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学重点

合集下载

城市生态环境学知识点总结

城市生态环境学知识点总结

城市生态环境学第一章引论?城市生态环境学研究的对象是城市,是城市居民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城市生态环境。

?生态学家定义: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是以人为本,人口、活动、设施、物质、科技、文化高度集中,并不断高速运转的开放性有机综合体。

?城市的定义(联合国):凡拥有10万人以上,居住、工商业、行政、文化娱乐等建筑物占50%以上的面积,具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和车辆来往频繁的人类集聚区域。

?人口高度集中、物质高度集中、设施高度集中、活动高度集中、科技文化高度集中是城市区别于乡村的基本特征。

?人、物(生物、非生物)、空间(理化环境),是构成城市的三个基本因素,三位一体,以人为主体。

以人为主体是城市的根本性质。

?城市的主要机能:居住、工作、休息、交通。

?1970年4月22日为第一个“地球日”;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6月5 日世界环境日;7月11日世界人口日。

?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个中心事物(或称主体)而言的,总是作为某个中心事物的相对面而存在的。

?环境对干扰具有的功能特性:整体性、有限性、隐显性、灾害放大性、持续反映性、不可逆性。

?生态:关于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外部世界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命有机体存在的周围空间,包括空气、阳光、水体、地质、地貌、动物、植物、微生物、土壤等,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或称自然条件。

?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资源环境或与生物体进行物质能量流动的因素,称为生态环境(有机体所处的环境或称生活环境)。

?城市生态环境学其学科性质具有交叉性、二重性和综合性。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城市生态环境研究的目的和任务。

?城市生态环境研究可以分为三个密切联系的方面:一是资源方面,二是环境方面,三是生态方面。

?环境问题是指地球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是人类活动作用于地球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作用于人类,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的问题,或者说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城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城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城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城市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研究城市环境的生态特征和生态过程,探究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演化和功能,以及城市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 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和演化城市生态系统是由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系统,它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人类社会和经济系统以及生物多样性等多个方面。

城市生态学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和演化,分析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究城市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和趋势。

2. 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提供生态服务、支持人类生计、维护生态安全等。

城市生态学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探究城市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抗干扰性。

3. 城市生态过程城市生态过程是指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态事件和生态过程,如城市气候、水循环、土地覆盖等。

城市生态学研究城市生态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分析城市生态过程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和作用,探究城市生态过程的调控机制和方法。

4.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城市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是为了了解城市生态环境的状况,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城市生态学研究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体系,探究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城市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

5. 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是城市生态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城市生态学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策略,分析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抗干扰性,探究城市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方法,为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城市生态学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和演化、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城市生态过程、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以及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

城市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生态学重点

城市生态学重点

城市生态学1、简述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的主要内容⑴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结构⑵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⑶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动力学机制和调控方法⑷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⑸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和调节机制2、简述黑箱理论,白箱理论黑箱研究思路是完全忽略系统内部结构,只通过输入和输出的信息来研究系统的转化特性和反应特征的系统研究思路白箱研究思路是建立在对系统的组成构成及其相互联系有透彻了解的基础上,通过揭示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功能来认识包括系统输入与输出在内的整体特性3、简述同心圆增长理论这是由E·W·伯吉斯于1923年提出的。

他以芝加哥为例,试图创立一个城市发展和土地使用空间组织方式的模型,并提供了一个图示性的描述。

根据他的理论,城市可以划分成5个同心圆区域:居中的圆形区域是中心商务区,这是整个城市的中心,是城市商业、社会活动、市民生活和公共交通的集中心。

在其核心部分集中了办公大楼、财政机构、百货公司、专业商店、旅馆、俱乐部和各类经济、社会、市政和政治生活团体的总部等。

第二环是过渡区,是中心商务区的外围地区,是衰败了的居住区。

过去,这里主要居住的是城市中比较富裕或有一定权威的家庭,由于商业、工业等设施的侵入,降低了这类家庭在此居住的愿望而向外搬迁,这里就逐渐成为贫民窟或一些较低档的商业服务设施基地,如仓库、典当行、二手店商店、简便的旅馆或饭店等。

这个地区也就成为城市中贫困、堕落、犯罪等状况最严重的地区。

第三环是工人居住区,主要是由产业工人(蓝领工人)和低收入的白领工人居住的集合式楼房、单户住宅或较便宜的公寓组成,这些住户主要是从过渡区中迁移而来,以使他们能够较容易地接近不断外迁的就业地点。

第四环是良好住宅区,这里主要居住的是中产阶级,他们通常是小商业主、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和政府工作人员等,有独门独院的住宅和高级公寓和旅馆等,以公寓住宅为主。

第五环是通勤区,主要是一些富裕的、高质量的居住区,上层社会和中上层社会的郊外住宅座落在这里,还有一些小型的卫星城,居住在这里的人大多在中心商务区中心,上下班往返于两地之间。

