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中国年,感悟中华文化
我是中国娃我过中国年主题反思
我是中国娃我过中国年主题反思作文一《我是中国娃我过中国年》我是一个中国娃,最喜欢过的就是中国年啦!一到过年,到处都红彤彤的,可热闹了。
大人们忙着贴春联、挂灯笼,我也会在一旁帮忙,虽然我个子小,但是我力气可大啦,能帮着拿东西呢。
到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那一道道美味的菜肴,有鱼有肉,还有我最爱吃的饺子,真是让人馋得流口水。
吃过年夜饭,我就盼着能快点收到红包,每次拿到红包,我心里都乐开了花。
放烟花也是过年必不可少的节目。
看着天空中绽放的绚丽烟花,我高兴得又蹦又跳,感觉自己就像一只快乐的小鸟。
我喜欢过年,因为过年可以穿新衣、吃美食、收红包,还能和家人一起开开心心地玩耍。
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娃而感到骄傲!作文二《我是中国娃我过中国年》作为一个中国娃,过年对我来说是最开心的时候。
每年一进入腊月,我就开始盼着过年。
妈妈会带着我去买新衣服,那一件件漂亮的衣服,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穿上它们。
到了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传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汇报人间的情况,所以我们会送灶王爷,希望他能在天上为我们说好话。
然后就是大扫除,我会拿着小抹布,跟着爸爸妈妈一起打扫房间,虽然很累,但是看到干干净净的家,心里特别有成就感。
除夕那天,我早早地就起床了,跟着爸爸贴春联,红红的春联一贴,家里立刻有了过年的气氛。
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看春晚,吃着瓜子、水果,笑声不断。
大年初一,我穿上新衣服,去给长辈们拜年,收到了好多红包,真是太高兴啦!中国年,是充满欢乐和幸福的年,我喜欢过年,喜欢做一个快乐的中国娃!作文三《我是中国娃我过中国年》我是个中国娃,每到过年,家里就像变魔术一样,变得特别不一样。
你看,窗户上贴上了红红的窗花,那是奶奶亲手剪的,有小兔子、大花朵,可漂亮啦!大门两边也贴上了春联,那是爷爷写的,笔锋有力,我可佩服啦!厨房里,妈妈忙得不可开交,做了好多好吃的。
有香香的红烧肉,甜甜的八宝饭,还有热气腾腾的饺子。
我在一旁帮忙包饺子,虽然包得不好看,但是能参与其中,我觉得很有趣。
“中国年”传统文化元素
“中国年”传统文化元素中国年,也称农历新年,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是中国人民在农历正月一日庆祝的节日。
中国年是中国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年所传承的传统文化元素独具特色,体现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一、春节联欢晚会春节联欢晚会是中国年的一项重要活动,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举办。
春节联欢晚会是通过现场演出、话剧、小品、歌曲、舞蹈等形式表达中国人民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期待。
晚会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春节的庆祝活动、民族歌曲和舞蹈表演等,也有一些节目以幽默的方式展示中国人的生活和价值观念。
二、拜年和红色元素中国年期间,人们互相拜年,传递祝福和问候。
拜年是中国年期间最重要的传统之一,有许多禁忌和街巷礼仪。
拜年时,人们会穿上整洁的衣服,带上年糕和礼品,向亲朋好友拜年,以表示吉祥和祝福。
拜访的时候,人们还会给小孩子红包,以示祝福和喜庆。
红色元素也是中国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红包、灯笼、剪纸等都是传统的中国年装饰品,寓意着幸福、吉祥和财富。
三、除夕和春联中国年的第一天是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被称为除夕,除夕夜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
人们会进行年夜饭,全家团聚,共度团圆之夜。
夜晚,人们还会在门口贴春联和福字,以祈求来年平安和好运。
春联是文字和图案组成的横幅,用于贴在门上和墙上,表示吉利和繁荣。
春联上的文字往往包含着美好的祝愿,如“岁岁平安”、“步步高升”等等。
四、灯笼和庙会灯笼是中国年期间的一个重要装饰品,也是庆祝节日和驱逐邪灵的象征。
中国年期间,人们会在家里和街道上挂灯笼,白天和晚上都会亮起来。
灯笼多样多样,有红色的、金色的、花样各异的等等。
庙会也是中国年期间的一项传统活动,人们会到附近的寺庙或公园去游玩和观看表演,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吃和游戏,人们可以尽情享受快乐和放松身心。
五、舞龙舞狮和烟花爆竹舞龙舞狮是中国年期间的一个传统表演,代表着祥瑞和好运。
舞龙舞狮的表演往往需要一整个团队,包括舞者、鼓手和伴奏乐器。
2024年中华上下五千年演讲稿
2024年中华上下五千年演讲稿尊敬的评委、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首先,我要感谢评委们给我这个珍贵的机会,让我有机会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我对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理解和感悟。
中华上下五千年,是我们民族的根基和灵魂,它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也承载着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高尚情操。
回顾五千年的历史,我们的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挫折,但始终不屈不挠,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和磨砺,坚定而自信地走过了漫漫长路。
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有了中国古代的伟大文明,如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秦朝、汉朝等文化时代,每一个时代都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历史记忆。
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和学者,如孔子、老子、庄子、孟子等,他们的思想理论成果影响着世界,使之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古代也是世界领先的,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九章算术等,这些成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也使中国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世界科技史的记忆中。
需要强调的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不仅仅是繁荣和辉煌的,也有着屈辱和磨难。
我们曾经历过外族的入侵和殖民统治,但我们始终保持着对自身文化和传统价值的坚守和自信。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保护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坚持走上了独立、自强的道路。
回顾历史,我们中华民族的辉煌成就和丰富文化遗产是值得我们自豪和珍惜的。
然而,我们不能只看老去的历史,更不能停留在过去的成就上,我们要关注当下和未来。
当今世界发展迅猛,同一时刻发生着大量的改变和变革。
这需要我们不断地与时俱进,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和合作。
我们要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传统价值观,用现代的方式诠释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传统。
