检查的意义及病例分析。
1.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意义
双眼视功能检查是指对双眼视力、眼球运动、眼位、调节、立体视觉等多项双眼视功能进行评估和检查的过程。
其意义如下:
(1)诊断眼部疾病:眼球运动障碍、弱视、斜视、散光、角膜病变等眼部疾病,需要进行双眼视功能检查。
(2)指导治疗:对眼球运动障碍、斜视等需要手术治疗的疾病,在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都需要进行双眼视功能检查。
(3)评估手术效果:斜视手术后、白内障手术后等需要检查手术前后的效果,双眼视功能检查可以评估手术效果。
2. 病例分析
下面通过一个病例来介绍双眼视功能检查在诊断中的作用。
病例:某30岁男性患者,左眼视物模糊,干眼症状明显。
患者到医院眼科就诊。
检查结果:双眼红绿柱状体测试结果提示左眼红绿色觉存在重度障碍,右眼存在轻度障碍,并伴有及轻斜视,视力左:右=0.2:1.0。
分析:根据以上检查结果,患者的症状可能是左眼斜视引起的,同时
伴随红绿色觉障碍和干眼症状。
因此,需要进一步检查患者是否存在
红绿色觉全部缺失等疾病,以明确疾病的性质和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双眼视功能检查在眼科医生的日常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
医生需要将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等全面评估,综合分析,准确诊断,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双眼视功能
![双眼视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fd9a7002fad6195f312ba68f.png)
-1.00D近视眼:P=A-(±R)=5.0-(-1.0)=6.0(D) +1.00D远视眼:调节近点距离=1/(5-1)=25(cm)
调节的相关概念
【例4】屈光不正患者,调节幅度为1.00D,经戴用矫正镜后远视力达到 1.0,如配予下加光度+250D的双焦镜,试问戴此镜后,哪段距离的物 体看起来是清楚的?
立体视:双眼单视是人类的最高视觉,开车
形觉:视敏度(视力)包括裸眼视力
的作用,眼睛要看的清 也必须有良好的调节功能
戴镜视力 单眼的功能 感光视细胞椎体 杆体细胞
色觉 先天的
调节的概述及检查
什么是调节?
眼睛为了看清近物体而增加晶状体(主要是前表面)的曲率以增强眼的 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地成像,这种改变眼的屈光功能称为调节。 调节的机理:当眼视远时,睫状肌松弛,悬韧带紧张,晶状体相对扁平, 此为调节休止,又称眼的静止状态。 眼的调节:当眼视近时,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屈光力得以加强, 近反射三联运动:调节增加、集合增强和瞳孔缩小是一联动过程。
调节灵活度 是指调节刺激在不同水平变化时所做出的反应速度,即测量调节 变化的灵敏度,调节刺激在两个不同的水平交替变换,在调节刺激每一变换后, 当视标清晰时立即报告,计算每分钟的循环次数。(距离切换法 镜片切换法) 远近距离切换法 1)按照最佳视力上一行视标大小,设置5M和40cm的远近视标, 2)顾客配戴全矫眼镜,先注视5M视标, 3)切换到40cm视标开始计时,清晰后再次注视5M视标清晰后为一个周期 正常值:≥25次/分钟 镜片切换法: 1)在40厘米处,或在病人习惯的阅读距离,使用士2.00Dflippers镜片, 视标相当于0.6或最好视力上一排视标。 2)初始将+2.00放眼前 3)反转到-2.00D开始计时,清晰后再次反转到+2.00D,再次清晰后为一个 周期。测定一分钟内被测眼完成几个周期 (单眼:12cpm;双眼:8cpm)
视功能检查的方法及验配应用
![视功能检查的方法及验配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39a0dff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4a.png)
验光与配镜104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9·2020视功能检查的方法及验配应用丁颖近年来,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很多眼镜店和视光门诊开始为顾客做视功能检查,但行业人员水平良莠不齐,导致取得的效果也各不相同。
对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学习心得,总结出了一些关于视功能检查的方法以及在验配过程中的运用示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1 视功能检查的前提是屈光全矫众所周知,近视眼的配镜原则是最佳视力最低负镜度,远视眼的配镜原则是最佳视力最高正镜度。
最佳视力是指顾客可以达到的最好视力,目前很多配镜机构为避免顾客投诉,迎合顾客想低配的心理需求,矫正视力大多停留在1.0,甚至0.8,使得顾客仍然处于视力欠矫的状态,虽然视力比不戴镜时提升了不少,但物体的图像并未准确投射于视网膜上,而是在视网膜偏前或偏后成像。
这一处理会让近视戴镜者在看近时因为欠矫状态而少用调节,久而久之会使调节异常,进而带动集合异常,最终导致视功能低下,光度增长快;远视戴镜者在欠矫状态下,看远需要付出欠矫部分的调节才能看清晰,看近又需要更多的调节来维持清晰视力,这样也会打破调节与集合的平衡,导致视觉疲劳和眼位异常。