城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城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城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城市生态学主要研究内容
城市生态学是一门涉及城市环境和管理的科学,将城市环境的生态系统视为一个具有关联及协同的组合,分析和解释城市环境的动态变化进而改善或控制城市环境条件的科学分支。

城市生态学主要是研究城市环境的空间组织、资源分布、人口及活动空间变化对地理空间结构调整的影响,以及城市建设与城市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是一门融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整合在一起的跨学科科学。

1、城市空间组织
城市的空间结构是建立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基础上的,是一种多元复杂的地理空间模式,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城市生态学在研究这一点时,主要关注城市的空间组织形式、城乡空间格局和联系演变及分析影响城市的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因等。

2、城市自然资源分布
城市的自然资源分布是城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它不仅关乎城市自然资源的分布格局,还要分析城市的自然环境条件,探讨城市各分区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3、人口及活动空间变化
人口及活动空间变化也是城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人口的动态变化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定居点活动空间及其空间分布格局以及社会活动空间的变化及其影响等。

4、城市地理空间结构调整
城市地理空间结构调整是城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主要涉及城市地理空间结构的调整原因分析、城市地理空间结构调整的有效性评价及其与城市环境体系变化的关系等。

5、城市建设与城市环境质量
城市建设与城市环境质量是城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主要关注城市建设与城市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探讨城市环境质量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以及如何实施城市环境质量改善措施等。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1、城市化的定义:人口向城镇或城市地带集中的过程或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2、城市问题实质上是生态学问题:(1)物流链很短,物质流动基本上是线性的,常常就是资源到产品和废物。

(2)生产、生活等一切活动需要大量的能源。

(3)各部门分割,行业间缺乏自觉的相互合作,各自为政,各行其是。

(4)生产多着眼于局部产品,着重当前经济利益。

(5)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比例常常失调。

(6)人们集中在一个相对密闭的有限空间内,自我驯化(self-domestication)。

3、生态学思想:4、生态位的定义: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5、城市生态位的定义:城市给人们生存和活动提提供的生态位。

6、环境承载力的定义: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

重点:7、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组成:生态系统组成: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两类。

无生命类可分为三种,有生命类分为六种(一)无生命类:(1)无机物质(2)有机物质(3)各种自然因素(二)有生命类:(1)生产者(2)消费者(3)还原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及腐食性动物,属于异养生物。

生态系统还可以根据物质和能量的活动性,分为:贮存库交换库(循环库)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是由无生命物质欲生命体构成的。

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种群数量、种的空间配置(水平的和垂直的分布),时间变化(发育、演替和季节性变化)是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这些特征与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相一致。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以营养为纽带和链条,把生物与非生物紧密的结合起来,构成以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为中心的三大功能类群8、十分之一定律:从一个营养级到另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0%,则生产效率顺营养级逐级递减,也就是说能量流动过程中有90%的能量是损失了,这就是营养级不超过VI级的原因。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从植物体内转移至草食动物体内时大约为总能量的1/10,而再转移到肉食动物体内时,为草食动物能量的1/10左右。

城市生态学知识点整理

城市生态学知识点整理

城市⽣态学知识点整理1、什么是海绵城市?城市能够像海绵⼀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然灾害等⽅⾯具有良好的“弹性”,下⾬时吸⽔、蓄⽔、渗⽔、净⽔,需要时将蓄存⽔“释放”并加以利⽤。

2、⼆元⽔循环⽔在社会经济系统的运动过程与⽔在⾃然界中的运动过程⼀样,也具有循环性特点。

社会⽔循环通过取⽤⽔、排⽔与⾃然⽔循环相联系,这两个⽅⾯相互⽭盾,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盾着的统⼀体—⽔循环的整体,即⼆元⽔循环系统3、什么是城市的⾬岛效应?⾬岛效应,,城市中⾼楼⼤厦密度不断地增加,尤其⼀到盛夏,建筑物空调、汽车尾⽓更加重了热量的超常排放,使城市上空形成热⽓流,热⽓流越积越厚,最终导致降⽔形成。

这种效应被称之为“⾬岛效应”。

4、城市内涝发⽣的原因`①城市化导致不透⽔⾯积增加②城市化的⽔⽂效应,改变了局部⽓候和下垫⾯条件,出现“⾬岛效应”现象。

③城市排⽔基础设施建设不⾜④下凹式⽴交桥等设施增加⑤城市排⽔设施维护管理不善5、什么是LID?LID实现的措施。

美国的低影响开发 (LID):采⽤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处理的⽅法进⾏渗透、过滤、蓄存和滞留,防治内涝灾害。