同时,我们也要保持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坚守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传统,蕴含了诚信、孝道、忠诚、和谐等重要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对于我们个人的修身养性、家庭的和睦相处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2024年中国文化心得体会
2024年中国文化心得体会作为一个外国人,我有幸在2024年有机会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并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2024年的中国文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在这里想分享一些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2024年的中国文化展现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传统价值观。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其文化与历史紧密相连。
在参观博物馆和历史遗址时,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塑造。
古代哲学家的思想和价值观,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中依然有着重要的地位。
与此同时,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国举办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和节日,以宣扬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并激励人们认识和传承这一宝贵遗产。
这一点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认为文化传承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历史,认识自己的身份,并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其次,2024年的中国文化展现了现代化和传统的和谐共存。
中国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大国,在经济和科技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然而,中国人民并没有因为现代化的迅猛发展而丧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相反,他们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并创造出独特的现代文化。
这可以体现在中国的建筑风格、艺术表现形式、娱乐活动等方方面面。
例如,在我在中国的日常生活中,我能够欣赏到传统乐器的演奏、传统戏剧和舞蹈的表演,这些都是将传统文化和现代表现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优秀例子。
这种和谐共存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告诉我现代化不一定意味着完全抛弃传统,而是可以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寻求平衡和融合。
第三,2024年的中国文化展现了人们对于和谐与平衡的追求。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和谐是一个核心价值观。
这体现在中国人对于社会和家庭关系的重视,对于人际关系的关心和维护,以及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上。
在我在中国的日常生活中,我能够亲眼见证中国人对于社会和家庭的关心和照顾。
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在家庭中,中国人都非常注重礼节和尊重他人的感受。
了解传统节日体验中华文化
了解传统节日体验中华文化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代表着华夏文化的传承和特色。
通过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和传统价值观。
下面将为您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以及在这些节日中体验、感受中华文化的方法。
一、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球华人共同庆祝的日子。
春节的来临标志着旧年的结束和新年的开始。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传统习俗和庆祝活动,例如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
要体验中华文化的春节,可以参加拜年活动,给亲朋好友拜年并互相祝福。
还可以品尝传统美食,比如年糕、饺子等。
此外,还可以观看春节晚会、赏花灯等,感受中国年味的独特魅力。
二、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农历八月十五日,也被称为“月亮节”。
中秋节是一个有关家庭团聚和感恩的节日,人们会赏月、品尝月饼、联谊聚会等。
在体验中华文化的中秋节期间,可以和家人一起准备丰盛的中秋餐,品尝传统的月饼和其他各种美食。
此外,也可以制作并赏月亮灯笼,赏月时欣赏月亮的美丽和神秘。
三、端午节端午节,又称为“粽子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也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
人们会划龙舟、吃粽子和挂艾草,以驱邪避病。
在端午节期间,可以尝试亲手制作粽子,体验包粽子的乐趣。
还可以参与龙舟比赛,感受划龙舟的激情。
此外,可以了解屈原的故事和传统文化,加深对端午节的理解。
四、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踏青祭祖节日,也是中国的法定节假日之一。
清明节期间,人们会扫墓祭祖,悼念逝去的亲人,同时也会踏青赏花、放风筝等。
要体验中华文化的清明节,可以与家人一起亲自到墓地扫墓,缅怀先人。
还可以参与踏青活动,到郊外或公园欣赏春天的美景。
此外,还可以制作传统的纸扎物品,如纸钱、纸马等。
五、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农历的正月十五,也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灯节,人们会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等。
在元宵节期间,可以欣赏各式各样的花灯展览,体验灯光的魅力。
中华文化学习心得体会(优秀7篇)
中华文化学习心得体会(优秀7篇)作为中华儿女,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汲取文化智慧、弘扬文化精神、传播文化价值……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相关内容,作者精心整理了7篇中华文化学习心得体会,欢迎查阅与参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政治教案优秀篇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知道文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懂得如何再创中华文化辉煌。
2、过程与方法结合我国一些传统文化现象产生和发展历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初步懂得从我国的文字和史书典籍中收集、整理和提炼中华民族文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积极地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我国先进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如何复兴中华文化难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激发学生发展中华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情景导入:音乐铺垫,孕育情感教师: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继承性,优秀的文化能够塑造人生,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它们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识。