此外,在欠矫状态下检查的视功能数值参考意义也是不明确的。
所以,视功能检测前,全矫意义重大。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任一种检验方法判断顾客是否达到最佳视力:a.红绿对比法;b.镜片法;c.小孔法。
2 视功能检查的步骤对顾客进行屈光全矫后,就可以进行视功能检查了,具体步骤如下:2.1 三级视功能检查首先,右眼加红色滤光片,左眼加绿色滤光片,投放Worth视标,此时右眼应该看到一个红色方块和一个红色的圆,左眼应该看到两个绿色的十字和一个绿色的圆。
先分别遮盖一眼,询问顾客看到的是否如上所述,然后将双眼打开,询问顾客看到几个图像:如果看到4个,说明顾客具备双眼同时感知物体图像的能力,能将双眼成像完美融合为单一图像,具备一级视功能同时视、二级视功能融合视;如果看到5个,说明顾客只具备双眼同时感知图像的能力,即一级视功能同时视,而不具备融合视;如果只看到两个图像,说明左眼的图像受到抑制;如果只看到3个,说明右眼图像受到抑制。
《双眼视功能》课件
![《双眼视功能》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e0a4281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06.png)
03
双眼视功能异常的诊断与 处理
诊断标准与流程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视觉症状、眼病历史、眼科检查结 果以及视功能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双眼视功能是否异常。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诊断流程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1. 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等。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2. 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如视力、眼压、眼底检查等。
双眼视功能的重要性
双眼视功能是人类正常生活和工 作所必需的,对于维持良好的视 觉感知、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
意义。
双眼视功能对于驾驶、体育、军 事等领域尤为重要,对于保障安 全和提高运动表现具有重要作用
。
双眼视功能异常可能导致立体视 觉障碍、运动视觉障碍等问题, 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及时
诊断和治疗。
详细介绍康复计划的实施步骤,包括前期 评估、中期训练和后期评估等,确保计划 的顺利执行。
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定期对康复效果进 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训练与康复的注意事项
安全性考虑
强调训练和康复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如避免过度用眼、防止跌倒等。
心理调适
关注患者在训练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 导。
进行立体视觉训练,如使用3D电影、游戏 等。
视野缺损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激光光凝术、药物治 疗等。
诊断与处理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早期诊断
双眼视功能异常的早期诊 断和治疗对于预后至关重 要。
个体化处理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
定期复查
治疗后需定期复查,以便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评估 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作用、内容及方法一、BCC检查调节反应,调节滞后和调节超前的测量方法,正常值为+0.25~+0.75D。
1. 综合验光仪内置入被检者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
将FCC视标置于近视标杆40㎝处,将两眼辅助镜片的±0.50转至90o位置(其负散轴位于90o),不需要额外增加照明,让被检者双眼睁开,注视40㎝处的FCC视标。
2. 被检者报告水平线较清晰,说明被检者为调节滞后,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的正球镜即为其调节滞后量。
3. 被检者报告垂直线清晰,说明被检者为调节超前,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的负球镜即为其调节超前量。
4. 若被检者报告水平线和垂直线同样清晰,说明被检者的调节反应量为零。
二、NRA检查负相对调节,即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双眼所能减少调节的能力,正常值为+2.25~+2.50D。
1.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于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良好照明。