【①保护和修复城市天然河湖:划定河湖蓝线,⽴法禁⽌围填河湖及天然湿地。

对已渠化的河道进⾏⽣态修复②修建⽣物滞留池:⼀般修建于流域上游,通过植物、微⽣物和⼟壤的化学、⽣物及物理特性储蓄⽔量并清除污染物,从⽽达到⽔量和⽔质调控⽬的。

③湿滞带:是⼀种狭长的渠道,对来⾃于停车场、⼈⾏道、街道以及其它不透⽔性表⾯的径流进⾏过滤和⼊渗,与传统渠道区别的是其表⾯铺设有植被。

分为湿滞⽔池、⼲滞⽔池、⼈造湿地④植被覆盖:在不透⽔性建筑的顶层覆盖⼀层植被,是由植被层、介质层、过滤层以及排⽔层等构成⼀个⼩型的排⽔系统。

⑤透⽔性地⾯:表⾯由透⽔结构铺装,让初期⾬⽔⼊渗,下部填筑多孔结构材料制成的垫层,垫层具有吸附降解功能,能够消纳初期⾬⽔的污染。

6、核⼼思想“⼀⽚天对⼀⽚地”,实现⽴体多层次多功能分流分滞。

《城市生态学》课程笔记

《城市生态学》课程笔记

《城市生态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城市生态学的概念1. 定义: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关注城市环境中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相互作用如何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2. 研究对象:城市生态系统,这是一个由自然、社会和经济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

具体包括:- 生物成分:植物(如城市绿地、公园)、动物(如宠物、野生动物)、微生物(如土壤和水体中的微生物)。

- 非生物成分:水(如河流、湖泊、地下水)、土壤(如城市土壤特性和污染)、气候(如城市热岛效应)、建筑物(如住宅、商业建筑)。

3. 研究内容: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

- 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探讨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生态过程。

- 城市生态因子的作用:分析城市环境中的生态因子如何影响生物和非生物成分。

-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影响及其解决方案。

- 城市生态规划与管理:提出基于生态学原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策略。

二、城市生态学的发展简史1. 萌芽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背景:工业革命导致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 代表性事件:关注城市卫生条件、绿化和公共健康问题。

2. 形成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标志:芝加哥学派的社会生态学研究,特别是帕克和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型。

- 成果:城市生态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逐渐形成。

3. 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 特点:研究内容不断丰富,如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分析、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

- 重要著作:如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提出了生态规划的理念。

4. 深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趋势:与其他学科如环境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交叉融合。

- 焦点: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修复。

城市生态学_重点复习

城市生态学_重点复习

一、基本概念1、生态平衡;一个系统能够长期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性,例如,组成成分和数量比例持久的没有明显的变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接近相等,这种状态叫生态平衡2、环境影响评价;又叫环境影响分析,指对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及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

3、城市景观;城市所有空间范围,或是城市布局的空间结构和外观形态。

4、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生物种类、种群数量、种的空间配置(水平的和垂直的分布),种的时间变化(发育、演替和季节性变化)是生态系统的结构特。

5、城市人口迁居;指城市中以住宅位置改变为标志的,城市地域范围的人口(往往是住户)移动。

6、城市生态位:是一个城市给人们生存和活动所提供的生态位,是城市提供给人们的或可被人们利用的各种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的集合。

7、城市:经过人类创造性劳动加工而拥有更高“价值”的人类物质、精神环境和财富,是更符合人类自身需要的社会活动的载体场所和人类进步的合理的生活方式之一,是一类以人类占绝对优势的新型生态系统。

8、净化作用;指部分生态因子具有以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消除水、气、土中的污染物浓度的增加。

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三类。

9、限制因子;在诸多生态因子中使生物的耐受性接近或达到极限时,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活动以及分布等直接受到限制、死亡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10、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工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属于人工生态系统。

11、城市地质灾害;是地壳动力地质作用及岩石圈表层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和影响下,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命及财富遭受损失的现象。

12、城市林业;指城市范围内,以树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及其中的建筑设施,城市林业是建设和经营利用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行业,指建造、经营和利用城市范围内,以树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及其中的建筑设施。

13、人工环境;指人类在开发利用、干预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构造出来的有别于原有自然环境的新环境,或称次生环境。

《城市生态学》PPT课件

《城市生态学》PPT课件

精选ppt
6.3 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与建设
6.3.1 城市化及其生态效应6.3.2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控制6.3.3 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及科学管理
精选ppt
6.3.1 城市化及其生态效应
城市化通常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是一个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象征,也是城市人口增长和分布、土地利用方式、工业化过程及工业化水平和趋势的综合表征。城市化标志:①空间上 城市规模的扩大;②数量上 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非农业人口;③质量上 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精选ppt
城市生态学理论:“生态城”、“健康城” 。生态城:按照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区域发展平衡、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 健康城:根据各国城市的不同实际,调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其向健康(包括城市居民的健康、城市代谢的健康和城市系统的健康)方向发展。是世界卫生组织所倡导的一项全球计划。
精选ppt
城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就是原生能源转化为次生能源,原生能源或次生能源经传输成为有用能源,并经过利用转变为最终能源的过程。在能量生产和消费活动过程中,有一部分能量以“三废”形式被排入城市环境而造成污染。
精选ppt
(3)城市生态系统的信息流城市是信息中心。城市具有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技术、完善的新闻传播网络和发达的信息服务设施,它们服务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各个层次和阶段,满足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城市居民的各种不同需求。
6.2 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指特定地域内人口、资源、环境(包括生物的和物理的、社会的和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环境)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体。
精选ppt