下面就让我们伴随着一首非常优美的中国古典音乐《茉莉花》,来进入我们中华文化的学习。
请同学们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概括一下中国的四大国粹。
设计意图:是通过情景导入课题,激发探究兴趣。
同时把学生的思绪带进古老悠久的中华文化之中,使迅速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课件展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地图展示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各学习小组推选代表,课堂上展示他们通过到图书馆查询、互联网查询等方式收集的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字图片及多媒体资料,阅读教材P62—63思考问题:大家觉得中华文明与其他三大文明相比较,较大的不同是什么说明中华文化具有的显著特点是什么小组代表展示课件并回答:唯有中华文明一直都没有中断,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我和我的中国年寻味征文10篇
我和我的中国年寻味征文10篇我和我的中国年寻味征文【篇1】当街上、路边挂起一串串红红的灯笼,当家家户户贴上红红的春联,当爆竹“噼里啪啦”的歌声此起彼伏,没错,我们又迎来了举国同庆的中国年——春节!“年”的来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从前,有一只叫“年”的神兽,凶猛可怕,常常跑来人间吃牲畜,吃饱后还不满足,一看见落单的人,就会张牙舞爪地扑过去,吓得人们胆战心惊。
一位智慧的老人发现年最怕火、红色和响声,于是,家家户户都在除夕夜燃放爆竹,张灯结彩,终于把年给吓跑了。
每逢春节,我最喜欢贴春联。
邻居们都上街买春联,而我们家则是自己题写,意义非凡。
爷爷首当其冲,提笔写下“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花永开。
”写完,爷爷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我照着爷爷的架势写下了横批:“喜迎新春。
”虽然字不如爷爷的漂亮有力,但大家都夸我能干!我开心极了,心里想着:只要好好练,总有一天,我可以代替爷爷写春联。
观赏烟花也很有意思。
除夕的夜晚,无尽的夜空闪烁着点点光亮,除了星光,还有火光。
一簇簇烟花奋勇上窜,“啪”的一声,在空中炸开,瞬间绽放出炫目的光彩:有的像一阵阵流星雨划过夜空,坠落;有的幻化成一枚枚火箭在空中旋转,穿梭;有的像一根根金丝线垂下,飘落;还有的像一个个小眼睛眨呀眨,闪烁。
各种烟花争奇斗艳,五彩缤纷,看得人目不暇接,心潮澎湃!新年,就在这样的欢乐中拉开了序幕,接下来,还有拜年贺岁、走亲访友,还能拿压岁钱,怎能不让人心向往之?我和我的中国年寻味征文【篇2】莺啼燕语报新年,新年到,大街小巷,人潮人涌真热闹,左邻右舍,忙里忙外喜笑颜。
这是一个传承了千年的节日,这是一个万家团聚的时刻,这是一个全民庆祝的日子。
宁波的春节还带着丝丝寒意,但是这丝毫不能阻挡人们迎接春节的热情。
今年春节,奶奶早早的就准备了好多的食物,有腊肉,香肠,猪蹄,汤圆,鱼,虾,螃蟹把冰箱塞得满满的。
爷爷买了一副红红的春联贴在大门口,只见上联写着福旺财旺运气旺,下联写着家兴人兴事业兴,横批喜气盈门,哇!顿时感觉年味儿浓浓。
我的中国新年庆祝活动心得体会
我的中国新年庆祝活动心得体会中国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人们都会通过各种庆祝活动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对中国新年有着特殊的情感,今年我参加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中国新年庆祝活动心得体会。
一、贴春联贴春联是中国新年的传统习俗之一,也是我喜欢的活动之一。
在这个活动中,我和我的家人一起贴春联。
贴春联的过程非常有趣,我们首先会选择一副好看的春联,然后将它们剪下来,最后用胶水贴在门上。
这个过程让我感受到了团聚和温暖的氛围,同时也增加了家中的节日气氛。
二、包饺子包饺子是中国新年期间的另一个重要活动。
我和我的家人在除夕夜一起包饺子,这是一个团圆的时刻。
我们每个人都动手包饺子,我感到非常开心和有成就感。
包完饺子后,我们会一起品尝这些美味的小食物,并且欢笑声此起彼伏。
这个活动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幸福,同时也让我了解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三、舞狮表演在新年期间,我还有幸观看了一场舞狮表演。
这是一项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舞狮表演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活泼的节奏吸引了无数观众。
在表演中,两个人扮演狮子,一个扮演头部,一个扮演身体,通过精巧的配合和灵活的动作,跳跃和腾挪,栩栩如生地展现出一只狮子的形象。
观看这个表演让我感到非常兴奋和惊艳,同时也体会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放鞭炮放鞭炮是中国新年庆祝活动中又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除夕夜,我和我的家人一起放鞭炮,给新年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当我点燃鞭炮时,它们在空中发出美丽的焰火,同时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响声,它们将人们的欢乐和祝福传递给天空。
这个活动让我感受到了喜悦和兴奋,也让我意识到了安全的重要性。
五、观看春晚中国新年期间,观看春晚是许多家庭的传统。
今年,我也和我的家人一起观看了春晚。
春晚是一档以音乐、舞蹈、相声、戏曲等形式表演的大型文艺晚会。
我通过观看春晚,欣赏了各种精彩的节目,并且在其中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多样性。
最美中国年300字
最美中国年300字
中国年的传统习俗丰富多彩,每种习俗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
吃团圆饭,吃鱼和年糕,象征着年年有余和团团圆圆。
年夜饭结束后,一家人会围坐在电
视机前看春节晚会,或者打麻将,聊家常。
然后,等到子夜钟声响起,家家户户都会迎着
新年钟声相互拜年,并在父母等长辈面前磕头,以示孝顺。
而走亲访友、送红包、撕年画、贴春联等传统活动也是不可或缺的。
除了传统习俗外,中国年还融合了现代元素,让年味更加浓厚。
现代的春节晚会不仅吸引
了国内观众,也吸引了海外华人的目光,成为连结华人世界的纽带。
此外,亲朋好友之间
也会通过微信红包、视频通话等现代方式来表达对彼此的祝福和关怀。
中国年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精神和情感的传承。
年轻人在这一天会回到父母身边,
传统文化得以传承;长辈们会讲述关于过去的往事,让年轻一代了解家族的历史和传统。
这种传承不仅体现了家庭的亲情,也传递着中华民族的团结和传统文化的珍贵。
美好的中国年,让我们感受到了团聚的幸福、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人情温暖。
在这个特殊的
节日里,让我们一起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温暖和幸福,让中国年的美好在心间永恒流传。
祝愿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寻味中国年活动感想
寻味中国年活动感想回顾中国的年,不难发现它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充满跳脱乐趣和意义的传统节日。
民俗古习,祈福祭祀,庆祝丰收等,使之成为中国人民的重要传统节日。
中国年包含了对丰收、对新一年生活的向往愿景以及对先人的敬仰与记忆。
