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美育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与美育
【摘要】如何根据语文课教学的特点,把审美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成为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公民呢?这实为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谈几点浅略的做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育关系做法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人文性”就是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因此,语文课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有“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而且“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那么,如何根据语文课教学的特点,把审美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成为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公民呢?这实为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几年来,我用美学的观点研究语文教学,运用审美的手段陶冶学生的情操,使语文教学出现了较为理想的课堂效果。
一、描绘艺术形象,使学生鲜明的感受美
怎样使学生鲜明的感受美?要认识美感的突出特征,就是美的直觉性。当你看到一轮明月高悬在夜空中,当你听到悠扬洞箫声从远处传来,你就会凭直觉自然地产生一种愉快的心情。这就是一种美
的感受。要使作品的艺术境界活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就会凭直觉感受到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让学生感受美的基本形式应该是表情朗读课文和生动形象地描绘课文内容。这样引导的美感能使学生倾心于课文本身,有助于培养阅读课文的兴趣,从课文中自然地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
比如,朗读朱自清的《春》,“小草从土里偷偷地钻出来……花满地是的,红的象火,粉的似霞……”这样描述,就可能将生动的画面映入学生的脑海,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便能引起强烈的兴趣,并受到教育。再如,我们讲《沁园春·雪》,可以先将准备好的“雪景”与“雪后天晴的景色”利用幻灯显出,让学生有个直观的享受;然后让学生朗读古代描写“雪景”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再放《沁园春·雪》的配乐朗读录音,引导学生感受“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雄伟壮丽景象。从而使学生热爱美丽的大自然,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伟大的祖国,也激起他们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责任感。
二、寻找美德题材,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
新编语文教材中,只要潜心研究,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题材比比皆是。教材中的传统美德思想,要依据教材中自身的内容,有意强化,但不生拉硬扯,要自然而然,潜移默化,顺理成章地进行教育。学生自然在长时间反复接触中,逐渐形成崇高的传统美德,分辨是非,净化自己。
例如《我的老师》中体味出一个教师纯真的爱。《小麻雀》的作
者同情弱者,救助弱者,与那种以强凌弱的霸道行径形成了强烈而鲜明对比的美德流露于字里行间。
语文课进行美的教育不是外加的,而是从语文本身挖掘出来的。这种美的因素,有时不仅存在于文学作品中,而且在相当多的议论文中也有。教师要帮助学生去找课文中的因素,运用文章的魅力,去加强对学生的教养与情操的熏陶。语文教材离不开情和意,要使学生接受,主要从打动感情人手,从中引导学生领悟文中的主旨。通过情的感染,使其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并深刻的感受美。
又如,《荔枝蜜》的结尾这样写道:“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这里蜜蜂酿造生活的含义,仅靠词汇及其搭配本身是难以理解的。教师要启发学生把蜜蜂和老梁等劳动者联系起来,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比照,从而对蜜蜂的赞美之情便会自然而然地上升到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这样,不仅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升华,而在审美活动中也领悟到了全文的主旨。
三、培养想象能力,丰富审美享受
美感过程中的认识与体验是统一在想象中的。想象越活跃,理解越深刻,情感体现就越强烈,人们的审美享受也越高。一篇有高度表现力的作品,通过想象,可以把人带进无限的时间与空间,引进光彩夺目的想象世界。这是想象中的“再想象”,即根据语言的表达在头脑中所形成的有关事物的想象。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写反映生活的文章是培养创造想象能力的有效途径。
例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全诗不见一个“喜”字,而处处皆显喜意。好一个“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多么温柔,多么有人情味呀!言简意丰,余味无穷。学生也许还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中,教师却要因势利导,诱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以《春雨》、《雨中情》等题目进行写作,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可面对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的生活,学生却感到没啥可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是对生活素材进行概括、提炼、再创造的能力不高,形象思维能力不强。培养审美能力,就要让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感受生活的美,写他们生活中感受至深的人和事,特别是写新人新风,学生就会在创造和想象中得到美的享受。当他们完成一篇作文,写出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人物的时候,他们自己也就受到了美的陶冶。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审美情感教育更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篇篇教材中只要潜心研究,对学生循循善诱加以点化,有意强化,升华,就会收到潜移默化、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正是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语文教师教书育人的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