2. 让被检者双眼同时注视40㎝近用视力表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
3. 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开始变模糊,退回前一片。
记录增加的正球镜度数,即为其负相对调节(NRA)。
4. 检测值正常说明无调节参与,测得的度数是真实度数;检测值偏低说明有调节参与,即假性近视,需要散瞳处理;检测值偏高说明负镜过矫或正镜欠矫。
三、PRA检查正相对调节,即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双眼所能增加调节的能力,正常值>-2.50D。
1.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于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良好照明。
2. 让被检者双眼同时注视40㎝近用视力表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
3. 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持续模糊。
记录增加的负球镜度数,即为其正相对调节(PRA)。
4. 检测值若低于验光测得近视增长的度数,被检者无法接受新眼镜,可通过调节训练;5. PRA低加上外隐斜,看近必须要戴镜。
四、调节灵活度检查调节灵活度是采用±2.00D翻转拍(Flipper拍)进行检查,测量每一分钟的循环次数,其单位为cpm。
调节灵活度代表了调节能力、速度、持久力,在无法进行NRA、PRA检查或者低龄儿童不合作的情况下可快速估测调节是否正常、调节和放松哪部分出现问题。
正常值为单眼12cpm,双眼8~10cpm。
1. 被检者戴屈光不正全矫眼镜,右眼处于打开状态,左眼关闭。
注视40cm处的0.6近视标检查卡。
2. 检查者将±2.00D翻转拍镜片的正镜片置于被检者右眼前,嘱被检者注视近视标检查卡字母,当被检者报告视标变清晰时,检查者立即将负镜片反转至被检者眼前,待被检者报告视标变清晰时再立即反转镜片。
记录一分钟被检者看清视标的循环次数(看清+2.00D和-2.00D为一个周期)。
3. 左眼调节灵活度的检查与右眼相同,而后进行双眼调节灵活度的检查。
4. 双眼调节灵活度的检查与单眼调节灵活度的检查方法基本相同,只需将两眼都打开即可。
5. 双眼调节灵活度测量过程中为了避免被检者有单眼抑制现象的发生,检查时可使用偏振镜片。
测量时被检者戴上偏振眼镜,若其只能看到两列视标说明被检者有单眼抑制,需在记录中标明。
五、调节幅度检查通过测量被检者的调节幅度,并根据最小调节幅度公式15-0.25×年龄或查调节幅度正常值表(Donder),评估被检者的调节幅度是否存在异常。
(一)移近法1. 被检查者戴屈光不正全矫眼镜,遮盖其左眼,正常照明。
2. 验光师手持近用视标置于被检查眼前40cm处,请被检者注视其最佳视力上一行视标(通常为0.8一行视标),并以约5cm/s的速度将近用视标向被检者移近,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开始出现持续性模糊为止。
3. 用视标尺测量此时视标距被检者眼镜平面的距离,该距离的倒数即为被检者右眼的调节幅度。
同样方法检查左眼、双眼的调节幅度。
(二)负镜片法1. 在综合验光仪内置人被检者的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遮盖其左眼,正常照明。
2. 将近用视标置于近视标杆40cm处,让被检者注视最佳视力上一行视标(通常为0.8一行视标)。
在该眼前逐渐增加-0.25D的负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首次出现持续性模糊,记录上一片的镜片度。
3. 所增加的负球镜总量再加上2.50D为被检者的调节幅度。
同法检者左眼、双眼的调节幅度。
六、远、近距离水平隐斜目前常用的隐斜视的检查方法主要有交替遮盖法、马氏杆法和vonGraefe。
其中后两种方法需要在被检者有双眼同时视的基础上进行。
(一)遮盖法:本方法为定性检查。
a) 遮盖-去遮盖试验:检查者用遮盖板遮住一眼,观察遮盖眼去遮盖后有无转动,如有转动,说明病人存在显斜视,如果遮盖眼去遮盖后由外向内运动,说明病人有外斜视,由内向外运动,说明有内斜视。
若存在垂直方向的运动,说明有垂直斜视。
去遮盖瞬间遮盖眼由上往下移动为该眼的上隐斜。
去遮盖瞬间遮盖眼由下往上移动为对侧眼的上隐斜。
移去遮盖板,让检查者有足够时间建立双眼视,遮盖另一眼,再一次观察遮盖眼去遮盖后有无转动,如移去遮盖板后,被遮盖眼回到正位,而未遮盖眼显示斜视,那么,被遮盖眼为注视眼,如果,被遮盖眼在去遮盖后,仍然在斜视位,说明,未遮盖眼为注视眼。
b) 交替遮盖试验:遮盖-去遮盖试验确立注视眼,从遮盖斜眼开始检查。
从右眼到左眼迅速移动遮盖板,然后再回到右眼,观察拿走遮盖的眼睛的运动,经过数次交替遮盖后,用基底朝向眼睛移动方向的三棱镜度数估计所观察到的眼睛的移动量。
不断调整三棱镜的度数,直到交替遮盖时不再出现眼球运动为止。
(二)马氏杆法:本方法须在被检者有双眼同时视的基础上进行。
1.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将室内光线调暗,验光仪中置入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和远用瞳距。
右眼的辅镜片RMH调至90o(即右眼视孔内为红色水平向马氏杆),左眼处于开放状态,并将旋转棱镜归零后移至左眼孔前,将0位置于垂直方向。
2. 被检者注视5米远处的一点光源。