而且今年以假期和旅行为主的方式都成为了中国年的一种重要方式。
这些传统的庆祝活动和方式不仅丰富多彩,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对春节的深厚感情和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从传统的习俗看,中国年的庆祝活动就是一门学问。
此时的中国,处处弥漫着浓浓的喜庆氛围,在中国大陆,尤其是乡村,到了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要贴窗花,扫尘屋,摆春联,煮馄饨,过年头一天要祭神拜祖先,亲戚朋友互相邀请串门。
许多人都会守岁,一直不睡觉,等待年的钟声响起,接下来就要点燃鞭炮庆祝中国年。
在中国年到来之际,各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活动,例如在广东省开平市,有赛龙舟,赛跳鹅等一系列古老活动,相传都是为了庆祝年的到来。
江苏省盱眙县有庙会活动,表演各种杂技,即兴趣味表演等,而且数以万计的来自远方的游客前来观看,既欢乐又热闹。
中国年还有一项特有的传统年俗活动,那就是走亲访友,拜年。
家家户户庆祝中国年,亲戚朋友互相拜年,祝福着长辈和亲友新的一年幸福顺利。
种种传统习俗的庆祝活动深深植根于中国年节这个古老的节日上,传承着千百年来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祈盼。
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有意义的节日,更是一场美食的盛宴。
中国年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文化庆典,也让人们品尝到了丰盛的年夜饭。
中国年,年夜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盛宴,每桌菜肴都是家家必备的美食,这些美食则承载了每个家庭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向往。
年夜饭的桌子上摆满了令人垂涎的菜肴,丰盛的饭菜,如令人垂涎的红烧肉,口感鲜美的鱼香肉丝,鲜美诱人的鱼、鸡等,还有美味的水饺,煎饺,汤圆等,一盘盘菜肴摆满餐桌,令人回味无穷。
年夜饭的美味佳肴会给每个人留下美好的味觉记忆,也拉近了家人之间的感情,使中国年更加有意义。
从多角度来看,庆祝中国年的活动是令人沉浸其中的美好感受。
寻味中国年总结
寻味中国年总结前言中国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在中国年的时刻,人们会回家与家人团聚,品尝各种美食,参加各种传统活动,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有幸参与了寻味中国年的活动,亲身体验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这一年的寻味中国年活动做一个总结。
活动亮点1. 地域特色的美食展示寻味中国年的活动以展示中国传统美食为主题,各地的特色美食得到了很好地展示。
广东的盆菜、四川的火锅、浙江的汤圆等,每一道美食都散发着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独有的口感。
我在活动现场品尝了许多美食,每一口都让我惊叹不已。
通过这些美食,我不仅品尝到了中国传统美食的美味,还了解到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和饮食习惯。
2. 传统民俗活动的精彩展示除了美食展示,寻味中国年的活动还包括了传统民俗活动的展示。
比如舞龙舞狮、打秧歌、走春等,这些活动都是中国年不可或缺的传统节目。
在活动现场,我看到了许多表演队伍带来的精彩表演,他们娴熟地演绎着这些传统民俗活动,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年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3. 手工艺品的展示与体验在寻味中国年的活动中,还有许多手工艺品的展示和体验项目。
比如剪纸、蜡染、陶艺等,这些手工艺品都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我参与了一些手工艺品的制作体验,亲手体验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也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我的收获通过参与寻味中国年的活动,我不仅在品尝美食的过程中享受了味蕾的盛宴,还深切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一年的寻味中国年活动带给了我许多收获。
首先,我更加了解了中国各地的地域特色。
通过品尝各种地方的美食,我了解到了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和饮食文化习惯。
这样的了解让我更加热爱这个土地,也让我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其次,我学到了一些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技巧。
参与手工艺品的制作体验项目,我亲手制作了剪纸、蜡染等物品,这让我深入了解了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也加深了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传统纸人,锦绣中国年感悟
传统纸人,锦绣中国年感悟随着新春的到来,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春节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节日,也是我们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度所独有的节日。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人们会吃年夜饭、贴对联、看春晚、放烟火等,而在这些习俗之中,我最喜欢的过年习俗是制作纸人。
制作纸人,是我与我的家人在春节期间一直沿袭的传统,经年累月,它依然承载着家庭亲情与热爱。
纸人是一种与众不同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
纸人最初出现在古代,它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含义。
在商代,纸人被制作成祭品,供奉给神灵;在汉代,纸人则被用作丧葬之用。
而在现代,纸人则成为了一种寓意吉祥、幸福美满的节庆艺术品,成为了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装饰物。
制作纸人,其实并不难,只需要一张纸和巧手便可。
纸人的样子各异,往往代表着不同的寓意。
比如,制作小孩纸人寓意着生育繁荣,长寿纸人则代表着健康长寿,金鸡纸人代表着五福临门,财运亨通,狮子头纸人则寓意着招财进宝,生意兴旺。
这个春节期间,我制作了一对三彩纸人,他们身着锦绣的汉服,面色红润。
我花了一个晚上时间,细致地折叠纸张,缝制衣服,将这一对纸人做得十分有生命力和美观动人。
他们,要为我的家庭,为我的亲友,为我自己带来美好的祝福。
这对纸人代表着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精神,这种传统在新的时代中得到了更加深入地发扬。
纸人不仅是代表中国传统的节庆风俗文化,更是代表着我们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归属感。
这对纸人,将带着我的心意和情感,出现在我的亲人朋友的生活之中,成为了那美好记忆里的一份清新、一份渺小、一份承载着厚厚的亲情的节庆文化遗产。
在今年特别的年份里,纸人的魅力显现得更加无穷,它不仅仅是一种手工艺品,更是我们中国传统文明的代表之一。
春节期间,看着自己制作出来的纸人在年桌上安详地站立,心中充满了一股深深的自豪感。
通过制作纸人,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更加坚定了我的文化自信。
春节的精神内涵与民族情感作文
春节的精神内涵与民族情感作文(精选11篇)春节的精神内涵与民族情感作文【篇1】在所有绚丽斑斓的中国传统节日中,春节是老百姓参与度最高的节日。
它有着两千多年的文化积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情感。
我们传承春节文化,从中获得宝贵的精神能量,获得文化自信,忠诚于文化信仰。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爆竹是中国特产,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大年夜,山东各地一般由家长首先起来“发纸”,开门前先放爆竹,然后才能说话。
