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之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之我见
摘要:运用课堂艺术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因此为师者掌握一定的课堂教学艺术十分必要。
关键词:教学效果;教学艺术
课堂艺术运用得当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利于迅速获取反馈信息。所以运用课堂艺术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很重要的关系。现就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谈谈我的体会:
一、导语短小精妙
清代李渔曾说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文章开头必须讲究落笔艺术,新课导入时,亦应如此。一段精彩而短小的导语,也会使一堂语文课精妙生动,锦上添花,效果倍增。所以,为师者必须讲究导入技能。我在教学实践及听课过程中总结了以下导入的方法:
1.故事导趣。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研究,学中学生对故事具有浓厚的兴趣,如果能结合课文谈及一些故事或典故,定能产生一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无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授《白毛女》一课时,教师可以用声情并茂的语言讲述“白毛女”的故事。
2.问题带趣。即以提问学生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开头。这些提问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的天地,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求欲望。如教学《陈
涉世家》时可以在上课一开始提问:“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是什么起义?”“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谁?”“这次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这次起义的直接原因(导火线)是什么?”这种“串问”,是利用学生已有知识,设疑诱导,由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按照合理的思路编排好问题,步步深入,诱导学生步入自己预设的“陷阱”。
3.情境生趣。平时的生活和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创设出一个与课文相符合的情境,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角色,将会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我采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乐,当音乐声响起,在贝多芬激昂的乐曲声中,我就向学生介绍道:贝多芬在28岁时就有耳疾,自此至57岁逝世,其中就有二十余年处在聋疾状态,然而他的大部分的作品却在这段时期产生。站在演奏台上听不见听众掌声的时候,他并没有因此放弃音乐,而是继续创作,终于谱写出了伟大的《第九交响曲》。所以,贝多芬的伟大,绝不只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还在于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极度苦闷并将音乐融入与命运的不屈抗争中,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
总之,语文教学的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因此,导语设计也不能刻板单一,应力求花样翻新,多彩多姿。
二、提问整体优化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课堂上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关键。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选择不当则可能弄巧成拙,破坏课堂气氛。所以要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优化课堂提问。那么,怎样优化课堂提问呢?我认为:
1.提问要具有启发性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的提问含蓄而富于启发,就有利于学生形成最佳的学习心态,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在自发、主动中学习知识,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如在教《清平乐村居》时,其中有“最喜小儿无赖”一句,若直问其句中“无赖”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必定索然无味,不如变直为曲,绕道迂回,问在此而意在彼,不仅可以增加思维含量,而且使提问别具一格,新颖有趣,富有启发性。可以这么问:小儿子是个“无赖”,怎么还会讨人喜欢呢?学生通过讨论,便理解了在这里“无赖”不是“游手好闲,品德不好”而是“顽皮”的意思。
2.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探索大千世界的一切。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可以让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情节、场景产生再造想象,或改写人物,或插叙情节,或增删词句等等,启发学生想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在讲《项链》时可向学生问:玛蒂尔德在真相大白后会怎么样?以后故事会怎样发展?让学生结合小说的
主旨去发挥想象。这种提问是根据课文的内在因素设计的,因此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这种提问方式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灵活处理
任何事情“变则通,通则久”,人的思想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要随时随地改变我们自身的东西,才能适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适时有效的保证高效的语文课堂。所以教师要能根据课堂实际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刻意追求面面俱到、唯恐遗漏的教学,实际上是在涂万金油,与其说是教学的周到,不如说是教学的败笔。
联想到我曾经执教的一堂汇报课时,当时我选的是一篇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根据我的教学设计,落实字、词这一块只能用5-6分钟的时间带过,然后转入欣赏、拓展式思辩练习,才能顺利完成教学计划。整堂课的设计,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因素,单纯地就这节课来说算是很完整的了。可进入实际教学时,自己却在字、词上花了大半的时间,最后是可想而知,只讲到基本的领会文章大意,等要领会课文中的说话艺术时,下课的钟声便响起来了,所谓精彩的内容都被扼杀在摇篮里了。过后,我懊悔不已,一直在想其中的原因。其中有一位经验颇丰的老师跟我说:“语文不在于上没上完,而在于一堂课教给了学生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否则,如果只一味追求形式,那么语文课只是过眼烟云,好象雁过的叫声,学生学不到任何东西,才是课堂教学的大失败!”这句话意义深刻。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不断双向交流的动态变化过程,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时,应充分考虑到课堂教学的这种动态性,并做到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及时、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机械地根据预先的教学设计,刻意追求该课堂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总之,掌握教学艺术并非一日之功,需要不断的总结和磨练。我还会力争不断在教中求学,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我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作者简介:杨晓英,九江职业大学师范学院,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凌从桂,九江职业大学师范学院,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