城市生态学考点

城市生态学考点

城市生态学考点1、城市生态位:城市生态位是一个城市给人们生存和活动所提供的生态位,是城市提供给人们的或可被人们利用的各种生态因子(例如水、食物、能源、土地、交通等)和生态关系(例如生产力水平、环境容量、生活质量、与外部系统的关系等)的集合。

2、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

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结合,另一特点是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时间性。

包括资源承载力,技术承载力,污染承载力。

3、生态系统的组成:生命成分(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无生命成分(太原辐射能、无机物质、有机物质)。

4、生态系统最初的能量来源于太阳。

太阳光照到地面上,产生两种能量形式:一种是热能,另一种是光化学能。

(P27)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通过食物网络在系统内的传递和消散过程。

它始于生产者的初级能量固定和转化,至于还原者功能的完成。

流动的规律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6、氮最大的储存库是岩石圈,最大的交换库是土壤中腐殖质。

磷从岩石圈中释放出来,最终又沉积在大海中并转变为新的岩石。

7、物质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移动量成为流通率。

周转率=流通率/库中营养质量周转时间=1/周转率8、生态因子影响着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影响着群落的特征。

生态因子作用特征: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阶段性、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

作用方式:拮抗作用,协同、增强和叠加作用,净化作用9、克拉玛依、大庆、东营、锦州等为石油工业占主导的城市。

伊春、牡丹江等为森林和木材加工占主导的城市。

(P58)10、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是指城市生态系统能够利用城市内外系统提供的物质和能量等资源,生产出产品的能力。

包括生物生产和非生物生产。

生物生产包括初级生产(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和次级生产,非生物生产包括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满足人类精神生活的文艺产品及相关服务)。

城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城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城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城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城市生态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它的研究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主要的研究内容有:
1、城市生物圈研究:研究城市自然环境构成的动植物群落分布、关系以及变化规律,探讨城市绿色空间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城市三维生态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2、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研究:从整体生态系统服务角度出发,研究城市自然资源的状况和功能变化,探讨城市生态补偿、城市生态改造、城市生态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3、城市环境质量研究:研究城市空气、水、声环境,以及人地关系,探讨城市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及调控措施。

4、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研究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探讨环境、经济和社会的相互协调发展,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制度等。

二、城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1、实地调查法:城市生态学研究在实践中,主要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即对城市自然环境进行观察和考察,收集相关的实物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总结等工作。

2、建模模拟法:利用微机技术,建立城市生态系统的计算模型,将影响城市自然环境的因素以及城市生态调控措施模拟出来,以便对于城市自然环境的有效保护做出科学的决策。

3、理论分析法:利用理论研究,梳理出城市生态系统的规律,
构建城市自然环境变化的理论模型,以便对城市自然环境的变化趋势和其驱动机制进行科学的预测。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1.生境是一个综合体,是由各种因素组成的。

组成生境的因素称生态因子。

2.生态因子的作用方式:1)拮抗作用2)协同、增强和叠加作用3)净化作用3.生态因子作用的规律1)限制因子规律2)最低量(最小因子)定律3)耐受性定律4.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实际上是在生物群落的基础上加上非生物的环境成分(如阳光、湿度、温度、土壤、各种有机或无机的物质等)所构成的。

5.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由两部分、四个基本成分组成的。

两部分就是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也称之为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或生命成分和非生命成分;四个基本成分是指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和非生物环境。

其中前三者属于生命成分部分,后者为非生命成分部分。

6.生态系统的结构:空间结构、物种结构、营养结构7.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由生态系统中的生命物质——生态群落来实现。

1)生物生产2)能量流动3)物质循环4)信息传递8.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平衡是一定的动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各种对立因素(相互排斥的生物种和非生物条件)通过相互制约、转化、补偿、交换等作用,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阶段。

9.生态系统平衡的调节机制生态平衡的调节主要是通过系统的反馈机制、抵制力和恢复力来实现的。

10. 生态系统学定义:是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城市生态学将城市视为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人工生态系统,在理论上着重研究其发生和发展的动因,组合和分布的规律,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调节和控制的机理;在应用上旨在运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系统关系,增加城市活力。