男人在家长的带领下祭拜天地神灵。
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
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
为驱邪恶、求吉利,有的地区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一年象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
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有余头。
水饺煮好后,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君。
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
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麸子等,吃到钱,就能发财;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麸子,就能享福。
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
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
在欢乐祥和节日里,家家其乐融融,沉浸于春节文化的习俗中,迎新春,贺新年。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还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尚。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
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照旧过去,都依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福。
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自信,感情的信仰。
民间为了更充分地表现这种向往和祝福,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节前人们就在门脸上贴上“福”字,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到了”。
中国年俗文化概观读后感
中国年俗文化概观读后感中国的年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和智慧传承。
我对中国年俗文化有深厚的兴趣和研究,每每沉浸其中,都会感受到古老而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从中国的农历新年习俗到各地不同的年节习俗,每一个细节都反映了中国人对家庭团聚、祈福祝福、吉祥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中国的年俗文化是多元而丰富的。
在中国农历新年这个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中,年俗文化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
从春节的庆祝活动到各种仪式习俗,中国人通过这一传统节日来迎接新年的到来,祈求来年的平安、幸福和吉祥。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贴上红色的对联、福字,挂糖葫芦、灯笼,放响铺子,千家万户齐齐欢庆新年的到来。
每逢春节,延续几千年的年俗文化就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让人感受到一种浓烈的传统文化气息。
与传统的春节习俗一样,中国各地还有各具特色的年俗文化。
比如北方地区的过年鞭炮、舞狮子,南方地区的走亲访友、吃年夜饭。
每一个地域、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年俗文化传统,各有千秋、各具魅力。
这些多样化的年俗文化反映了中国的地域文化之丰富,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年俗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中最为丰富和具体的部分,它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和情感,是古代文明的记忆,也是当代文化的传承。
中国的年俗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对新年的尊重和祝福,更承载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研究和体验中国的年俗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到几千年文化传统的魅力所在。
中国的年俗文化是一个立体的文化体系,它包含了各种不同形式的传统文化元素,从节日庆典到日常生活中的习俗礼仪,每一个细节都反映了中国人对家庭、祈福、吉祥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年俗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传承,更是当代文化自信和创新的源泉。
研究中国的年俗文化,深入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拓展我们的文化视野,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2023年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精选15篇)
2023年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精选15篇)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1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中国传统文化灿若星空,有无穷的底蕴。
她源远流长,即从中国产生人类起就有了中国历史,也有了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是迄今世界上最久远、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最发达的文化之一。
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悠悠五千载,经历了萌生期、形成期、确立期、繁盛期和总结转型期几大时期。
在中国文化的形成期,春秋时代,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千古思想文化大景观,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浪潮。
按照两汉司马谈和刘歆的划分,诸子主要为儒、墨、道、法、农、杂、纵横、名家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理论的奠基石,深远地影响着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文化气质,开拓我们的人生境界,并能启悟生命的智能,发挥理性的功能。
我们学习唐诗宋词,我们诵读名家经典,最重要的是我们要领悟这其中的民族精神。
我最喜欢的莫过于源自《周易》的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中化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由此可见一斑。
其大意是天体运行体现刚健精神,人亦效法天地而自强不息;君子的胸怀像大地一样宽广,德行像大地一样深厚,所以能滋长万物,承载万物,容受万物。
在当今世界,无论是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还是正在崛起的中国,社会生活都面临着过度物质化功利化的问题。
作为社会精神支柱的人生理想,价值观发生了偏差。
然而人作为人的存在,还应是以智慧、德行和审美情趣为表现形式的文化存在。
从这个意义上看,以注重心性,长于伦理为基础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能为现代人的迷失提供多方面的理性启迪。