此时右眼看到是一条红色的竖线,左眼看到的是点光源。
3. 被检者看到的点光源恰好在红色竖线上,说明被检者无水平向隐斜。
4. 被检者看到红色竖线在右边,点光源在左边,即右眼看到的像在右边,左眼看到的像在左边,为同侧性复视,说明被检者为内隐斜。
此时在非注视眼前逐渐增加基底向外的三棱镜,直至点刚好落在竖线上。
所加的三棱镜即为其内隐斜量。
5. 被检者看到红色竖线在左边,点光源在右边,即右眼看到的像在左边,左眼看到的像在右边,为交叉性复视,说明被检者为外隐斜。
此时在非注视眼前逐渐增加基底向内的三棱镜,直至点刚好落在竖线上。
所加的三棱镜即为其外隐师以每秒2Δ的速度减少左眼的棱镜度,直到被检者报告上下两个视标垂直向对齐(即两个视标一条垂直线上)。
记录此时左眼前三棱镜的底向和度数。
7. 继续向同一方向移动三棱镜,至被检者看到视标变为一个在左下方,一个在右上方,再反方向移动三棱镜,再次使上下两个视标垂直向对齐。
记录此时左眼前三棱镜的底向和度数。
8. 上述两步中所得三棱镜的平均值为被检者的隐斜量。
三棱镜平均值是基底朝内的三棱镜,则被检者为外隐斜。
平均值是基底朝外的三棱镜,则被检者为内隐斜。
平均值是基底朝上的三棱镜,则被检者为下隐斜。
平均值是基底朝下的三棱镜,则被检者为上隐斜。
平均值为0,则被检者无水平向隐斜视。
9. 将远用瞳距调整为近用瞳距,测试距离移至近视标杆的40cm处,视标采用近用视标中的小方块视标,按以上步骤可测得近距离水平向隐斜视。
七、AC/A检查(一)梯度性AC/A值梯度性AC/A值是指通过改变镜片从而使调节变化1.00D后,其调节性集合量的变化。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首先检查出被检者戴矫正眼镜后看近的水平隐斜量,在此基础上双眼各加+1.00D,检查看近的水平隐斜量,再双眼各加-1.00D,检查看近的水平隐斜量,两次的差值,除以2D,即为其AC/A值。
检查梯度性AC/A值时通常采用vonGraefe法检查近距离的水平隐斜量。
正常值为3~5Δ/D。
1.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预置被检者的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瞳距调整为近用瞳距。
2. 用von Graefe法检查此时被检者近距离的水平隐斜量,并记录值(内隐斜即BO值记录为+值,外隐斜即BI值记录为-值)。
3. 双眼在远屈光不正矫正度数的基础上,增加+1.00D球镜后,检查一次此时被检者看近的水平隐斜量,并记录值,再增加-1.00D球镜后,检查一次此时被检者看近的水平隐斜量,并记录值。
在测量过程中让被检者始终保持注视视标清晰。
4. 用3步中两次变化值,除以增加的调节量2D,即为其梯度性AC/A值。
(二)计算性AC/A值计算性AC/A值是根据被检者近看至看远时总的集合量的变化除以其调节量的变化而得。
1. 用马氏杆法或von Graefe法查得被检者的远距离和近距离的水平隐斜量后,根据公式:AC/A=PD+M(Hn-Hf)计算出AC/A值。
2. 式中:PD为被检者的远用瞳距,以厘米为单位,M为测量近距离隐斜时所注视的距离,以米为单位。
通常为40cm,即0.4米。
Hn为近距离的水平隐斜量(内隐斜记录为+值,外隐斜记录为-值)Hf为远距离的水平隐斜量(内隐斜记录为+值,外隐斜记录为-值)八、远、近距离BI/BO检查通常使用综合验光仪上的旋转棱镜测量聚散范围。
用基底朝内(BI)和基底朝外(BO)的三棱镜测量水平聚散力,得到模糊点、破裂点和恢复点数值。
(一)远距离BI/BO检查1.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入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远用瞳距。
2. 视标采用被检眼最佳矫正视力上一行的单个视标。
3. 调整两侧旋转棱镜得到BI和BO的三棱镜。
4. 被检者双眼注视单个视标,并报告模糊点和破裂点。
5. 先进行BI检查,记录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
6. 同法进行BO检查并记录。
7. 记录结果:分别记录远距离BI和BO的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数值。
8. 远距离水平聚散范围期望值: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BI 无7±3 4±2 BO 9±4 19±8 10±4(二)近距离BI/BO检查1.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入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
2. 视标采用近用视标卡上的竖排小字母视标,距离40cm。
3. 调整两侧旋转棱镜得到BI和BO的三棱镜。
4. 被检者睁开眼睛注视近处竖排的单个视标,并报告模糊点和破裂点。
5. 先进行BI检查记录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
6. 同法进行BO检查。
7. 记录结果:分别记录近距离BI和BO的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数值。
8. 近距离水平聚散范围期望值: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BI 13±4 21±4 13±5 BO 7±5 21±6 11±7九、NPC检查集合近点是测量从近点到两眼旋转中心连线的中点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