11.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城市人口的结构、变化速率及其空间的分布特征,以阐明城市人口与城市环境问题的相互关系2)研究城市物质代谢功能(功能与能量流动的特征与速率)和城市环境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3)研究城市发展及其制约条件,阐明城市发展与城市环境问题的相互关系。

4)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城市生态系统模型5)研究城市环境质量与城市居民健康的相互关系6)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除人以外的生物体(包括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构成与变化,以及环境因子对生物的影响7)从区域环境质量管理的角度,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如农田、河流及海洋生态系统等)的相互关系8)研究社会环境对城市居民及其活动的影响9)研究合理的各种环境质量指标及标准10)研究城市生态规划、环境规划的内容、原理与办法12.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1)城市生态位原理2)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3)食物链原理4)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5)最小因子原理6)环境承载力原理13.环境承载力包括:资源承载力、技术承载力、污染承载力。

城市生态学重点

城市生态学重点

什么叫生态系统?它有哪些基本特征?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构成系统至少应具备3个条件:①有许多成分;②各成分间彼此联系、相互作用;③系统具有独立的、特定的功能。

述生态系统的自我反馈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是由多样性成分所构成,它们之间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错综复杂的连锁关系,使它们具有一定的自我反馈调节的能力。

反馈分为正反馈与负反馈。

负反馈使系统保持稳定,正反馈使偏离加剧。

为什么生态系统中通过各营养级的能量会逐渐减少?流动中能量逐渐减少,每经过一个营养级都有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发掉;各级消费者之间能量的利用率不高,在4.5%~17%之间,平均约10%。

林德曼的十分之一定律.和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有何特点?1.是人工生态系统。

人是这个系统的核心和决定因素。

人类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主要消费者,主宰者。

2.是容量大、流量大、密度高、运转快、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

3.是分解功能不充分的生态系统4.是自我维持力很薄弱的生态系统5.是消费者占优势的生态系统6.是受社会经济多种因素制约的生态系统7.是人类自我驯化的生态系统简述信息的作用及城市的信息功能。

传递知识:发布消息、宣传广播、输出数据等传递情报;军事、科技、经济情报的掌握往往居有利地位;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功能:输入分散无序的信息,输出经过加工、集中、有序的信息。

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自然生态系统有何不同?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以一定环境条件为背景的,以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经济、自然综合体,因而其组成包括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

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除了自然系统本身外,还有以人类为主体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营养结构与郊区相比,城市热量平衡有些什么特点?与郊区相比,城市热量平衡的“收入”中有较多的人为热。

而“支出“中的各分量中有如下特点:1.显热交换:大2.潜热交换:小3.城市的贮热量:大4.热平流量:忽略5.光合集能:少很多城市报导城市降水量多于郊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第一,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

1、生态学:关于有机体与周围外部世界的关系的一般学科,外部世界是广义的生存条件。

2、生态因子:生境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对生命有机体生活、生长发育、繁殖以及有机体存活数量有影响的空间条件及其它条件的总和。

组成生境的因素称生态因子。

3、生态系统: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4、生态平衡: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初稳定状态。

5、城市生态学:是对人们的空间关系和时间关系如何受其环境影响这一问题的研究6、城市生态系统:特定地域内的人口、资源、环境(包括生物的和物理的、社会的和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地复合体。

7、城市生态规划:运用系统分析手段、生态经济学知识和各种社会、自然信息、经验,规划、调节和改造城市各种复杂的系统关系,在城市现有的各种有利和不利条件下寻找扩大效益、减少风险的可行性对策所进行的规划。

8、生态城市: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乡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并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系统。

9、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两大部分: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四个基本成分: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非生物环境1、生态因子作用的方式(1)拮抗作用:拮抗是各个因子在一起联合作用时,一种因子能抑制或影响另一种因子起作用。

(2)协同、增强和叠加作用:这几种作用主要是非生物因子中的化合物对生物的毒性作用。

协同作用:共同作用时毒性超过单独作用之和,如王水。

叠加作用:共同作用时毒性等于单独作用之和。

增强作用:某化合物本身无毒,但与另一种化合物共同作用时,使后者毒性增强。

(3)净化作用:部分生态因子具有以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消除水、气、土中的污染物浓度的增加。

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

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

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1、城市: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通讯信息快捷,服务设施齐全,交通便利,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区域,是周围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2、生态位:指物种在群落中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3、食物链:指以能量和营养物质形成的各种生物之间的联系。

4、食物网:指一个生物群落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而形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5、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用简单的无机物质合成复杂的有机物质的自养生物,也包括一些光合细菌。

6、消费者:以其他生物或有机物质为食的动物。

包括草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

7、还原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生性动物和腐生性动物。

8、次级生产:指除初级生产者之外的其他有机体的生产,即消费者和还原者利用初级生产量进行同化作用,表现在动物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营养物质的贮存。