在对待思想文化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千方百计限制思想自由,搞一言堂。
要求民众的思想,与官方的思想,保持高度一致。
中华5000年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史理解感悟
中华5000年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史理解感悟5000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得以传承与发展,丰富着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对于这段历史的理解与感悟,既是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也是对自身文化认同的深刻体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从古代的礼、乐、尚、书、算、历等诸多方面,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深厚而多元的内涵。
传统文化的发展不仅在生活中指导着我们的行为举止,更构建了中国人独特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例如,尊师重道、孝敬父母的观念被广泛接受,并且一直影响着几千年的中国社会。
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理解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相互交融、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丰富面貌。
而正是这种多样性的存在,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具包容性和魅力。
在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不同文化间的对话和学习可以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
在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也充分认识到了文化传承的责任与使命。
作为一位年轻人,我们应当承担起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
尊重传统、传承传统,并将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更有助于我们塑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格品质。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拓宽视野,培养创新能力和思维方式。
总之,对中华5000年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史的理解和感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并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当保持谦逊和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文化观念,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对话,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与繁荣。
传承传统文化作文800字
传承传统文化作文800字传承传统文化作文800字(精选篇1)过大年是我们国家古老的传统文化节日。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有一年的除夕,人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家。
他对一户老奶奶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
众人不信,老奶奶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家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爆竹声,“年”浑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家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家是帮助大家都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家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
从此,每一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
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新年”。
每一年过新年前,从阴历十二月二十三日起到三十日,人们把这段时间叫做“小年”。
除夕夜晚,全家人团聚在一起。
北方地区有吃饺子的习俗,象征团聚合欢;同时又取更岁交子之意。
南方吃年糕,象征新一年的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夜晚12点,也就是新年刚刚来到,每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放鞭炮。
大年十五元宵节过后,过新年才算真正结束了。
传承传统文化作文800字(精选篇2)国学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载体,是传承千年世代吟唱的弦歌,她是一把开启智慧的钥匙。
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感受中华五千年历史的脉动,聆听古代圣贤的谆谆教诲,他们的话语点燃我们心底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脚步。
从《诗经》里走出来,宛如在水中央的窈窕女子,荡气回肠的经典楚辞,更不用说老少莫不能诵的唐诗,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婉约思乡,更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放。
多彩中国年感悟
多彩中国年感悟《多彩中国年感悟》篇一中国年,那可是像一场超级盛大的派对,热热闹闹,五彩斑斓,充满了各种惊喜和感动。
每到过年的时候,我就像一只归巢的小鸟,迫不及待地飞回家乡。
那家乡的年味儿啊,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牢牢地把我的心吸住。
我记得有一年,刚到村口,就看到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像一个个熟透了的红柿子,在风中晃悠着,那喜庆的红色仿佛要把整个村子都给点燃了。
村里的老老少少都忙得不亦乐乎,大家脸上都洋溢着那种藏都藏不住的喜悦。
走在乡间小路上,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就像在给我这个归乡人演奏欢迎曲。
那股火药味儿混着腊肉的香气,直往我鼻子里钻,哎呀,那可真是一种独特的香味儿,闻着就觉得特别踏实,特别有年味儿。
我家呢,奶奶早就在厨房忙开了,锅碗瓢盆像是在开一场音乐会。
奶奶就像一个指挥家,一会儿切菜,一会儿炒菜,忙得脚不沾地。
她看到我回来,笑得那叫一个开心,脸上的皱纹都像是盛开的菊花。
年夜饭那可是过年的重头戏。
一桌子的菜,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
有红彤彤的红烧鱼,寓意着年年有余;有油亮亮的红烧肉,看着就特别解馋。
大家围坐在一起,那场面可温馨了。
我觉得这时候的家就像一个避风港,外面的风风雨雨都和我们没关系,我们只沉浸在这浓浓的亲情和年味儿之中。
过年的时候,还有那让人期待的压岁钱。
小孩子们一个个眼睛都放光,像小财迷似的。
不过这压岁钱啊,可不仅仅是钱,它代表着长辈对晚辈的祝福和期望。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以前的味道了,大家都拿着手机,缺少了那种面对面的交流。
我觉得这话可能有点道理,但又不完全对。
虽然手机是占据了一部分时间,可是大家还是会在吃饭的时候聊天,还是会一起看春晚,一起放烟花。