9、生态效率:就是输出和输入之间的比率,也就是生产的物质或产量,与生产这些物质所消耗的物质量的比率,10、百分之十定律:从一个营养级到另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0%,即生产效率顺着营养级逐级递减。

11、初级生产力:是能量被固定的速率,以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质或干有机物来表示。

12、净初级生产力:在植物呼吸作用之后,剩余下来的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所固定的能量,或生产的有机物质。

13、生境:指在一定时间内对生命有机体生活、生长发育、繁殖以及有机体存活数量有影响的空间条件及其他条件的总和。

14、主导因子:在诸多生态因子中,有一个生态因子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称为主导因子,主导因子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因子发生变化。

15、拮抗作用:指各个因子在一起作用时,一种因子能抑制或影响另一因子起作用(两种以上化合物共同作用时,毒性低于各化合物毒性之和)。

16、协同作用:两种或多种化合物共同作用时的毒性等于或超过单独作用时的毒性总和。

当某些化合物使机体对另一种化合物的吸收减少、排泄延缓、降解受阻或产生更大的代谢时,都可产生协同作用。

城市生态学分章节 复习资料

城市生态学分章节 复习资料

第一章1.城市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研究城市结构,功能和动态调控的一门学科。

2.城市生态学的分支学科:城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景观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城市社会生态学。

3.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态学思想:城镇道路要占10%,提出城市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比例为100:1,最多不小于10:1. 1885年包世臣提出这一比例关系为5:1.4.田园城市规划理论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

5.城市生态学的学科基础:1.生态学 2.城市学 3.人类生态学。

6.生态位:物种在群落中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7.城市生态位:城市满足人类生存发展所提供的各种条件的完备。

可分为生活生态位,生产生态位。

8.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理:1.生态位 2.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 3.食物链原理 4.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 5.环境承载力原理9.环境承载力: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具体表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

包括:资源承载力,技术承载力,污染承载力。

10.环境承载力特点: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结合、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时间性11.环境承载力包括:(1)资源承载力:含自然资源条件,例如淡水、土地、矿藏、生物等,也包括社会资源条件,例如劳动力资源、交通工具和道路系统等。

现实的:只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某一区域范围内的资源承载能力潜在的:指技术进步,资源利用程度提高或外部条件改善促进经济腹地资源的输入,从而提高本区的资源承载力(2)技术承载力:主要指劳动力资源、文化程度与技术水平所能承受的社会作用强度,它同样也包括现实的和潜在的两种类型(3)污染承载力:反应本地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大小的指标12.环境承载力原理具体内容:(1)环境承载力会随城市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环境承载力的改变引起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从而推动系统的正向演替或逆向演替。

(3)城市生态演替是一个更新过程,它是城市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及内部自我调节的结果。

《城市生态学》重点笔记

《城市生态学》重点笔记

《城市生态学》重点笔记----86f31528-6ea5-11ec-afd7-7cb59b590d7d《城市生态学》1.生命系统本质上是一个具有一定结构和调节功能的生命单元。

2.能量流是指通过食物网在系统中传递和耗散能量的过程。

3.十分之一定律营养级之间能量转化效率平均为10,这就是生态学中作为“十分之一定律”。

4.信息流是指生态系统内各生命组分之间的信息传递。

5.顶级群落是一个平衡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群落,即群落及其周围环境,包括气候、土壤、地质地形相适应的群落,因此也是个稳定的群落。

6.演替三个特征(1)继承是社区发展的有序过程。

它在某个方向上有规律地发展,因此可以预测;(2)演替是自然环境变化的结果,但受群落自身控制;(3)演替是以稳定的生态系统为发展的顶点,即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有最大的生物量和生物间共生功能。

7.人口动态,包括数量动态、空间动态、人口调节和环境变化的生态对策。

8.门槛9.抵抗力它是生态系统抵抗外部干扰、维持系统结构功能原状的能力。

10.11.12.13.恢复力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部干扰后恢复到原始状态的能力。

自主性是生态系统对各种内部现象的自我控制能力。

稳态机制是指内部组织和结构的一种调节功能,即调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能力。

城市化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城市地区(或农业人口转变成非农业人口)的过郑。

十四城市化的特点人口集中、产业集中、能源结构改变、需水量增加、交通便捷、信息传递快速、不透水地面的增加,绿地的减少,人们生活习惯的相应改变。

15.城市化的好处由于人口集中,劳动力集中,便于组织大生产;产业集中,交通发达,有利于扩大贸易,繁荣经济;便捷的通讯和集中的信息促进了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的发展;城市良好的医疗卫生设施、周到的公共服务、便利的生活条件和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改善和丰富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为人们发挥聪明才智创造了机会。

十六世界八大公害事件①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马斯河谷事件”②194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多诺拉镇的“多诺拉事件”③ 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④ 1952年伦敦的“雾霾事件”⑤ 1961年日本的“Siri市哮喘事件”⑥ 1953年日本“水俣病事件”⑦ 日本富山县“骨病事件”⑧ 日本北九州“米糠油事件”17城市问题的生态学实质(1)城市的物流基本上是线性的,物流链很短,通常从资源到产品和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生态学重点
————————————————————————————————作者: ————————————————————————————————日期:

多样性与稳定性: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的能力,是同生态系统物种及结构的多样性、复杂性呈正相关的。

食物链:以能量和营养物质形成各种生物之间的联系。

食物网:生物群落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而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食物链(网)原理在城市生态中的现实意义:除掉或控制那些影响食物网传递效益,利润低、污染重的链环。

加链:增加新的生产环节,将不能直接利用的物质、资源转换为企业生产的“废品”也可能是另一些企业的原料。

如此可以对城市食物网“加链”和“减链”。

简述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的主要内容: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形态与功能、城市人口、生态环境、城市灾害及防范、城市景观生态及其空间结构、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生态学原理;
简述黑箱理论:完全忽略系统内部结构,只能通过输入和输出的信息来研究系统的转化特性和反应特性的系统研究思路。

由于技术原因对系统内部难以了解,或仅对系统整体功能感兴趣时,都采用黑箱研究思路。

简述白箱理论;对系统的组分构成及其相互联系有透彻的了解,揭示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功能来认识系统输入与输出在内的整体特性。

如生物的形态解剖研究、各种电器设计常采用白箱研究思路。

简述同心圆增长理论:
简述扇形理论;
简述多核理论;
简述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环境承载力原理的内容包括哪些:(1)环境承载力会随城市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2)环境承载力的改变会引起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从而推动城市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或逆向演替。

(3)城市生态演替是一种更新过程,城市生态系统向结构复杂、能量最优利用、生产力最高的方向的演化称为正向演替;反之称为逆向演替。

(4)演替方向:当城市活动强度小于环境承载力时,城市生态系统可表现为正向演替;反之,则相反。

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哪些特征:主体是人类、主要为人工环境、是一个不完全的生态系统
正向演替和逆向演替有哪些区别;进展演替指的是随着演替的进行,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种类成分由简单到复杂,群落对环境的利用由不充分到充分,群落产生生产力由低逐步增高,
群落逐渐发展为中生化,生物群落对外界环境的改造逐渐强烈. 而逆行演替的进程则与进展演替相反,它导致生物群落结构简单化,不能充分利用环境,生产力逐步下降,不能充分利用地面,群落旱生化,对外界环境的改造轻微.(区别就在里面了)举例说封山育林往往导致进展演替,过度放牧或乱砍滥伐则导致逆行演替
人口的社会构成:包括人口的社会分布,职业构成,民族组成等。

可分为三大类:基本人口(工矿交通企业、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及高等院校在册人员)服务人口(为本地区服务的企业单位,文教、医疗和商业单位的在册人员)被扶养人口(未成年、未参加工作和丧失劳动力的人)
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针对人口密度的高低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利弊,存在两种观点:(1)人口密度的增加将加重人的生理和精神压力,降低生活水平,恶化环境质量,使犯罪率上升;(2)适当增加人口密度,将有助于降低按人口平均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减少运输量,节约能源,充分发挥城市功能,提高经济效益。

城市建设的地质环境:(1)高度稳定地段,任何外力都不能破坏的地段(2)不稳定的地段,自然条件下处于稳定状态,但容易被一定形式的外力或不适宜的建筑群破坏(3)高度不稳定的地段,灾害常发生地段,比如大面积崩土,现代冰川,遭受强烈腐蚀的海涯,地震高发区,地壳热力作用和活火山等地段。

城市建设用地的工程地质类型:(1)不需要进行任何处理的良好建设用地(2)适宜建设,但需要简单工程处理的用地(3)可以进行建设,但需要进行适当工程处理的用地(4)不适合工程建设的用地
空气污染:空气污染分为点源和面源。

点源:集中在一点或可当作一点的小范围内空气中排放污染物的污染源。

面源:在一个面积大小不可忽略的范围内向客气排放污染物的污染源。

城市中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一为固定源(固定点排放如工厂,火电厂,钢铁厂)二为流动源(汽车,火车,轮船,飞机)
颗粒污染物:(1)降尘:直径大于10微米的微粒易自然沉降(2)飘尘:直径小于10微米的微粒,不易沉降,粒径在0.25~10微米之间均称为云尘;(3)粉尘:工业生产中产生,直径介于1~100微米之间的固体微粒
烟尘:由于燃烧,熔融,蒸发,升华,冷凝形成;其直径多大于1微米;
烟雾:煤烟和雾结合产生,有两种,(1)伦敦型,煤尘,二氧化硫和雾混合并伴有化学反应产生的烟雾。