烟花在空中绽放的时候,就像一朵朵盛开的巨型花朵,五颜六色的,瞬间照亮了整个夜空。
那时候我就在想,这中国年啊,就像这烟花一样,绚丽多彩,充满了希望和活力。
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不管时代怎么变,这过年的传统和背后的情感永远都不会变。
这多彩的中国年啊,就像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一直在我心中回荡,让我每次想起都觉得特别温暖,特别幸福。
春节文化感悟200字
春节文化感悟200字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各种传统习俗,如包饺子、贴春联、燃放鞭炮等。
这些习俗都有
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传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
其中,拜年是春节
期间最重要的习俗之一,人们会互相拜访,祝福彼此来年好运,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尊
老爱幼、邻里和睦的美德。
此外,春节期间的庙会也是一大传统文化活动。
人们会前往庙宇祈求神灵保佑来年平安顺利,也会参加各种庙会活动,如舞狮、舞龙、打铁花等,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底蕴
和民间艺术魅力。
春节还有一个寓意深刻的习俗,就是年夜饭。
年夜饭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刻,人们会共同享
受一顿丰盛的晚餐,象征着家庭的和睦和团聚。
在这顿团圆饭上,家人之间互相致以祝福,共同祈求来年的幸福和顺利。
总的来说,春节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它不
仅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习俗,也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文化自信的体现。
在新的
一年到来之际,让我们共同传承和弘扬春节文化,让这份传统文化延续下去,为中华民族
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祝福大家新年快乐,阖家幸福!。
中国年世界年观后感
中国年世界年观后感最近看了那个关于“中国年世界年”的节目或者啥的,真的是感慨颇多,忍不住想和大家唠唠。
一开场,那热闹的场景就像一把火直接把气氛给点着了。
红红的灯笼挂满大街小巷,那颜色红得就像过年时抢到手的大红包一样喜庆。
看到这,我就知道,中国年那味儿“噌”地一下就出来了。
在中国年里,美食那可是重头戏啊。
节目里展现的各种年夜饭,看得我哈喇子直流。
从北方那白白胖胖的饺子,到南方精致得像艺术品一样的年糕,感觉每一道菜都在诉说着一个家庭的故事。
而且这些美食可不仅仅是填饱肚子的东西,它们背后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的欢笑和温馨。
大人们在厨房忙活着,小孩子们则在一旁眼巴巴地等着偷吃一口刚出锅的美味,这画面简直太有爱了。
再说说那些传统习俗,什么贴春联、放鞭炮。
春联上那对仗工整的句子,充满了对新年的美好祝福。
虽然现在很多地方因为环保不让放鞭炮了,但是一想到小时候捂着耳朵,又兴奋又害怕地看着鞭炮噼里啪啦响的样子,还是觉得特别怀念。
感觉鞭炮声就是中国年的一种独特的“声音标识”,没有它,总觉得少了点啥。
让我最惊喜的是看到中国年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原来在地球的各个角落,都有华人在热热闹闹地过着中国年,而且还带动了好多外国朋友一起参与。
那些外国友人穿上唐装,学着写毛笔字,拿着筷子吃饺子的样子特别滑稽又特别可爱。
就好像中国年变成了一个文化大使,把中国的文化、热情和欢乐传递到了世界的每一个地方。
这时候我就特别骄傲,咱中国的文化就像一个超级有魅力的大明星,在世界舞台上闪闪发光。
在世界年这个概念里,我也发现不同国家的新年也都各有各的精彩。
有的国家会有盛大的游行,人们穿着奇装异服,像移动的彩虹一样在大街上穿梭;有的国家会有独特的祭祀仪式,庄重而神秘。
虽然大家庆祝新年的方式不同,但那种对新的一年充满希望、渴望幸福的心情是一样的。
这个“中国年世界年”真的让我深刻感受到,文化是没有国界的。
中国年已经不仅仅是属于中国的节日,它成为了世界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桥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中国年,感悟中华文化
2002年农历初一的早晨,北京通州区张家湾镇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王振博早早地起了床,跑到正在包饺子的妈妈跟前,恭恭敬敬地鞠了一个躬,并说:“妈妈您好,祝您节日快乐,您辛苦了!”一时间妈妈愣住了,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这难道真是自己女儿的言行吗?随后,妈妈流出了激动与兴奋的泪花。
妈妈用双手捧着女儿的脸说:“我的女儿长大了,懂事了……。
”
这一幕绝不是在拍电影、拍电视剧,而是15万中小学生和他们的家庭在2002年春节期间的真实情景的写照!
一项特殊的寒假作业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002年寒假前夕,北京、山东、黑龙江、湖北、重庆等地的一些中小学,向同学们布置了一项特殊的寒假作业:过“中国年”。
要求学生在过年期间说三句话——“你辛苦了”、“您好”、“节日快乐”,做三件事——小学生要鞠躬、让食、抄对联;中学生要拜师、礼让、助人。
这项特殊的作业是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学校中华美德教育与社区道德建设互动研究试验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设计的。
其主旨是,让学生通过过“中国年”感受民族文化,养成尊长敬师、礼让助人、“孝”、“礼”、“勤”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育理念是知中行、行中悟、悟中觉;知行统一、净化心灵。
以孩子为中心,向家庭、社区、社会辐射中华传统美德。
据统计,北京、山东、黑龙江、湖北、重庆等地的15万中小学生和他们的家庭参加了这项活动,涉及上百万人。
湖北省襄樊市的学生反映,以往过年,主要是玩,是享受,学校组织过“中国年”活动,提醒他们用心去体验春节浓浓的“中国味”,亲身感受醇醇的“中国情”。
他们说,通过“说三句话,做三件事”,实践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净化着自己的心灵。
“中国年”——春节是感受中华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共享天伦的美好时刻,以这样的方式和内容过年,能够在无形中培养和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促进我们的道德修养,增进亲情和友谊。
和外国的节日圣诞节比起来,过春节难道不是更有意义吗?
山东省招远市传来的消息是,孩子们的过年行动感动了千家万户,带动了老师和其他行业的人,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据估计,至少有60%的市民知道,学校开展了过“中国年”活动,近万名家长指导或配合学生参与了活动。
市里领导称赞教育部门和学校做了一件大好事。
北京市通州区教育局小教科的刘会民同志说:寒假后,参加这项活动的学校送来他们开展活动的总结材料,有学生的日记、作文、摄影照片、抄写的对联,有家长的感受,老师的文章,内容非常丰富。
他说,很多材料他是流着泪读完的。
教育局的领导决定精选一些编辑成书。
这些年,一些青少年过“洋节”成了时髦,前几天一位朋友忧虑地说,今年圣诞平安夜,街上大堵车——成千上万的少男少女拥向基督教堂。
现在听说十几万孩子过“中国年”,着实让人心中一震。
于是,记者向直接参与活动的部分学生、家长、老师作了采访,并翻阅了一些学校的文字材料,了解到以下虽不能概括全貌但具有代表性的片段。
参与者品到了从未有过的滋味
北京市通州区的一位小学学生说,大年三十吃年夜饭时,我深深地给妈妈鞠了一躬,并高声说:“祝您春节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妈妈开心地笑了,笑得甜极了。
这一刻,我深深体会到了母亲的伟大。
她只想付出,不求回报,只要儿女一两句贴心话,她就心满意足了,别无他求。
今后,我怎能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呢?