(2)洛杉矶型,汽车排气和氮氧化物通过光化学反应形成的烟雾。

烟气:含有粉尘,烟雾及有害有毒气成分的废气。

城市气候形成的原因:(1)具有特殊的下垫层(2)由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采取降温,家庭生活等活动所释放出的能量,废气和尘埃,使城市内部形成一个不同于自然气候的城市环境。

(3)由于大量气体和固定污染物排入空气中,明显的改变了城市上空大气组成,影响了城市空气的透明度和辐射能量收支。

城市热岛效应:由于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吸热率和更小的比热容,使得城市地区升温较快,并向四周和大气中大量辐射,造成了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的郊区气温,高温的城区处于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岛屿,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形成原因:(1)特殊的下垫面(2)下垫面的建筑材料的热容量,导热率比郊区自然界的下垫面要大(3)建筑物,道路,广场不透水(4)认为热进入大气层(5)建筑密集,通风不良,不利于热量扩散。

逆温: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这种气层为逆温层。

城市水环境:是一个城市所在的地球表层的空间中水圈的所有水体、水中悬浮物及溶解物的总称。

城市水环境特点:(1)淡水资源的有限性(2)系统性特点:组成城市水环境的各方面相互制约,互相影响,结合成了有机的整体。

(3)城市水环境系统自净能力有限的特点。

城市土壤环境:土壤是地壳表面的岩石经过以地质历史时间为周期的长期风化过程和风化产物的淋溶过程,逐步形成土壤,它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和空气组成。

城市化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城市土壤与自然土壤不一样,具有明显的特异性质。

如:形态方面土层无分化,含碳量低,细菌总数较少等。

人为压实降低了土壤孔隙度,从而降低了土壤持水能力和通气性能,增加植物根系生长的阻力;同时普遍存在pH值太高和有机质、氮和磷含量低等特点。

土壤是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复合体,有相当高的净化效率。

吸收CO,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乙烯,去除霉菌。

发展和利用污水灌溉:(1)严控污水排放标准(2)健全城市下水道排水系统(3)根据区域性土壤环境容量,进行污水定额灌溉(4)控制污水施用量,改进施用方法(5)建立污灌区防护林带,增加植被覆盖率,吸收一部分有害元素(6)建立土地处理系统处理污水
城市景观的概念:福曼认为景观具备以下几个特征:(1)生态系统的聚合(2)各生态系统之间和物质能量流动的相互关系(3)具有一定气候和地貌特征(4)与一定的干扰状况的聚合相对应。

景观要素的基本类型:(1)斑块(2)走廊(3)本底。

三者关系:斑块和走廊在功能和形状上有所区别,也有一致的地方,走廊即是带状斑块。

斑块和走廊都是本底所包围的。

斑块:其是在外貌上与周围地区有所不同的一块非线性地区区域。

按照起源分为四种:干扰斑块,残余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入斑块。

走廊的功能:双重性,一是它可将景观不同部分分割开来,二是它又将景观中某些不同的部分连接起来。

二者功能是矛盾的,但却集中于一体,区别在于作用的对象不同。

走廊的宽度:走廊的宽度会影响物种的移动,但其宽度也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变化。

走廊的狭窄处称为狭点。

走廊的连接:两个走廊的连接处或走廊与斑块的连接处称为结点。

结点在走廊中往往是不同群落的过渡带。

走廊的相对高度:从走廊与周围景观要素的垂直高度来看,可分为低位走廊和高位走廊。

走廊植被低于周围植被者称为低位走廊,如林间小路,峡谷等;走廊植被高于周围植被者称为高位走廊,如农田防护林。

走廊的横断面结构:走廊的横断面可以分为一个中央区和两个边缘区。

中央区反映了走廊的功能,两个边缘区可能很相似,也可能有某些差别,这决定于走廊的宽度以及周围的性质。

本底:一个景观可能是有几种类型的景观要素构成的,其中,本底是面积最大,连接最强,对景观的功能所起的作用最大的那种景观要素。

本底的标准:本底的量化要素:(1)相对面积(2)连通性(3)动态控制作用
孔性:斑块在本底中即是所谓的孔性,所以斑块的密度和孔性有密切的关系。

计算孔性时只计算有闭合边界的,没有闭合边界的斑块不算。

孔性和连通性都是描述本底特征的重要指标。

网络:走廊若相互相交连通,则成为网络。

网络是本底的一种特殊形式。

网络在结构上的重要特点有交点和网络太小。

交点:走廊之间的连接处即为交点。

一个网络中不同走廊之间的交点可能是多种多样的。

有十字型,T型,L型等。

交点处及附近的环境条件与网络上的其他部位有所不同。

景观的特征:(1)异质性(2)可感性(3)时空性(4)社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