北京通州区中山街的一位小学学生说,寒假里的一天,妈妈要去上班,我走上前去,由衷地说了一声:“妈妈辛苦了!”妈妈吃惊地瞪大了眼睛,看了我半天,仿佛不认识我似的,随后,她一把把
我搂在怀里,连声说:“长大了、长大了,我的女儿长大了!”我依偎在妈妈的怀里,陷入了沉思。
真没想到,一句普通的话,竟让妈妈这样激动。
看来,我平时对妈妈真是太不关心了。
真是不应该! 以后我要在这方面努力。
一位家长说,当劳累了一天回到家,孩子问一声好;饭桌上,孩子给我们夹一箸菜,所有的劳顿都烟消云散。
有一位家长眼含着泪花说,三十晚上,当全家围坐在一起吃饭时,孩子恭恭敬敬地向我们鞠躬,并说:“爸爸、妈妈春节快乐!劳累了一年,你们辛苦了!”这是我有生以来听到的最动听的声音……
山东省招远市阜山镇南苑初中是一所农村中学,该校过“中国年”的重点内容是,大年三十以前,每个同学给父母亲洗一次脚。
有一位同学后来说,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给父母洗脚。
开始有点难为情,是抱着完成作业的态度去做的。
但在做时,内心有了一种难以用语言说得清的感受,及至用手抚摸那双整日里在田间里劳作,皮肤粗糙、长满厚厚老茧的脚时,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和母爱、父爱的无私与博大,也为自己以前的不懂事感到内疚。
一次洗脚的经历,让自己忽然觉得长大了许多,明白了许多事,觉得肩上有了担子。
泉山学校的一位学生说:“我抚摸着妈妈在水中的脚,仔细端详——足弓扁平,原来妈妈是‘平板脚’?我从来就不知道!多少年来,妈妈就是用这双缺少弹性和韧性的脚在家里家外忙碌,为我们洗衣做饭、买米买煤……手托着母亲近乎水平的脚掌,泪水开始在我眼里盘旋。
母亲啊——作为女儿真的愧对您啊,饭菜不合口味就扔了筷子,衣服脏了就扔给您,心情不好就朝您发脾气…….却一次没为您过过生日,洗过一件衣服。
泪水开始滴落,一滴一滴落在盆里……
一位学生家长在接受了孩子洗脚后,写给学校的信中说:“我本人深感惭愧,虽已过而立之年,虽已为人之父,却没有给老父母洗过一次脚。
愧疚之余,我不禁赞叹这一道‘家庭作业’出得好。
……就让我们这些成年人也‘从我做起’,给父母洗一次脚吧”。
抄写春联的学生们的感受是:“以前对春联的了解,只认为是为了过年期间喜庆而贴的东西。
这次抄写、收集春联让我们收获很多,那精炼优美、对仗工整、极富韵味的句子真是太美妙了,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为生活在这样的祖国而骄傲、自豪。
”“我们有这么多的精髓,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它,继承发扬它呢?”“我们从一副副精美的春联中读出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了解了人们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富足,更读出了祖国光辉灿烂的未来”。
接受了学生拜年的老师们说:“从未接受过这么多的祝福,被学生的真情所感动”,“更加理解了自己劳动的价值”,“将把这种师生情融入到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去,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活动给人的启示及引出的话题
参与这项实验的校长和老师们深刻体会到,现实生活是道德养成的摇篮,真实体验胜读万卷书。
过去学校教育,往往多从大处着眼,讲道理和知识多,实际效果不理想。
而这次教育活动从小处和身边的事着手,重在实践,人人都能做,做则有收获,常做养成习。
学生做、家长做、老师做,进而影响社区、社会。
中国古今节日、纪念日很多,它们都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将其设计进学校德育和社区道德建设,对于加强学校德育,加强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现在青少年中一些现象很令人担忧,他们吃、穿、用、玩都追求模仿西方的,民族意识淡薄。
中华传统美德在他们身上已经很难找到。
这其中既有在开放的社会条件下,国家如何加强民族文化建设的问题,也有对青少年教育引导的问题。
只要全社会真正重视了,教育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大有可为。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她一定会代代相传。
中国有许多自己的节日,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冬至,以至春节等。
这些节日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家庭和睦,尊老敬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
这种精神之所以形成为全民族的精神,
并不只靠圣贤的提倡和学校的教育,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的礼俗,其中节日的礼俗是重要的部分。
过节时各地的习俗可能有某些不同,而其文化内涵则是相同的。
清明、中秋、重阳,以及春节,都突出体现出家庭和睦,尊老敬祖的精神。
通过节日的习俗,通过全民的过节活动,民族文化精神得到普及、延续和发展,在促使全民族团结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所以,节日体现着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也成为凝聚民族团结的重要环节。
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历经几代,仍保留着中华文化,一个重要表现和重要因素,就在于他们始终保持着传统节日的习俗。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化,人们节日文化的意识、节日的文化氛围都日渐淡薄。
有一些现象很值得注意。
只求热热闹闹,玩好吃好,奢靡浪费,大吃大喝,甚至酗酒赌博,是其一;崇洋轻中,对“洋节”趋之若鹜,对中国人自己的节日则冷漠处之,甚至茫然不知,是其二;只问经济,不问其他,把节日看成单纯的赚钱机会,是其三。
发展假日经济,对拉动内需,繁荣市场,已经起了积极的作用,应该发展、加强;然而只顾经济,忘了其他,就走向了片面。
影响所及,一部分青少年过春节攀比压岁钱的多少,把春节看成“致富”的机会;拜年的形式依旧,内容却变了味,鞠躬、磕头之后立即伸手要红包,把“拜年”也变成了一种经济活动。
如此等等,其根源就在于只求热闹、只问经济,忘掉了节日的文化内涵,缺乏文化自觉。
这样的结果,一方面我们放弃了进行道德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渠道,而没有礼俗这个渠道,道德教育就有停留于说教的危险;另一方面,由于忽视节日文化,也就使不良风气趁虚而入。
这两方面都说明节日文化对于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